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坡隧道进口边坡勘察设计.ppt_第1页
百鸟坡隧道进口边坡勘察设计.ppt_第2页
百鸟坡隧道进口边坡勘察设计.ppt_第3页
百鸟坡隧道进口边坡勘察设计.ppt_第4页
百鸟坡隧道进口边坡勘察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 各位专家 同行观看指导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2 09 20 贵匀公路百鸟坡隧道左线进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模拟 贵州省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第 合同段贵匀公路百鸟坡隧道左线进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模拟2012 09 20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 工程地质条件 贵匀公路百鸟坡隧道左线进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模拟 二 边坡体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 结束语 一 工程地质条件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概貌一侧向 左洞进口被埋 破坏滑移方向 一 工程地质条件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概貌二前缘被埋 左洞口被埋 一 工程地质条件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概貌三中部错台 一 工程地质条件 边坡概貌四后缘裂缝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 工程地质条件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概貌五侧部露头 软弱夹层 一 工程地质条件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坡概貌六弱软夹层 软弱夹层 地形地貌边坡位于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区 地面标高883 1140 相对高差257m 一般地形切割深度120 150m 隧道进口段所在山体斜坡呈缓 w 型 左右线进口分别位于 w 型底部 总体起伏较小 总体坡向约234 坡角36 地质构造边坡区域内地质构造主要受都匀向斜的影响 其位于杨柳街 都匀一带 轴向南北 核部为三叠纪地层 两翼为寒武系至二叠系地层 线路仅位于其西翼部位 根据岩层露头测量 岩层产状约85 95 30 50 主要发育两组节理 l1产状172 63 密度6条 m 水平延伸约1 1m 竖向切深0 5m 微张 l2产状256 67 密度4 6条 m 水平延伸约1 2m 竖向切深0 5m 微张 一 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表面覆盖层q4el dl q4del残坡积 滑坡积残坡积层 为碎石土 粉质粘土 含碎石粘土 黄褐 灰黄 灰绿色 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强风化石英砂岩 泥灰岩残块 滑坡积层为现在洞口已滑动的部分 块石土 碎石土等组成 基岩边坡区域内岩层属泥盆系中统独山组 d2d 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或页岩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 工程地质条件 1 边坡体变形特征在隧道开挖前 隧道进洞边坡稳定性情况良好 由于此处进洞对边坡前缘进行了一定的切坡 使边坡前缘有一个临空面 在雨水 结构面破坏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 于2009年3月17在隧道左线进口上方地表zk208 096左侧78米处发现一条裂缝 该裂缝垂直坡向发育 延伸长大于30m 宽1 30cm 其下伏基岩未见开裂现象 于2009年4月19日 百鸟坡隧道左线进口上方边坡洞口段发生坍塌 将隧道左洞掩埋 上方地表zk208 096左侧68米处 zk208 055左侧出现较大范围地表滑塌 最大下沉为3 5m 地表新增较多裂缝 边坡在在平面上呈舌形 斜坡坡度约35 45 呈折线坡 沿主滑方向长约230m 横宽约120m 主滑方向约120 主滑方向和洞轴线呈约20 斜交 经现场实地调查 边坡体上出现多处裂隙 且有2 3级裂隙是贯穿的 边坡体破坏范围为隧道进洞口至山坡上部近230m范围内 边坡影响面积约为25000 坡体的平均厚度为6m左右 前缘较厚 为6 10m 中后部较薄 为2 6m 属大型破坏体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 边坡体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2边坡体特征边坡体为残坡积的块石土 碎石土 含碎石亚粘土 岩体 块石土 碎石土 含碎石亚粘土多呈稍密 硬塑状 碎石含量较高 局部夹块石 棱角状 岩体破坏主要为隧道左洞进口上部近60m范围内岩体沿软弱夹层 裂隙面发生破坏 3破坏带 面 特征破坏带 面 有两层破坏面带 目前已破坏的是表层破坏面 在边坡体前缘约30m范围内破坏面主要岩体裂隙面 在边坡体中部约30 90m范围内破坏面主要为岩层间软弱夹层 泥岩 砂质泥岩 页岩 在边坡体上部约90 230m范围内 破坏面为覆盖层与岩层交界面 深层潜在的破坏面主要为泥岩 砂质泥岩夹层 滑动后缘为贯通的深层裂缝 倾角和岩层倾角基本一致 4边坡床特征根据钻孔揭露 工程地质测绘 剖面图等综合分析 边坡床体物质为下伏的基岩 岩性为石英质砂岩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 边坡体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5坡体变形原因分析隧道进口削坡开挖是造成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 