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总体规划.doc_第1页
阳高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总体规划.doc_第2页
阳高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总体规划.doc_第3页
阳高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总体规划.doc_第4页
阳高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高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总体规划(20092011年)目 录1. 背景 12. 必要性分析 22.1 粮食安全的需要 22.2 农民增收的需要 22.3 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32.4 食品安全的需要 32.5 农民就业的需要 32.6 循环经济的需要 33. 县域概况 43.1 自然概况 43.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3.3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64总体规划 94.1产业选择 94.2 产业现状 104.3 产业布局 134.4 规划年限 134.5 总体思路 134.6 基本原则 154.7 目标 164.7.1 总体目标 164.7.2 分年度实施计划 174.8 产业体系建设 184.8.1 玉米产业体系 184.8.2 蔬菜产业体系 194.9 技术体系 204.9.1 玉米生产技术 204.9.2 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234.9.3移动大棚蔬菜 264.9.4露地蔬菜 264.10 工程建设内容 294.10.1 玉米丰产方建设工程 294.10.2 无公害蔬菜建设工程 305. 投资估算 315.1总体投资 315.2分项目投资 316. 效益分析 326.1经济效益 326.2社会效益 326.3生态效益 337. 保障措施 337.1组织保障 337.2政策保障 347.3资金保障 347.4技术保障 35附表: 361.背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贯彻中央精神,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推动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山西省2009年年初提出要在农业优势明显的大同、晋中和运城三市建设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在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按照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要求,提出在大同阳高、晋中祁县、临汾曲沃和运城新绛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县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并提出要搞好现代农业示范,必须规划现行。2.必要性分析2.1粮食安全的需要目前,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已越来越困难。如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源头上确保食粮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是我国各级政府首抓的战略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大举措。2.2农民增收的需要在常规技术和传统产业体系支撑下的农业普遍存在着低效问题,依靠传统农业农民增收缓慢。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和技术生产体系,可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科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2.3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现代农业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可大大拓宽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2.4食品安全的需要现代农业是应用生态技术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也是保障人类食用健康安全食品的保障。2.5农民就业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建立较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求农业产业链不断的延伸,产业链的延长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2.6循环经济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是要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无废物生产,使农业生产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多级利用。发展现代农业可解决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的问题,将传统农业发展成为一种多节点的“食物网”循环系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本规划将立足项目区优势农业资源,建设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使人们看到“什么是现代农业”,从而可以大规模的实施现代农业。3.县域概况3.1自然概况阳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3281146,北纬39494031之间。