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攀枝花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枝花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环境工程领域 研究生:胡启斌指导教师:姚建刘富中 通过对攀枝花的气候资源、土壤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 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系统和区位优势、经济现状、等社会 经济条件系统的分析,以及对攀枝花生态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 析,提出了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在剖析城市演化历程中的功能变迁与导 引的生态环境滞胀类型和危害的基础上,着重利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和方 法,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原理和研究的内 容、方法及过程: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调整为核 心制定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期对攀枝花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t h er e s e r c ho f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 f o r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t r e a t m e n ti np a n z h i h u ac i t y m a j o r :e n v i r o m e n t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u d e n t :h uq ib i n g t u t o r :y a oj i a nl i uf u z h o n g i no r d e rt o d e s i g n am a s o m b l ea n ds c i e n t i f i cl a y o u t f o r e c 0 1 0 垂c a l c o n s t r u c f i o no fp a n z h i h u a , s i e h u a np r o v i n c e ,a e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w a s c o n d u c t e dw i t hs p e c i a lr e f e r e n c et o :( 1 ) i t s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o fc l i m a t e ,s o i la n d l a n d ,w a t e r , f o r e s t ,b i o l o g y , m i n e r a l s ,t o u r i s m ;( 2 ) i t ss o c i a l 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 i n c l u d i n gr e g i o n a la d v a n t a g e s ,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 ,a n d ( 3 ) t h ea d v a n t a g e o u s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o u sc o n d i t i o n s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c i t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a b o v ea n a l y s i s ,t h es t r a t e g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b j e c t i v e f o rt h i s p u r p o s ew e r ep u tf o r w a r d , t h e a u t h o r sa n a l y z e st h ef u n c t i o nc h a n g eo fu r b a ni n i t se v o l v e m e n ta n dt h ee e c e n v i m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c a u s e db yt h i sc h a n g e b a s e d o i lt h i sa n a l y s i sa n dt h em e t h o do fs y s t e me c o l o g yb yo d u mh t , t h ea u t h o r s d i s c u s st l l ea i ma n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u r b a n e c o e n v i m r n e n tp l a n n i n gu n d e r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u tf o r w a r dt h eg e n e r a lv i e wo fu r b a nc c o e n v i r m e u t p l a n n i n gi nw h i c ht h ek e r n e l i st h ea d j u s t i n go f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l a n d - u s e s t r u c t u r ea n ds p a t i a lp a t t e r n ;t oa c h i e v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u r b a n a r e a s + k e yw o r d s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目前,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正困扰着人类社会。人类 对地球上资源的大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致使各种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破坏和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功能 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人类的无知和 贪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幸的是,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与发展问 题的重要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适合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原理,而 那些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功近利的、非理智的活动,正是与生态学原理 和目标背道而驰的。