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实施细则字体大小:小 中 大 (国铁设备监201415号):2014年2月25日印发。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通信信号设备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和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21号)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是指铁路道岔转辙设备、铁路信号控制软件和控制设备、铁路通信设备。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目录详见附件1。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的企业,应当向国家铁路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许可证”(以下简称“生产许可证”)。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录,由国家铁路局公布。第二章 条件与程序第四条 申请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检验合格的专业生产设备(具体要求详见附件6);(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要求详见附件7);(三)有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具体要求详见附件8);(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五条 申请企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附件2),一式两份,装订一份;(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复印件两份,装订一份;(三)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查表(附件3);(四)专业生产设备明细表(附件4);(五)申请软件和系统集成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提供其硬件生产企业名录;申请其他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有关生产过程(附件6中标注的生产过程)可委托其他企业完成,但应当提供受委托的企业名称、生产地址等资料;(六)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附件5);(七)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目录清单)和安全管理制度及其有效运行的证明材料;(八)企业标准文本,设计图纸明细表,工艺文件明细表,产品标识代码资料;(九)已取得产品认证证书的,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十)已取得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证明文件的,提供安全评估证明文件复印件;(十一)技术评审(鉴定)证书或者审查意见复印件;(十二)受让技术的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提供拥有技术合法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有效证明;(十三)有运用业绩的,提供产品运用情况说明(含运用单位、运用地点或范围、运用数量、开通运用时间等内容);(十四)企业简介(含企业资产、人员状况、生产设施、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主要产品、生产经营基本状况等内容);(十五)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材料。第六条 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一般不予退还。申请企业提供的材料应当按第五条规定的顺序,采用A4纸规格无线胶订成册(并加盖骑缝章),统一标注页码并附电子版。各类证明、说明材料应当加盖企业公章。第七条 国家铁路局对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企业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国家铁路局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第八条 国家铁路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需要时可组织现场核实、检验、检测及专家评审。对企业提交材料进行现场核实的,应当指派至少2名工作人员。第九条 国家铁路局需要组织检测、检验的,应当由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专业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检验。第十条 国家铁路局需要组织专家评审的,应当书面通知企业做好相应配合。参加评审的专家,不得与申请企业具有相关利害关系。第十一条 申请材料经审查合格的,国家铁路局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合格的,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说明理由并送达申请企业。第十二条 国家铁路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国家铁路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企业。检验、检测和专家评审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第十三条 国家铁路局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自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企业送达许可决定,颁发生产许可证。第三章 证书管理第十四条 生产许可证采用统一格式,主要内容包括证书编号、企业名称、生产地址、设备类别、适用范围、证书查询方式、有效起止日期、发证日期等内容。生产许可证编号为:TX*#*。其中,“TX”代表铁路许可标识;“*”代表许可类别标识,如“ST”为通信设备生产企业,“SX”为信号设备生产企业;“#”代表产品编号,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生产许可证序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按发证先后顺序编排。第十五条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被许可企业需要延续已取得的生产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个工作日前向国家铁路局提出申请。申请企业的材料应当符合本细则第五条规定,并需提供企业前5年的产品质量状况、运用情况及相关许可条件保持或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报告。