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摘 要 摘 要 打工子弟学校作为承担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重要场所, 是保证相当部分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基本权利的重要一环。 学校体育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了解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是 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体育教育质量, 保证农民工子女得到最基本体育教育权利的 重要环节。而有关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至今无人进行,本论文可以填补 这一空白,有力地促进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体 育教育的基本权利。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 30 所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发展对策: 1、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数量不少,大多数都还是处于非法办学阶段,仅有 大概 10的学校得到各区教委的审批,这些学校的内部体育组织管理比较混乱, 没有专门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 2、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课开设良好,但仅有半数左右的学校能够完全 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倾向是良好的;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 学校的基本现状相吻合,学校的体育活动比较单调和匮乏。 3、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年龄轻,教龄短,课时量大, 进修学习机会少,科研能力低下,福利待遇较差,但是学历结构还比较合理;半 数以上体育教师对学校比较满意,学生和学校对体育教师还是比较认可的。 4、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比较差,仅课间操比较正常, 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没有开展。 5、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缺乏,绝大部分学校 都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6、针对调查的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国家和政府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 宏观指导;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增加学校的体育经费,尽快解决体育场地、器材 缺乏的问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学校体育师资状况;加大体育教 学的管理、监督力度;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市 打工子弟学校 体育现状 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近几年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 会各界的关注。同时,解决流动儿童“上学难”问题的简易学校打工(农民 工)子弟学校也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随着父 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 2000 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 9.3%,这就意味 着,全国有近 200 万流动儿童失、辍学,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农民工 子女就学问题,成了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1截至 2004 年 7 月的统计, 北京市流动儿童达到 28.84 万人(其中 23.5 万人为农民工子女,占 80以上) , 目前有 18.92 万人在公办中小学和经批准的民办中小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其余 约 9.92 万人在打工人员自办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2 为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 1998 年下发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 ,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 地管理为主” ,允许公民个人“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学校或简易学校。 简易学校的设立条件可酌情放宽” 。2002 年 4 月 19 日,北京市发布了转发市 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 。2003 年 9 月,国务 院办公厅颁发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 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不平等收费。2004 年 4 月,北京召开了教育大会,在“首 都教育发展战略”中,特别关注外来务工等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3这些措 施虽然使得“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不成问题,但是,这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 还是有一部分不能顺利地进入公立学校,据调查,还是有很多农民工比较愿意把 孩子送到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 甚至出现已经进入公立学校的儿童有回流到 打工子弟学校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材版本、经济上的问题以外,还 有心理上的原因。这些农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里往往会有一定的自卑感,而且有 些城里的孩子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有意无意的歧视他们, 让他们心理更 加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 这样就会有很多的农民工子女更加愿意到能够接纳他们 1 胡云生.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农民工子女教育透视j.江西教育,2004.(12) 2 王思海 颜珂.京保障民工子女教育 年内批 28 所打工子弟学校,新京报,2004,8,17 3 李雅儒.“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应重视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4,(7-8)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的打工子弟学校里读书,在这里他们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快乐和自由。 从 90 年代初期,北京市的流动人口开始举办“打工子弟校”到现在已经有 十几年时间了,这期间打工子弟学校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随着国家 政策的改变而经历着坎坷的发展,截至 2004 年,具北京市教委的不完全统计有 273 所,1但实际数量可能要超过这个数字,大概有 300 多所,2学校的规模也 在不同程度的扩大。