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麟府路边防地理及研究.pdf_第1页
北宋时期麟府路边防地理及研究.pdf_第2页
北宋时期麟府路边防地理及研究.pdf_第3页
北宋时期麟府路边防地理及研究.pdf_第4页
北宋时期麟府路边防地理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研究首先考证了北宋麟府路设立的时间 由丁 文献中无麟府路设立时间的记载 笔者在考 证麟府浊轮部署 麟府都部署的基础上 结合北宋初期都部署设置的变化 考证出麟府路设立的 时间当是在真宗到仁宗时期 其次 通过研究麟府路的自然地理环境 建置沿革 宋 辽 夏关 系的变化 考究出麟府地区自唐末五代时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军事地区 加上它具有北邻契丹 砖接党项这么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 北宋时期将这一地区进一步整合 并最终设立了麟府路 再 次 对北宋初期 中期 后期的边防措置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堡寨建置和军队驻防情况 梳理出 麟府路边防的阶段性特点 最后 结合上述研究 对麟府路的地缘环境与战略地位进行论述 作 为宋 辽 夏三方势力的交界地区 麟府路是河东路的门户 对河东地区有很好的屏障作用 又 与邻近的郎延路形成犄角之势 对西夏的左厢施加威胁 同时 麟府路还具有招纳安抚蕃部 防 御辽和西夏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北宋 麟府路 边防 a b s t r a c t t h i ss t u d yf i r s t l yv e r i f yt h es e b u pt i m eo fl i n f u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b y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b e c a u s et h e r ea r en oa n yr e l e v a n tr e c o r d sr e s p e c t i n gs e t u pt i m eo fl i n f u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 s ot h e a u t h o rh a v ev e r i f i e dt h a tt h es e t u pt i m ew a sb e t w e e ne m p e r o rz h e n z o n ga n de m p e r o rr e n z o n gb a s e d o nt h el i n f uz h u o l u nd e p l o y m e n ta n dl i n f uc i t yd e p l o y m e n tv e r i f i c a t i o n a n dc i t yd e p l o y m e n t c h a n g e si nh i s t o r yb y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o f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s e c o n d l y b y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n a t u r a l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c h a n g e si ng e s o n g l i a o x i x i ad y n a s t y t h ea u t h o rd e t e r m i n e st h a tl i n f ud i s t r i c th a db e e nar e l a t i v e l yi n d e p e n d e n t 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s i n c et h e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w a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w h i c hw a ss i t u a t e db y k h i t a ni nt h en o r t ha n dw e s tb yt a n g u t f i n a l l y t h ee m p e r o r s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m a d eaf u r t h e r i n t e g r a t i o ni nt h i sa r e a a n ds e tu pt h el i n f u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 t h i r d l y 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ar e s e a r c ho nt h eb o r d e rd e f e n s ed e p l o y m e n ta n dm a n a g e m e n ti nt h ee a r l y m i d d l ea n dl a t en o r t h e r ns o n g a n ds o r t so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n f u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i ne a c hs t a g e t h r o u g hs t u d i e so nv i l l a g em a n a g e m e n ta n db o r d e rm i l i t a r yd e f e n s e f i n a l l y t h e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g e o p o l i t i c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a n ds t r a t e g i cp o s i t i o no fl i n f um i l i t a r y d i s t r