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doc_第1页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doc_第2页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doc_第3页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doc_第4页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第9卷第6期20o9年l2月鸡西大学学报j0urnal0fjixiuniversltyv01.9no.6dec.2009文章编号:l6726758(2009)06005i一3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於贤淑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稳定和谐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审理离婚案件应谨慎.但目前审判实践中存在着不当缺席判决离婚的情形.笔者首先从缺席判决制度的法意及离婚案件的特点等理论上探讨离婚案件是否适用缺席判决制度,接着通过介绍和评价我国关于缺席判决离婚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总结具体适用缺席判决离婚的情形,最后从法律规范和审判实践方面对我国缺席判决离婚提出完善建议.关键词:离婚;缺席判决;完善中图分类号:d9l3.9文献标识码:a一离婚案件是否适用缺席判决制度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的,是指人民法院在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庭审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依法对案件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仅是一种相对于对席判决的审理方式,而实体的权利并不是审理方式决定的.缺席审判制度,实际上就是在程序的公正与程序的效率,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与判决的安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缺席判决的制度设置是为了节约司法成本,保障诉讼效率,同时保护起诉人利益.但是缺席判决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一方当事人辩论的权利,其适用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完备的缺席审判制度应实现三方面的功能:鼓励当事人积极参加诉讼并完成包括出庭辩论等各种诉讼行为,有效地控制缺席情形的发生;在相对意义上尽可能地实现客观真实;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赋予当事人攻击防御的手段和机会.根据缺席判决主义,被告缺席的场合则被看作是被告对原告主张的事实的承认,不需要原告对主张的事实举证,被告在出庭前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不会作为裁判的依据”.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的稳定和谐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审理离婚案件应谨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判断大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而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法律层面上根本无法进行定义,因此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便只有当事人自已最清楚,因此审理离婚案件需要法官根据双方的陈述及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出尽可能接近事实的判断.从这个角度而言,离婚案件若适用缺席判决制度则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真相,难以正确认定当事人感情是否破裂,难以查明当事人双方的财产状况,难以处理子女抚养问题,难以查清离婚真正的目的,同时婚姻法关于离婚案件必须调解的规定也难以落实.然而由于离婚案件的特殊性,若对能够确切证明夫妻感情破裂但被告下落不明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离婚案件久拖不决,尤其是那些存在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不仅不利于原告方日后的生活,也可能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同时”当事人应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理性行动主体来参加诉讼,如果是意图拖延诉讼,逃避义务,或是出于懈怠,气恼,愤恨,情绪激动而缺席,虽然不会遭到法庭的强制或额外惩罚,但必然应当负担由于程序的经过,机会的流逝而带来的不利后果.此时,即使当事者实际上没有参加诉讼,但只要被给予了参加的机会,赋予了充分的程序保障,即可视为达到了对审原则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缺席判决也获得了正当性”.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也不例外.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缺席判决离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二我国法律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1.我国法律关于离婚缺席判决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可见除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并已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离婚案件当事人双方都必须到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应久调不决”第九十三条规定:”离婚案件当事人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参加调解的,除本人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应当出具书面意见.”这一离婚案件调解前置制度除了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并已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或者本人不能表达意志这两种情况以外,也需要双方当事人到庭才能得以实现.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卜九条,一百三十作者简介:於贤淑,硕士,讲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0o7?5l?第6期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条,一百三十一条的有关规定,缺席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在被告反诉的条件下,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第二,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第三,人民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情况下,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就立法的这些规定来看,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缺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换言之,只要是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都属于缺席,也都可以据此作出缺席判决.2.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缺席判决离婚.结合我国法律规定,在有证据足以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前提下,司法实践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往往选择适用缺席判决离婚.(1)原告因被告的威胁胁迫等原因而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情况下,原告经传票传唤,拒不到庭的适用缺席判决离婚.离婚案件中原告享有撤诉权.只要原告撤诉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法院一般会裁定准予撤诉.