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方东美的哲学思想统贯中西,容纳百家,对 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与重建另辟蹊径。 “生命”是方东美哲学思想一以贯之的核心概念, 他以“生命”为本体,将西方之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生命哲学、怀特海 机体主义哲学,同中国哲学,特别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中所包含的生命精 神和价值理论融会贯通, 运用形上学方法及机体主义的方法, 建构起一套 “生生而和谐” 的生命哲学体系。 “生命”既是方东美哲学思想的起点又是其最终的归宿。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方东美的生命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方东美生命哲学 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怀特 海的机体主义哲学以及周易中所蕴含的“生生之德” ;第二,方东美生命本体论的 内涵;其中主要从采取的研究途径、生命本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生命本体论的理论构架进 行论述;第三,方东美对中国哲学之生命精神的阐发,包括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以及大 乘佛学。 方东美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 在会通中西方哲学的过程 中,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折 与复兴开辟了一条富有生机的新道路。 关键词 方东美 生命 超本论 形上学 abstract ii abstract as on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recent new-confucians, the philosophic thought of fang dongmei integration of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including each schools. for the search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rebuild,he open up another way. “life” is the core concept which the fang dongmei philosophic thinking runs through it all.the ontology of his philosophy is life, fang dongmei combined nietzsches the will to power and philosophy of superman,bergsonslife philosophy,whiteheads organic philosophy with the spirit of chinese life and value in chinese classics,especially,such as contain at in original confucian philosophy,original taoist philosophy and mahayana buddhish, and make use of metaphysics method and method of harmony and unity to establish life philosophy system of living but harmonious.life is both the starting point of fang dongmeis life philosophy and the end result.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fractions to analyze and study fang dongmeis life philosophy:first, thought source of fang dongmeis life philosophy, mainly include nietzsches the will to power and philosophy of superman,bergsonslife philosophy,whiteheads organic philosophy and the thought of life in the “i ching” philosophy;second,construction of fang dongmeis life ontology philosoph, it mainly discusses search path of adopting, confirm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ife and status and theory frame of life ontology philosoph;third,elaborate of chinese life philosophy,includes original confucianism, original taoist and mahayana buddhish. fang dongmei always insist taking the spirit worth of expanding china culture as an academic subject.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hinese philosophy, fang dongmei maked to modern explain confucianism, taoist and buddhism,and developed a full of organic new way for modern turn and renew of chinese philosophy. key words fang dongmei life ontology metaphysics 引 言 1 引 言 方东美(18991977) ,名珣,字东美,出生于桐城方氏,是著名桐城派散文家方 苞和哲学家方以智的后人。 他少年时就读于桐城中学, 1917 年夏, 进入金陵大学预科部, 一年后, 升入文科哲学部。 1921 年夏, 方东美在金陵大学毕业后, 经校方推荐赴美留学, 进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 并先后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哲学硕士、 博士。 