i c t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a b o v e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d r a w s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a sab o r d e rr e g i o nb e t w e e n s o n g l i a oa n dx i ad y n a s t y l i n f u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i st h eg a t e w a yo fh e d o n gr e g i o n w h i c hp l a y sa f i n eb a r r i e rf u n c t i o ni nh e d o n gr e g i o n t h e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i sn o to n l yb e c o m i n gp a r t n e r 加mf u y a n 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 c o t h r e a t e n i n gt h el e f to fx i x i ad y n a s t y b u ta l s op l a y sad o u b l er o l ef u n c t i o nt h a ti s b o t hr e c r u i t i n ga n dp a c i f y i n gt h ea b o r i g i n e sa n dd e f e n d i n gl i a oa n dx i x i a 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l i n f um i l i t a r yd i s t r i c t b o r d e rd e f e n s e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3 1 1 麟府路设立的时间 3 1 2 麟府路的地理范围 4 1 3 麟府路的形成背景 6 第二章重藩宣之寄 建部署之区一太祖到仁宗天圣时期的边防措置 10 2 1 重藩宣之寄 1 0 2 2 建部署之区 1 1 第三章依托堡寨 沟通麟府一仁宗天圣到英宗时期的边防措置 1 3 3 1 城池堡寨建置 1 3 3 2 军队的驻防 2 2 第四章策应伐夏 襄助郎延一神宗到微宗时期的边防措置 2 4 4 1 策应伐夏 牵制契丹 2 4 4 2 进筑堡寨 打通都延 2 6 4 3 新置第十三将 2 8 第五章麟府路的地缘环境与战略地位 3 0 5 1 河东门户 3 0 5 2 部延肱骨 3 1 5 3 内控土豪 3 1 5 4 外御辽夏 3 2 参考文献 3 3 i l i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绪论 北宋时期的麟府路位于今天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段 即今天陕西的 府谷县 神木县一带 麟府路在北宋时期北接契丹 西控党项 是宋 辽 夏三方势力的 交界地带 三方势力在这一地区围绕着r 十地和蕃族展开过激烈的争夺 因此 麟府路的战 略地位十分的突出 国内外曾有很多学者的成果涉及到麟府路 他们探讨的主要领域与问 题如下 自然地理方面 杨蕤的 西夏地理研究 1 对西夏境内的山川风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 介绍 其中有章节专门介绍了麟府一带的自然地理情况 黄土高原梁 峁纵横 将陕北地 区划分出了麟府和郫延两个地区 加上浊轮川 窟野河 这些河流的分割 使得麟府一带 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 书中还对麟府一带的自然植被状况进行了研究 认为北宋时 期的麟府一带并非像今天这样是荒漠化很严重的地区 北宋时期的麟府一带植被状况是良 好的 尚有一部分森林 植被的分布对于麟府路的形成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政区地理方面 严耕望 唐代交通图考 2 麟州在唐代就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 重镇 隶属振武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 唐的军事力量向内地收缩 振武 锚度成为唐代边防的 中坚力量 到了五代时期 麟州 府州仍隶属振武节度 军事地位依旧重要 承担着中原王 朝控制边疆的重要任务 北宋创立后 沿用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建置 并且加以整合 将麟州 府州 丰州三州整合成为麟府路 李昌宪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3 宋西夏卷 对北宋行政 建置的沿革进行了介绍 文中指出麟府路并非行政上的设置 而是因军事原因设立的帅司路 是在行政路的基础上的再划分 此外 由 丁 麟府路是蕃汉杂居的地区 北宋朝廷在麟府路的 统治是不同于内地州县的 一方面任用蕃族首领来进行羁縻统治 另一方面 派遣朝廷的流 官到这一地区担任重要职务 防止蕃族形成割据势力 王天顺 西夏地理研究 4 对北宋 与西夏在历次战争期间所进筑的堡寨进行了统计 对堡寨的地望进行了考证 虽然统计的堡 寨数量有所欠缺 但是为研究宋 夏关系在地理空间方面所呈现出的变化提供了参考 周群 华 宋麟府丰三州建置及其战略地位 对麟 府 丰三州的建置沿革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 五代和北宋时期麟 府 丰三州所管辖的区域和这一地区的堡寨数量 文中还就麟府路是河 东路的门户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认为麟府路的存在对于减轻西夏和辽对河东地区的压力具 有重要的作用 河东路虽然有黄河天险为依靠 可是一旦麟府路丢失 河东地区会随时面临 着西夏的骚扰 孙昌盛 论宋 夏在河东路麟 府 丰州的争夺 文中从任用土豪和进筑 堡寨两个方面来探讨北宋政府对麟府路的经营 研究了西夏不断入侵麟府路的原因 一方面 是由于麟府路独特的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是与北宋政府争夺这一地区的耕地和蕃户 1 杨蕤 西夏地理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 0 0 8 年 