因而,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之 间关系的方式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 1 1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1 1 1 生态规划的内涵和特点 生态规划是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制定生 态规划的目的是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解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 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 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1 。 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探索不同层次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 论方法,辨识系统中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的矛 盾冲突关系,寻找调和这些矛盾的技术手段、规划方法、管理工具。生态规 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 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以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 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 发展的规划方法。 生态规划的内涵在于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 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 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 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1 。 生态规划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产生于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经过1 0 0 余年 的发展成熟,现代生态规划具有以下特点: ( 1 )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生态规划综合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地理学等学科 的知识,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 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系统整体协调优化。可 持续发展成为生态规划内在的追求目标。同时,现代生态规划己不局限于传 统的土地利用规划,而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涉及社会、经济、人口、资 源和环境等诸多问题,规划对象从区域、城市、农村到保护区,既包含空间 的规划,也有对体制、政策、行为等的规划。生态规划同生态工程、生态管 理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的核心。 ( 2 ) 更强调规划的生态学基础 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生态规划,虽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了较大的发 展,但它基本上仍承袭着2 0 世纪初的传统,偏重于生态学思想的应用,强调 人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正如m c h a r g 指出的“适应依赖于人类的选择, 规划就是实现这种适应的途径”。在方法论上,生态规划采用环境与资源的 适宜性分析,关心的是发展中面临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潜力与限制,对自然 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它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则显得有些漠不关心, 此外,它很少将现代生态学,尤其是生态系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新成果 应用于规划之中。因此,现代生态规划将更多地运用生态学知识,使规划建 立在生态学合理的基础上。在规划中,通过深入分析城市与区域生态系统景 观生态的结构与功能,物流、能流特征,空间结构,生态敏感性以及发展与 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等,”维护与改善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完整性生 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将成为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 突出生态合理性与时效性 2 0 世纪6 0 年代环境运动之初,生态规划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主要是生态 决定论,要求人类活动服从于自然保护的特征与过程,而对人类本身的价值 观及文化经济特征注意不够,显然,这与当时环境运动的主流相适应,以至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于后来人们将生态规划视为“生态保护”的同义词。自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 生态规划工作人员开始注意到生态规划不只是生态学概念在城市、区域规划 与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它应该真正能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来认识, 必须综合自然、经济、文化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来指出规划实践。在这 个意义上,规划是生态学的,但规划主体是人的活动,因此,它又是人类生 态学,若重新定义生态规划,那么它是应用生态学概念、生态学方法对人类 环境的安排,因此,生态规划的最终表达方式,应是应用人类生态学。由于 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规划必然从“生态决定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走上 自然环境、社会与经济的新综合。生态规划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强 调规划既要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体现生态的合理性,又突出入的主观能 动性,强调人对整个系统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与持续发展。 ( 4 )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随着系统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生态规划方法与手段也不断完善。遥感 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短期内快速获取区域各种最新的基础资料,并大大节省人 力,提高效率。