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取景.ppt_第1页
电视画面取景.ppt_第2页
电视画面取景.ppt_第3页
电视画面取景.ppt_第4页
电视画面取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电视画面取景 取景 取景 什么是做取景 取决于摄像机的空间位置取决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 高度 方向 拍摄距离 定焦距 景别的形成方式 变焦距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画面时 改变的仍然是拍摄距离 短焦距镜头要近拍 长焦距镜头要远拍 用不同焦距 不同距离拍摄同一景别的画面构图效果不同 5种基本景别 哪5种 景别划分 全景 景别划分 1 画面特点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 它以大自然为主要对象 以开阔的视野展示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山河气势 以环境为主 以景物 场面为主要对象 可以没有人物 有人物也只占很小的位置 远景 2 远景的作用 1 交待事物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 表现宽广 辽阔的场面 展示雄伟 壮观的气势 2 描写景物 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感情 3 远景的拍摄注意点 1 从大处着眼 注意整体构图 不要把精力放在太具体的细节部位 要化繁为简 力戒杂 乱 2 调动一切手段表现空间的深度 全景 1 画面特点全景以某一主体事物的整体形象为构成画面的依据 它的表现范围包括对象的全貌 人的全身 物的整体和周围一定的环境 在全景中有了明显的主体 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2 全景的作用 1 确定事物 人物的空间关系 为一组画面定向 2 把主体 人或物 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加以表现 通过一定环境的烘托和渲染来表现人或物的动势 表现人物的风度和气质 人物全景 场面全景 3 全景的拍摄注意点 1 主体外缘轮廓线要完整流畅 避免全景不全 2 调动各种方法突出主体 如选择适当的前景加强空间深度感 选择色调不同的背景突出主体 把主体放在画面的突出位置 占有较大的面积或置于视觉中心等 1 画面特点中景主要表现人物的动作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中景概括的范围是 对人来说包括了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 对物来说是表现富有特征的结构或部位 中景中主体 人或物 的形象 形态特征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 环境部分降为次要地位 中景 2 中景的作用主要用于表现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情节 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表现物富有特征的结构 形态 3 中景的拍摄注意点拍摄中景时 人的身体可以不全 但应保证手的动作活动的空间不超越出画面 对于物则应抓住具有本质特征的部位 1 画面特点近景以人的表情和物的质地为表现对象 它概括的部分 对人来说是人的上半身以上的部分 其中面部应占有相当的面积 眼睛成为画面的重点 对物来说应着力于表现物的重要部位的细节特征 并突出其质感 近景 2 近景作用 1 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 刻画人物性格 2 容易产生交流感 3 近景的拍摄注意点 1 人物面部表情不能 出戏 2 背景要简洁 1 画面特点特写是表现某些细小的局部的景别 它概括的范围 对人来说 是指肩部以上的部分 它使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 对它作更细致的交待 给人以强烈集中的印象 特写 2 特写的作用 1 突出和强调突出刻划人物 表现细微的 用眼睛不易察觉到的人的心理活动和形体动作 2 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对观众造成冲击力 震撼观众的感情 3 转场 3 特写的拍摄注意点 1 构图要饱满 2 严格控制画面曝光量 景别的划分就是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法 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来表现对象的大小 远近 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 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节发展相辅相成 适用于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 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 适于表现愈益宁静 深远或低沉的情绪 并可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1 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 2 表现戏剧情节 内容的重点 强化演员表演的重点 3 对场景 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及构图进行有机地取舍 4 焦距 规范的视觉注意力 5 决定和影响画面视觉变化的节奏与变化的效果 6 展现场景空间 交待人物关系 体现场面调度关系 