1924 年夏学成回国, 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及中央大学任职教授哲学。1947 年夏,迁居台湾,受聘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系主任至 1973 年退休。后受聘为辅仁 大学客座教授,直至逝世。 “诗性哲人”方东美出入东西五十年,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被海内外学者称为学 贯古今中西的“一代大哲” 。方东美自小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有着深厚中国文化 积淀。然而,出身儒学世家的方东美,早年的“兴趣却在西方哲学” ,他陶醉在西方哲 学文化的海洋里,如饥似渴的汲取着西方文化的养料。其中西方生命哲学引起了他极大 的兴趣,由此开启了他探索“生命”的大门。直到抗战时,全民族爆发的空前高涨的爱 国热情和抗日斗志,令方东美感奋不已,同时也使他意识到关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性,于是方东美逐步从西方转回到东方。在会通中西哲学的基础上,探寻重建中国哲学 传统之路。晚年的方东美曾风趣的形容自己是“回头的浪子” 。 在现代新儒家里,方东美是一位独树一帜,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曾对自己有过一个 简单而又客观的描述: “由家庭传统看来,我是儒家;由个人之气质才情看来,我是道 家;而由自身之学术训练看来,我更可以说是一个西方人。 ” 方东美以开放和包容的心 态,会通中西哲学,博采众家,最终回归于中国文化本位,或许正是由于方东美思想的 复杂性,使得国内对方东美的研究远不及同时代的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等人,长期 以来学界对于他的思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偶有涉及者也多不够深入。因此,对方东 美哲学思想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对他进行合理的定位是十分之必要。本 文在内容上选取最为方东美所赞赏的中国哲学所体现的“生生而和谐”的精神,通过对 其最富特色的生命哲学进行研究和梳理,探析方东美哲学思想与儒家、道家、佛家和西 方哲学的渊源,以把握其哲学思想的意蕴。 方东美: 方东美先生演讲集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 年,第 55 页。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第 1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的理论来源 生命哲学是方东美哲学思想的核心,由于其早期的研究重点在西方,因此方东美生 命哲学的最初形成深受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其中尼采、柏格森以及怀特海等人的思想 对其影响最深,并成为方东美早期生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摹本。然而,在复归中国 哲学之后,方东美基于其对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独特体认,将西方生命哲学中的生命创 造说和机体主义观点和周易中“生生之德”的思想相融合,修正了其早期西式的生 命观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和二元对立的倾向,强调人类生命的精神和伦理价值,凸显了 中国生命哲学中的理性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使他的生命哲学体现出浓厚的中国韵味。 1.1 西方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生命哲学一般是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期,流行于德、法等国的一种重要的非 理性主义哲学思潮。西方生命哲学反对科学实证论和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主义,把形 而上学作为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其理论要点在于将生命本体化,强调以生命为中心, 将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充满生命的领域, 人们通过非理性的直觉和现实生存体验来理解 和把握生命的实质,反思生命的意义。西方生命哲学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方东美早期的 哲学观,其中尤以尼采、柏格森、怀特海三人的影响最甚。 1.1.1 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 尼采作为西方生命哲学的开创者,其思想对方东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本体的创 建而言,尼采的“权力意志”中对生命的全新解释和积极肯定以及“超人哲学”中对理 想人格的追求都极大地影响了方东美对生命的理解。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 把否定哲学中的理性派传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理想、一切道德和价值观念当作自己哲 学的出发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 。尼采的“权 力意志”是对叔本华充满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生命意志”的改造。在他看来,权力 意志是世界的基础,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其本质不仅是求生存,更表现为 渴望统治、渴望权力,这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人生的本质就在于不 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一言概之,就是发挥自己的权力。正是这种权力 意志派生并决定了在人的生命中所发现的一切东西。 尼采由人的生命取决于权力意 第 1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的思想源流 3 志,进而推论出世界的万事万物,包括有机界和无机界,一切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它 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权力意志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抗强欺弱的竞争关系,强弱权力 在竞争中构成了整个宇宙的过程。 