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遗传与变异_第1页
第四章 遗传与变异_第2页
第四章 遗传与变异_第3页
第四章 遗传与变异_第4页
第四章 遗传与变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遗传变异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 遗传物质本身发生质的变化 叫突变 mutation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alaberration 基因突变 pointmutation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 StructuralChange 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排 rearrangement 染色体数目变异 NumericalChange 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变化 第一节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因素 自然条件 营养 温度 生理等异常变化 人工条件 物理因素 化学药剂的处理 四大类型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一 缺失 一 缺失 deficiency deletion 是指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其中所含的基因也随之丢失了 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1 末端缺失 terminaldeficiency 缺失区段是染色体某臂的外端 2 中间缺失 interstitialdeficiency 缺失区段发生在染色体某臂的内部 二 缺失的细胞学鉴定 无着丝粒断片 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在分裂时可见无着丝粒断片 缺失环 环形或瘤形突出 中间缺失杂合体偶线期和粗线期出现 二价体末端突出 顶端缺失杂合体粗线期 双线期 交叉未完全端化的二价体末端不等长 缺失染色体的联会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缺失圈 三 缺失的遗传效应 缺失区段上基因丢失导致 基因所决定 控制的生物功能丧失或异常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破坏基因排列位置关系改变影响缺失对生物个体危害程度的因素 缺失区段的大小缺失区段所含基因的多少缺失基因的重要程度染色体倍性水平 缺失纯合体 致死或半致死缺失杂合体 缺失区段较长时 生活力差 配子 尤其是花粉 败育或竞争不过正常配子缺失区段较小时 可能会造成假显性现象或其它异常现象 例 猫叫综合症 人类有一种病叫 猫叫综合症 哭声似猫 时刻处于恐怖状态 2 3岁死亡 原因是第五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了一段 少了40个左右的基因 假显性 pseudodominance 由于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 致使同源染色体上与这一缺失对应位置上原来不能显现的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得以表现 McClintock 1931 玉米X射线辐射试验 一 重复 duplication 染色体多了与自己相同的某一区段 使得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在同一染色体上出现不止一次的现象 顺接重复 指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的正常顺序重复 反接重复 指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的正常直线顺序 着丝点所在区段重复 会形成双着丝点染色体 将继续发生结构变异 难以稳定成型 二 重复 例 ab cdef 正常 ab cdedefab cdeedf 重复的形成 染色体不等交换与重复 二 重复的细胞学鉴定 5 12 3 4 缺失环是正常染色体形成的缺失染色体 45 123 12345 3 4 重复环是由重复区段形成的正常染色体 125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 体细胞联会 特别大 其中出现许多横纹带 可以作为鉴别缺失和重复的标志 图6 4 三 重复的遗传学效应 果蝇眼面大小的遗传效应 从上图可看出 重复的遗传效应主要有 剂量效应 dosageeffect X染色体上重复发生的数目不同 小眼数不同 重复越多 小眼数越少 位置效应 positioneffect 重复区段的位置不同 表型效应也不同 如雌蝇中的棒眼和加倍棒眼虽然都是四段重复 但小眼数前者是68 后者是45 由此可见 染色体不是简单的基因容纳器 而是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的位置和次序 所以说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在生物进化中有重要意义 一 倒位的类型 1 概念 倒位 inversion 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顺序颠倒了 2 类别 臂内倒位 倒位区段发生在染色体的某一臂上 臂间倒位 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 