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论文)凡口铅锌矿银矿物资源综合回收的研究与实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针对凡口铅锌矿伴生有丰富银矿物资源的情况,应用工艺矿 物学理论和现代选矿理论与选矿方法,开展系统的调研和进行提高综 合回收银金属的一系列研究,最终提出提高综合回收凡口矿石中银金 属的有效工艺与技术措施。 本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 ) 凡口银矿物的工艺矿物学 特性及其载体矿物的工艺性质;( 2 ) 凡口银矿物浮选行为与载体矿物 的浮选特性,如银矿物的浮选速度、磨矿细度对回收银的影响、不同 捕收剂回收银的效果、抑制剂或调整剂石灰的用量对回收银的影响; ( 3 ) 工业生产中回收银金属矿物的状况,主要从分离浮选工艺、混合 浮选工艺对回收银金属的不同指标,以及目前新生产工艺流程中银矿 物的走向等。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凡口铅锌矿的伴生银矿物主要为深红 银矿和银黝铜矿,两者是银综合回收的主要目的矿物;银矿物不能单 独解离和直接浮选选出银精矿,回收银矿物要与载体矿物一起浮选回 收,银金属的回收与铅锌精矿产品密切相关;采用混合浮选工艺对回 收银金属较分离浮选工艺有利。 综合考虑凡口铅锌矿矿石性质、选矿工艺技术与经济效益等各种 因素,认为提高综合回收银矿物资源的工艺技术应是:优先分离一混 合浮选合一的选矿工艺流程,同时在浮选操作过程中,注意合理磨矿、 优化选铅作业、合理控制石灰用量等,可有效提高银的综合回收率。 关键词:伴生银载体矿物单体解离综合回收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c o v e r yo fs i l v e rr e s o u r c e sa tf a n k o um i n e :r e s e a r c h a n dp r a c t i c e a b s t r a c t :b ya p p l y i n g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m i n e r a l o g ya n dm o d e mm i n e r a l p r o c e s s i n gt h e o r y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p a p e rp r e s e n t se f f e c t i v ew a y st o e n h a n c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c o v e r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a c to fr i c ha s s o c i a t e d s i l v e rr e s o u r c e sa tf a n k o um i n e t h r e er e s p e c t sa r es t u d i e d :( 1 ) o n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a n dm i n e r a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so fa s s o c i a t e ds i l v e ra n di t sc a r r i e ri nm i n e r a lp r o c e s s i n ga t f a n k o um i n e ;( 2 ) o nf l o t a t i o np a r a m e t e r sl i k ef l o t a t i o ns p e e d , p a r t i c l e s i z e ,c o l l e c t o r sa n di n h i b i t o r sa n dm o d i f i e r s ;( 3 ) o ns t a t u s e so fs i l v e r r e c o v e r yi nc u r r e n tp r o d u c t i o ns u c ha st h ee f f e c t so fs e p a r a t i o np r o g r e s s e s 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 i l v e r 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st h a td e s i r e dc o e x i s t e ds i l v e rr e s o u r c e sa tf a n k o u m i n e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i np y r a r g y r i t ea n dl e u k a r g y r i t e ,a n ds i l v e rm i n e r a l c a l ln o tb ed i s s o c i a t e dj u s tb yt h ef l o t a t i o n , t h u sc a r r i e rs h o u l db ea d d e d s i l v e rr e c o v e rr e s u l tr e l a t e st ol e a da n dz i n cp r o d u c t i o nc l o s e l y ,s ou s e m i x f l o t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c a l lg e tb e t t e rr e s u l t s a p r a c t i c a b l es o l u t i o ni sg i v e na f t e rc o n s i d e r i n gm i n e r a l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 f l o t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c o m m e r c i a l f a c t