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较分散,而且多在城乡结合部,所以这些打工子弟学 校也大多数分布在这些区域,由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 打工子弟学校和市属的公立学校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近些年来,由于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些外来打工者子女的受教育情况,经过各级政府、教育主管 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 2003 年温家宝总理在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视察并题词“同在蓝天下, 共同进步成长”以后,政府的态度越来越明朗,全市目前已批准建设 24 所专门 接收流动儿童的民办校,今年还将批建 20 所。3根据未来几年北京市流动人口 中适龄人口的数量变化, 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仍需要保留 100 多所办学条 件相对较好的打工子弟学校。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事业也将会得 到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那些国家 公办学校相比较, 还存在很大差距, 但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是有其社会背景的, 而且具有很多合法性理由的,如符合农民工家庭求“平等”的心态、适应农民工 家庭“流动”的特点等,4并且还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过程。经济学家汪丁丁也 撰文指出:打工子弟学校具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 5 对于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政 府除了宽容外,它还应该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如果这些事都能做好,那将是“利 见当代,功在千秋”之举,是功德无量的。因为毕竟从打工子弟学校走出的学生 们,他们是这个城市未来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素质、品格、观念都关系未来城市 的发展、进步和稳定。而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是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和丰富知识 的关键影响力量。所以,城市政府帮助打工子弟学校,那其实也是在帮助城市自 1 邓兴军.北京 24 所打工子弟校获合法办学.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12,22.来源:北京青年报 2 北京市海淀行知打工子弟学校校长易本耀口述.2004,12,18 3 李莉.北京将适当放宽打工者自办学校的办学条件. 北京晚报, 2004,10,08 4 周佳.私学公助公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j.教育科学,2003,(6) 5 中国青年报,2001,11,15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己,城市政府在把打工子弟们塑造成合格公民的同时,它也同时是在塑造城市美 好的未来。 本人查阅了很多的期刊、文章,都很难发现有关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的论述, 只有一些文章是关于打工子弟学校前途命运及农民工子女宏观教育方面的论述, 我们不仅要重视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智力教育,也应该关注他们的体育教育。学 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是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我国的学校体育也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 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育并重,是未来社会对 人才的全面要求,而体育是三育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 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 加强体育工作。 ”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全体 性,第二是全面性,第三是基础性,它深刻地阐明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 要地位。 学校教育中必然要有学校体育的存在, 现在学校体育正在进行改革当中, 新课标的出现,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训练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都进行 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改革在公办学校当中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 这些打工子弟学校中是否有这样的教育改革呢?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现在能否生 存下去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也就不太可能有精力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了。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的现状, 给了我们这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压力 和责任,在学生要全面发展,要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要反问自己,我 们这些体育工作者在其中到底做了多少工作?我们要切实加强打工子弟学校体 育工作,他们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他 们也有权利接受良好正规的教育,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加有义务、有责任来完 成这样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希望通过本论文可以全面了解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的现状, 提出相关的 策略,以提高有关部门对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的认识,从而为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的 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并为其他城市打工子弟学校提供一定的 借鉴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1.2 文献综述 1.2 文献综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学校体育地位的日益明显, 有关学校体育现状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文献查阅可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有关学校体育现状的研究过多集中在一些国家公 办学校的研究,或区域性的,或经济性的,但是对于那些成百上千存在于被我们 遗忘的城市角落农贸市场周围、 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的孩子们所在的学校 打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体育现状的研究几乎没有,仅有一些关于打工子弟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研究、打工子弟学校学生教育情况的研究。近些年来, 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北京市有很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已经 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正式承认, 这些政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打工子弟学校体育 研究提供了条件,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将会有所增加。