尼采把世界归结为权力意志的不断流变的过程。 由此, 他得出结论: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别无他哉。尼采的权力意志说的理论价值在于肯定生 命,肯定人生。尼采认为,权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 然短暂,但只要具有权力意志,就能成为精神上的强者,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尼采在用权力意志论来说明世界的同时还提出了永恒轮回说。他认为,世界的历史 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而权力意志在其永恒轮回中的各种表现构成了世界的图画。 为了摆脱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尼采又提出了“超人哲学” 。他认为,超人是人的自我 超越,其权力意志达到顶峰,摆脱了一切现实的具体的人所具有的各种缺陷。超人是自 然和社会的立法者,本身却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超人是道德和真理的准绳,而本身不 受任何道德和真理的节制。尼采的“超人哲学” ,其实质是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 尼采对其所处时代的人和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和造就新的人。因此他在重估一 切道德价值的基础上,用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构建起了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即超 人。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它具有大地,海洋, 闪电一样的气势和风格,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和生命创造力的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 也没有现实的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形象,它是尼采给现实中人提供的一个未来人的最 高道德理想人格。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为生命及其意义作了一种全新的解 释,并对人生的价值作了积极的肯定,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并开 始重新定位人生。方东美称赞尼采的哲学是对生命的礼赞,精彩的生命映射出无限的价 值与希望。受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方东美早期的著作中,他多次援引尼采的话将生 命直接解释为“权力欲” ,认为世界上一切生命现象都具有“权力欲” ,生命是因为权力 而起的,对于权力的不断追求正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无限拓展就是权力的 不断扩大。 1.1.2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如果说尼采是方东美生命哲学的领路人, 那么柏格森则可称为方东美生命哲学创建 的直接影响者。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体现了一种充满活力,积极创进的生命精神,这种精 神很适宜当时方东美憧憬新生活,创造新生活的人生观,同时这种生命精神又与中国传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统哲学固有的精神相契合,从而使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能够被方东美所接受和认同。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与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一脉相承的。他认为,生命是世界 的本原,万物的始基。生命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一种 “绵延” 。柏格森认为, 绵延就是一种生命的活动和过程。 但是这种生命的活动和过程并不是指现实中物质的活 动和过程,而是一种心理意识的活动。因为在他看来, “绵延意味着意识,由于我们以 绵延的时间描绘事物,因此,我们在事物深处添加了某些意识的成分。 ” 而意识的流动 就是自由创造的活动。绵延的创造活动源于一种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倦的生命冲动。万 事万物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创造,其内在的动力就在于这种最原始的生命冲动。柏格森为 了说明生命冲动是怎样派生万物的,他在融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 己的“创造进化论” 。他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是 由生命冲动所派生的。现实世界事物的千差万别恰恰表明了“生命冲动”派生万物的方 式千差万别。 柏格森将生命冲动派生万物的过程区分为两种根本对立, 相互抑制的倾向, 一种是生命冲动向上喷发,产生一切生命形式;一种是向下坠落,产生一切无生命的物 质事物。生命和物质是两种相反的运动倾向,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阻碍其向上的喷发, 而生命冲动在向上喷发时又总是试图克服其下坠的倾向。 在这两种倾向的汇合处则产生 了既有生命形式又有物质躯体的生物有机体。发散时生命冲动所遭受的阻力大小、与物 质不同的结合方式以及保留的物种数量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那些在生命冲动向上喷发 时未受阻挠的生命构成了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不朽灵魂。 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不同于达尔文的机械的生物进化论, 他认为生物的进化唯有直 觉才能体验,因此在认识论上柏格森采用了直觉主义的方法。在他看来,传统哲学和科 学所使用的那些理性的概念和方法只能把握静止的、僵固的、表面的东西,不能把握处 于不断流变中的生命冲动。与此不同,直觉“达到了绝对的领域” ,也就是运动变化、 绵延、生命冲动的领域,它是一种最高级、最深刻的认识形式。