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苏轼杭州诗词中的叙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劲、镌 日期:w1 0 年6 月p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 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翻、碡导师签名:彳而增弓 日期:wf o 年6 月l o 日日期:) jp 年6 月) 口日 j t , 苏轼杭州诗词中的叙事 中国古代文学 硕士生:孙婷 指导教师:何诗海副教授 摘要 苏轼于熙宁四年( 公元1 0 7 1 年) 和元 ;占四年( 公元1 0 8 9 年) 两次在朝外请, 出仕杭州,前后在那里生活了五年多,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创作了丰富的文学 作品,本文首先以苏轼在杭州的行迹为线索,对其交游情况作了考证,然后以其 在杭州创作的诗词为文本基础,分别论述了其叙事方式与叙事内涵:熙宁停杭, 苏轼在与张先等前辈词人的交往中开始大量作词,篇幅以短制为主,同时大量运 用词题和词序补充叙事,而在诗歌方面,大量运用长题和自注补充叙事的手段开 始形成,以题、注代替序的倾向在诗和词中都有明显表现。在叙事内涵上,杭州 的风景名胜和文士的频繁雅集成为了诗词叙事的故事内核,羁旅行役类的诗词在 叙事上有重要价值。元祜守杭,苏轼故地重游,杭州诗词在叙事内涵上较熙宁时 期多有延续,不同的是经历人生起伏后对物是人非之感慨十分突出,同时诗词的 叙事方式更加成熟、灵活。最后,在对两次仕杭诗词的叙事文本的对比分析中, 可以窥见苏轼“尊体”与“破体”并存的文体观。 关键词:苏轼杭州交游杭州诗词叙事 一 n a r r a t i o n so fl r k s 。s h i 。nh angzhoul h en a r r a t i o n so fi t e r a r yw o r k sb ys us h ii nh a n k z h o u l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n a m e :s u nt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a s s o s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h e s h i h a i a b s t r a c t s us i f th a dt w i c et a k i n go f f i c ei nh a n g z h o u ,t h ef i r s tp e r i o dw a si nt h ey e a r so f x i n i n g ( 熙宁) 4 t h ( a d 1 0 7 1 ) t o7 t h ( a d 1 0 7 4 ) ,t h es e c o n dp e r i o dw a si nt h ey e a r so f y u a n y o u ( 元祜) 4 t h ( a d 10 8 9 ) t o6 t h ( a d 10 9 1 ) h em a d em a n yf r i e n d sa n dc r e a t e d al o to fw o r k sa th a n g z h o u t h et h e s i sf i r s t l ys t u d i e st h es o c i a li n t e r c o u r s eo fs us h i b a s e do nh i st r a c k si nh a n g z h o u ,t h e nd i s s e r t a t e st h en a r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 sa n dt h e n a r r a t i v ec o n t e n t s :w i t h i nt h ep e r i o do fx i n i n g ,b yt h ei n f l u e n c e so fz h a n gx i a ne t c s u s h ib e g a nt ow r i t ec i h ec h o s es h o r t 1 e n g t hm o s t l y , a n du e s dal o to ft h e m e sa n d f o r e w o r d st o s u p p l yf o rn a r r a t i o n s ,o np o e t r i e s ,t h ew a yt h a th eu s e dal o to f l o n g t h e m e sa n do w np o s t i l st os u p p l yf o rn a r r a t i o n sb e g a nt of o r m ,t a k i n gt h e m e sa n d p o s t i l sa sf o r e w o r d sw a sv e r yo b v i o u si nh i sw o r k s o nt h en a r r a t i v ec o n t e n t s ,t h e s i g h t s e e i n g s a n dm e e t i n g s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o r sb e c a m et h es t o r i e so fn a r r a t i o n s t h e w o r k so ft r a v e l sh a da n b i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nn a r r a t i o n s w i t h i nt h e p e r i o d o f y u a n y o u ,s us h ic a m et oh a n g z h o uo n c ea g a i n s ot h e r ew e r es o m es a n l