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_第1页
心房颤动的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_第2页
心房颤动的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_第3页
心房颤动的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_第4页
心房颤动的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房颤动的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 从循证到实践 指南 临床调研 注册研究 随机临床试验 临床实践 心房颤动 AF 的临床危害 死亡 独立危险因素 死亡率增加一倍卒中 AF引起的卒中占20 更高致残率住院 占因心律失常住院者1 3 原因包括ACS 心衰加重 血栓栓塞 心律失常本身等认知障碍 包括血管性痴呆左室功能受损 从无改变直至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明显降低 与AF有关联的心血管疾病 衰老 40 50岁 0 5 80岁以上者5 15 高血压 AF发生及AF相关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症状性心力衰竭 30 的AF患者NYHA 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依据时心脏瓣膜病心肌病 约10 的AF可能是少见的心肌病先心病冠心病 COPD 糖尿病 甲亢等 AF的电生理学机制 触发因素 trigger 维持基质 substrate 局灶机制 focalmechanism 肺静脉内以及前庭部位心肌细胞不应期短 肌纤维排列紊乱 在阵发AF 快速电活动多位于肺静脉内及前庭部位多子波学说 AF维持依靠多个独立运行的除极波来完成 其相互碰撞 抵消或融合 在持续或永久AF 拥有较高自主频率的部位广泛分布在整个心房遗传易感性 心脏离子通道病 家族性AF等 编码心房肽的基因变异 肺静脉内环状电极 肺静脉电图 肺静脉电图 AF的临床分型 2011年ESC指南 新诊断AF 首次发现 持续时间并不确定阵发性AF 指48小时内自行终止的AF持续性AF 指AF发作持续7天以上或需要药物 直流电进行复律才能终止者长期持续性或持久性AF 持续时间 1年且决定采取心律控制策略者永久性AF 指转复窦律失败或复律后短期内又复发的患者 或患者及医师均接受其存在者附加 无症状性AF AF的类型图解 AF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房协同收缩功能丧失心室率过快心室率不规整心肌血流降低二尖瓣返流心房心室重构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AF患者的临床评估 心电图检查 心律 证实AF左室肥厚P波时限 形态 颤动波等预激束支阻滞陈旧性心梗其他房性心律失常QRS QT间期的测量等 AF的临床评估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无心瓣膜病左心房和右心房大小左室大小 功能肺动脉压左室肥厚程度左心房血栓 灵敏度低 心包疾病 经食道心超以及电生理检查 检测左心房血栓 左心耳部 指导AF转复电生理检查 澄清宽QRS波心动过速机制 鉴别易于诱发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或室上速 寻找消融靶点或改良房室结 AF的初步治疗 缓解症状 控制心室率或复律与AF相关危险评估 症状严重度 从无症状到活动受限 卒中危险 CHA2DS2VASc评分 寻找AF促发因素或疾病 如体育锻炼 饮酒 外科手术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衰等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急性期心率控制药物 I V异搏定 适于心室率过快 不伴预激 无严重心衰 慢 快综合症 可鉴别AF AFL或SVTI V 受体阻断剂 适于心室率过快 美托洛尔2 5 5mg 低血压 急性心衰 SSS 二度及以上AVB者禁用I V洋地黄 适合心室率过快伴心衰或血压偏低者I V胺碘酮 适合心室率过快伴心衰或血压偏低以及预激综合症患者 急性期心室率过慢处理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紧急电复律 R波同步置入临时起搏器 新发AF的药物复律治疗 2010年ESC指南 优点 无须催眠或麻醉 有利于后续药物治疗缺点 成功率低 需心电监护 药物副作用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获得性QT延长 Torsadedepointes 窦性停搏 AVB优先考虑药物复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时 建议使用氟卡因或心律平 类推荐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推荐胺碘酮 类推荐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部分可使用单次较高剂量氟卡因 200 300mg 或心律平口服 450 600mg a类推荐 有关直流电 DCC 复律的建议 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 伴有进行性心肌缺血 症状性低血压 心绞痛或心衰的心室率过快AF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能快速应答 即刻R波同步DCC 类推荐 对预激伴AF患者 