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1卷 第 4期 ( 2 0 0 9年 4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 学学报 s oc i al s c i enc e s j ourn al of c ol l ege s of s han xi vo 1 2l no 4 ( a p r 2 0 0 9 ) 论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 苏芳芳, 王媛媛 (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2 2 1 1 1 6 ) 摘要政治文化的 巨大作 用是通过政 治社 会化方式来 实现的。我 国的传统政 治文化 最基本 的特征是伦 理 政 治观 。 建 立在 以 “ 礼 ”、 “ 仁 ”结合 为本 体 的政 治 哲 学 基 础 之 上 的 伦 理 政 治 观 , 不 仅 包含 着政 治 意 识 、 政 治 价 值 、 政 治心理等方 面的内容 , 而且其本 身就是政 治的最高原 则。我 国传 统政 治文化的政 治社 会化过程 集 中体现 为儒 家学 说 的传播 、 延续、 变化和发展 。传 统政 治社会化 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 , 文化的 因素对 于政 治社会化 具有重要 作用。 关 键 词 政 治文 化 ; 政 治社 会 化 ; 伦 理 政 治观 中 图分 类号 g o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6 2 8 5 ( 2 0 0 9) 0 40 0 2 90 3 虽然学科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的真正产生时间 是 2 0世纪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 但政治社会化作为 一 种社会政治文化的延续和传递现象古已有之, 并 且也是中外历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的问题。时至今 日,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仍然对现代 化事业发挥着重大影响。因此, 分析我国政治社会 化的传统 , 汲取其中的合理成分 , 对推进 中国特色的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一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最早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阿尔蒙德认为: “ 政 治文化是一个 民族在特定 时期 流行 的一套政 治态 度、 信仰和感情。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 和现在社会经济、 政治活动进程 中形成的。人们在 过去的经历 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 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 角色者的行为、 他们 的政治要求 内容和对法律 的反 应 。 ” _ 1 j 2 阿尔蒙德 的理解表 明, 政 治文化是 一种产 生于社会历史和经济 、 政治之上的社会意识 , 是一种 对社会政治活动观念形态 的反映。政治文化对社会 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赋予政 治制度以规则 , 给予个人行为以社会意义 , 使政治体 系具有价值取向, 维护和保证政治体系的运转。 政治社会 化是“ 政治文化形成 、 维持 和改变 的 过程” 。 从个体角度讲,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 员学习和接受基本 的政治取 向模式即政治文化 , 同 时又影响政治文化的过程 ;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讲 , 政 治社会化是指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 使其社会成 员发展成为具有共同的政治准则、 政治价值和政治 认 同等的政治文化。 就政治社会化 和政 治文化 的关 系而言 , “ 政 治 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 的。 社会内部的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 融合和代 际传播的过程, 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 文化的过程 , 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 , 政治文化才得以 维持、 传播、 继承、 发展和改造。 ” 2 简言之, 政治文 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 目标 , 政治社会化是政 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 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 的目的,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播 的手段 。 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发韧于夏商周三代, 定型于 a b s t r a c t t h e t h e o r y o f d i a l o g u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a d v o c a t e d b y b a k h t i n , c o n s i d e r s m a n a n e x i s t e n t i a l b e i n g i n c o n m u n i c a t i o n i t c o n f i i m s t h a t l a n g u a g e s a r e m e d i a f o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l a y i n g e m p h a s i s o n t h e i n b e t w e e n s u b j e c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f r e e , a v e r a g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o f ma n t h e r e a l l i b e r a t i o n o f ma n b a k h t i n s i d e a h a s a l o t i n c o mmo n w i t h ma r xi d e a o n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t o s o me e x t e n t , h i s i s t h e e n ri c h m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a r x i d e a o n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b a k h t i n ; d i a l o gue ;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 t h e o r y 责任编辑郭海仙 收稿日期2 0 0 81 2 3 0 作者简介苏芳芳( 1 9 8 4一) , 女, 山西临汾人 ,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29 第 2 1卷 第 4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 学学报 2 0 0 9年 4月 两汉 , 因袭发展于隋、 唐 、 宋、 元、 明、 清各代 , 横贯数 千年经久不衰, 始终占据中国封建文化领域中的主 流地位, 成为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牢固 精神支柱和文化土壤。