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 育的状况至今无人研究,为了把握有关方面的学校体育研究的动态,我查阅了近 十年的文章和论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以下认识: 1.2.1 国外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1.2.1 国外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一样需要接受国民义务教育, 他们有权利享受公平的 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源头,维护教育公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意义不言自明。国外关于保障教育公平的做法有美国和日本的资料如下: 美国教育政策关注教育公平主要包括四方面:追求教育机会公平,追求教育 资源分配公平,追求公众参与决策的公平以及对弱势群体教育给予补偿。二战后 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 (1)1954 年黑白合校运动,承认黑人与白人有同 等受教育机会; (2)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向贫穷开战运动”资助社会处境不利 的儿童接受教育,专门制定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 (3)1968 年制定残疾儿童 早期教育援助法和 1975 年制定教育所有残疾儿童法 ; (4)1968 年制定双 语教育法 ,对移民子女的教育提供帮助; (5)1965 年开始推行的“先行一步计 划”和 1990 年提出的“学前教育计划”,都要求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补偿教 育; (6)教师代表参与教学决策等。 日本针对落后地区和弱势人群,其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采取许多特殊的做 法: (1)1956 年制定关于国家援助就学困难儿童和学生的就学奖励的法律 , 规定由国家在预算范围内援助因经济缘故而就学困难的儿童和学生; (2)1954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年制定并于 1985 年修订了偏僻地方教育振兴法 ,并制定了偏僻地方教育振 兴法施行令和偏僻地方教育振兴法施行规则保障该法律实施。此外,日本 还专门制定了孤岛振兴法和大雪地带对策特别措施法 ,对国家给予落后 地区财政支持做出了规定。1 1.2.2 国内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1.2.2 国内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本人通过期刊网和互联网查询到许多与该研究有关的文献材料,综述如下: 1.2.2.1 关于打工子弟学校的研究 1.2.2.1 关于打工子弟学校的研究 陈洁民在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初探一文中,为了了解情况,作者走 访了红星小学等几家打工子弟学校,该文在此基础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在京 打工子弟学校进行初步调查与分析。 冯玲的文章 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价值分析 中,通过对无锡市流动人口的调查和案例分析,探讨了流动人口中普及义务教育 的现状、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的空间和原因,以及在流动少年中普及义务教育的社 会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李德山根据 中国青年报 、 人民日报整理的文章农民工子弟学校出路难中,从校址 难定、学生难招、费用难收、学籍难转、教师难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子弟 学校的生存困难,并提出多措并举,为农民工子弟学校排忧解难的建议。 开放 潮特约记者兰子在独立调查专栏中的文章农民工子弟学校何去何从中,通 过对福州市三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了解到这些学校的现状,并提出了这些 学校是否能生存下去的一些担忧。 石湾的文章 同在蓝天下 中, 通过实地考察, 记录了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的艰辛和农民工子女求学的困难。 新闻周刊 (2004 年 4 月 26 日)新论以城市的善意面对打工子弟中,对打工子弟学校 的生存状况表示了担忧。任永杰的文章城市角落里的“普九”主力军北京 13 所打工子弟学校师资情况报告中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调查的目的是客观 地描述打工子弟学校目前的师资情况, 以便大家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状况有比 较全面的了解。 1.2.2.2 关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研究 1.2.2.2 关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研究 陈洁民在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初探一文中,先阐述了北京市流动儿 童教育的现状,并分析了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 1 李勇.重构我国教育政策法律调控机制 保障教育公平.法制日报网络版,2003,2,25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解决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的建议。 陈泽茂在 保护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合法权利 一文中,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 问题的建议。李雅儒等的文章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上) ,通过调查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作者针对 如何建构一个合理的、灵活的流动人口教育体系提出了建议。吕绍青、张守礼的 文章城市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中,通过 对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了解到这些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翟灿等的文章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城市边缘的课桌中,从平等教育入手,分析 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议使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受到平等的教 育。胡云生的文章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农民工子女教育透视中,通 过对农民工子女的调查,反映了他们受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嘹望新 闻周刊记者徐望的报道聚焦北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指出流动人口子女义 务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新的社会现象, 有关部门应针对新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和 措施,把这类适龄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不管采取什么政策 和措施,都不能以成千上万适龄孩子失学为代价。杨素苹的文章社会转型期农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中,根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分析了农民工子女 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由周庆林教 师指导的人大附中高三(15)班全体同学完成的 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的 调查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了解到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现状,并提出一 些能够使这些农民工子女接受到良好的、高质量的现代教育的建议和设想。