若心室率过快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即刻R波同步DCC 类推荐 B级证据 直流电 DCC 复律的建议 续 对拟行长期心律控制治疗的AF患者 应考虑择期DCC a类推荐 B级证据 为增加DCC的成功率及预防AF复发 应考虑先给予胺碘酮 氟卡因 心律平 依布利特或索他洛尔治疗 a类推荐 B级证据 对症状明显而其他治疗无效者 可考虑重复DCC b类推荐 C级证据 DCC禁用于洋地黄中度患者 类建议 AF的长期治疗内涵 2010年ESC指南 预防血栓栓塞 目前唯一能降低死亡率措施缓解症状对伴随心血管疾病的最优化治疗心率控制 主要采用药物 个别导管消融 植入起搏器心律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 导管消融 直流电复律 单一或联合 个体化目标 有关心率控制和心律控制的建议 2010年ESC房颤指南 类推荐 对老年人AF且症状轻微者 初始治疗应为控制心室率 A级证据 在心律控制治疗 维持窦律 期间也应给予控制心室率药物 A级证据 尽管予以充分控制心率治疗仍有明显症状者 建议心律控制治疗 B级证据 有关心率控制和心律控制的建议 续 2010年ESC房颤指南 a类推荐 对AF以及AF相关的心衰患者采用心律控制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 B级证据 对年轻且有症状的患者如未排除导管消融治疗 心律控制应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C级证据 对继发于某些已得到纠正的触发因素 如缺血 甲亢 AF患者 应考虑心律控制治疗 C级证据 维持窦律的可能获益 缓解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阻断AF引起的心脏重构血栓栓塞的危险降低死亡率影响 尚不确定 长期用AAD控制心律的原则 指南认为治疗的动机是减少与AF相关的症状AAD维持窦律的效果仅为中等减少而非消除AF复发也是临床AAD治疗成功当一种AAD无效时 另一种药物可能会有临床可接受的反应药物诱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或心外副作用常见选择AAD时首先考虑安全性 而非疗效 长期心率控制的建议 欧洲指南 无论阵发 持续 永久性AF均可应用药物控制心率 品种和剂量应个体化 避免心动过缓 类推荐 如活动中出现AF相关症状 应调整剂量 既有生理性变时反应 又无心动过缓 类推荐 在预激合并AF患者 应选择心律平或胺碘酮 类推荐 长期心率控制的建议 续 心率控制初始 采用较为宽松目标 休息心率 110bpm 是合理的 a类推荐 对症状持续或有心动过速心肌病表现 采用更为严格心率控制策略 休息 80bpm 中等运动时 110bpm 是合理的 a类推荐 应用决奈达龙控制非永久性AF心室率是合理的 除外NYHA 级或不稳定心衰患者 a类推荐 对伴心衰以及左室功能不全患者 以及不宜活动者应该使用洋地黄 a类推荐 心率控制临床药物 口服维持剂量 受体阻断剂 美托洛尔缓释片100 200mgQ D 比索洛尔2 5 10mg 心得安10 40mgtid 卡维地洛3 125 25mgBiD 非二氢吡定类钙拮抗剂 异搏定40mgbid到360mg 地尔硫卓60mg 360mg QD洋地黄 地高辛 0 125mg 0 5mg Q D 胺碘酮 100 200mg qd决奈达龙 400mg BiD ATHENA研究 决奈达龙对AF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出处 NEnglJMed 2009 360 668 78研究目的 评估决奈达龙400mgBid 口服 预防AF AFL患者因心血管病住院以及全因死亡的疗效安慰剂对照 双盲 平行组试验 ATHENA研究入选标准 阵发AF或持续性AF AFL伴有 一项血栓栓塞危险因素 年龄 70岁 高血压 糖尿病 以往卒中或TIA史 全身栓塞史 左房内径 50mm LVEF 40 ATHENA研究排除标准 永久性AF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4周内有失代偿性心衰史 NYHA 级CHF准备接受大型手术急性心肌炎心动过缓 心率0 28s 或窦房结功能不全史严重非心脏疾病致预期寿命 1年妊娠期女性GFR 10ml min ATHENA研究结果 达到复合终点事件率 决奈达龙组有31 9 734例 安慰剂组有39 4 917例 p 0 001 CI0 69 0 84 HR0 76心血管病死亡 决奈达龙组有2 7 安慰剂组有3 9 p 0 03 CI0 51 0 98 HR0 71因心血管病住院 决奈达龙组有29 3 安慰剂组有36 9 p 0 001 CI0 67 0 82 HR0 74心律失常性死亡 决奈达龙组有1 1 安慰剂组有2 1 p 0 01 CI0 34 0 88 HR0 55 结论 决奈达龙能够降低阵发或持续性AF AFL患者死亡或住院的危险 主要源于减少因AF住院 全因死亡率未能降低决奈达龙的副作用比安慰剂多见 主要有心动过缓 QT延长 腹泻 恶心 皮疹以及血清肌酐升高 决奈达龙的电生理作用与临床疗效 抑制L型钙通道 钠内流 多种钾离子流抗交感作用AF复律效果不及胺碘酮 DIONSOS研究的结果显示 在持续性AF患者治疗12个月时AF复发或提早终止治疗者 在决奈达龙组和胺碘酮组分别为75 1 和58 8 p 0 0001 HR1 59决奈达龙组患者在甲状腺 神经系统和眼睛不良事件均较少 ThermoCool研究 RFCA和AAD治疗阵发AF的对比 多中心 随机 对照研究研究目的 观察RFCA和AAD治疗有症状的阵发AF的疗效出处 JAMA 2010 303 333 40 ThermoCool研究入选标准 随机分组前6个月内至少3次有症状的AF发作 至少一次有心电图证实 至少一种AAD无效 ThermoCool研究排除标准 AF持续 30天年龄 18岁LVEF 40 或NYHA 级以往有AF消融史左房有血栓6个月内曾应用胺碘酮治疗2个月内有心梗史 或12个月内行CABG手术史有AAD治疗或抗凝治疗禁忌左房直径达到50mm