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pdf_第1页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pdf_第2页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pdf_第3页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pdf_第4页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i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摘 要 自 1991 年民政部提出 社区建设 以来 当代中国社会推进社区建设的探 索逐步深入 北京 上海 天津 青岛 沈阳 武汉等城市经过探索实践 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 这些社区治理 模式存在的不足愈来愈彰显 如何借助西方丰富的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来思考未来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 是极具理论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通过对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可以发现现阶段国内在社区治理 方面主要存在治理主体相对单一 治理体制没有理顺 非政府组织发展缓慢 社区自治不足 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 但是从目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转型 还在继续的实际出发 社区治理还需要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主导作用 为此 论文在最后一章以政府主导为前提 重新界定了社区治理中各多元利益主体的 功能定位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建议 本文共有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研究方法和研 究内容 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 单独把国内外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现状列为一 章 第一节首先阐述了社区和社区治理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第三节介绍了 国外 国内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第四节主要是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 比较和启示 第三章第一节重点对典型的三种国外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二节在 对三种典型模式进行简单比较的基础上概况了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与经 验 第四章第一节重点对我国典型的四种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二节对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ii 其中三种模式的共同特征和各自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 第三节则比较分析了国 内外社区治理模式上的共性特征和差异 通过比较得出了现阶段国内社区治理 模式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以政府主导为前提 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 首先界定了社区治理多元利益主体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第三节针对前面通过 对比总结出的国内社区治理存在问题 就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设计和以社区自 治为方向 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模式 比较 政府主导 社区自治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iii the study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 abstract since 1991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puted forward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community building in depth exploration gradual beijing shanghai tianjin qingdao shenyang wuhan and other cities have got each unique mod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e bug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 shows in evidence more and more how to make ues of the wester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 s actual situ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government pattern s comparison to research pondered that in the future our country community will govern the pattern the development is highly theoretical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iv and applied value of the subject through governs the pattern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uniti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ay discover that the present stage home governs the aspect in the community mainly to have the government main body to be relatively unitary government system straightening out the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ot to develop the community autonomous insufficiency the resident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slowly weakly and so on questions but is also continuing from present our country social structure profound reforming the reality embarks the community governs also needs the government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refore the paper in the last chapter take the government leadership as a premise limited the community to govern each multi dimensional benefit main body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and proposed consummated our country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suggestion this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 the main topics that the paper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thesis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separat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to research the theory of governance as a chapter section i start by describing the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based and features of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 section ii section iii of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v foreign and domestic community based manage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the fourth quarter at home and abroad