段成 荣的文章要重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中,认为流动儿童少年人口的教育 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流入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全国的高度认识流动儿童少年的 教育问题,流入地的学校要采取措施吸收流动儿童少年入学,以更好地发挥流入 地的教育资源优势,要允许流动人口开办“打工子弟校” ,从事流动儿童少年的 教育工作,同时,对各种“打工子弟校”要加强管理。在“入学率”和“巩固率” 统计中,要改“户籍人口” ,口径为“常住人口” ,口径,以促使流入地更好地关 心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王慧的文章义务教育边缘化庶谈中,谈到农民 工子女就学问题日益凸显,他们选择边缘化方式接受教育,即在打工子弟学校就 学,并分析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其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总结出几条对策。李雅儒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应重视打工子弟学 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文章,从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状况入手,分析出令人 堪忧的现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再提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 题。 1.2.2.3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 1.2.2.3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 宋雁慧的文章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资本分析中,论述了在社会 资本拥有量上处于劣势的流动人口子女的现状。石珈哲的文章给孩子一张流动 的书桌关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难问题中,谈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 子女人学难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呼唤着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 门多采取些更有力的措施,呼唤着城市里的好学校给他们多一点公平和温暖、少 一些歧视和冷漠。让我们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给这些本应幸福的孩子一张流动的 书桌。由中国改革 (农村版)策划的调查报告新失学现象中,通过对北 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和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统计, 反映了一种新失 学现象可能产生的忧虑。 综合上述文献, 可以看出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状况和打工子弟学校学生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 而专门研究打工子弟学校 体育的文献至今没有发现过,从上述文献的出处也能看出这一点,基本上没有来 自体育刊物的文献, 这说明从体育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的研 究还处于空白领域。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工作及相关教育的文件、书籍、论 文。 2.2.2 访问调查法 2.2.2 访问调查法 为了了解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发展状况,走访了北京市教委和各区教 委,向主要领导和负责同志了解了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体育发展状况,以及有 关行政法规文件的实施执行情况;走访了北京市部分打工子弟学校,采访了部分 校长、分管体育的有关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关于这些学校的体育状况 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归纳处理。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与内容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与内容 本人参阅与本文有关的往届硕士论文的调查问卷,在导师和专家的指导下, 结合学校体育理论与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状况和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 自行 设计三份问卷,分别是对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体育教师、 学生的调查,从中可以反映出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体育状况,最后得出结果。 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基本情况、 管理现状、 体育教学、 体育师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等方面。 2.2.3.2 问卷的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2.2.3.2 问卷的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分别为: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体育 教师、学生。 采用随机抽样,截至 2005 年底,北京市获得市教委审批通过的打工子弟学 校一共 36 所,本人随机抽取 30 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一共抽取 30 所学校的负 责体育的领导30人、 30所学校的全部体育教师53人和其中12所学校的学生1200 人做了问卷调查。 2.2.3.3 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2.2.3.3 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本问卷的效度检验:请 14 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 经归纳处理后,再交专家重新确认,确保了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 (见表 1) 表 1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表 n=14 很有效 有效 比较有效 不太有效 无效 调查问卷 7 5 2 0 0 本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进行,问卷回收 20 天后再抽取 6 份主管体育工作 领导、10 份体育教师、100 份学生的问卷进行重测,并对其进行了信度检验(r 分别为 0.97、0.92、0.84,p0.01) ,确保了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2.3.4 问卷调查的组织 2.2.3.4 问卷调查的组织 本人亲自到 30 个学校进行问卷发放,因为前期与大部分学校的领导都已经 进行了沟通,所以回收问卷工作比较顺利。其中向负责体育的学校领导发放问卷 3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0 份;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 53 份,回收有效问卷 53 份; 向学生发放问卷 1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155 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位 100.00, 100.00,96.25。 2.2.4 数理统计法 2.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 spss 11.0 软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1 -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市教委统计资料显示,截至 2005 年底,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共有 269 所,但真实的数字要远远高于这个数据,估计有 350 所左右。