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精品 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doc_第1页
历史学论文精品 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doc_第2页
历史学论文精品 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doc_第3页
历史学论文精品 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doc_第4页
历史学论文精品 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历 史 学教学单位 历史社会学系 (盖章) 2008年6月12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说明书 2007年11月15日题 目袁世凯军事思想及其实践指导教师职 称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选题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选题目的:袁世凯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代以来,招来的骂名几乎是一致的,诸如:“嗜血成性的专制暴君”、“寡廉鲜耻的卖国贼”、“独夫民贼”、“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等等。然而袁世凯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是非功过,集于一身。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袁世凯的争议也很大。本文本着历史主义态度,以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军事上的思想及实践为切入点,对近代史上著名的袁世凯作出公正的评价。选题意义: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有功亦有过。虽然他排斥归国的留学生,自私自利的封建思想却令人不齿。但他提出的广设军事学堂,学习外国军事教育体制,学习外国军事教育派遣留学生及改革原有军事体制等,却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对我国近代军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与时俱进、勇于革新,善于向西方学习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现状:目前中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袁世凯的军制改革、军事教育、建军治军三方面,并取得较大进展。如:许林祥的试论袁世凯在清末军制改革中的作用认为:袁世凯在清末军制改革中改革章程,使新军别开生面。刘宏的袁世凯兴办军事学堂原因探析认为:袁世凯在编练新军过程中兴办军事学堂的原因和动机有三:基于对甲午、庚子战败的反思;出于北洋军队近代化的需要;出于北洋军队迅速扩充的需要。类似的文章还有赵治国的士兵选练北洋新军近代化、王逸峰的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军事留学教育、吴兆清的袁世凯练新军政军制及其历史地位等。发展趋势: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复杂且重要的人物,有功亦有过。目前由于受史学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袁世凯的评价多持否定观点,而对于他在军事贡献方面的研究尚不足,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之具体化、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公正、客观的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还历史以真实面目。教学单位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组长签名:2007年11月30日注:本表由拟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的教师填写。教学单位存档。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2008年3月1日院(系)历史社会学系专业历史学姓 名学号论文题目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一、选题目的和意义选题目的:袁世凯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代以来,招来的骂名几乎是一致的,诸如:“嗜血成性的专制暴君”、“寡廉鲜耻的卖国贼”、“独夫民贼”、“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等等。然而袁世凯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是非功过,集于一身。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袁世凯的争议也很大。本文本着历史主义态度,以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军事上的思想及实践为切入点,对近代史上著名的袁世凯作出公正的评价。选题意义: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有功亦有过。虽然他排斥归国的留学生,自私自利的封建思想却令人不齿。