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诗经 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元典之一 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民族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典籍 其广阔而丰富的内容 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传统 采集生产是原 始先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在 诗经 中 关乎采集生产的诗歌丰富多彩 引人入胜 解读这些诗歌 基于它们对于采集生产活动的反映 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情况 实写采集的 以采集起兴的和直接描摹植物意象以表情达意的 从而统称之为 诗经 采 集文化诗歌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涉及的内容 不仅仅与先民们的衣 食 住 行紧密相关 还 进一步涵盖到了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层面 深刻反映了宗教祭祀 征战徭役 礼乐宴饮 婚 恋爱情等等方方面面 其艺术上的特质表现在对于采集民俗文化的突出反映 在于其突出 而又集中的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在于其婉转含蓄韵味深长的抒情特色 透过对于纷繁的采集风俗的理解 深入挖掘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的文化内蕴 进而 试图解读诗者 歌者的心理机制 披根溯源 最终可以追溯到原始文化的层面 而这一透 视 可从以下的五个不同角度得以实现 即万物有灵的思维 交感巫术的影响 生殖崇拜 的折射 祖先崇拜的遗痕以及部族文化的差异 从中可见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深深植 根于先民们的精神家园 其文化意蕴绚丽多姿 美不胜收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与 尚书 周易 山海经 中关于采集的描写 记载相比 较 体现出了形象生动而又质朴尚实的特点 其在后世的流传演变 最突出的集中体现在 离骚 中的 香草美人 采桑诗歌 采莲曲 折柳送别诗歌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诗经 采集文化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 社会生活 原始文化 a b s t r a c t 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o n eo f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b o o k s b yi t s v a s ta n dr i c hc o n t e n t w ec a ng e t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a n c i e n ts o c i e t ya n dt h er i c h 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 s p l a n t s p i c k i n go r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w a yo ft h eo r i g i n a l a n c e s t o r sl i v i n go n i n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s u c hp o e m sr e l a t e dt ot h ep l a n t s p i c k i n gi sc o l o r f u l a n dc a p t u r i n go u ri m a g i n a t i o nn a t u r a l l y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 s ep o e m s b a s e do nt h ec o l l e c t i o n f o rt h e i rp r o d u c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t or e f l e c t t h e y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t y p e s i tw a sr e a la b o u t c o l l e c t i o n i no r d e rt oe x p r e s sa st h e x i n g a n d u s ep l a n ti m a g e st os h o wt h ed i r e c te x p r e s s i o n o ff e e l i n g s s oa l lo ft h e mc a ng i v et h en a l t l eo f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p o e m si nt h eb o o k o f s o n g s t h e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p o e m si nt h eb o o k o f s o n g sr e l a t e dt oc u l t u r e n o to n l yw i t ht h e a n c e s t o r s c l o t h i n g f o o d s h e l t e r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f u r t h e rt oc o v e rt h ea n c e s t o r s s o c i a la s p e c t so f l i f e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p r o f o u n dr e l i g i o u sw o r s h i p c a m p a i g n sa n dc o r v e