ThermoCool研究终点和分组 无AF复发 无治疗方案改变RFCA组 105例 双侧肺静脉电隔离 entranceblock AAD治疗组 60例 研究者可任选包括多非利特 氟卡因 心律平 索他洛尔和奎尼丁中的一种 ThermoCool研究结果 达到研究终点者 9个月随访结束 RFCA组和AAD治疗组分别有66 和16 p 0 001 HR0 30症状性AF未复发者 RFCA组和AAD治疗组分别有70 和19 p 0 001 HR0 24 ThermoCool研究结论 在对一种药物无效的阵发AF复发预防方面导管消融比其他药物更有效适合治疗导管消融者 应为年龄较轻 无明显结构异常 经适当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的有症状阵发AF患者局限性 患者年龄较轻 伴随心血管病比例偏低 未包括心衰和持续性AF患者 随访时间不够长 未观察治疗方案对死亡 卒中 心衰和AF进展等的影响 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治疗对比 AF和CHF试验 前瞻性 多中心 随机对照研究由加 美 欧 巴西 阿根廷 以色列多个中心参与研究目的 探索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对LVEF 35 有CHF症状以及AF史的患者生存的影响出处 NEnglJMed 2008 358 2667 77 患者入选标准 1376例患者入选CHF LVEF 35 6个月内曾有CHF病史 NYHA 级 或LVEF 25 AF史 心电图证实 指6个月内有持续6h以上AF发作史或需要电复律 或6个月内有持续10min以上AF发作且以往有AF电复律史排除 12个月以上的持续性AF 48h内曾有失代偿HF 度AVB QT延长史 6个月内拟行心脏移植 预期寿命不足一年 肾衰需要透析 18岁以下 入选患者一般情况 病因 48 为冠心病 36 39 为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 LVEF27 6 左房内径49 7mmAF类型 阵发AF30 33 持续性AF70 67 研究方案 心律控制组 682例 入组6周内未转复者给予电复律 如AF复发 可重复电复律 82 采用胺碘酮治疗 有心动过缓者可植入起搏器 期间有21 转至心率控制组 原因为维持窦律失败 心率控制组 694例 主要采用 受体阻断剂和地高辛治疗 治疗期间有10 的患者转至心律控制组 原因主要是心衰恶化 研究结果 随访时间 37 19个月一级终点 即心血管病死亡 心律控制组27 心率控制组25 p 0 53次要终点 即心血管病死亡 卒中 心衰恶化 两组比较也无差异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AF占比 研究结论 心律控制策略未能降低CHF伴AF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心率控制策略使重复电复律和入院治疗的必要性降低 因而应作为CHF伴AF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者提醒 该结论不能推广到LVEF正常的CHF伴AF患者心律控制未获益的可能原因 在严重心衰患者AF预测死亡率的价值降低 心律控制组并非均为窦律 心率控制组患者有相当比例的窦律患者 维持窦律的益处可能被AAD的不良作用抵消 AF伴充血性心衰 CHF 患者的RFCA治疗 出处 NEnglJMed 2004 351 23 2373 83研究目的 采用导管消融 RFCA 恢复并维持窦律对AF伴CHF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研究对象 AF伴CHF组 58例 DCM占55 NYHA 级 LVEF 45 非阵发AF占91 两种以上AAD治疗无效 LVEF35 7 左室内径60 8mm 左房50 7mm 对照组 58例心功能正常行RFCA治疗AF患者 年龄 性别 AF类型均与CHF组匹配 LVEF66 7 随访1 3 6 12个月 结果 维持窦律疗效 术后12 7个月随访后CHF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8 和84 维持窦律 p 0 34 不用AAD维持窦律者分别为69 和71 接受二次手术率分别为50 和47 左室功能 心衰组LVEF 21 13 p 0 001 72 的患者达到显著改善标准 LVEF 20 左室扩张减轻 左室内径 6 6mm p 0 03 其它指标 CHF组患者运动能力 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心衰组患者消融术后心功能改变 研究结论与分析 结论 不使用AAD 采用RFCA方法恢复并维持窦律 使CHF伴AF患者心功能 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本组患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比例比较高 维持窦律的建议 2011ACCF AHA HRS房颤治疗指南 在开始AAD治疗之前 先治疗AF促发因素或引起AF的可逆因素 类推荐 C级证据 在有经验的中心 对经选择的患者 导管消融对于维持窦律是有用的 即症状明显 AAD治疗无效 心房正常或轻度扩大 左室功能正常或轻度降低的阵发AF 无严重肺部疾病者 类推荐 A级证据 维持窦律的建议 续 2011ACCF AHA HRS房颤治疗指南 药物治疗对AF患者维持窦律及预防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有用的 a类推荐 C级证据 AAD治疗后AF仅偶发且可较好耐受 是成功的 合理的 a类推荐 C级证据 对无相关心脏病的AF患者 若药物可耐受 在门诊给予AAD治疗是合理的 a类推荐 C级证据 对窦性心律 无心脏病且阵发AF易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