这些学校中经过北 京市各区教委审批通过的却只有 36 所,而其余的大多数学校都还处于非法办学 阶段。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些学校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部分学校都分布 在城乡交界处, 也就是在北京市的四环和五环附近, 近城区和远郊区县相对较少, 因为外来人口多集中在近郊区县的城乡接合部, 所以他们的孩子也大部分集中在 这些区域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同时因为办学能力和具体条件的制约,这些学校 大部分都是以小学为主,中学的比例比较小,即使有中学,班级和学生也都比较 少。 3.2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管理现状 3.2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管理现状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大部分是没有合法的办学许可证,属于私人的非法办 学,所以管理状况也就比较混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本人所 调查的样本绝大部分是经过区教委审批的学校, 所以就对这些学校的管理情况做 一下现状分析。 3.2.1 外部管理(上级主管部门) 3.2.1 外部管理(上级主管部门) 这些学校都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路程,最终取得了区教委 的办学许可证,终于从“地下”走到“地上” ,可以公开的进行办学了,也就名 正言顺地接受了北京市各区教委的统一管理。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2) :被调查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都是各区教委,所以 这些学校的外部管理机构是区教委。接受区教委的统一管理,对学校的未来发展 和办学方针的正确实施都有很强地指导意义, 对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都有 很好的帮助,但是在和这些学校的领导做交谈时候,对方都谈到教委对他们的管 理也仅限于表层的管理。学校真正需要的帮助,如学校缺少体育场地、器材和足 够的师资力量,而教委所给的支持并不是太多。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2 - 表 2 外部管理情况表 n30 3.2.2 学校内部体育组织管理 3.2.2 学校内部体育组织管理 这些学校的内部管理总的来说还挺明晰, 但是对学校体育工作分管方面却不 是太清楚,没有特定的人员负责,学校领导的思想中还存在有这类学校里的体育 工作不是很重要的观念,还由于这类学校具体条件的限制,所以都把体育和其他 工作混合在一起,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统一来管理,但是这些管理者对学校体育 的认识和理解又是什么样的呢?从“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的问卷中能看出来, 他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是比较肤浅的, 有的领导对问卷中的问题甚至是答 非所问。 3.3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3.3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现状如何,可以判断学校体 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下面从体育课开设、大纲执行、教案和教材有无以及学生对 体育课态度等几个方面来分别论述。 3.3.1 体育课开设 3.3.1 体育课开设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体育课。据调查结果表 明,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 100%都能按课程计划正常开设体育课,且都为每周 2 节体育课。在目前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和体育教师严重缺 乏的情况下,体育课能够得到如此落实,说明学校对体育课程还是保持了足够的 重视。 3.3.2 执行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标准) 3.3.2 执行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大纲”是国家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反映了我国对体育 教学的规范和要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各县市教育部门均要求学校 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考核。 自 1999 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 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 年教育部又 上级主管部门 市教委 区教委 没有 其他 学校数量(所) 0 30 0 0 比例() 0.00 100.00 0.00 0.00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3 - 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并在 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 年 9 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 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1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虽然进行了课改试验,但是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并没有实行课改后的课程标 准,依然是执行“体育教学大纲” 。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3) ,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在调查的学校中,完 全实施的占 56.67,正准备实施的占 30.00,没有实施的占 13.33,说明 学校对此方面还不够重视,还没有把此项工作列为重点,这与领导的重视程度、 场地、器材缺乏有很大关系。 表 3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课执行大纲情况表 n30 执行大纲情况 完全实施 正准备实施 没有实施 不知道此文件 学校数量(所) 17 9 4 0 比例() 56.67 30.00 13.33 0.00 3.3.3 各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和实施 3.3.3 各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和实施 各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和实施, 反映了体育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 化,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以及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4) :这些学校有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单项计划和课 时计划(教案)分别为 71.40、85.70、57.10和 100.00,没有年度计划、 学期计划、单项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分别为 28.60、14.30、28.60和 0.00,不知道此文件的分别为 0.00、0.00、14.30和 0.00。学校对课 时计划(教案)的了解相对多一些,而对其他三种计划的了解相对少一些,因为 学校负责体育工作的领导都是非体育专业,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不太熟悉,对此 不够重视,而课时计划(教案)是一个比较普及的教学计划,所以了解和重视程 度会高一些。这种情况也与学校的管理态度和水平、师资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关 系。 1 颜廷河.