en a r r a t i v e c o n t e n t si nt h en a r r a t i o n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i st h ew o r k so ft h i sp e r i o dw e r ef u l lo f p l a i n t s a n d f e e l i n g s a b o u tl i v e s ,a n dh i sn a r r a t i v e t e c h n i q u e s w e r em o r e r i p e a n d a g i l e f i n a l l y , b yt h ea n a l y s e so nt h en a r r a t i v et e x tb e t w e e nx i n i n ga n dy u a n y o u ,w e c a ne d u c et h a tz u n t i ( 尊体) c o e x i s t sw i t hp o t i ( 破体1i ns us h i sv i e wa b o u tl i t e r a r y s t y l e k e yw o r d s : s us h i i n t e r c o u r s ei nh a n g z h o u p o e t r ya n dc i i nh a n g z h o u n a r r a t i o n i i 、h7以豁湮潜嚣m嚣# 目录 摘要1 a b s t r a c t 1 l 绪论1 第一章苏轼杭州交游考略5 第一节苏轼熙宁间伴杭行迹与交游5 第二节苏轼元祜问守杭行迹与交游9 第二章苏轼在杭州的文学创作1 4 第一节苏轼杭州诗词编年1 4 第二节苏轼杭州作品内容分析2 1 第三章苏轼杭少1 4 词中的叙事一2 5 第一节词牌名的选择一2 5 第二节词题与词序的并用2 8 第三节词文本的叙事2 9 第四章苏轼杭州诗中的叙事。4 0 第一节长题与诗序并用4 0 第二节苏诗自注的广泛应用。4 5 第三节苏诗文本的叙事4 9 第五章突破文体的叙事6 0 第一节叙事文体的选择6 0 第二节尊体与破体一6 8 结语7 0 参考文献7 0 后记7 2 i i i 0 毒 一、研究现状 绪论 苏轼以其在文艺方面的全才表现为历代研究者所关注。尤其在现当代,苏轼 研究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关于苏轼的学术专著与论文数量惊人, 内容广泛,涉及到资料搜集整理、作品笺注考辨、文学鉴赏评论、作家生平思想 等各个方面。在这种比较充分的研究基础上,更出现了许多关于苏轼研究的文献 综述,宏观方面有曾枣庄先生的苏轼研究史1 ,该书分别以时间及地域为区 分,整理概述了苏轼研究各方面的成果。各届苏轼学术研讨会的综述也总结了不 同时期苏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而在专题综述上,近 年则有9 0 年代东坡词研究综述2 、近三十年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3 苏诗 研究综述4 等成果。 近年来,诗、词、文研究出现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与苏轼的生平境遇及心 态相结合而对其文学作品进行的多角度分析,如苏东坡在黄州5 ,苏东坡在 海南岛6 等专著和论苏轼惠州诗文之变及其意义7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 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8 苏轼密州词作思想及艺术性初探9 论苏轼签判凤 翔时期的散文创作1 0 及论苏轼风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n 等学术论文,都是 以时期地域为划分标准来研究苏轼及其作品的。当然也有学者关注到了杭州生涯 在苏轼文学创作进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探讨苏轼在杭州时期的文学创作情 况。早在上世纪8 0 年代中期,莫高就有苏东坡写杭州一书,而1 9 9 7 年苏 轼判杭词创作的文化机制1 2 一文则探讨了苏轼悴杭期间词风形成之文化机制。 1 9 9 8 年东坡通判杭州期间词作散论将东坡停杭词定位在“发轫期”。2 0 0 4 年苏轼与杭州诗僧诗文酬唱及其相互影响1 4 则从苏轼杭州交游中选取诗僧这 一角度阐述了地域及交游对苏轼思想及文学创作的影响。2 0 0 5 年苏轼判杭词 1 苏轼研究史曾枣庄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 2 徐礼节 9 0 年代东坡词研究综述,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第2 l 卷第3 期,2 0 0 0 年1 1 月。 3 张建伟近三十年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 3 卷第7 期,2 0 0 8 年7 月。 蒲政苏诗研究综述,古典魅力。 5 苏东坡在黄州饶学刚著,京华出版社,1 9 9 9 年版。 6 苏东坡在海南岛朱玉书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 7 杨子怡论苏轼惠州诗文之变及其意义,船山学刊,2 0 0 8 年第4 期。 8 梁丽丹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6 卷第6 期, 2 0 0 8 年1 2 月。 9 任君苏轼密州词作思想及艺术性初探,现代语文(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 0 0 8 年1 2 月。 1 0 任永辉论苏轼签判风翔时期的散文创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六卷第三期,2 0 0 8 年6 月。 1 1 段永强论苏轼凤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 8 卷第6 期,2 0 0 8 年 1 2 月。 