are mainly community based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enlightenment the third chapter first key governed the pattern to the model three kind of overseas communiti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second in carried on the simple comparison to three kind of typical models in the foundation the survey overseas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perience the fourth chapter first key governed the pattern to our country model s four kind of communiti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second to three kind of pattern 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pecti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ve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he third comparative analysis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unities have governed in the pattern the general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ifference obtained the present stage domestic communi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subject matter the fifth chapter take the government leadership as the premise proposed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pattern the ponder the first section first limited the community to govern the multi dimensional benefit main body the functional localization second third the domestic community which summarized through the contrast governs the existence question in view of front governed the organization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vi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ake the community on the community autonomous as the direction the cultivation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two aspects to propose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governance mode compared with government leadership community autonomous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珏青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 珏 青 指导教师签名 刘 霞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总体性社会开始发生裂变 市场化改革给中国人民 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同时也带来 了由于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所引起的社会结构重组 当今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 变动 是由原先行政一体化的结构向着政府 公域 市场 私域 和社会 第 三域 并存的结构体系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基层社区的重要性不断突显 出来 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社会公民生活的共同体 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并逐渐 成为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一 研究背景 一 单位制的弱化与 社会人 的出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 后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依附于国家 个人依附于单位的生存格局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革 单位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根源 功能逐步开始弱化 一 方面 原来依附于国家的单位开始追逐经济利益 逐步剥离了其原先承担的社 会职能 另一方面 原先依附于单位的个人生活空间逐渐由单一的单位组织转 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空间 原先依靠单位获得的福利 业余生活也开始在社会中 得以实现 于是 单位人 逐渐变成了 社会人 城市最基层的微观社会 社区成为获得基本生活服务 协调人际关系 平衡各种利益 重构新生活方 式的最重要空间 二 街居体制的困境和大量社会问题的下沉 传统计划经济时代 单位 人 依附单位 由单位组织进行管理 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就由街居制承担起管 理和改造的任务 街居制的产生是国家政治的需要 其诞生之日起就难以摆脱 卢汉龙 单位与社区 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组织重建 j 社会科学 1992 2 52 57 徐中振 走向社区治理 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66 72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2 行政化倾向 随着单位制的解体 单位制所释放的功能最终由于政府职能的不 完善最后下沉到社会最基层的街居制身上 同时层出不穷的大量的社会问题 也下沉到社会最基础的街居制中 面临者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 再加之承担了 许多繁琐的日常行政化任务 街居制没有时间应付 也难以应付 另外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 服务 安全 管理等社会服务有了进一 步的期待 对社区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些 都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治理平台来解 决这些问题 摆脱困境 三 政府 市场 社会的分化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 单位人 向 社 会人 逐渐转变的同时 政府 市场 社会的功能开始分化 社会第三域的出 现以及其不断发育的过程 使得政府重新梳理职能 调整与社会 市场的利益 关系 归位功能 在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履行职能 不同利益的 社会人 在 社会中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 调整 实现利益需求 社区治理理所当然成为了 最有效的载体 二 研究意义 自 1991 年民政部提出 社区建设 以来 当代中国社会推进社区建设的探 索逐步深入 形成了上海模式 天津模式 沈阳模式 江汉模式等若干各具特 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 现行我国社区治理模式存 在的弊端愈来愈彰显 如何借助西方丰富的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思考符合我国社区现状的治理模式选择 研 究对现有治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探索治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是极具理论和应 用价值的课题 一 有利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 根本性调整 也必然给社会造成了各种矛盾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差别的 进一步扩大 社会问题的进一步增多 社会秩序的各种影响以及部分老百姓生 活的贫困等等 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社区理所当然成为诸多社会矛盾 的集聚地和突发点 社区治理强调多元主体通过协商 合作的方式实施对社区 事务的共同管理 对多元利益进行有效的平衡 协调和整合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具体实践 二 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 