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混凝实验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所涉及课程:水质工程学计划学时:2一、 实验目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混凝剂的性能,观察混凝现象,验证混凝的原理,通过实验确定特定混凝剂的最佳ph值和实验原水浊度下的最佳投药量。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熟悉和掌握混凝实验方法,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范围。要求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观测混凝现象;描述矾花的形成和沉淀过程。三、 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六联搅拌器;酸度计;浊度仪;温度计;1l烧杯;1l量筒;吸管;水样瓶;混凝剂等。四、 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1)熟悉搅拌器的操作:选择好混合搅拌转速(100160r/min)、混合时间(13min)与反应搅拌转速(2040r/min),反应时间(1030min),把选择好的混合转速和反应转速在调节器上预调节好,配制好水样并开始运行。(2) 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3) 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可以通过慢慢搅动烧杯中的200ml水样,并且每次增加0.5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4) 根据确定的近似混凝剂量,确定最佳ph值。 6个1l烧杯各注入1l混合均匀的水样,调整各烧杯的ph值,使ph值从410。向烧杯中投加混凝剂,把烧杯放在搅拌机的叶片下,将叶片放入烧杯正中。 按混合搅拌速度开动搅拌机,当预定的混合时间到达后,立即按预定的反应搅拌速度,降低搅拌机转速。在预定的反应时间到达后,停止搅拌机。注意记录反应过程中矾花出现的时间。 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起搅拌机叶片。静止沉淀20min,注意矾花的沉降情况。 沉淀时间到达后,同时取出各烧杯中的澄清水样,测定水样的ph值及剩余浊度。(5)根据步骤4确定的最佳ph值,确定最佳ph值时的最佳混凝剂投药量。(6)测量搅拌叶片面积,叶片边缘与轴的中心距。五、 实验报告要求1.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分别填入表1-1、1-2。 原水浊度 ;碱度 ;室温 ;日期 ;混合时间 分钟;反应时间 分钟。表1-1 ph值与剩余浊度之间的关系形成矾花的时间/minph值剩余浊度/ntu表1-2 在ph= 时,混凝剂用量与剩余浊度的关系形成矾花的时间/min混凝剂用量/mg/l剩余浊度/ntu2.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六、 思考题1.当一组实验得不出最佳的ph值或混凝剂用量的时候,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继续进行另一组混凝实验?2.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范围?3.结合实验过程和结论分析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指导书 页:4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实验项目名称:颗粒静置沉淀实验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实验计划学时:3一、 实验目的页:4宋体,四号,加粗,内容仍为宋体,四号,不加粗1.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颗粒沉降的规律;2.掌握沉淀实验方法,在不同时间测定取样口处的悬浮物浓度ci,计算沉速ui=h/ti和ci/c0;3.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沉淀曲线;4.求不同沉速时的沉淀效率。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在一水深h的沉淀柱内进行静置沉淀实验,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每隔一定的时间从沉淀柱底部取样口取样,并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ci,计算沉速ui=h/ti和ci/c0,以ui为横坐标,ci/c0为纵坐标绘制沉淀曲线,利用沉淀效率公式求在不同沉速时颗粒的沉淀效率。 要求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在不同时间从取样口处取样分析水样悬浮物浓度ci,并计算沉速ui=h/ti和ci/co,以ui为横坐标,ci/c0为纵坐标绘制沉淀曲线,求在不同沉速时颗粒的沉淀效率。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有机玻璃的沉淀柱、配水及投配系统、分析天平、烘箱、定时钟、滤纸、漏斗、抽率装置、量筒、烧杯。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1)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闸门2,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此即为co值。(2)开启闸门1、3,关闸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管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闸门 3、停泵。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 图1-1 颗粒静沉实验装置 1、3配水管上闸门;2水泵循环管上闸门;4水泵;5水池;6搅拌机;7循环管;8配水管;9进水管;10放空管闸门;11沉淀柱;12标尺; 13溢流管;14取样器(3)隔5、10、20、30、60、90、120min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4)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 (5)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将取出的水样用滤纸过滤,将滤纸烘干,称量,求取出水样中的悬浮固体重量,记录在下表。(6)计算ui=h/ti和ci/co。(7)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沉淀曲线。(8)求不同沉速时的沉淀效率。五、实验报告要求1. 将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2-1。 