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肺念珠菌感染PPT课件.ppt_第1页
重症患者肺念珠菌感染PPT课件.ppt_第2页
重症患者肺念珠菌感染PPT课件.ppt_第3页
重症患者肺念珠菌感染PPT课件.ppt_第4页
重症患者肺念珠菌感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 念珠菌 感染 概念 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FungalInfection IFI指真菌侵入正常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或体液 血液 脑脊液 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 器官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对于重症患者IFI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危险 宿主 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检查构成了此定义的基础相对于皮肤 毛发 指 趾 甲等浅部体表组织而言 IFI是一类主要在医院内获得的真菌感染 IFI往往发生于机体组织灌注氧合低下 器官功能障碍 免疫屏障损害的危重病人出现IFI 往往代表着在机体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炎症反应过程中 抵抗炎症的一方的力量已处于劣势 此时器官功能损伤已达到了极其危重的阶段 必须全力支持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扶正祛邪 及时而合理地控制和消除致病真菌 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二高 二低 一快 高院内感染率 7 5 院内血流感染第四位病原体肿瘤8 血液恶性肿瘤29 创伤烧16 ICU感染率增高10倍高病死率 55 70 低临床诊断率 约有高达85 的播散性真菌感染患者无法及时和正确的诊断低实验室诊断率 约有高达50 的播散性真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阴性 死亡解剖才能诊断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二高 二低 一快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二高 二低 一快 病情进展迅速 变化快念珠菌血症在诊断后48h的死亡率近40 念珠菌血症2d以上患者的死亡率近78 未接受治疗的 低危 真菌血症死亡率63 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ICU患者IFI的发病率 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 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 15 以念珠菌 91 4 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 5 9 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在美国 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4位 AIDS患者发生率高达90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ICU患者IFI的重要病原菌 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以念珠菌为主 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占40 60 近年来非白念珠菌 如光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等 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亦在逐渐上升 占所有IFI的5 9 12 0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 黄曲霉及黑曲霉 焦曲霉与土曲霉较少见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 病死率很高 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 60 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 75 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尽管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 但病死率高 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 1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2 侵入性监测与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 3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4 常合并糖尿病 COPD 肿瘤等基础疾病 5 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6 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 7 肿瘤化疗 放疗 HIV感染等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8 ICU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延长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IFI常见病原真菌 真性致病菌仅由少数致病菌组成主要包括组织胞浆菌与球孢子菌 它们可侵入正常宿主 也常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 由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为致命性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念珠菌与曲霉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念珠菌 曲霉 隐球菌 毛霉是最常见的引起IFI的病原菌 临床常见条件性真菌感染 念珠菌病 最常见 占血源感染的第 位曲霉菌病 器官移植常见合并症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发病可达30 隐球菌病 AIDS发病率为10 20 接合菌病 多见于糖尿病和烧伤病人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分3个级别 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FI的诊断一般由危险 宿主 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一 确诊 Proven 1 深部组织感染 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检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或除泌尿系 呼吸道 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 