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 三 倒位 二 倒位的细胞学鉴定 倒位杂合体减数分裂前期 倒位区段过长 如果倒位片段很长 则倒位染色体就可能反转过来 使其倒位区段与正常的同源区段配对 而倒位的外区段则保持分离 倒位区段较短时 可能不配对倒位区段适中时 倒位环 三 倒位的遗传效应 1 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现象 2 倒位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 基因间距离关系发生改变 可能引起倒位区段基因的位置效应 倒位杂合体的基因间交换值降低 3 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倒位可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四 易位 一 易位是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畸变 如果这种转移是单方面的 称为单向易位 simpletranslocation 如果是双方互换了某些区段 称作相互易位 reciprocaltranslocation 易位是1923年Bridges在果蝇中首先发现的 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而易位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易位染色体的基因总量没有改变 易位的形成 二 易位的细胞学鉴定 果蝇易位杂合体在偶线期和粗线期 十 字形联会形象 终变期的环可能变为 8 字形象 三 易位的遗传效应 1 半不育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点 相邻分离 产生重复 缺失染色体 配子全不育 相间分离 染色体具有全部基因 配子全可育 2 易位杂合体的基因重组值降低十字形结构影响联会复合体中交换的正常形成 易位杂合体邻近易位接合点的一些基因之间重组率有所下降 3 易位可改变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两个正常的连锁群改组为两个新的连锁群 出现假连锁 由于相互易位 使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 不能自由组合 表现出类似于基因之间连锁的表型效应 4 易位会造成染色体 融合 Chromosomalfusion 而导致染色体数的变异 人类染色体相互易位 容易导致肿瘤的产生 第二节染色体数目变异 德弗里斯 1901 发现普通月见草 Oenotheralamarckiana 2n 14 中存在一些组织和器官巨大化的变异型 认为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种 并将之命名为巨型月见草 O gigas 以后的研究发现这些类型并不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 而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造成 2n 28 人们开始认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现象的发现 一 染色体组与染色体倍性 染色体组 genome 及其基本特征 生物中 二倍体物种的一个正常配子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 不同种属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染色体基数染色体组内各个染色体间在形态 结构和载有基因上彼此不同 并且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整体任何一条染色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缺少 缺失 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生活力降低 配子不育或性状变异 基数 在植物中 包含若干个祖先种 基本种 的染色体组以X表示 其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称为基数 单倍体 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体或细胞 二倍体 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对于二倍体生物 一个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所以n x 如玉米2n 20 n x 10 二粒小麦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2n 4x 28 n 2x 14 所以是四倍体 普通小麦含有六个染色体组 2n 6x 42 n 3x 21 所以是六倍体 马铃薯是四倍体 2n 4x 48 n 2x 24 x 12 由此得出n和x的关系 n x 二倍体 n可以是x的倍数 多倍体 单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 二 整倍体 1 整倍体 具有某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一倍体 monoploid x 2n x二倍体 diploid 2x 2n 2xn x三倍体 tripoid 3x 2n 3x四倍体 tetraploid 4x 2n 4xn 2x 例 玉米 二倍体 2n 2x 20 n x 10 水稻 二倍体 2n 2x 24 n x 12 普通小麦 六倍体 2n 6x 