e s f e a s t s m a r r i a g ea n ds oo n a l la s p e c t so ft h e i rl i f e r e f l e c t s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f o l kc u l t u r e a n dh i g h l i g h t e di t sf o c u so nt h en s e o ft h ea r tp r a c t i c e s b i x i n g s u b t l ec h a r ml i e si ni t sm i l d l yp r o f o u n dl y r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l l o ft h i st h r e ea r et h ef e a t u r eo ft h e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p o e m s t h r o u g ht h ea c q u i s i t i o no ft h ec o m p l e xc u s t o m s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d e e pe x c a v a t i o n t h e b o o ko fs o n g sc o l l e c t i o no fp o e t r yc u l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es o n go f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 p u to nt h er o o ts o u r c e t h eb e g i n n i n gc a l lb et r a c e db a c kt ot h e o r i g i n a ll e v e lo fc u l t u r e t h i sc a l lb es e e n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f i v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t o a c h i e v e t h a ti s t h i n k i n go fa n i m i s m s y m p a t h e t i cm a g i c r e p r o d u c t i v er e f r a c t i o no fw o r s h i p t h e w o r s h i po fa n c e s t o r sa n dt h e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r i b a lt r a c e sl e f tb e h i n d w h i c hs h o wt h a t t h e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p o m e s c u l t u r ed e e p l yr o o t e di nt h es p i r i t u a lh o m eo fo u ra n c e s t o r s t h e i r 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i sw o n d e r f u l b e a u t i f u l t h e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p o e m si nt h eb 0 0 ko f s o n g sc o m p a r e dt or e c o r d sw r i t t e ni n6 h a n g s h u z h o uy i a n ds h a nh a ij i n g i t si m a g ei ss t i l lv i v i da n ds i m p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t h ef u t u r e 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s p r e a do f t h em o s tp r o m i n e n ta r ee m b o d i e di nt h e l is a o s a n gp i c k i n g p o e t r y l o t u sp i c k i n gp o e m s f a r e w e l lp o e t r yo fw i l l o wb r e a ks o n g s a n ds oo nan u m b e ro fa r e a s k e yw o r d s 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c u l t u r eo fp l a n t c o l l e c t i o n t h e p l a n t s c o l l e c t i n gp o e m si n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s o c i a ll i f e p r i m i t i v ec u l t u r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在口划 4 本人郑重声明 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囵论文 诗经 与采集文 化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回学位期间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 中己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矿电喀日期 加 7 彳i 同雩f 曰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在口划 诗经 与采集文化 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留学位 期间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回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 