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脊柱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doc_第1页
05第五章脊柱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doc_第2页
05第五章脊柱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doc_第3页
05第五章脊柱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doc_第4页
05第五章脊柱数字X线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脊柱CR DR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第一节 脊柱CR DR体位设计的体表定位标志与注意事项一、体表定位标志二、脊柱体位设计注意事项1、摄影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2、摄影前应去除被摄部位体表不透X线的膏药、辅料及可显影的衣物等。3、利用调整被检者体位或中心线方向来适应脊柱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必要时利用棉垫、沙袋等矫正,尽量减小或避免影像的失真。4、脊柱外伤患者摄影时,应嘱其尽量自己移动。既使他人搬动,也应轻轻移动,以防发生意外。5、脊柱摄片应包括有特殊标志的椎体,以便识别椎序,如颈椎应包括第1、2胸椎或颅底,胸椎应包括6、7颈椎或第1、2腰椎,腰椎须有第11、11胸椎或上部骶椎。6、腰椎摄影宜深呼气后屏气曝光,使腹部组织变薄,利于提高影像对比。7、被查部位厚度悬殊较大时,可利用线管阳极效应,使体厚的一端对线管阴极,薄的一端对着阳极,提高照片对比度。8、应采用滤线器摄影。9、下部脊柱摄片,应该用铅橡皮遮蔽生殖器。第二节 脊柱CR DR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评价一、颈椎(一)体位设计1、第1、2颈椎张口位用途:观察寰椎与枢椎、寰枕关节、寰枢关节正位情况必不可少。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枕外隆凸放于探测器中心上方处,头向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部联线与探测器垂直,两侧颈部可用头夹或沙袋固定。患者尽量张口或口内放一泡沫塑料块咬于上下牙齿之间。以作支撑。如不用泡沫塑料块支撑,在曝光时嘱患者轻呼“啊”声,这样可帮助张大口,使下颌不致抖动,同时使舌头向下,以免与上部颈椎重叠而影响显影。中心线:对准口腔中点与探测器垂直。如患者颈部强直而不能作后仰者,可将射线管向头侧倾斜,使中心线与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的联线平行。曝光技术:,滤线器()。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为口腔中环枢椎前后位影像,尤其是枢椎的齿突位于环椎两侧块之间,环椎横突位于侧块外部,下方枢椎的骨质棘突、椎弓及环枢关节清晰可见。2、第颈椎前后位(仰卧位)用途:概括观察第颈椎的正位影像。体位设计要点:1、正中矢状面垂直探测器,头不偏斜;2、仰头使听鼻线垂直探测器;3、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角,通过环状软骨下缘摄入探测器。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台面中线。头部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连线与台面垂直,头可用头夹或沙袋固定。探测器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胸椎,或将喉结(甲状软骨)放于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向头侧倾斜角,对准甲状软骨下处射入探测器中心,这样将下颌骨影像投向上方,避免与颈椎重叠过多。同时可使线与下部颈椎的椎间隙平行,使椎间隙显影更为清晰。曝光技术:,滤线器()。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1、椎间关节显示清晰地“心”形状(不完整的“心”字样),双侧钩突关节显示;2、下颌骨与枕骨相重叠,两侧下颌角呈“”形显示;3、应显示颈椎第3-7椎体。环枢椎因下颌骨遮挡,故不能显示,第颈椎到第胸椎,椎体骨质清晰可见,棘突于下右线上,横突显于椎体两侧。3、第颈椎前后位(立位)用途:概括观察第颈椎的正位影像。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立于摄影架前,身体正中面对立位滤线器中线。头部后仰,使听鼻线与探测器垂直。探测器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胸椎。中心线:向头侧倾斜角,对准甲状软骨下处射入探测器中心,这样将下颌骨影像投向上方,避免与颈椎重叠过多。同时可使线与下部颈椎椎间隙平行,使椎间隙显影更为清晰。曝光技术:,滤线器()。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环枢椎因下颌骨遮挡,故不能显示,第颈椎到第胸椎,椎体骨质清晰可见,棘突投影于正中线上,横突显示于椎体两侧。4、全部颈椎前后位用途:观察全部颈椎的前后位影像。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台面中线。头部后仰,使听鼻线与台面垂直。探测器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胸椎。嘱患者不停快速张闭口运动。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上方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曝光技术:,滤线器()。