42 n 3x 21 x 7 多倍体 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在自然条件下 有些生物体本身就是单倍体 雄蜂就是从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单倍性生物 蚜虫在夏季一般进行孤雌生殖 形成单倍体 低等生物 藻类的菌丝体时期 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世代都是正常的能独立生活的单倍体 远缘杂交时 由于精卵的遗传物质有较大差异 常不能结合 有时通过孤雌生殖 少数情况下的孤雄生殖发育为单倍体生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组织培养技术 为人工培育单倍体植物创造了有利前提 2 单倍体 单倍体 haploid 体细胞内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常用n表示 单倍体植物的主要特点 单倍体植物有单倍的全套染色体组 即有全套基因 所以在适当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但因少一套染色体 因此比一般植株较矮 叶片较薄 花器较小 高度不育 单倍体植物只有一套染色体 因此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每一个染色体成员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可以配对 而全部染色体都分配到一个配子的机会又极小 所以单倍体植物一般不能产生正常的种子 只能以其当代而告终 单倍体的高度不育是指由二倍体产生的单倍体 3 多倍体 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或细胞 同源多倍体 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如同源四倍体 六倍体 三倍体 五倍体等 天然 染色体加倍但未减数配子受精后形成 或核内有丝分裂形成 人工 体细胞加倍 低温 秋水仙素处理 动物中同源多倍体少见 原因是加倍后产生的配子受精形成的个体 XX XY XXXY 不育 植物中同源多倍体较多 如 兰科 天南星科 禾本科中的竹属等 同源多倍体的表型特征 四倍体 染色体加倍 核和细胞体积增大 各器官加大 基因数量加大 产量增加 但也有相反情况 三倍体 生活力强 营养器官茂盛 但高度不育 如天然的无子香蕉 人工的无子西瓜 甜菜 苹果等 可大大提高林木 花卉 水果等产量 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的特点 A 染色体分离的特点 三倍体 三价体或二价体 单价体 2n配子形成概率 1 2 n n配子形成的概率 1 2 n 其余配子染色体不平衡 不育 四倍体 减数分裂可形成四价体 三价体 单价体 2个二价体 四价体和二价体可育 三价体和单价体染色体不平衡 配子不育 无籽西瓜 异源多倍体 allopolyploid 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杂交 形成的杂种加倍以后形成的多倍体 AA BB AB AABB 双二倍体 AB都有2组 它们各自都可以互相配对 因此是可育的 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 方法 物种间杂交 杂种F1染色体数目加倍 实例 八倍体小黑麦 图示 六倍体小黑麦 图示 八倍体小黑麦的人工合成与应用 六倍体小黑麦的人工合成与应用 多倍体染色体组的组合 三 非整倍体 指体核内的染色体不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 与该物种正常合子 2n 多 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类型 非整倍体出现的原因 上几代发生过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异常 减数分裂时的 不分离 或 提早解离 在非整倍体内 又常常把染色体数多于2n者称为超倍体 少于2n者称为亚倍体 非整倍体的主要类型 正常 2n 单体 2n 1 双单体 2n 1 1 缺体 2n 2 三体 2n 1 四体 2n 2 双三体 2n 1 1 BB CC DD AA BB CC D AA AA BB C D AA BB CC AAA BB CC DD AAAA BB CC DD AAA BBB CC DD 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疾病 Down sSyndrome 先天愚型 21三体综合症 Pautau Syndrome 13三体综合症 Edwards Syndrome 18三体综合症 XO Turner sSyndrome XYYXXY Klinefelter Syndrome Edwards Syndrome 18三体综合症 是次于先天愚型的第二种常见染色体三体征 1960年Edwards等首先报道1例多发畸形患儿 经染色体检查多一个额外的染色体 认为是17号染色体 相继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相似的观察 证实这些临床综合征与18号染色体异常有关 至今已有数百例报道 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畸形 多于生后数周死亡 三体在配制一代杂种中的应用 以大麦为例加以说明 普通栽培的大麦是二倍体 2n 2x 14 7 雌雄同花 闭花授粉 是严格的自交作物 和小麦一样 人工杂交是比较困难的 影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 育种工作者利用染色体畸变的方法培育出了一个新的三体大麦品系 特征是 msre