st oe n h a n c e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c o v e r y i n t e g r a t ep r i o r - f l o t a t i o na n dm i x - f l o t a t i o n ,p a y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g r i n d i n gp a r t i c l es i z ea n do p t i m i z ep r o c e s s i n gp r o g r e s s a n dp r o p e rl i m ed o s a g ec a nr e m a r k a b l ye n h a n c et h er e c o v e r yo fs i l v e r k e y w o r d s : a s s o c i a t e d s i l v e r , c a r d e r , m o n o m e r i e l i b e r a t i o n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c o v e r y 2 凡口铅锌矿银资源综合回收的研究与实践 前言 银,作为特殊商品,中国中央银行曾一直实行计划管理。在九十年代之前, 中国白银年产量仅为2 3 5 吨,而年需求量则达4 2 0 吨左右。为有效缓解国内白银 的供需矛盾,。七五”( 1 9 8 6 - 1 9 9 0 ) 以后,中国对白银生产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 扩建和改造了一批地质资源条件较好的生产矿山和冶炼厂,建立了一批独立银矿 和伴生金银较富的有色矿山,增加了白银生产能力,到。八五”( 1 9 9 卜1 9 9 5 ) 末 期,白银产量已能满足国内需求。从1 9 8 3 年到1 9 9 7 年,中国白银产量以年均8 8 的速度递增,1 9 9 8 年白银产量达到1 ,2 9 9 吨,1 9 9 9 年则达1 ,3 5 4 1 吨。 银主要来源是矿产白银和回收再生白银。中国目前矿产白银能力约在i ,5 0 0 吨年,其主要来源为:独立银矿占1 3 ,铅锌共生银矿占4 0 ,铜共生银矿占2 0 , 其他共生银矿占2 7 。回收再生白银资源数量估计不到总量的1 0 。以上两方 面总计,中国白银年生产能力约在l ,6 0 0 吨左右。 凡口铅锌矿是我国大型铅锌生产基地,该矿除铅、锌、硫金属储藏量大、品 位高以外,还有银、汞、镓、锗等多种伴生元素可供综合回收利用,论储量该矿 也可称得上是大型银矿山。 凡口铅锌矿目前年产铅锌金属达1 4 万吨以上,占国内总产量的1 0 1 3 ,折 合生产铅精矿约5 3 万吨,锌精矿1 8 3 万吨,铅锌混合精矿5 4 万吨。各种精 矿中富含银金属,其中铅精矿含银5 5 0 - 6 5 0 9 t ,年产银约3 0 7 万千克,锌精矿 含银1 8 0 - 2 5 0 9 t ,年产银约4 0 3 万千克,铅锌混合精矿含银约2 8 0 3 8 0 9 t ,合 计年产银金属约1 7 万千克,这些综合回收的伴生银,年产值达5 0 0 0 万元以上。 伴生银的回收为国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同时为企业在矿石主金属资源日益贫化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 思路,即:尽可能地综合回收矿石中,甚或是尾矿中的有用元素资源。为此,凡 口铅锌矿进一步开展了银及稀散元素的综合回收与利用研究,为企业提高经济益 以及今后的发展拓展出路。 凡口铅锌矿对伴生银综合回收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并且取得了 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指导选矿生产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凡 口铅锌矿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凡口矿在浅部矿石资源的开采进入尾声,逐步进 入浅部与深部同时开采以后,矿石中银矿物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矿物学特性进行一 凡口铅锌矿银资源综合回收的研究与实践 些研究,对近年来的选矿生产过程中银矿物的浮选行为与走向进行考察,从中找 到在综合回收银矿物过程中,银矿物的浮选行为与走向的某些规律,以期能对凡 口铅锌矿今后在选矿生产中提高银矿物的综合回收率,起到一定的帮助。 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全球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十分不均衡的,目前世界4 0 种主要矿种中,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及其他发达国家( 仅包括储量排名在前5 位的国家) 控制了铅、锌、钛铁矿、金红石、银等8 种矿产世界储量的3 0 5 0 ,其中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储量约2 8 万 吨“。矿产银是世界银产量的主要来源,而矿产银中又有约8 0 6 , 6 来自铜、铅、 锌精矿等的伴生银,仅有约1 5 来自独立银矿。但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 矿产资源是可以自给t l 足的,矿产消费大国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是其必然 选择。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尤其是伴生银的铅锌矿分布很广泛, 储量占世界第二位,已探明银矿区有5 9 1 个,银各类保有储量居世界第六位。 表i - i 列出了1 9 9 9 年世界铅、锌、银矿产的地理分布概况。 表卜11 9 9 9 年世界铅、锌、银矿产的地理分布嘲 铅5 0 7 锌4 9 5 银3 8 2 5 9 6 0 6 5 7 5 澳大利亚2 7 3 ,中国1 3 6 ,美国 9 8 ,加拿大5 3 ,哈萨克斯坦3 澳大利亚1 8 9 ,中国1 7 4 , 美国1 3 2 ,加拿大7 4 ,秘鲁3 7 加拿大1 3 2 ,墨西哥1 3 2 ,美国 1 1 8 ,澳大利亚1 0 4 ,秘鲁8 9 1 2铅、锌、银应用简介 铅矿资源比较丰富,铅的提取也相对简单,早在公元前5 0 0 0 年,人类就已利 用它为生产服务。