东与天镇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南与浑源、广灵两县以山为界;西与大同县、新荣区毗连;北与内蒙古丰镇市、兴和县隔山为邻。县境呈条状葫芦形,东西宽北部39公里,南部16公里,南北长76公里。全县海拔高程在9802420米之间,中间黄土丘陵把全县分成南北两个盆地。全县总土地面积17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及边山峪口面积占31.7%;川谷盆地占36.5%,丘陵面积占31.8%。县境位于阴山余脉与恒山山系的中间地带,属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与西北干旱区的交接地带,是较为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温暖多雨,雨热同期,春秋短暂,冬季漫长,风多较大,气候干燥,干旱频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光热资源较好,无霜期短。从整个年度来看,降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根据阳高县气象站多年观察记载:多年平均气温7.1,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30;多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且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多年平均蒸发量1750毫米,为降水量的4倍还多;全年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有效积温26002900左右;一般无霜期135天,绝对无霜期120天,早霜期一般在每年九月二十四日;最大冻土深度144厘米,一般年份在130厘米左右,历年冻土最深在二月份,冰冻期多年平均为126天;年平均降雪日15.2天,最多29天,最少7天,积雪最大深度21厘米;平均风速3米/秒,以西北风为主,出现频率14%,最大风速24米/秒。境内主要有桑干河、白登河、黄水河、黑水河和吾其河五条河流流过。全县河网密度不大,年径流总量53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为12360万立方米/年,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690万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1760万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4000万立方米/年,地下水7760万立方米/年。水资源相对丰富。3.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阳高县现辖6乡7镇,256个行政村,总户数10.9万户,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8万人,农业劳动力9.16万个。境内交通方便,京包铁路、大秦铁路与京大高速公路、109国道、张同公路横穿东西,神丰公路纵贯南北。境内乡村交通成网,村村通基本全部实现水泥路。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9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2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16元,现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2008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87.5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4.5万亩),粮食总产16200万公斤。瓜菜播种面积11.3万亩,蔬菜总产44000万公斤,干鲜果总产23.4万公斤。畜牧业主要以猪、羊、牛、鸡为主,其中生猪饲养量45万头,肉类总产量20.4万公斤,奶类总产2.36万公斤。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大同市绿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加工杏产品、山西省融丰蔬菜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蔬菜种植与加工、阳高县兴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金凤养殖有限公司从事畜牧业、阳高县晋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奶制品加工、阳高县神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猪、牛、禽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3.3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按照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现代农业内涵的解释,下面从六个方面对阳高县现代农业作一判断。(1)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水平。主要从农业机械化和水利配套设施两个方面来体现。阳高县2007年末全县拥有拖拉机177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0台,小型拖拉机1565台。拥有农用运输车2826台,耕整地及种植机械2311台,农用排灌机械4659台,机动脱粒机622台,农产品加工作业机械1407台,畜牧业机械1621台,但有机肥料的撒施机具为零。全县耕地总面积60055公顷,全年机耕面积20000公顷,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3.3%;机播面积13333公顷,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2.2%。同期全省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7%,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5.7%;大同的百分比值分别为39.8%和23.4%。