msre MsRe 第2对染色体的两个紧密连锁基因 ms 雄性不育 re黄色种皮 额外染色体 一段是第2染色体的片段 上有显性能育基因Ms和茶褐色种皮基因Re 另一段 是别的染色体经断裂易位而来的 由于额外染色体在M1后期易落后和丢失 所以该三体产生的n配子要比n 1配子多 统计分析得出 雌配子中 n70 n 130 雄配子中 全部是n n 1败育 如果让三体大麦自花授粉 由于两种大麦种皮颜色不同 可用机械方法完全分开 雄性不育作为母本 可免去去雄这一繁锁工作 可选用恢复系 配合力强 杂种优势显著 和它杂交 杂种直接用于生产 保持系自交 又可得不育系和保持系 保证了不育系的延续 孟德尔遗传以及连锁遗传中论述的可遗传变异均是由于基因重组的结果 不是基因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 本部分讨论染色体上基因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 基因突变是摩尔根于1910年首先肯定的 他在大量的红眼果绳中发现了一只白眼突变果绳 大量研究表明在动 植物以及细菌 病毒中广泛存在基因突变的现象 基因突变 GeneMutation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 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基因突变亦称点突变 PointMutation 是生物进化原材料的主要源泉 第一节基因突变概述 1 基因突变广泛存在 如 黑眼睛老鼠 红眼白老鼠 黄种人 白化人 出现频率约5 10万分之一 小麦红粒 白粒 水稻矮生性 棉花短果枝 玉米的糯性胚乳等性状 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 突变体 mutant 或称突变型 一 自然界生物性状突变的现象 不同皮色的老鼠 不同肤色的蛇 不同翅形的果蝇 不同眼色的果蝇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白袋鼠母子 孔雀翅膀羽色的变化 猫耳朵的变异 蜜蜂绿眼突变 白化变异 不同颜色的金鱼草花朵 月季的红花和白花 水稻叶耳变异 水稻叶形变异 水稻粒色变异 水稻穗部变异 株高突变 株高突变 小麦耐盐突变 大麦抗性突变 彩色棉 玉米叶色变异 熟期变异 玉米分支 多穗玉米 苹果熟色变异 柑橘无籽变异 玉米不同类型 亚种 玉米马齿种 玉米硬粒种 玉米甜质种 玉米糯质种 米粉质种 玉米爆裂种 大豆皮色变异 20世纪人类曾发生过4次流感大爆发 即1918 1919年的 西班牙流感 1957 1958年的 亚洲流感 1968 1969年的 香港流感 和1977年的 俄罗斯流感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死亡2000万人 1957年亚洲流感 死亡100多万人 1968年香港流感 死亡46000人 病毒的变异将成人类 超级杀手 美国科研人员近日宣布 现在的禽流感病毒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存在类似的 基因突变 现象 一旦这种禽流感病毒发生基因突变 它必将快速演变成为一种能直接在人类间传播的可怕超级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警告 H5N1型禽流感病毒迟早会大爆发 很可能造成类似1918年的超级流感 爆发地区的死亡率可高达1 3 男性 万年后彻底消失一些研究人员估计 万年后 染色体所掌管的基因将会全部消失 那时人类就不会再有男性存在 据最近的英国 新科学家 杂志报道 亿万年前 染色体刚刚形成时 它掌管着大约 个基因 但之后这一数量却不断减少 现在的 染色体就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它掌管的基因已减少到 个左右 研究人员称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放大了约13000倍之后的X染色体 左 Y染色体 右 带人类基因的老鼠出世了近日 美国加州沙克学院 SalkInstitute 分子生物学家伊万斯成功地应用基因工程改造出对毒物产生免疫力的老鼠 经基因改造后的老鼠携带有名为类固醇暨异质物受体 SXR 的人类基因 该基因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种酵素 用于分解诸如环境污染物 药物及合成荷尔蒙等人体认定是外来的化合物 基因武器带来世界末日基因武器 亦称遗传武器 DNA武器 是一种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型武器 它是运用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 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 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 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 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出的新式生物武器 青年参考 2002年7月17日 二 突变的类型 从突变带来的表型改变将分为4类 Phenotypechange a 形态突变型 Morphologicalmutant 菌落形态 噬菌斑形态 孢子颜色 残翅 白眼 矮茎 侏儒等 b 致死突变型 lethalmutant 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型 如小鼠的AyAy胚胎致死 植物的白化 人的镰刀型贫血 还包括半致死突变型 Semilethalmutant 是使个体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 