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语言的发展演变语言的发展演变的方式有:语言的分化,语言的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的融合等;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内部原因;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重要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另有相关性、规律性)。第一节 语言的分化社会的分化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语言的分化(详见后文)。语言的分化是指某一种语言的分化,如共同语的分化。分化视程度的不同,或分化为方言,或分化为亲属语言。方言有两种,一是社会方言,一是地域方言。一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指共同语的言语社团的变体。社会中,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行业、阶层、阶级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共同语的特征,这些人便形成种种言语社团。官腔、学生腔、文言腔,这些“腔”指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这些“腔”,就是社会方言。行业用语、科技(专业)术语、阶级习惯语、黑话(隐语)等等也都是社会方言。社会方言举例:专业术语:切分、转换、层次分析法、主语、宾语、语音区别特征、音节、义素分析、语义场、句群等等,是语言学术语。阶级习惯语:十七世纪法国贵族社会曾流行“沙龙语言”把“日历”叫“未来的记忆”,“森林”叫“乡村的装饰”,“请坐”说作“请你满足这把椅子的愿望”等。沙俄时代,贵族妇女使用的“客厅语言”,把“出汗”说成“用一下手帕”,“吐痰”说成“轻松一下鼻子”。这些贵族人士,认为不这样说,就会有失身份。性别方言:在北京,年轻的女性,把j、q、x说得近似z、c、s,人称“女国音”,男子或中老年女性不这样说。这是追求嗲气和时髦。在语言运用上,男女性别差异往往更为明显。如妇女在交谈中很少打断男子的谈话,她们更关心谈话的顺利进行;而男性则常常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插话,或者抢过话头说下去,表现出要控制谈话的较强的欲望。妇女谈话时间大多长于男子,她们说起话来喋喋不休,是司空见惯的。黑话:也叫隐语。当今香港黑社会把“警察”叫作“花腰”,“打架”叫作“开片”,“吸鸦片”叫作“摆横”。年龄方言:现在的中老年中国人,语言中还常出现一些“文革词语”、“样板戏词语”、“老电影词语”。如好派、红海洋、密电码、龙江精神、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等等。年轻学生口头上则喜欢加进一些流行歌词、广告用语、流行影视语词等,还喜欢篡改成语或现有词语,如“心不在马”,如“九三学社”(早上睡到九点,下午睡到三点,的懒学生)。社会方言不是独立的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和基本词汇,甚至没有完整的词汇系统。社会方言不同于共同语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最突出的是一部分词汇。社会方言一般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和运用,因而社会方言词语常常进入全民语中。如“休克、角色、营养、冲浪、点击、走牛、战役、工程”等等。社会方言词语的客串是常见的,也是丰富全民语言、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途径。但是黑话却例外,它有强烈的排他性,对社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社会方言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另有一种现象,叫语言风格变体。由于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目的等不同,语言使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构成语言风格变体。从对象看,有对长者、对上级、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家人熟人、对大人小孩、对有文化人、对文盲、对各种行业职业的人等等的不同。从场合看,有庄严严肃场合、轻松欢快场合、日常生活场合等的不同。从目的看,有为了鼓动勇气或欲望、为了宣传自己、为了讨好他人、为了惩戒、为了劝解、为了道歉等等的不同。教材P183184有对小孩子说话的例子,引自侯宝林的相声普通话与方言,可参考。语言风格变体一般不纳入社会方言,但语言风格变体也是共同语的变异,教材认为它的存在将增强社会方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在谈社会方言时也提到了这一现象。二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它服从于民族共同语。社会的不完全统一,商品经济落后,社会未彻底分化(如经济缺少往来,而政治确实统一的)、地理的阻隔、人口的大迁移、语言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异族语言的影响等等,是造成地域方言的种种原因。【异族语言的影响的特别说明。比如我国方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南到北调类的数目逐渐减少。南方方言的调类大都在6个以上,多的可达10个左右;而北方方言的调类都在5个以下,乌鲁木齐、天水、银川等地的方言,调类只有3个。北方方言常同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接触,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是无声调语言,汉语北方方言受到该语系语言的影响,调类减少;南方方言常同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接触,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绝大多数都是声调比较复杂的语言,受其影响,汉语南方方言的调类数目也就较多。