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全部颈椎的前后位影像。5、颈椎侧位用途:概括观察第颈椎的侧位影像,椎体、椎间关节、棘突等显示清晰。喉部软骨及其他软组织的检查也用此位置,只改变摄影条件。在此位置的基础上,头部尽量后仰则为过仰、头部尽量低下则为过屈两种功能位置,判断椎间稳定性。体位设计要点:1、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两眼平视、颈椎呈自然曲度,正中矢状面平行探测器;2、外耳孔垂线居探测器中线,上缘包括外耳孔;3、下齿反咬或头稍向后仰,以免下颌骨支部与上部颈椎重叠;4、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水平摄入;5、SID100-120cm。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颈长轴与暗合长轴平行,头稍向后仰,以免下颌骨支部与上部颈椎重叠。双手各握一沙袋,使两肩尽量下垂,可使下部颈椎和上部胸椎不致被肩部重叠。探测器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低于第胸椎。中心线:对准第颈椎,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滤线器()。标准影像显示:1、颈椎第1-7全部显示;2、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3、下颌骨不与颈椎重叠;4、齿状突显示清楚。为第至第颈椎和第、第胸椎侧位影像,上部包括部分枕骨及下颌骨,枕骨与环椎关节间隙清晰,第颈椎与第胸椎应不被肩挡住,颈椎前方软组织内可见舌骨影像,甲状、环状软骨与气管在一定条件下层次清楚。6、颈椎后前斜位(俯卧)用途: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需摄左、右斜位两片做全面了解。体位设计要点:1、身体自然站立,被检测靠近探测器,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探测器呈45-50角2、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3、中心线对准第3颈椎水平射入。4、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呈侧位,被检侧近片,下颌前伸,避免下颌骨与颈椎重合,被检侧上肢放于身后,对侧手扶床面,使躯干冠状面与台面成角。探测器上缘超出外耳孔,下缘包括第胸椎。中心线:向足侧倾斜角,对准第颈椎,射入探测器中心。曝光技术:,滤线器()。标准影像显示:1、颈椎2-7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叠;2、颈椎2-7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3、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线清楚。被检侧靠近探测器,其椎间孔和椎弓根与探测器平行,显示该侧的椎间孔和椎弓根影像。左前斜显示左侧椎间孔,右前斜显示右侧椎间孔。7、颈椎后前斜位(立位)用途: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需摄左、右斜位两片做全面了解。体位设计要点:患者站立于摄影台前,被检侧近片,下颌前伸,头部矢状面与台面成角,避免下颌骨与颈椎重合,双侧上肢下垂于身旁,探测器上缘超出外耳孔,下缘包括第胸椎。中心线:对准第颈椎,与探测器垂直,水平射入。曝光技术:,滤线器()。标准影像显示:被检侧靠近探测器,其椎间孔和椎弓根与探测器平行,显示该侧的椎间孔和椎弓根影像。左前斜显示左侧,右前斜显示右侧椎间孔。8、颈椎前后斜位(立位)用途:观察颈椎椎间孔、小关节及椎弓根,需摄左、右斜位两片做全面了解。1、身体自然站立,被检测远探测器,身体旋转使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呈45角2、下颌前伸,3、向头侧倾斜15角,通过第4颈椎达探测器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远片,下颌前伸,头部矢状面与台面成角,避免下颌骨与颈椎重合,双侧上肢下垂于身旁,探测器上缘超出外耳孔,下缘包括第胸椎。中心线:向头侧倾斜角,对准第颈椎,射入探测器中心。曝光技术:,滤线器()。标准影像显示:前后斜位显示对侧椎间孔,即左后斜显示右侧椎间孔,右后斜显示左侧椎间孔。此位显示颈椎斜位影像。因为被检侧抬高远离探测器,其椎间孔和椎弓根与探测器平行,所以能显示该侧的椎间孔和椎弓根影像。左后斜显示右侧椎间孔,右后斜显示左侧椎间孔。9、高颈椎颅底侧位用途:观察颅底侧位影像。为颅底凹陷症的特殊位置。体位设计要点:被检者侧向坐(或立)于摄影架前,下颌上仰,使听鼻线与躯干冠状面垂直。探测器置于摄影架探测器托的下缘,使头颈部贴近探测器,保持矢状面与胶片平行,勿使颈椎扭转。胶片上缘包括硬腭及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颈椎,前缘包括第磨牙,后缘包括枕外隆凸。中心线:对准乳突尖下缘垂直射入胶片。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临床应用:为第颈椎及头颅下部侧位影像。寰椎侧位不显双边,枢椎齿突及寰枢关节清晰,枕骨大孔前后唇及硬腭侧位影像清晰显示。10、颈椎过前屈后屈位(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4.5分,4分,为乙级片;4分,丙级片)1、布局的合理性:(1)侧位以C4的椎体后缘为照片中心参照,前后距照片边缘相差1.0cm以内;(2)斜位以C4椎间孔为照片中心参照,前后距照片边缘相差1.0cm以内;(3)侧、斜位以C4为上下中心参照,上下距照片边缘相差1.0cm以内。2、特定结构显示:主要考量颈椎斜位时椎间孔的显示情况,要求显示等大等圆,1-2个椎间孔显示不清扣0.5分,2个以上椎间孔显示不清扣1分,全部椎间孔显示不清为技术性废片。