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以儒家 学说为核心, 其发展数千年来一脉相传, 呈现出一种 及其强烈的历史延续性。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 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伦理政治观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和本 质特征。自汉初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开始 , 儒家思想成 为 中国封建社会 正统 的统治 思 想,儒家的伦理道 德观念 占据意识 形态 的主导地 位 , 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 了独具特 色的 伦理政治观, 这种伦理政治观是以“ 仁” 和“ 礼” 相 结合的一整套政治意识、 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的总 和,而且这种伦理政治观被广泛地应用到政治实践 之中。“ 仁” 和“ 礼” 相结合的伦理政治观, 作为中 国封建社会 的最高政治统治原则 ,主张在个人的政 治修养上要通过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来完成修身 的 目标 ,在个 人的政治生 活 中要齐 家、 治 国、 平天 下 。“ 仁” 和“ 礼 ” 相结合 的政治观牢 固地维系着 中 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关系。 2 以王权主义为中心的政治意识形态是中国传 统伦理政治观的又一鲜明特征。中国传统的伦理政 治观是在小农经济 的背景下形成的 , 它 的出发点是 维护封建专制的集权统治, 强调“ 普天之下, 莫非 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等思想观念。在此基 础之上 , 形成了民本思想 ,这种 民本思想的出发点 是为了维护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 关注的是王权的 稳 固, 而不是人 民的利益 。以王权主义为中心 的政 治意识形态 突 出地表 现为儒 家哲 学所 强调 的“ 德 治” 和“ 仁政” 的政治主张。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孔 子提倡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要用“ 德治” , 儒家的另 一 代表人物孟子则 主张统治者在治 理 国家 时要 行 “ 仁政” ,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 才能使封建王朝的统 治长治久安。 3 传统的伦理政治观包含了积极人世的政治价 值观。传统的伦理政治观发端于儒家的政治思想, 而儒家思想是在春秋 战 国时期“ 礼崩乐 坏” 的情 况 下形成的 ,主张个人要通过积极人世来实现 自身的 价值, 改变世道的黑暗。儒家的代表著作 大学 中 开宗明义地指出 : “ 大学之 道 , 在 明明德 ,在亲 民, 在止于至善。 ” 这 些积极 的政治价值观有 着 巨大 的 现实价值。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在小农经济与血缘宗法 3 0 制度结合的基础之上 , 深受地缘经济、 政治以及民族 习俗等时代文明的制约, 形成了具有浓郁东方气息 的文化特征。正如学者所言 : “ 以中华 民族所 处 的 东方特定的自 然地理条件为基础, 自给自足的中华 农耕文明孕育了人们笃实敦厚、 安土重迁的政治心 理和崇上崇长、 依附权威的政治人格, 使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表现为集权型的政治文化 ; 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 , 宗法社会关系和家 国同构的社 会结构模式萌生 了纲常礼治的政治法则, 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 为礼治型的政治文化; 以“ 仁” 、 “ 爱” 为核心, 积极 “ 入世” 并直接 为封建统 治阶级 服务的儒 家学说生 成 了伦理至上的政治评价模式和“ 小康” 、 “ 大同” 的 政治目 标 , 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为伦理型的政 治文化。 ” 。 三、 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历史传统 1 我国的传统政治社会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 作为一种观念形态 的上层建筑 , 一经形成 , 就必然通 过各种渠道 和方 式转化或直接参 与社会 历史 的运 演 , 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的能动性 因素 。观照中 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上述基本特征 , 中国政治文化有 自身独特的历史传统, 有 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的浩 然之气在于 以人为核 心 , 以伦理道德为 内在规范 , 在 “ 天人合一 ” 的哲理 框架下实现人际和谐和天人和谐。它所倡导的“ 修 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人世精神和家国一体的 伦理观 , 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 从而孕育出爱国主义 、 忧患意识、 自强不息、 实践 理性等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 天下兴亡, 匹夫有 责”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崇高的 国民品格。 就中华民族而言, 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母体 中产生的“ 礼” 的文化和“ 仁” 的精神 , 内化到中华 民 族 的心理结构中, 在深 的层面上又制约着 中华 民族 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中华 民族长期以来崇 尚和 平, 讲究信义, 追求内修, 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国家的和谐关系, 这对调适、 化解、 规范社会各 方面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有着 十分积极 的作用 , 也是 几千年来中国多民族国家大体统一、 中华民族政治 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华 民族这样横贯古今 , 一 脉相传地保存下来的事实正说明了我国传统政治 社会化的影响之深远。 就百姓而言 , 我 国传统政治社会化主张道德心 治 , 对百姓实行教化 。中国传统教化 的内容主要是 第 2 1卷 第 4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 0 0 9年 4月 做人之道 , 而“ 教” 渗透在 文化的各个层 次和方面 , 如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 孝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和 义务。子女如果不能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就是最 大的不孝。封建统治阶级在大力倡导孝德的同时, 还把“ 孝” 的要求政治化和法律化。古代所谓 的“ 十 恶不赦” , 其中之一 就是“ 不孝 ” 之恶 。