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第三单元汽车造型设计文化.ppt_第1页
汽车文化第三单元汽车造型设计文化.ppt_第2页
汽车文化第三单元汽车造型设计文化.ppt_第3页
汽车文化第三单元汽车造型设计文化.ppt_第4页
汽车文化第三单元汽车造型设计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汽车造型设计文化 课题一汽车造型的演变 1886年 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 1844 1929 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 9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拉开了汽车现代史的帷幕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内 汽车无论是从车身造型还是从动力源或底盘 电器设备来讲 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富特色 最具直观感的当数车身造型的演变 汽车车身既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 也是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预习任务 1 在汽车造型时 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其设计 2 汽车诞生一百多年来 在造型上经过了哪几种造型 从现在20世纪前半期 汽车的基本构造已基本成熟 汽车设计者们开始着手从汽车外部造型上进行改进 并相继引入了空气动力学 流体力学 人体工程学以及工业造型设计 工业美学 等概念 力求让汽车能够从外形上满足各种年龄 各种阶层 甚至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需求 使汽车成为真正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的最佳表现形象 最终达最完美的境地 汽车车身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1 马车型 2 箱型 3 甲壳虫型 4 船型 5 鱼型 6 楔型和7 子弹头形汽车等几个阶段 一 影响汽车造型的三要素 影响汽车外形有三个基本要素 即机械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 汽车外形的演变就是三者协调发展的结果 一 机械工程学的要素要使汽车具有行走功能 必须安装发动机 变速器 车轮 制动器 散热器等装置 而且要考虑把这些装置安装在车体的哪个部位才能使汽车更好地行驶 二 人体工程学要素首先应确保乘员的空间 保证乘坐舒适 驾驶方便 并尽量扩大驾驶员的视野 三 空气动力学要素高速行驶的汽车 肯定会受到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的大小 大致与车速的平方成比例增加 因此 必须在车身外形上下工夫 尽量减少空气阻力 另外 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 商品学要素对汽车的设计就有一定的影响 1 马车形汽车汽车诞生时 人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动力的更换上 汽车的外形被忽视仍沿用了马车造型 当时人们将汽车称无马的 马车 汽车还没有自己的造型风格 典型代表 早期T型车 二 汽车造型的演变过程 思考题 回答P24 想一想 的两个问题 2 箱形汽车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 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 被称为 箱型汽车 为提高车速 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减小空气阻力 但由于车顶高度的降低影响前方视野 这种方法最终被放弃 转而通过提高功率的方法 典型代表 新型T型车 为提高功率 发动机由单缸变成4缸 6缸 8缸 汽缸一列排开 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 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 罗密欧牌汽车的外形 作为高速车 箱型汽车并不够理想 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 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 流线型 3 甲壳虫型汽车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从德国 大众 开始 1933年德国的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 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 使其成为同类车中之王 甲壳虫 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甲壳虫型汽车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产 并以一种车型累计生产超过二千万辆的记录畅销世界各地 4 船型汽车美国福特公司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8型汽车 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 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 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融于一体 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 车室位于车的中部 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 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 船型汽车 福特V8型汽车的成功 不仅在外形上有所突破 还首先把人体工程学应用在汽车的设计上 强调以人为主体来设计便于操纵 乘坐舒服的汽车 5 鱼型汽车 汽车速度越来越快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 形成阶梯状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 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 