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ppt_第1页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ppt_第2页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ppt_第3页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ppt_第4页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 直书 单元主题春秋笔法 南涧一中李贵 晋灵公不君 教学目标1 积累常用文言实词 虚词和句式 2 探究 春秋笔法 的运用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正直无畏的精神 晋灵公不君 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故事1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 有臣称有急事请见 太祖亟见之 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 诘其故 对曰 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 举斧柄撞其口 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 汝怀齿 欲讼我耶 对曰 臣不能讼陛下 然自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悦 赐金帛慰劳之 宋 司马光 涑水纪闻 故事2 齐国大夫崔杼弑其国君齐庄公 大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 二人 其弟又书 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 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 乃还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史 字意义溯源 会意字 从中从手 中 正也 记事者也 说文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史官 彬彬孔子也令人害怕 孟子 滕文公下 记载 孔子成 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 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 春秋 之义行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关于 春秋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 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 现在流传的 春秋 相传是孔子删削 鲁春秋 而成 该书极其简括地记载了上自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722 下至鲁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481 共242年的历史事件 关于 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 春秋 的原因 世道衰微 邪说暴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 作 春秋 孟子 滕文公下 孔子修订 春秋 的目的 贬天子 退诸侯 讨大夫 以达王事而已矣 史记 太史公自序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 拨乱反正 宣扬王道 维护礼法的政治理想 孔子在编修 春秋 时 或直书善恶 或暗寓褒贬 后人称这种笔法为 春秋笔法 关于 春秋 和 左传 因为 春秋 文字过于简约 犹如大事年表 后人不易理解 所以人们撰写了一些专门诠释 春秋 内涵 阐述圣人思想的著作 左传 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著作 左传 是 春秋左氏传 的简称 又名 左氏春秋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比 春秋 多十三年 它与 谷梁传 公羊传 合称 春秋三传 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 春秋 的 都被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 左传 继承了春秋笔法 预习作业一 通假字1 而观其辟丸也 通 2 三进及溜 通 3 寘诸畚 通 4 衮职有阙 通 5 宣子田于首山 通 畋打猎 避躲避 罶这里指屋檐下 置放置 缺过失 动词 严格限定 动词 穿过 名词 犯错误 名词 过错 动词 超过 动词 看望 副词 能 动词 克制 动词 战胜 副词 立刻 形容词 非正式的 连词 如果 动词 借助 动词 宽容 名词 假日 动词 登上 动词 登到 动词 上 动词 避免 动词 住宿 动词 留下 动词 放开 动词 丢下 动词 放弃 动词 筑舍定居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免 动词 避免 动词 免除 三 词类活用1 晋灵公不君 2 问其故 而患之 3 使麑贼之 4 提弥明死之 5 倒戟以御公徒 而免之 6 舍于翳桑 名词用作动词 住宿 名词活用为动词 行君道 名词活用为动词 担忧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刺杀 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 而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免除 四 古今异义1 书法不隐古义 今义 文字的书写艺术2 古之良大夫也古义 今义 医生的别称 古代官职名 记事的原则 方法 五 文言句式1 谏而不入 则莫之继也 2 晨往 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 3 尚早 坐而假寐 4 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5 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 6 乙丑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7 亡不越竟 反不讨贼 非子而谁 8 其我之谓矣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疑问句 六 名句默写1 人谁无过 2 靡不有初 3 庆父不死 4 外举不弃仇 5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鲜克有终 鲁难未已 内举不失亲 梳理故事情节 晋灵公有不君之举 士季进谏 灵公不改 赵盾多次进谏 灵公派鉏麑行刺赵盾 鉏麑自愧 触槐自杀 灵公设宴暗杀赵盾 被提弥明 灵辄救下逃脱 赵穿杀死晋灵公 史官赵盾写下 晋赵盾弑其君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晋灵公不君 记载的事件 在 春秋 是这样表述的 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这种表述体现了 春秋笔法 的特点 1 杀 弑 诛 这三个表示 杀 的动词在春秋笔法运用中各有深层含义 杀 指无罪而杀 弑 指以下犯上 诛 则指有罪 有理而杀 2 晋灵公 名夷皋 晋襄公之子 文公之孙 在位14年 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春秋 中直呼其名 夷皋 是指斥晋灵公为无道之君 称谓之中隐寓褒贬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左传 继承了 春秋 这种用笔叙事的笔法 下面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文 细细品味这种笔法运用的妙处 晋灵公之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加以概括 