但他提出的广设军事学堂,学习外国军事教育体制,学习外国军事教育派遣留学生及改革原有军事体制等,却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对我国近代军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与时俱进、勇于革新,善于向西方学习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二、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现状: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容易,尤其是像袁世凯这样复杂的人物。目前中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袁世凯的军制改革、军事教育、建军治军三方面,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许林祥的试论袁世凯在清末军制改革中的作用(安徽史学1994年第4期)指出:在清末军制改革中袁世凯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呼吁改革,立定划一章程,新军别开生面。刘宏的袁世凯兴办军事学堂原因探析(历史档案2000年第1期)指出:袁世凯在编练新军过程中,其兴办军事学堂的原因和动机是:其一,基于对甲午、庚子战败的反思;其二,出于北洋军队近代化的需要;其三,出于北洋军队迅速扩充的需要。赵治国在士兵选练北洋新军近代化(黔南民族师专学报考2001年第5期)文指出:军队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士兵的近代化则是军队近代化的重要方面。类似的文章还有王逸峰的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军事留学教育(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10期),吴兆清的袁世凯练新军政军制及其历史地位(历史档案1987年第3期)等。发展趋势: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复杂且重要的人物,有功亦有过。目前由于受史学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袁世凯的评价多持否定观点,而对于他在军事贡献方面的研究尚不足,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之具体化、深入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公正、客观的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还历史以真实面目。三、课题设计方案(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及拟采取的研究途径)基本内容:本文分为四个方面:一、袁世凯军事思想的渊源,主要从他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袁世凯自身在军事方面的修养三方面展开论述。二、袁世凯的军事实践,本文着重以小站练兵到北洋军阀形成展开论述。三、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实践的主要特色,主要从军事改革思想,创办学堂及派遣留学生的教育思想开展论述,得出其追求创新、重视军事教育、善于学习西方的主要特色。四、袁世凯在近代军事发展史上的地位,本文围绕着袁世凯的军事改革、军事教育、创办学堂、军事“西洋化”来评析他在近代军事发展史上的地位。基本观点:袁世凯作为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他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军事教育体制,学习外国军事教育派遣留学生,对原有军队进行改制等思想并付诸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对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研究途径:首先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提出相关问题及参考题目,请老师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其次,确定题目广泛参考相关资料,阅读有关论文、专著、期刊等,筛选出有用信息。再次,在广泛阅读,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提炼,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四、计划进度安排(起止时间及分阶段的进度要求)起止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6月进度安排:2007年11月2008年3月,参考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说明书,确定论文题目并进行课题的资料搜集。2008年3月2008年4月,分析、整理、加工所搜集的材料,提炼论点,撰写写作大纲和论文初稿,提交指导教师,迎接毕业论文中期检查。2008年5月2008年6月,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材料,修正论点、格式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工润色。2008年6月10前,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定稿,向指导教师提供电子版和打印稿。2008年6月10日,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只列出最重要的56种)五、主要参考文献1李宗一.