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气温和降水PPT课件.ppt_第1页
的气温和降水PPT课件.ppt_第2页
的气温和降水PPT课件.ppt_第3页
的气温和降水PPT课件.ppt_第4页
的气温和降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气温和降水 第二章世界气候 1 引言 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而活跃的组成部分 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而气温和降水又是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2 1 天气预报中的 温度 指什么 思考 2 气温应该用什么工具测量 同学们知道如何进行气温测量吗 气温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之为空气温度 简称气温 温故而知新 3 1 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 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离地面 米 测定的气温一般用 温标 记做 读做 2 对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 时 时 时 时 一天共测量 次 8 1 5 14 20 2 摄氏度 摄氏 百叶箱 4 4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呢 开动脑筋 a最高气温 c日平均气温 b最低气温 d月气温 e年平均气温 今天气温180C 80C 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举一反三 5 一 气温的变化 1 气温日变化 2 气温年变化 3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6 1 气温日变化 7 表示方法 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特点 1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 午后2时左右 14时 2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日出前后 想一想 8 2 气温的年变化 9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 表示方法 气温年较差 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 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10 7月 1月 8月 2月 1月 7月 2月 8月 11 3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2 世界气温的这些分布特点与哪种因素有关 纬度位置 一般来说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13 来自太阳的光和热 哪一部分的受热面积大 哪一部分的单位面积获得的光热多 14 思考 15 请将温度数据和比较分析填入下表 5 C 5 C 一样 18 C 15 C 沙热水凉 6 C 8 C 沙凉水温 说明了什么 海陆有热力差异 16 海洋 陆地 夏季 冬季 较低 较高 较高 较低 17 世界气温的这些分布特点与哪种因素有关 海陆位置 18 1 你知道洋流是什么吗 2 寒流和暖流指的又是什么 3 猜一猜寒流或暖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19 鲸湾港和同纬度的伊尼扬巴内冬夏气温相比有何特点 为什么 寒流有降温作用 暖流有增温作用 20 摩尔曼斯克港 21 北冰洋不冻港 摩尔曼斯克 22 1 小明暑假里去游览五台山 一身短打扮的他 到了山顶 不禁打起了冷战 赶忙将备用的雨披穿上御寒 你知道为什么吗 2 小玲去年暑假与妈妈一起到黄山旅游 为了第二天早上观看日出 要在山上住一晚 到了宾馆 小玲惊奇地问妈妈 我们在山下的宾馆只为我们准备毛巾被 这里为何是大棉被呢 你能帮小玲的妈妈为她作解释吗 23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 但温度差别很大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B A 地形不同 24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 6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25 练习 甲地气温24 乙地气温多少摄氏度 18 26 小结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冬季相反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高 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低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 6 27 4 8 12 24 16 16 20 28 1 等高线是 2 运用等高线图是表示 3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各点的高度 4 等高线数值越大 海拔越 数值越小 海拔越 5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坡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坡度 6 等高线呈封闭形状 如中心海拔低 表示的是 如中心海拔高 表示的是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地面的高低 相等 高低 陡缓 盆地山顶 等高线地形图 A B 28 B 8 12 24 16 16 20 28 1 等温线是 2 运用等温线图是表示 3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 各点的气温 4 等温线数值越大 气温越 数值越小 气温越 5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温差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温差 6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 如中心气温低 表示的是 中心 如中心气温高 表示的是 中心 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气温的水平分布 相等 大小 低温高温 等温线图 A 4 高 低 等温线 29 例 从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中可读出 A地的气温为 E地的气温约为 1 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4 等温线图判读 30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 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 南半球 2 利用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31 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 1 冬密夏疏 冬季各地温差较大 夏季较小 2 温带密 热带疏 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 陆密海疏 陆地表面形态复杂 等温线密集且较曲折 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等温线稀疏且较平直 3 利用等温线的疏密判定温差 密集 温差大稀疏 温差小 32 3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北半球寒流 1 判断南北半球 2 判断寒暖流 等温线向高纬 低温 弯曲 为暖流 反之 为寒流 4 利用等温线图判洋流流向和性质 33 5 利用等温线判断季节 规律 高温高纬凸 低温低纬凸 北半球 1月份 冬季 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 低纬 凸出 海洋上则向北 高纬 凸 7月份 夏季 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 高纬 凸出 海洋上则向南 低纬 凸 34 1 该区域位于 半球 理由是 2 该图为 月份气温分布图 判断理由是 1 该区域位于 半球 理由是 2 该图为 月份气温分布图 判断理由是 北 气温越向北越低 七 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陆地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北 气温越向北越低 一 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海洋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试试你的身手吧 35 6 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海陆分布 36 赤道 陆地 海洋 1月 1月 37 1 等温线的走向 平行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影响因素 受海洋影响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 受地形的影响 5 利用等温线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38 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受影响 地形 山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北半球 2 等温线的走向 弯曲 39 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受影响 洋流 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寒流经过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南半球 暖流经过 2 等温线的走向 弯曲 40 海陆之间等温线弯曲受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 一月 2 等温线的走向 弯曲 41 大陆 海洋 南半球 七月 2 等温线的走向 弯曲 42 七月 七月 7月份情况相反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2 等温线的走向 弯曲 等温线弯曲受季节影响 43 城市热岛效应 3 等温线封闭 全年冷中心 山地 夏季热中心 冬季暖中心 盆地 44 等温线局部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中心气温较低 