第十六条 被许可企业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包括生产地址变化、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软件和系统集成企业的硬件生产企业变更等)时,应当向国家铁路局重新申请许可。第十七条 被许可企业名称、生产地址名称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国家铁路局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申请变更的企业应当提报的材料包括: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变更事项说明,合法的批准文件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新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原行政许可决定书。所提交的材料及复印件应加盖企业公章。第十八条 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遗失或者损坏的,被许可企业应当向国家铁路局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补办手续。申请补办的企业应当提报的材料包括: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补办说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原行政许可决定书。所提交的材料及复印件应加盖企业公章。第十九条 被许可企业应当在产品明显位置、外包装及合格证上标明有效的生产许可证编号及出厂日期等。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条 国家铁路局及其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被许可企业的监督检查,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随机抽查被许可企业;对生产高速铁路产品或产品质量不良的企业,应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第二十一条 被许可企业应当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提供相关材料,并按年度向国家铁路局提交企业产品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情况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申请取证条件的保持情况;(二)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等变化情况;(三)企业生产状况及产品变化情况;(四)生产许可证使用情况;(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六)需要说明的其他相关情况。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取得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条件的保持情况;(二)生产许可证使用情况。国家铁路局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业作出整改决定并书面通知企业。企业应当按要求进行整改,并在6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铁路局提出复查申请。第二十三条 申请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国家铁路局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企业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铁路局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企业准予行政许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铁路局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二)被许可企业依法终止的;(三)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四)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六条 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许可受理、审查、监督检查及信息公开等职责。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原铁道部公布的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实施细则(铁运20112号)同时废止。附件:1.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目录2.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3.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查表4.专业生产设备明细表5.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6.专业生产设备要求7.专业技术人员要求8.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要求附件1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目录序号设备类别序号产品编号产品名称执行标准1铁路道岔转辙设备12001道岔转辙机GB/T25338.1-2010 铁路道岔转辙机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25338.2-2010 铁路道岔转辙机第2 部分:试验方法TB/T1477-2005 ZD6 系列电动转辙机TB/T3069-2002 S700k-C 型电动转辙机TB/T3113-2005 ZD9/ZDJ9 型系列电动转辙机TB/T 2673-2002 ZY 系列电液转辙机TB/T 2860-1997 ZK3-A 型电空转辙机TB/T 2860.2-2011 电空转辙机第二部分:ZK4 型转辙机222002道岔外锁闭装置GB/T25338.1-2010 铁路道岔转辙机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J/DW052-2010 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暂行)(运基信号2010386号)332003道岔密贴检查器GB/T25338.1-2010 铁路道岔转辙机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 3200-2008 铁路道岔密贴检查器4铁路信号控制软件和控制设备(含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12004调度集中(CTC)设备TJ/DW076-2004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技术条件(暂行)(科技运函200415号)TJ/DW097-2008 