根据滑塌情况及勘察情况判断 目前边坡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边坡前缘开挖后形成临空面 破坏了山体原有应力分布状态 造成边坡坡脚段抗滑力减小 下滑力增大 开挖段岩土体沿临空面一侧发生蠕动变形 导致工程滑坡 边坡破坏机制属牵引式破坏 软弱夹层和节理裂隙面的存在是造成边坡滑塌的重要原因 目前破坏形式是 洞口近30m范围内岩体裂隙面与层面贯通产生了垮塌 中间30 90m范围内是由于前面牵引作用 覆盖土层与部分强风化层沿强弱风化基岩接触面附近滑动 后面90 230m范围内由于前面牵引作用 覆盖层沿基岩面滑动 深层潜在破坏形式是内沿软弱夹层破坏 从岩层露头 目前钻孔揭露和物探揭露的情况等来看 岩层在此处是沿左洞进口同坡成顺层 在岩层间离地表12m深左右处含有软弱夹层 粉砂质泥岩 页岩 岩层有沿着这种软弱夹层滑动的可能 在软弱夹层和裂隙面的共同影响下 在边坡体前缘约30m范围内边体沿岩体裂隙面破坏 在边坡体中部约30 90m范围内边体沿岩层间软弱夹层 泥岩 砂质泥岩 页岩 破坏 边坡变形破坏发展的诱发因素主要还是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 4月的连续降雨 是该边坡破坏变形的诱发因素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 边坡体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对边坡治理方案的定性与定量评判是边坡治理决策的关键之一 综合考虑滑坡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工期等因素 对滑坡体应采用以抗滑为主 治水与抗滑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本文采用钢管桩 抗滑桩及截水沟等措施对滑坡进行支护 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无法得到斜坡体内部的变形机制及变形量 本文将利用flac3d编程对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数值模拟 这能够帮助分析和检验治理前后斜坡内部变形的特征及其变形量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3 1计算模型和材料参数利用部分详勘阶段的钻孔资料 将边坡共分成3个工程地质剖面 本文选取边坡中部剖面2 2 剖面为研究对象 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 建立边坡地质力学模型 并对岩土体分组 剖分网络包含10582个节点 9030个单元 计算中对模型左边进行水平方向约束 对底部进行全约束 参照2 2 剖面 将该边坡岩土体拟分为四组 表层碎石土 基岩 石英砂岩 钢管桩和抗滑桩 软弱夹层作为一个接触面处理 人工材料如抗滑桩 钢管桩为弹性模型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数值模拟网格剖分及岩土分组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本文选取治理前后暴雨工况下 对滑坡体采用流 固耦合方式进行计算 首先由弹性模型计算得到治理前斜坡的初始地应力 本阶段抗滑桩和钢管桩选取原始状态下对应的岩土体参数 利用含初始地应力的模型 将本构模型设置为mohr coulomb 同时对斜坡左侧施加水头 由流 固耦合计算得到治理前斜坡的变形 再次利用含初始地应力的模型 将抗滑桩和钢管桩对应的单元设置为弹性模型 同时改变相应参数 将碎石土和基岩设置为mohr coulomb 同样对斜坡左侧施加水头 由流 固耦合计算得到治理后斜坡的变形特征 计算参数见下表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岩土体数值模拟物理力学计算参数 注 标注 的材料采用弹性模型 其余采用mohr coulomb模型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计算结果分析 治理前暴雨工况位移等值线图 由图4分析 治理前暴雨工况下最大位移为91 6cm 位于斜坡中下部 该部位临空面坡度较大 形成了一个次级变形体 由图4看出 其位移等值线呈现出由下部向上部发散 表现出牵引式滑坡的特征 在本工况下因发生严重变形而失稳 对下方的公路隧道口直接造成威胁 斜坡上部虽然也形成了一个不稳定部位 最大位移71 2cm 但斜坡中部临空面坡度较缓 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对斜坡下方的公路隧道口造成直接威胁 据以上分析 该工况下斜坡中部一个次级变形体的失稳将对其下部的公路隧道口造成威胁 这与治理前暴雨过后的隧道洞口上方边坡坍塌 将其掩埋的实际情况吻合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计算结果分析 治理后暴雨工况位移等值线图 由图分析 按照设计要求在斜坡中部施加了两排钢管桩和一排抗滑桩后 斜坡中下部最大变形量不到20cm 注意到临空面坡度较大的一段恰位于钢管桩和挡土墙之间 同时根据治理前该段斜坡失稳的机制为牵引式滑坡的结论 抗滑桩布置的位置恰为该失稳斜坡的前部 这极大的加强了不稳定坡体前部抗滑力 所施加的钢管桩 抗滑桩等支护结构很好的遏制了变形的蔓延 对下方的公路隧道口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斜坡上方虽然还是形成了一个不稳定坡体 最大变形量55 7cm 但由于斜坡中部临空面坡度较缓 同时中部的支护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部变形体的发展 不会对下部的公路隧道口造成威胁 三 flac3d有限元技术模拟 1 通过分析贵匀高速公路百鸟坡隧道左线进口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变形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该边坡破坏机制为牵引式破坏 边坡前缘由于松散堆积物及岩体裂隙面的存在 在暴雨情况下 产生崩塌 将前缘隧道口掩埋 边坡中部由于软弱夹层的存在 土层力学性质差 使得覆盖土层与部分强风化层沿强弱风化基岩接触面附近滑动 边坡后部则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