景别的作用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象机与被拍摄对象在水平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水平方向构图 正面 斜侧面 斜侧面 正侧面 A B C D 1 画面特点摄像机对着被摄物正面拍摄 以展现被摄体正面的形态 特征 主体一般处于画面的中心 正拍是突出表现主体外部特征的一个常用的主要的角度 1 正面拍摄 2 正面拍摄作用用于表现人物时 人物面对观众 似乎可以通过眼神 表情和姿态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具有亲切感 用于表现物 可以表现物体正面的气势和对称结构的风格 给人一端正 安定 稳重的视觉效果 3 正拍的局限性它只表现被摄物的一个平面 建筑物多出现平行线条 各种透视关系不明显 立体感不强 在表现运动时 动体的运动空间被压缩 缺乏动势 1 画面特点侧拍是拍摄物体的侧面 表现其侧面轮廓特征 侧拍画面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2 侧面拍摄 2 侧面拍摄的作用在人物中景中 适合于表现人物间的情感交流 侧拍能很好地表现动势 2 侧面拍摄 3 侧面拍摄局限性立体感比正面构图有所加强 但由于侧拍也只表现一个正侧面 仍然缺乏透视变化 所以立体感还比较弱 1 画面特点是介于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任一点 对着被摄物的斜侧面拍摄 2 作用正斜侧方向拍摄建筑物 桥梁 道路 能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成斜线 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 能扩大画面的纵深空间 有利于表现主体的立体感和环境的纵深感 正斜侧方向拍摄人物 兼有正面拍摄与侧面拍摄的特征与优点 既能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 心理活动 又能刻画人物的轮廓形态以及交流时的手势动作 斜侧角度是拍摄中常用的角度 3 斜侧方向拍摄 都江堰景区一角 初雪罩峨嵋 过肩镜头 over theshouldershooting 过肩镜头 鲁豫有约 毛阿敏 交叉拍摄 crossshooting 拍摄两人谈话节目时采用的普遍方式 利用反打视角来建构两个主体的近景 特写 画面 CCTV 电视你我他 CCTV 电视你我他 1 画面特点背拍是从被摄对象背面拍摄 人物背影轮廓线上升到造型的主要地位 2 作用背拍具有很强的传情写意功能 通过着力刻画人物背影的姿态轮廓 并提炼典型的线条结构 从而诱发观众的联想与思考 有的背摄镜头 作者既表现了人物的背景 又突出了环境 背景 这样的画面写实成分较强 4 背面拍摄 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摄象机与被摄对象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拍摄高度 在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 拍摄点的高度不同 画面中的主体 陪体和环境背景的关系也会有很大的改变 可导致画面水平线的变化 前后景物可见度的变化和透视变化 平摄及其效果示意 平摄及其效果示意 1 画面特点平摄是用视平线的角度来拍摄 地平线在画面中间 2 作用平摄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 给人以平易亲切感 以平摄的角度 让人物面对摄像机 也是播音员 主持人及新闻人物讲话的最佳角度 有利于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亲切自然 3 拍摄注意点平摄人物为主的画面应注意选择背景 运用各种方法突出主体形象 平摄以风景为主的画面应注意尽量避免地平线平分画面 1 平摄 平角度拍摄 图示 仰摄及其效果示意 2 仰摄 仰摄及其效果示意 仰摄及其效果示意 1 画面特点摄像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地平线处于画面下部或下部之外 仰摄善于表现景物的垂直构图 会使本来不太高的物体显得高大 使本来就高大的物体显得更挺拔 2 作用仰摄改变了人们通常观察事物的视觉透视效果 突出和夸张了被摄体的高度 可以创造崇高 威严的气势 给人以舒展 开阔 崇高 景仰的感觉 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 可以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 跳跃动作 从而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冲击力 3 拍摄注意点使用仰摄时应注意 如果角度选择不当 容易在画面上产生人和物体严重变形的视觉效果 仰角度拍摄造型效果 俯摄及其效果示意 3 俯摄 俯摄及其效果示意 1 画面特点摄像机高于被摄对象向下拍摄 地平线在画面上部或上部之外 2 作用俯摄在于它能使地面景物层次在画面上平展开来 纵向线条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有利于交待环境 数量 地理位置和人物的关系 盛大的群众场面 平原上的万马奔腾 建筑物的图案型布局 逶迤的山间公路等 采用俯摄角度加以表现能展示场景的图案美和雄伟壮观的气势 俯角度常用于表现压郁 鄙视的寓意 3 拍摄注意点俯摄角度一般不适合表现人物 它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 不利于感情上的交流 不利于人物神情的表达 俯角度拍摄展示环境与空间深度CCTV 新中国大阅兵 1 画面特点摄像机镜头近似于垂直地面 位于被摄体的上方自上向下拍摄 其视觉效果近似俯摄 但画面各方面配置比一般俯摄有较大的变化 2 作用用它拍摄景物 人物更能强调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和造型上的图案变化 高空对地面的拍摄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