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使得对复杂系 统发展的预测更为定量和准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使空间特征数据的 采集、存储、分析处理、转换及显示更为方便,已成为生态规划与管理的重 要工具。 ( 5 ) 由定性描述分析走向定量模型和高度综合 生态规划涉及的是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等各方 面,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因而要求进行多目标、多层次的动态规划,要求 有高度综合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与其适应。现代生态规划已不再是某个人或 某一学科就能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学科的广泛参与和知识的相互渗透,也 需要各学科先进技术的结合。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模拟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 在生态规划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多属性、大范围的空间模拟分析成为可能, 从而推动定量分析与模拟在生态规划中的发展与应用。 ( 6 ) 由“软科学”走向“软”、“硬”结合 规划是用来指导建设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旌,否则规划就是一纸 1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空文。现代生态规划注重宏观规划与具体生态设计的结合,将生态工程和生 态技术引进到规划中,使之成为落实生态规划的有力工具。 1 1 2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叫 ( 1 ) 整体性原则 从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规划目标与区域总体发展目标的 致性,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 ( 2 ) 趋适开拓原则 以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寻求最佳的区域或城乡 生态位,不断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强化人为 调控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 3 ) 协调共生原则 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结构的多元化和组成的多样性特点,子系统之间及各 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直接影响着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在生 态规划中坚持共生就是要使各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协调指保持系统内部各组分、各层次及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 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 ( 4 ) 区域分异原则 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规划的目的也不 尽相同,划必须在充分研究区域生态要素功能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 上进行。 ( 5 ) 高效和谐原则 生态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 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为规划基础,以经 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 ( 6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生态环境保护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的思路,强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 值同时并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后代维护和保留充分的资源条件,使人 类社会得到公平持续发展。 4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 2 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也飞 速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复合生态系统思想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推动 下,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得到新的开拓,以前强调人类活动服从自然特征 和自然过程的生态决定论,后来开始注意人类本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经济特 征的影响,综合考虑自然、生物( 人、文化的相互作用“1 。正如联合国人与生 物圈计划第5 7 集报告中所指出的:“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 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 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日本学者岸根卓郎提 出了2 1 世纪国土规划模型( 1 9 8 5 ,该模型认为合理的土地利用应当是一种创 造自然与人类信息交换的场所,模式应当是把功能要素与结构要素结合进行 设计,以农、林、水产业的自然系统为中心,在田园中、山谷间和海滨井然 有序地配置学校、文化设施、产业、住宅,使自然与学术、文化、生活等浑 然一体,形成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社会“吲。 美国的瑞吉斯特提出了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的理 念,并提出向生态城市转型所需的策略,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性规划、 生态经济规划、交通规划、功能规划和情景规划等”。j s m y t h 在拟定南加 州文图拉县持续发展规划时,提出了“持续性规划的生态规划八原理”。 德国学者f v e s t e r 和a v h e s l e r 在进行德国法兰克福城市生态规划工作 中,基于生物控制论的原理,提出了生态灵敏度分析模型伽,将系统科学思 想、生态学理论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用来解释、评价和规划城市复杂的系 统关系。 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学获得极大发展,二者相互 融合,促进了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哈泊( h a b e r 基于奥德姆的分 室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并用于集约化农业和自然保护规划中 i 0 o 雷兹卡( r u z i c k a 和米可洛茨( m i k l o s 经过2 0 余年的研究,发展并完善了一套 景观生态规划体系( l a n d e p ,该体系已成为国土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o “。