现代开采的矿床,铅通常是和锌、银,有时候和铜一块提取出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来的。当今人们使用的铅大半要回收循环再使用,工业中大量使用铅制造电池、 电缆包皮、焊药、合金等,人们还用铅做石油添加剂加工无铅汽油。 锌是地壳上排第2 3 位的最丰富的元素。工程建筑和设备装置上大量使用锌, 如镀锌管、镀锌版等,锌还被用来做模铸产品、添加剂等。 银由于其外表引人和可锻性,早在罗马时代以前,人们就用它来制作珠宝、 装饰品和银器。人类历史上还用银做货币。在澳大利亚,1 9 6 6 年制造的5 0 分的硬 币,所含的银是8 0 ,铜2 0 ,当今,相纸、电子产品,珠宝和餐桌器具等工业 均大量使用银。 1 3 我国银矿资源回收概况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白银生产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开发除 某些非金属矿产外的铜、铁、银、锡、铅、汞等矿产。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 一,经济的发展与管理的加强,矿业因摆脱战国后期的战乱影响而逐步恢复,盐 矿和铁、铜、金、银、铅、锡、汞等的开采进入一个兴盛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 古代矿业的繁荣时期,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出现了一个高峰,经过五代时期由于 战乱而导致矿业的萧条之后,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矿业继续发展。综观我国矿业 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古代矿业活动经历了由认识的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低级 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我国人民对银的开发利用具有时间早、应用 广等特点。 解放后的1 9 4 9 至1 9 8 3 年之间,我国的矿产白银主要是铜铅锌矿中的伴生银, 采矿、冶炼技术相对西方国家落后,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 要,大部分工业用银依赖进口。当时,为了控制黄金,白银的生产与消费,国家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由中国人民银行对金银实行“统购统配”。 为有效缓解我国金银的供需矛盾,从“七五”开始,国家开始重视金银的生产, 特别是1 9 8 3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全国的白银和伴生金生产归口 有色总公司管理,成立了金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争 取了白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项贷款、地勘基金以及免缴部份税种等一系列 优惠政策;利用开发基金和伴生金查定费用开展有色金属矿山伴生金银补探,为 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这些矿山增加了金银储量,使探明的白银储量大幅度增加,为银矿的建设和中国 白银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十年间矿产银产量以年均9 5 的速度增长( 见 表1 - 2 ) ,2 0 0 2 年达到2 2 1 9 吨,排在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美国之后,居世 界第五位。 目前全国独立银矿矿山银年产量不到2 0 0 吨,约占国内矿山银产量的7 ,铜 精矿中伴生银产量约占国内矿山银产量的3 0 ,铅锌精矿中伴生银产量约占国内矿 山银产量的6 0 ,金精矿中伴生银产量约占国内矿山银产量的4 ,可以说,我国 矿山银产量主要来自伴生金属矿山。我国生产银的骨干矿山有:广东凡口铅锌矿、 河南破山银矿( 桐柏银矿) 、辽宁高家堡子银矿、陕西银碉子银铅多金属矿( 陕西银 矿) 、吉林山门银矿、江西银露岭铅锌银矿、湖北银洞沟银金矿( 湖北银矿) 、甘肃 小铁山多金属矿、河北丰宁牛圈银金矿、广东庞西洞银矿( 廉江银矿) 、浙江银坑 山金银矿,江西虎家尖银矿( 万年银矿) 。其中,河南破山银矿( 桐柏银矿) 是国内 已探明的特大规模的独立银矿,年产白银近4 0 t ;陕西银矿年产量3 0 t 左右。广东 凡口铅锌矿是我国最大的伴生银矿山,年产银在8 5 t 左右,产量大于国内最大的 两家独立银矿之和,约占国内伴生银产量的9 4 。随着我国铜、铅、锌矿产资源 的开发,伴生银产量不断提高,将使我国白银产量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根据全国储量统计汇编“,截止2 0 0 0 年底,我国已探明银矿区5 9 1 个,银各 类保有储量为1 1 5 8 1 9 吨,居世界第六位。其中银品位大于1 5 0 克吨的以银为主 的独立银矿占3 0 n 5 ,银品位在1 5 0 - 1 0 0 克吨的伴生银矿占1 0 ,银品位小于1 0 0 克吨的伴生银矿占6 0 。a + 8 + c 级储量为2 2 9 8 7 吨,占总保有储量的1 9 8 5 。 表卜2我国矿产白银在世界白银产量中所占比例”3 年代 1 9 9 41 9 9 51 9 9 61 9 9 71 9 9 81 9 9 92 0 0 02 0 0 1 中国( t ) 7 7 19 3 61 1 4 94 1 51 2 9 91 3 7 8 1 5 6 91 9 0 8 世界m 1 4 0 4 01 4 9 1 41 5 1 7 5 1 6 2 7 01 6 9 0 8 1 6 8 9 5 1 8 0 0 71 8 3 5 1 比例( 喻 5 4 96 2 77 5 78 7 07 6 88 1 6 8 6 81 0 4 0 我国银矿储量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内蒙、云南、广西等地,其中储量最 多为江西省,储量有1 7 3 5 2 吨,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 4 9 8 ;除此之外湖北、湖 南、四川、河南也占有一部分。