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调度集中系统(CTC)设备(科技运200836号)TJ/DW047-2009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暂行)(运基信号2009676号)522005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P车载设备TJ/DW089-2007 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技术规范(暂行)(科技运200745号)TJ/DW098-2008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科技运200836号)TJ/DW139-2012 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技术规范(暂行)(铁运2012211号)632006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TJ/DW077-2004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科技运函2004114号)7铁路信号控制软件和控制设备(除2019、2020外,含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42007应答器TJ/DW077-2004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科技运函2004114号)852008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TB/T 3287-2013 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962009机车信号设备TB/T 3287-2013 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1072010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TB/T 3027-2002 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1182011车站列控中心设备TJ/DW130-2010 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科技运2010138号)1292012无线闭塞中心设备TJ/DW140-2012 无线闭塞中心技术规范(暂行)(铁运2012212号)13102013临时限速服务器TJ/DW141-2012 临时限速服务器技术规范(暂行)(铁运2012213号)14112014ZPW-2000(含UM)系列设备(发送、接收、衰耗、防雷模拟网络盘、空心线圈、调谐单元、匹配变压器等设备)TB/T3206-2008 ZPW-2000 轨道电路技术条件TB/T 3004-2001 UM71 无绝缘轨道电路自动闭塞设备TJ/DW096-2008 铁路客运专线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ZPW-2000A 无绝缘轨道电路设备(科技运200836 号)15122015轨旁电子单元(LEU)TJ/DW077-2004 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科技运函2004114 号)16132016计轴设备TB/T 2296-2011 铁路信号计轴设备通用技术条件1714201725周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接收器TB/T 3090-2004 25Hz相敏轨道电路微电子接收器18152018车站电码化设备(发送和检测设备)TB/T 2465-2010 铁路车站电码化技术条件TB/T 3112-2005 铁路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设备19162019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设备TJ/DW146-2012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暂行技术条件(铁运2012311号)20172020安全型继电器(二元二位继电器、安全型继电器)GB/T 74172010 铁路信号 AX 系列继电器GB/T 69022010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TB/T 2024-2007 铁路信号插入式交流二元继电器21182021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TB/T2765-2005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技术条件TJ/DW070-2008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技术规范(V1.0)(运基信号2008572号)22192022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设备(STP)TJ/DW035-2004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技术条件(暂行)(运基信号200473号)23202023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GYK)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技术规范V1.1(运电高信函2012480号)24铁路通信设备13001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TB/T 3231-2010 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业务调度命令信息无线传送系统TB/T 2973-2006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TJ/DW122-2009 GSM-R 数字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V2.0)(科技运200928号)TJ/DW003-2010 CIR设备与货车列尾装置通信补充技术方案(运基通信2010662号)TJ/DW012-2009列车防护报警和客车列尾系统技术条件(V1.0)(运基通信2009690号)TJ/DW011-2009 关于印发CIR 与LBJ 设备整合技术要求的通知(运基通信2009713号)TJ/DW013-2009关于印发GSMR 数字移动通信部分技术条件补充规定的通知(运基通信2009144号)TJ/DW009-2010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条件(V2.0)(运基通信2010262号)2523002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车载(机车)电台TB/T 3052-2002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及主要技术条件TJ/DW015-2005列车无线调度通用式机车电台主要技术条件(V2.0)(运基通信2005138号)GB/T 24338.4-2009 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电子装置2633003列车安全预警系统道口预警设备TJ/DW012-2009 列车防护报警和客车列尾系统技术条件(V1.0)(运基通信2009690号) 注:1通信信号相关产品还应当符合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GB/T 288082012)、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 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GB/T 288092012)、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GB/T 24338.5-2009)、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TB/T 3074-2003)和铁路产品标识代码编制规则(TB/T 3137-2006)等通用标准的相关规定。