福尔曼( f o r m a n 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作用,提出了一 个景观利用的格局优化生态规划途径“”。阿赫恩( a h e r n 在其景观生态规划模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式中强调对空间概念的设计和不同的规划策略的选择1 。 我国的生态规划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 并且从一开始就汲取了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与我国的城市、农村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相结合,我国生态规划工作人员在生态规划 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生态规划特色。 在理论方面,马世骏、王如松提出了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指 出生态规划的实质就是调控复合生态系统中各亚系统及其组分之间的生态关 系,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人 居环境规划方面,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以整体观念来处理局部问题的规划准则 和“大、中、小城市要协调发展,组成合理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城乡之间、 地区之间的综合性网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观点“o , 以及他在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人居环境发展规划的研究实践,对我国城市 发展规划和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王如松等将系统科学思想 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整合方法,建立了一 种辨识模拟一调控的生态规划方法及人机对话的智能辅助决策方法一泛 目标生态规划,并成功地应用于天津城市生态对策分析和马鞍山市的城市发 展规划中“”;欧阳志云等将“3 s ”技术与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在区 域资源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野生动物栖息地动态评价、自然保护体系规划 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王祥荣等进行了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生态规 划的工作;傅伯杰、肖笃宁等在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开展了大量 的探索研究工作,并应用于环渤海湾地区、黄土高原、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等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建设规划等工作中,出版了 多部研究著作“。 生态规划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工业区生态规划、各类专项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旅游生 态规划、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水利生态建设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等) 。我 国还提出了进行生态示范省、生态示范市、生态示范区以及生态示范村的建 设规划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编制导则。另外,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目 标、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措施等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 2 1 济南市生态保护规划研究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济南市生态保护规划的意义、保护目标和主 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提出的生态规划的主 要内容包括:划定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抓好“三区”的建设;全面加强面源 污染的防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保护;加强小城镇 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南水北调中的生 态保护工作:济南市区生态环境保护;绿化体系建设:黄河( 济南段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保护监测网络建设“”。 规划中提出抓好“三区”的保护建设规划,即:济南市自然保护区发 展规划、济南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 护规划。此项规划内容比较全面的解决了济南市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 符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纲要的要 求,是此次规划较为突出的地方。 1 2 2 崇明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 研究提出崇明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生态功能 区划方案、人居环境建设方案、生态产业建设方案、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生态景观建设方案等。规划中将崇明岛横向划分为五大类型的6 个生态环境功 能区,纵向依托公路交通和水系划分为三大类型的生态产业带1 。 南部城镇产业带。陈海公路是祟明岛城镇发展主轴之一,其南侧为 城镇建设和第二、第三产业聚集区,是崇明岛主要城市化地区,也是未来产 业的主要集聚地。 中部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经济林带。该地区属于控制发展区,兼容 传统农业和现代化产业。生态林业建设以经济林为主体,保护主要水源南横 运河,并将东部的自然湿地保护区、中部的现代生态农业区与国家森林公园、 西部的水域生态旅游区连成一体,形成生态景观廊道,优化岛域生态。 北部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聚集带。该地区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 具备发展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高效 农业,同时要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还应重点加强沿江防护林的建设, 大力加强植树造林,保护好河口海岸生态圈。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此项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是在对崇明岛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 展趋势进行了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科学和完善。