袁世凯传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4月.2刘忆江.袁世凯评传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6月.3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年9月.4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z.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年4月.5徐有朋.袁大总统出版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26年11月.6任恒俊.中国近代史北洋军阀成因探浅j.北京:北师院学报,哲社版1985年9月.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签 名: 2008年3月15日教学单位领导小组审批意见:组长签名: 2008年3月16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院(系):历史社会学系 专业:历史学 2008年4月20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教授计划完成时间:2008年6月8日 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计划: 2007年11月2008年3月,进行课题的资料搜集,确定论文题目,写出开题报告。2008年3月2008年4月,分析、整理、加工资料,撰写论文,提交初稿。2008年5月2008年6月,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补充材料,修正格式,校对文字。2008年6月,修改、完善论文,最后定稿。完成情况:到现在为止,我通过查找资料学到了很多东西,完成了课题的搜集资料等准备工作,并初步写出了论文初稿,提交指导老师进行中期检查。在这段时期里,我深切得体会到从事学术研究的艰辛,但我同时有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很感谢梁国楹老师的帮助和指点。指导教师评议 评议人:2008年4月25日备注: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学院历史社会学系 253023 山东)摘 要: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给中国近代社会留下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中国近代军事的影响尤深。他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本文拟就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实践及历史地位略加探讨。关键词:袁世凯;军事思想;实践进入近代以后,军事组织和训练,战争规模和作战方法以及武器装备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显然近代军事的历史发展,呈现了更为复杂的局面。恰在此时,袁世凯从军事入手进而登上晚清政治舞台。一袁世凯出生于军阀官僚之家,自幼受世家文化影响至深,父亲袁保中是地方豪绅,在家办团练,叔父袁保庆在军中带兵。袁世凯自幼便骄矜、胆大,五岁那年,他观看镇压捻军战斗的场面竟“略无惧色”。叔父袁保庆自命不凡,“好议论天下事”,他把自己做官带兵的心得随手记录下来,常常讲给袁世凯听,如:“古今将兵必先以恩结之,而后加之以威,乃无怨也,不然则叛离随之。”1这些思想灌输到袁世凯的头脑中,对他的知趣乃至一生有很大的潜在作用。袁世凯科试的失败使他在科场上谋求荣华富贵的希望破灭,遂把诗文付之一炬,决心攀附李鸿章淮军集团。他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2腐败的清王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遭到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封建统治阶级中部分人感到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3必须寻求对策,要求在兵制、财政和学政等方面进行改革。随着军队改革呼声的高涨,于是朝廷下练兵自强诏:“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4 “参酌中外兵制”,认为改练新军是自强的“关键”,“救时第一要义”5 。于是练兵成为了“第一大政。”这就为袁世凯创建近代军队创造了机遇和条件。袁世凯深知军队的重要性,认为掌握军事实力是取得权势的捷径。曾国藩有了湘军,李鸿章有了淮军,他们才位极人臣,显赫一世,被人称为“中兴名将”。他的叔祖袁甲三也是由于有一支武装在手,才建立“功勋”,成为钦差大臣的。他希望能亲自统领一支军队,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资本,故建立军队的火焰一直在他心中燃烧着。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袁世凯自幼好读军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多谈练兵“安内攘外”。又加他善于玩弄权术,进京后利用叔父们的社会关系,到处招摇,广交权贵,邀集幕友。在蒿云草堂翻译各国有关兵制的书籍,获得了一些近代军事知识。同时他积极响应清王朝的号召,鼓吹改练新军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这就为他日后带兵打下了基础。 袁世凯落榜后,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政变”,他随军开赴朝鲜。凭借其叔父与吴长庆结拜兄弟的关系被委派办理编练朝鲜新军,镇压“开化党”。在袁世凯的组织下,新军“步伐颇正,放枪亦熟”6,故朝鲜国王称赞为“教练之有法”。