1 2 沈松勤苏轼判杭词创作的文化机制,浙江社会科学,1 9 9 7 年第2 期。 1 3 梅大圣尹吉凤东坡通判杭州期间词作散论,黄冈师专学报,第1 8 卷第3 期,1 9 9 8 年8 月。 1 4 范春芽苏轼与杭州诗僧诗文酬唱及其相互影响,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第3 5 卷第2 期,2 0 0 4 年3 月。 研究1 则从概貌、原因、意义等方面对苏轼悴杭词作了整体性分析。同年论 苏轼“西湖诗”2 贝u 更多的从文艺鉴赏的角度对苏轼杭州诗歌概貌进行了分析。 2 0 0 7 年论苏轼的两次仕杭词3 将熙宁和元祜两次仕杭经历联系起来,比较了 不同时期苏轼杭州词作的风格。同年的苏轼与杭僧道潜初会考4 则选取苏轼 杭州交游中的重要人物道潜( 即参寥) 进行了考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苏 轼在杭州的研究,时间段上主要集中于其熙宁期间的悴杭阶段,文体上也主要关 注词作,这与苏轼悴杭期间开始大量进行词的创作有关。但是,对于苏轼在杭州 的总体交游情况、文学创作的整体分析( 尤其是诗文) 及两次仕杭的比较还存在 较大的论述空间。所以本文希望能从叙事学角度出发,进一步补充、深化这些问 题。 叙事关注的对象通常是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 等抒情文体多以意境意象的塑造取胜,叙事多隐晦,故传统批评对于其叙事缺乏 关注,虽然前人对诗词的叙事偶有提及,但系统的理论性论述要首推张海鸥教授 的论词的叙事性5 一文,该文借鉴叙事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词调、词题、 词序及词的文本的叙事功能及特点的分析,探讨了词的文体叙事结构和词的文本 叙事方式及特点,无论对叙事学的分析范围还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论都具 有开拓意义。此后关于词的叙事性的文章开始涌现,在东坡词研究方面,主要有: 2 0 0 7 年题序:苏轼对词叙事功能的开拓6 以东坡词的题序为分析对象阐述了 其词的叙事功能,而康健强于2 0 0 8 年和2 0 0 9 年分别发表的“直言无隐”与“弦 外之音 论苏轼词的叙事方式7 及论苏轼词“叙事性”的文体表现8 两 篇文章则以叙事方式为主整体论述了东坡词的叙事性。这些论文都在张海鸥教授 的研究基础上对东坡词的叙事性做了进一步的探索。而笔者认为,对于诗文,也 可以借鉴词的叙事分析理论来加以研究。所以本文将借鉴叙事理论和张海鸥教授 关于词之叙事的研究方法,对苏轼在杭州的文学作品( 主要是诗词) 做个案分析, 以期获得对其文学创作特征的新认识。 选题的原因和价值 由于苏轼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使得苏轼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研究的焦点,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由新角度新方法带来的细致研究逐渐成为趋势,笔者曾 协助张海鸥教授写作论文熙宁四年至七年西湖词人的群体叙事,该论文虽然 是关于群体叙事的研究,但仍是以苏轼作为中心来论述的。词的叙事性研究是近 来古典文学领域中新兴的研究热点,而诗、词、文虽然文体不同,但在叙事上是 相通的,用不同文体来表现同一题材在苏轼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如对于熙宁七年 湖州的“六客之会 ,苏轼记述时便用了诗、词、文三种形式。而且苏轼还曾将 1 马晓静苏轼判杭词研究,社会科学家,2 0 0 5 年l o 月增刊。 2 倪春雷论苏轼“西湖诗”,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2 0 0 5 年1 1 月。 3 马学林论苏轼的两次仕杭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l 期,2 0 0 7 年2 月。 4 李俊苏轼与杭僧道潜初会考,兰州学刊,2 0 0 7 年第1 0 期。 5 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中国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2 期。 6 李春丽题序:苏轼对词叙事功能的开拓,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1 1 月,第3 9 卷第6 期。 7 康健强“直言无隐”与“弦外之音”论苏轼词的叙事方式,长沙大学学报,2 0 0 8 年1 1 月,第2 2 卷第6 期。 8 康健强论苏轼词“叙事性”的文体表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9 年第1 期。 自己的诗作蘖括为词,所以本文在对诗和词之叙事进行分别论述后,还将研究诗、 词、文等在表现同一题材上的叙事手法的异同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突破文体的把 握更能接近叙事的本质。 同时,苏轼在杭州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1 研究空间相对充足。苏轼一生的仕途十分曲折,大部分时间处于外任期, 而其诗词作品也基本诞生于此期间。苏轼仕途经历大致是:凤翔在朝杭 州密州徐州湖州诗案黄州在朝杭州在朝一 一颍州扬州在朝定州惠州儋州。其中,苏轼在熙宁四年( 公 元1 0 7 1 ) 和元祜四年( 公元1 0 8 9 )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主动在朝外请,两次的 外任地均为杭州,前后相加,苏轼在杭州生活了五年多,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 更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1 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三地 是苏轼的贬谪地,所以作品内容风格上也有明显的特点,而以黄州、惠州、儋州 等地为范围的苏轼作品及思想的研究便成为焦点,研究成果也相对突出。