2 严耕望 唐代交通图考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7 年 3 李昌宪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7 年 4 王天顺 西夏地理研究 兰州 甘肃文化出版社 2 0 0 2 年 1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蕃族问题方面 戴应新 折氏家族史略 5 对世居府州的折氏一族有比较全面的研究 折氏在蕃族中威望很高 而且折氏一门世出良将 因此为北宋政府所倚重 折氏一族终北宋 一朝始终守卫着麟府路 多次击退西夏和辽的进犯 为北宋边疆的巩同立下了很大功劳 与 此同时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折氏势力过丁 强人 通过在麟府路驻扎军队和委派流官充当重要 职务的手段来遏制折氏势力 李裕民 折氏家族研究 对于折氏家族的历史 依其不同时 期的特点分为六个阶段 从折氏家族的兴起到衰落给予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同时 对北宋朝 廷对于折氏政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将北宋对折氏的政策分为优厚和控制两个方面 粮食补给方面 程龙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研究 在对北宋两北战区的自然地 理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麟府路由于自然地理状况不佳 农业发展较为缓慢 粮食补给十分依 赖河东地区 庆历时期以前 麟府路的粮食补给线路是由河东路的火山军经由府州运送到麟 府路的其他地区 府州在这一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庆历时期以后 宋夏战事频繁 原有的粮食补给线路以及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 因此 北宋政府开始寻求建立第二条粮食补 给线路 由河东的岚州出发 经由合河津 麟州境内的神堂寨 银城寨 惠宁寨最终运达至 麟州地区 两条粮道的存在保证了麟府路的粮食需要 为麟府路成功抵御西夏进攻发挥了重 要作用 宋夏战事减少后 麟府路的驻军开始频繁到河东地区就粮 文中对麟府路军马的就 粮线路及就粮区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本文探讨麟府路边防地理的变化有很好的 借鉴作用 军队驻防方面 王曾瑜 北宋兵制初探 对北宋军事制度的研究十分的全面 北宋的 军队分为禁军 厢军 乡兵三种 禁军作为军队的主力 既肩负有守卫疆土的责任 也肩负 着防备地方势力割据的使命 麟府路作为北宋边防的重点地区 驻有大量的军队 这些军队 在守卫麟府地区的同时 也负责监视当地的土豪势力 文中对北宋都部署这一设置也有研究 都部署在太祖时期作为一路统帅 拥有很大的权利 但是却多是临时设置 一旦战事结束 都部署即告取消 太宗后期开始 北宋的国策开始转向守内虚外 都部署的设置由行营都部 署向驻泊都部署转化 驻泊都部署开始成为一个地区的军事指挥部i j 这些对于研究麟府路 的设立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麟府路由刚开始因伐夏而权宜设置逐渐成为定制正好符合 这一规律 上述前人多是就麟府路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如地理 行政沿革 民族问题 军事问题 缺乏对麟府路这一地区的系统性的专门研究 本文通过对麟府路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情况的 梳理 首先 对麟府路的设立过程进行了考证研究 其次 对麟府路在北宋时期的阶段性特 点予以总结 最后 对麟府路的地缘环境和战略地位加以探讨 本研究弥补了前人没有从北 宋整个历史时期来考察麟府路的不足 并展现出宋 辽 夏三方关系的变化在地理空间上的 表现 这些对于深入研究宋夏关系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 戴应新 折氏家族史略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 9 8 9 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1 1 麟府路设立的时间 宋代在地方推行路 州 县三级行政建制 路一级分设转运司 提点刑狱司 提举常 平司与安抚司四大常设机构 转运司主管地方的税赋 土地 提刑司总管狱讼 常平 茶 盐则归属提举司 兵将 盗贼由安抚司所管理 北宋始终坚持和贯彻以转运司为主体的地 方行政 监察体制 这也是北宋划分路一级行政建制的主要依据 此外 在沿边的河北 河东 陕西三路 还出现了因军事考虑而设置的帅司路 帅司路负责一路的军政事务 但 在行政上仍然归属转运司路 本文所研究的麟府路就是在河东路管理下的帅司路 关于麟府路设立的时间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 笔者认为麟府路的设立人概经历了麟府 浊轮部署 麟府都部署 麟府路军马司这么一个过程 并以麟府路军马司为其设立的标志 王曾瑜先生在 宋朝兵制初探 一书中写到 北宋初 部署有行营与驻泊之别 行营往往 用于征讨 驻泊往往用于防卫 有些职务虽带有某州 某路 但他们并非长期驻守某地的 地方统兵官 太宗至道二年 9 9 6 北宋五路讨伐李继迁 为策应伐夏的军事行动 以李 重贵为麟府浊轮副都部署6 从至道二年到真宗咸平四年 文献中未再有关于麟府浊轮部署 的记载 因此 笔者认为麟府浊轮部署应当是因五路伐夏而权宜设置 当是行营都部署 没有固定的驻所 因而不能够成为麟府路设立的标志 真宗咸平四年 1 0 0 1 九月辛卯 麟府浊轮副都部署曹璨率熟户兵邀击李继迁辎重于唐龙镇西柳拨川 杀获甚众 生擒其大 校四人 7 咸平五年 1 0 0 2 九月辛亥 麟府部署曹璨言侦知戎人入寇 领兵出击 不遇贼 而旋 8 真宗景德元年 1 0 0 4 十月甲申 麟府路钤辖韩守英 张志言知府州折惟昌奏 奉 诏率所部兵 自火山军入契丹朔州界 前锋破大狼水寨 杀戮甚重 生擒四百余人 获马 牛羊 铠甲数万计 9 从现存的几条史料来看 真宗时期麟府都部署所参加的行动多为主 动出击的征讨行动 因事而设 事平即废的情况应当是存在的 而且文献中未提及到麟府 都部署有驻泊地 因此麟府都部署也当为行营都部署 但是麟府都部署的设立却为后来麟 府路军马司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麟府路军马司治府州 以并代路钤辖领之 白戍兵置州兵 外 又领大路蕃汉义勇军三千九百人 1 0 麟府路军马司治所在府州 统辖麟 府 丰三州 