其思 路和方法很值得借鉴和参考。 1 2 3 西藏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对西藏阿里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探 讨了该地区“气温升高、降雨减少、草场退化、植被消失和自然灾害发生频 繁等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规划了狮泉河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治沙工程 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利用生物工程,科学灭鼠,保护与延长食物链 工程建设;建立草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小城镇生态环境 建设:以薪炭林、用材林为主的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农田生态 建设;矿业开采和畜产品加工污染的治理工程等建设项目。提出了如下对 策与措施: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做好规划的实施 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和治 理生态环境;增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产业,保证环境安全;节约薪柴, 推行林、草业承包制,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项研究比较突出的地方在于其对西藏阿里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 境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在生态环境演化过程的分析中, 从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到现代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寻根溯源,深入浅出,并 辅以阿里地区1 9 8 0 一1 9 9 9 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阿里地区1 9 8 0 一1 9 9 9 年无 霜期变化趋势及降雨量等图表数据充分说明了该地区处于气温不断升高、气 候在不断变干的态势,这为下一步分析生态环境存在的原因和提出生态环境 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 综合上述三个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 设规划正在逐步的完善和成熟过程中。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措施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制定方面己经比较科学和 系统,一实践证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区域生态 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的规范体系,在规划的制定中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 在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中大多只是文字的阐述,而缺少数据的支撑,即 没有应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来充分说明生态环境的现状究 四川太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竟如何,这势必造成后续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1 7 1 标和措施变成了空中楼阁: 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中,大多参照生态示范省、生态示范 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还缺乏根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特点提 出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在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的预测分析中,对预 测方法和模型的应用较少,使得预测结果缺乏可信度和参考价值,很难为后 续的规划措施制定提供依据:对于规划中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分 析部分,同样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数据支撑,很难得出确实可信的结论。 因此,生态规划在理论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 评价的指标、生态环境预测的方法和模型、效益分析的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和 完善;并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应尽 快建立起一整套生态规划的技术规范体系来指导生态规划的制定工作。使生 态规划更好的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 3 论文研究内容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呈现前所 未有的局面。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态保护工作比, 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 一是纲要确定的生态保护主导思想受到要素管理或资源管理思想的 挑战;生态系统“人工化”趋势严重; 二是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思想的需要; 三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协调机制效率低下,部门利益、重复建设问题 突出: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科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低; 六是缺乏公众主动参与机制,“号召式”、“运动式“生态保护和建设, 往往事与愿违。 当前,要解决上述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立法工作和加大资金投入外,还要很好通过国家和地方的“生态规划” 来指导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具有前瞻性、科 学性、指导性的特点,同时可以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使政府的发 学性、指导性的特点,同时可以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使政府的发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展决策和规划更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论文就是以攀枝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题,探讨攀枝花市生态 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制定。