本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 市场监督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3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分工 分权 分责的合作关系 所以政府要将应该由社会承担的职责归还给社会 从对社区的管理转移到公共 服务 通过社区治理 政府与其他社区主体在相互尊重 相互合作的前提下 合理分担责任 合理整合社区资源 合理协调各方利益 有利于形成政社良好 互动的局面 三 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建设 长期以来 居委会虽然是居民的自治组 织 但是在街居制的框架下难以摆脱行政化的倾向 政府在社区占据主导地位 居民自治几乎处于封闭的半自治的状态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也不高 公 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应仅仅表现为基本的服务需求的满足 从治理的内涵和本 质可以看出 治理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公民参与 缺少公民广泛参与的治理就不 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理 社区治理能够让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社区事务的共 同管理 不仅有助于增强公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更有助于提高居民自 治程度 推动基层民主建设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针对论文题目 有选择地对有关社区治理理论等相关 文献进行分析 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可靠的理论保证和研究基础 二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为本文提出 结论和对策提供基础 三 案例分析法 根据论述的需要 选择若干社区治理案例 以期在分 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对策建议 四 访谈法 确定论文题目及基本框架后 对专家和街道负责人 社区 工作人员 志愿者等进行访谈 以期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 二 研究内容 本文着重对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叶林林 论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 j 技术与市场 2007 5 47 50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4 第一个方面是国内外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现状比较 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又来源于实践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治理研究的不同内容和侧重点 也一定程度 反映和决定了社区治理实践中的不同 所以论本文在绪论部分后 先对论文的 两个核心概念 社区和社区治理 进行了界定 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社区治理理 论的研究现状 通过比较 发现国内外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都是出于相同的目 的 但是由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是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的 不同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研究的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 第二个方面是对国内外典型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比较 国外主要是选择了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澳大利亚 为代表的混合治理模式 国内主要是选择了上海 沈阳 武汉百步亭以及香港 这四个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治理模式进行 比较 主要是考虑到可比性 代表性和典型性 当然香港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国 内是特殊的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和长年的殖民地历史 香港的社区治理模式 与内地其它城市的可比性不强 所以在之后对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和最 后提出完善的建议时 特别注明了主要是从内地的实际出发 并不包括港澳台 地区 通过对国内社区治理模式的分析 特别是在与国外社区治理的成效和丰富 经验进行比较后 本文概括了现阶段国内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在四个方面 治理主体相对单一 政府主导色彩过浓 治理体制没有理顺 非政府组织发展 缓慢 和社区自治不足 居民参与意识薄弱 同时 笔者也发现尽管国内社区 治理模式各有特点 究其实质每个模式中政府主导的色彩都是较浓的 这与长 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社区发展的现状分不开 特别是现在 社会结构深刻转型 还在继续 社区治理无法离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有效的社区治理需要政府发挥 主导作用 尽管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最终的发展方向 所以针对四个方面的突 出问题 本文在最后第五章结论部分 以政府主导为前提 结合政府在社区治 理的应然职能 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设计 居民参与意识的培育 非政府组织 的发展等方面 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共有五章 具体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主要说 明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基 础 单独把国内外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现状列为一章 第一节首先阐述了社区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5 和社区治理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第三节介绍了国外 国内社区治理的理论 和研究现状 第四节主要是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比较和启示 第三章第一节 重点对典型的三种国外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二节在对三种典型模式进 行简单比较的基础上概况了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与经验 第四章第一节重 点对我国典型的四种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二节对其中三种模式的共同 特征和各自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 第三节则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上 的共性特征和差异 通过比较得出了现阶段国内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 第 五章以政府主导为前提 提出了完善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思考 第一节首先界 定了社区治理多元利益主体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第三节针对前面通过对比总 结出的国内社区治理存在问题 就社区治理的组织架构设计和以社区自治为方 向 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6 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第一节 社区和社区治理的概念 一 社区的概念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政部 关于在全国推进城 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中所定义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 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 这个概念 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 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它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规模和一定的地域范围 2 社区是 人们聚居的场所 因此它有相对完备的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 