如苏 东坡在黄州,苏东坡在儋州等。而对苏轼在杭州的作品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悴 杭词上( 己见前文) ,对行迹、交游、思想、作品的整体性研究还存在较大的论 述空间。 2 杭州作品具有独特性。首先,杭州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杭州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这里有繁华的都市生活,秀美的自然风光,盛大的文士雅集, 这些都是其他外任地所不具备的,在这里,苏轼结识到众多文士,与他们在秀丽 的风光中饮宴酬唱,并在词坛前辈张先的影响下开始大量创作词,可以说这些都 成为了促进苏轼文学创作的外部条件。其次,苏轼两次外仕杭州的境遇及心态具 有独特性。无论是熙宁四年的悴杭还是元祜四年的守杭,苏轼都是在朝主动外请 杭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与贬谪有着本质不同,所以苏轼整体心 态依然是积极乐观的,并随时准备着重新被召回庙堂。所以游山玩水的同时,苏 轼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洋溢出高昂的政治热情,两次仕杭也颇有政绩,如在常、润 间赈灾,疏浚西湖等,这些都是他积极心态的反映。同时,远离朝野的苏轼不仅 获得了更多的创作时间,也在与杭州僧道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超然脱俗的心态, 这又使他的作品多了一份闲适之感,这些都是促进苏轼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内部 因素。最后,苏轼及其作品的魅力也是杭州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人提起 西湖,多会想到苏轼那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 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 ,而到了西湖,漫步苏堤,总会 令人想起那泛舟湖上,飘逸风流的苏东坡,可以说,苏轼以其文学创作为杭州增 添了一种优雅浪漫的气质,这比其在杭州的政绩更加影响深远。所以,杭州时期 的苏轼是潇洒飘逸的一代文豪,苏轼笔下的杭州是天生丽质的美人西子,杭州和 苏轼是相互影响的,而对于苏轼杭州作品产生的文化机制、苏轼对杭州的影响贡 献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3 作品的比较研究。苏轼两次外仕杭州,先做通判,再当太守,用他的话来 说是“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 3 ,两次不仅时间间隔长,中间更经历了乌台诗 案,元祜更化的人生大起大落,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必定感慨万千,而随着年 岁的增长,苏轼在思想、心态及文学创作手法等方面也日益成熟,所以在此影响 1 苏轼诗集( 全八册) ,【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四十八。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苏轼诗集第4 3 0 页。 3 苏轼诗集第1 6 4 6 页。 下的两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便具有了比较研究的价值,在对两次杭州作品叙事的比 较研究中,找出异同,分析原因,对苏轼写作手法、风格、心态的变化发展都具 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 4 第一章苏轼杭州交游考略 第一节苏轼熙宁间停杭行迹与交游 根据孔凡礼苏轼年谱,苏轼于熙宁四年( 1 0 7 1 ) 六月,除杭停1 ,途经陈 州、颍州、寿州、临淮、扬州、苏州,于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到杭州通判任z 。 熙宁七年( 1 0 7 4 ) 九月,苏轼离杭,途经湖、苏、常、润、扬、楚、海诸州,同 年十二月三日到密州任3 。停杭任期大致为两年零十个月。其间苏轼共有四次巡 行属县,第一次是熙宁五年十二月之湖州相度捍堤利害;第二次是熙宁六年春, 巡行富阳,新城,桐庐等属县劝耕;第三次是熙宁六年十一月至熙宁七年六月, 在常、润间赈灾;第四次是熙宁七年八月份去新城、於潜监督捕蝗。作为通判, 苏轼循行属县的时间较多,也因此增加了与杭州附近州县官员、文士的交流酬唱 的机会。 苏轼在悴杭其间,交游的文人雅士,在苏轼此时期的诗中共出现8 4 人,词 中共出现10 人,排除重复之人,共8 5 人。而苏轼与其弟苏辙的诗文往来贯穿一 生,故在此不做分析。除苏辙外,此期间与苏轼来往频繁,酬唱较多的有柳瑾、 孙觉、陈襄、张先、周郐、鲁有开、刁约、王诲、杨绘、贾收、僧惠勤、僧清顺 十二人。此十二人占诗文交游总人数的1 4 ,而与此十二人相关的诗词1 2 7 首, 除去重复的9 首( 有的诗同时酬赠两人或以上) ,仍占此时期苏轼所作诗词总数 ( 3 4 8 首) 的3 4 ,超过三分之一。故此十二人乃是苏轼此时期诗文酬唱的主要 对象,现依其在苏轼诗词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作交游考如下: 柳瑾字子玉,丹徒人。苏轼此时期记与柳瑾交游之诗1 1 首,词1 首。苏轼 妹婿柳仲远为柳瑾之子。熙宁三年二月苏轼在朝,有次韵柳子玉见寄4 诗, 可知其与苏轼结识在此前。熙宁四年苏轼停杭途中过陈访张方平并见弟子由,恰 逢柳瑾谪官寿春,舟过陈州,苏轼兄弟均有诗记此事5 。苏轼到任后,柳瑾来诗, 轼有次韵柳子玉二首答之。熙宁六年夏至冬,柳瑾来杭“相从半岁 6 ,轼 有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观子玉郎中草圣两首相酬。