山地中心气温较高 盆地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山地 45 等温线局部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0 4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若闭合等温线是0 中心气温 4 T 0 地形上是山地 若闭合等温线是4 中心气温4 T 8 地形上是盆地 46 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 太阳辐射 等温线与基本一致 东西向延伸海洋 等温线大体与平行 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海陆分布 等温线发生弯曲 同纬度大陆最冷月等温线向纬度凸出 海洋向纬度凸出 最热月相反 地形地势 等温线呈闭合曲线地区 数值里大外小的为 里小外大的为 洋流 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纬度凸出 寒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纬度凸出 纬线方向 海岸线 低 高 高 低 盆地 山地 47 48 49 50 51 读图说明什么问题 降水也存在地区差异 52 温故 降水形成的条件 1 饱和空气2 足够的凝结核3 上升气流 53 世界降水的这些分布规律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 54 终年炎热 海洋广阔水汽充足 易成云致雨 赤道地区多雨成因示意图 55 你能够解释两极地区为什么少雨吗 56 你能够解释中纬度地区为何沿海降水多于内陆吗 57 摩尔曼斯克港 卑尔根和海参崴哪个地方的纬度位置高 卑尔根和海参崴沿岸分别有哪些洋流流经 58 卑尔根和海参崴哪个地方年降水量大 为什么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59 你能够看动画后解释地形雨的形成吗 60 小结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 赤道降水多 两极降水少 中纬度沿海比内陆降水多 暖流起增湿作用 所经地区降水较多 寒流起减湿作用 所经地区降水较少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61 二月海南风光 大兴安岭冬景 两地气温的差异 62 降水不一样 63 世界的气候 64 短 长 多变 不稳定 变化不大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65 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天气 哪些描述气候 A 昆明四季如春B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C 明天大风降温D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E 秋高气爽 巩固练习 属于天气的有 F 清明时节雨纷纷G 暴风骤雨H 北京冬冷夏热I 勿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属于气候的有 A B C D E F G H I 66 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67 1 分布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一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 马来群岛 刚果盆地 68 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 气温曲线图 降水量柱状图 多雨 2 特点 69 3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 地球之肺 70 1 分布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分布范围最为广大 二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大陆 巴西高原 71 2 特点 降雨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 72 3 自然景观 73 三 热带季风气候 1 分布 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74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 2 特点 全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 75 3 自然景观 76 四 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沙漠 1 分布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 77 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点 2 特点 终年炎热 干燥 78 3 自然景观 79 五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南部 1 分布 南北纬25 35 的大陆东岸 其中以中国最典型 80 亚热带季风气候 2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81 3 自然景观 82 六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 1 分布 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 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83 地中海气候 2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84 法国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而葡萄性喜光 喜温暖 喜干燥而忌湿 因此 法国南部适宜葡萄的生长 85 七 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 南北纬40 60 的大陆西岸 以欧洲西部最典型 86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87 典型的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景观 88 八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北纬35 55 的大陆东岸 中国 朝鲜半岛最典型 89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90 91 九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洲内陆 中纬度的内陆地区 亚洲分布最广 92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 降水较少 93 十 寒带气候 分布 高纬度地区 94 寒带 极地 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降水较少 95 十一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 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 青藏高原 96 气候类型判读 97 赤道低气压带 副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f 极地高气压带 大洋东侧 大洋西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0 10 20 30 40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 6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大气环流 气候模式图 98 高考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3 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 2 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1 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二 气候类型的判读分析 99 1 确定南北半球 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一 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最热月为7月或8月的是北半球最热月1月或2月的是南半球 100 最冷月 15 最冷月0 15 最冷月 0 15 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以温定带 主要依据最冷月气温 101 降水类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 mm 热带雨林气候 2000温带海洋性气候700 1000 热带草原气候750 1000热带季风气候1500 2000亚热带季风气候 800温带季风气候400 800 地中海气候300 10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400热带沙漠气候 250极地气候 250 3 以 水 定型 越往高纬降水越多 越往高纬 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越长 地中海气候降水量与纬度的关系 原因 102 例1 运用 以温定球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判断下图的气候类型 7月为最高温 说明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 说明 夏雨型 说明 北半球 温带 2种 温带季风气候 北半球 103 例2 判断下图气候类型及半球 地中海气候 南 104 地中海气候 北半球 例3据图判断气候类型及半球 105 甲乙丙丁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例4 读区间统计图判断四地气候类型 7 1 1 7 106 2 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只要熟悉全球气候分布图和气候模式图 此类题就可以突破 107 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108 赤道低气压带 副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f 极地高气压带 大洋东侧 大洋西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雨林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