器官中发现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 培养或特殊染色 2 真菌血症 血液真菌培养阳性 并排除污染同时存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 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 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培养 当导管尖 长度5cm 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 15CFU m1 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 100CFU ml且与外周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二 临床诊断 Probable 至少具有1项危险 宿主 因素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并同时具备至少1项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阳性 三 拟诊 Possible 至少具有1项危险 宿主 因素具有可能感染部位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或者具备1项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阳性 四 诊断IFI的参照标准1 危险 宿主 因素 1 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 经抗生素治疗72 96h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 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患者因素 老年 65岁 营养不良 肝硬化 胰腺炎 糖尿病 COPD等肺部疾病 肾功能不全 严重烧伤 创伤伴皮肤缺损 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 存在念珠菌定植 尤其是多部位定植 指同时在2个或2个以上部位分离出真菌 即使菌株不同 或某一部位持续定植 指每周至少有2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呈阳性 若有条件 高危患者每周2次筛查包括胃液 气道分泌物 尿 口咽拭子 直肠拭子5个部位的标本进行定量培养 计算阳性标本所占的比例当定植指数 CI 0 4或校正定植指数 CCI 0 5时有意义CI的诊断阈值 口咽 直肠拭子标本培养CI 1CFU ml 胃液 尿CI 100CFU ml 痰CI 10 000CFU mlCCI的诊断阈值 口咽 直肠拭子标本培养CCI 100CFU ml 胃液 尿 痰CCI 100 000CFU ml 治疗相关性因素 I 各种侵入性操作 机械通气 48h 留置血管内导管 留置尿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包括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 药物治疗 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 尤其是广谱抗生素 多成分输血 全胃肠外营养 任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高危腹部外科手术 消化道穿孔 24h 反复穿孔 存在消化道瘘 腹壁切口裂开 有可能导致肠壁完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手术等 2 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 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HIV感染 骨髓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当出现体温 38 或2周或静脉化疗 2个疗程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静脉或口服相当于泼尼松0 5mg kg体重 d以上 2周 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I 肝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再次移植 术中大量输血 移植后早期 3d内 出现真菌定植 较长的手术时间 肾功能不全 移植后继发细菌感染等 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再次手术 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 移植后需要透析 病区在2个月内曾有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等 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年龄 40岁 糖尿病 CMV感染 移植后伴细菌感染 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 术前曲霉支气管定植 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 CMV感染 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满足上述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所述的任意一条危险因素 四 诊断IFI的参照标准2 临床特征 1 主要特征 存在相应部位感染的特殊影像学改变的证据如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影像学特征包括 早期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 光晕征 halosign 新月形空气征 air crescentsign 实变区域内出现空腔等是否出现上述典型影像学特征 取决于基础疾病的种类 病程所处的阶段 机体的免疫状态 ICU中大部分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可无上述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2 次要特征 满足下述可疑感染部位的相应症状 体征 至少1项支持感染的实验室证据 常规或生化检查 3项中的2项 呼吸系统 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体征加重的表现 呼吸道分泌物检查提示有感染或影像学出现新的 非上述典型的肺部浸润影 腹腔 具有弥漫性 局灶性腹膜炎的症状或体征 可有或无全身感染表现 腹腔引流管 腹膜透析管或腹腔穿刺液标本生化或常规检查异常 泌尿系统 具有尿频 尿急或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下腹触痛或肾区叩击痛等体征 可有或无全身感染表现 尿液生化检查及尿沉渣细胞数异常 男性WBC 5个 HP 女性 10个 HP 对于留置尿管超过7d的患者 当有上述症状或体征并发现尿液中有絮状团块样物漂浮或沉于尿袋时亦应考虑 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或体征 如精神异常 癫痫 偏瘫 脑膜刺激征等 脑脊液检查示生化或细胞数异常 未见病原体及恶性细胞 血源性 当出现眼底异常 心脏超声提示瓣膜赘生物 皮下结节等表现而血培养阴性时 临床能除外其他的感染部位 亦要高度怀疑存在血源性真菌感染 四 诊断IFI的参照标准3 微生物学检查 所有标本应为新鲜 合格标本 其检测手段包括传统的真菌涂片 