全县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中,机电井2172眼,灌溉面积2763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6%。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640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9690公顷,占灌溉面积的71.3%。节水设施中喷滴灌225处,管灌87.58万米,防渗渠道68.33万米。(2)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情况。主要从农艺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就农艺技术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比较普遍,全县目前“绿丰牌”青椒已获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 黄瓜、番茄、甘蓝、胡萝卜等8 个蔬菜品种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主要集中于玉米和蔬菜,2008年引进的蔬菜新品种有9个,主要为设施蔬菜。另引进试种温岭“玉麟”牌西瓜、优质香瓜、大接杏等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施蔬菜和节水灌溉上。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畜牧业领域的胚胎移植、人工受精、生物农药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基本停留在上网查信息和学习的层次。(3)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县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坚持优化区域种植格局,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结构调整空间,加快特色种植基地和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小杂粮基地、蔬菜基地、万寿菊基地、杏树基地。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全县依托自有的传统特色和资源优势,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资源,通过分类指导,培育扶持畜牧、蔬菜、杏树、小杂粮等产业。同时,扶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走产业化道路,现有年产8万吨杏仁露、2万吨杏仁脱苦绿苑饮品、神泉生物、晋牛乳业、万寿菊加工等龙头企业。但在个别产业环节,发展水平仍较低,如蔬菜深加工环节:全县每年约30万吨鲜菜,可仅有4 家脱水蔬菜厂,年加工能力仅2500吨。规模不大, 效益不好, 辐射带动能力弱。因此,全县对蔬菜的加工转化目前还处于低水平、低能力阶段, 加工品种单一, 以脱水干菜为主。(4)现代经营形式的发展。全县目前已有各类农业发展合作社131个,入社社员达1455人,带动农户23560户。合作社中,种植业的有48个(其中蔬菜的有28个),畜牧业的有68个(其中养猪的有24个),林业的有10个,服务业的有5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县乡两级都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产品检验检疫站,配备了专人,推广体系完善,科技对农业的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这些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但也存在农业市场信息不灵, 农民的生产老是跟着“市场尾巴走”, 基本处于盲目生产状态。销售主要依赖客商上门收购和蔬菜合作社联系。其中,蔬菜合作社发展滞后, 目前虽有十几家, 但都是各自为政, 甚至互相拆台, 没有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95%的蔬菜是以鲜菜销售为主, “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5)现代发展理念的普及。现代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农业领域是农业系统物质的循环再生、多级利用。目前阳高县在这一方面已有起步,如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家畜粪便还田;养殖场沼气利用,沼渣和沼液还田等模式都是现代发展理念在农业中的具体体现。(6)新型农民情况。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体,新型农民的培养直接关系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活动,使全县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一定的程度的提高,但是农民的求新思想,着眼长远的能力还较差,表现为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目光短浅, 小富即安。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差。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相距甚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阳高县现代农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在玉米的机械化耕作和播种方面比较普及,但机械化收获还刚刚起步,目前全县只有1-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基本还是人工作业。在蔬菜种植方面人工作业面很大;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农艺技术最为普及,生物技术在较大范围内已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处在查找信息和学习知识阶段;现代产业体系还很不完善,如在蔬菜日光温室生产中,育苗环节很薄弱。