李宇明2000P201202】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和一般词汇上,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差异较小。即使差异较大的语音,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方言的差异还有层次性: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如汉语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安庆土语(至于安庆下属某县如桐城话,则是土语的土语)。汉语方言分歧很大,其划分只能考虑语音上的一些重要特点而不管其细微差别,汉语分七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方言等。其语音主要特点可参考黄本上册P9图表。方言是古代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因种种原因,各自演变的速度不同,因而把各种方言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找出语言发展的线索。如上海话有浊声母,广州话有入声,说明古代汉语也应该有这些现象。三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1亲属语言地域方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向共同语靠拢,方言间的差距缩小;一是分化加剧,形成不同的语言。社会方言不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亲属语言:由同一母语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叫亲属语言。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母语”也叫“基础语”或者“原始基础语”。各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同源成分必定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地域方言分化加剧而变成的不同语言就是亲属语言。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本质差别,不在语言本身的差异,而在于语言以外的因素,重要的是民族的认同感。所以“听懂与否”不能作为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别标准。汉语方言,语音差异较大,有的相互间就根本听不懂,但却是方言关系而不是亲属语言关系。在欧洲,俄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波兰语、捷克语和塞尔维亚语之间差异并不太大,说这些语言的人相互能够听懂,能交际,但是它们却是不同语言,是亲属语言。原来,汉语方言区的人们认为他们是同一个民族,都是汉族人,而且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统一的政治形式和统一的书面语。说俄语和白俄罗斯语等语言的人们,认为他们分属于不同民族,其语言为不同的民族语言。2语言的谱系分类亲属语言之间,根据它们从母语中分化出来的早或晚而有或亲或疏的关系。根据亲属语言的这种亲疏关系,可以建立亲属语言的谱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民族语言(具体语言)。如: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等苗语支等苗语、布努语、畲(sh)语等。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等西日尔曼语支英语、德语、荷兰语、卢森堡语等。世界语言语系的具体类别及其有关说明(详见教材P189)。世界约5千种语言,分为9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p,同“毗”)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还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语言以及某些语系不明的语言。3我国境内语言(详见教材P190)我国境内共有60多种语言,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还有的语言系属不明,如朝鲜语。第二节 语言的统一本节讨论的语言的统一,特指方言统一为民族共同语。一种老的民族共同语会分化出种种方言;这种种方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又会统一为新的民族共同语。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社会的统一是促成语言统一的强有力的外部条件。社会的统一,指的是全面统一,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尤其是经济的统一。中国社会自漫长的封建社会到今天,是一个逐渐走向统一的漫长的过程,但中国社会的全面统一当是出现在解放后,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社会出现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国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以来,语言(主要指汉语)也逐渐走向统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先秦时期出现了统一的书面语;宋元时期又出现了统一的白话书面语,但口语一直未曾统一。“官话”虽然出现,在一定的场合作为沟通的工具,但未能普及。