培养技术以及新近的基于非培养的诊断技术包括 1 血液 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 2 血液 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 镜检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3 在未留置尿管的情况下 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见念珠菌管型 4 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 尿念珠菌 1000CFU m1 5 更换尿管前后的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 尿念珠菌 100 000CFU m1 6 气道分泌物 包括经口 气管插管 支气管肺泡灌洗 保护性标本刷 PSB 等手段获取的标本 直接镜检 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 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7 经胸 腹 盆腔引流管 腹膜透析管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检 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 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8 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 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 孢子或培养阳性 9 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GM 或 1 3 D葡聚糖 G试验 检测连续2次阳性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 1 3 D葡聚糖测定 G 试验 FungitecG 国内检测IFD的阈值为20ng L 敏感性97 特异性94 可检测除结合菌 隐球菌外的大部真菌 不能区别念或曲侵袭性感染时释放入血液 体液 血清 BALF CSF 筛选IFI有效方法有效治疗能降低血浆水平 判断病情和治疗反应假阳性 溶血 血透 多粘菌素 厄他培南 输注白蛋白或球蛋白 标本接触纱布等 半乳甘露聚糖 GM 抗原测定Platelia 检测IFI阈值为0 5 1 5 g L 敏感性80 7 特异性89 2 曲霉细胞壁上一种多糖抗原 针对曲霉侵袭性感染曲霉在组织中侵袭生长时GM释放入血 体液 血清 BALF CSF 尿液等血清GM阳性出现时间往往早于临床表现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除尿标本外 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假阳性 新生儿或儿童 异体骨髓移植 菌血症 半合成青霉素 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 IPFI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性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 曲霉属 隐球菌属 接合菌 主要是毛霉 和肺孢子菌等IPF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概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PFI诊断标准 诊断IPFI分3个级别 即确诊 临床诊断及拟诊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8 697 701 ClinInfectDis2002 34 7 1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 肺真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7年 2002年EORTC标准 2007年肺真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标准 排除了有危险因素 微生物学检查阳性 但无临床表现的患者 提高了拟诊标准的特异性 念珠菌在深部真菌感染的比例及自身菌谱变化 念珠菌病的发病率 念珠菌是人类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引起的感染包括不威胁生命的皮肤粘膜感染到侵袭多脏器的侵袭性感染侵袭性念珠菌病随着近几十年来医疗技术的巨大发展而不断增多 GuidelinesfortreatmentofCandidiasi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Candidiasis 2009UpdatebytheInfectiousDiaeasesSocietyofAmerica 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09 48 503 535 常见致病性念珠菌 假丝酵母菌 有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念珠菌培养产生酵母样菌落 除光滑念珠菌外 大部分在培养基上可产生假菌丝及芽孢 白念珠菌还可产生厚膜孢子 在37 血清中培养2 3h 可长出芽管 是重要的实验室鉴别特征作为人体正常菌群 只有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才致病 致病性念珠菌 CHIF NET2010 CHIF NET2010 菌株标本类型分布 CHIF NET2010 科室分布 CHIF NET2010 833株菌株菌种总体分布 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念珠菌定植严重的基础疾病中心静脉插管接受TPN透析患者ICU患者接受CRRT中性粒细胞缺乏 既往手术 特别是肠道手术 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入住ICU天数增加植入假体装置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包括糖皮质激素 化疗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 危险因素 M A Pfaller D J Diekema ClinicalMicrobiologyReviews 2007 20 1 133 163 为独立危险因素 当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危险因素时 感染的可能性成指数增加 危险因素分层 Wenzel等应用4种确定的危险因素 抗生素种类 念珠菌定植 留置Hickman导管 血液透析 以及在ICU病房1 2 5 5 的念珠菌血症发病率 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评价使用估算风险阈值开始抗真菌治疗的可能性例 如果患者曾经使用过4种抗生素如头孢菌素 氨基苷类 多肽类抗生素 抗厌氧菌药物 那么估算风险为5 35 依据历来1 5 ICU病房发病率 M A Pfaller D J Diekema ClinicalMicrobiologyReviews 2007 20 1 133 163 如果患者曾经使用过4种抗生素与念珠菌定植同时存在时 那么估算风险大大增加 为40 80 该评价策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决策 例如当估算风险为33 时开始使用 如果能达到65 100 的临床效果 则预计病死率将大大降低 M A Pfaller D J Diekema