c 条件致死突变型 Conditionallethalmutant 最常见的是温度敏感突变型Ts ts temperaturesensitivemutant 如T4噬菌体的ts 25 能在E coli中正常生长 42 则死亡 d 生化突变型 biochemicalmutant 失去某种生化功能 最常见的是营养缺陷型 auxotroph 如细菌的ade his lac 等 链孢霉的lys 等 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来区分 Structurechangeofgeneticmaterial 基因突变 碱基替换 basesubstitution 移码 框 突变 frameshiftmutation 转换 transition 嘌呤 嘌呤 嘧啶 嘧啶 颠换 transversion 嘌呤 嘧啶或嘧啶 嘌呤 从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意义改变来区分 Changeofgeneticinformation 同义突变 samesensemutation 密码的简并性 codedegeneracy 无义突变 nonsensemutation 终止密码子 terminationcodon或stopcodon 错义突变 missensemutation 遗传密码编码氨基酸时发生差错 使原来的氨基酸变为另一种氨基酸 这叫密码错编 miscoding 三 基因突变的时期 1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中均可发生突变 即体细胞和性细胞均能发生突变 3 突变后的体细胞常竞争不过正常细胞 会受到抑制或最终消失 许多植物的 芽变 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 及时扦插 压条 嫁接或组织培养 繁殖和保留 芽变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 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 如 温州密桔 温州早桔 但芽变一般只涉及某一性状 很少同时涉及很多性状 设法产生性细胞 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苹果熟期变异 牛舌草白色突变 花色体细胞突变 不同颜色的牵牛花 柑桔体细胞突变 马铃薯薯块颜色变异 苹果体细胞突变 4 基因突变通常独立发生 某一基因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 不影响另一个等位基因 即等位基因中两个基因不会同时发生突变 AA aa 体细胞 aa Aa 当代即能表现 与原性状并存 形成镶嵌现象或嵌合体 四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1 重演性 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2 可逆性 象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 显性基因A通过正突变 u 形成的隐性基因a又可经过反突变 v 又形成显性基因A 例如 正突变 u 水稻有芒A 无芒a 反突变 v 频率 正突变 反突变 自然突变多为隐性突变 而隐性突变多为有害突变 如A a 可以A a1 a2 a3 都是隐性 a1 a2 a3 对A来说都是对性关系 但其之间的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各不相同 遗传试验表明 说明它们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 即同一染色体位置上 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1 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 可多方向发生 2 复等位基因 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 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 同源多倍体除外 而是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 增加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物的适应性 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 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 3 复等位基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1 烟草 栽培的普通烟草为自花授粉植物 但烟草属中有两个野生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性 已发现有15个自交不亲和的复等位基因S1 S2 S15控制自花授粉不结实性 自交不亲和性 指自花授粉不结实 而不同基因型株间授粉可结实的现象 2 人类血型 由三个复等位基因IA IB和i决定 其中IA IB对i基因均为显性 IA与IB间无显隐性关系 二者同时存在 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1 突变的有害性 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 长期自然选择进化形成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 进而打乱代谢关系 