设施和资源条件 3 社区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 因此它会使居民产生对社 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社区也是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共同体 因此它必须要 有一套适合自己 相互配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二 社区治理的概念 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研究 社区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本文研究的 社区治理指的是以社区地域为基础 政府 社区组织 社区单位 社区居民和 非营利组织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 社区治 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政府 社区组织 社区单位 社区居民和非营利组织都 是参与共同管理的主体 2 社区治理的过程是民主协商的 各个治理主体在平 等自愿的基础上 通过协商来实现对社区事务的共同管理 3 社区治理的过程 是上下互动的 强调的是各治理主体的持续互动 4 社区治理的过程也是各治 理主体自觉参与 自愿参与的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7 第二节 国外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自滕尼斯引入社区概念后 国外学者经过大量探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理论 和方法 如以帕克麦肯齐为代表的芝加哥学院的人文区位学理论 以齐美尔和 沃思为代表的社区失落论 以刘易斯和甘斯为代表的社区继存论 以费金尔 韦尔曼和富顿为代表的社区解放论 以亨特为代表的精英理论 以达尔为首的 多元政治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从不用的角度 对社区形成 社区关系 社区权 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影响力很大 自治理理论引入到社区实践后 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作为社区管理的新模式 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治理体系或治理结构 是一种 全新的公共权力的配置方式 囿于篇幅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代表性的研究理论 和观点 一 新地方主义下的网络化社区治理理论 公共部门职能 规模 目标以及责任的复杂性使得公共部门面临治理难题 作为对现代治理复杂性的真实反映和实践挑战的回应 新地方主义通过强调参 与以及推动公民精神的复兴 构建起基于中央 地方 民众多元化协同的网络 化社区治理模式 从而使得民主和管理相得益彰 英国的格里 斯托克认为 新地方主义是一种新兴的治理原则 所要求的不是简单的将权力下放给正式的 地方政府 而是积极地将地方居民纳入到其社区的治理之中 他通过对地方治 理的三个时代 战后背景下的选举式地方政府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地方政府 网络化社区治理 治理体系的关键 主导意识形态 对公共利益之界定 主导 责任模式 与上层政府的关系等栏目的比较 得出结论 在网络化社区治理框 架下 更为广泛 松散的组织通过相互依赖关系联合起来 协力应对挑战 本 着对对话制度的信奉和网络互动 使得民主和管理相得益彰 二 公民治理下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世纪公民越来越深入参与到社区事务 为此美国的理查德 c 博克斯 提出了公民治理下的社区治理模式 他认为社区治理具有规模原则 民主原则 格里 斯托克 新地方主义 参与及网络化社区治理 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92 95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8 责任原则和理性原则 选择什么样的社区治理模式 最关键的还是看社区领导 者抉择怎样的社区政策导向和社区发展态度 社区治理在 21 世纪进入了一个新 的时代 他对这个新时代推测命名为公民治理时代 在这个时代 要有居民选 择和决定社区的愿景 要居民对自己的社区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从公民治 理的角度进一步勾画了一条为了社区发展的途径 提出了 社区协调委员会 社区公民协商委员会 等组织形式 借助这样的社区治理平台 一方面公民 代表可以更多地获得权力 承担起公共事务管理 成为 公民管理者 另一方 面 社区广大公民能够表达对社区发展的利益要求和期望 从此形成新型的代 表制度 三 社会资本和社区治理 samuel bowles和herbert gintis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社区治理进行了研究 他们认为社区治理是一个小利益团体的社会互动 是与市场和地区密切相关的 经济活动成果 有人认为 1 社区治理解决了一些共同的市场和国家的失灵 但通常依靠与道义区别的内部关系和经济代价 2 个人动机支持社区治理不被 任何自私或利他主义 3 社区 是市场和国家的补充 而不是替代品 4 如 果设计不当 市场和国家会排挤社区 5 一些知识产权的分布比其他更有利于 促进社区治理 6 社区在未来更显其重要性 四 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治理 城市治理作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是一个复杂的治理体 系或治理结构 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这部分 理论研究者主要从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上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 christopher gates在 community governance 文中指出 美国政治特别是在国 家层面已成为功能失调 公民对他们的政治领导人深感失望 并认为政治机构正 在响应和损坏的根深蒂固的权力和金钱 为此有人认为 解决这一僵局在于逐 渐从政府主导的模式中重新发明社区的方式运作 在这个模式中 政治斗争已 不再是打败你的敌人 但达成合作 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决定 政府 企业 社会 团体和公民共同努力 和领导人分享权力 工作 以使他人来决定的问题 安 参见理查德 c 博克斯 公民治理 引领 21 世纪的美国社区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 samuel bowles herbert gintis the economic journal london nov 2002 vol 112 iss 483 pg f419 18 pgs 参见christopher gates futures kidlington jun 1999 vol 31 iss 5 pg 519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9 东尼 吉登斯认为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问题日趋严 重 只有社区建设才能解决公民素质的问题 而国家则是社区建设的协作者与 监督者 根据情况的不同 政府有时需要比较深入地干预公民社会的事务 有 时候又必须从公民社会中退出来 第三节 国内社区治理的理论和研究现状 一 研究综述 国内的社区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 30 年代 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两位学者最为 著名 而真正兴起却是在上个世纪的 90 年代 可以说是城市建设的实践推动了 社区理论的研究 90 年代初期 对社区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 展等方面 如吴志军 2003 基于自治与服务的视角 提出了以社会中介组织 为主导 以基层党组织为整合 以居委会为辅助的社区管理的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 社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资源配置结构的多元化和动态化 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 特别是 治理理论被引入导社区的实践中来 运用现代治理理论进行社区研究成为了学 术界新的热点 国内的学者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 围绕政府与社区的 相互关系作用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基于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然角色 黄琴 2007 提出政府要从 划桨 走向 掌舵 从集权走向分权 在社区公 共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 成为满足社区公众需求的 顾客驱动 的政府 基于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李向品 2007 厘清了社区治理与非营利组 织的关系 基于相关利益和社区权力的视角 吴光芸 2007 提出建立利益相 关者之间的协调参与网络 使政府 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持续的 互动过程中经过重复的博弈而建立合作与互惠的关系 基于单中心秩序和多中 心秩序的视角 张洪武 2006 2007 提出由公共责任理念引导 公共规则规 安东尼 