为了掌握生命,必须依 靠非理性的直觉,因为只有“直觉能把我们引到生命的内部,即本能是无偏向的,能自 我意识,能思考其对象和无限地扩展其对象。 ”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生命为主体,将世界看成一个不断创新和生成变化,处处蕴含 着生命冲动的领域,而生命的本质就是纯粹的绵延和时间之流,因此须从时间的延展中 全增嘏: 西方哲学史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 5 月版,第 530 页。 柏格森: 创造进化论 ,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4 年,第 148 页。 第 1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的思想源流 5 来把握生命的进程。柏格森关于“生命”的见解给了方东美思想上最大的启发,也直接 影响了方东美对“生命”的理解。方东美接受了柏格森以生命为本体的哲学思想,同时 摒弃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非理性色彩,融入了周易中“生生而有条理”的思想, 强调人类生命的精神和伦理价值,凸显了中国生命哲学中的理性精神。 1.1.3 怀特海的机体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另一位对方东美创建生命哲学体系影响重大的哲学家当属怀特海。 受柏格 森生命哲学的影响,怀特海反对机械自然观而采用有机体的哲学观点,其哲学的中心观 点叫做“有机体论”或“过程哲学” 。他认为,世界即过程,联系是所有事物的本质。 他将世界看成是许多事件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强调应该从事物生成变化的过程来 考察其存在。怀特海把世界分为两个,一个是可能的世界,他叫做“永恒的客体” ,一 个是现实的世界,他称之为“现实的事物” 。在怀特海看来, “永恒的客体”作为一个抽 象的实有,只是“普遍的观念” ,并非是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而“现实的事物” 他又称之为“事件” ,他认为这些事件各自独立,但他们连续不断,一个事件过去了, 又出现另一个事件,这种事件流转就是怀特海所说的“过程” 。而处于这种不断变化过 程中的各种事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怀特海所谓的 “现实 的事物”世界。怀特海用有机体论代替机械论,其机体主义哲学以多元统合的整体观为 旨趣,将事物的生成发展纳入到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之中去把握,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哲学 中所蕴含的生生而和谐的思想相契甚深,方东美借用怀特海的“机体主义” 为方法论, 融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机体主义思想,建构起一套独特的机体主义的哲学体系。 1.2 周易 “生生之德”的影响 对生命的关注是方东美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虽然浓重的西方哲学背景在其哲学理 论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但是,方东美并没有拘泥、停滞于西方哲学家思想本身,而是 追求超越、转化。方东美援引西方生命哲学,而归原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尤其是他对 原始儒家经典易经的解读,不但修正了他早期的生命观,而且也成为他构建其生命 本体论的理论核心。 方东美极为推崇周易 ,认为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现存周易 一书中,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 源” ,其形成包含着无数先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其探究自然界的智慧,是一部具有哲学思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想萌芽的筮书。 易经中大体记载了周人卜筮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以及卦辞和爻 辞四百五十条。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 生大业。 ” ( 易传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易经以阴阳二爻为基本符号,进而由二爻 生成八卦,八卦两两相叠,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出以“乾” 、 “坤”为始,以 “既济” 、 “未济”为终的六十四卦,随着阴阳的变动各卦之间不断地相互转化,从而构成了一个 “生生而和谐” 的宇宙图示, 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自然运动变化的奥秘。 先人们依此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实践规律,从而预知事物变化的趋势,指导人们趋吉 避凶,最终达到与天道合一。 易传是先秦儒家为解释易经所做的具有浓厚哲学思想的书。 易传有七 种十篇,包括系辞上下篇, 彖传上下篇,这两篇解释六十四卦卦名和卦辞。 象 传上下篇,解释卦义, 文言一篇,解释乾坤。 说卦一篇,解释八卦所象之事物。 序卦一篇,解释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关系。 杂卦一篇,解释六十四卦卦义。这 十篇,被后人称为十翼 。 易传是对易经智慧的理性升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 相处之道。其核心在于“生生之德” 。 易经系辞下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 ”乾卦之 彖传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坤卦之彖传曰: “至哉坤元,万物 资生,乃顺承天。 ”乾元和坤元分别代表了“生生”的两种状态,乾元象征了宇宙的原 始创造力,谓之“大生之德” , 易经系辞上曰: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 以大生焉” ;坤元象征了孕育万物的能力,谓之“广生之德” 。 易经系辞上曰: “夫 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乾元以“大生之德”创造万物,坤元则以“广 生之德” 维持和延续万物的生命力。 “生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变化, 易经系辞上 曰: “生生之谓易” , “生生”就是生而又生,不断新陈代谢。 “日新之谓盛德” ,通过阴 阳动荡化生万物而呈现出天地的“生生之德” 。万物秉承天地化生之理而各得其性,人 亦是如此。 易经系辞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人只 有保有其性,并在此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通过自身的德行不断地努力协调与自然的关 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乾文言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 易传 将“生生之德”最终落实于人,明确了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天人合一,天人 合德的和谐境界。 周易中所体现的“生生而和谐”的思想,为方东美所赞叹,他以现代哲学的观 第 1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的思想源流 7 念与方法阐发了周易思想中所包含的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等思想,并以此为基 础,重新修正了生命的内在本质构成,从而使生命的创进不息有了内在的理性与价值为 凭藉,确保生命始于创生,而止于至善。通过对周易思想的现代阐释,方东美一方 面将中国哲学诸家流派中所蕴涵的“生生”思想进行整合与提炼,并以此认定中国哲学 为一套生命哲学,丰富了自己的生命本体论;另一方面又将周易中的价值论与中国 哲学中所包含的价值学说相结合,使其生命哲学理论更加系统、充实。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 2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的内涵 上世纪 20 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 的冲击,为了重建中国哲学传统,现代新儒家从中西哲学的会通处探索中国哲学现代化 的出路,其主要趋势可以归结为“形上学的冲动” 。如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冯友 兰的“新理学”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以及贺麟的“新心学”等都选取了形上学的 途径来阐释中国哲学的义理系统。方东美也不例外,纵观其一生的学术致思,不难发现 始终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理论线路,那就是探求“太初之始” ,并由此建立了以生命为中 心的本体论哲学体系。 2.1 确立形上学的研究途径 方东美在构建其生命本体哲学的过程中,确立了形上学的研究途径。他认为,研究 中国哲学应采取“形上学”的方式,而“形上学”可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超自然(即 超绝)形态(preternatural) ;二是超越形态(transcendental);三是内在形态 (immanent)。他认为,西方传统的形上学应属于“超绝型” , 而中国传统的形上学则可 称之为“超越”形态的形上学。 通过对中西方形上学的特点进行比较,方东美认为, “超绝”形态与“超越”形 态的最大区别在于: “超绝”形态具有“超自然”的意味,其最大特征就是运用“恶性 二分法”这种病态的思维模式将整个世界划分为“本体界”和“现象界” ,即形上界和 形下界。从而导致本体界与现象界、人与自然、现象与理想的隔绝对立,使得形而上的 价值理想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依托,宇宙与人生也无法找到使其统一起来的本体。在方 东美看来,西方哲学常陷于此,无法自拔。反观中国形而上学的发展, “都是要避免超 自然形上学的缺陷,而发展超越形上学 。 ” “超越”形上学从不主张形上世界与 现实世界、现实人生脱离,而是强调形上学的价值、理想在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生中是完 全可以实现的。 在这个意义上, 方东美最终将中国形上学的本质概括为 “即内在即超越” 。 方东美指出,中国“即内在即超越”的形上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摒弃二分法,否认二元论 为真理,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整体。超越的本体深植于经验和现实世界, 李安泽: 生命理想与形而上学方东美哲学的阐释与批评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61 页。 方东美: 原始儒家道家哲学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3 年,第 18 页。 第 2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之内涵 9 却不限于经验与现实,而是要腾冲超拔,突破一切现实的缺点,提升至理想境界。然而, 超越的本体绝不停滞于此, 它将理想境界中所含藏的高度价值回向到人间的现实世界中 落实,逐渐使理想成为现实,从而点化现实。现实成就之后,又可以激发新的理想。因 此,方东美认为从理想价值的实现方面来看, “超越形上学”又可以称为“即现实即 理想主义”或“即理想即现实主义” ,他认为中国这种超而不绝的形上学,正是中国哲 学精神的实质,也是医治西方哲学“二元对立”心病的一剂良药。 2.2 确立“普遍生命”的基调 在确定了形上学的研究途径之后, 方东美进一步将形上学界定为本体论, 他说: “形 上学者,究极之本体论也,探讨有关实有、存在、生命、价值等。 ” 在方东美以生命哲 学为中介会通中西思想时,就已经选择了以“生命”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在探究和 确立 “生命” 作为其哲学的终极本体过程中, 方东美大致经历了三个思想阶段: 先将 “生 命”由主体精神对象化为客体精神,然后再将客体精神本体化为超越精神,即所谓“普 遍生命” 。 2.2.1 新颖的现象 在浓厚儒家氛围中出生的方东美,早年的“兴趣却在西方哲学” ,金陵大学哲学系 正好为他提供了一条通往西方哲学殿堂之路。在这里,方东美接触到了罗素、尼采、柏 格森等人的文章和著作。上世纪 20 年代,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大量涌入,其中以法国 哲学家柏格森为代表的西方生命哲学最为引人关注。受其影响,方东美成为了介绍柏格 森生命哲学的一员。 柏格森生之哲学和唯实主义生之哲学等文章在少年世界 上的发表,标志着方东美的生命哲学思想开始萌发,但当时的方东美还没有真正进入柏 格森哲学体系的深处。 