曲阜师范大学所有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 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 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曲 阜师范大学 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矽 日期 沙 9 绎卵弓 p 导师签名 棼乒墟 日期 2 oo7 军易月f 日 诗经 与采集文化 绪论 诗经 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艺术魅力光照千古 吸引着历代学者以不同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和解读 众多的研究者中 着 眼于文化 致力开拓 诗经 研究领域的不乏其人 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前后 西学东渐 诗经 研究与文化学 民俗学 精神分析学等结合起来 对 诗经 的解读呈现出了完 全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后 对 诗经 的文化 民俗解读又趋向高 潮 出现了一批专著以及众多的论文 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可喜的成绩 然而 从社会生 产方式的角度出发加以考察 先贤时俊对于 诗经 与农耕文化 诗经 与渔猎文化关 注有加 而全面研究 诗经 与采集文化的论文 专著尚付阙如 采集渔猎是人类原始 初民最基本的觅食方式 可视为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 对它的了解 研究 无疑对探讨 认 识人类早期的生存状态 社会形态 观念意识 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乃至人格 智慧的发 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川妇而尽管 诗经 成书于农耕文明相对发达的周代 采集生产毕 竟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方式 采集文化必然会对 诗经 时代先民的生产 生活乃至思想 艺术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必然会在 诗经 中留有或隐或显的印痕 故而 深入探 究 诗经 中采集文化的因子 揭示采集文化对于 诗经 的影响 是确有必要的 并且 进而理解 诗经 时代先民的生活与感情 与之共同陶醉于那个草木含情 花果芬芳的采 集文化的世界 是笔者向往的目标与研究的动力 诗经 收录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透露出大量的关于先民生产生活的信息 采集 渔 猎 畜牧 纺织 农耕 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巫卜 歌舞 婚姻 祭祀 征战 宴 饮 丰富生动 绚丽多姿 诗经 所反映的时代 尤其是西周时期 在中国文化史上是 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 诸多文化思想以及礼乐制度就是形成于这个制礼作乐的时期 这一 时期所形成和建立的文化和制度 是中国封建制度和文化的基石 因而 诗经 是一部处 于中国传统文化源头阶段的诗歌总集 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 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而对 于 诗经 史料的真实可靠 学者们是确信无疑的 梁启超称 现存先秦古籍 真赝杂 糅 几乎无一书无问题 其精金美玉 字字可信可宝者 诗经 其首也 晗3 郭沫若认为 诗经 是我国文献中的一部可靠的古书 这差不多是没有可以怀疑的余地的 口1 诗 譬如以下论文 李子伟 诗经 时代的农业文明 j 贵州文史丛刊 1 9 9 5 6 冯红 从 诗经 看周族先祖的农 事活动 j 学术交流 2 0 0 5 5 顾颉刚 诗经 与渔猎文化 j 中国史研究 1 9 9 5 i 王廷洽 诗经 与渔猎 文化 j 中国史研究 1 9 9 5 1 黄琳斌 周代狩猎文化述略 j 文史杂志 2 0 0 0 2 4 1 4 2 经 被认可为圣经 经典 也就意味着它是一种文化的典范 蕴含了某种文化基础和核心 的内容 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感染和启发读者 其独特的文学个性和广博的文化精神潜移 默化的成为中国文化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或许正是由于 诗经 与中国文化的这种密切关联 对 诗经 的文化学解读由来已 久 如 韩诗外传 以三月上巳节桃花水祓除不祥的习俗来解析 郑风 溱洧 h 1 班固 汉书 地理志 通过对 诗经 中风诗的审视 总结出秦人尚武 陈人尚巫 齐风多舒 缓之体 郑风多聚会之诗的结论瞄1 在现代 诗经 学史上 最早运用民俗学阐释 诗经 的是闻一多 他在 风诗类钞 序例提纲中明确主张 用语体文将 诗经 移至读者的时代 用民俗学 考古学 语言学 等方法带读者到 诗经 的时代 主张把 诗经 当作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来读 1 上个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对 诗经 的文化 民俗解读又出现了一批开拓性的专著 其中直接 以 文化 命题的有廖群的 诗经与中国文化 李山的 诗经的文化精神 其它又如徐 华龙的 国风与民俗研究 周蒙的 诗经民俗文化论 叶舒宪的 诗经的文化阐释 王巍的 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等 国风与民俗研究 分专题对国风中的生产 交通 居 住 饮食 服饰 审美 歌舞 崇拜 祭祀 婚姻 生育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 力图展现 立体的先民生活场景 对后来者多有指示方向之功 周蒙的 诗经民俗文化论 涉及宗教 观念 原始巫术 远古神话 祭祀仪式 图腾信仰 生殖崇拜 灵物崇拜 生活禁忌 先 兆迷信 天文星象 人生礼俗 龙凤文化 龟卜文化 酒文化和药文化等 叶舒宪在研究 方法上贯通中西 他运用人类学与考据学更新的 三重证据法 n 1 完成的 诗经的文化阐 释 在以 诗经 