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960 1279 宋代 960 1279 是中华文化极盛的成熟阶段 是中国封建文化最为发达 覆盖面最广 程度最高的一个时代 学术 诗文 市民文艺 雅俗并备 成就斐然 而文学是宋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前言 文化史上相提并论的朝代 文学 唐宋绘画 宋元学术 汉宋哲学 宋明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本节要点 一 宋代社会特点 一 政治环境 二 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 思想状况二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文 诗 词 辽金文学 一 政治环境 1 中央高度集权 崇文抑武的国策 军事方面 崇文抑武政治方面 分散大臣权利 二府制经济方面 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 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成为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 这是过去的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 2 重视文治 重用文臣 1 入仕道路畅通 2 文官待遇优厚 3 外患严重 有宋一代 外祸不断 积贫积弱的宋王朝始终处于苟安屈辱的守势 在对外战争中几乎总以失败告终 北宋澶渊之盟 1004 南宋绍兴和议 1141 隆兴和议 1164 嘉定和议 1208 冗兵 冗官 冗费 战争失败后 统治者为了边防而不得大量增加军费 特别是冗兵的粮饷 为了绥靖而被迫支出数以十万计的岁币 岁贡等 为了维持皇室的奢靡生活和官员的优厚俸禄又需要花费可观的钱物 农民负担沉重 冗兵 冗官 冗费现象严重 4 党争激烈 两宋作家几乎都卷入了党争 这对文学作品的爱国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加强 好议论特色的显现都有影响 北宋党争围绕革新与保守的问题展开庆历新政范仲淹与吕夷简熙丰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 南宋的党争围绕和与战之争展开秦桧和岳飞汤思退和张浚贾似道和文天祥 社会政治风气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强烈的参与意识 表现 细谈政事 尤其是吏事和兵事 改革制度 参与实施 开口揽时事 议论争煌煌 欧阳修 镇阳读书 深刻的忧患意识 自觉 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 先天下之忧而忧 外患 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 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 内忧 农民负担沉重 财政时有困难 对文学直接产生的影响 1 高度的现实精神 重议论宋人笔下的社会生活面极为广阔 政治斗争 人民生活 士大夫 经济 文化生活 科技发展 民风民俗等 柳永 煮海歌 苏轼 石炭引 重议论 议论渗透到各种体裁 宋人之喜爱议论堪称前无古人 2 爱国主题的弘扬爱国主题贯穿两宋文学始终 作品作者极多 题材非常广泛王禹偁 唐河店妪传 苏舜钦 庆州败陆游诗辛弃疾词 会挽雕工如满月 西北忘 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爱国文人的作品 把爱国主题弘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而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 唱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尊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 人们总是会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这是宋代文学最值得称扬的历史性贡献 3 对文风的影响严谨 平实宋代思想控制严格 作诗讽世或抒怀时顾虑较多 文风多朴实平易 细密 深沉由于国力脆弱 外战屡败 宋人忧患意识的影响 不自觉地流露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惆怅 多深沉悲慨之气 多议论之风 二 经济文化的发展 1 经济发达1 科技进步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 2 城市繁荣与商业发达 商品交换关系空前活跃 城市人口大大增加 城市打破了坊 居住区 市 商业区 界限 不禁夜市 商业和娱乐业迅速发展 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有力促进了歌词 话本 戏曲等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的兴盛发展 2 文化艺术繁荣1 教育兴盛 宋代的官学 私学都很发达 从国子学到县学 普及面极为广阔 宋代文人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一般比前代学者丰富 私家著述远超前代 还有不少是几十卷甚至上百卷的大部头著作 宋代士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量学者型作家涌现 2 学术的全面繁荣 史学司马光 资治通鉴 郑樵 通志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欧阳修 新唐书 文学批评欧阳修 六一诗话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陈师道 后山诗话 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 考据及其他考据议论之书 莫备于两宋 马元调 重刻容斋随笔纪事 一 3 艺术的全面高涨 艺术高度繁荣 书法 绘画 音乐 舞蹈 建筑 雕塑等艺术门类都各呈异彩 它们与文学彼此之间互相渗透 互相交融的趋势越发明显 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经济文化发展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1 高深的学术修养 深厚的艺术功力各种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 从总体上看 宋代的知识分子在学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超过前代 2 乐于从事俗文学的创作后世一切通俗文艺品种几乎都在此时产生 小唱 诸宫调 词话 讲史 杂剧 南戏 傀儡戏 影戏 话本 剧本 词曲本 小等 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兴盛发展 应有尽有 其中词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 经济文化发展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3 重才学风气的形成重才学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源于宋人崇尚学问的风气 