截止2 0 0 0 年底,独立银矿、伴生银矿己开发利用 保有储量合计2 4 7 3 4 吨,其中,独立银矿1 8 4 8 5 吨,伴生银矿6 2 4 9 吨。已经探明 储量的大型矿区有:江西贵溪鲍家银铅锌矿区( 3 3 3 6 吨) 、广东高明市富湾银矿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 2 2 6 6 吨) 、四川i 白玉呷村( 1 8 3 8 吨) 等。根据对已知银矿地质特征分析,我 国银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潜在资源较为丰富。近期在成矿区域发现批规模较 大的富银多金属矿床,如广东高明市富湾、广西隆安凤凰山、云南蒙自白牛厂和 兰坪富隆厂等。说明我国确有较好的银矿成矿远景。同时,我国有色金属矿产丰 富,尤其是主要伴生银的铅锌矿分布很广泛,储量占世界第二位。因此,作为我 国银资源主要来源之一的伴生银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很大。目前正在勘查的矿区 预测储量近2 万吨。可以说,只要增加地勘投入,我国银矿储量仍将有较大幅度 的增长。 1 4 银矿回收方法综述 1 4 1 工艺流程 银矿的选矿回收方法必须根据银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制定,以找到能充分回收 银或伴生金属矿物的最佳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目前回收银及伴生金属矿物的工 艺方法主要有:浮选、浮选一重选、浮选一氰化、氰化等方法。 浮选流程:浮选法是目前回收银及伴生金属矿物的最主要方法,用浮选工艺 可使8 0 以上的银矿物得到回收。针对目的矿物的工艺特性和市场需求情况,可选 择优先浮选、混合浮选、部分优先或部分混合浮选等工艺。选取流程的原则是及 时选出易浮的银( 金) 矿物和银( 金) 的主要载体矿物;另外,根据银矿物及 其载体矿物的可浮性,可采取异步浮选、分步浮选,等可浮及分支串流浮选等工 艺进行选别,只要运用得当,均可取得明显效果。如凡口铅锌矿因矿石性质复杂, 选矿指标曾经长期停滞不前,八十年代中后期改用异步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后,银 的回收率提高到8 8 1 9 ,几乎达到银在铅锌中分布率总和8 8 7 的极限值,铅锌 混合精矿品位提高了1 2 ,铅回收率提高了近l o 。天台银矿的分步浮选、江永铅 锌矿的等可浮、水口山铅锌矿的分支串流浮选流程在生产中都很成功”。 浮选一重选流程:对于矿石品位高,粒度粗细不均匀、容易解离的矿石,采用 浮选一重选联合流程,可以提高银的回收率,并能适当降低选矿成本。铜绿山矿曾 开展过浮选一重选流程的研究工作,效果显著。 4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浮选一氰化流程:对于呈粗细不均匀嵌布的银矿可采用浮选一氰化流程,即先 浮选出中细粒银及其硫化物载体,浮选尾矿再磨后氰化,回收镶嵌在石英等脉石 中的已单体解离的银( 金) 矿物,这可提高银( 金) 矿物的回收率。但采用浮选一 氰化流程需先作全面的经济效益比较。 氰化流程:对于硫化物含量甚微、银矿物呈微细粒嵌布、脉石以石英为主体 的单一银,宜选择全泥氰化流程” 1 4 2 浮选过程控制 浮选作为回收银的主要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控制矿浆p h 值、选择 适宜的药剂制度、制定合理的产品指标、采用有效的浮选及监控设备,以使浮选 效果达到最佳。 1 4 2 1 矿浆p h 值 适宜的调整剂和抑制剂在浮选系统中能为充分发挥其它药剂( 如捕收剂) 的 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1 。银及伴生银矿浮选作业中首先要控制的条件就是矿浆p h 值。为了通过浮选使金属矿物间达到有效分离的目的,必然要抑制某些矿物,此 时往往需要使用调整剂。但有些调整剂如石灰、氰化物等,对银的浮选有抑制作 用,此外,亚硫酸钠、硫化钠、淀粉等的用量超过一定量时,对银的浮选也有不 利影响。大量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1 ,银矿物浮选的适宜矿浆p h 值为6 8 。对 于综合回收银的多金属矿山,更应特别注意控制矿浆p h 值。 1 4 2 2 药剂制度 合理的药剂制度能大大提高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效果,从而获得最佳的工艺指 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银及载银金属硫化矿物常用的捕收剂有:丁黄药、丁 铵黑药、乙黄药、乙硫氮等。由于银矿物比重较大,在气泡上附着的稳定性较差, 容易脱落。采用混合用药的方法,则可依靠多种捕收剂的协同效应“”,使捕收剂 的吸附密度增大,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增强,从而在气泡上附着牢固“”。所以混合 用药可以提高药剂对银矿物及其载体矿物的作用效果,既降低药剂消耗,又强化 了捕收作用“。 5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4 2 3 产品指标 银矿物常与铜、铅、锌等多金属硫化矿伴生,关系也比较密切,银矿物常常 以铜、铅、锌矿物作为载体进入对应的精矿中而得以回收,此时银的回收情况受 载体矿物浮选的影响,从文献资料看1 6 ”1 ,银的回收与主要载体矿物的回收多呈 线性相关关系。因而在确定产品指标时应进行全面的综合效益评价,以获取最佳 经济效益。 1 4 2 4 浮选及监控设备 随着浮选设备向高效、节能、大型化方向发展,设备的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 着浮选的技术经济指标“”。由于银矿物比重较大,在气泡上附着的稳定性较差, 容易脱落,要求浮选机具有搅拌强度适中、充气量适宜等特点,以利于银矿物的 浮选回收,因而采用新型、高效的浮选机将有利于提高银的回收率。 