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4)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4 - 表 4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各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和实施情况表 n53 类 别 结 果() 有 没有 不知道此文件 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71.40 28.60 0.00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85.70 14.30 0.00 单项教学工作计划 57.10 28.60 14.30 课时计划(教案) 100.00 0.00 0.00 3.3.4 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是否作为学生、老师或班级评优条件 3.3.4 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是否作为学生、老师或班级评优条件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5) :26.67的学校将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作为学 生、老师或班级评优条件之一,73.33的学校没有将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作 为学生、老师或班级评优条件。大部分学校都是没有把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列 入评优条件,这与此类学校的性质有关系,得到社会的关注程度不够,这类学校 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认可,所以有很多工作都还停留在表面的状态。 表 5 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是否作为评优条件情况表 n30 体育课和体育竞赛成绩 是 有时候是 否 学校数量(所) 8 0 22 比例() 26.67 0.00 73.33 3.3.5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3.3.5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6) :69.87的学生喜欢体育课,26.23的学生对 体育课的态度为一般,仅有 3.90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 态度倾向是良好的,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这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也是有 关系的,大部分是小学生,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比高年级学生更高一些的。而 且由于这类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没有升学压力,不受“应试教育”的影 响,学习负担较轻,也是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因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 些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平时接触的娱乐活动也很少,所以 在学校上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可能也属于一种娱乐活动,也就会很喜欢体育活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5 - 了。 表 6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情况调查表 n1155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名) 807 303 45 比例() 69.87 26.23 3.90 3.3.6 体育教学内容 3.3.6 体育教学内容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7) :学校所开设体育教学内容中,位于前面的分别 为跑步、广播操、跳绳、游戏、体操、踢毽子、扔沙包、跳远、羽毛球、乒乓球 等,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要求不太强的项目,这与学 校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基本现状是吻合的。 表 7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情况调查表(可多选) n1155 体育教学内容 人数(名) 位次 篮球 240 12 排球 15 18 足球 120 13 乒乓球 288 10 羽毛球 294 9 跑步 699 1 跳高 258 11 跳远 432 8 实心球 12 19 健美操 87 15 跳绳 627 3 游戏 567 4 体育舞蹈 39 17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6 - 体操 483 5 广播操 678 2 身体素质练习 51 16 扔沙包 462 7 武术 120 13 踢毽子 468 6 其他 9 20 3.3.7 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3.3.7 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8) :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位于前面的分别是游 戏、跑步、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羽毛球、扔沙包、武术、篮球、广播操等, 可以看出来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多是以游戏类内容为主, 和学生的年龄阶段 特征相符合,而且和学校开设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吻合之处,这与学校对学 生的了解程度有关,由于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学生所接触的体育运动项目也 很匮乏,他们只接触过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而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接触很少, 所以他们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就只有在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里选择了, 反映了 这类学校体育活动的单调和匮乏。 男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次顺序为: 乒乓球、 游戏、跑步、篮球、武术、足球、羽毛球、扔沙包、跳绳、跳远等;女生喜欢的 体育运动项目依次顺序为:踢毽子、跳绳、游戏、羽毛球、跑步、广播操、扔沙 包、体育舞蹈、武术、健美操等。男生比较喜欢竞争性强一些的项目,而女生更 喜欢运动量相对比较小的运动项目,也体现出来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 表 8 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情况调查表(可多选) n1155 全体学生 男生 女生 体育运动项目 人数 位次 人数 位次 人数 位次 篮球 168 9 114 4 24 13 排球 12 18 6 16 6 16 足球 102 11 96 6 6 16 乒乓球 222 3 204 1 18 14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7 - 羽毛球 204 6 84 7 120 4 跑步 237 2 123 3 114 5 跳高 57 16 42 11 15 15 跳远 99 12 54 10 45 12 实心球 6 19 6 16 0 20 健美操 69 15 6 16 63 10 跳绳 219 4 63 9 156 2 游戏 285 1 153 2 132 3 体育舞蹈 75 14 3 17 72 8 体操 81 13 33 13 48 11 广播操 150 10 39 12 111 6 身体素质练习 24 17 21 14 3 18 扔沙包 174 7 81 8 93 7 武术 174 7 108 5 66 9 踢毽子 216 5 18 15 168 1 其他 3 20 0 20 3 18 3.3.8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3.3.8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9) :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依次为:锻 炼身体,增加健康;学习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兴趣,自己喜欢;丰富课外 生活;为了娱乐;好玩;想当运动员;为了交更多朋友;加强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提高学习效率等。 