并指出这些事情表现了晋灵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厚敛饰墙 贪婪 弹人取乐 荒唐 滥杀厨师 残暴 谋害赵盾 昏庸 敷衍士季 狡猾 完全不行君道 赵盾作为 古之良大夫 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来 骤谏灵公 忠君 盛服候朝 守职 救济饿民 养民 尊重史官 遵礼 忠臣 感悟春秋笔法的特点 春秋笔法特点之一 叙事别善恶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文章一共塑造了 一君四臣三武士 可以说 个个形象鲜明 性格突出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文章 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感悟春秋笔法的文学魅力 春秋笔法特点 叙事别善恶细节明是非一字寓褒贬 分析春秋笔法的史学价值 孔子称赞董狐 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孔子对记录史事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胡适说 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 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你认为史学家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请联系刘知几 直书 谈谈 1 验世途之多隘 知实录之难遇 刘知几 直书 2 盖烈士徇名 壮士重气 宁为兰摧玉折 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董之仗气直书 不避强御 韦崔之肆情奋笔 无所阿容 最周身之防有所不足 而芳余烈 人到于今称之 刘知几 直书 探究春秋笔法的经学本质 赵盾根本没有杀害晋灵公 但是史官董狐竟然理直气壮地记下 赵盾弑其君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孔子如何评价董狐和赵盾 你如何看待这些评价 春秋笔法 文学 尚简用晦 求美史学 秉笔直书 求真经学 维护礼法 求善 春秋笔法 是一种用简约的言辞隐含着诗性的褒善贬恶的智慧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直书 刘知几选自 史通 预习作业一 通假字1 励其匪躬之节 通 2 私存 嘿记 之文 通 默 非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名词 脚印 名词 事情 名词 印痕 名词 事迹 连词 然而 代词 这样 代词 如此 语气词 表陈述语气 代词 这样 动词 攀附 动词 记载 名词 书籍 名词 书信 名词 指 尚书 动词 倾向于 动词 小步快走 动词 追逐 动词 征税 动词 验证 动词 追逐 名词 征兆 介词 表凭借 副词 相互 动词 帮助 名词 相貌 名词 国相 副词 相互 连词 因而 连词 表目的 用来 介词 用 三 词类活用1 人之所贱 2 人之所贵 3 然后能成其良直 4 韦昭仗正于吴朝 5 或身膏斧钺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遭受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轻视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珍贵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良直的品格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正义 6 幸获两全 7 案金行在历 8 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 9 而遗芳余烈 10 贯三光而洞九泉 名词活用为动词 洞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保全 名词活用为动词 根据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退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美好的名声 四 古今异义1 夫人禀五常古义 今义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 树之风声古义 今义 刮风的声音 传播出来的信息3 盖烈士徇名古义 今义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刚烈之士 有气节 有操守的人 两个词 夫 发语词 不译 人 指人们 风教 引申为好的风气 五 文言句式1 申以劝诫 树之风声 2 言之若是 吁可畏乎 3 或身膏斧钺 取笑当时 4 或书填坑窖 无闻后代 5 见屈武侯 6 或发仗云台 取伤成济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六 名句默写1 直如弦 死道边 2 况史之为务 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曲如钩反封侯 预习作业一 通假字1 励其匪躬之节 通 2 私存 嘿记 之文 通 默 非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名词 脚印 名词 事情 名词 印痕 名词 事迹 连词 然而 代词 这样 代词 如此 语气词 表陈述语气 代词 这样 动词 攀附 动词 记载 名词 书籍 名词 书信 名词 指 尚书 动词 倾向于 动词 小步快走 动词 追逐 动词 征税 动词 验证 动词 追逐 名词 征兆 介词 表凭借 副词 相互 动词 帮助 名词 相貌 名词 国相 副词 相互 连词 因而 连词 表目的 用来 介词 用 三 词类活用1 人之所贱 2 人之所贵 3 然后能成其良直 4 韦昭仗正于吴朝 5 或身膏斧钺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遭受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轻视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珍贵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良直的品格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正义 6 幸获两全 7 案金行在历 8 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 9 而遗芳余烈 10 贯三光而洞九泉 名词活用为动词 洞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保全 名词活用为动词 根据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退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美好的名声 四 古今异义1 夫人禀五常古义 今义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 树之风声古义 今义 刮风的声音 传播出来的信息3 盖烈士徇名古义 今义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刚烈之士 有气节 有操守的人 两个词 夫 发语词 不译 人 指人们 风教 引申为好的风气 五 文言句式1 申以劝诫 树之风声 2 言之若是 吁可畏乎 3 或身膏斧钺 取笑当时 4 或书填坑窖 无闻后代 5 见屈武侯 6 或发仗云台 取伤成济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六 名句默写1 直如弦 死道边 2 况史之为务 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曲如钩反封侯 讨论题 何为直书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课文是运用什么论据和方法老论证的 直书 不隐讳事实真相 如实记载历史事实 史通 提出坚持直书 反对曲笔 有 直书 曲笔 篇 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