为基础文本来探讨中国上古诗歌的发生与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方面做出 了可贵的尝试 王巍的 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注重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 比较全面的介绍 了 诗经 所反映的系列生活习俗 法国汉学家格拉耐著有 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 嘲 运用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 法 论证 诗经 国风中的诗篇与中国古代节庆 歌舞 求爱 劳动等生活习俗的联系 描述了一幅中国古代的民俗画卷 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宗教信仰 并将之与古代 希腊 日本 印度支那半岛以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资料进行对比照 用以验证他对 国风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解释 很显然 其研究具有文学 社会学 民俗学 民族学 神话 学等综合研究的性质 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古代歌谣都有祝告的性质 诗经 中的采草 采薪都是具有祝告意义的行为 与原始巫术相关 是为了感应远方恋人的心灵精魄阻1 这 样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无疑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然而具体到 诗经 与采集文化 这一课题 研究专著则仍是空白 只是在个别 诗 经 研究者的著作中偶有涉及 如叶舒宪的 诗经的文化阐释 以 爱情咒术说 来认识 采摘诗的功用 王巍的 诗经民俗文化阐释 从民俗学的角度谈到了 周南 卷耳 齐 风 南山 邶风 谷风 等几首采摘诗 而徐华龙的 国风与民俗研究 专章研究 国 风中的生产问题 却只列有 狩猎 农业 丝织 制酒 等 完全没有对于采集 2 生产的研究 又如王宗石的 诗经分类诠释 专题研究了 狩猎诗第八 却不见采集诗 研究 而 采藕 茉苜 采蘩 采苓 等与采集文化有关的诗篇被列入了 其他诗 第十 近些年来 关于 诗经 与采集文化的研究文章出现了一些 以 采摘 采摘诗 植物意象 作为 篇名 主题 关键词 等不同检索方式检索 中国期刊网自1 9 7 9 年至2 0 0 8 年间共收录相关文章1 2 篇 大都集中发表在2 0 0 0 年至2 0 0 8 年之间 其中有7 篇是关乎 采摘兴象 或 植物意象 的论文 其余5 篇是关于 诗经 中具体的一篇或 成组采摘诗篇的研究性文章 萧兵的 赠遗之风 较早的涉及到 花草之贻 n0 1 诗经 植物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n 从诗经看商周的采集习俗 n 2 1 等论文对这一问题的某 些方面各有深入探索 搜索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文娟的 诗经采摘意象与采摘诗 研究 其研究的侧重点在于采摘诗的分类研究n 驯 齐慎的 诗经植物与周人礼俗研究 关 注了周人礼俗中的祭祀 丧葬与婚嫁三个方面n 4 1 胡青的 诗经植物起兴研究 u 副 较为 详细的论述了植物起兴的文化意义 邱美的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 着重从德之物 化 情之媒介 福之喻体三个方面论述了 诗经 植物的意象群n 引 但就检索到的论文来 说 对 诗经 植物意象的分类 阐释等某些特定方面的研究值得肯定 而着眼于采集文 化研究的高度则差强人意 所以从整体上看 目前的相关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主要问 题是没有充分注意到采集文化 采集风俗与植物意象的关系 而且对于 诗经 采摘诗及 植物意象的功能阐释过于随意 在分类上也比较混乱 总之 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 对 诗经 与采集文化研究还存在着可开拓空间 而 诗经 与采集文化研究必然要传承的文化遗产之一便是 诗经 中的草 木名物 考证 所以 名物学的方法就必然是研究所要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名物考证一向是 诗 经 研究的重要内容 孔子认为学诗可以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n 7 古人以治名物而博见 闻 通诗旨 所以关于诗经的名物考证类著作多以广洽多识为务 考辨详细 历代经学家 注诗 训诂多离不开名物 自 毛传 始 训诂 名物并重 学有师承 至清代马瑞辰的 毛诗传笺通释 陈奂的 诗毛氏传疏 名物考证精赅 求之颇深 而专门的名物考证 著作 考之 四库全书总目 最早当为三国时吴国陆玑的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释义 简明恰当 其后 历代关于名物考证的著作层出不穷 四库全书总目 所列就有明毛晋 的 毛诗陆疏广要 宋蔡卞的 毛诗名物解 元许谦的 诗集传名物钞 明冯复京的 六家诗名物疏 明林兆珂的 毛诗多识编 清姚炳的 诗识名解 清陈大章的 诗 传名物集览 清顾栋高的 毛诗类释 等n 刨 都是考校名物 搜集资料 记述异闻异称 而更有图文并茂的著作 如清徐鼎的 毛诗名物图说 n9 1 现代的 诗经 名物研究 具 体到 诗经 植物研究而言 力求以科学的方法多加考订 如陆文郁的 诗草木汇释 啪1 论文方面 胡相峰 华栋的 诗经与植物 乜 孟庆茹的 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 诗经 说明 本论文所引 诗经 周易 尚书 周礼 礼记 左传 论语 等原文均据影印 十三经注疏 阮 元校刻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0 与植物 瞳2 则反映了先民们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而上述 诗经 博物学 的研究 学者们在 多识 方面用力至深 但一般都将对诗义的阐释和诗旨的探求置于从属地位 在物 诗 史 文化的有机结合上似显不足 近年来 不断有学者结合现代科学和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对 诗经 名物进行形象具 体的解释 以此来扩展读诗的视野 开拓 诗经 研究新门径 其中 廖群的 先秦两汉 文学考古研究 以近一百五十页的篇幅考察了 