2当相关标准更新时,采用最新标准。附件2 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申请书个人申请姓 名身份证号码住 址联系电话邮编电子邮箱单位申请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单位地址联系电话邮编电子邮箱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号码住 址联系电话邮编电子邮箱行政许可申请项目行政许可申请内容所附申请材料目录 注:以下内容由受理机构填写 签收人: 签收日期:附件3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审查表序号事项内容1企业名称及公章2企业住所及邮政编码3生产地址及邮政编码4企业联系人姓名、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地址及邮编等5申请审批的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及所有型号产品名称6历次许可决定书发文字号附件4专业生产设备明细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完好状态使用场所生产企业生产日期购置日期附件5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所学专业从事生产的产品名称及工作年限技术职务(称)技术等级完成项目技术奖励社会保险编号注:其中,从事生产的产品名称及工作年限可分时段填写。中级及以上高级全部技术人员总人数数量占全部技术人员比例占总人数比例附件6专业生产设备要求1.信号软件和系统集成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检验过程高精度万用表精度:0.3%2检验过程多通道示波器频率范围:0500MHz3检验过程模拟仿真系统/模拟测试平台4检验过程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相关产品5检验过程功率计功率范围:大于20瓦相关产品6检验过程信号发生器050MHz相关产品7检验过程频率计0100MHz相关产品2信号硬件设备(含调度集中(CTC)设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P车载设备、应答器、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ZPW-2000(含UM)系列设备、机车信号设备、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LKJ设备、STP设备、GYK设备、车站电码化设备、车站列控中心设备、无线闭塞中心设备、临时限速服务器、轨旁电子单元、计轴设备、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生产过程工作场地不小于2000平方米;贴片、插装、焊接(再流焊、波峰焊、手工焊)、单板(盒)调试环境:1830,相对湿度3070;机架、机柜、组匣类组装、整机组装环境: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电子元件贮存环境:1030,相对湿度3070;满足ESD(静电防护)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系统;生产工序设置合理。2生产过程数控弯板机精度要求:0. 5、0.1mm可委外加工3生产过程数控剪板机精度要求:0.1mm可委外加工4生产过程数控冲床精度要求:0.1mm可委外加工5生产过程波峰焊机3段预热区,总长度不低于1.5 m,双波峰独立可调,最高炉温300。可设定焊接温度,速度可在0.5m/min2.9m/min之间调整可委外加工6生产过程贴片机最高贴片高度:25.4 mm;精度0.03 mm;贴片范围:0.4 mm0.2 mm74 mm74 mm (含QFP、BGA、BGA 、SOIC、CHIP等可贴器件)可委外加工7生产过程再流焊机传递速度:40cm/min-400cm/min、8温区及以上可委外加工8生产过程三防处理线9生产过程清洗机满足需要10生产过程返修工作站11生产过程静电防护设施12生产过程ICT在线测试仪13生产过程电子装联线防静电、环境控制14生产过程电子高温运行室控制点温度偏差:2C适应产品标准要求15生产过程元器件筛选设备可委外加工16生产过程元器件老化设备可委外加工17生产过程元器件测试设备18生产过程元器件成型设备19生产过程轨道磁头专用钻机相关产品20生产过程灌封设备相关产品,可委外加工21生产过程计轴设备诊断系统相关产品22生产过程计轴专用测试箱相关产品23生产过程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10/min应答器24生产过程恒温恒湿箱应答器,根据需要25生产过程真空灌封设备/发泡设备应答器,根据工艺要求26产品测试整机测试台及相关测试设备满足出厂检验要求并能模拟现场运用环境相关产品27检验过程单板测试台测试采集系统的CPU板和采样板28检验过程再流炉温度曲线测试仪可委外加工29检验过程焊膏测厚仪可委外加工30检验过程自动光学监测仪(AOI)31检验过程X射线检测仪32检验过程静电测试仪33检验过程数字存储示波器34检验过程耐压测试仪35检验过程绝缘测试仪36检验过程单板老化台不间断定时给出采样信号,老化采样板相关产品37检验过程联锁软件出厂检验设备相关产品 3安全型继电器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机械加工数控车床2精密仪表精整车床/铣床3数控磨床4数控铣床5卧式升降台铣床6摩擦压力机60T7万能曲弯机3.5T8自动万能弯曲机332*1009压力机10滚丝机11剪板机12弯曲机13软磁材料磁性处理真空炉14清洗线15测磁台16数显磁通表17永磁材料零件加工数显磁通表18中频炉19抛丸机20荧光磁粉探伤机20000安匝21充磁机22电镀工艺电镀生产线23线圈绕制绕线机24塑料成型数控注射成型机可委外加工25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机60克30mm167MPa可委外加工26接点点焊触能点焊机800J根据工艺27交流点焊机16kVA根据工艺28接点铆接小型精密碾头机200kg根据工艺29摆辗式精密铆接机3 mm6 mm根据工艺30电子装联双波峰焊机31信号发生器32元器件筛选设备33元器件测试设备34电子装联生产线防静电、环境控制35继电器组装、调试继电器调整生产线36AX型继电器试验台37特种继电器测试台38产品检验耐压测试仪39绝缘测试仪40数显磁通表41高低温试验箱42低电阻测试仪43生产过程真空浸漆设备适用于二元二位继电器44干燥箱45检验过程专用测试台46相位表47直流稳压电源4轨道电路设备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生产过程电子装联生产线防静电、环境控制适用于25周微电子接收器2生产过程波峰焊机(可委外加工)3检验过程交流电流表0-1A 0.5级4检验过程交流电压表0-250V 0.5级5检验过程数字多用表0.5级6检验过程相位表7检验过程调压器8检验过程25周电源9检验过程绝缘测试仪10检验过程耐压测试仪11检验过程老化试验设备12检验过程直流稳压电源13检验过程数字示波器14生产过程工作场地不小于2000平方米,电子装联车间应当有良好的接地系统;生产工序设置合理。