军马 有驻泊地和固定的管辖范围 应当可以作为麟府路设立的标志 关于麟府路军马司 的设立时间 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 笔者推测其设立的时间当是在真宗后期到f 宗前期 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 真宗后期开始 北宋转入全面防守态势 出师性的行营都部署消 失1 1 而防御性的驻泊都部署固定下来 既然重在防御 其统兵官势必率军久驻一地 仁 宗时期开始出现了路分部署 都部署与路分形成固定关系 以致密不可分 都部署的性质 6 武经总要后集 卷3 第1 2 6 9 页 7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4 9 咸平四年九月辛卯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0 7 4 页 8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2 咸平五年九月辛亥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1 5 2 页 9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8 景德元年十月甲申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2 7 4 页 1 0 武经总要前集 卷1 7 第8 6 1 页 1 1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9 景德二年正月癸丑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3 0 7 页 3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也开始演变为与钤辖 都监一样的地方统兵官 只是存在等级高低而已 比第二 真宗大 中祥符二年 1 0 0 9 六月 麟府钤辖言 杜庆族依唐龙镇为援 多扰别部 欲令府州出骑 兵袭之 1 3 大中祥符九年 1 0 1 6 真宗在答弧平千赵德明的诏二 s 中写道 已令郎延 泾原 环庆 麟府等路部署钤辖司今后约束蕃部 不得辄相劫夺 1 4 仁宗天圣元年 1 0 2 3 十二 月 诏麟府路军马司 凡唐龙镇所报公事 具为处置之 1 5 这是文献中关于麟府路军马司 最早的记载 据此 笔者推测麟府路军马司的设立时间应当是在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到仁宗 初期 且不晚于天圣元年 1 2 麟府路的地理范围 麟府路下辖麟州 府州 丰州三州 丰州居北 府州居中 麟州居南 据 太平寰宇 记 记载 府州东过河至火山军四十里 南过河至岢岚军一百四十里 西至麟州一百五十 里 东南过河至火山军界桔槔寨四十里 西南至麟州界杓枝谷三十里 东北至唐龙镇一百 五十里 另据 元丰九域志 记载 丰州 仁宗嘉佑七年以府州萝泊川掌地置州 东至府 州一百二十里 西至沙井岭五十一里 南至府州一百一十五里 北至蛇尾旁六十一里 东 南至府州一百二十五里 西南至麟州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超没堠九十九里 西北至暖泉峰 三十七里 府州 东至火山军四十里 西至麟州一百二十里 南至岢岚军一百四十里 北 至丰州一百二十五里 东南至火山军四十里 西南至岚州三百里 东北至河清军二百二十 里 麟州 东至岢岚军二百里 西至夏州三百五十里 北至丰州一百六十里 东南至岚州 三百里 西南至银州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府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夏州一百二十里 太平寰宇记 与 元丰九域志 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地理总志 分别记述了北宋初 期和中期的政区建置 是考察北宋初期和中期政区建置变迁的主要资料 麟府路在北宋时 期的辖境未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只有丰州于庆历年间被西夏攻取 其土地被西夏所占有 嘉佑七年于府州萝泊川重建了新丰州 麟府路的北部辖境因丰州的内迁而有所减少 嘉佑 七年之后 麟府路的辖境就基本固定了下来 笔者以府州为中心 结合 太平寰宇记 与 元丰九域志 记载 做出麟府路的四至八道示意图 参见图1 1 根据以上两部文献 并参见 武经总要 的记载 笔者推测出麟府路的辖境大致如此 东临黄河 由府州渡河 即是河东的火山军 保德军 东北为黄河向南侵蚀的台地 即河曲地区 北部是北宋与辽 争夺下的蕃族聚居地区 西部和西北部是党项控制下的蕃汉杂居地区 毛乌素沙地的边缘 西南遥望西夏的左厢神勇军司 南部和东南部与岚州相接 参见图1 2 眨陈峰 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 安徽师大学报 2 0 0 1 年第3 期 第4 1 6 4 2 0 页 1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7 1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戊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6 1 5 页 宋大诏令集 卷2 3 3 第9 0 6 页 1 5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l o l 天圣元年十二月辛酉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3 4 4 页 4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图1 1 以府州为中心的麟府路示意图 本图据 太平寰宇记 与 元丰九域志 做出 图l 一2 北宋时期麟府路地理范围 本图引用自烟地正宪 关于宋代的麟府路 6 烟地正宪 关于宋代的麟府路 5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1 3 麟府路的形成背景 1 3 1 自然地理基础 北宋时期的麟府路位于今天陕北黄十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段 其北部为风沙草 滩区 有固定 半圃定的沙丘分布 其南部则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沟壑纵横 山梁逶迤 易守难攻 黄河自府州城东部流过 将麟府路与河东路其他地区分割成两部分 此外 这 一区域还梳状分布着皇甫川 