在玉米生产中,机械化服务体系环节较弱;现代经营形式刚刚起步,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绝大部分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农村的企业化运作如粮食作物生产领域基本还处在一家一户自然生产阶段,没有形成粮食生产领域的企业化运作;现代发展理念已在农业生产中发生作用,但还是处在传统农业阶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工程化阶段;农民素质离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较大,如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农业工人。4总体规划4.1产业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已形成“粮食、蔬菜、杏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全县历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86万亩以上,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1.62亿公斤,是“山西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和“山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已有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获质量认证和产地认证。瓜菜年总播种面积达11.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了5840亩,在设施蔬菜中,日光温室1600栋,1120亩;移动大棚2622栋,4720亩。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鲜菜44万吨,菜农人均种菜纯收入达850元。是京津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杏果业近年在阳高发展较快,杏树面积已达11万亩,是全省闻名的杏县。特别是阳高杏脯,被国外誉为“中国名贵小食品”。生猪产业是阳高县畜牧业的重头,是当地农民的习惯产业。阳高县是山西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县,特别是2001年被列为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后,使养猪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县现有养殖小区19个,其中万头以上的小区就有5个,有规模养殖户280户。2008年生猪饲养量达45万头,出栏25万头,养猪收入达1.25亿元。养猪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四大产业潜力、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要求,本项目选择蔬菜(保障农民增收)和玉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两大作物作为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规划对象。4.2产业现状(一)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2008年,玉米种植面积5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6%,总产量约9.48万吨,平均亩产174千克。同期,全国玉米平均亩产量约370千克,全省玉米平均亩产量496千克。就全县玉米产业链条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产前: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农民购种基本听从种子销售点介绍,缺乏品种的科学选择性。同时,种子公司销售的种子满足不了机械化精量播种的质量要求。(2)产中:农田机械化耕种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机械化程度低,耕作技术落后,仍有牲畜耕地习惯。同时,农机、农艺不配套,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应用。种植密度参差不一,播种质量差。对土地重用轻养,土壤肥力明显下降,耕层变浅,保肥、蓄水和抗逆性降低。肥料利用不合理。地膜覆盖。种前的铺膜以人工铺膜为主,机引铺膜机应用面积较少;玉米收获后残膜的农田残留较严重,2007年全县地膜使用量约994吨,仅有密排弹齿残膜回收机,全县平均每亩残留量2.99千克,大量残膜遗留在土壤中,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和后期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施肥方式整体水平较低,有机肥以人工撒施为主,化肥施用以人工条撒施或穴施为主,且肥料的施用量不科学。中耕除草。主要以人工除草为主,且除草农具原始。追肥。追肥方式以人工施用为主。灌溉方式。项目区灌溉机井现有28眼,灌溉面积5600亩,主要以大水漫灌为主。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丝黑穗病、瘤黑粉病、顶腐病、玉米螟,叶斑病较多。收获。以人工收获为主,仅运输过程中部分实现机械化。玉米的机收面积很少,且玉米收获机较少。玉米脱粒。以人工和小型脱粒机为主。(3)产后:销售。以农民被动销售为主,主要形式为粮食收购贩上门收购。总体评价:项目区玉米良种化水平低、施肥方式粗放、组织管理模式较差、机械化水平较低、节水灌溉面积较少、产业链脱节严重。(二)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阳高县是我省北部的蔬菜生产大县,是京津两地蔬菜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全县瓜菜播种总面积达11.3万亩,产量44万吨,总产值达22142万元。全县有设施蔬菜面积5840亩,露天蔬菜97210亩。设施蔬菜中日光温室有1600栋,1120亩,总产量0.5万吨,总产值1000万元;塑料移动大棚有2622栋4720亩,总产量3.08万吨,总产值462万元。