文学考古 与 诗经 研究 除就甲骨 金石资料加以研究外 还对上博简 孔子诗论 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考察整理口引 扬 之水的 诗经名物新证 借助考古学 古文字学 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资料来考释 诗经 中的草木 鸟兽 虫鱼以及宫室 车服 官制 祭祀等等各方面的名物 在近距离内考察 诗经 其立意是在进行文字考据的同时 援实物以证 并同时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历 史和文化的因素 并因此使物与诗互为映照 互见光彩 对 诗经 做高于名物的诗学把 握 试图将读者引入一个更形象 更深邃的世界 在国外 日本的白川静是把金文与 诗 经 研究相结合的先行者 他尤其重视金文在 诗经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西周金文 与 雅 颂 同时代 金文中丰富的历史 社会资料以及语言 文字 音韵资料 具有 实证价值 通过两者的比照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刘立志 赵沛霖也均有总论性的考古 与 诗经 研究的论文发表髓4 j 洪荒之世 林木率极茂盛 2 5 o 有学者研究指出 夏商周三代时期 我国绝大多数 地区仍为亘古以来的森林 草场所覆盖 植被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啪1 而进行 诗经 采集 文化的研究 必然要对上古环境 植物等方面的情况加以考释 在这一领域 中国环境 考古学研究综述 堙引 全新世以来中国北方的环境变迁 啪3 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 至商代的植物和人类 汹1 秦汉时期的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 啪1 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 口1 周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分布及其变迁 口2 3 等论文是从考古或是历史植物学角 度出发的 但仍启人良多 而刘毓庆的 诗经地理生态背景之考察 立足于文献 考察了 诗经 时代的 河流 湖泊与隰地 州与丘 以及 生态环境 对 诗经 研究 的针对性更强 引 此外 民族植物学的专著 民族植物与文化 陈文华的 农业考古 也对于更好的理解 诗经 时代先民的生活 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研究的思路 提供了可资 借鉴的资料 故而 诗经 与采集文化研究需要在文化学 考古学 文献学 名物学基础上进行 相对全面深入 系统条理的研究 通过这种跨学科 交叉式 多角度的研究 来发现和开 拓 诗经 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本文正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拟运用翔实 的文献资料和丰富的考古发现 综合运用民俗学 人类学 植物考古学 民族植物学的方 法 对 诗经 中与采集文化相关的 诗经 时代先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 服饰 婚恋 祭祀 居住 交通等进行综合考察分析 并通过探求其中蕴含的生态条件 经济方 式 社会制度 民族心理 宗教信仰 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 走进质朴 粗犷 烂漫的远 古世界 体察 诗经 时代先民们的内心情感 将对 诗经 中植物的相关名物研究 意 4 象探求 文化考察统摄到采集文化的高度来体悟 诗经 时代先民们的生产生活 从而理 清我们民族的某些传统观念和文化特质 第一章 采集文化与 诗经 中的相关诗歌 第一节采集文化 采集与渔猎对于原始先民的重要性是远远超出今天工业时代的人们的想象的 人类 历史发展过程中 大约9 0 的时期一直以小规模的狩猎采集群体而存在 据推测 公元前 1 万年左右 世界人口约1 千万 全部为狩猎采集者 已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8 0 亿人口中 大约9 0 的人以狩猎采集为生 6 的人从事农业 剩下的4 的人生活于工业社会中 川3 4 1 韩 非子 五蠢 有云 古者丈夫不耕 草木之实足食也 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 口朝 可以想见 采集与渔猎是远古先民赖以生存的两种最古老 也是最重要的生产方式 与之 相对应 必然会产生采集与渔猎的文化 商 周时期 虽然农耕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但采集劳动仍然是与农耕生产并存的 在物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一种生产方式 逸周 书 里说 神农 作陶冶斧斤 破木为耜 锄 耨 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兴 以助果蒇之 实 啪1 这是指出当时五谷为果菰之助 可见 原始农业最初竟然是采集经济的补充 即 使到了原始农业的初期 人们还不可能生产充足的谷物 还得依靠渔猎和采集补充 口7 1 这也在考古学上得到了证明 对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考察后 研究者认为 野生草本植 物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物选择和保障 他们可能会在不同季节选择采集豆科 藜科 蓼科 苋科 十字花科 马齿苋属等植物的嫩叶 茎杆 种子或地下茎 这些野生草木植物也为 畜养动物提供了饲料来源 汹1 所以说 尽管 诗经 所反映的商 周时代 农耕 畜牧已经比较发达 但采集仍旧 相对重要 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诗经 里便依然洋溢着关乎采集的诗歌 透过 诗 经 中的相关诗歌 详细考察 诗经 时代先民们的采集活动 包括采集的季节 对象 形式 方法 工具 加工等等 这是采集文化的物质层面 而进一步分析采集活动的风俗 目的 及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影响 包括衣食住行 祭祀禁忌 征战徭役 恋爱婚姻等等 这是采集文化的精神层面 这二者的综合形成本文所要研究的采集文化 当然 在行文中 