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一、解释词语:鱼,我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 )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 )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 )丧耳。一箪( )食,一豆( )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 )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 ) 也。万钟( )则不辩( )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 )我何加( )焉?为( )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二、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 基本知识掌握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 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仗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二、 文言词语积累欲想要、需要。舍放弃。生生命。义大义,正义。甚超过、胜过。于比。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苟,苟且。恶(w)讨厌,憎恨。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由是用这样(的手段)。由,用。是故因此。独仅。心指思想认识。丧丧失,丢掉。箪(d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呼尔轻蔑地、呵斥地,形容没有礼貌地吆喝。与给。蹴(c)用脚践踏。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屑,认为值得。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加这里指好处。奉侍奉。穷乏穷困。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乡通“向”,从前。已停止,放弃。本心本性,天良。三、阅读理解与运用1 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 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甚于生者”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6 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而这为生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7 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9 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道理论证。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万钟”指位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义”最为重要。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 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7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 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4、 巩固提升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1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贫贱不能移”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人物言或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 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 舍生取义4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道理举例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5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a_b_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证“义”重于“生”的观点,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 “本心”,要舍生取义;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此句中“是心” 具体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8按要求填空。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然后从两面论证论点。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本文中,作者将比作鱼,将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这个词含义相同。文中“;。 ”这几句话与“嗟来之食”的故事相近。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原因是。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反义;不义;生;义;贤者“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贫乏者得我 失其本心9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答: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11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答: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1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1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15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课内外均可)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16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说说理由。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能自圆其说即可。如:课文断句更好。突出了主语“鱼”和“熊掌”等17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答: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18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第一句话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答: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19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舍生取义 见利忘义 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作文“记住该记住的”(2020年浙江湖州中考满分作文7篇附审题指导)
- 社区护理程序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管理类师资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社工常识考试题(+答案)2025年
- 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职位竞聘笔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春考语文试题模拟及答案
- 2025年初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对联作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海洋科技新突破:海水提硼吸附材料创新技术应用分析
- 教育普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东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南网能源公司2025年9月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中的应用报告
- LED交通诱导屏运行维护手册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含参考答案)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 NISP一级考前模拟训练题库200题(含答案)
- CT检查设备十大品牌简介
- (完整版)最实用小学英语单词总表(含音标、单词默写表)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述情障碍的社会根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