阳高县的蔬菜主要品种有青椒、西红柿、红萝卜、茴子白等。全县有绿泰、隆满两个常年蔬菜批发市场和十多家季节性小型蔬菜收购站。其中位于龙泉镇的绿泰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26亩,配套了预冷库、保鲜库、交易大棚、蔬菜检测综合大楼以及各种设备,年可交易蔬菜25万吨,预冷蔬菜9万吨,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全县各乡镇分别建有各种蔬菜合作社、协会28个。另外,阳高县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融丰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年可消化蔬菜3000吨,能带动1500户菜农致富。位于大同市的山西华晟果蔬饮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占地180亩,总资产1.48亿元,设计处理果蔬能力为40吨/小时,可带动周边地区20万户,60万农民靠种菜致富,该公司与阳高县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订单发展基地,信誉良好。完善的市场、健全的协会、较大的龙头企业为阳高县发展蔬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就全县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产前:特优蔬菜新品种较少。目前大多为常规地方品种。育苗方式较为落后。现大多采用大棚冷床育苗。(2)产中:蔬菜地施底肥的量不科学。底肥施用主要为有机肥,但对对有机肥的施用量、腐熟度、杀菌消毒处理不科学。设施大棚内的种前耕翻以人工为主,基本上没有配套机具。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整个蔬菜生育期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易引发大规模病虫害。农药的喷施。农药喷施量不科学,主要根据寿光式经验管理,导致农药残留量大。但随着对蔬菜安全品质要求的提高,必将影响蔬菜的销售和市场的拓展。技术的支撑不足。目前主要以聘请的一名寿光技术员作为技术力量。(3)产后:品牌宣传不足。虽然已申请有“绿丰”品牌,但品牌的拓展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蔬菜的深加工落后。目前以直销为主,主要供给周边市场,没有真正走出去。随着蔬菜基地规模的扩大,蔬菜必须进行深加工来进行市场开拓。配套市场建设和冷库规模较小。目前预冷蔬菜9万吨的能力不能满足进一步的贮藏需求。销售体系不健全。目前主要在大同市、北京等少数大中城市设有蔬菜销售联系点。总体评价:项目区蔬菜新优品种引进不足、施肥方式粗放、病虫害防治不科学、设施蔬菜机械化水平低、节水灌溉面积较少、蔬菜产业链环节衔接不紧。4.3产业布局本次规划共涉及2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涉及农户7748户,农业总人口24922人,总耕地面积40759亩。玉米布局:在罗文皂镇的罗文皂村、太平堡村和席家湾村示范15000亩,其中罗文皂村5000亩、太平堡村6000亩和席家湾村4000亩。蔬菜布局:在龙泉镇的东关村、西北村、龙泉寺村兴隆巷村和景家庙村示范16500亩,其中日光温室840亩,移动大棚2700亩,露地蔬菜12960亩。布局为东关村5500亩、西北村1500亩、龙泉寺3000亩、兴隆巷1000亩和景家庙5500亩。(规划布局见附图2和附图3)。4.4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为3年(2009年2011年)。4.5总体思路以规模化生产为基础,按照循环再生、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按照“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的要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的全部企业化经营(或经营主体法人化),在粮食和蔬菜生产领域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灌溉实现水利化和节水化,技术生态化,并采用现代的农艺、生物和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全过程,从理念和技术两方面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培训,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最终实现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完善提升产业链条各环节的衔接配套,创建现代化产业服务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群,建立起以“管理企业化、农民职工化和产业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见图)。 规模化 体制建设 机械化:生产手段 企业化:经营主体农艺、生物、信息技术 理念: 循环再生、多级利用产品标准化 产品安全化 产业一体化 农民职工化农资销售部门 设施大棚 蔬菜批发市场育 收 蔬菜冷藏库 消 移动大棚畜牧养殖部门 蔬菜深加工企业 费苗 露地蔬菜 获 连锁超市者农机销售部门现代无公害蔬菜园区4.6基本原则(1)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原则。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最新物质条件装备的应用,最大限度的减轻劳动强度,特别是农事操作的机械化、管理的智能化、检测的精确化等。现代物质装备直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原则。主要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3)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原则。现代的产业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现代农业,完善农产品生产链条,构建农产品生产一体化服务体系,从解决全县玉米和蔬菜的整个产业体系所有环节的问题而规划。(4)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带有一定的试验示范性质。