在浮选过程中,采用自动给药装置和) 【- 荧光分析仪等在线品位分析设备,对 选矿生产过程中药剂的添加进行准确控制,及时显示检测点的品位,对严格控制 浮选工艺条件,调控工艺过程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凡口铅 锌矿自采用自动给药和x 一荧光分析仪以来,不但稳定了生产过程,提高了金属回 收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 工作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 5 本章小结 1 世界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是十分不均衡的,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 可以自给自足。各类矿产中,人们对银的开发利用历史较长,目前银的生产大国 主要有加拿大、墨西哥、美国、澳大利亚、秘鲁,我国从改革开放后,开始重视 金银的生产,目前年产量排世界第五位。 2 目前回收银及伴生金属矿物的工艺方法主要有:浮选、浮选一重选、浮选一 氰化、氰化等方法,其中浮选法是目前回收银及伴生金属矿物的最主要方法。 3 浮选作为回收银的主要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各种有效仪器设备, 加强浮选参数控制,以达到银的最佳回收效果。 6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第二章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2 1 凡口矿床地质简介 凡口矿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南距韶关市区船公里,距韶关冶 炼厂5 7 公里;东距仁化县城1 7 公里,距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旅游风景区 仅2 2 公里;西面与乐昌市( 县级市) 接壤;北面与湖南省宜章县交界。凡口铅 锌矿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具有较长的开发历史,早期开发可上溯到公元 1 0 世纪,即宋朝时期矿区内就有采矿、炼银等活动,现矿区尚保留有凡( 矾) 口 村、银屑坪、铁石岭等带有矿冶特色的地名,一些山坡上还有古代冶炼的炉渣。 凡口矿床的勘探始于1 9 5 6 年。1 9 0 5 年由广东省地质局7 0 0 队完成详细勘探, 将凡口矿划为“产于碳酸盐类岩石中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但是,随着矿 山开采工程的不断深入,矿区狮岭深部和南部新矿体相继发现,凡口矿独特的矿 床地质特征,特别是探明8 0 0 多万吨铅锌金属储量的富矿集中赋存于不到l k m 2 的 狭小范围内的独特地质现象,引起了广大中外地质学界的极大兴趣。自2 0 世纪 7 0 年代后期起,先后有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以及我国中 科院、地矿部、冶金部、有色系统等所属的十多个地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数十名 专家学者来矿山考察研究,并先后发表数十篇有关凡口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 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其研究成果极大的丰富和深化了对凡口矿床成因的认识,尽 管各研究者的观点相互之间存在差异,但多数认为凡口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 性,在沉积一成岩期已存在成矿活动,后期受热液改造,是一个沉积热液改造 型层控矿床矧。 从矿区地质背景看,凡口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桂湘粤坳陷东侧、曲仁构造盆 地北缘的凡口倾伏向斜昂起端,构造条件比较复杂。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的 碳酸盐台地相中,绝大部分矿体埋藏较深( 一1 0 0 - 7 0 0 m 标高) ,矿体形态比较复 杂,矿体之间时断时续,时分时合,多呈大扁豆状,透镜状,似层状相互连接的 复合体,具多层性,顺层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致密块状黄铁铅锌矿石、块状黄 铁矿、浸染状铅锌矿石和松散状铅锌矿石等。 根据矿石性质和矿石所处位置,该矿矿区分为狮岭矿段和金星岭矿段,其中 7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狮岭矿段占全区矿石储量的7 0 0 5 ,以黄铁铅锌矿石为主,往深部矿体较大,而金 星岭矿段占全区矿石储量的3 0 ,以黄铁矿石为主,往深部铅锌有增高的趋势。 2 2 矿石矿物组成与化学分析 2 1 1 矿石的矿物组成 原矿石中现已查明的矿物组成基本情况如下“: 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次要金属矿物:毒砂、黄铜矿、 磁黄铁矿、辉铜矿、脆硫锑铅矿。少量矿物:银黝铜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 辉银矿、自然银、辉锑矿、辰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白 云石、重晶石等。 2 1 2 矿石的多元素分析 凡口铅锌矿为掌握选矿厂入选原矿性质的变化,每年对入选原矿进行综合分 析。表2 - 1 列出了近年来的多元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矿石的主要有用元素含 量比较高,p b 、z n 、f e 、s 的总和占矿石总量的约6 5 ,含a s9 0 9 t ,a u0 o l g t , 与脉石矿物相关的s i 0 2 ,a 1 2 0 3 ,c a o 含量也较高,约占2 5 ,显示了矿石含矿富, 品位高的特点。 