6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痛定思痛,于是开始裁绿营、练新军、改军制,并派胡熵芬在天津马厂编练定武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胡奉旨督造津芦铁路后,定武军接统乏人,经荣禄奏保,诣准袁世凯接办。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一日(1895年12月16日)袁世凯正式接练新军,开始经营武装势力的活动。他将原有的步队、炮队、马队、工程队的定武军进行扩编,派副将吴长纯等分往淮、徐、豫等地,用新定章制,按照格式,选募壮丁。又派都司魏德清等赴新民、锦州、昌图等地募骑兵定名为“新建陆军”。同时又续聘洋员十几人,如德国人巴森斯参赞营务兼管教练事宜,伯罗恩担任德操教习,祁开芬担任炮队教习,曼德担任马队教习。又设立德文学堂,由慕兴礼、魏贝尔担任教习。袁世凯又以“旧营底枪跑种类纷杂,请军务队拨给新式步枪、马枪、快炮,于是军用器械始成一律。”7对部队的训练和后勤都给予方便,大大增强了战斗力。新建陆军的编制:营制分为左右两翼(翼相当于旅),翼设统领二人管辖,统领下设分统一人,分统训练步、炮、马队及工程各营,营设统带(相当于营长)一人,帮统一人,专辖约束。左翼步兵二营、炮兵一营;右翼步兵三营、骑兵一营,共七营。骑兵每营四队,炮兵三队。营下设队(相当于连),队下设哨,队设领官一人,哨设哨官或哨长(哨相当于排),哨下设棚,棚设正副头目(相当于班),最高处设“总统一人”督率全军,此人就是袁世凯。新建陆军还设有参谋职能、电讯联系和军乐队等,这是旧式军队所没有的。营规还规定了士兵在营期间请假,伤病给饷和阵亡赏恤的具体办法。袁世凯还制定了斩律十八条,要士兵“谨守法度”。律令的主要内容有: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语者斩,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等等。8除新建陆军以外,袁世凯还大建军事学堂,培养新军军官。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军事学堂。随着清末的大规模编练新军,该学堂培养的军事人才已远远满足不了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湘淮旧将缺乏训练与昏愦无知等弊端在甲午战争中的大暴光,使清朝统治者对选拔和培养将才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而造就一定现代军事知识将才的主要途径就是设立各类军事学堂。袁世凯深知“设立学堂为练兵第一要义”。1896年,他在上清廷“请设学堂禀”获准后,便开始了他创办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的事业。首先创办的是新建陆军随营武备学堂,于1896年创立,分为德文、炮队、马队、步队、工程队五个随营学堂,每届学期两年,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如靳云朋、贾德耀、傅良佐、吴光新、曲同丰、陈文运等,后来都在北洋集团内部和民初政坛上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权势,有的赝寄疆甸重任,有的甚至爬到了内阁总理的高位。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清廷自庚子之变(1900年)后,毅然倡行“新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袁世凯补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大肆扩充军事实力,在北洋常备军的基础上,迅速扩展为北洋六镇。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袁世凯奏准拨款1000万两作练新军费用,派王士珍、王英楷等赴直隶正定、大名、广平、赵州选募壮丁6000人在保定训练,称“北洋常备军左镇”。光绪三十年(1904年)七月改称北洋常备军第一镇,这就是后来的北洋新军第二镇。左镇按北洋练兵营制饷章规定形成步队、炮队、马队、工程队、辎重队。王英楷任统制,驻永平、山海关附近。北洋练兵营制饷章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十六日,袁世凯上报朝廷的。该营制规定:练兵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三种。常备军训练三年后退回原籍为续备军,续备军三年后作为后备军,后备军三年后为平民。其中常备军“每军分两镇,每镇分为步兵两协,每协分为两标,每标分为三营,每营分为四队,每队分为三排,每排计兵三棚,每棚计兵十四名。两镇又附炮队一标,计各三营,马队一标,计各四营,工程辎重各一营,共四十二营,平时计兵数一万九千余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袁世凯将保阳练军马队裁编为一标四营。第二年二月,又将淮军肃毅亲军、北洋亲军、马步各营改编为一协,并在直隶各地和山东河南安徽招募合格壮丁,编成步队一协、炮队一标、工程辎重各一营,分驻在马厂、小站。后将这些队伍编成北洋常备军右镇,北洋常备军第二镇,这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四镇,由吴风岭任统制。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日俄两国在东北剑拔弩张,行将开战,清政府以东北事端紧急为由,命袁世凯紧急筹备以备应付。袁世凯派人从河南山东安徽紧急招募新兵,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编成北洋常备军第三镇,驻军保定,后驻扎在山海关至奉天一带,并派段琪瑞为该镇翼长,这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三镇。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七日颁发上谕,称“现在八旗挑选兵丁已逾万人,著派魁斌、博伦、桂春、荣庆、铁良于所挑人数内,再行挑选四千人,并著姜桂题随同遴选之数,先派三千人交于袁世凯认真训练,期成劲旅”。