同年冬,轼往 常、润间赈灾,柳瑾附行,轼有诗雪后至临平见陈尉烈记同行之状。熙宁 七年赈灾抵润州,柳瑾家时亦居润,故苏轼写了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 呈景纯、柳子玉亦见和兼寄其兄子璋道人、子玉家宴後答之、子玉以 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 其壁共五首诗记与柳瑾及其家人当时的交游饮宴。时柳瑾乞舒州灵仙观得请, 轼以诗词各一首送行,分别为送柳子玉赴灵仙、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1 苏轼年谱,孔凡礼著,中华书局,1 9 9 8 年2 月版。第1 9 9 页。 2 同上,第2 1 4 页。 3 同上,第3 0 2 页。 4 苏轼诗集第2 4 0 页。 5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苏轼诗集第2 7 4 页。 6 祭柳子玉文,苏轼文集孔凡礼校点,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9 3 8 页。 二人的交游主要集中在此时期。熙宁九年末,柳瑾卒,苏轼有祭文( 参第6 页注 释6 ) ,其弟苏辙有挽词1 。 僧惠勤苏轼此时期记与惠勤交游诗5 首。惠勤是杭州孤山僧人,其与欧阳 修交情颇深,熙宁四年苏轼赴杭过颍,欧阳修专门向苏轼介绍:“西湖僧惠勤善 文,而长于诗。”z ,于是苏轼在到通判任的第三天,便去拜访了惠勤,有诗腊 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酬孤山僧惠勤惠思。此后,轼又陆续写了五月十日, 与吕仲甫、周郐、僧惠勤、惠思同泛湖游北山、九日,寻臻阁黎,遂泛小舟 至勤师院,二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等诗记与惠勤之 交游状况。熙宁六年六月六日,轼过勤舍,惠勤出欧阳修真迹请轼题其后,以纪 念欧阳修3 。熙宁七年,苏轼离杭前,逢惠勤罢僧职,轼作僧惠勤初罢僧职 以留别。苏轼在停杭期间与诗僧多有往来,或游赏雅集,或品茗赋诗,而僧惠勤 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其因为与欧阳修的交好而更受到苏轼的推重。 孙觉字莘老,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有传。苏轼此时期记与孙觉交游诗1 3 首。熙宁二年孙觉为右正言,直集贤院。时神宗欲用苏轼与孙觉修起居注,轼因 王安石之故未被用。后孙觉于熙宁四年十一月知湖州,苏轼于熙宁五年有宿馀 杭法喜寺怀孙莘老学士一诗,并于同年应孙觉之请作孙莘老求默妙亭诗, 可见二人结识应在熙宁同朝之时,且颇有交情。熙宁五年末,苏轼往湖州公干, 孙觉必热情款待,故轼有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再用前韵寄莘老、莘老葺天 庆观小园道士山宗说乞名与诗、赠孙莘老七绝共诗十首及墨妙亭记( 文 集卷十一) 一文记与孙觉之宴饮酬唱的盛况,而就是在孙觉的款待筵席上,苏轼 结识了张先、贾收、邵迎等湖州名士,这些都是苏轼此时交游的重要人物,故孙 觉在苏轼此时期的交游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熙宁六年三月,孙觉移知庐州, 有诗留别,已佚,苏轼答诗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送行。 后孙觉与苏轼一直有诗文往来,元祜初,孙觉为吏部侍郎,再与轼同朝,政见观 点颇为一致,二人可谓交好始终。孙觉卒于元祜五年二月三日。 陈襄字述古,宋史三百二十一有传。苏轼此时期记与陈襄交游之诗2 4 首,词9 首。陈襄因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徙知杭州。熙宁五年五月至七年 六月知杭。陈襄虽比苏轼大二十岁,但二人政见相同,才情相仿,在杭州任上同 心协力,交游颇深。熙宁三年春,二人同在朝,进士御试,二人均参与其中,故 此时应相识4 。所以陈襄到杭任不久,便有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5 酬苏 轼,而苏轼在停杭期间前后共有和陈述古拒霜花、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 古等2 4 首6 诗及行香子丹阳寄述古、b 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 古等9 首7 词与陈襄酬唱,数量之多无人能及。其中陈襄离任时,苏轼的送行 词多达六首,依依难舍之情可见一斑。此后二人依然保持往来,陈襄熙宁十年在 1 柳子玉郎中挽词- 二首,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4 7 页。 2 六一泉铭叙,苏轼文集第5 6 5 页。 跋文忠公送惠勤诗后,苏轼文集第2 1 2 7 页。 4 参孔凡礼苏轼年谱第1 7 6 页。 5 古灵集卷二十五。 6 其余2 2 首为: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 饮湖上寒食末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述古闻之,明日即至, 坐上後用前韵间赋僧清顺新作垂云亭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 先起明日重九,亦以病小赴述古会,再用前韵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徨 次前韵张予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7 其余7 首为:虞美人为杭守陈述古作述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菩萨蛮述古席上江城子孤 山竹阁送述古菩萨蛮西湖送述古清平乐送述古赴南郡南乡子送述古。 6 朝亦曾举荐苏轼,可见其对苏轼的欣赏。