要通过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5)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原则。按照“循环再生、多级利用”原则,设计农业产业链。(6)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原则。新型农民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体,充分发挥全县组织、科技、人才优势,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组织创新能力。4.7目标4.7.1 总体目标(1)产业目标。玉米产业体系包括:生产资料供应中心、农机服务中心、优种供应中心、技术管理中心、秸秆处理中心和销售中心等6大中心;蔬菜产业体系包括:育苗中心、管理技术服务中心、生产资料供应中心、检测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净菜加工中心、冷藏中心和销售中心等8大中心。(2)规模目标:玉米:在罗文皂镇的罗文皂村、太平堡村和席家湾村示范15000亩,其中罗文皂村5000亩、太平堡村6000亩和席家湾村4000亩。蔬菜:在龙泉镇的东关村、西北村、龙泉寺村兴隆巷村和景家庙村示范16500亩,其中日光温室840亩,移动大棚2700亩,露地蔬菜12960亩。布局为东关村5500亩、西北村1500亩、龙泉寺3000亩、兴隆巷1000亩和景家庙5500亩。(3)考核指标:按照现代农业的评判标准,到2011年,按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划分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具体考核指标。见表4-1。表4-1 现代农业园区年度考核具体指标表生产过程考核指标名称玉米具体考核值蔬菜具体考核值产前优良品种综合覆盖率9590农机具完好率9595农民受培训比率7080农资集中供给率7080产中农田机耕率9580农田机播率9570农民组织化程度8090灌溉水利用率8090田间水利用系数9090化学除草率80农业科技贡献率6080农田机收率50产后销售优质农产品率9595农产品商品化率858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0654.7.2 分年度实施计划玉米:2009年,在罗文皂镇的罗文皂村建设0.5万亩的玉米示范区;2010年,在罗文皂镇的太平堡村建设0.5万亩的玉米示范区;2011年,在罗文皂镇的太平堡村和席家湾村建设0.5万亩的玉米示范区。具体见表4-2。表4-2 2009-2011年规划区内无公害蔬菜布局表 单位:亩村名2009年2010年2011年罗文皂村5000太平堡村50001000席家湾村4000蔬菜:2009年,在龙泉镇的东关村建设0.55万亩现代农业蔬菜生产示范区(日光温室200栋,移动大棚500栋,露地蔬菜4460亩)。2010年,龙泉镇的西北村、龙泉寺村和兴隆巷村建设0.55万亩现代农业蔬菜生产示范区(日光温室500栋,移动大棚500栋,露地蔬菜4250亩)。2011年,在龙泉镇的景家庙村和李家屯村建设0.55万亩现代农业蔬菜生产示范区(日光温室500栋,移动大棚500栋,露地蔬菜4250亩)。具体见表4-3。表4-3 2009-2011年规划区内无公害蔬菜布局表 单位:亩村名2009年2010年2011年合计温室蔬菜移动大棚蔬菜露地蔬菜温室蔬菜移动大棚蔬菜露地蔬菜温室蔬菜移动大棚蔬菜露地蔬菜东关村14090044605500西北村709013401500龙泉寺14036025003000兴隆巷1404504101000景家庙35090042505500合计550055005500165004.8产业体系建设4.8.1 玉米产业体系玉米生产产业链条具体环节有:注重玉米新品种引进。特别是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选用。品种的选择以高产、优质、耐旱、穗位一致、适合精量播种作为选择标准。同时,规范种子销售部门,示范区实行统一购种、保证质量,政府购种补贴资金直补到种子销售公司,同时与种子销售公司签定质量保证合同书。施肥、耕地、播种、玉米收获、地膜回收、秸杆粉碎还田和秸杆打捆的机械化。在示范区全部实现玉米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事操作机械化。实施农机购买直补,购买机型主要有有机肥撒施机、机引犁、机引耙、旋耕机、精量施肥铺膜播种一体机、玉米收获机、地膜回收机。化学除草。选用化学除草剂,实现除草的化学化,降低劳动强度。玉米脱粒。通过购买抽风式玉米脱粒机实现玉米脱粒的机械化。成立现代化玉米种植协会。主要负责玉米的购种、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等。玉米销售。由政府和协会牵头,和大同市粮食加工厂签定购销合同,解决玉米的销售问题。玉米秸杆和玉米芯再利用。玉米秸杆是用于发展养牛业、食用菌栽培、制作沼气、沤制有机肥等。玉米芯再利用可通过联系木炭加工厂签定销售合同实现4.8.2 蔬菜产业体系蔬菜生产整个产业链规划的主要环节有:注重蔬菜新优品种引进。特别是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选用。大棚配套机具的选用。主要引进的有小型拖拉机,并配置旋耕、开沟器等机具;微型喷灌设备、微型耕作机、co2发生器。科学的底肥施用。强调底肥中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和施用深度。病虫害科学防治。首先是控制设施蔬菜生长环境的温湿度。然后,对症用药、适期用药和科学用药,严禁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禁用农药。成立现代化无公害蔬菜种植协会。主要负责蔬菜的购种、种植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等。提高蔬菜的深加工水平。一方面依托现有几家的脱水蔬菜厂, 加工脱水干菜; 上规模, 上档次; 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 培育蔬菜加工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加工, 搞好蔬菜的清洗, 分级、整理、包装、推广净菜上市, 发展冷冻菜、保鲜菜等。发挥品牌效应。积极申请注册系列无公害蔬菜品牌,形成阳高县“绿丰”无公害蔬菜品牌。配套销售市场建设。除在当地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和配套气调保鲜冷库建设,还要积极建立网络蔬菜信息专门发布机构和大中城市蔬菜直销体系,实现超市直供,减少中间环节。