二十一日,袁世凯请求派内阁学士铁良为京旗练兵翼长其一切军规营制,俱仿照北洋常备军奏定章程,定名为京旗常备军,以示区别以便推广。光绪二十九年正月,“首经铁良挑选一千一百九十人,先赴保定编武训练。”9以后又陆续添练,先成一协。至光绪三十年(1900年)四月三十日,袁世凯再奏请“拟筹办添足一镇”,先驻保定南关外新建的营房。三十三年九月,全镇移驻北京北苑仰山洼,这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一镇,由凤山任统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练兵处奏准驻京的武卫右军、自强军及第三镇各标第二营,于三月间合编为常备军第四镇,后因原常备军第二镇被列为第四镇,该镇于六月改为第六镇,仍负责宿卫宫门并驻扎在南苑海淀等地,这就是后来的北洋陆军第六镇,由王士珍任统制。光绪三十一年五月,袁世凯以山东武卫右军先锋队拨步队七营、炮队一营,同时又从山东各地招募新兵编步队两营、马队两营、炮队一营、辎重一营再加上从直隶马厂的第四镇拨来步队四营、马队四营、过山炮队一营,合编为北洋常备军第五镇,这就使后来的北洋陆军第五镇,驻扎在济南及淮县一带,由吴长纯任统制。袁世凯在建军形成北洋六镇时期也建立了一大批军事学堂,北洋常备军的大规模编练,致使各级军官短缺现象严重,同时各地学堂的毕业生和从德、日归来的留学生,由于袁世凯的重重顾忌,不肯予以重任,这样开办更大规模的军事学堂以解决急需用人的问题是乃刻不容缓。1902年他首先开办了几个短训性质的军事学堂如保定参谋学堂、武备学堂、行营将谋学堂等,这些学堂学期短,目的只是应缓急之用。但也取得了颇为引人注目的成绩,如培养了吴佩孚、师景云、熊秉琦、杨文恺、吴新田等著名学生。开办速成性质的学堂虽然暂时缓解了袁世凯编练新军急需人才的问题,但是远远满足不了近代军事发展对多方面人才的需要。1903年后,他又在保定、天津开办了以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和北洋军官学堂为代表的一批学堂如军械学堂、经理学堂、宪兵学堂等。在创设速成武备学堂之前,袁世凯计划建成小学、中学、大学三种,但因“中国风气未开,根底尚浅”,只建成了速成学堂,随后该学堂于1907年改称陆军速成学堂。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录取人数,而且学生的来源也从北洋各省扩大到全国,使生源的数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拓宽。而且陆军部还规定以后各省的留学生也必须从这些学生中选派,不得另自选派。此外,学堂还设有留学生预备班,留学生必须在此学习后,经考核合格才能派遣出国,这就使陆军速成学堂在向全国输送大批军事人才的同时,又培养了一批才学俱优的留学人员。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袁世凯在编练北洋常备军的过程中,除了凭借直隶总督的特殊地位外,光绪二十九年十月间北京成立练兵处时,袁世凯被任命为会办大臣,更是操纵实际权力的机遇,对于袁世凯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所以很迅速地将北洋常备军练成。袁世凯从小站练兵到北洋六镇形成的一系列军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其独特的军事思想,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袁世凯的军事改革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武器装备、操法训练、招募制度、组织条例、营制饷章、军用技术、战术原则、后勤补给等方面。晚清军政废弛,匪伊朝夕,其弊端之尤著者“在于营制不一,操法不齐,器械参差,号令歧异,为将者不习谋略,为兵者半属惰游,平时而心志不相孚,临阵而臂指不相使,聚同乌合,散如瓦解。”10因此袁世凯在编练北洋新军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第一,改革北洋新军的军制。袁世凯学习资本主义的军制,在北洋新军中实行常备兵续备兵制,这是清代军制前所未有的。袁世凯还对北洋新军营制的防练进行了革新。绿营、湘淮等军以营为单位,每营人数少则三四百,多则一千。营下有哨,设营官,哨官统率。北洋新军设军、镇、协、标、营、队、排、棚、均有官弁,层层节制,又节节策应,故战每制胜,即败亦不溃。兵种上也进行改革,增设了炮队、工队、辎重队各队协同作战,更好发挥武器效能。第二,改进募兵制,对应募兵种提出严格要求,保证兵丁的素质。为了提高兵丁素质,袁世凯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冬奏拟了募兵章程,强调“断不可以游惰之人滥竽充数,必须以土著乡民,均有家属方准充补,尚有溃勇游民查出重究。”对应募兵种年龄也有明确限制“二十至二十五岁”,对身高要求也相当严格“身高限官裁尺四尺八寸以上”。同时注重兵丁的文化程度,粗通文理者与头目一样,加给大文五十文。经过严格挑选提高了兵丁的素质。第三,改革武官官制,选拔军官注重文化和近代军事技术。袁世凯革除八旗外的武官制度。军设总统,秩仿提督;镇设翼长,秩仿总兵;协设统领,秩仿副将;翼设参谋官、营帮带秩仿督司;标参谋官及队官秩仿守备;队长秩仿干总;排长及标令旗官秩仿把总;各差弁、马弁、护兵、号兵、头目秩仿外委。经过袁世凯对军队的改革提高了士兵素质,增强了士兵战斗力。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袁世凯的军事教育思想。袁世凯到小站后,通过“查看情形,尤觉设立学堂为练兵第一要义”11。于是1896年,他在上清廷“请设学堂禀”获准后,便开始创办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基于甲午、庚子战败的反思。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的失败,各省督抚痛定思痛,对战败进行了反思。袁世凯多次批评中国将领的不学无术,“中国非无可用之兵也,患在无将;亦非无忠勇之将也,患在不学”12。