陈襄卒于元丰三年三月十一日。 僧清顺字颐然。苏轼此时期记与清顺交游之诗4 首。清顺在杭诗僧中,颇 有诗名,被誉为“清苦多佳句”1 ,苏轼熙宁五年巡行属县中有诗是日宿水陆 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怀清顺,可见在此之前二人已开始交游。熙宁六年,清 顺作垂云亭,文人雅集,苏轼作僧清顺新作垂云亭,并赋词减字木兰花2 以记此雅事,同年雅集游北山,轼又有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邻、僧惠勤、 惠思、清顺同泛湖游北山记此会。苏轼与清顺交好,直到元祜苏轼守杭,二 人仍有较频繁的交游唱和,详后文。 张先字子野。苏轼此时期记与张先交游之诗4 首,词2 首。张先于嘉j 右四 年( 1 0 5 9 ) 致仕归湖州。孔凡礼苏轼年谱认为苏轼与张先的交游应始于熙宁 四年,理由是苏轼祭张子野文中有:“我官于杭,始获捷蟹”3 。但仅凭此定 苏张交游之始为熙宁四年,未免缺乏确切的证据。事实上,直到苏轼熙宁五年十 二月之湖州公干,才开始与张先正式结识。而当时作为湖守的孙觉曾在熙宁五年 春为张先十泳图作序,张亦有醉落魄吴兴莘老席上酬答孙觉。而张先 又是享有盛名的词坛前辈,所以在孙觉接待苏轼的大小筵席上,必然有张先。于 是张先作为前辈用苏轼赠孙觉诗之韵作了诗( 已佚) ,苏轼便有和致仕张郎中 春昼和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来酬答张先。正是这次湖州 之行建立起苏轼与张先的情谊。后来苏轼闻张先买妾,还作了张子野年八十五, 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这样的游戏之作,可见张苏关系经过多次的雅集唱和而 变得熟络。而更为重要的是,张先对苏轼作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先善作词, 经常往来于杭湖之间,参与两地文士雅集,此时张必然作为一位词坛领袖影响着 其他人的创作,苏轼有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南乡子沈强 辅雯上出文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记其与张共同出席 之雅集,张先亦有定风波令次韵子瞻送元素内翰、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 瞻来酬赠苏轼,而送迎陈襄、杨绘的过程中,苏轼和张先都创作了大量的词, 这对于苏轼,就是学习作词的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张先对苏轼的影响。所以苏 轼在停杭期间开始词的创作离不开与张先结识这个契机,而张先对苏轼的影响将 在后文详述。 周邰字开祖,钱塘人。苏轼此时期记与周郐交游之诗1 4 首,词1 首。周邰 熙宁问知钱塘县,苏轼称其为周长官。此期间苏轼与周邰交往密切,经常一同饮 宴雅集或巡行属县,如熙宁六年寒食,官员雅集西湖,陈襄未到,周郐与时任仁 和县令的徐畴先至,苏轼有词瑞鹧鸪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 在来记录此事。而苏诗中,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记祈雨, 与周长官、李秀才游径山,二君先以诗见寄,次其韵二首和径山道中次韵 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记同行临安,从诗题中便可看到,这些活动都有周那的参 与。熙宁五年秋,周邰母卒,轼为其作挽词4 ,并有诗会客有美堂,周邰长官 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时周有服及此。此外,悴杭期间苏轼与周郐交游之诗还 有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郐同泛湖游北山、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 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九日,湖上寻周、李二君明日乃次其韵、 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杭州牡丹开时, 1 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4 4 9 页。 2 该词己佚,参苏轼年谱第2 5 4 页,第三条。 3 苏轼文集第1 9 4 3 页。 4 苏轼诗集第2 6 0 8 页。 7 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後次一首送赴阙六首,这些诗题反映 出周邻经常伴随苏轼左右,二人以公务为契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情。后苏轼自密 州改除河中府过潍州,周邻时为乐清令,以雁荡图并诗寄轼,苏轼和诗有“西湖 三载与君同 1 一句,这正是二人此时期频繁交游盛况的写照,可见苏轼与周邻 此期间的交游为二人的友情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鲁有开字元翰,宋史四百二十六有传。苏轼此时期记与鲁有开交游之诗 5 首。杭有通笋f j - - 员,熙宁中另一杭悴即鲁有开。鲁有开于熙宁六年来杭,苏轼 有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以诗戏之,二首、元翰少卿宠惠谷蔗 水一器,龙图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次韵周长官寿星院 同饯鲁少卿四首诗记此时期与鲁之交游。熙宁七年正月行役中,有元日过丹 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寄鲁有开,可见二人友谊颇深。同年九月二十日,苏 轼与杨绘、鲁有开、陈舜俞游灵鹫,有题名2 。此后,二人始终保持书信往来, 直至元祜期间苏轼守杭,仍有其二人交游的诗词,详见本章第二节。 