本项目规划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紧紧围绕现代蔬菜产业链生产,实现无公害蔬菜整个产业链条的全程示范, 引导农民采用现代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项目区建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生态园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规划新建节能日光温室840亩,塑料移动大棚2700亩,露地蔬菜12960亩。最终实现蔬菜加工水平提高,蔬菜产业链条延伸,蔬菜产品附加值增加,蔬菜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4.9技术体系4.9.1 玉米生产技术玉米生产技术:在玉米生产技术体系中,以作业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重点引进新品种、播种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收获机。其他规范技术如下:(1)种子肥料处理。种子准备:a、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选用穗位整齐的优良品种-先玉335。b、肥料:有机肥以充分腐熟的鸡粪和牛粪为主。化肥:由农资销售部门,保质保量提供充足氮肥、磷肥、钾肥、菌肥等。(2)施肥耕翻整地。由农机作业服务中心组织。时间安排为:犁地在秋季进行,耕地深度在以25-35cm为宜。撒施有有机肥(用有机肥撒施机按每亩施入经过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方)犁地(采用翻转铧式犁)耙地(翌年3月份,耙地前每亩再施入钾肥40斤,氮肥20-40斤,硫酸亚铁30斤),平整备种。(3)铺膜播种:由农机服务中心统一组织。玉米播期:一般为4月25日5月5日播种。播种时采用施肥铺膜播种一体机操作,规范玉米种植行距,玉米种植行距为600700mm,方便配套玉米收获机作业。选用机具为2bp-8型铺膜点播机,可以在已耕地上一次完成施肥(颗粒或粉状)、铺膜、膜上穴播等多项作业。(4)节水灌溉。田间采用软管灌溉。(5)病虫害防治。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做好产前有机肥的充分腐熟、土壤病虫害消毒处理、生育期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对症防治。喷施类农药选用机型为悬挂式喷杆喷雾机。(6)节水补灌。在玉米生育期内遇到旱情,通过连接软管灌溉,灌水的同时还可施加水溶性肥料,最终达到节水、施肥、快速补灌的效果。特别是在地膜玉米从出苗至大喇叭口期,该时期玉米对水分反应敏感,其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营养的蓄积与幼穗分化发育。实施及时的节水补灌可大大缓解夏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7)化学除草。玉米田的主要杂草有:阔叶类杂草反枝苋、藜、天旋花、龙葵、苋菜、苘麻、铁苋、马齿苋等;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等;莎草科杂草有香附子等。针对禾本科杂草,选用草枯灵。针对阔叶杂草,选用2,4-d丁酯。选用机型为泰山-18型背负式机动弥雾喷粉机。(8)适时追肥。选择中耕追肥机,在中耕机具上加装一套施肥装置,一次完成中耕培土、施肥、覆盖等工序。追肥时期为玉米拔节前或79叶期行,每公顷追施纯氮总量的60%70%,追肥部位离植株1020厘米,深度1015厘米。选用机型为2bfd-1型播种施肥耧。(9)机械化收获。玉米收获采用穗茎兼收技术,即将摘除果穗的玉米秸秆,利用玉米收获机上的铡草机将秸秆切碎后,通过抛射筒将粉碎后的秸秆集中到机械牵引(或随机跟随的挂车)的拖斗中,运至养殖场进行青贮。此方式可以及时收获青绿秸秆,达到穗茎兼收的目的。回收的秸秆也可作为农户秸秆气化炉的燃料。选用机型为4行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4yw-q型)。(10)地膜回收。地膜回收在作物收获后进行,此时的地膜相对完整,易于回收。选用1mc70型地膜回收机,该机型采用“铲掘筛分”工作原理,是国内作物收获后耕地前表土层残膜回收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机型。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11)晾晒脱粒。将收获果穗(有的带苞叶)运到场上,用玉米剥皮机进行剥皮,经晾晒后进行脱粒。玉米脱粒时需要满足:玉米籽粒含水量达到20%时脱粒,脱粒后的子粒要进行清选,达到国家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二等以上。选用机型为玉米剥皮机(6ftp-600)和玉米脱粒机(5ty-120-220)。4.9.2 日光温室生产技术日光温室蔬菜:日光温室主要示范滴灌和智能空气湿度、土壤湿度自动报警信息系统。其他常规技术如下:(1)种子准备。由蔬菜种子供应中心负责。主要进行种子的引进和购买。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1999中二级以上的要求。新优反季节蔬菜品种的选择。a.番茄:选择抗病、优质、丰产、高秧、大果型、耐藏耐运、耐低温弱光、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中晚熟粉红果或红果的无限生长型品种。如中杂9号、韩国秀光、以色列r144、l402、卡依罗、合作903、太空1号、繁荣1号、太宝1号、格瑞斯519,荷兰的百利、卡特琳那、金棚1号、合作908、保冠1号、豫艺新星2号、胜美等。b.黄瓜: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早熟、高产优良品种。如圣雪、新盛3号、津优32号、中华神瓜、津优2号、津春3号、裕优3号、温棚1号、中农13号、津春4号、顶峰1号、津优30号、津优10号、中农8号、津优20号等。砧木品种为黑籽南瓜和南砧1号等。c.西葫芦: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藏耐运、商品性好的早熟、短蔓类型的品种。如早青一代、灰采尼、翡翠2号、查理斯、冬玉、碧玉、纤手、佳美等。(2)育苗a.育苗时期:根据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各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确定育苗时期。