表2-1 颗粒沉淀实验记录表沉淀高度h cm,悬浮物浓度co mg/l沉淀时间(min)滤纸编号#滤纸重(g)取样体积(ml)滤纸+ss重(g)水样ss重(g)ct(mg/l)pi=ci / c oui=h/ti(cm/min)510203060901202. 以颗拉沉速ui为横坐标,以pi为纵坐标,绘制u-p关系曲线。3.利用图解法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六、思考题1. 绘制颗粒沉淀曲线的方法及意义。2.沉淀柱高度不同时,沉淀实验的成果是否一样,为什么?实验指导书 页:7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实验项目名称:过滤实验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实验计划学时:2一、 实验目的页:7宋体,四号,加粗,内容仍为宋体,四号,不加粗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深入理解滤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度、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1.在不同滤速下,滤后水浊度的变化。2.在不同滤速下,清洁滤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绘制滤速与清洁滤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3.在不同的冲洗强度下,滤层膨胀度、滤层水头损失的变化。绘制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曲线;反冲洗流速与滤层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 要求按照实验内容作好相关数据的记录,根据数据绘制相关的曲线,并与已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对照,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有机玻璃过滤柱(直径100mm、高度2000mm,过滤水量0.15l/h)、反冲洗进水箱、过滤进水流量计、反冲洗流量计、过滤及反冲洗水泵、防水测压板、浊度仪、钢卷尺、秒表、量筒、烧杯、絮凝剂。二、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1.将滤料进行一次冲洗,冲洗强度逐渐加大到1215l/s.m2,时间几分钟,以便去除滤层内的气泡。 2.冲洗毕,开初滤水排水阀门,降低柱内水位。将滤柱有关数据记入下表3-1。 3. 调定量投药瓶投药量,使滤速8m/h时投药量符合要求,开始投药。4.通入浑水,开始过始,滤速8m/h。开始过滤后的1、3、5、10、20及30分钟测出水浊度,测进水浊度和水温。 5.调定量投药瓶投药量,使滤速16m/h时投药量仍符合要求.6.加大滤速至16m/h,加大滤速后的10、20、30分钟测出水浊度,测进水温度。 7.将步骤3、4、5、6有关数据记入下列表3-2。8.提前结束过滤,用设计规范规定的冲洗强度、冲洗时间进行冲洗,观察整个滤层是否均已膨胀。冲洗将结束时,取冲洗排水测浊度。将有关数据记入下列表3-3。9.作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水头损失之间关系的实验。测不同冲洗强度( 3、6、9、12、14、16 l/s.m2)时的滤层膨胀后厚度,以及滤层的水头损失值。将有关数据记入表3-4。 10.作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通入清水,测不同滤速( 4、6、8、 10、12、14、16m/h)时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和滤层底部附近的测压管水位。将有关数据记入表3-5。五、实验报告要求1.将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3-1、3-2、3-3、3-4、3-5。 表3-1 滤柱有关数据表 滤柱内径 (mm)滤料名称滤粒粒径 (cm)滤料厚度 (cm)表3-2 过滤记录表滤速(m/h)流量(l/h)投药量 (mg/l)过滤历时 (min)进水浊度出水浊度混凝剂: 原水水温: 表3-3 冲洗记录表冲洗强度(l/s.m2)冲洗流量(l/h)冲洗时间 (min)滤层膨胀情况排水浊度2. 根据过滤记录表实验数据,以过滤历时为横坐标,出水浊度为纵坐标,绘滤速8m/h时的初滤水浊度变化曲线。设出水浊度不得超过1度,问滤柱运行多少分钟出水浊度才符合要求?绘滤速16m/h时的出水浊度变化曲线。表3-4 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记录表冲洗强度(l/s.m2)冲洗流量(l/h)滤层厚度 (cm)滤料膨胀后厚度 (cm)滤层膨胀率(%)滤层底部的测压管水位(cm)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cm)滤层的水头损失(cm)冲洗水温: 表3-5 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记录表滤速(m/h)流量(l/h)清洁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cm)清洁滤层底部的测压管水位(cm)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cm)水温: 3.根据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度、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记录表的数据,以冲洗强度为横坐标,滤层膨胀率为纵坐标,绘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曲线;以反冲洗流速为横坐标,滤层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制反冲洗流速与滤层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曲线。4.根据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的实验数据,以滤速为横坐标,清洁滤层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制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六、思考题1.滤层内有空气泡时对过滤、冲洗有何影响?2.当原水浊度一定时,采取哪些措施,能降低初滤水出水浊度? 3.冲洗强度为何不宜过大? 页:12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实验指导书 页:12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实验项目名称:曝气充氧实验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实验计划学时:3一、 实验目的页:12宋体,四号,加粗,内容仍为宋体,四号,不加粗1.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实验方法,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2. 