表2 - 1原矿多元素分析“ 年份p b ( )z n ( ) f e ( )s ( )c a o ( )s i 0 2 ( ) 1 9 9 94 3 39 32 1 1 43 0 96 4 21 4 9 7 2 0 0 04 0 59 3 3 2 1 7 22 9 6 77 1 31 6 1 3 2 0 0 1 4 2 79 5 22 1 0 22 8 9 66 3 81 5 5 7 2 0 0 24 0 09 6 32 0 8 62 8 2 58 6 71 4 5 3 平均4 1 69 4 5 2 1 4 42 9 4 57 1 51 5 3 年份 a 1 2 0 3 ( ) g g ( g t )a u ( g t )g a ( g t )g e ( g t ) h g ( g t ) 1 9 9 939 4 60 0 25 l2 27 8 2 0 0 01 8 49 80 0 16 82 1 4 1 0 4 2 0 0 11 5 48 9 0 0 11 0 02 66 7 2 0 0 21 3 9 00 0 14 62 5 48 3 平均 1 3 79 1 90 0 16 6 32 3 9 58 3 s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2 1 3 原矿矿石物相分析 表2 2原矿物相分析结果1 担型鱼塑担堡塑塑 筻塑塑氢垡笪煎丝塑望笪氢丝壁煎丝壁望壁 含量( ) 0 3 3 6 8 47 1 70 3 11 3 5 61 3 8 7 占查窒塑 ! :堑:! ! ! :丝! ! :! ! ! q 2 3 凡口银矿物的赋存特征 凡口原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比较多,经显微镜下大量的观察统计,并结合扫 描电镜x 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已经查明的银矿物有:深红银矿、银黝铜矿、辉 锑铅银矿、硫锑铜银矿、螺状硫银矿、自然银等。这些银矿物粒度细小,与主要 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关系密切,它们各自的组成、工艺性质和可浮 性均不完全相同,这必将给银的选别带来困难。在银矿物中,深红银矿是银存在 的主要形式,其次以银黝铜矿的形式存在,以辉锑铅银矿、硫锑铜银矿、螺状硫 银矿、自然银等形式存在的银较少,所以回收矿石中的银主要回收深红银矿和银 黝铜矿,这两种银矿物中的银约占银矿物中银的9 5 以上。在选矿过程中,在确 定磨矿细度及选择捕收剂、调整剂、抑制剂时,主要考虑有利于这两种银矿物的 解离及其可浮性,以利于提高银的综合回收。 2 4 凡口生产工艺与银矿物回收简介 2 4 1 生产工艺沿革简况 凡口选矿厂于1 9 6 8 年投产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不断对磨矿浮选工艺 进行攻关和改革,先后采用过低碱度铅锌混合浮选一分离流程、低碱度优先浮选 无氰工艺流程、高碱细磨优先浮选流程、高碱异步混合浮选流程、高碱混合用药 快速优先浮选流程、高碱电位调控快速优先浮选工艺等十多个工艺流程l z 4 生产 铅精矿、锌精矿和部分混合铅锌精矿,选矿指标不断提高。较具代表性的工艺流 程及其生产指标如表2 - 3 所示: 9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表2 - 3主要工艺流程的铅锌生产指标( ) ”1 全浮流程 高碱流程l 高碱流程2 优化流程 电位调控 5 2 01 1 7 04 9 8 05 0 38 1 8 23 6 11 5 55 0 6 06 2 99 0 1 0 4 8 61 1 4 05 1 0 04 6 17 9 9 33 0 01 7 35 1 6 07 2 69 1 7 0 4 4 21 0 6 05 1 3 04 6 48 1 6 63 0 01 5 l5 3 0 06 4 19 3 1 0 4 3 61 0 2 0 5 8 5 04 0 78 3 2 71 4 61 2 75 3 7 05 2 29 3 7 0 4 7 09 1 05 8 3 33 4 08 4 2 51 4 81 3 25 3 0 94 6 49 4 0 8 从生产资料统计“”“结果看,每次工艺流程的变革,都带来铅锌浮选指标 的提高( 见表2 3 ) ,尤其是八十年代初开始,凡口选矿厂开始采用被公认为代表 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碱工艺流程( p h 1 1 5 ) ,用大量石灰抑制黄铁矿,使铅 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达到5 1 9 4 和8 0 4 3 ,锌精矿含锌5 1 9 7 ,回收率9 1 0 0 , 比以往的流程指标有了较大突破,但仍然不理想。到九十年代初,成功采用高碱 度( p h 1 2 ) 混合用药、快速优先浮选工艺后,大大提高了铅、锌精矿的品位和回 收率,使铅精矿品位达到5 8 5 3 ,回收率8 3 1 2 ,锌品位5 3 2 3 ,回收率9 3 8 2 ,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通过大量添加石灰来达到高碱度,对伴生银的 综合回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4 2 高碱条件下银回收指标 从生产情况看,凡口原矿中银品位目前虽有所下降,但仍在8 0 9 t 1 0 0 9 t 之间,平均年回收银金属约7 0 吨,产值在5 0 0 0 万元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 益。表2 - 4 、2 5 分别列出了凡口矿一九九0 年到二0 0 二年铅、锌、银产量和 八十年代中后期p b 、z n 、a g 元素的销售收入比重。可阻看出,伴生银的综合回 收在矿山生产经营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 l o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表2 4凡口矿铅、锌、银产量表2 8 1 年度处理原矿( 万吨) 原矿含银( 克吨) 铅锌生产量( 万吨) 银产量( 吨) 1 9 9 08 3 2 31 0 1 2 2 1 1 7 4 6 8 0 7 1 9 9 11 0 1 2 69 4 6 31 3 6 17 8 9 5 1 9 9 21 0 0 8 88 9 3 511 6 77 5 2 1 9 9 37 3 9 5 9 1 9 39 8 55 6 4 7 1 9 9 49 1 3 49 4 5 41 1 2 17 0 7 9 1 9 9 59 4 5 69 0 7 41 1 8 57 0 2 1 9 9 69 9 6 29 5 5 9 l i 8 07 0 8 8 1 9 9 79 6 ,0 29 1 4 71 1 5 