b.育苗方法:为满足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育苗方式在现有专用设施育苗大棚的基础上,引进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工艺流程为:采用有基质的工厂化育苗工艺流程为:1)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清毒浸种;2)基质处理,包括碎筛加肥消毒混合;3)播种,包括播种准备充土洒水播种覆盖挂平;4)做地热温床,包括整地铺地热线催芽苗期管理。现在成熟的设备有北京农机所生产的zsyg19oo型蔬菜工厂化育苗成套设备,包含有gpd625型单屋面钢架塑料温室,育苗基质处理设备(由三台主机组成即7pc3oo型皮带输送机、zshf1型碎土机、1ht1型混土机及播种流水线配套作业)、zbsp36o型育国播种流水线、zly36o型立体体育苗架、drg381温室热风供暖系统、ymp移动式微量喷灌设备及ddjk型四段变温控制仪。同时引进配套工厂化育苗技术。(3)定植前准备。主要为整地和施肥。一般在定植前1520天施肥,施底肥为有机肥和化肥混施。肥料施用量为每亩施腐熟牛粪或鸡粪7立方米、氮4(n)公斤、磷(p2o5)10公斤、钾(k2o)10公斤。耕整地采用56马力多力牌dwg2.5-4(4q)型多功能微型耕作机并配套农机具实施。深翻3045厘米,2/3的肥料撒施后深翻于土中,剩余的部分集中施于垄下,深耕后起垄覆膜定植。配套农机具有铧式犁、开沟机、旋耕机、中耕机、播种机。配套有:设防虫网阻虫(在棚室通风口用2030目尼龙网纱密封,阻止蚜虫和白粉虱迁入);铺设银灰膜驱避蚜虫(地面铺银灰色地膜,或将银灰膜剪成1015厘米宽的膜条,挂在棚室放风口处);棚室消毒(每亩棚室用硫磺粉23千克,加80%敌敌畏乳油0.25千克,拌上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经放风无味后再定植)。(4)适时定植。定植时要做到选择壮苗带药带土定植,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及时浇点根肥水,利于促进早缓苗。(5)定植后管理关键是温湿度的控制:引进温室大棚温湿度控制器,通过自带的rs485通讯接口,组建大棚智能温湿度控制rs485网络,实现温湿度的自动报警控制,若超过正常范围,直接发送短信至大棚种植户手机上,通知其调节温湿度。节水灌溉:经调查和咨询,现还无同时实现大水管灌和小水滴灌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为达到大棚科学节水,在每个棚的主供水管道上安装水表,同时在出水口处定做三通管接口,一个接管灌,一个接滴灌系统。实现即能满足前期用水量大的要求,又能实现后期定量节水的目标。并且安装水表后按计量收费,培养农民节水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追肥施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6)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注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严格控制使用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农药,严格控制蔬菜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即蔬菜收获前810天严禁使用农药。具体可使用农药品种参照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施用农药必须选择优质农药,遵循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按照公害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农药品种的选择和喷施。同时,农药喷施机具选择和田园管理机相配套的喷雾泵,实现农药喷施机械化。(7)采收。做到及时分批采收。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根据产品质量实行分级包装。具体操作为:a、适时采摘:按商品规格适时细心采收,果菜类避免碰伤,叶菜类摘去黄叶、老叶,除去泥土。b、及时清洗:必须用无污染的清洁水清洗蔬菜,通过清洗不仅洗尽蔬菜上的灰尘、泥土,还可减少部分农药残留的含量。通过浸洗后,氟的含量,叶菜类减少5377,根菜减少1737,果菜减少1925。c、严格包装,避免二次污染:蔬菜采收后全部采用塑料筐或其他的无污染的包装物包装和运输,防止碰伤和污染,保证蔬菜的外观质量。果菜采用托盘、保鲜膜包装。4.9.3移动大棚蔬菜结合设施蔬菜和无公害露地蔬菜的技术体系进行管理即可。4.9.4露地蔬菜(1)选用良种。依托阳高县融丰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引进、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和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尤其是对尚无有效防止方法的蔬菜病虫害,必须选用抗病虫品种。选出适合阳高县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优良品种,主要有露地红萝卜(“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参”、“京红五寸”露地胡萝卜)、露地番茄(“合作908”、“红杂33”)、露地黄瓜(“荷兰22-41”)、露地西葫芦(“美国郁金香”)、露地茄子(“荷兰东方长茄”)。(2)种子处理。尽量采用已做包衣处理的种子,否则播前采用温汤浸种消毒,或者采用药剂消毒处理。(3)选地整地。实行轮作。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避免同种蔬菜连作,实行水平轮作或其它轮作方式。茄果类瓜类蔬菜不少于二年轮作一次;叶菜类蔬菜采用品种和茬口间轮作;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轮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将耕作层犁翻,充分晒干,结合有机肥、化肥的深施进行整地。其中,科学施用化肥要根据作物需肥量,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a、农家肥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