他认为西方和日本强盛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重视教育,“将皆知学,士皆素练”,而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忽视教育,因此袁世凯痛感到设立学堂,培养将才的重要。二是出于北洋军队近代化的需要。清末军制改革使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全面启动,尤其是北洋军事改革的实施,迫切需要大量懂技术,掌握近代军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中国由于长期忽视军事教育,致使军队改革伊始,各类军事人才相当匮乏。这使袁世凯感到军事专门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因此他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设立了不同专业类型的学堂。三是出于北洋军队迅速扩充的需要。诡计多端、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利用一切便利来扩充北洋军队的人数和实力。由于人数的增多部队的教育训练成为一大问题,且负责训练的军官缺乏。同时由于新军多来自农村,“皆乡曲无知之辈”,“常有不识字者虱居其间”13。为了扩充军官和提高新军素质袁世凯深感兴建学堂的重要。袁世凯的一生创办了许多军事学堂,这些军事学堂有其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学堂数量多。就1896年在保定一区为例,共创办了德文随营学堂、部队随营学堂、马队随营学堂、工程队随营学堂等五个。其次是学堂的专业性很强。如:保定测绘学堂、经理学堂、军械学堂、马医学堂、军医学堂等各自分工明确。再次学生思想被封建主义思想禁锢着没有自由。学堂制定了严格的“学堂条规”,明文规定要“忠军尊孔”。对把清政府颁布的封建法令引进学堂,以控制思想及言论。同时袁世凯还通过军事课程和教学讲解,对学生进行封建思想灌输,以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总之,袁世凯创办军事学堂,既培养了具有近代军事知识的各级军官,又培植了私人势力,既给学生传播了近代军事知识,又用封建意识禁锢学生的思想,为北洋军阀服务。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袁世凯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的思想,表现在:军事制度仿西化、武器西洋化、聘请外国教练、派遣留学生等方面。甲午战败后,中国各省督抚痛定思痛,总结了战败的原因。袁世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照得此次军兴,不乏猛将,既战无不败,守无不失,其故何也?良以敌兵仿照西法。”14他认为中国要强,也必须讲求西法。因此袁世凯自接管定武军起,在编制上就打破了旧军的框框,效仿西方。1895年12月,袁世凯仿照德国陆军建制,将新建陆军步兵分成左右翼,每翼二或三营;炮兵组成三翼,一队快炮、一队重炮和一个后备单位;骑兵营分为四队;工程队分为修械、桥梁、地垒、雷电、电报、测绘六司。这种组织包括三个基本兵种和技术部队,开始近似于西方的近代化军队。1902年,袁世凯还参仿日本军制,厘计北洋军常备营制饷章,建议常备军每一镇平时的编制,应包括步兵两协,每协两标,马、炮兵各一标,另加工程及辎重队各一营。袁世凯提出的军队制度仿西化完善了军队制度,使军队内部分工明确,军人们能够各尽其责。清末军队的腐朽,战争节节以失败告终,西方列强的坚强利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清廷大门,同时它也暴露了中国军队的武器落后,故袁世凯主张采用西洋武器。新建陆军的武器全部是由国外采购的,炮兵装备德国克虏伯厂出的五十厘米过山炮和七生特半陆路炮等。步兵使用奥国造的曼利夏步枪,骑兵使用曼利夏马炮和战刀,军官一律配带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除规定的武器外,官兵均不得携带私人武器。领、哨各官及兵丁衣鞋袜“一律黑色,不许参差”15。西洋武器的引进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新式武器的使用,让袁世凯看到旧的练兵方法以不再适用,必须改用“洋法”,“练洋操”。他多次发布“训条”,“劝谕将领讲习洋法”16。然而他认为要练洋操,非借用西官,则办理必仍有名无实,虽练一如未练也。甚至提出,最好“仿海关收税成例,事由西人经理,权自朝廷操纵。”他武断的说:如照此办理,“不数年间,必成劲旅数枝”17。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挥下,袁世凯通过驻德公使,聘请了十余名德国军官,充当新建陆军的教习,还专门成立了教习处。教习处的头目巴森斯,负责全军的训练和作战演习。袁世凯对他十分的信任,操场稽查施壁土和伯罗恩,负责操场训练。此外,礼节兼军械稽查魏贝尔,炮兵教习祁开芬,骑兵稽查兼教习曼德,德文教习慕兴礼,号兵乐队总教习高士达等都各稽查一方面。新建陆军在这些洋教习的指挥下,训练技术提高,军队逐渐正规化。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随着外国武器装备的引进及洋教习在训练中起的重要作用,让袁世凯认识到:军队的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培训的重要途径即是留学。他强调要抛弃湘淮军制而建立新式的、近代化的军队,要提高军官气质和素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精髓,必须以大量派遣军事留学生为前提。同时他还强调军事留学生的水平高于国内军事学堂的毕业生。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1904年,练兵处奏定选派陆军学生游学章程,规定选派留日学生“以四班为一轮,每年选送一班,每班一百名”。