3、与其他结构重叠:(1)侧、斜位与下颌骨影像重叠者扣0.5分;(2)侧、斜位与肩胛骨骨影像重叠半个椎体者扣0.5分;(3)侧、斜位与肩胛骨骨影像重叠一个椎体者扣1分。4、影像信息丢失:颈椎正位5个椎体显示清晰,颈椎斜位和颈椎侧位7个椎体显示,如有丢失按程度扣分:(1)丢失椎体1cm扣1分;(2)丢失半个椎体者扣2分;(3)丢失1个椎体者为技术性废片。二、胸椎(一)体位设计1、上部胸椎前后位用途:观察第胸椎正位及椎旁软组织影像,了解各椎体形态、关节间隙、骨质情况和软组织阴影。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台面中线,头部放平,失状面垂直于台面。下肢伸直或将膝部约弯曲角,后者可使腰背能尽量靠近台面,减少脊柱的生理弯曲度。探测器上缘包括甲状软骨,下缘包括胸骨角。中心线:对准环状软骨与胸骨颈切迹中点,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为第胸椎前后位影像,胸锁关节,横突,上部肋骨对称投影于椎体两侧,棘突显示于椎体正中,椎弓根显示于棘突两侧。2、上部胸椎侧位摄影目的:观察第胸椎的侧位形态。体位设计要点: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头部垫高,使颈胸椎与台面平行,近台面侧的上肢屈曲上举,手环抱头上,背稍后倾。远台面侧上肢尽量伸向后下方,使肩部下移。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呈角,探测器上缘包括甲状软骨,下缘包括胸骨角。中心线:对远台侧锁骨上窝,垂直投射。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为第胸椎侧位像,包括下部颈椎。3、胸椎前后位用途:观察胸椎正位及椎旁软组织影像,了解胸椎各部形态、关节间隙、骨质情况和软组织阴影。体位设计要点:1、仰卧,正中面对台面中线;2、膝曲90角,使腰背能尽量靠近台面;3、上包括第颈椎,下缘包括第腰椎;4、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中点垂直投射。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台面中线,头部放平,直接靠于台上。下肢伸直或将膝部约弯曲角,后者可使腰背能尽量靠近台面,减少脊柱的生理弯曲度。探测器上缘包括第颈椎,或下缘包括第腰椎。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中点,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1、第1-12胸椎,及上包括第7颈椎或下包括第1腰椎影像显示;2、胸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3、胸锁关节,横突,椎弓根、肋骨对称投影于椎体两侧,棘突显示于椎体正中。为第至第胸椎前后位影像,胸锁关节,横突,肋骨对称投影于椎体两侧,棘突显示于椎体正中,椎弓根显于棘突两侧。4、胸椎侧位用途:观察胸椎侧位影像的形态、排列曲度、骨质改变。体位设计要点:1、侧卧,两臂上举抱头,两髋和两膝弯曲,腰部垫棉垫,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2、脊柱对台面中线,3、上包括第7颈椎,下包括第1腰椎。4、中心线:对准第或第胸椎,与探测器垂直投射。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两臂上举,头部枕于靠台面侧的上臂,两髋和两膝弯曲,腰部用棉垫垫平,脊柱对台面中线,两膝之间放一沙袋,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颈椎,或下缘包括第腰椎。中心线:对准第或第胸椎,与探测器垂直;如腰部不垫棉垫,脊柱有一下倾的侧弯度,其长轴不与台面平行,线管应向头侧倾斜,使中心线与胸椎长轴垂直,对准第或第颈椎,射入探测器中心。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1、第4-12胸椎及第1腰显示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双边影;3、胸椎棘突显示。胸椎的侧位影像,第至第胸椎因与两侧肩部重叠,故不能清晰显示。生理弯曲呈稍后弓状显示,棘突和横突与肋弓相重叠,椎体形态和椎间隙显示清晰。椎体因与肺组织重叠,骨小梁的细微变化有时不清晰。(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4.5分,4分,为乙级片;4分,丙级片)1、布局的合理性,参照颈椎侧、斜位。2、椎体阶段中心要求:(1)以申请单提示为准,椎体阶段中心与照片中心一致;(2)申请单没有提示,胸椎以胸6或胸7为准,腰椎以L3为准,腰骶椎以L4、L5间隙为准。腰椎的兴趣部位包括T11-S1的结构;(3)上下中心偏离1个椎体以内者扣0.5分,偏离1个椎体以上者扣1分。3、影像信息丢失:(1)胸椎、腰椎和骶椎信息丢失1 cm以内扣1分;(2)胸椎、腰椎和骶椎信息丢失1个椎体以内扣2分;(3)胸椎、腰椎和骶椎信息丢失超过1个椎体为技术性废片;(4)腰椎的腰大肌没有包括扣0.5分。4、失真: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失真,使兴趣椎体结构影像模糊。(1)X线入射中心线偏离,斜射线导致椎体的失真扣1分;(2)没有进行生理曲度矫正,导致的几何失真扣0.5分。三、腰椎(一)体位设计1、腰椎前后位用途:概括观察腰椎正位形态、骨质改变、关节和腰椎两侧软组织情况。体位设计要点:1、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探测器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贴紧床面;2、中心线垂直第3腰椎。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前中线对台面中线。