论文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有关 生态保护的文件、法规和技术,拟定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 维持和恢复区域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立生态安全格局,使区 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在将来不因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更等因素而 受到破坏;为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更为广阔的机会,创 造高质量的人类生存环境,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促进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现状 2 1 概况 2 1 1 自然环境概况 攀枝花市,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西南川滇交界部,云贵高原北缘,攀 西裂谷中段,西跨横断山系,东邻大凉山,北接大雪山,南抵云南永仁县, 幅员面积7 4 3 4 k m 2 。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为典型的昔格达地层,活动断裂发育,属地震多发 区。境内山脉纵横,地形起伏,山脊大多在2 0 0 0 - 3 0 0 0 m 以上,呈西北向东南 倾斜。以侵蚀、剥蚀为主的山地占9 2 ,丘陵占0 3 2 ,河谷谷地占7 3 5 , 盆地占0 1 6 。 境内有大小河流9 0 余条,其中流域面积5 0k m 2 以上的河流4 9 条,分属 金沙江、雅砻江两大水系。 攀枝花属季风高原型南亚热带立体型气候,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夏季 受西南、东南季风影响,具有气温年较差小( 1 4 卜1 4 9 c ) 、日较差大( 年均 值1 3 卜1 4 i c ) ,干雨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等亚热带西段共有的特点。海 拔1 5 0 0 m 以下年均降水量为7 6 0 1 3 0 0 m m ,1 5 0 0 2 0 0 0 m 为1 3 0 0 1 6 0 0 m m 。降水 主要集中在6 月上旬至1 0 月下旬,占总降水量的8 6 - 9 0 ;干季长达7 个月, 月均降水量仅3 0 m m ,卜3 月仅5 m m 左右。境内日照强烈,年蒸发量2 3 0 0 多 m m ,大于年降水量的卜3 倍;干季为1 0 多倍,卜3 月高达2 0 一6 0 倍。年均相 对湿度在7 0 以下,最小在1 0 以下,干热同季,水热矛盾十分突出。攀枝花 仁和区( 包括城区) 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米易县、盐边县春季最多风向为 西南风,夏、秋、冬季最多风向为东北风;全市年均风速在0 9 - 1 9 m s 之间, 瞬间风速大于1 7 m s 的大风日擞1 6 3 2 4 2 天;全年静风频率为3 3 - 5 9 :城 区年均逆温天数多达2 1 5 天。 2 1 2 社会状况 金沙江、雅砻江将全市所辖区域分为三大自然片区。攀枝花市辖3 区2 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全市面积7 4 4 0 4 k m 2 ,2 0 0 4 年末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人口1 0 4 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 5 4 8 万人;城区人口6 5 7 6 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5 0 7 4 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1 3 5 人平方公里。攀枝花是多民族 居住但以汉族为主的移民城市,2 0 0 4 年底有少数民族1 4 6 1 万人,占总人口 的1 3 9 5 ,其中主要少数民族有:彝族、傈僳族、回族、苗族、纳西族、白 族、满族、壮族等4 1 个少数民族。 全市平均人口密度1 3 3 人k m 2 ,其中密度最大的东区为1 7 5 4 人k m 2 。全 市人均耕地面积3 1 9 1 m ,建成区绿化面积1 6 3 4 k m z ,绿化复盖率3 8 9 ,城 区人均公共绿地3 4 m 2 。 2 1 3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 1 ) 自然资源 全市有土地总面积7 4 3 4 万公顷,2 0 0 4 年,其中:有耕地5 0 1 2 万公倾, 林地4 7 8 1 万公倾,草地荒山1 2 1 2 万公倾,园地1 4 7 万公倾,水域1 2 5 万公倾。山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9 2 。 境内水能资源丰沛,过境水量1 1 0 2 亿矗,理论水能蕴藏量4 9 2 9 万k w , 可开发量达4 1 0 1 万k w ,年发电量可达2 7 1 5 亿k w h 。每平方公里占有年均发 电量3 6 5 0 1 9 万千瓦小时,为全国的1 7 7 倍,四川省的4 倍。已建成的二滩 水电站装机容量3 3 0 万k w ,是除三峡电站我国建成的第二大水电站。 全市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发现矿种7 6 种,已探明储量的3 9 种,矿产 地4 9 0 余处,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4 5 个,中型矿床3 1 个。累计探明钒钛 磁铁矿石储量8 0 9 亿吨,伴生态储量5 1 3 8 8 亿吨、钒储量1 2 1 2 万吨,探明 的钛资源占世界第一位,钒资源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 2 ) 旅游资源 全市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类:以群山、林海、险峡溶洞共存一地的自然 景观;以布局奇巧、风光独特的微雕钢城和世界第三高坝的二滩水电站等城 市景观;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人文景观i 市内主要景点有:林业部批准的二 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苏铁自然保护区、省级大黑山森林 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米易望月楼、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兵南征渡金沙 江的五月渡泸遗址和原始森林景区,还有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点和现 代休闲娱乐中心。此外,攀枝花市是外地旅客到昆明、丽江、大理、泸沽湖 的重要中转站。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 3 ) 自然资源开发现状 为了开发攀枝花钒钛磁铁矿,1 9 5 8 年国家在攀枝花地区建立了大小森工 企业6 家,开始大规模采伐活动。截止1 9 9 8 年禁伐时,累计生产商品木材 6 4 5 7 万m 3 ;累计消耗掉的森林资源,相当于消失森林面积1 2 3 8 万公顷, 占全市目前现有森林面积近二分之一,减少涵养水源3 7 5 2 万m 3 ;加上农民 烧柴和自用材、培殖业用材等消耗,累计消耗森林积蓄达2 6 0 0 万n 1 3 ,与全 市现有林木总蓄积量基本持平,也即是,在不到半个世纪,我们已经消耗了 森林资源的一半。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建市前的7 6 5 下降到1 9 9 8 年的5 7 5 2 。