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协调的训练课件.ppt_第1页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课件.ppt_第2页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课件.ppt_第3页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课件.ppt_第4页
平衡与协调的训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平衡与协调训练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郭洁梅 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第三节协调功能训练 第一节概述 一 平衡 一 平衡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即牛顿第一定律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 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第一节概述 一 平衡 一 平衡的定义与分类2 分类 1 静态平衡 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2 动态平衡 包括两个方面 1 自动态平衡 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 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 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2 他动态平衡 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 例如推 拉等产生反应 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第一节概述 一 平衡 一 平衡的定义与分类3 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 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4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7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9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12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第一节概述 一 平衡 一 平衡的定义与分类5 特殊平衡反应主要有哪些 1 保护性伸展反应 2 跨步及跳跃反应 第一节概述 一 平衡 二 平衡的维持机制 了解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1 感觉输入2 中枢整合3 运动控制 第一节概述 一 平衡 三 平衡的评定 1 观察法 观察坐 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2 量表法 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 Tinnetti量表 以及 站起 走 计时测试 3 平衡测试仪 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 其种类包括balanceperformancemonitor BPM balancemaster smartbalance equitest等 第一节概述 二 协调 一 定义 协调 coordination 是指人体产生平滑 准确 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dystaxia 第一节概述 二 协调 二 分类 1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 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 2 大脑性共济失调额叶性共济失调 顶叶性共济失调 颞叶性共济失调3 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障碍 站立不稳 第一节概述 二 协调 三 协调的维持机制 了解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一 平衡的影响因素 一 平衡的维持机制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1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2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一 平衡的影响因素 二 重心和支撑面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1 重心2 支撑面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一 平衡的影响因素 三 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 1 踝对策2 髋对策3 迈步对策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二 平衡训练的原则 一 循序渐进 1 支撑面由大到小2 重心由低到高3 睁眼到闭眼4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5 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二 平衡训练的原则 二 综合训练 往往同时具有肌力 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或步态异常 脑卒中 脑外伤的患者还可能存在认知 言语等功能障碍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二 平衡训练的原则 三 注意安全 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从前面 后面 侧面或在对角线的方向上推或拉患者 让他达到或接近失衡点 要密切监控以防出现意外 但不能扶牢患者 否则患者因无须作出反应而失去效果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三 平衡训练的方法 一 训练方法分类 1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 仰卧位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双膝跪位 半跪位 坐位和站立位训练2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 徒手 借助器械训练3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 静态 自动态 他动态训练4 按疾病类型分类 脊髓损伤 中风 脑外伤 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三 平衡训练的方法 二 训练的顺序 训练顺序 仰卧位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坐位 双膝跪位 半跪位 站立位1 偏瘫患者 仰卧位 坐位 站立位2 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坐位 双膝跪位 半跪位 站立位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三 平衡训练的方法 二 训练的顺序 训练顺序 仰卧位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坐位 双膝跪位 半跪位 站立位1 偏瘫患者 仰卧位 坐位 站立位2 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坐位 双膝跪位 半跪位 站立位 2019 12 20 21 可编辑 第二节平衡功能训练 仰卧位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1 桥式运动2 重心转移床上翻身 床上移动 桥式运动 定义 病人仰卧位 双手放于体侧 或双手交叉组指相握 胸前上举 注意患手大拇指放在最上面 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 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 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 因完成此动作时 人体呈拱桥状 故而得名 桥式运动 双桥运动 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单桥运动 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 床上翻身 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患者体位 仰卧位操作方法 患者双侧髋 膝屈曲 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 肩上举约90 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先摆向健侧 再反方向摆向患侧 同时向患侧用力转动躯干 摆膝 转头 完成肩胛带 骨盆带的共同摆动 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床上翻身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患者体位 仰卧位操作方法 患者用健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 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 然后Bobath握手进行上举后向左 右两侧摆动 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床上卧位移动 患者体位 仰卧位操作方法 患者先将健足置于患足下方 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 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 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 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 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 再将肩 头向同方向移动 反复练习后患者可以较自如地在床上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用于截瘫患者 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1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 前臂支撑上肢体重 保持静态平衡2 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 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力度由小到大3 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 肘膝跪位 适用于截瘫患者 也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 静态平衡训练2 他动态平衡训练外力干扰训练 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力度由小到大3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肘膝跪位 1 整体活动 患者自己向前 后 左 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 也可上 下活动躯干并保持平衡 2 肢体活动 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 随着稳定性的增强 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逐渐增加训练复杂性 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辅助坐 独立坐他动态平衡训练 外力干扰训练 患者开始可坐于治疗床上 后坐于平衡板或Bobath球上 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自动态平衡训练 向各个方向活动 侧屈或旋转躯干 或同时活动上肢 触碰物体训练 抛接球训练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 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 再行半跪位平衡训练1 静态平衡训练2 他动态平衡训练治疗床上训练 平衡板上训练3 自动态平衡训练向各个方向活动 抛接球训练无论是患者自己活动 还是抛接球训练 都可以先在治疗床上进行 然后在平衡板上进行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 辅助坐 独立坐他动态平衡训练 外力干扰训练 患者开始可坐于治疗床上 后坐于平衡板或Bobath球上 通过支撑面的改变增加训练难度自动态平衡训练 向各个方向活动 侧屈或旋转躯干 或同时活动上肢 触碰物体训练 抛接球训练 站立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站立位平衡训练 1 静态平衡训练 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 然后进行独立站立训练 辅助站立训练 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者 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 助行架 手杖或腋杖等 或者患者站于平行杠内扶助站立 当患者的静态平衡稍微改善后 则可以减少辅助的程度 独立站立训练 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 站立位平衡训练 2 他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 治疗师对其进行外力干扰训练硬而大的支撑面上训练 如在地面上 并可逐渐缩小两足之间的支撑面积软而小的支撑面上训练 如气垫或软垫上活动的支撑面上训练 如平衡板上 站立位平衡训练 3 自动态平衡训练项目 重心转移训练 左右侧下肢交替负重 太极拳云手式训练 触碰物体训练 抛接球训练 伸手拿物训练 平衡测试仪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等等 注意 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时 要注意随时纠正患者的站立姿势 防止患膝过伸等异常姿势 第三节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的影响因素 1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视觉 本体感觉与协调有重要关系 视觉对协调功能有补偿作用 本体感觉同样有益于协调的维持2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 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3 动作的频率协调动作的频率越低 越易保持协调 反之 协调动作的频率越高 则越易失去协调性4 其他因素如精神 心理 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第三节协调功能训练 协调训练目的和原则 1 协调训练的目的是改善动作的质量 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 力量和速度 以达到准确的目标2 协调训练基本原则1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2 重复性训练3 针对性训练4 综合性训练 第三节协调功能训练 上肢协调训练 1 轮替动作练习 双上肢交替上举或交替摸肩上举 双上肢交替前伸 交替屈肘 前臂旋前 旋后 腕屈伸 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 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 先慢后快2 方向性动作练习 指鼻练习 对指练习 指敲桌面 画画 下跳棋等 动作练习注意节律性 先慢后快3 手眼协调 插拔木棒 抓物训练 画画 写字 下跳棋 拼图或堆积木等 这些作业训练均有助于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第三节协调功能训练 下肢协调训练 1 轮替动作交替屈髋 交替伸膝 坐位交替踏步 拍地练习 2 整体动作原地踏步走 原地高抬腿跑 跳绳 踢毽子等 下肢协调训练时也需注意动作的节律性 先慢后快逐渐练习 训练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