“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让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但当时的“国语运动”却未能让“国语”成为民族共同语,尽管它在推进共同语最终形成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后,确定了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即普通话,并大力进行推广,才使汉民族共同语从书面到口头都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和普及。推广普通话工作,今天仍在努力进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推广普通话并非要消灭方言,方言将长期保存。今天社会,希望人们能掌握多种语言,也希望人们能掌握多种方言,至少做到既会讲共同语,也会讲方言。今天,还有专家提出,要保护方言。二共同语共同语是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有书面和口语两种形式。共同语与方言并存,但高于方言,相对于方言来说,它是一种高级形式,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终取代方言。汉民族共同语形成于“五四”时期。在此之前,各方言区的人们沟通交际用的是一种“通用语”中央政权也用通用语作为施政工具,但通用语仅起沟通作用,对方言的统一不起多大作用。我国古代说到的“雅言”、“通语”、“四方之通语”、“天下通语”及后来的“官话”等都是“通用语”性质的。汉民族共同语形成于“五四” 时期,其标准的确定是在解放后。具体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共同语的形成,必须有一个方言。基础方言确认,当依据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不能凭主观意志。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主要是政治的原因;意大利共同语以多斯岗方言为基础,主要出于文化的原因(意大利在统一前,著名文豪如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人脍炙人口的作品都用多斯岗方言写作而成);英吉利共同语以伦敦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经济的原因(英国产业革命之后,首都伦敦成了工业中心,劳动力大量迁入伦敦)。在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中,经济的力量在民族共同语形成中显得作为强大,而主要出于政治、文化的原因,也必须有经济的支撑,否则共同语的形成就非常缓慢。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就是这样,自宋(辽、金)到“五四”时期,花了近千年时间。英吉利共同语的形成,从产业革命到现在也不过三百年。还有各“国语”概念,指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如中国的国语是汉语。有的国家有两个以上的国语:加拿大国语有英语和法语两种,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希语四种。不过多国语中,往往以某一语言为主,如加拿大以英语为主,瑞士以德语为主。三共同语的规范(略)(详见P195)依据规律,确定标准,推行标准。不排除“约定俗成”,不排除习惯用法。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多表现为借词、借结构规则,还会产生“洋泾浜”(bng)、“混合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一 借词借词是语言接触的最常见的类型。借词也叫外来词,指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可分为几小类。1音译借词 例见教材P200,如雷达(radar)。2音译加意译借词 例见P201。即在整个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本族语语素,如啤酒、卡车、沙丁鱼、拖拉机等。 3音译兼意译借词 即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 马克思主义(Marxism) 呼啦圈(hula hoop意为“箍”)。4字母借词 即直接用外文字母构成,或以外文字母与本族文字组合而成词。如:MTV(音乐电视)、 U.S.A(美国)、 P.L.A(中国人民解放军)、CT、CD、X光、B超、BP机、卡拉OK、MBA(工商管理硕士)、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今天,字母借词的数量正在增加,许多借词一般人弄不懂。5往返借词(主要是日本借词) 本族词语被外族借去,后来本族又借(拿)回来。不过,在这往返中,词语的意义会有变化。例如:汉语“百姓” 借出 蒙古语为“土房子”、“店铺” 返回 汉语为“板”,指一种地名,如“麻花板”、“库库板”。往返借词,最典型、最大量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在唐代以后,汉语大量被借入日语,日本明治维新后,赋予汉语词以新义,(日语还使用汉语构词材料构成一些新词),后来中国也学习西方,为了反映新事物新概念。于是成批地从日语中借(“拿” )回来。例如:浪人、背景、标高、参照、参看、场所、登载、等外、番号、方针等。另见教材P202。从日本借来的词语,或者本来就是汉语词,或者用汉语构词材料而构成,构成规则也符合汉语构词法。这些词同本族词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一般人发现不了这些是借词。意译词不是借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如:话筒(麦克风microphone)、电话(德律风telephone)、墨水(因克ink)、科学(赛因斯science)、民主(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另见教材P199。