1921 年, 方东美经金陵大学推荐赴美留学, 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 在此期间方东美遍读柏格森的文章和著作,而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了更深的体认,一 年后,他以柏格森生命哲学评述获得了硕士学位,这篇硕士论文是他的精神生命与 西方的生命哲学开始相接的标志,也是他建构自己生命哲学的起点。 方东美于 1931 年,在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美学论文 生命情调与美感 ,文中写道: “宇宙,心之鉴也;生命,情之府也,鉴能照映, 方东美: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m,台北,台湾成均出版社,1984 年,第 28 页。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府贵藏收,托心身于宇宙,寓美感于人生” 。这是方东美对于“生命”的最初界说, 也是其生命哲学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 虽然此时方东美对生命哲学情有独钟, 但对于 “孰 为生命”之类“纯理问题,姑置不论” 。方东美文中所谈“生命” ,其实质主要是讲生命 之精神,强调“生命意趣”在于“吾人发挥生命毅力以描摹生命神韵” , “了悟生命情 蕴之神奇,契会宇宙法象之奥妙” ,而这一“生命活动”纯是表露“民族或个人生命 经验” 。 虽然他觉得可以将“生命”作为一种“新颖的现象”与物质等视,但他并没有 将“生命”与宇宙混同,而是将“生命”作为主体的存在,将宇宙视为“生命环境”的 客体的存在。在他看来,生命是不能脱离生命环境而存在的。对于宇宙与生命哪个更为 根本这一问题,方东美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1937 年, 科学哲学与人生出版发行,此书中方东美首次使用了“普遍生命”这 一概念:“人天体合,正缘天与人都是普遍生命的流行。” 并提出“生命”系“新颖 现象” 。不过,此时方东美并没有将生命明确定位为宇宙万物的形上本体。而主要是从 主体的层面来谈论生命,他以宇宙为“生命环境” ,以人生为“情理集团” 。 所谓“情 理集团” ,是把主体生命精神规定为包含“情”与“理”两个层面。但他同时又强调“情” 是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有情之天下,其实质为不断的、创进的欲望与冲动” 。此时方 东美将过去就美学意义上强调的“生命情调” ,解释为非理性的“生命欲” : “生命的情 趣,是一种进取的欲望、向前的冲动” 。而这一“生命欲” ,又被其视为一切观念文化 的根源: “生命是思想的根身,思想是生命的符号” 。于是他把“生命” 现象从物质 现象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有别于精神与物质的第三种客观现象来看待,他将其称之为 “新颖的现象” 。方东美一方面将生命与宇宙,情与理判为不同性质的两种现象,但另 一方面又认为情与理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两截,强调生命与宇宙,情与理的一贯性。由此 可见,方东美早期的生命观是矛盾的。一方面,将生命视为一种不能与物质现象等视齐 观的 “新颖的现象” ,而从物质现象中独立出来,另一方面,又试图以理性贯注生命的 核心,但是,方东美的这一想法显然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方东美受尼采的“权力意志” 说和柏格森“生命是欲望的冲动”说法的影响,将生命与物质对立起来,仅从精神的层 王月清、李钟梅等主编, 南雍学术经典:东方诗哲方东美论著辑要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42 页。 刘梦溪主编,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207 页。 刘梦溪主编,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 208 页。 王月清、李钟梅等主编, 南雍学术经典:东方诗哲方东美论著辑要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 82 页。 方东美: 科学哲学与人生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0 年,第 25 页。 方东美: 科学哲学与人生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0 年,第 163 页。 方东美: 科学哲学与人生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0 年,第 164 页。 第 2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之内涵 11 面来把握生命的本质,而物质对于生命来说是一种阻碍。尽管,方东美无法将宇宙和生 命,物质与精神统一起来,从而也无法将物质世界的理贯注到生命的内部,使生命成为 宇宙之本体,但是方东美将“生命”视为有别于物质的一种“新颖的现象” ,可以说, 这是他将生命由主体生命化为客体生命的中介环节,对于他最终确立“生命”的本体意 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 情理集团 1937 年, 哲学三慧一文在第三届中国哲学会上被发表。这是方东美关于中西比 较研究的重要成果。文中,方东美通过考察希腊、欧洲和中国三种不同的文化慧命,高 度赞扬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和谐统一、圆融无碍的特质。 因此在此书中方东美对于宇宙和生命、情与理的关系有了不同于科学哲学与人生的 论述,提出: “太初有指,指本无名,熏生力用,显情与理。 ” 他将“情理”视为太初 原始意象,指出特定的“情理”结成特定的智慧种子,特定的智慧种子生成特定的智慧, 特定的智慧形成特定的文化,则人在“生命”领域中所创造的是“灿烂的文化价值” 。 这样方东美便由侧重“情”而转向“情理”并重,强调“生命欲”的伸张,既在于“含 情”亦在于“契理” : “人生含情而得生契理乃得存” 。 “理”属于客体世界的终极意象, 而“情”属于主体世界的终极意象,两者彼是相因,难以分割。当方东美规定生命兼容 情理时,他实际上已认为 “生命”具有超越主客体世界的意义。 2.2.3 普遍生命 如果说在哲学三慧中欲以“生命”作为超越主客体之上的实体尚属潜在意向的 话,那么在中国人生哲学概要一书中,当方东美再度使用“普遍生命”这个概念时, 他已经明确了这一潜在意识,将“不能与物质现象等视齐观”的生命提升到了物质与精 神之上,认为 “宇宙不仅仅是机械的物质场所,而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 。他称这 一世界观为“万物有生论” ,说它揭示了“一切现象里边都藏着生命” 这一真理。