头部和两肩用枕头垫高,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靠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的生理弯曲度,以减少失真,探测器上缘包括第胸椎,下级包括上部骶椎,或将脐孔上方处对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处,通过第腰椎,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滤线器()。屏气情况:深吸气再呼出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1、第1-5腰椎及1-2骶椎显示;2、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3、腰大肌影清晰。腰椎前后位影像,椎体显示于照片长轴中部。棘突重叠于椎体中下部,横突显示于椎体两侧,椎弓根呈轴位投影横突下端,腰大肌呈上内下外的“八”字形斜线,显示于腰椎两侧。2、腰椎侧位用途:观察腰椎侧位形态、骨质结构、椎间盘变化以及棘突、椎间孔、关节突等。体位设计要点:1、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绵垫使腰椎棘突连线与检查床平行;2、中心线垂直通过第3腰椎。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腰部弯曲。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背部与台面垂直,成完全侧位。探测器上缘包括第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将第腰椎放于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第腰椎棘突前方约处,通过第腰椎体,向足侧倾斜角。曝光技术:,滤线器()。深吸气再呼出后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含1-5腰椎及腰骶关节;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双边影;3、腰椎棘突显示。腰椎侧位影像,椎体为扁方形,椎管位于椎体后缘,可见椎间孔上、下关节突重叠,横突与椎弓重叠,棘突伸向后方,各部骨质显示清晰。第五腰椎与髂骨重叠。3、腰椎前后斜位用途:观察腰椎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其关节间隙、椎体的斜位影像。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台面中线。一侧腰背部抬高,近台面侧髋及股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使躯干与台面成角,抬高侧背部和下肢可用沙袋或枕头支撑。探测器上缘包括第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脐孔上方处对探测器中心。中心线:对准第腰椎,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临床应用:腰椎斜位影像,椎体在前,组成如“狗状”形态。近片侧形如“狗头”,近片侧横突如“狗嘴”,椎弓如“狗眼”,上关节突如“狗耳”,其下关节突如“狗前足”,远片侧的下关节如“狗后足”,远电侧横突如“狗尾”,近片侧的椎弓峡部如“狗颈”,“耳”与“前足”间的窄隙为近片侧的小关节间隙。(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4.5分,4分,为乙级片;4分,丙级片)四、腰骶关节(一)腰骶关节体位设计相关解剖、生理与物理特性(一)体位设计1、腰骶关节前后位用途:因为骶椎的腰骶角,在腰椎正位片上往往使腰骶关节正位易用显示不清,所以用此特殊位置观察局部腰骶关节。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前中线对台面中线。头部垫以枕头,双膝稍屈曲。探测器上缘包括第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上方处。中心线:向头侧倾斜角(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应依骨盆类型和性别而改变),对准双侧骼前上棘联线中点,通过腰骶关节,射入探测器中心。曝光技术:,滤线器()。不需屏气。标准影像显示:为腰骶关节正位影像,第、第腰椎及骶骨质清晰,腰骶关节间隙边缘锐利,缝隙较宽,当被检者平卧时腰骶关节与台面构成不同角度,需倾斜管球角度,才能清晰显示。当被检者因腰骶部病变较重不能仰卧时,可采取俯卧(后前位)摄影,但由于肢体远离胶片,影像不如前后位清晰。2、腰骶关节侧位用途:因全腰椎侧位片上腰骶关节居最下端,棘突垫平后此关节面与照射野的斜射线不平行,易有重叠现象,故用此特殊位置获得腰骶关节侧位的清晰影像。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背部与台面垂直,腰骶关节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膝部用沙袋垫高,两膝和两踝之间均放沙袋,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腰骶关节与台面垂直。探测器中心对髂骨嵴下方处。中心线:对准第腰椎棘突前处,与探测器垂直。曝光技术:,滤线器()。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标准影像显示:腰骶关节及第、第腰椎侧位像,腰骶关节清晰锐利,椎体间隙及骨质清晰显示。(二)影像质量评价标准(5分制扣分,得分4.5为甲级片;4.5分,4分,为乙级片;4分,丙级片)五、骶尾骨(一)体位设计1、骶骨前后位用途:观察骶骨及骶髂关节正位影像。体位设计要点: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前中线对台面中线。头部和肩部用枕头垫高,两膝稍弯曲,并用沙袋垫高,用以矫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