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第 82 页 参见吴志军 城市社区管理 主题与模式选择 j 学术研究 2003 3 71 73 参见黄琴 论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应然角色 j 理论与改革 2007 4 63 65 参见李向品 非营利组织与社区管理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6 101 102 参见吴光芸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 j 城市管理 2007 1 82 86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0 制的社区多中心治理秩序 使摆脱 公地困境 激发社区多中心因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促进集体行动和社区善治的重要条件 基于合作主义视角 俞楠 2006 提出在社区层面有必要推动 自治 与 共治 的并行 依靠社区多 元化主体的共同参与 增强社区治理的合法性 二 关于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目前 国内学术界依据政府与社区的权能关系 提出了三种社区治理的模 式 即政府主导型的行政型社区 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的合作型社区 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自治型社区 如魏娜 2003 王建平 2006 一 政府主导型 朱建刚 1997 在对上海五里桥街道权力变迁的个案 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在中国街区内部 国家与社会自治空间的关系并非一 定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是可能处于一种共生共长 良性互动的关系 从而形 成强国家 强社会的双强态势 王芳 2008 认为基于我国城市快速推进的实 际情况 目前宜选择政府主导型作为社区治理的参考模式 原因主要因为我国 市民社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这种治理模式 徐勇 2001 则认为行 政取向的社区建设当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整合社会 但是在这一体制下 社会仍然为政府所吸纳 社区的工作还是主要在落实政府的任务 二 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型 卢汉龙 2004 在比较了上海和沈阳的社 区治理模式后 较为推崇沈阳模式 认为沈阳的模式更能代表我国大多数城市 社区建设的初始条件 更符合我国社区发展的未来走向 同样 桑玉成 丁超 和俞楠等学者也都主张公民个体表达权利的自主权 共同管理自身事务的自主 权 而马海龙 2007 则认为 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社区自治的基本条件 现 阶段应构建政府 社区组织 其他非营利组织 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 的社区共治体系 三 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型 徐勇 2001 认为重塑政府就是重 参见张洪武 社区治理中的多中心秩序与制度安排 j 广东社会科学 2007 1 182 187 参见俞楠 自治与共治 合作主义 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模式 j 理论与改革 2006 6 15 17 参见魏娜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1 135 140 参见王建军 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 j 黑河学刊 2006 7 123 125 参见朱建刚 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 强国家和强社会模式 对一个街区权力结构的分析 j 战略与管 理 1997 4 42 53 参见王芳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j 城市管理 2008 4 68 69 参见徐勇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1 3 5 13 参见卢汉龙 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56 65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1 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就是按照竞争 合作主义理念来建设一个权责清楚 功 能分化 协同治理 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马西恒 刘娴静等学者也 主张通过竞争 合作主义的治理模式 最终走向 善治 对于这一模式 张宝 锋 2006 则认为 在缺乏宪政改革的前提下 多元合作治理的半行政 半自 治模式 最终和行政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殊途同归 沦为政府权力的玩物 今天 社区建设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之一就是 共治 人民普遍认为 社 区共治 代表着中国新一轮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术界试图通过 共 治 而发育出一个具有公共性并富有中国特色的 市民社会 公共社会 目 前 国内学术界关于社区共治的框架 路径已经有不少深层次的讨论 如马海 龙 2007 认为社区共治是政府 社区组织 其他非营利组织 社区单位 居 民 合作供给社区公共产品 优化社区秩序 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过程 并提 出了构建社区共治模式的设想 翟桂萍 2007 在合作主义视野下 建构了一 个以社区自治为基础的 党政融合 条块整合 多元互动的社区共治架构 而 对于社区共治 李友梅 2008 则认为 社区共治 结构的协调机制是以治理 结构的权力协调机制为基础的 要深刻认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就必须要把 研究视角聚焦到具体行动空间的权力关系及协调机制 不过 笔者也注意到 社区共治模式也只是对普遍认同的三种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 第四节 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比较和启示 从国家政体 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来看 国外和国内社会存在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既影响着社会发展 也决定了社区理论研究呈现不同 从上面对国内 外社区理论研究特别是社区治理研究的分析 可以发现 国内外社区理论的研 究存在着不少差异 参见马海龙 社区共治 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j 经济师 2007 11 69 70 参见徐勇 治理转型与竞争 合作主义 j 开放时代 2001 7 26 33 参见张宝锋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 2 6 9 吴志华 大都市社区治理研究 以上海为例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第 205页 参见马海龙 社区共治 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j 经济师 2007 11 69 70 参见翟桂萍 社区共治 合作主义视野下的社区治理 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 3 81 88 参见李又梅 社区治理 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j 社会 2007 2 159 207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2 一 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目的是相同的 无论国内外的社区研究 都是出于探讨如何解决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 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目的 反过来 也正是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推动着社区实 践和社区理论研究的发展 欧美国家的社区概念和社区实践是工业化 都市化 和社会现代化的产物 工业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 20 世纪新经济时代 都 对国外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社区渐渐成为独立于国家 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成为解决社会阶级冲突和失业 贫困 疾病和犯罪等 社会问题的重要平台 日益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社区实践的发展 推 动了社区理论的研究 积淀了深厚 丰富多彩的社区理论 在国内 由于我国 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相对于国外较低 所以国 家 市场和社区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晰 