沙梁川 屈野河 上游称乌兰木伦河 浊轮川和秃尾河等河 流 这些河流多为西北东南走向 是北宋与两夏的天然界限 河流沿岸冲积阶地发育良好 是理想的农耕之地 黄河沿岸则是峡谷丘陵区 山峦重叠 谷道弯曲狭窄 土薄岩露 谷 深坡陡 有利于军事防御 山川和河流的阻隔使得麟府路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 河谷 沿线是与外界来往的唯一道路 黄土沟壑区域是建立州城和堡寨的理想场所 受到自然地 理环境的影响 麟府路与河东路 陕西路分割开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 而在麟府路内 部 受地形和植被的影响 麟 府 丰三州也是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 这应该是三州可以 在唐末五代时期据险自保的原因之一 虽然北宋时期的麟府一带大的地貌格局与今天相差不大 但植被状况却有着不小的差 异 西夏时期 在今天内蒙古准格尔旗的南部 即麟府路的北缘有可能分布着面积可观的 林木 有史为证 伏见国家复修丰州故城 仍差人为知州 今州城之中 但有蚯墟瓦砾 环城数十里 皆草莽林麓而已 丰州于仁宗庆历年间被西夏攻取 仁宗嘉佑七年 1 0 6 2 在府州西北百余里的萝泊川重建丰州 从文献判断当时的丰州一带应有大面积的林地和草 地 又枢密院言 访问石州神泉寨至麟州银城寨之间有形势之地 可以修建城寨 兼有材 木 采伐应付使用 1 8 在今准格尔旗南部的神山林场尚有天然针叶次生林2 3 万亩 其中 油松林7 0 0 0 亩 1 9 在今神木县境内尚存留3 0 0 0 余亩的天然林 以侧柏 杜松为主 从这 里残存有天然次生林及油松林的现象分析 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有过大面积的森林及灌木林 蹊径险狭 杉柏丛生 汉兵难入 不仅表明西夏时期的麟府路具有一定的森林覆盖率 同 时也说明林木繁茂 道路不便是党项折氏集团能够长期驻足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 由于麟府地区气候寒冷 地形破碎 土壤贫瘠 除窟野河河谷地带地形较为平 坦 适于耕种外 其它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均比较低下 但是 麟府路地处农业和畜牧业 的交界地带 合适的气候条件 加上优良的草场 使得麟府路成为了北宋时期极为重要的 良马产地 凡马所出 以府州为最 盖生于黄河之中洲 日子河汉者有善种 出环庆者次 之 2 0 招马之处 麟 府则有党项 丰州则有藏才族 2 1 由此可见 北宋时期膦府路的自 然地理状况还是良好的 与今天陕北的自然地理状况有很大不同 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将麟府路与陕西的廊延路分成了两部分 东部的黄河又将它与河 东路的其他地区分割开来 加上窟野河 浊轮川等河流的分割作用 麟府路成了一个相对 封闭的区域 地形地貌因素是麟府路可以成为独立的帅司路的原因之一 1 7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9 5 嘉佑六年十二月丁亥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4 7 3 2 页 1 8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1 0 元符二年五月戊辰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2 1 4 9 页 1 9 准格尔旗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 第1 7 4 页 2 0 宋会要辑稿 兵2 4 之3 中华书局1 9 5 7 年 影印本 第7 1 8 0 页 2 1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4 3 咸平元年十一月戊辰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9 2 2 页 6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苹麟府路的成立 1 3 2 蕃族集结的重要地区 麟 府 丰三州自唐末之时就是蕃汉杂居的多民族地区 居民以党项族为主 白五代 以来 三州就由当地的豪强 大首领杨氏 折氏 王氏所1 j 有 其中 府州自五代晋 汉 时期即归属云中人族折氏 折氏深受汉文化影响 风貌庞厚 揖让和雅 其子弟亦粗知j 不类胡种 后周时 府州升为永安军二诲度 因此府州折氏实为一藩镇势力 府州 州境皆 党项部落 折氏本族仅有三百余口 但威望甚高 所部缘边蕃族甚众2 2 麟州杨氏为当地 土豪 五代时 自为刺史 受命于周 遂为世卿 其在麟州 绥御蕃族 为西北边扦敝 2 3 丰州王氏 本藏才族首领 开宝二年 9 6 9 时 自契丹来降 遂世有丰州2 4 麟 府 丰 三州的蕃部属于很早归附到北宋政权之下的熟户 与北宋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在宋 辽的斗争中常常站在北宋政府一边 协助宋军对抗辽军 除此之外 麟 府 丰三州周边 也分布着大量的蕃部 如丰州北部有二十六府 勒浪 尾马 直荡 啜娘等族 府州西北 有没儿雀 悉命 女女 越都等族 参见图1 1 这些沿边蕃部对北宋政权时叛时服 随 宋 辽的实力变化摇摆不定 如真宗景德年间 唐龙镇来磷 来美等为西路契丹所掠 于 是投靠到北宋一边 磷 美等亦穷而款塞者 常持两端 本非富强之族 但据险阻 恣为 观望 朝廷征之则趋河之东 地日东躔 契丹兵加之则趋河之西 地日西踺 介卒骑兵所 不能及 2 5 沿边蕃部的时叛时降迫使北宋政府升级这一地区的军政级别 设立麟府路军马 司来加强对这些蕃部的震慑和控制 对沿边蕃部的控制 不仅可以保证j 匕宋军马的供应 还可以利用这些蕃部的骁勇来增强这一地区的防御力量 因此通过设立帅司路这样的形式 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统治 对于北宋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3 3 唐代以来的建置沿革 麟府路所辖区域在唐代隶属关内道 玄宗时期隶属朔方军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 在原 来朔方军的统辖区域 分别成立了几个节度使区 河套地区分为东西两节度区 东区 置 振武军节度使 统振武军 胜麟银绥四州及东鹾两受降城 太平寰宇记 记载 府州 今 理府谷县 本河西蕃界 府谷镇 土人折太山折嗣伦代为镇将 后唐庄宗天佑七年 有河 朔之地 将兴王业 以代地诸部屡为边患 于是升镇为府谷县 至八年 麟州刺史折嗣伦 子从阮招回纥归国 诏以府谷县建府州 