其结果是森林的整体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攀枝花市钢铁冶炼3 0 多年来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开采煤9 5 4 8 万吨。经过开采,截止2 0 0 4 年底攀枝花市铁矿的保有量为4 5 5 5 亿吨、钛的 保有量为4 9 4 亿吨、煤的保有量为4 9 6 亿吨。这是由于攀枝花市得天独厚, 有丰富的各种矿石储量。但值得忧虑的是,近1 0 多年来小煤窑破坏性的开采 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坏了煤层结构。据攀技花矿务局估计,攀枝花市目前炼 焦煤的实际保有量只有2 亿多吨,浅层煤已经被采完( 或被破坏无法开采) , 现需作深层的挖掘。 ( 4 ) 生态背景综述 攀枝花市国土面积7 4 3 4 4 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3 5 7 6 ,人均绿地面 积2 8 0 9 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5 8 9 2 ,但金沙江沿岸的林线不断上移, 海拔1 6 0 0 米以下的山体荒漠化越显突出。全市耕地为3 1 5 6 5 公顷,其中水田 为1 5 6 1 5 公顷,早地为1 5 9 5 0 公顷,农业人口人平耕地0 0 6 5 公顷,明显低 于全国农业人口人平耕地0 1 公顷。水土流失面积4 2 4 7 6 1 平方千米,占幅 员面积的5 7 1 3 ,年水土流失总量达1 3 2 2 万吨,平均侵蚀模数为1 7 1 0 吨 平方千米年,相当于2 5 6 6 7 公顷5 寸表土层,而且日趋加剧,水土流失类 型以片蚀、沟蚀和重力侵蚀( 滑坡、泥石流) 为主,大多分布在金沙江、安宁 河等河流的沿岸两侧地带,水土流失治理率仅8 。 目前,攀枝花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面积1 3 5 9 平方千米,占国 土面积比为0 。1 8 。有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区一个,面积1 0 0 平方千米。矿山 生态破坏恢复治理率为3 0 。全市有高等植物1 3 0 0 多种,隶属1 6 8 科,有高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等动物2 7 0 多种,隶属7 2 科。 城市环境污染恶化得到控制且有逐年变好的趋势,其中环境空气污染比 较严重,首要污染物是t s p ,全市全年平均浓度已超过三级标准,全市空气 污染最严重的片区是河门口片区;全市地面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高锰酸 盐指数、总铅、化学需氧量、大肠菌群、总锰和总磷,各水期中丰水期水质 污染最为严重,各断面中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是倮果断面,其次为水文站和金 江断面;全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控制值7 0 d b ( a 的干线长度占多数,而环境功 能区噪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 2 自然保护区及生态示范区建设状况 目前攀枝花市建成有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 攀枝花市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川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 原东北部,位于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境内,地跨格里坪、民政两个乡镇。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约1 0 1 。3 2 1 5 ”一1 0 l 。35 ,4 6 ”,北纬2 6 。3 6 3 1 ”一2 6 。3 8 2 4 ”。保护区东以巴关河为界与乌盐公路隔河相望,南为攀钢石灰石矿, 集体林,农耕地与石华公路相邻,西抵牛筋树梁子、金家村、北达丰家梁子。 保护区总面积1 3 5 8 3 公顷,其中国有林面积6 5 1 公顷。目前,区内无居民居 住。目前攀枝花市政府已决定将区内的集体林调整为国有林以便于加强管理。 攀枝花苏铁是近年来发现定名的苏铁类植物新种,是经过第四纪冰川浩 劫在金沙江为谷孑遗至今最为古老的种子植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是目前我国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最北、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 天然苏铁林,具有稀有、珍贵和古老性三个特点,对于研究我国横断山脉植 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古生物、生态、古气候、古地质、地理和种子植 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区是以保护攀枝花苏铁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 自然环境,重点拯救和保护濒于灭绝的攀枝花苏铁等生物物种,大力开展科 学研究和人工繁殖,合理利用苏铁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 保护区位于金沙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沙鲁里山南端,属横断山南段高山 峡谷之一部份。区内为河谷深切的中山地貌,北面丰家梁子横垣,纵列鸡爪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梁子众多,悬岩陡壁四处可见。 保护区地处金沙江下游,河谷挂,河谷深切,地势低凹,呈封闭状、焚 风作用显著,气候干热炎燥。海拔1 5 0 0 米以下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全年 无冬季;夏季长达1 9 0 天以上。年均温2 1 ,极高温4 l 。年降雨量8 0 0 毫米,雨量集中于6 _ 9 月,年蒸发量为年降雨量的3 倍以上。海拔1 5 0 0 米 以上,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温1 5 1 9 ,年降雨量8 0 0 - - - 1 0 0 0 毫米, 气候干热特点不太明显。 保护区成立以来,对区内攀枝花苏铁资源进行了数次全面调查,掌握了 它们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苏铁林总面积5 9 0 多公顷,分布于海拔1 1 4 0 一 2 0 0 0 米其中海拔1 5 0 0 一1 7 0 0 米之间苏铁生长良好,密度最大。 近年来,保护区在不断强化综合保护管理措施的同时,还开展了人工育 苗实验,取得初步经验。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攀枝花苏铁资源保持稳定。 在充分肯定保护区建设取得成效的时候,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 ( 1 ) 未给保护区颁发林权证。保护区内尚有部分集体林地,按市政府常委 会议决定应调整为国有林,至今未落实,也未给保护区颁发林权证。 ( 2 ) 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差,管理设施落后。目前保护区只建有入山大 门一处,2 公里巡山便道与临时办公用房。与总规要求差距甚大。保护站、 了望台、标桩标牌、苗圃、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急待解决。 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强化管理,加强对保护区攀枝花苏铁资源的保护。