适用于高压脉冲轨道电路15生产过程电子高温运行室控制点温度偏差:2C16生产过程元器件筛选设备模拟电路、集成电路、分立元件(不含贴片元件)17生产过程静电防护设施18生产过程电子装联线防静电19生产过程元器件测试设备20生产过程灌封设备21生产过程ICT在线测试仪22生产过程绕线机23生产过程真空浸漆设备24生产过程产品专用老化设备25产品测试整机测试台及相关测试设备满足出厂检验要求并能模拟现场运用环境26检验过程静电测试仪27检验过程数字存储示波器28检验过程耐压测试仪29检验过程绝缘测试仪30检验过程脉冲测试表31检验过程轨道电路模拟盘32检验过程高低温试验设备33检验过程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设备 5道岔转辙机、道岔密贴检查器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 生产过程立式加工中心电动转辙机专用2 生产过程卧式加工中心3 生产过程金刚镗床4 生产过程外圆磨床5 生产过程龙门刨床3m6 生产过程高频热处理炉7 检验过程三坐标测量仪8 生产过程数控(车、铣、钻)床转辙机9 生产过程平面磨床10 生产过程万能外圆磨床转辙机11 生产过程插/滚齿机转辙机12 生产过程立式铣床密贴检查器选一13 生产过程万能铣床14 生产过程摇臂钻床密贴检查器选一,可委外加工15 生产过程立式钻床16 检验过程油缸测试台电液转辙机专用17 检验过程油泵测试台18 检验过程液压元件测试台19 检验过程模拟试验台20 检验过程转辙机试验台转辙机21 检验过程测力计22 检验过程电流表转辙机23 检验过程绝缘测试仪24 检验过程耐压测试仪25 检验过程结构尺寸专用工具26 检验过程硬度计27 检验过程密贴检查器试验台28 检验过程盐雾试验箱29 检验过程镀层测厚仪6道岔外锁闭装置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生产过程数控火焰切割机2生产过程仿型切割机3生产过程线切割机4生产过程加工中心5生产过程龙门刨6生产过程数控钻床7生产过程铣床8生产过程热处理设备9生产过程压弯机10检验过程镀层测厚仪11检验过程三爪内径尺12检验过程深度尺13检验过程内径百分表7通信设备序号工艺类别设备名称特殊要求备注1生产过程数控前送料剪板机可委外加工2生产过程立卧加工中心可委外加工3生产过程立式数控铣床可委外加工4生产过程电缆脱头机可委外加工5生产过程静电喷涂线可委外加工6生产过程激光打标机可委外加工7生产过程端子压著机可委外加工8生产过程波峰焊机可委外加工9生产过程丝网漏印机可委外加工10生产过程贴片机可委外加工11生产过程老化试验台12生产过程元器件筛选设备13检验过程GSM-R测试仪14检验过程无线综合测试仪15检验过程逻辑分析仪16检验过程低频信号发生器17检验过程低频信号电平表18检验过程频率计19检验过程示波器20检验过程低温试验箱21检验过程高低温试验箱22检验过程恒温试验箱23检验过程电感电容表24检验过程数字电压表25检验过程高阻表26检验过程绝缘电阻测试仪27检验过程耐压/绝缘测试仪28检验过程杂音计29检验过程专用测试装置30检验过程专用测试软件附件7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适龄的注册在职人员。其中中级技术人员是指具有中级技术职称或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5年、大专毕业工作满7年以及取得初级职称工作满4年的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是指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5年、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0年以及取得中级职称工作满5年的技术骨干。相应等级的技术人员是指具有本专业的职称或从事本专业的相应年限,技术人员比例应当达到下表要求。序号设备名称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备注中级及以上高级1信号软件和系统集成铁道信号/自动控制、运输、计算机、通信50%25%企业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0%以上(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企业合一的,从事软件、系统集成和硬件生产的人员分别统计)2信号硬件设备(注)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机械、计算机、通信10%5%企业该产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事该生产活动总人数的15以上3安全型继电器铁道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控制、机械10%5%企业该产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占该生产活动总人数的15以上4道岔转辙机铁道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电气控制、机械、热处理8%3%企业该产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占该生产活动总人数的10%以上5道岔密贴检查器、 道岔外锁闭装置热处理、机械8%3%企业该产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占该生产活动总人数的10%以上6通信设备通信、计算机、机械、自动控制及相关专业15%3%企业该产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占该生产活动总人数的30%以上注:信号硬件设备包括:调度集中(CTC)设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P车载设备、应答器、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ZPW-2000(含UM)系列设备、机车信号设备、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LKJ设备、STP设备、GYK设备、车站电码化设备、车站列控中心设备、无线闭塞中心设备、临时限速服务器、轨旁电子单元、计轴设备、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25周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接收器、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设备等硬件设备。附件8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应当达到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项目及审查表的要求。