这两个层面的分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力求融通一体的 由对采集文化的理解出发 本文所着力研究的就是那些直接反映采集生产与习俗的诗 歌 以及集中而突出的以采摘意象起兴 反映广阔社会生活并且充分表达那些与采摘兴象 相关联的细腻委婉感情的诗歌 以及那些与原始先民的思维水平相适应 以纷繁丰富的花 草果蔬寄寓感情 托付思念 带有强烈生存体验的植物意象诗歌 对于 文化 这一众说纷纭的概念 笔者认可梁漱溟的观点 文化不外精神生活 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三个方面 与 人类生活相一致 可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见 梁漱溟学术精华录 m 北京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 9 8 8 7 之所以把研究对象加以上述区分 是得之于对 诗经 中相关诗歌的总体统观 以 诗 经 中涉及 葛 的诗歌为例 笔者认为 有的诗歌是对采集生产的真实反映 也即实写 采集 周南 葛覃 里就写到 是刈是溲 为绣为络 可称之为采葛之歌 王风 采 葛 则表意重心在于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显然是采葛起兴之诗 以抒写对爱人的思 念情长 而还有直接对葛吟唱咏叹的 邶风 旄丘 和 唐风 葛生 主人公所表露出 的对亲人的牵挂 悼念之情委婉缠绵 凄楚悱恻 恰与诗中绵延不绝 缠络纠结的葛的形 象韵味相生 葛为柔软的藤条状 绵延纠结 这是葛和柔情 思念相关联的基础 这一形 象 直观的思维链接无疑来自于长期的采集生产 尽管这隐藏在葛的植物意象的背后 故而 实写采集的 采集起兴的 表现采集植物意象的诗歌 这三者是统一在采集文 化的范畴之内的 笔者统称之为采集文化诗歌 第二节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 诗经 中出现 采 字而且明言采摘的诗共有2 6 首 其中以 采 字名篇的有 召 南 采蘩 小雅 采薇 等8 首 这2 6 首明言采摘的诗歌分布的情况是 风诗中1 3 首 周南 关雎 周南 卷耳 周南 苯苜 召南 采蘩 召南 草虫 召南 采 蔟 邶风 谷风 都风 桑中 鄣风 载驰 王风 采葛 魏风 汾沮洳 唐 风 采苓 豳风 七月 雅诗中1 2 首 小雅 采薇 小雅 出车 杖杜 小 雅 采芑 小雅 我行其野 小雅 小宛 小雅 北山 小雅 小明 小雅 采 菽 小雅 采绿 小雅 瓠叶 大雅 桑柔 颂诗中l 首 鲁颂 泮水 研究 诗经 与采集文化 这2 6 首 采摘诗 无疑是重要的内容 但显然不应该成为仅有的 内容 采集活动所要面对的正是形形色色 丰富多彩的植物 从植物意象的角度来思考 诗经 中还有一些诗歌虽未明言采摘 但其所运用的兴象 所反映的文化思维是与上述 采摘诗 相通的 这类诗歌 至少包括采果的 召南 探有梅 魏风 园有桃 采 薪的 周南 汉广 小雅 车辇 等篇目 而以往的研究者并没有将其纳入 采摘诗 的考察范围 但实际上 采果与采薪 正是 诗经 时代采集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些相关 的诗歌 理应列入采集诗歌进行研究 准此 诗经 采摘诗 所涉及的植物意象主要包 括水菜 野菜 花 草 桑 麻 葛 树木 柴薪等等 而 诗经 中所写到的植物种类很多 据牟应震的 毛诗物名考 计有木6 0 种 草 9 1 种 谷3 3 种汹3 毛诗名物图说 草计有8 8 种 木5 4 种 据称 清人顾栋高 毛诗 类释 对 诗经 中记载的植物加以注释的有 谷类2 4 种 蔬菜3 8 种 药物1 7 种 草3 7 种 花果1 5 种 木4 3 种 1 而夏传才则指出 全部 诗经 中 有草名一百零五 木名七十五 池1 出现这种人各为言 各各不同情况的原因很多 方言 古今语言的差异 见杨文娟 诗经 采摘意象与采摘诗研究 d 太原 山西大学 2 0 0 3 该文首先提出 采摘诗 的说法 且认定 采 摘诗 仅只此2 6 首 6 分类的不同 理解有别等都可能造成这种结果 比如 郑风 荐兮 豳风 七月 和 小雅 鹤鸣 均写到了 葬 毛传 皆训为落 槁 鹤鸣 其下维荐 疏 解为 恶木 h3 j 而今人王宗石 诗经分类诠释 认为 可能是荠苊 一种多年生草本药 用植物 阻1 仅就这个例子来说 审之慎之 综合理解那三首诗 荐 十月而陨 与檀 树对举 与 毅 似乎连类 又有女子呕之歌之 故而 荐 当是一种植物 但到底是 恶 木 还是 荠苊 却不敢断言 又如 周南 楞木 与 王风 葛菡 中的 葛蕞 传 统的观点认为葛和蕞是两种植物 现在有学者们的认为葛菖 浆果可食 茎汁味亦甘川蜘 显然视作一种 我认为现代学者的看法可取 而在考古发掘中 已有龙山文化时期葡萄果 酒的发现 先秦时期葡萄属种籽出土也有多处 研究者认为葛菖就应当是其中的一种m 1 这样逐一进行考辨 笔者对 诗经 中呈现的所有植物名目及相关篇数进行了汇总 又参取融通数家的释义 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简单解释 整理成如下表格 诗经 中的植物名目及相关诗篇数目汇总表 部分篇植物名目 数 周南8荇菜 葛 卷耳 楞木 葛菖 桃 苯莒 车前草 可食 乔木 楚 蒌 柳 蒿 可喂马 一说为蒌蒿 一种湿地生植物 嫩芽可食 召南 8蘩 蕨 薇 蒴 藻 甘棠 棠梨树 梅 白茅 朴檄 唐棣 即 棠棣 又名郁李 李 葭 芦苇 蓬 邶风 4 柏 棘 酸枣树 匏 葫芦 古人将其系在腰间 借助其浮力渡水 葑 菲 荼 荠 荑 初生的柔嫩茅草 郦风4茨 蒺藜 唐 女萝 一说为蒙菜 一种野菜 麦 葑 榛 栗 椅 桐 梓 漆 桑 赢 贝母 一种中草药 卫风8竹 荑 瓠 葭 茭 狄苇 桑 桑葚 桧 松 芄兰 苇 飞蓬 谖草 即 萱草 古人认为这种草能使人忘记忧愁 木瓜 木桃 木李 王风6黍 稷 楚 蒲 蒲柳 蕹 益母草 葛菖 葛 萧 艾 麻 麦 李 郑风8杞 杞柳 柳树的一种 桑 檀 舜华 木槿花 荷华 荷花 乔松 游龙 荭草 也叫马蓼 生于近水处 荐 茹蔗 茜草 可用来染制红色 楚 蔓草 茼 兰草 勺药 芍药 齐风 3柳 麻 莠 狗尾草 魏风 5葛 莫 一种野菜 桑 英 簧 泽泻 草本植物 可食 也可入药 桃 主要参考了以下几种 陈子展 诗经直解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 9 8 3 高亨 诗经今注 m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0 袁梅 诗经译注 m 济南 齐鲁书社 国风部分1 9 8 0 雅颂部分1 9 8 1 聂石樵 诗经新注 m 济 南 齐鲁书社 2 0 0 0 杜若明 诗经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 0 0 1 棘 檀 禾 黍 麦 苗 唐风 8 枢 刺榆 榆树的一种 榆 栲 杠 漆 栗 椒 薪 刍 楚 杖杜 苞栩 