贾收字耘老。苏轼此时期记与贾收交游之诗4 首,词2 首。苏轼曾评有美 堂诗,以贾收为冠3 。熙宁五年十二月,苏轼之湖州公干,在孙觉席上结交湖州 众名士,其中便有贾收。苏轼有荷花媚荷花、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 双荷叶两首词专戏贾收晚年娶妾之事。还有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 吴中田妇叹( 此诗公自注:和贾收韵) 诗四首记当时之饮宴。苏轼与贾收交 游自此始。贾收为湖州人,其居有水阁名浮晖,苏轼后于元丰二年知湖州,更与 其展开了频繁的诗酒唱和,故在苏轼离任后,贾收便建怀苏亭,编怀苏集以 表示对苏轼的怀念,可见二人友情之深厚。 刁约字景纯,京口耆旧传卷一有刁约传。苏轼此时期记与刁约交游 之诗1 0 首。熙宁七年初苏轼赈灾而至润州,拜访刁同年璃,刁同年即刁约之姬, 因此轼便有机会与刁约结交,并与之酬唱雅集,时在润州,轼作刁景纯赏瑞香 花次韵、同柳子玉游鹤林呈景纯、景纯见和,後次韵赠之,二首、景 纯後以二篇仍次其韵、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二 首、赠张刁二老共十首诗记与刁约之交游盛况,而二人的交游也主要集中在 此时期。熙宁十年末,刁约卒,轼有哭刁景纯4 挽诗一首以表悼念之情,更 于元丰二年知湖州过京口,于万松岗吊景纯墓,作祭刁景纯墓文5 以祭之。 王诲字规父。苏轼此时期记与王诲交游之诗4 首,词1 首。王诲与苏轼熙 宁初同在朝,诲时为群牧判官,轼有次韵王诲夜坐6 一诗可证二人交游始于 此前。后熙宁六年,王诲知苏州,同年苏轼往常、润间赈灾过苏州,王诲向轼出 示仁宗赐其父举正之飞白,轼有 4 - 宗皇帝御飞白记7 记录此事,并有诗和 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二首、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父斋素祈雨, 不至,二首四首诗记过苏州而未能与王诲共同雅集之遗憾。熙宁七年七月,杨 绘代述古守杭,苏轼有述衷情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父一词 迎杨绘并寄王诲,中有戏谑王诲之意,可见二人交情不浅。后苏轼离杭赴密,过 苏州,王诲更为其设宴饯行,轼有阮郎归苏州席上作酬赠王诲。 1 参咸淳临安志卷六十六,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第3 9 5 9 页。 2 孔凡礼苏轼年谱第2 8 5 页,第三条。 3 参苏轼年谱第2 3 5 页,第二条。 4 苏轼诗集第7 7 2 页。 5 苏轼文集第1 9 4 3 页。 6 苏轼诗集第2 5 1 页。 7 苏轼文集第3 4 3 页。 8 杨绘字元素,宋史卷三百二十二有传。苏轼此时期记与杨绘交游之诗l 首,词1 2 首。熙宁六年六月,苏轼致书杨绘荐苏嘉,可知此前二人便己结识。 熙宁七年六月,杨绘代陈襄知杭州,苏轼有述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述衷情杭 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父迎接杨绘。任上亦有诗八月十七日,天 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酬赠杨绘。杨绘虽在杭任仅两月便徙知河南应天府,但 却与苏轼颇为投契,熙宁七年九月,杨绘赴京,苏轼赴密,二人便同舟北上,过 湖州赴六客之会,同行直至京口作别,此期间,苏轼作劝金船和元素韵,自 撰腔命名、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密州共十首1 词送别并怀念杨绘,二人 交情之深可见一斑。 以上诸人中,鲁有开、僧清顺在元祜间苏轼任杭守时,还保持着与苏轼的交 游。苏轼元祜四年十月中刚到杭守任不久,便有诗东7 i l 清丝寄鲁冀州,戏赠 并物寄鲁有开,鲁有开时守冀州,并于元祜六年卒于冀州任上。苏轼守杭时期, 仍与杭州众多诗僧保持来往,其中,清顺和参寥是主要酬唱对象,轼此时期酬赠 僧清顺的诗有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仍戏作小诗、卧病弥月,闻垂云花开, 顺阁黎以诗见招,次韵答之、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阁黎诗见赠,次韵答之、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诗僧次韵答之共四首, 详细记录了二人之间酬唱雅集的状况,诗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也是元祜五年寒食访清顺与参寥时所作。可以说,在苏轼两次杭州任上,与诗僧 的交游不仅是文人间的诗文酬唱,更包含了许多关于禅学的探讨,这对于仕途经 历坎坷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与心灵上的寄慰。 第二节苏轼元祜间守杭行迹与交游 元祜四年( 1 0 8 9 ) 苏轼5 4 岁,三月十六日,其以龙图阁学士除知杭州,四 月出京赴杭,途经陈州、南都、宿州、楚州、高邮、扬州、润州、常州、苏州、 秀州,同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上,元祜六年正月二十六日,苏轼除吏部尚书,二 月初四,被召为翰林学士,同年三月十四日寒食后,苏轼离杭赴京,途经湖州、 苏州、德清、吴兴、常州、润州、扬州、南都,于五月末抵京师。在杭守任一年 零三个月。 苏轼交游的文人雅士,在苏轼此时期的诗中共出现5 6 人,词中出现1 3 人, 排除重复之人,共5 9 人。其中往来频繁,酬唱较多的主要有钱勰、刘季孙、僧 参寥、林希、杨杰、曹辅、袁毂、苏坚、杨蟠共九人。占此时期苏轼诗文交游总 人数的1 6 ,与此九人相关的诗词1 1 5 首,除去重复之诗词3 首,剩1 1 2 首,占 此时期苏轼诗词创作总数( 1 7 1 首) 的6 6 ,故重点对这九人进行交游考证。按 其在苏诗中出现的顺序,作交游考如下: 钱勰字穆父。其弟钱徘及其子钱蒙仲与苏轼亦有交游。苏轼此时期记与钱 勰交游之诗6 首,词3 首。