46 6 7 2 1 9 9 89 4 2 19 5 3 1 11 5 76 7 5 7 1 9 9 99 7 1 79 6 0 51 1 5 57 0 3 0 2 0 0 01 0 3 0 69 3 8 51 i 9 77 3 0 0 2 0 0 i1 0 6 8 7 8 4 7 61 3 6 47 1 7 4 2 0 0 21 2 1 6 68 4 6 81 5 3 18 1 7 7 表2 5 凡口矿主产品产值及其所占比例 铅精矿锌精矿混精矿各精矿含银铅锌银总产值 年度产值产值产值产值产值产值产值产值合计 ( 万元) 比例 ( 万元) 比例( 万元)比例( 万元)比倒( 万元) 1 9 9 86 3 3 8 4 01 5 4 82 5 6 2 0 4 06 1 5 7 4 3 6 5 8 01 0 6 84 5 2 3 1 21 1 2 94 0 9 4 7 7 2 1 9 9 97 2 0 4 8 0t 7 1 72 6 4 1 8 3 06 1 9 73 5 0 4 8 08 3 54 8 2 7 9 61 1 5 14 1 9 5 3 8 8 2 0 0 07 6 1 5 2 01 7 档2 7 4 3 0 6 05 1 3 4 8 3 0 08 0 05 0 2 0 7 31 1 5 34 3 5 5 8 5 3 2 0 0 17 5 6 0 6 01 8 3 52 9 0 3 1 4 06 1 7 14 4 2 5 4 09 5 65 2 6 9 5 51 1 3 84 6 2 9 5 9 6 2 0 0 27 5 0 1 2 01 4 5 53 0 6 6 1 1 05 9 4 77 4 1 7 7 01 4 3 95 9 7 5 2 51 1 5 95 1 5 5 6 2 5 2 5 本章小结 凡口铅锌矿原矿以硫化矿为主,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的碳酸盐台地相中, 绝大部分矿体埋藏较深,矿体形态比较复杂,多呈大扁豆状、透镜状、似层状相 互连接的复合体,具多层性,顺层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致密块状黄铁铅锌矿石、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凡口铅锌矿矿石及银资源概述 块状黄铁矿、浸染状铅锌矿石和松散状铅锌矿石等。铅、锌矿石的氧化率较低; 原矿石中除铅、锌、硫金属储量大、品位高以外,伴生的银、锗、镓、汞等多种 元素品位较高,也有较大的金属储量,完全具备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凡口铅锌矿 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伴生银矿山之一,目前银年产量大于国内最大的两家独立银矿, 约占国内伴生银产量的9 4 ,伴生银的产值占该矿主产品产值的1 1 以上,达五 千万元左右,极具回收利用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试样、药剂与研究方法 3 i 试验矿样制备 第三章试样、药剂与研究方法 根据凡口选矿厂生产处理的矿 石情况,结合试验条件与要求,制定 试验矿样的采制和加工方法。试验矿 样全部采自凡口矿矿石,并按现场生 产处理原矿的铅锌品位等级,有目的 地配样。试验矿样加工制备为常规方 法,如图3 1 所示。 所取矿石样品的特点是具有代 表性,即铅锌品位比例符合凡口矿正 常出矿品位比例。 曩r = ;昌 试鞋r 样 固3 1试验矿样加工流程示意图 3 2 试验设备与药;f ! f 试验研究采用的全部药剂见表3 1 ,研究使用主要设备见表3 2 。 表3 1试验药剂一览表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试样、药剂与研究方法 3 3 研究方法简介 3 3 1 工艺矿物学的研究 采用镜下分析和x 射线能谱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凡口银矿物的嵌布特性, 了解银矿物的赋存状态与特征,以及选矿过程中银的主要载体矿物、浮选工艺特 性等,研究提高回收银矿物的可行性与技术条件。 3 3 2 浮选试验 浮选试验直接采用生产中处理的实际矿石进行,小型试验采用3 升、1 5 升、 1 升、0 7 5 升,0 5 升和0 3 5 升单槽式浮选机,浮选产品分别烘干称重,经化验 品位后计算回收率。主要考察与研究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考察铅锌银浮选行为特征、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研究调整浮选药剂用量时对铅锌银的浮选规律,寻求最佳回收银的技 1 4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试样、药剂与研究方法 术条件; 第三、研究最佳回收银的技术措施,提高银回收效果的新技术。 3 3 3 选矿生产工艺考查 选厂生产工艺考查采用全流程定时取样的办法,每次考查一个班( 8 小时) 的生产情况,每隔2 0 分钟取样一次。所取样品经缩分、过滤、烘干后,进行化 学分析,部分进行物相分析、筛分分析、分级化验等,以考察产品中各有用矿物 的单体解离情况、粒度特性及有关的化学组分、矿物组分在各粒级中的分布。为 弄清各工艺流程中铅、锌、银的浮选行为特征,再将最新的考查结果与历年的工 艺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 3 4 选矿产品跟踪分析 铅锌精矿产品中银的回收情况考察,是对历年生产的精矿产品,按化验报告 的1 0 的比例抽取出厂单一精矿和混合精矿的化验结果,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 并结合相对应的生产工艺及其技术条件,对银矿物在产品中的行为走向进行比较 分析,以考察各种选矿生产工艺技术条件下,铅锌精矿产品中银的回收情况与回 收的可能规律,以图寻得提高银回收率的技术措施。 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银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特性研究 第四章银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特性研究 银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可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具有指导选矿科研和生产的 作用,是判断银回收率最佳值的重要依据,并可根据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制定出 合理的工艺流程,或找出提高银回收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凡口矿对矿区内原矿 中的银矿物进行了大量研究。 