表 9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情况调查表(可多选) n1155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人数(名) 位次 评“三好学生”或“奖学金”54 15 好玩 282 6 应付体育课考试 69 13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8 - 锻炼身体,增加健康 816 1 学习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450 2 想当运动员 213 7 为了交更多朋友 180 8 有兴趣,自己喜欢 429 3 减肥 120 12 因为喜欢体育老师 69 13 能很好的展现自我 138 11 提高学习效率 174 10 丰富课外生活 354 4 加强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177 9 为了娱乐 288 5 3.3.9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3.3.9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10)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缺 乏活动场地和器材;学习紧张,作业多,时间少;缺少喜欢的运动项目;不喜欢 体育课的内容;家里没钱,缺少运动鞋、运动服;害怕体育考试;缺少锻炼伙伴; 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差;课堂组织太严,没有太多自由;对体育没有兴趣等。 可以看出来,场地和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学 校场地和器材的情况直接影响该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 在对领导和教师进行“体育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中发现(见表 11):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不 管是从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还是学生的调查问卷中都能看出来这个 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且这个因素要远远高于其他影响因素。这个调查也反映出学 校体育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因素, 二者是相吻 合的。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9 - 表 10 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情况调查表(可多选) n1155 主要制约因素 人数(名) 位次 不喜欢体育教师 63 14 家里没钱,缺少运动鞋、运动服 135 5 不喜欢体育课的内容 144 4 体育教师态度不好 63 14 课堂组织太严,没有太多自由 90 9 太累,怕风吹日晒 69 12 家长不支持 66 13 学习紧张,作业多,时间少 303 2 缺少锻炼伙伴 111 7 对体育没有兴趣 78 10 没有体育老师的指导 75 11 缺乏活动场地和器材 342 1 害怕体育考试 123 6 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差 96 8 缺少喜欢的运动项目 276 3 学校或班级不组织体育活动 63 14 其他 3 17 表 11 学校体育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表(可多选) 领导(n=30) 体育教师(n=53) 主要问题 人数 排序 人数 排序 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认识不足 18 60.003 17 32.08 6 体育经费不足 26 86.672 43 81.13 2 体育师资缺乏 15 50.004 40 75.47 3 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够 12 40.005 10 18.87 8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 - 体育教师敬业程度不够 12 40.005 8 15.09 9 体育场地、器材缺乏 30 100.001 53 100.00 1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 6 20.0010 5 9.43 10 学校管理运作方式存在问题 8 26.677 19 35.85 5 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重 视程度不够 8 26.677 32 60.38 4 学生积极性不高 7 23.339 15 28.30 7 3.4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师资状况分析 3.4.1 体育师资队伍结构 3.4.1.1 体育教师数量 3.4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师资状况分析 3.4.1 体育师资队伍结构 3.4.1.1 体育教师数量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 强学校体育工作,关键是建设一只数量足够、质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 师资队伍状况影响着学校体育 工作开展的好坏和学校体育任务能否完成。 关于体育教师的配备, 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 按每班每周 2 节体育课计算,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 7 至 8 个教学班配备 1 名专职体育教师,中学每 6 个教学班配备 1 名体育教师,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与体 育教师人数之比按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有关文件规定,每 300 名学生应配备专 职体育教师 1 名。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12) :学生与体育教师的比例为 551:1,班级与体育 教师的比例为 9.9:1。从体育教师总数上看,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体育教师 数量还有很大欠缺,这个现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更好 地吸引体育教师到这类学校工作,要从各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重视程度, 使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好的发展前途。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 “学校应当根 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性体育教师。 ”但是在调查的教师中,没有女 性体育教师,这也是不太正常的一个现象。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1 - 表 12 学生、体育教师人数与教学班级情况表 n30 体育教师人数 学生 人数 教学 班级 男 女 专职兼职代课 学生:教师 班级:教师 29190 525 53 0 45 8 0 551:1 9.9:1 3.4.1.2 体育教师年龄、教龄 3.4.1.2 体育教师年龄、教龄 据调查结果表明(见表 13) :在所调查的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任教的体育教 师中,全部是年龄在 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没有 30 岁以上的体育教师,而且教 龄也都在 5 年以下。可见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体育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由于青 年教师思想活跃、 精力旺盛, 善于涉取新事物, 具有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因此对今后北京市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