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 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 2 致死突变 即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 植物 最常见的为隐性白化突变 这种白化苗不能正常形成叶绿素 当子叶或胚乳中养料耗尽时 幼苗死亡 遗传表现如下 2 中性突变 控制次要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 不影响该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因而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活力和繁殖力 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3 有利突变 4 突变有害性的相对性 5 人类需要和生物本身突变利弊的不一致性 四 稀有性 rarity 指基因自发突变的频率是极低的 spontaneousmutationrate 为10 5 10 10 第二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一 自发突变 Spontaneousmutation 是指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 包括 a DNA复制中的错误转换 transitions 颠换 transversions 移码突变 缺失和重复 b 自发损伤 Spontatneouslesions 脱嘌呤 DNA的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易受到破坏 从而引起嘌呤的脱落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自发损伤 脱氨基 CU 如果尿嘧啶U未经校正 可被尿嘧啶糖基酶系统修复 则在复制过程中可和腺嘌呤A配对 结果产生G C A T的转换 但频率很低 是指生物体由于诱变剂的作用而引起的遗传物质的改变 频率要比自发突变高得多 a 碱基类似物 baseanalogs 在DNA复制时掺入 5 溴尿嘧啶 BU 代替胸腺嘧啶掺入DNA 产生A T G C的转换 5 溴尿嘧啶 BU 代替胞嘧啶掺入DNA 产生G C A T的转换 二氨基嘌呤 2 AP 可和胸腺嘧啶配对而进入DNA 之后又和胞嘧啶配对 从而产生A T G C的转换 当和胞嘧啶配对进入DNA后 在复制中又和胸腺嘧啶配对 从而产生G C A T的转换 二 诱发突变 inducedmutation b 某些烷化剂 alkylatingagents 可改变碱基结构而引起特异性错配 乙酯甲磺酸 EMS 可使鸟嘌呤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成为7 乙基鸟嘌呤 mG 使之不能和胞嘧啶配对而和胸腺嘧啶配对 产生G C A T的转换 如图 G C mG C G C mG T A T mG T 亚硝基胍 NG 和芥子气也有类似作用 烷化剂还可引起脱嘌呤 引起转换或颠换 c 嵌合剂 吖啶类染料 引起移码突变 吖啶橙 原黄素 吖啶黄素等吖啶类染料 d 辐射的诱变作用 紫外线 ultravioletlight UV 使DNA形成嘧啶二聚体 TT 电离辐射 X射线 射线等 因有较高能量 易造成染色体畸变 e 黄曲霉素B1 aflatoxinB1 AFB1 是很强的致癌剂 它可以在鸟嘌呤处产生脱嘌呤作用 继而以腺嘌呤代之 于是产生G C A T的转换 由于脱嘌呤发生较多 要经SOS才能修复 所以致突作用较强 现代生活环境使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药品 化妆品 食物防腐剂 杀虫剂 工业用试剂 污染物等 其中很多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致癌性质 研究表明 在175种已知的致癌剂中 有157种是诱变剂 这些物质是通过诱导体细胞突变而致癌的 例如食物防腐剂AF 2 食物熏蒸剂二溴乙烯 抗血吸虫药物 多种染发添加剂以及工业化合物氯乙烯等都有致癌性 一 DNA的防护机制 回复突变的频率 正突变 第三节生物体的修复机制 抑制 基因间抑制 抑制作用发生在不同的基因间 如 当DNA上某碱基发生了突变 凑巧tRNA上的反密码子也发生了改变 成为野生型 致死和选择 当防护机制未能起到修复突变的作用 而该突变又是致死突变 则该突变体将在群体中被选择所淘汰 二 DNA的修复 1 光修复 UV照射能引起很多变异 最明显的变异是引起胸腺嘧啶二聚体 某些DNA的修复工作可不需光也能进行 例如 大肠杆菌中的UVrA突变体的修复过程由四种酶来完成 图10 8 首先由核酸内切酶在 一边切开 然后由核酸外切酶在另一边切开 把 和邻近的一些核苷酸切除 第三种酶 DNA聚合酶 把新合成的正常的核苷酸片段补上 最后由连接酶把切口缝好 使DNA的结构恢复正常 这类修复系统称为暗修复 darkrepair 或切除修复 excisionrepair 2 暗修复 3 重组修复 复制后修复 以后的复制仍需按上述方法进行 经若干次以后 受损伤DNA所占越来越少 在DNA复制后进行 并不切除胸腺二聚体 4 SOS修复 SOSrepair SOS修复又称超越二聚体合成 transdimersynthesis 错误倾向修复 error pronerepair 也有的叫应急修复 SOS修复是在DNA分子受到大范围的损伤 而且复制受到抑制时下为防止细胞死亡而诱导的应急措施 所以采用国际通用的海难呼救信号SOS SaveOurSoul 来命名 SOS呼救信号2000年起已停止使用 SOS修复特点是 1 SOS修复所需要的酶 只有当细胞受到损伤时才诱导产生 2 修复系统对错配碱基的修复校正功能低下 从而增加突变的频率 自然条件下各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