进 一步协调改善与当地政府、农牧民群众的关系:探讨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由 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管理的新路子:进一步落实林地权属,落实保护区管 理办法;加强野外巡护,搞好管理人员培训;把着重点放在巡护和宣传上, 坚持以防为主,制止违法和破坏行为;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展旅游 观光业,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活力。 2 3 基础设施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2 3 1 城镇建设发展状况 攀枝花市的城市建设是根据攀枝花资源和地形条件的特点,本着“工农 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采取组团与带状相结合 的分散布局形式建设。因此城区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八大片区,这八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大片区是:以党政机关、科研、文教为中心的炳草岗片区;以钢铁工业为中 心的弄弄坪片区;以煤炭工业为中心的宝鼎片区:以电力、建材工业为中心 的河门口片区;以冶金矿山为中心的攀密片区;以地方工业、商业、建筑业 为中心的大渡口仁和片区;以贮运、加工、个体和营经济为中心的格里坪片 区:以铁路、机修、储运仓库为中心的金江片区。 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城区和郊区无明显界限,工农相间;片区之间由 河谷或山岭隔开,相对独立;各工矿区和居民生活区犬牙交错,厂区与厂区, 厂区与居民区之间往往仅以一条道路相隔,没有明显的功能区之分,是一个 高度集中的重工业城市。 至2 0 0 4 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 6 5 6 公顷,绿化覆盖率3 9 4 3 ,人 均公共绿地3 3 9 平方米,已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2 3 2 矿产采选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攀枝花市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攀枝花市钢铁工业、钒钛工业、能源工 业、建材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攀枝花市 成为闻名中外的以矿山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柱产业的典型矿业城市。 1 9 9 9 年末,全市有矿山企业3 8 2 个,其中国有企业2 0 个,乡镇集体及其他 经济类型的矿山3 6 2 个。主要开采钒钛磁铁矿、煤、石灰石、花岗石、建筑 用砂石、砖瓦用粘土等矿产。攀枝花市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种当中,煤主要分 布在西区宝鼎矿区和盐边县红坭矿区,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区兰尖、朱矿矿区、 米易县白马矿区和盐边县红格矿区;石灰石主要分布在西区的龙洞、格里坪、 河门口、清香坪一线;花岗石主要分布在米易县黄草乡和沙坝乡;建筑用砂、 石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河等河道及两岸山上。 攀枝花市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采、选矿活动对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矿产开采场地及开采、选矿中排出的废土、废石、废渣,口尾矿的堆放占 用了大量土地,其中包括荒山、荒地、沟谷和少部分耕地。 随着矿山开采的推进和废土、废石、废渣、尾矿的排出、堆放,原有的 植被不可避免地遭到严重破坏,特别市露天开采地段及废弃物堆放场地的植 1 6 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被破坏无遗。攀枝花市沿江河两岸岷山头上的冲动、采砂及采石活动,不仅 使原有的植被彻底破坏而变成光秃秃的一片,而且短时期内难于恢复治理, 严重破坏和影响了市容市貌。 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开采范围内的植被,使植被原 有的固土、固砂、涵养水土的作用丧失,而且使地表岩土变成松散状态,加 上矿区修筑公路和其它设施对植被的破坏及废土、废石、废渣的弃置,在大 雨和暴雨时,矿山地表的泥土、砂石、废渣很容易被水冲走;采矿中排放的 大量废土、废石和选矿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尾矿,虽然各国有矿山和洗选厂 都安排有一定的场所堆放,并采取了很多防止流失的措施,但由于这些废弃 物很疏松,且多堆放在沟谷斜坡地带,堆积中本身又形成较陡斜坡,占地面 积又比较大。降雨时,特别是大雨、暴雨时,仍有相当一部分被雨水冲走, 造成水土流失,不仅增大了金沙江泥砂含量,给长江下游造成不利影响,有 的甚至形成较大的泥石流,毁坏农田、公路、桥梁、房屋及其它建筑设施,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 2 ) 造成地表岩土裂缝、塌陷等灾害,毁坏公路、桥梁、涵洞、房屋和 其它地表建筑物。井下开采,特别是煤炭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和塌陷在 宝鼎矿区和红坭矿区比比皆是,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非常巨大。 ( 3 ) 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攀枝花位于川西南地区,是 一个山地城市,由于攀枝花特殊的地质地理和气候特点,造成本地区环境先 天脆弱,而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崛动更加剧了本已脆弱的地质环境的进一步恶 化,不规范的采岷矿活动往往在边坡下部造成陡壁,口破坏了岩体边坡的稳定 性,岷引发滑坡或崩塌。开采中产生的废土、废石、废渣随意堆放,不采取 挡护措施,在大雨和暴雨时,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公共景观空间提升方案
- 大专生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上海新上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绿色包装智能工厂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大专上岗培训课件
- 工程项目成本节约方案
- 2025河南新乡市延津县审计局招聘辅助审计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桥梁结构检测与评估方案
- 2025年信息科医院考试题及答案
- 再生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美术基础 课件全套 第1-5章 美术简介 -中国民间美术
-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全册考点背诵提纲
- 生物力学正畸方案优化-洞察及研究
- 《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公安部门大数据管理办法
- 污废水减污降碳协同评估指南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水厂培训课件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
- 变电运行与检修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