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原告是由于被告的威胁胁迫等原因而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情况下,原告经传票传唤,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情缺席判决离婚,以保护原告权利和保障离婚自由.(2)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且可以查清案情,适用缺席判决离婚.为了保证被告到庭,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离婚案件被告若不到庭会造成较难查清案情,但是否属于解释所言无法查清案情有待实践上的进一步证实.离婚案件中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如果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人民法院可以在查清案情的情况下适用缺席判决离婚.若无法查清案情则应适用拘传制度.(3)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适用缺席判决离婚.离婚案件中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缺席判决离婚的理由则更为充分.被告既然已经参与庭审过程,却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不仅蔑视法庭秩序损害司法权威,更是放弃了自己的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6日公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出示的证据,对方当事人认可或者不予反驳的,可以确认其证明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52?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若被告在符合上述法律条款规定的情况下未对原告陈述事实表示承认或否认即中途退庭,可视为是对该项事实的承认,亦即放弃了自己的实体权利.人民法院根据已有证据足以证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在被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离婚.(4)被告下落不明,经过公告送达,被告未到庭而适用缺席判决离婚.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由此可见审理离婚案件时,在被告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无论是否被宣告失踪或死亡,经过公告送达被告未到庭,人民法院一般都适用缺席判决制度.三完善缺席判决离婚制度的建议当前我国离婚诉讼中存在缺席判决的情形,自然存在不当适用缺席判决的情形.”如在没有查明一方当事人确属下落不明的情况下,适用公告缺席判决程序;或开庭审理时,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即进行缺席判决.由于离婚案件非同于一般案件,离婚纠纷除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外,还涉及到婚姻家庭的稳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不当适用缺席判决,很可能造成一方当事人的诉权被剥夺,人身和财产权益被侵害,从而引发当事人不满,信访和上访,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缺席判决离婚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从法律规范的完善和审判实践的完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法律规范的完善.(1)鉴于缺席判决离婚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笔者建议将适用缺席判决离婚制度的具体情形在婚姻法中用法律条文明确列举出来.(2)完善离婚案件调解的规定.对离婚案件,立法应将调解程序具体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对当事人都到庭的离婚案件,仍然必须经过调解程序;而对送达开庭传票后被告未到庭的案件,则取消调解这一必经程序,排除人民法院在适用法律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两难境地.(3)法律上设立缺席判决异议制度,对不当缺席判决当事人提供法律上救济手段.缺席判决异议的目的是异议人请求撤销缺席作出的已生效判决.缺席判决异议适用于上述四种缺席判决离婚的情形,异议主体为缺席者本人或者其委托的诉讼代理人,由于离婚案件涉及双方当事人的家庭,故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近亲属也可作为异议人.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写明理由,理由为该缺席第6期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20o9年判决违反法定程序或者缺席者有正当理由或受他人干扰阻扰不能到庭等.异议应当向作出该判决的法院提出,这样更易于查清事实,节约司法资源.由于缺席判决异议是仅对诉讼程序的异议,因此申请异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司法文书的稳定性,笔者认为异议人应在缺席判决作出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法院提出申请较为合适.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0日内对异议进行实质审查并作出处理.若异议不成立,裁定驳回,异议成立则应重新审理.考虑到当事人在离婚判决书生效后可能会再婚,若对前一段婚姻进行再审可能会造成后一段婚姻的无效,扰乱婚姻制度,同时也会减弱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书的信任,不利于法院及法律权威的树立.针对上述矛盾,笔者认为法院在审理异议时将审查原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婚姻状况纳为审理异议的前置项目.若当事人在异议人提起异议申请时还未再婚,法院应通知当事人有关异议事项,提醒当事人在审理异议结果出现前不得结婚,并对异议进行审查作出处理.因为当事人的结婚自由权利是以之前缺席判决的正当性为前提的,要求当事人在审理异议结果出现前不得结婚并不会侵犯当事人的结婚自由权利.倘若该当事人在缺席判决离婚的判决书生效后并异议人提出异议申请前已根据婚姻法结婚的,由于当事人的婚姻状况已是事实,此时之前缺席判决的正当性应该让位于婚姻的稳定性及当事人的结婚自由权利,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异议人的缺席判决异议.当事人如果认为有关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的判决内容有错误,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再审,但不得对确定婚姻效力的判决提起再审.2.审判实践的完善.(1)人民法院在裁定不准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拒不到庭及被告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情况下,决定适用缺席判决离婚制度之前应进行公告,同时应对缺席者进行教育,说明缺席的后果,亦可发动缺席者的亲友或工作单位对其进行规劝以期实现对席判决.在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法院必须认真核查被告的下落情况,规范送达方式,用尽各种送达方式确保在一般情况下被告可以得知原告起诉的情形.(2)审理缺席离婚案件时,缺席方如果在开庭日之前提交了答辩状等诉讼资料,法院应对其进行判断.法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依申请或依职权调取证据.法官应”尽可能还原婚姻事实.鉴于离婚案件处理妥当与否影响社会和谐,法官在公告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时,应持审慎的态度.对原告提供书面证言的,应当通知出具证言的证人到庭作证;法官可就双方是否确实存在感情不和,共同财产,债权债务等情况,向相关单位,个人进行适当的了解核实;加强与被告亲属沟通,如被告未到庭应诉,在开庭时,可邀请被告近亲属到庭旁听,让透明的庭审来传达法院公正办案的信息,在财产处理和子女抚养问题上,可征求被告近亲属的意见,并制作笔录,尽量减少缺席审判带来的后遗症,以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参考文献1.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洪冬英:正当程序的价值一对下落不明当事人民诉权利的保护j.法学,2oo4(8)3.陈桂明李仕春:缺席审判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l998(4)4.离婚案件居高不下,和谐社会难在”和谐”http:/www.pai1/ereadne.asp?newsid=324.5.张烈忠:公告离婚案件缺席审理存在难点http:/i/public/detail.php?id=l076l7.6.杨剑:缺席审判制度正当性原理j.湖北社会科学,2o07(7)7.廖中洪:民事缺席裁判制度比较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oo7(2)8.冷文平:是否取消民诉中的拘传制度.http:/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