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十三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岳麓版.docx_第1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十三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岳麓版.docx_第2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十三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岳麓版.docx_第3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十三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岳麓版.docx_第4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专题十三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2018河南郑州期末)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答案C观察图可知,19181921年粮食产量严重下降,苏俄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故选C项。2.(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接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答案B据题干材料“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故选B项。城乡接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表明农业措施严格执行,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苏俄战争的需要,C项错误;苏俄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与材料的内容反映内容不符,D项错误。3.(2019广东惠州一模)俄国理论家司徒卢威1894年指出,“让我们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列宁当时极力反对这种观点,但十月革命后,列宁却多次肯定司徒卢威的话。这说明()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B.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俄国国情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D.苏俄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答案D根据题干材料“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及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遇到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可以向资本主义学习货币市场的经验,故选D项。4.(2018吉林二模)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A.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D.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答案A题干材料中列宁论述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然性,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故选A项。5.(2019辽宁沈阳一模)1921年,列宁指出:“商品交换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贸易C.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根据题干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得出商品交换不符合市场规律,要逐步恢复了市场和货币关系,说明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市场贸易存在问题,并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故选C项。6.(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B.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C.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答案C题干材料中苏俄暂时将部分企业租让和租借,说明其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并不是借此建立工业体系,A项错误;当时苏俄是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未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B项错误;材料中是承认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不是举借内债,D项错误。7.(2018江苏扬州期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这句话实际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是()A.工农联盟的政治革命纲领B.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C.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斯大林模式的最初的萌芽答案B题干“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表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选B项。8.(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可以用来说明新经济政策()A.完善了苏俄市场经济体制B.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C.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D.助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答案D据题干“吸收资金约l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信息,可得出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工业化得到了发展,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期间”没有确立苏俄的市场经济体制,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对国内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B项错误;“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不代表和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对立,C项错误。9.1924 年苏联颁布法令,将农民所担负的各种国家实物税全部改征为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来完成。这说明()A.国家经济实现了好转B.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C.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D.自由贸易进一步活跃答案D据题干材料,实物税全部改征为货币税和粮食市场贸易行为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为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恢复市场和商品贸易的措施,不能得出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结果,A项错误;材料体现农业税征收形式发生变化,不能得知粮食税税率高低,B项错误;在农业领域恢复市场交易不等同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项错误。10.(2017课标)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从漫画信息看,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的消息使西方代表人物感到震惊和失落,结合画面中的一位人物手握“弹头”等信息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由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漫画反映的时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受苏德战争的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故C项与史实不符。11.(2016课标)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题干中的“4年以后”,即1932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当时苏联正在实施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B项。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12.(2015课标)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19301931年,苏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出口,其目的是换取外汇支持工业化建设,说明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奉献,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都没有涉及。13.(2019安徽宿州一模)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文化落后D.体制弊端导致后来苏联的解体答案A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的,故选A项。14.(2018广东肇庆二模)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苏联()A.开展“一五”计划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成立经互会答案C题干材料说的是为苏联工业化积累资金的问题,苏联为了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实行农业集体化,故选C项。15.(2017课标)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本题以苏共中央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这一措施只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项错误;该措施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和农业落后的状况,并不是为了消除城乡差别,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项错误。16.(2019江苏无锡期中)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而)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的苏联改革()A.放弃工业化的方针B.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C.偏离社会主义道路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D据题干可判断“30年前”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2019江西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31925年俄罗斯、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示意图摘编自苏联史材料二1965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史论结合地概括1913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发生示意图中变化的原因和趋势。(6分)答案(1)历程:19131921年,受四年帝国主义战争、三年内战和自然灾难影响;(2分)加之战时共产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