以扼蕃界 仍授从阮为府州刺史 寻以契丹与小 蕃侵扰 移州于留人堡 即今州理是也 晋高祖起义 以契丹有援立之恩 赂以云中 河 西之地尽去焉 契丹欲尽徙河南之民以实辽东 人心大扰 从阮因保险拒之 晋少主嗣位 北绝虏好 乃遣使诏从阮出师 明年春 从阮率兵深入 连拔十余砦 汉祖建号晋阳 引 兵南下 从阮众归之 寻升府州为永安军 延 胜 振武 朔州 忻州并沿河五镇以隶焉 乾佑元年 从阮举族入觐 朝廷命其子德康为府州团练使 周显德元年 升府州为节镇 复以永安军为军额 就拜折德宸为节度使 麟州 新秦郡 今理新秦县 禹贡 雍州之域 周 隋以降 为银 胜二州地 唐开元十二年 割胜州之银城 连谷二邑 置麟州并县 至十四年 又废州 以属邑还隶胜州 天宝元年 复置 寻改为新秦郡 乾元元年 复为 麟州 升为振武麟胜等州节度兼都护 以胜为支郡 武经总要前集 卷1 7 记载 丰州 2 2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2 4 宝元二年八月辛未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9 2 2 页 2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3 开宝五年九月戊寅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8 9 页 2 4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0 开宝二年十月戊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3 3 页 2 5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6 7 景德四年十一月甲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5 0 5 页 7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麟府路的成立 春秋戎狄之地 接胜州界 有藏才三族 开宝初 契丹伪立藏才酋长 王承美归顺 因建 州 就治郡事 累升为防御州 由以上史料可知 北宋时期的麟府路所辖之地在唐朝时期 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军事区域 振武军节度是唐干朝防御北方同纥残部和游牧民族的中心 根据地 五代时期的各个王朝都沿袭了唐代的设置 并将这一地区进行了整合 府州的地 位在五代时期逐步提升 并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 北宋初年 麟 府 丰三州之地相 继纳入到北宋版图之中 北宋政府承袭了唐代的建置 将三州归属关西道 真宗咸平二年 北宋政府将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整合 麟 府 丰三州始隶属于河东路 参见表1 1 麟 府地区自唐末时期就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军事区域 经过五代时期的发展变化 在北宋 时期最终形成独立的帅司路 因此 麟府路的形成实际上是传统行政和军事区域设置的延 续和发展 表1 1 唐末到北宋初期麟 府 丰三州建置沿革 唐后唐后汉后周北宋建隆开宝太平兴国咸平二年 元年 二年 四年 麟乾元元年隶关西道 隶关西道 隶河东路 州升为振武治小堡 治吴儿堡 治吴几堡 麟胜等州3 县 新秦 3 县 新秦 3 县 新秦 节度兼都连谷 银城连谷 银城连谷 银城 护 府元祜八天福十二显德 亡年 隶关西道 隶关西道 隶河东路 州年建府年升府州升府州为治府谷 治府谷 治府谷 州以抚 为永安军节镇 复以l 县 府谷1 县 府谷l 县 府谷 蕃界忻振武之永安军为 胜州并沿军额 河五镇以 隶焉 丰王承 隶关西道 隶河东路 州美自3 寨 永安 3 寨 永安 契丹保宁 来远保宁 来远 归顺 本表据李吕冕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作出 1 3 4 宋 辽 夏关系的变化 北宋自立国之日起 就面临着北方契丹政权的巨大压力 起初 契丹通过与北汉政权 结盟来阻止北宋的统一 北汉政权被消灭以后 宋 辽双方在河东路 河北路发生过多次 交锋 北方的契丹政权始终是北宋政府所无法回避的强敌 麟府一带与契丹的西部地区相 接 因此成为防止契丹南下的重要屏障 党项族自唐末时期就长期盘踞在陕北一带 据有 夏 绥 银 宥 静五州之地 北宋建立之初 加党项首领李彝兴为太尉 李彝兴也向北 宋献马五百匹 为此太祖还赐玉带给彝兴以示奖励 北汉刘钧联合代北诸部侵犯麟州 李 彝兴派遣部将李彝玉会集诸镇兵进行防御 刘钧被击败逃走 开宝九年 9 7 6 李克睿率 兵破北汉吴堡寨 俘寨主以献 累加检校太尉 太宗征北汉 李继筠遣银州刺史李光远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苹膦府路的成立 绥州刺史李光宪率蕃汉士兵支援宋军的行动 2 6 由以上几则材料可知 北宋初期党项与北 宋王朝的关系是十分和睦的 宋朝对党项首领进行册封 对党项族居住地区实行羁縻统治 党项族也多次出兵支援北宋的军事行动 由于西部边疆的稳定 这一时期麟府的主要任务 是防范契丹的南下 然而 太平兴国七年 9 8 2 党项首领李继捧献夏 绥 银 宥 静 五州之地于北宋 引起了其弟李继迁的不满 李继迁出奔到地斤泽一带 团结当地的党项 族开始与北宋对抗 与此同时 契丹为了拉拢李继迁与自己联合对付北宋 于雍熙三年 9 8 6 以义成公主嫁继迁 并册封继迁为夏国王 2 7 从这一时候起 麟府地区不仅要面 对北方的契丹 还要防范西部的党项势力 成了控扼西北 屏蔽河东的战略要地 北宋 国 巨防之地 天下精兵之处 k 期屯有重兵以北抗强辽 西拒劲羌 由联合党项抗辽到面 对辽 夏的双重压力 北宋政权 一身二疾 的国防特点在麟府地区得到了突出的显现 这种边疆形势的变化自然是促进麟府成为有着一定军事处置权限的帅司路的最重要原因 2 6 宋史 卷4 8 5 夏国传 第1 0 3 6 8 1 0 3 6 9 页 2 7 宋史 卷4 8 5 夏国传 第1 0 3 7 1 页 9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重藩宣之寄 建部署之区 第二章重藩宣之寄 建部署之区 一太祖到仁宗天圣时期的 边防措置 北宋建国之初 从唐末开始就盘踞于陕北的拓跋党项势力向北宋政府纳士称臣 北宋 在沿边的军事部署是防止契丹的南下以及消灭立国于太原的北汉政权 麟 府 丰三州是 蕃汉杂居之地 如何安抚这一地区的蕃部 稳定西部边疆是太宗消灭北汉完成统一后面临 的重大问题 2 1 重藩宣之寄 麟府路所辖的麟 府 丰三州自唐末之时就是蕃汉杂居的多民族地区 居民以党项族 为主 自五代以来 三州就由当地的豪强 大首领杨氏 折氏 王氏所世有 其中 府州 自五代晋 汉时期即归属云中大族折氏 