丛生柞树 稷 黍 棘 桑 稻 粱 葛 蔹 t g 叫五爪龙 多年生蔓草 植物 苓 甘草 苦 葑 秦风 5 漆 栗 桑 杨 蒹葭 条 梅 棘 桑 楚 苞栎 驳 梓榆 一种常绿乔 木 棣 郁李树 楗 山梨树 陈风 6 粉 白榆树 栩 麻 莜 锦葵 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朵艳丽 椒 麻 纶 菅 杨 棘 梅 苕 紫云英 豆科植物 嫩叶可食 鹬 通 葫 绶草 蒲 荷 茼 菡萏 荷花 桧风 1 苌楚 杨桃树 中华猕猴桃的古称 曹风 2 桑 梅 棘 榛 稂 稗草 蓍 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人用来占卜 黍苗 豳风 4 桑 蘩 萋 一种多年生蔓草 也叫野甜瓜 荐 郁 莫 一种野葡萄 葵 菽 枣 稻 瓜 壶 葫芦 苴 麻子 荼 樗 臭椿树 黍 稷 重 同 植 早种晚熟的谷类 楞 晚种早熟的谷类 禾 麻 菽 麦 茅 百谷 韭 果赢 瓜蒌 一种攀援植物 可入药 瓜苦 柯 小雅 4 4 苹 蒿 芩 苞栩 苞杞 华 花 常棣 棠棣 乔木 松 柏 薇 杨 柳 黍 稷 卉木 蘩 杖杜 楞木 甘瓠 薹 莎草 莱 草名 也叫藜 嫩叶可食 桑 杞 李 栲 山樗 一种落叶乔木 杠 枸 一种落叶乔 木 果实如鸡爪 可食 梗 苦楸 蓼 萧 丰草 杞 棘 桐 椅 莪 莪蒿 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在水边 嫩叶可食 芑 一种野菜 味苦 甫草 檀 葬 毂 一种落叶乔木 也叫构或楮 树皮纤维很发达 场苗 藿 生刍 粟 粱 栩 樗 莲 羊蹄菜 一种野菜 可食 但味道不佳 蓄 一种多年生蔓草 又名小旋花 面根藤儿 其地下茎可蒸食 有甜味 竹 松 莞 蒲草 薪 粗草 老草 粗柴禾 蒸 细草 嫩草 细柴禾 有菀其特 特出挺立的禾苗 菽 木 茂草 梓 萑 苇 坏木 柔木 蔚 牡蒿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菊科 全草入药 葛 百卉 嘉卉 栗 梅 蕨 棱 苦槠树 一种常绿乔木 木质坚硬 可作车辋 茨 蒺藜 棘 刺 百谷 瓜 稼 稻 稂 稗草 莠 狗尾草 茑 一种攀援寄生植物 枝茎 可入药 女萝 松萝 一种寄生植物 悬垂如丝状 柞薪 棘 酸枣树 榛 藻 蒲 芹 水芹 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叶可食 绿 荩草 可用于染绿 色 蓝 蓼蓝 一年生草本植物 叶子含蓝汁 可以做蓝色染料 黍苗 白 华 巴茅 茅草的一种 白茅 桑薪 林 瓠叶 苕 凌霄 一种攀援蔓生植 物 其花黄色 入药 草 幽草 8 大雅 1 1瓜瓞 堇 苦堇 一种野菜 可食 味苦 荼 苦菜 一种野菜 可食 味苦 柞 械 也叫白樱 一种小树 丛生 果实紫红色 可以吃 朴 朴树 落 叶乔木 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 花小 淡黄色 果实圆形 黑色 有核 木材 可制器具 榛 桔 桔树 形似荆条 丛生 茎可制箭杆 葛蕞 条枚 蕾 枯死未倒的树木 翳 通 殪 枯死倒地的树木 灌 捌 柽 柽 树 也叫三春柳或红柳 一种落叶小乔木 椐 椐树 也叫灵寿木 枝干多 肿结 古人用它做手杖 糜 糜桑一种落叶小乔木 叶可养蚕 木质坚硬 柘 柘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 叶可养蚕 木材中心为黄色 质坚而致密 是贵 重的木材 松 柏 平林 菽 禾 麻 麦 丰草 黄茂 柜 黑黍 古代 的一种良种黍 丕 古代的一种良种黍 一个壳里有两粒米 糜 一种良 种黍 芑 一种良种黍 也叫白粱粟 萧 苇 梧桐 枝叶 桃 李 柔 木 桑柔 笋 蒲 草 苴 枯草 周颂 3黍 徐 稻子 蓼 荼 稷 鲁颂2芹 水芹 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叶可食 藻 茆 莼菜 一种水生植物 嫩叶 可食 桑鞑 桑葚 桑树的果实 可食 黍 稷 重 同 植 早种晚熟 的谷类 穆 晚种早熟的谷类 植 早种早熟的谷类 稚 晚种晚熟的 谷类 菽 麦 稻 租 松 柏 商颂 2 苞 树根 蘖 树木倒下或砍去后新生的枝芽 松 柏 上表所列 计有植物名目3 5 5 种 去其重复 仍得1 7 9 种 如此众多的植物种类 作 为采集文化所要考察的并不是它的全部 这里的谷物显然是指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收获庄 稼不作为采集活动对待 从根本上说 采集与农耕生产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采集往往是 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对象的 农耕则是以人工的方式栽培植物来达到生产的目的 在时间 上 前者出现远早于后者 在发展上 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最关键的是 采集往往依靠个 体完成 而农耕生产常常需要集体协作 因而 作为二者反映的诗歌是本就应该区别开来 的 而蔬菜则作为采集文化所要考察的植物意象 尽管当时已经有了蔬菜的人工种植 但 像 采葑采菲 无以下体 邶风 谷风 很难说就是指从园圃里收获种植的蔬菜 而且 鄢风 桑中 有 爰采葑矣 沫之东矣 唐风 采苓 有 采葑采葑 首阳之 东 故而将 采葑采菲 理解为表达某种含义的采集兴象应该更贴近诗作的时代与生活 体验 至于树木 好像与 采摘 无关 实际上树木正是采集活动的重要对象 除了木本 的果品采摘以及柴薪的采集外 即便是高大的乔木也被采伐以备大用 比如建造宫室 舟 船 战车等 所以 树木的意象也是 诗经 采集文化考察的内容 因此 从采集活动的 对象出发 从植物意象的角度来考察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除黍 稻等农作物外的 诗经 中所呈现的所有植物意象 这涉及诗歌达1 3 6 首之多 本文关照的重点是上述所指出的包 含采果 采薪的 采摘诗 与采集意象 但 采摘诗 研究仅仅是采集文化研究的突破口 9 论文力争涵盖 诗经 中所有采集文化诗歌 第二章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第一节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对丰富多彩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采 字的甲骨 金文字形均像手从树上摘取果实 说文 释义为 捋取也 罗振 玉 增订殷虚书契考释 说 从爪 果 或省果从木 h7 1 采集的对象主要是植物 先民 们走近植物 首先是为了获取生存所需 例如为食 礼记 礼运 昔者先王 未有宫 室 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槽巢 