然而, 在此书中对于“普遍生命”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成为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原委,方东美并 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1956 年春, 作为对拉达克利希南善意挑战的回应, 方东美完成并出版了他的英文专 蒋国保、周亚洲编, 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年,第 85 页。 方东美: 中国人生哲学概要 ,台湾问学出版社,1980 年,第 13 页。 方东美: 中国人生哲学概要 ,台湾问学出版社,1980 年,第 13 页。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著中国人生哲学 。在这本书里,方东美最终把“普遍生命”确立为“宇宙中创进的 生命” , 同时也回答了“普遍生命”之所以成为一切现象的原委在于它是一切生命存在 的原动力: “生命本身就是无限的延伸,所以,无限的生命来自无限之上,而面对 着无限 ,有限的生命又得绵延赓续,因此所有生命都在大化流行中变迁发展,生生 不息,运转不已。 ” 他以阐释周易之所得赋予了“普遍生命”新的内涵,即:生之 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方东美肯定了“普遍生命”是终极 性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决定着“宇宙全体应有的生命气象” 。方东美将他从西 方哲学中所获得的生命观、机体主义,同从中国哲学,尤其是周易和佛学中提炼的 生生之德和超越形上学等思想融会贯通, 从而使他的生命哲学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旁通 统贯的系统。其后,方东美一直坚持这一立场没有变,到了晚年,方东美在中国哲学 之精神及其发展一书中,仍然强调 “生命大化流行,自然与人,万物一切,为一大 生广生之创造力所弥漫贯注,赋予生命,而一以贯之。 ” 至此,方东美完成了他生命 本体论的最基本的一环,即确认“生命”的本体意义,也奠定了方东美整个哲学体系的 基调:关注生命,体悟生命精神之价值。在此基础上,他构建了自己别具特色的生命哲 学体系。 2.3 生命本体论的理论构架 2.3.1 生命之大化流行的境域 通过对比中西方的宇宙观,方东美认为,宇宙在西方人眼中仅仅是一个物体机械存 在的场合,他们将这个机械的场合当作全部生命的环境。在他看来,这是犯了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的错误,因为生命除掉物质的东西条件以外,还兼有精神意义与价值。而中国 先哲们体认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将宇宙视为一个普遍生命大化流行的境界。方东美将 中国的宇宙观归结为三个特色: (1)中国的宇宙观可以称之为“万物有生论” 。在中国人看来,宇宙是一个包罗万 象的广大生机,是一个普遍生命创造不息的大化流行,它无一刻不在发育创造,无一处 不在流动贯通。孔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 ( 论语阳货 )易经系 辞大传中以乾之大生,坤之广生来称颂天地之“生生”大德。老庄以“道”作为生天育 地,衣养万物的母体。由此可见,中国人之宇宙处处充满盎然生机。 (2)宇宙是一个将 方东美: 中国人生哲学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5 年,第 94 页。 方东美,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m,台北,台湾成均出版社,1984 年,第 98 页。 第 2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之内涵 13 有限的物质形体点化成无穷的空灵妙用的系统。 中国的宇宙论, 就形质而言, 是有限的, 就用而言,却是无穷的。方东美认为,中国人向来具有一种“去其障,致其虚”的精神, 即凡是遇到有形迹、有障碍的东西,总是点化其成为极空灵、极冲虚的现象。因为凡是 物质一着形迹之实,就会沾滞不化,所以需去迹存象,掩其实体,保持精神空灵以显势 用,从而展现世界真相,真善美也由此得以实现。老子曰: “三十辅共一毂,当其无, 有车之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 老子第 十一章 )也就是说,许多东西的功用都不在物体之实,而在空虚之虚。所以,中国哲 学家都十分注重“实者虚之”的道理。 (3)宇宙是一个盎然的价值领域,透过人生的各 种努力完全可以使其发扬光大。中国的形上学认为宇宙不仅充满生命机趣,而且也充满 了道德性和艺术性,可以说它是一个价值领域。 易经系辞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易简之善配之德。 ” 宇宙的艺术价值则在庄子的名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中得以充分展 现。在中国哲学中,宇宙既是一个沛然的道德园地,也是一个盎然的艺术意境。一切至 善至美的价值理想,均可随生命的大化流行而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一切事情都是透 过生命而达到至善的境界。 综上所述,方东美认为,同西方人将宇宙视为一个物质活动的机械系统,内中没有 任何生命的表征不同,宇宙,在中国人看来,其中处处充满盎然生意,在波澜壮阔的创 进过程中尽显生生之德。因此,中国人的宇宙绝非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生生不息 的开放世界。 “生命”也绝非呆滞僵化,而是人类生命与宇宙生命融会贯通,在普遍生 命大化流行中浃化并进,臻于无穷。 2.3.2 生命之内在本性 方东美认为宇宙万物乃是普遍生命的大化流行,所谓“普遍生命,即性” 。他将 “性”规定为“五种要义” : (1)育种成性义:就生命形式的创造而言,普遍生命在 其大化流行过程中, 不断地通过个体和种族的绵延赋予生命以新的形式。 旷观整个世界, 发荣滋长,生生相续,其全部宇宙发展历程,都是如此; (2) 开物成务义:就生命的 创造过程而言,生命以其不竭的动能,创进不已,克服一切阻碍,创造新的价值; (3) 创进不息义:整个宇宙是一个普遍生命无限拓展的系统。生命永动不息的创进,无限上 方东美:生生之德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年,第 150 页。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进,指向至善; (4) 变化通几义:生命之流如同时间之流,其流变新新不停,气象万 千而富有玄妙机趣; (5) 绵延不朽义:此义指生命的本身就是无限的延伸。方东美借 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未济卦” ,揭示生命不灭不朽,创进不已的本性。由上述五 种要义,方东美得出“生命”就是一切现象得以生存的内在创造力,即 “生生之德” 。 