意译词中有一种仿译词,它是用本民族语言材料逐一翻译原词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如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机关枪(machine gun)等;还有些仿译的成语,如“泥足巨人”、“鸵鸟政策”、“替罪羊”、“多米诺骨牌”、“特洛伊木马”等。借词,音义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还得服从本族语的规律。如汉语的“茶”,借给了俄语,进入俄语后,不仅语音上有俄语的风味,语法上也须归入一定的“性”,并有“格”的变化。二结构规则的借用随着借词数量的增大,语音和语法上也会借入一些结构要素和结构规则。我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在向汉语借词的同时便借入了一些结构要素和结构规则。如;侗语:“送气/不送气”,原来不区别音位,后来像汉语一样区别音位了;裕固语:增添了辅音和复元音;民家语:“主宾谓”改变为“主谓宾”;状语:构词规则中,“中心语修饰语”变为“修饰语中心语”。结构规则除借用外,还可以仿造。“五四”以来,汉语出现了“欧化句式”,长而复杂的修饰语。如“的他”、“能够而且一定能够实现”等。三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一)洋泾浜(bang)洋泾浜本指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名叫洋泾浜的河流和黄浦江的会合处。该河流早已被填平。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商埠,外商云集于洋泾浜一带,他们同当地居民交际,使用一种支离破碎、不伦不类的外语,于是,“洋泾浜”便成了这种外语的中国名称。在旧中国这种外语又主要指英语。世界许多通商口岸都出现了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并非中国所独见。不仅有洋泾浜英语,还有洋泾浜法语、洋泾浜葡语等等。可是,外国语言学家不知为何对中国的“洋泾浜”发生了兴趣,便根据中国人发英语businessbiznis(生意、商业)这个词的讹音,给中国的这种特殊语言现象起了一个学名,叫“皮钦语”(pidgin)pidin。于是中国人叫出来的“洋泾浜”便走向了世界,凡是支离破碎、不伦不类的外语,全世界都叫作“洋泾浜”。“洋泾浜”的特点: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法建设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用与会曲折的说法来指称事物。如“双烟囱三桅汽船”得说成“三根竹竿,两个吐烟管,走路的家伙在里面,看不见”。(教材P215)再如:My no can(我不能。英语的正确说法是 I can not ); two piece book(两本书。英语正确的说法是 two books )“洋泾浜”是特殊社会条件、特殊场合下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17世纪以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有联系,(与人们文化水平,特别是外语水平低下也有联系)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畸形语言现象。“洋泾浜”不会作为人们的母语,使用范围狭窄,发展前途不外两个:一是随着制度的改变而消亡,如中国的洋泾浜就早已消亡;一是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用的交际工具。(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洋泾浜”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某地区多民族人的交际工具,就会变成混合语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是creole的音译,意思是“混血儿”,“克里奥耳语”是一种混合语。克里奥耳语同洋泾浜不同,它是某个地区各族人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在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口头上扎下了根,并且可以作为孩子的母语。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它会扩大词汇,严密语法,发展成为与其他语言一样完备的语言。混合语形成的过程,与下文要讲的语言融合具有相同的特点,即需要较长的时间,中间出现双语现象,混合中,某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成为胜利者,混合语就是在这获胜语言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被排挤替代的语言,只能保留某些“遗迹”于其中。获胜的语言,往往是经济、文化或技术上占优势的语言,而在当地的使用人口到不一定占多数。例如少数殖民主义者的语言成为殖民地的混合语的基础语言。混合语举例(详见教材P217218):1非洲某地区的种植园的克里奥耳语,(有非洲劳工、殖民者,殖民者的语言为基础语);2海地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3美国乔治亚、南卡罗来纳州沿海岛屿上非洲人后裔使用的Gullah语;4牙买加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5中国“语言走廊”中的“土汉语”也是一种克里奥耳语。我国的“语言走廊”,指从宁夏经陇东、青海、川西到云南、贵州,是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相互接触的一个集中地区。“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详见教材P218219。(三)国际辅助语人们设计的作为世界各民族人民辅助性交际工具。设计方案多达几百种。现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是“世界语”(Esperanto),有波兰医生柴门霍夫设计。