据统计,到1904年派往日本的留学生达到671人,但目前尚难确定由袁世凯直接派出的军事留学生的人数。可见,袁世凯派遣留学生的军事思想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的影响颇深。通过以上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我们不难看出其思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是追求创新的特色。袁世凯从接管小站定武军开始就对其进行了军制改革,打破旧军的条条框框,实行新的军事制度,并改其名为新建陆军。这些都体现了其勇于打破陈规、善于创新的思想。其二是善于向西方学习的开放思想。袁世凯面对中国军队的落后,他提出引用西方武器装备,聘用西洋教习,向国外派遣军事留学生等并付诸于实践。通过袁世凯的这些实践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其善于学习和开放的思想。其三是重视教育的思想特色。他广设军事学堂,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培养近代化的军事人才他还聘用外国教习,派遣留学生等都体现了其思想的这一特色。袁世凯仿照西方创建的北洋新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具体表现在:第一、北洋新军实行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制,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第二、军中配有步、炮骑、工程、辎重等多兵种,各兵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中国军队从此由单一兵制走向合成兵制。袁世凯又创办了巡警,使军队从地方杂务中脱离出来,成为灵活机动的野战部队,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第三、改革募兵制,仿照外国实行征兵制。对应募兵丁提出严格要求,如年龄限在二十至二十五之间,身高限在四尺八寸以上,步速每小时二十里之外,平举限一百斤以上等。同时给于家属多方照顾,如地方官有保护军属之责,每一名士兵免差徭三十亩等,对军属的这些照顾,使士兵解除了后顾之忧,专心操练,这在中国军事史上尚属首例。第四、改革军官制度,大力举办不同层次的军官学校,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培养了大批懂得军事专门技术、具有指挥才能的人才。第五、练洋操,聘请西方军官担任教官进行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水平。第六、武器装备西方化,北洋新军武器都是购自外国,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袁世凯的近代军制改革使腐朽落后的封建军制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军制所取代,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在甲午战后特定的环境下,当时练兵者众多,唯有袁世凯取得成功。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对袁世凯的军事改革给于高度赞扬,认为袁世凯在清朝的所有官员里,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斗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袁世凯的成功是他开创性努力的结果。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总之,袁世凯对于中国近代军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我们对于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军事上所起的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 学院 历史社会学系 2007届 历史学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25李宗一.袁世凯传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第50页,第44页.3海南出版社.李鸿章全集m.卷24. 海南出版社.第128页.4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j.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版.第123页.6金允植.云养集m.卷12.汉城:亚细亚文化社,1913年版.第2945页.7来新夏.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北洋军阀j(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页.8111516袁世凯.新建陆军兵略录存z.人民出版社,1898年版. 卷一.第90页,卷一.第62页.卷二.第41页, 卷四.第1页.9清实录.德宗实录z.第507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 125页.10任恒俊.中国近代史北洋军阀成因探浅j.北师院学报,哲社版1985年. 第283页.12袁世凯奏议z.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19页. 1314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78页,第146页.17贝思福.保华全书m卷3.上海广学刊,1899年版.第6页.yuan shikais military t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