审查说明:1.对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现场审查时,有关生产线应当正常运行,否则将判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2. 本审查表中标注的内容为审查的关键项。3本审查表按质量管理、生产资源、技术文件、采购控制、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安全文明生产等七个部分进行审查,七个部分中的每一个审查内容按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进行评价。严重不合格是指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后果严重的不合格,一般不合格是指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不合格。4关键项不能出现严重不合格,关键项一般不合格不能超过2个;普通项严重不合格不能超过2个,普通项一般不合格不能超过10个,满足前述要求,判定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项目及审查表序号项目内容审查记录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备注一质量管理19项1.1质量保证体系(1.1.2适用于信号软件)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体系有效运行2年以上。 取得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应当制定安全计划以及质量计划,并有效执行。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包括计划的实施机构、机构的职责,定期总结质量保证工作情况,包括必要的记录、定期内审和管理评审。1.2组织领导1单位领导中应当有人负责质量和安全工作。2应当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有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且职权明确。3.应当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且职权明确。4.企业应当配备独立的产品研发部门且具有研发能力。1.3方针目标1应当制定质量方针和定量的质量目标。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当贯彻实施,质量目标应当分解到企业的职能部门并可测。1.4管理职责1应当制定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各有关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2. 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各有关部门、人员的安全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3应当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实施。1.5职工培训(1.5.3适用于信号软件)1.应当有职工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并实施。2.应当有详细的可操作的岗位任职说明。3.应当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和相关人员进行软件专业技术培训。4.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1.6技术服务1有专职的用户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2有健全的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制度,建立产品维修中心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3有用户服务、维修(适用时)和访问记录。二生产资源10项2.1生产设备(2.1.3适用于信号软件)1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设施和工作场所,且维护完好。2具有满足需要的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装(附件6),且性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工装数量、品种满足产品适用范围的需要。3具有健全的应用工具、配置库及设备管理制度、台账、档案、维修维护记录等。4具有满足生产需要的健全的设备及工装管理制度、工装图纸、台账、档案、维修维护和使用记录等。2.2检测设备1有完备的检验手段(附件6),并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各阶段的检验规范和检验制度。2检测设备的性能应当能满足生产需要和达到检定要求。2.3人员要求1领导人应当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知识。2管理人员应当熟悉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知识,并具有专业技术知识。3应当有熟练掌握产品研发、生产及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符合附件7对应的适用范围的要求。4工作人员应当能看懂图纸、软件程序(适用于信号软件和控制设备)、工艺、检测等相关的技术文件,并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三技术文件10项3.1技术标准1具备和贯彻与产品有关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及技术条件和法律文本。2制定严于或达到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产品企业(内控)标准。3具有研制、生产过程中必需的有效的相关文件,如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外购外协件标准、检验测试标准以及基础标准等。3.2技术文件1设计、生产各阶段相关技术文件应当完整,齐全配套。2设计、生产各阶段相关技术文件应当正确,文件的编制、标注、技术指标、编号等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且审批、发放、更改手续正确完备。3设计、生产各阶段技术文件应当具有统一性,各部门使用的文件应当完全一致。4有正式发布的图纸和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3.3文件管理1制定合理的文件(含电子文档)管理制度,文件的发布应当经过正式批准,使用部门可随时获得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修改应符合规定的程序。2.生产软件产品的企业应当建立配置管理制度,并按制度执行。3应当有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文件管理。四采购控制7项4.1采购制度1应当制定采购原材料、外购件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