其特点见教材P220倒数第1段说明。它是欧洲各大语言的合理公分母,其国际性限于欧洲语言区,其他地区的人仍然陌生而不易学习。现在各国都有“世界语”的爱好者,人数有几百万,并出版了刊物和读物,我国也有它的爱好者。第四节 语言的融合一融合的本质语言的融合,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的现象,这是不同民族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被排挤和替代的语言逐渐消亡,只是某些成分可能被采用。语言的融合,也叫语言的同化。语言融合举例:先秦时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不同(史书有记载,可参考教材P205),但经过春秋战国的会盟、战伐、兼并等,发生了民族的融合。随之,各少数民族逐渐使用汉语,它们自己的语言则逐渐消亡。魏晋六朝时期,我国北方匈奴、鲜卑、羯(jie)、氐(di)、羌等民族语言同汉语融合,汉语成为胜利者。隋唐以后,契丹、女真(包括后来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也同汉语融合,汉语也成为胜利者。二融合的原因 语言融合的原因,简单地说,是民族的融合。多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其标志是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民族的融合和语言融合,一个根本的条件是:各民族人们必须生活在同一个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上述从先秦到清朝语言(民族)融合的实现,都缺少不了民族杂居的条件。蒙古人(元朝)统治时期,坚决避免蒙汉杂居,在汉地为官的蒙古人官员也经常调迁,加之他们统治时间不长,结果,蒙古民族和蒙古语基本上没有与汉族和汉语融合。只有一部分与南方汉人杂居而没有北归的蒙古人融入了汉族,他们也抛弃了蒙古语而讲汉语。语言融合中获胜的语言,其民族一定具有相对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至于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倒是次要的。南北朝时期,统治者都是少数民族,然而汉族的汉语却成了优胜者。满族的语言也是如此。当然,统治的力量对于语言的融合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至少会起到促进或阻碍语言融合的进程,甚至会影响融合的能否实现,如蒙古族就使得汉蒙语言最终未曾融合。关于语言融合与生产力的关系,恩格斯有一段论述,参看教材P207第2行。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语言融合有自愿和被迫之分。自愿融合,指一个民族自愿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采用他族语言的现象。最突出的例子是,公元5世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鲜卑族(拓跋氏后改为元氏)统治的北魏政权。在建立政权之前,鲜卑族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已经学会了一些汉语。建立政权之后,更是积极推动语言融合进程,魏孝文帝(元宏,公元471500年在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禁止讲本族的鲜卑语,提倡说汉语。要求“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被迫融合,指一个民族并不想放弃却又不得不放弃本族语言而最终采用了他族语言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女真族(完颜氏)及女真语的融合。金世宗(完颜雍公元11611190年在位)屡次告诫群臣,或发出诏谕,要求使用女真语,保持女真旧俗,并力避与汉人杂居,但是这些努力只能延缓进程,最终无法改变女真族及女真语与汉族汉语的融合的结局。就我国历史而言,大致以隋唐为界限,此前为自愿融合,此后为被迫融合。历史上还有强制融合(不同于被迫融合)的现象,如日本人占领我国东北和台湾氏,就曾在东北和台湾强制推行日语;当年沙皇俄国和德国,也曾在其占领国家强力实施语言融合政策,不过,这些强制推行,均以失败告终。四融合的过程融合的过程氏漫长的;融合的过渡阶段中会出现双语现象(有史料为证,见教材P212);融合中获胜语言中也会保留有消亡的语言的某些痕迹(可在语词、历史记载和文字中找到一些线索,见教材P212213)。第五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世间万事万物都会发展变化,语言也不例外。动态平衡是语言特点之一,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有原因的,而且有其规律性。一语言发展的原因语言是一种牵涉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研究者的看法也不相同。纵观人们的研究,语言发展的原因可归纳如下:(一)外部原因1社会因素社会发展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分化,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接触,带来语言的接触;社会的统一,促进语言的统一或融合;总之,社会的演进,推动语言的发展。这些,上文都有分项解析。社会影响语言的发展,还具体表现为:社会出现新事物,语言中就会出现一些新词语,如:因特网、邮件(电邮)、太空行走、遗传工程、基因图谱、非典、克隆、机器人、菜鸟(网络新手)、大虾(网络高手)、BBS(电子公告板)、博客、猫(调制调解器MODEM)、美眉、687(对不起)、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等等。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认识提高,促成词义的变化,如“心”,古人以为是思维的器官,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汉语有许多词语记录了这种认识,“心得、心情、心思、操心、粗心、小心、谈心”都是这类例子。