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移系数kla及其他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测定不同时间脱氧清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图求氧总转移系数kla或按公式计算氧总转移系数kla,从而求其他评价指标。 要求测定不同时间脱氧清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绘图求氧总转移系数kla或按公式计算氧总转移系数kla,以及计算其他评价指标。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曝气池(有机玻璃制成)、空压机(充氧泵)、溶解氧测定仪、秒表或定时钟,试剂:亚硫酸钠、氯化钴。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1) 曝气池中注满自来水至有效高度。测定水中溶解氧、温度及水容积。(2) 计算投药量,根据溶解氧含量计算亚硫酸钠及氯化钴的用量。(3) 将上两种药液混合投入实验柱内,搅拌均匀,5min后测定水中溶解氧,当溶解氧至零时,准备曝气充氧。(4) 开始供气,同时记录时间,控制气量0.35m3/h。(5) 充氧开始后,每隔12min,用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溶解氧值ct,一直到达到或接近水温t时的饱和溶解氧值时停止。五、 实验报告要求1.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水容积 m3,t ,cs ,供气量 m3/h,亚硫酸钠投量 g,氯化钴投量 g。序号t(min)ct(mg/l)cs-ct(mg/l)lg(cs-c0)/(cs-ct)123以lg(cs-c0)/(cs-ct)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为kla/2.303,kla则可求出。2. 求充氧量r。 式中 t实验水温; 9.1720时、101.325kpa,纯水的饱和溶解氧, mg/l; v实验柱内水体积,m3。 4.求氧的利用率ea (1)计算供氧量s s = gs0.211.429 (kgo2/h)(2)计算氧利用率式中 0.21氧在空气中的体积比; 1.429氧的密度,kg/m3;gs转子流量计供气量读数,m3/h。 5.求动力效率ep 式中 h水中风压,m3;r空气密度,1.024kg/m3 ;gs转子流量计供气量读数, m3/h。 六、 思考题1.曝气充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2.温度修正、压力修正系数的意义如何?3.氧总转移系数kla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4.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指标为何均是清水? 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污泥比阻测定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所涉及课程:水质工程学计划学时:2一、 实验目的1. 进一步加深理解污泥比阻的概念;2. 学会测定污泥比阻;3. 选择污泥脱水的药剂种类、浓度、投药量。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投加不同污泥混凝剂,在定压下抽滤污泥,测定不同过滤时间t时滤液的体积v,绘制t/v-v曲线,得直线斜率b;测定污泥在过滤前浓度和过滤后滤饼的浓度,求滤过单位体积的滤液在过滤介质上截留的固体重量w,根据b、w和污泥比阻的关系求污泥比阻,并选择混凝剂。 要求投加不同混凝剂,测定不同过滤时间t时滤液的体积v,绘制t/v-v曲线,求直线斜率b;测定污泥在过滤前浓度和过滤后滤饼的浓度,求滤过单位体积的滤液在过滤介质上截留的固体重量w,根据b、w和污泥比阻的关系求污泥比阻,进而选择混凝剂。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吸滤筒1套(1000ml计量筒、陶瓷布氏漏斗、抽气管、真空表、真空泵)、水分快速测定仪、秒表、烘箱,fecl3、al2(so4)3。四、 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1.测定污泥含水率,求污泥的固体浓度co;2.配制fecl3(10g/l)和al2(so4)3(10g/l)混凝剂溶液;3.用fecl3(10g/l)混凝剂调节污泥,(每组加一种混凝剂量,加量分别为污泥干重的5%、6%、7%、8%、9%、10%);4.在布氏漏斗上放置快速滤纸(直径大于漏斗,最好大于1倍),用水湿润,贴紧周底;5.启动真空泵,用调节阀调节真空压力到比实验压力小约1/3,实验压力为35.5kpa(真空度266mmhg)或70.9 k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培训资料:劳务合同成本控制策略
- 2025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及流行病学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药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现场救治演练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科肺部感染疾病诊断与治疗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有害心血管疾病防治学高血脂症辅助治疗的护理策略模拟评估答案及解析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松鼠说课稿2 苏教版
- 全球与2025-2030中国海蜇丝市场供需现状分析与销售策略建议报告
- 2025年消化内科学科胃肠病诊断与治疗策略综合评估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地坪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交通规划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应用2025年研究报告
- 公共空间设计培训课件
- 2025年公安部交管局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能力认证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邮政集团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与预测题
- 2025年保险理赔员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板绘插画师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分时度假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孕期甲状腺功能课件
- 2025年版《煤矿安全规程》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