黄庭坚 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 4 文学集团 文人群体兴起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及江西诸子 南宋的四灵 江湖诗人 词人群体 乃至许多诗社 词社 都是在文学共同兴趣的基础上 对文艺创作进行认真的交流 切磋和探讨 对文学直接产生的影响 1 以学问为诗学术修养的高深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 则表现为以学问为诗为文的倾向 2 风格多样 文学各领域出现众多流派和风格 从而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 三 思想状况 儒释道有机融合 1 新儒学的兴起和繁荣 其中尤以理学最为发达 理学是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中而形成的一个新儒家学派 理学四派 濂 周 洛 二程 关 张 闽 朱 2 禅宗流行佛教发展到宋代以禅宗为最盛 禅宗的宗旨是指示人本来具有的心性 以彻见此心性而成佛 参禅之法 南宗 顿悟 北宗 渐悟 3 老庄道家思想仍占据主要地位宗教意义淡化 空寂无为的思想复归 思想状况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1 个体人格修养的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士大夫对传统的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 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斥的两极 十分重视心性的修养 2 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倾向于理智 平和 稳健和淡泊 出现了士大夫禅学化 禅学士大夫化的合流倾向 3 审美态度世俗化受禅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 宋代儒学更加重视内心道德修养等影响 宋人的审美态度世俗化了 对文学产生的直接影响 1 宋代诗文的思想深度有所超越 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宋代诗文的情感强度不如唐代 但作品的思想深度比唐代有所超越 文学主张上 几乎所有重要的宋代作家都提倡平淡自然的风格 格调旷达爽朗 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 其实不是平淡 乃绚烂之至也 苏轼 与侄儿书 2 以禅论诗 以禅入诗理论色彩浓 思辨性强 充满理趣 给人更多哲理启迪 唐代文学 感情上的同情与共鸣 宋代文学 理性上的启发与赞许 3 以俗为雅文学观念开始由严于雅俗之辨向以俗为雅转变 这种转变在宋诗中的表现最为明显 具体表现在题材和语言的世俗化上 二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 宋代散文 对唐文继承与发展 1 文体的多样化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古文和骈文各自获得了新的活力 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笔记文 是古文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2 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宋代散文议论 叙事 抒情三种主要功能更加完善 而且融为一体 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3 风格的变化就个体而言 宋文风格丰富多采 就整体倾向而言 宋文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 简洁明快 就美学价值而言 宋文的风格变化 主要是朝着更加自然 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 4 古文的普及文从字顺 如行云流水的散文 更切于实用 也更易为作者和读者所接受 从宋代开始 古文成为用途最广的散文文体 以古文为主 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 历元 明 清诸代而没有变化 二 宋诗 对唐诗的因革 1 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 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苏轼曾咏水车 秧马等农具 黄庭坚多咏茶之诗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更多的是普通人 2 以议论为诗诗歌中发议论 入宋以后则发展成为诗坛的普遍风气 3 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平淡为美是宋代诗坛整体性的风格追求宋诗的 平淡 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 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4 唐宋诗美学范式的比较美学风范 唐诗以清水出芙蓉的语言表达情韵的风华 宋诗以平整缜密的语言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化为平淡之美 情感内蕴 宋诗温和 内敛 唐诗热烈 外扬 艺术外貌 宋诗平淡瘦劲 唐诗色泽丰美 三 宋词 词的巅峰 1 完成了词体的建设 艺术手段日益成熟无论是小令还是长调 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 在词的过片 句读 字声等方面 宋词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2 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 开拓了广阔了领域咏物词 咏史词 田园词 爱情词 赠答词 送别词 谐谑词 应有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普惠金融能力培养策略报告2025
- 2025年公众参与视角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 电梯委托监督检验协议书
- 江苏国际货运代理协议书
- 珠宝厂出租转让合同范本
- 电梯井道施工安全协议书
- 防火隔热服采购合同范本
- 混凝土合同三方协议模板
- 领取小区大门钥匙协议书
- 私人仓库房屋租赁协议书
- 蜂胶全方位介绍课件
- 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
- 医院接待媒体采访工作制度
- 各种安规标记尺寸(UL、CE、CCC、K、WEEE-Mark)
- 2022最新小学英语课堂作业规范指导准则
- APC现场培训讲义(共21张)(PPT 21页)
- 宁南220KV变电站土建施工组织设计
- 系杆拱施工方案
- 二期报规划合肥市龙谷华庭二期安置点项目规划设计
- 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费预算表
- GB∕T 41112-2021 镁及镁合金焊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