元祜初,苏轼与钱勰同在朝,勰为给事中,以龙图阁 待制知开封府。此时二人就酬唱频繁,如轼与元祜三年作仆领贡举未出,钱穆 1 另外八首为:浣溪沙菊节别元素浣溪沙重九南乡子沈强辅雯上出文犀,丽玉作胡琴,送元 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南乡子赠行定风波送元素菩萨蛮润州和元素醉落魄席上呈 元素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9 蚺 村 li 父雪中作诗见及,三月二十日,同游金明池,始见其诗,次韵为答1 ,观诗题 便知二人之交游。元祜三年九月七日,钱勰除知越州,轼致简表欣羡之意2 ,并 为钱勰饯行,。元祜四年,苏轼守杭,勰在越州,遣其子蒙仲从苏轼学,而轼与 勰的书信及诗词往来也更加频繁,轼守杭不到两年的时问中,与穆父书简1 7 封4 , 诗则有次韵钱越州、次韵钱越州见寄、和钱四寄其弟稣、次韵钱穆父紫 薇花二首、闻钱道士与越州穆父饮酒,送二壶共6 首。词有浣溪沙九月 九日二首和临江仙送钱穆父三首,后者乃元祜六年正月钱勰赴瀛州任过 杭,轼之送行词。同年二月,轼亦离杭也。此时期勰守越,轼守杭,“唱和往来 无虚日,当时以比元、白”5 ,可见二人交游酬唱之盛。后苏轼于元祜七年末除 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在朝,勰于元i ;占八年五月以权户部尚书为 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开封府,继续与苏轼保持频繁的交游,可谓友情深厚。勰卒 于绍圣四年十一月,年六十四。 刘季孙字景文。苏轼此时期记与刘景文交游之诗1 9 首。景文为“后六客 之一。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自徐州改知湖州,途中过泗州,有泗州过仓中刘景 文老兄戏赠一绝6 可见二人此前已相识。故赴杭守任没多久,即元祜四年九 月十九日,苏轼即为刘景文跋其所藏欧阳修帖7 ,又于次年三月八日,与杨次公 过刘景文并为其题欧公书s ,而景文尤爱好书帖,轼此时有诗书刘景文左藏所 藏王子敬帖和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 一笔书) 亦及此。黄庭坚曾在书刘 景文诗后说:“往岁,东坡先生守馀杭,而景文以文思副使为东南第三将。东 坡尝云:老来可与晤语者,凋落殆尽,唯景文可慰目前耳。9 ,故在苏轼守杭 其间,酬唱景文之诗有次韵答刘景文左藏、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次韵答 之、真觉院有洛花与刘景文同往赏枇杷( 此诗景文有和,见全宋词卷 七百二十三,p8 3 2 8 )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等十九首1 0 ,从诗题亦可看出,二 人游赏雅集的概况,这也印证了黄庭坚的说法。元祜五年十一月,轼更向朝廷推 荐刘景文,评价其“笃志力学,博通史传,工诗能文,轻利重义 ,欣赏之情 溢于言表。后苏轼于元祜六年三月离杭,季孙并马碱为其在西湖饯行。此后二人 继续保持较频繁的诗文交往,后刘季孙知隰州,更在赴任中专往颍州访苏轼,轼 有喜刘景文至1 2 等诗记与之酬唱景况。元祜七年五月,季孙卒于隰州任上。 僧道潜即参寥子。苏轼一生与僧道潜的交往颇为频繁,轼在晚年谪惠时期 有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1 3 来怀念吴越一带的释门旧友,其中第一位便是 杭僧道潜。而学术界对苏轼与道潜的交游考证已经相当完备,故此不赘述。对于 1 苏轼诗集第1 5 7 1 页。 2 苏轼年谱第8 3 5 页,第三条。 3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苏轼诗集第1 5 8 9 页。 4 与钱穆父二十八首之二,六,八至十二,十四,十五,佚文汇编与勰简八至十二,十九,二十, 二十二,苏轼文集第1 5 0 2 页。 5 钱勰墓志铭,梁溪先生全集卷一百六十七。 6 苏轼诗集第2 5 2 9 页。 7 跋刘景文欧公帖,苏轼文集第2 1 9 8 页。 8 题刘景文所收欧阳公书,苏轼文集第2 1 9 7 页。 9 苏轼年谱第9 0 1 页,第二条。 1 0 其余十三首为: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两湖又和景文韵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宣传在包装设计中的情感诉求考核试卷
- 保健品市场品牌宣传策略的传播渠道选择考核试卷
- 智能物流设备维护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价值创造与传递考核试卷
- 优惠价房买卖合同4篇
- 儿科护士长年度工作总结(4篇)
- 化工行业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智能仓储方案
- 母亲节各个高校活动方案
- 株洲酒店开业活动方案
- 武汉五四活动方案
-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作家明前茶及梁晓声相关阅读训练
- 2024-2029年中国管道运输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杂多县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
- 数字货币稳定币研究
- 泰文租房合同
- 基于任务引领的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层级发展与实践研究-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为例
- eps泡沫生产工艺技术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升措施
- 开封网约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电子素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