折氏深受汉文化影响 风貌庞厚 揖让和雅 其 子弟亦粗知书 不类胡种 后周时 府州升为永安军节度 因此府州折氏实为一藩镇势力 府州 州境皆党项部落 折氏本族仅有三百余口 但威望甚高 所部缘边蕃族甚众2 3 麟 州杨氏为当地土豪 五代时 自为刺史 受命于周 遂为世卿 其在麟州 绥御蕃族 为 西北边扦蔽 2 9 丰州王氏 本藏才族首领 开宝二年 9 6 9 时 自契丹来降 遂世有丰 州3 0 对于这三州的豪强势力 北宋政府采取的基本方针是 维持现状 力求平稳 给予 优待 为我所用 任命大族的首领为蕃官 管理所在地区的蕃族事务 统领当地的蕃族军 队 如太祖开宝二年 9 6 9 冬十月 易州言契丹右千牛卫将军王甲以丰州来降 即命其子 承美为丰州衙内指挥使 太祖乾德五年 9 6 7 十二月四日 下诏日 眷彼麟州 地连 金泽 怀柔镇抚 实日要区 俾分节制之权 以重藩宣之寄 宜升为节镇 以建宁军为名 3 2 这些接受任命的大首领在北宋统一的过程中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如太祖建隆二年 9 6 1 三月辛亥 北汉寇麟州 防御使杨重勋给予北汉军队以沉重的打击 3 3 太祖乾德元年 9 6 3 闰十二月乙亥 折德康败北汉军于府州城下 擒其将杨磷 3 4 对于沿边其他地区的蕃部 北宋采用的基本方针则是 反对开疆 保持防御状态 并 尽可能予以招抚 太平兴国七年 9 8 2 闰十二月庚寅 丰州刺史王承美上书说契丹日利 月益 没细 兀瑶等十一族七万余帐内附3 5 太宗至道元年 9 9 5 正月癸亥 契丹大将军 韩德威诱党项勒浪嵬族十六府大首领马尾等自振武入寇 永安节度使折御卿邀击 败之于 子河汊 韩德威仅以身免 勒浪等族悉款塞内附3 6 真宗咸平六年 1 0 0 3 正月丙午 遣 2 8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2 4 宝元二年八月辛未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9 2 2 页 2 9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3 开宝五年九月戊寅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8 9 页 3 0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1 0 开宝二年十月戊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3 3 页 引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l o 开宝二年冬十月戊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2 3 3 页 3 2 宋会要辑稿 方域6 之5 中华书局1 9 5 7 年 影印本 第7 4 0 8 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2 建隆二年三月辛亥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4 l 页 宋史 卷1 太祖纪l 第1 6 页 3 5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2 3 太平兴国七年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5 3 1 页 宋史 卷5 太宗纪2 第9 5 页 1 0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重藩宣之寄 建部署之区 使赉诏赐丰州龙移 昧克族 丰州推官张仁硅言 龙移 昧克 一云j e e 郎 昧克 其地在 黄河北 袤数千里 族帐东接契丹 北邻鞑靼 南至河西 连大梁 小梁族 素不与迁 贼合 迁贼每举 辄为所败 常以马附藏才入贡 如国家赐以恩命 亦资外御 了7 真宗大 中祥符七年 1 0 1 4 六月壬戌 诏自今唐龙镇来归人 委本路转运 安抚 钤辖司洎府州 规画 于僻远处给闲田 勿复补署职名 时安抚司请于府州诸族收管 上以顷岁外浪族杜 庆光等率部下来归 既授职名 复还唐龙 故有是命 弼 2 2 建部署之区 文献中首见麟府一带的边防措置是在太宗至道二年 9 9 6 北宋五路讨伐李继迁 以 李重贵为麟府浊轮都部署 得对便殿 因言 贼居沙碛中 逐水草畜牧 便于战斗 利则 进 不利则走 今五路齐入 彼闻兵势火 或不接战 且谋远遁 欲追则人马乏食 将守 则地无坚垒 贼既未平 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上善之 赐以御剑 又屡遣使抚劳 麟 府浊轮部署应该是因应太宗五路伐夏而权宜设置的 当为行营部署 没有驻泊地 一旦战 事结束就会取消 真宗咸平四年 1 0 0 1 九月辛卵 麟府浊轮副都部署曹璨率熟户兵邀击 李继迁辎重于唐龙镇西柳拨川 杀获甚众 生擒其大校四人 4 0 咸平五年 1 0 0 2 六月癸 酉 李继迁复以二万骑进围麟州 金明巡检使李继周击之 围未解 麟府浊轮都部署曹璨 请济师 又以入宅使宋思恭为并代钤辖 管勾麟 府军马 4 1 咸平五年 1 0 0 2 九月辛亥 麟府部署曹璨言侦知戎人入寇 领兵出击 不遇贼而旋 4 2 真宗景德元年 1 0 0 4 十月甲 申 麟府路钤辖韩守英 张志言知府州折惟吕奏 奉诏率所部兵 自火山军入契丹朔州界 前锋破大狼水寨 杀戮甚重 生擒四百余人 获马牛羊 铠甲数万计 棚真宗大中祥符二 年 1 0 0 9 六月 麟府钤辖言 杜庆族依唐龙镇为援 多扰别部 欲令府州出骑兵袭之 4 4 大中祥符九年 1 0 1 6 真宗在答西平王赵德明的诏书中写道 已令郎延 泾原 环庆 麟 府等路部署钤辖司今后约束蕃部 不得辄相劫夺 4 5 由以上史料可知 麟府都部署在真宗 时期已经常态化 这一时期的麟府都部署虽然仍旧属于行营部署 却为麟府路军马司的成 立打下了基础 如前文所述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到仁宗天圣年间 麟府路军马司作为麟府 地区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开始出现 也标志着作为帅司路的麟府路的正式成立 太祖到仁宗天圣这一时期 麟府一带的边防措置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 任用豪强来 维持北宋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一方面利用他们在蕃族中的威望来巩固统治 另一方面利用 他们来招纳蕃部 与党项 契丹争夺士地 二是 北宋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措置由战时的权 宜设置逐渐常态化 