孝道之所 以 被儒家看得如此 重要 , 那是 因为, 能够孝顺父母 , 追 念祖先 , 才能成为君子 ; 而“ 孝 慈 , 则忠 。 ” 在家能够 尽孝爱亲, 在社会上就会尽忠爱人 。我国传统政治 社会化 , 除了以儒教精神贯穿的教育和修养之道外 , 还竭力强调孝忠一体, 或将孝的范围扩大至忠, 或将 孝直接推移为忠。孝忠一体是家国一体的同构态, 由子孝、 妇从 、 父慈所建立起来 的家庭伦常关系 , 不 过是民顺 、 臣忠 、 君仁的社会关 系的缩影 , 家就是 国 的原型。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正是这样解释家与国的 关系, 从而使得家庭成为保存国家的原动力, 中国传 统社会 由此获得 了极具修复能力的超强稳定结构 。 2 我国传统政治社会化的借鉴意义。我国传统 政治文化传播、 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 并 连绵不息地传延下来 , 逐渐凝结 、 沉积为稳定 、 持久 、 牢 固的民族政治思维和政治心理 , 成为人们共 同遵 行的政治规范、 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 。其影 响 至今仍不绝如缕。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传统 政治社会化实际上更大程度是通过文化的形式来实 现的。我们从文化 功能在政治社会 化 中的作用来 看 , 可以得出一条重要启示 : 政治社会化注重文化的 因素会促进民众政治意识的形成, 这比单纯宣传政 治观点效果要好得多。从这个角度讲, 政治社会化 的作用要充分实现, 可以将具有很浓的意识形态的 宣传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以形成民众普遍接 受的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中的政治价值教育与民 族文化结合的集中表现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长 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政治社会化模式以单纯地进 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 对 于通过历史教育培 养公民的政治素质却重视不够, 忽视了我国历史文 明的教育功能。事实上,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诸如 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先忧后乐的责任感、 积极进取 精神、 爱国主义等优秀成分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精 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 所有这些都是生动的教材 。因 此, 我们在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时候, 不应妄自 菲薄 , 不能硬性割断历史 , 把传统视作一堆历史的垃 圾而全盘否定。事实上,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体系 , 中国传统文化若没有合理的和积极的因素 , 绝 不会在我们这样一个 文明古 国有那么 持久 的生命 力 , 会造成那么深远 的影响。因此 , 要充分利用宝贵 的历史资源, 把政治社会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 汲 取传统政治社会化 的合理成分 , 推进 中国特色的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美 加布里埃尔 a 阿尔蒙德, 小 g 宾厄姆 鲍威尔 比较 政治学体系、 过程和政策 m 上海: 上海译 文出版社, 1 9 8 7 2 王惠岩 政治学原理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 9 9 9 : 2 4 2 2 4 3 3 李文冰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两重性 j 浙江 传媒学院学报, 2 0 0 5 ( 1 ) on po l i t i c a l so c i a l i z a t i o n o f chi n a s tr a di t i o n a l po l i t i c a l cu l t ur e s u fan g f a ng, w a n g yu an y ua n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1 1 6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g r e a t f u n c t i o n o f p o l i t i c a l c u l t u r e i s p u t t o w o r k o n l y w h e n p o l i t i c s i s s o c i a l i z e d i n c h i n a , t h e m o s t 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l p o l i t i c al c u h u r e i s p o l i t i c al e t h i c s t h e e t h i c a l p o l i t i c al p rin c i p l e s , w h i c h are f o u n d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p o l i t i c al p h i l o s o p h y 。 w i t h u n i t y o f“ rit e s ”a n d b e n e v o l e n c e ”a s t h e f o c u s , n o t o n l y c o v e y s t h e r e s p e c t s i n v o l v i n g p o l i t i c al a w 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4、探索规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浙教版
- 机电安全培训感悟课件
- 珍珠岩加工工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铝电解操作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Unit 6 Lovely Animals:Lesson 3 Pandas Are Lovel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重大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衬板工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工程应急救援员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避雷器装配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风选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GB/T 29466-2023板式热交换器机组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进及研究框架
- 中国教育史全套
- GB/T 818-2000十字槽盘头螺钉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培训课件
- 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实践课件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教育-井筒工程处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第一讲-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