这类车被称为 鱼型汽车 与甲壳虫型汽车相比 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较小 尾部较长 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 涡流阻力较小 另外鱼型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 车室宽大 视野开阔 舒适性也好 并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 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 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 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 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型造型 世界各国逐渐生产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由于鱼型车后窗玻璃倾斜太甚 表面积增加两倍 强度下降 产生结构上的缺陷 人们想了许多方法加以克服 在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 鸭尾 这便是 鱼型鸭尾 式车型 6 楔型汽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 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 最后终于找到了 楔型 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 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 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 楔型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 已接近理想造型 汽车发展到鱼型 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 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 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之无愧为目前最为理想的车身造型 7 子弹头形汽车 当鱼型汽车存在的问题解决以后 人们又从改变轿车使用的概念做文章 于是多用途厢式汽车问世了 多用途厢式汽车全称为Multi PurposeVehicle 缩写为MPV 它属于微型厢式汽车范畴 外形趋于楔形 我国称为子弹头形汽车 如图4 7所示 图4 7子弹头形汽车图4 8多用途汽车 汽车造型欣赏 结合以上汽车造型演变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自主判断视频短片中的汽车属于何种造型 教材P33 思考与练习 第1题 写出下列造型的汽车的优缺点 1 箱型汽车 1 优点 2 缺点 2 甲壳虫型汽车 1 优点 2 缺点 3 楔型汽车 1 优点 2 缺点 补充拓展一 中国人对汽车外观的态度 1 三厢小汽车的受欢迎 象轿子2 两厢小汽车的受冷落 没尾巴3 轿车名称取代房车 补充拓展二 汽车外观的性别特征 1 男性化车 宽大的外形 较高的车身和底盘 2 女性化车 短窄的外形 较低的车身和底盘 3 中性化车 中等外形以及车身和底盘 课题二汽车色彩及其设计因素 我们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 色彩能美化产品和环境 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一 汽车色彩 色彩是汽车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观察汽车的瞬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汽车的色彩 然后才是外形 质感 也就是说 人的视觉神经对色彩的感知是最快的 其次是形态 最后是质感 优美的色彩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色彩基本知识 色彩三要素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具有的相貌特征 如红 黄 绿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每种色彩都有其自身的明暗程度 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 色彩达到饱和状态时称为纯色 标准色就是纯色 所以标准色纯度最高 最鲜艳 目前我国对色彩的表示方法 多以色相命名 而对明度和纯度的表示 以修饰语加以区别 通常有以下几类 以自然物的色彩命名 如苹果绿 橘黄 驼灰 孔雀蓝 象牙白等 以色彩浓度命名 如淡黄 浅绿 深黄等 以色彩的明暗命名 如明绿 暗绿 正绿等 几种主要的汽车色彩及其代表的含义 1 银灰色 对人的眼睛刺激适中 看到银灰色就想到了汽车的金属材料 因此是最能反映汽车本质的颜色 每一品牌的一般都会有银灰色 是一种在交通行驶中最安全的颜色 也是销量最大的 2 白色 白色为膨胀色 白色汽车外观比较难维护 对污迹敏感 时间久了易发黄 中国香港地区 新加坡 印度 摩洛哥等禁忌白色 而土耳其 叙利亚 丹麦 墨西哥 乍得等国的人却喜白色 3 黑色 黑色车常用于豪车 其外观亦较难维护 黑色车在交通运行中不是很安全 4 红色 乍得 尼日利亚 委内瑞拉等国的人禁忌红色 5 蓝色 6 黄色 与红色相比 黄色眼睛要容易接收得多 黄色光光感最强 给人与光明 辉煌 活泼 明快的感觉 叙利亚 伊拉克等伊斯兰国家不喜黄色 7 绿色 2 汽车色彩与联想 由于传统文化习惯等因素的作用 人们对某种色彩会产生根深蒂固的观念 不会轻易改变 因为色彩会使人产生联想 1 银色是最能反映汽车本质的颜色 看见银色使人想起金属材料 这种颜色给人感觉整体感很强 2 白色 使人联想到白云 白玉 白雪 象征明亮 洁净 纯洁 白色是中间色 给人以清洁朴实的感觉 3 黑色 是一种矛盾的颜色 既代表保守和自尊 又代表新潮和性感 给人以庄重 尊贵 严肃的感觉 4 红色 包括大红 枣红 给人以跳跃 兴奋 欢乐的感觉 红色是放大色 同样可以使小车显大 5 蓝色 安静的色调 感觉非常收敛 6 黄色 欢快 温暖 活泼 扩大色 7 绿色 森林和春天的色彩 活力和希望 8 灰色 给人以朴素 柔和 含蓄之感 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 二 汽车色彩的设计 1 汽车的使用功能 例如 消防车采用红色 白色用于医疗救护车 军用车辆 一般都为深绿色 2 汽车的使用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