17世纪英国医生、解剖学家威利斯发现了通向大脑的神经,人们才认识到思维器官是大脑,而表示心脏。2心理因素(参见李宇明2000P214215)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先民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有许多表达具体对象的词语,而缺少概括性的词。例如,爱斯基摩语中用15个名词来表示不同形态或下落到不同地点的雪,却没有“雪”这个概括性的词。(李宇明2000P214)类推是一种思维惯性,它影响语言的发展,表现为用某种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现象。如。先秦汉语有宾语前置现象,后来,宾语前置被磨掉了,现代汉语便没有了这种现象;再如,汉人偏爱于一个音节记录一个词或语素,因此,对于联绵词中的字(一个音节),也要赋予其意义。“狼狈”本是联绵词,分开则无意义,可是人们非要把“狼”和“狈”看成两个动物,还演绎处“狼狈为奸”的成语。(二)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指语言自身的因素,外部原因的各因素是推动语言发展的动力,内部原因,即语言自身的因素决定语言发展变化具体方式、途径。语言自身因素,总体说来是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其具体表现如:1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言语运用的多样性、生动性、随机性使得它常常突破语言规则的限制,而表现种种“出格”现象。这些出格现象一旦得到社会的认可,便给语言增添了新的要素,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旧的要素在言语实践中逐渐被遗忘、被抛弃,这样,语言新的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的要素逐渐消亡,语言便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发展着、变化着。如汉语的名词过去是不受副词修饰的,而近些年来,却有突破,并且逐渐被社会接受,“很青春、很女性、很生活、特男子汉、特人性”等,现在则常常可见。(参见李宇明2000P216)2语言各要素相互影响语言各要素之间本来是相对平衡的,但往往因某要素首先发生变化,便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如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有这样的变化:古汉语中,浊音清化,入声消失,语音音位系统简单化。于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汉语的词汇中,同音词大量增多,造成意义难以区别,词的形义矛盾凸现,为解决这一矛盾,词汇便逐渐双音化(现代汉语中,双音词便占优势)。词汇双音化,引起词内两个语素间的关系出现新的现象:语音上有轻重之别,如轻声、儿化;语义上有主次之分,如词根、词缀;不仅如此,语法上也随之出现合成词的构成规则,如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重叠等构词方式。这样,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因为语音系统的简化,产生连锁发应,致使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都相应地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说汉语发展变化了。以上发展变化图示:语音简化浊音清化、入声消失大量出现同音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语音上轻重之别词汇双音化 语义上主次之分语法上合成词的构词法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重叠再如英语、法语的发展变化:古英语、古法语到现代英语和法语,语音发生了弱化和脱落现象词尾的声音发生变化。本来古英语古法语都有复杂的变格、变位系统,随着上述语音的变化,这些变格、变位现象大大简化了。这是语音的变化引起语法的变化。(其实词汇也有所变化,它的“形貌”简洁了,少了许多变形)以上发展变化图示:语音弱化、脱落词尾发生变化变格、变位系统简化语法发生变化二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渐变性语言的各要素或整个面貌的发展,是逐渐产生和完成的,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也不会以突变的形式完成,所以不能以“革命”的手段完成其发展。语言中某些要素和成分的变化极其缓慢,有的几千年都不变,如基本词和基本的语法规则。有人曾对不同语言的215常用词(其中主要是基本词)在一千年中的发展变化做过统计,发现:汉语和法语79未发生变化;英语85未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统建筑方案设计排版(3篇)
- 网格员安全培训课件
- 银行个人贷款审批流程与风险防范手册
- 月子婴儿护理知识培训
- 机动车维修行业安全操作规程和监管要求
- 足球颠球练习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家长会意见反馈表设计模板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儿科护理学(一)-医学心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操作指导手册
- 企业经销商管理完全手册
- 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与护理
- 国有资产资产委托管理协议书范本
- 《品牌培训知识》课件
- 《机械制图》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充电桩巡查记录表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