但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影响整个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同时 也带动了国内的社区实践和社区研究 二 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的焦点是不同的 在国外 社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在社区层面 更加关注 人 这与国外资 本主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国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个人是 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和主体 相对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处于次要的位置 公 民普遍认为 在国家和市场之外的公民社会是实现公民自由的空间 所以地域 性研究虽然在社区研究中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 但是学术界对社区人际关系 的改善 对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对居民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变化等方面的研 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当然 在研究社区内部运行机制尤其是在研究社区治理的 时候 或多或少会涉及社区与政府的权能关系 但是 这些研究也不扩大到社 会层面 还是放在社区的层面 解决问题的对策还是回应社区问题 着眼于如 何促进社区内部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和民意化 满足社区需要和实现社区整合 在对社区治理研究方面 由于社区的环境大不同于国家政府或者州政府的环境 地方往往受到那些它们无法控制的经济 政府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所以社区用 于处理问题的资源及其有限 但是社区内的政治活动通常是面对面的 很多社 区居民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参加社区事务 看到他们的努力获得的结果 所以 国外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除了对地方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政府 王青山 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第 302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pa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3 与社区的关系进行研究外 更多的是从社区服务 社区治安 公民参与 土地 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而在国内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 其次再是个 人主义 简言之 中国社会的价值基础不是个人主义和公民权利 而是集体主 义和公民义务 这种价值基础典型反映在社区实践与社区生活中 所以国内社 区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在社会层面 着重研究整个社会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政府 市场 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 即使是对社区内部的研究 也会放大到社会层面 解决问题的对策也主要是着眼于如何调整政府 市场 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构建社区治理的互动平台和社会环境 三 国内外社区理论研究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在国外 社区研究理论基础非常丰富 这与他们将近 2 个世纪的社区发展 历史密切相关 研究成果也基本上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 在国内 社区实践和 社区理论研究起步晚 理论的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社区研究丰富的理论基础上 结合国内的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 相比较国外发达的研究水平 理论 基础还很薄弱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国内的理论研究少 实证分 析多 分析性研究少 描述性分析多 前瞻性研究少 滞后性研究多 系统性 研究少 改良性研究多 质的描述多 质的量化少 王青山 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第 304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4 第三章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与实践 第一节 典型国外社区治理模式 国外社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 社区实践首先在发达 国家开展 随后在发展中国家陆续推开 前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社区救助阶 段 18 20 世纪 社区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 20 世纪 80 年代 发展成熟阶 段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经过 2 个多世纪的发展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各有各 的特色 现代社区治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与社区之间权能的配置方 式 根据政府与社区不同的权能关系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社区自治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和混合治理模式 一 社区自治模式 社区自治模式主要表现为 政府与社会相对分离 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以间接 管理为主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支持 社区自治在社区中 占主导地位 社区的具体事务完全是按自主自治的原则进行处理 美国是典型的 社区自治模式的国家之一 可以用政府依法管理 社会全面参与 社区自治管理 资金多方筹集 分工日趋完善来概括其社区治理模式的特点 在美国 社区是一个用途很广泛的概念 一般来说 人们往往把社区界定为 居民区 而且大部分社会调查也定位于这类社区 美国社区自治的治理模式与 它深厚的民主传统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 美国是一个实行分权制的联邦 国家 200 多年的民主制度的探索实践 使得公民自治传统十分深厚 美国又是 西方社会政治和经济高度发展国家 它历来非常重视和强调法律制度 法律体系 十分完善 在美国 政府与社区是相对分离的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 刘娴静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及中国的实践 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4 6 106 108 侯钧生 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发展经验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第 33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5 1 制定法律 通过各项法律规定来规范社区及社区内各类组织 家庭和个人的 行为 以及他们的利益关系 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和支持 在国家层面 制 定了 社区再投资法 住宅和社区发展法 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 等 城市宪章对社区各种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通过制定住宅 环境 社会服务等法律政策来促进社区发展 2 通过建立伙伴关系 与社区组织和企 业进行社区领域的合作 鼓励社区组织和企业执行社区项目 提供社区服务 必 要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 通过社区发展拨款计划 间接推动社区发展 4 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参与房产建设 在社区 具体的社区事务完全实行自治 社区的自主权比较大 与政府部门 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宪法修正案裁定 只要不影响区域或国家 的整体发展 每个社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特色 在美国 社区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五类 且这些社区治理主体分工日益清晰化 第一类是政府 第二类是社区组织 社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