并建立麟府路军马司作为这一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 同时 为了 监视豪强和加强防御 麟府一带有大量军队驻泊 据 宋史 卷1 8 9 兵志 3 记载 麟州 3 7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4 咸平六年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1 7 8 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8 2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壬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8 8 0 页 3 9 武经总要后集 卷3 第1 2 6 9 页 4 0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4 9 咸平四年九月辛卯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0 7 4 页 4 1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2 咸平五年六月癸酉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1 3 6 页 4 2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2 咸平五年九月辛亥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1 5 2 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8 景德元年十月甲申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2 7 4 页 4 4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7 l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戊戌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1 6 1 5 页 宋大诏令集 卷2 3 3 第9 0 6 页 1 l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重藩宣之寄 建部署之区 有威远2 指挥 建安1 指挥 府州有飞骑2 指挥 每指挥5 0 0 人左右 麟府一带共有驻泊 的军队2 5 0 0 人左右 如前所述 麟府一带的自然地理环境不适合农业发展 粮食不能自给 自足 因此 粮食运输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一时期河东路向麟府一带的粮食运输主 要沿保德军 府州 麟州一线进行 府州濒临黄河岸边 距离河东最近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使其成为河东粮食的最佳受益者 因此 河东民运粮赴麟州总是最先运抵府州再由此辗转 到麟州 黄河是河东路向麟府运粮过程中的一个巨大障碍 为此北宋政府采用了利用船渡 和建造浮桥两种方式 北宋政府于府州 保德军之间建造浮桥 4 6 加上保德军与府州之间 还有渡船往来 河东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麟府 而处丁中转站的府州逐渐成为麟 府一带的首要城市 图2 1 北宋初期河东路对麟府路粮食补给示意图 本图据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宋辽金时期改编 4 6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5 2 咸平五年 中华书局2 0 0 4 年 第页 1 2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依托堡寨 沟通麟府 第三章依托堡寨 沟通麟府一仁宗天圣到英宗时期的边防 措置 真宗景德元年 1 0 0 4 宋 辽订立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 宋辽军事冲突结束 河 东北面边防稍弛 北宋政府转而重视对西夏的防务 尤其是李元吴于公元1 0 3 8 年称帝建 国后 倾全国之兵对北宋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 西夏在进攻邶延路的同时 对麟府路也展 开了猛攻 丰州更是被西夏所攻取 面对西夏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 北宋开始全面收缩防 线 于险要之处加同城池 并在粮食运输道路上进筑堡寨以保障后期补给 为应对宋夏战 争 驻泊禁军数量有所增加 同时招募蕃族为乡兵 也出现了河东路向麟府路粮食运输的 第二条道路 3 1 城池堡寨建置 仁宗时期是麟府路堡寨进筑最多的时期 宋夏战争期间 麟府路进筑的堡寨主要是为 了打通麟 府二州之间的粮道 堡寨多位于黄土高原梁峁之间的通道和险要之处 庆历议 和 之后 宋 夏双方围绕着窟野河的耕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堡寨的修筑也都集中在西夏 侵耕作为严重的窟野河河谷一带 这一时期堡寨分布参加图3 1 图3 1 北宋中期堡寨情况 本图据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改编 1 3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依托堡寨 沟通麟府 3 1 1 沟通麟府 仁宗景祜元年 1 0 3 4 春正月 李元吴始寇府州 4 7 因为府州地势险要 府州兵马据 险以守 元吴未能攻下府州 虽然元吴未能攻下府州 但他仍在与麟府路相邻的地区保留 了大量人马 伺机再图麟府路 元吴在二川口 好水川火败宋军以后 将矛头再次指向了 麟府路 仁宗庆历元年 1 0 4 1 七月 元吴寇麟 府州 4 8 夏军于七月戊辰攻围麟州城 是月乙酉逾屈野河 西上百草坪 距城十五里按军 丙戌 破宁远寨 寨主侍禁王世直 兵马监押 殿直王颞战死于此次战役 夏军将仓库楼橹烧毁后撤军 并继续攻击府州 府 州城中有宫军六千一百余人 城中居民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且府州城城险且坚 东南 各有水门 崖壁峭绝 下临大河 夏军缘崖腹微径 鱼贯而前 城上矢石乱下 夏军死伤 殆尽 于是夏军转攻城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