未有火化 食草木之实 鸟兽之肉 川删 淮南子 修 务训 古者民茹草饮水 采树木之实 h 叩食草木之实 即采食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庄 子 盗跖 也说上古之民 昼拾橡栗 暮栖木上 嘞1 橡栗 即栎树的果实 山海经 西 山经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 日鲞山 其上多丹木 员叶而赤茎 黄华而赤实 其味如 饴 食之不饥 喳玎 山海经 南山经 又东三百七十里 有木焉 其状如毂而赤 理 其汗如漆 其味如饴 食者不饥 可以释劳 副 诗经 中的相关采集文化诗歌就 大量写到采摘野菜 果品等以为食用 再如为衣 中国栽桑养蚕的历史十分久远 四川成 都出土的战国 宴乐采桑水陆攻战铜壶 上的情景 恰如 诗经 幽风 七月 所云 春 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 郎风 君子偕老 豳风 七 月 中所说到的象服 展衣 翟衣等都是丝制的 我国古代 麻 葛也是主要的制衣材料 匹夫之力 尽于南亩 匹妇之力 尽于麻集 哺3 妇女是麻臬之事的主力 诗经 中 的 王风 丘中有麻 齐风 南山 周南 葛覃 陈风 东门之池 等篇均有种植 收割 加工 沤泡麻 葛的吟唱 我国麻纺织的起源很早 在仰韶文化中已有麻线纹和麻 布纹的遗存 据 文物 一九七二年第七期中发表的 泾阳高家堡早周墓葬发掘记 说 从西周墓中挖掘出来的麻布散片 其组织比较紧密 反映周代纺织麻的技术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 斟1 而 曹风 蜉蝣 中提到的是男子穿著的就是 如雪 麻衣 卫风 硕 人 郑风 t 丰 里所吟唱的礼服 装衣 是一种用细麻织成的外衣 王风 采葛 周南 葛覃 都说到了葛 并谈及了两道加工步骤 一是割采葛条 二是煮沸 古人是 用葛来加工成为缔络 葛布 的 毛传 就说 葛所以为筛络 副 邶风 绿衣 里 就有 稀兮络兮 凄其以风 这里的 缔 络 均为葛布 是夏天穿的衣服 所 以说 先秦民间歌谣中所引用的植物有不少是与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嘲 当然 满足于衣食所安的基本要求之后 人们的社会性需求必然会被加以关注 然而 已往的研究者对于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的分析理解 往往局限于诗篇本身 或者是在深 入挖掘文化精神上多有发明 从而忽视了这类诗歌与时代 社会的联系 采集生产既然仍 属商 周时期的重要生产方式 诗经 采集文化诗歌就必然会反映着当时的广阔的社会 生活 与人们的祭祀 征战 政治活动乃至个人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1 0 一 庄重祭祀 左传 成公十三年 说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啼7 1 诗经 产生的时代 先民们 敬天祭祖 顶礼膜拜 虔诚有加 祭品除牺牲 玉帛 美酒等物品外 部分采集品也被用 于祭祀 正如 左传 隐公三年 所说 苟有明信 涧溪沼浊之毛 蒴蘩蕴藻之菜 筐 笛筠釜之器 潢汗行潦之水 可荐于鬼神 可羞于王公 嘲1 召南 中的 采蘩 和 采 蔟 就直接描写了采摘蘩 蔟和藻用以祭祀的活动 大戴礼 夏小正 二月 即有 荣 堇采蘩 5 9 9 此即认为蘩可作祭品 召南 采蘩 里 于沼于浊 于涧之中 采蘩 故而所采应为水菜 用于祭祀 毛传 古之将嫁女者 必先礼之于宗室 牲用鱼 笔之以蒴藻 呦1 用藐 藻 祭祀 是因为其生长于水中 尤其生于涧溪中者 取其洁净 用以 荐宗庙 羞佳客 召南 采蔟 是一首描写贵族祭祀祖先的歌谣 蔟 是一种水面上生长的浮萍草 也是祭祀时的供品 是古时曾为食用植物 故有苯菜 四叶菜等名 泓3 诗中所咏 在 南涧之滨 采蔟 在 行潦 中采藻 用筐 笛 盛之 以筠 釜 湘之 正与 左 传 记载相符 非但如此 召南 采蘩 里有这样的诗句 被之僮僮 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 薄 言还归 而 召南 采蔟 则自问自答 于以奠之 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 有齐季女 这还表明妇女们不仅采摘水菜 准备祭品 还直接参与祭祀活动 对此 王宗石认为 上 古母系社会 人类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 所以各民族的最初先人都是女性 周族的先人名 姜螈 祭祀先人时 要在后代中选一美貌的少女裸陈于宗庙之上 以象征祖先 享受祭祀 叫做 尸主 6 2 3 除蘩 蒴和藻之外 诗经 中明言用于祭祀的采集物 采摘品还有韭 瓜 械朴 萧等 韭 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 豳风 七月 瓜 中田有庐 疆埸有瓜 是剥是菹 献之皇祖 曾孙寿考 受天之祜 小雅 信 南山 周礼 地官 场人 也说 场人 掌国之场圃 而树之果菔珍异之物 以时敛 而藏之 凡祭祀 宾客 共其果菔 享亦如之 嵋3 1 械朴 艽艽械朴 薪之檩之 大雅 械朴 檩 积柴燃烧用以祭天 毛传 至祭皇天上帝及三辰 则聚积以燎之 又 正义 日 檩之 与 大宗伯 檩燎 文同 故知为祭天也 嘲1 萧 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 取羝以鞍 大雅 生民 周礼 天官 冢宰 祭祀 共萧茅 共野果菔之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东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 部门级安全培训目的课件
- 部门执行与效率培训课件
- 碳中和背景下纺织品工业技术创新路径-洞察及研究
- 工业0助力药品质量控制创新-洞察及研究
- 伦理规范技术融合-洞察及研究
- 脑蛋白水解物药效预测-洞察及研究
- 基于多模态传感器的分层界面识别系统可靠性验证
- 2025年不明原因肺炎应急演练预案范文
- 子宫腺肌病课件
- 2025年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教材过关题库
- 商标侵权认定培训课件
- 腹痛教学课件
- 新版膳食指南2025电子版
- 卒中救治中心建设汇报
- 2025年全国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高中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 公寓管家培训课件
- 衡水市人防车位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