他认为生命的内在本性就是这种遍在于万有之中的“生生之德” ,普遍生命凭借这种永 不枯竭的“创造冲力” ,为宇宙万物创化提供无穷的动能。 为了进一步把握“普遍生命”的内在本性,方东美遵循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不 二” 、 “即用显体”的原则,通过阐释“体”的功用来证明“体”的存在与意义,所谓“生 命的原态也就是生命动能的发泄” 。据此,他把生命本体之“发用”归结为六大原理: (一) 生之理:就是普遍生命的创生原理。方东美从体用两方面阐述了这一原理。 他认为就“体”来看,生命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本体,它包容万类,贯乎大道,其创造力 刚劲无比,能够突破任何空间限制;而就“用”来看,生命在其不断拓展,运转无穷的 化育过程中, “原其始”则要根植于性体本初,即本初之性方知其为具有无穷创造力的 动能源头,而“要其终” ,则要达乎性体之后,经历大化流行的过程之后,乃知其止于 至善。 (二) 爱之理:方东美认为“爱”是生命的外在表现。爱的感情取象于宇宙阴阳 变易,优美的生命通过一阴一阳之动得以实现,他将这种阴阳之道概括为爱的精神。在 方东美看来, “爱”是一个普遍交感的过程,阴阳交会,天地相合,在生之喜悦中创造 万物,展开生命,进而促使刚柔相摩,男女相配,万物相聚,社会相通。据此方东美断 言:生命进化的动力是爱的精神,宇宙间所有的生命和价值都要通过“爱”的精神才得 以实现。 (三)化育之理: “生为元体,化育乃其行相。 ” 方东美认为生命元体是一,但不 局限于一,生命元体在奔进中是动态的,在本体则是静态的,故判为乾坤,分别体现了 宇宙的创造力和化育力。这两种力量相并俱生,才能普遍完成生命而成万象。另外,生 命元体在大化流衍中,摄相以显用,乾元创造而坤元化育,阴阳交感,翕辟成变,故万 有生焉。作为融贯天地之道,生命以乾元之创造力引发坤元之化育力,然后浃化于万有 生命之中,据以奔进无穷,直指不朽, “化育”之大义就在于此。 方东美: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m,台北,台湾成均出版社,1984 年,第 30 页。 方东美:生生之德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年,第 150 页。 第 2 章 方东美生命哲学之内涵 15 (四)原始统会之理:所谓“原始统会”是指生命之体用间的一多涵摄关系。它表 现出了生命本体在宇宙大化流衍时所呈现的基本相状。方东美认为,生命之本体是一, 转而发为“元”之后,其用就发散为万殊,以不同形式显现生命元体。这里揭示了一套 生命元体由“一”到“多” ,由“共相”生衍出“万殊”的宇宙发生论。老子曰: “道生 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老子四十二章 )万类多元是生命本体由“一” 到“多”的大化流衍。生命元体弥漫整个天地,宇宙万类得一而生,含生以相待,浑沌 而不离,在生命的创化过程中,同体合流,圆融和谐,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复 归于“一” 。老子曰: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老子二十二章 ) , 周易之谓: “天 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 周易系辞下 )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统会之理。 (五) 中和之理: 方东美认为中和之理是中国哲学最为高深、 广大的妙谛。 所谓 “中 和”是指生命本体在贯注流遍一切领域和一切生命时所表现的基本精神与理想状态。方 东美指出:不偏为“中” ,相应为“和” 。究其要义可得五点,即: (1)一往平等性; (2) 大公无私性; (3)同情体物性; (4)空灵取象性; (5)道通为一性。生命在宇宙大化流 衍,不断拓展,并将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大公无私的赋予各种形式的个体生命,而个体生 命一往而平等的秉承这种价值,最终宇宙万物源于一,而复归于一,这也是“中和”之 理的必然归宿。 (六) 旁通之理:方东美认为: “大易在其普遍创进中展现道的历程,据此以 显示天地交泰, 完成万类生命。 正因为它能包容一切, 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中马投控集团招聘4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江西吉安市七叶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招聘安排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安徽皖信人力招聘管内客运站12名安检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南平邵武市医疗单位医疗类储备人才引进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江西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劳务派遣招聘助理护士2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招聘第二批高层次紧缺人才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吉林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面向社会招聘审判辅助人员聘用人员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法院招聘9名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惠州龙门县教育局招聘教师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南平邵武市立医院护理岗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金融体系培训
- 变频器基础知识培训
-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认识地球 测试卷(含答案)
- 我爱你中国 女声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谱
- 智慧树知到《星期音乐会(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联合体施工协议书
- 居家无障碍知识讲座
- 照片档案整理规范
- 糖尿病胰岛素泵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新能源集控中心及智慧电厂建设方案
- 人工智能(基础版)高职人工智能基础课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