4 1 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4 1 1 银矿物种类及其金属占有率 凡口原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比较多,目前已经查明的银矿物有:深红银矿, 银黝铜矿、硫锑铜银矿、辉锑铅银矿、螺状硫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自然银 等。各种银矿物银的相对含量及金属占有率测算结果列于表4 一l 。 表4 1 银矿物的相对含量及金属占有率呻3 可以看出,银矿物中深红银矿的银金属占有率最高,达到了6 9 8 6 ,其次 为银黝铜矿,含银2 7 2 0 ,两者合计占总金属的9 7 以上,而且两者的矿物总量 也接近9 7 ,因此,深红银矿和银黝铜矿是原矿中最主要的含银矿物。研究凡口 银的回收的问题,必须了解这两种矿物的性质。 4 1 2 银的赋存分布 将原矿中主要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和脉石矿物进行分离提纯,分析 其含银量,并计算银在各矿物中的占有率,结果列于表4 - 2 3 0 :1 。 6 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银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特性研究 表4 - 2原矿中银矿物的分布统计表 名称率( ) 裸露银 固定银裸露银固定银裸露银固定银 方铅矿 5 8 91 6 0 1 0 6 5 9 4 26 1 7 27 1 4 7 3 闪锌矿 1 7 1 83 52 1 56 0 13 6 9 4 4 5 2 7 8 黄铁矿 3 5 2 81 82 26 3 57 7 6 4 8 5 8 脉石 4 1 6 53 5 81 7 合计 1 0 02 1 7 81 1 11 6 48 3 6 由表4 - 2 可以看出,凡口银矿物主要以固定银的方式赋存于方铅矿和闪锌矿 中,在方铅矿和闪锌矿这两种主要金属矿物中,总银量占8 6 7 ,其中有7 5 1 是以固定银的方式存在。从表4 - 2 还可以看出,分布在方铅矿中的银达5 4 4 , 超过总银量的一半,方铅矿应是最主要的含银矿物。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最重要的含银矿物就是方铅矿,其含银量可以高 达1 以上”,其次在闪锌矿中,黄铁矿和脉石矿物中银的分布较少。从国内的有 关统计资料,( 见表4 - 3 ) ,可得出相似的结论,且银与铅有着极为密切的线性相 关关系3 2 瑚1 。 表4 - 3金属矿物银含量统计对比表( 克吨) 注:表中英文字母为西城铅锌矿矿床编号 1 7 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银的赋存状态与工艺特性研究 4 1 3 银在主要矿物中的赋存状态 4 1 3 1 方铅矿中银的赋存状态 方铅矿中银的含量约为1 2 2 5 9 t ,其分布率约占矿石总含银量的5 4 4 。银 矿物绝大多数嵌布于方铅矿中,或方铅矿与闪锌矿的接触面上,一般呈不规则粒 状或细脉状分布于方铅矿中,或以星点状浸染于方铅矿中,经选择溶解、 图4 - 1 深红银矿( p g ) 和铅矿物( g a ) 的嵌布关系 光谱分析、电子探针等检测,认为方铅矿中的银以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并以深 红银矿为主,粒度介于5 1 5pi l l ,银黝铜矿次之,粒度最大4 0pm ,最小仅1pm , 一般为5 2 0um 。深红银矿和铅矿物的嵌布关系如图4 - 1 所示。 4 1 3 2 闲锌矿中银的赋存状态 对闪锌矿进行选择溶解,只能溶解1 0 的银,采用光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 发现银在闪锌矿中无明显的富集区,也不呈均匀分布。采用硫脲浸出法,则发现 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 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自我提分评估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银行岗位模拟试题(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绿色金融风险防范与政策支持:2025年市场研究与发展报告
- 2024-2025学年自考专业(金融)题库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河北省深州市中考数学复习提分资料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场地合作经营方案
- 2024年电工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深圳机场国际货站信息系统(CTIS)全流程综合联调方案v17
- 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
- 家长会课件:高三第一学期家长会优质课件
- (完整word)软件验收单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PPT
- 2023年文化市场执法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上(单选题-共2部分-1)
- 毒蛇咬伤治疗广西蛇场
- XX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 儿科学 第6讲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绿色化学与化工技术进展
-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