ClinicalMicrobiologyReviews 2007 20 1 133 163 念珠菌性肺炎 存在免疫受损的背景院内获得性感染有多种影像学改变 虽然无特异性 但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可能进行的组织学活检提供依据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特征 特征不明显发热 各种抗菌治疗无效 或再次发热病原体不明的发热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发热发热伴皮疹和肌肉触痛 干咳肝脾多发小脓肿脉络膜视网膜炎鹅口疮非典型的肺部侵润原因不明的肝功能障碍 不明原因的精神或神志障碍 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困难 区分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和定植困难 上气道念珠菌定植常见 气道分泌物 痰和BALF 培养阳性不能作为侵袭性感染的证据36例确诊肺念珠菌病的患者 生前痰和BALF培养阳性率为83 而同期没有念珠菌感染病理证据的对照组 痰培养阳性率也高达46 P 0 08 EORTC MSG定义 痰和BALF中丝状真菌和隐球菌镜检和培养阳性作为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而念珠菌培养阳性 无论3次还是更多 只是定植 如何诊断肺念珠菌病 问题 血培养阳性率不高 待确诊会延迟治疗 增加病死率以痰培养阳性作诊断 标准太宽 治疗扩大化 确诊 肺组织活检病理证实血培养阳性 肺部表现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 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 念珠菌定植指数 CI 和念珠菌校正定植指数 CCI 痰 气道分泌物 尿 胃液 便 直肠拭子 口咽拭子5个部位念珠菌定量培养 结果以阳性定植标本数 监测标本总数计算 EPCAN 研究 念珠菌指数 Candidascore ICU病人 入住时间 7d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全静脉营养 TPN 手术 多部位念珠菌定植 每项危险系数1分 严重脓毒血症 危险系数2分 将每例患者的所有危险系数相加 就得到该患者的念珠菌指数当念珠菌指数 2 5时 诊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敏感性为81 特异性为74 Leonetal CritCareMed2006 34 730 737 Abedsidescoringsystem Candidascore forearlyantifungaltreatmentinnonneutropenic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Candidacolonization 念珠菌积分 Candidascore Leonetal CritCareMed2006 34 730 737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测因子 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1 3 D 葡聚糖 G试验 甘露聚糖 GM试验 相对分子质量48000的烯醇化酶 念珠菌属的特异性抗原念珠菌热敏抗原 念珠菌的细胞成分之一 对热不稳定PCR 预防性抗念珠菌药物种类的选择 氟康唑对预防白念珠 大部分非光滑 非克柔的念珠菌感染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氟康唑400mg PO QD 有建议首剂量加倍 800mg 当肌酐清除率低于25ml min时 剂量要降至200mg d静脉使用剂量成人为200 400mg d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伊曲康唑的抗菌谱广 可扩展至曲霉与非白念珠菌常用伊曲康唑口服液400mg d或静脉注射液200mg d为减少口服液的胃肠不良反应 可在初始几天联合使用伊曲康唑胶囊和口服液 或短期用静脉注射液后改口服制剂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重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原则 对于拟诊IFI重症患者 应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对ICU内临床诊断IFI患者建议行抢先治疗 同时进一步寻找病原学证据针对的是确诊IFI的患者 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 目标治疗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首选氟康唑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因对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治疗时不应首选氟康唑 应选择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质体等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0 966 经验性抗念珠菌治疗指征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应考虑应用于具有侵袭性念珠菌病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及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而且 经验性治疗应基于对高危因素 侵袭性念珠菌病血清学标志物 以及来自非无菌部位培养的评估结果 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 支气管 肺念珠菌病白念珠菌感染应用氟康唑亦可选用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非白念株菌按下表选择用药 注 剂量依赖性敏感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第1代三唑类 氟康唑 抗真菌药物 安全性好 对大多数念珠菌有效 特别是白念最好对隐球菌很好克柔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呈剂量依赖性对曲霉菌无效对未采用唑类药物预防 无曲菌病的症状和体征且属发生曲菌病的低危患者 氟康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全球ARTEMISDisk研究结果显示 大扶康 对白念珠菌的敏感率达97 9 1 我国5所医院的监测结果显示 大扶康 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同样较高 达97 6 2 2001至2005年 全球134个研究机构对205329株念珠菌菌株进行的监测 并应用CLSI 曾为NCCLS M44 A扩散法进行氟康唑的敏感性试验 1 PallerMAetal JClinMicrob 2005 43 12 5848 5859 2 Dateonfile 2001至2007年 我国5所医院对所分离到的酵母菌进行监测的结果 并按CLSIM44 A纸片扩散法进行氟康唑的药敏实验 氟康唑仍然对念珠菌保持强大抗菌活性 白色念珠菌对大扶康的耐药率始终很低 我国5所医院的酵母菌监测结果 2008年ARTEMIS 显示 白色念珠菌对大扶康 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2001至2007年 我国5所医院对所分离到的酵母菌进行监测的结果 并按CLSIM44 A纸片扩散法进行氟康唑的药敏实验Dateonfile 安全性好抗菌谱实用 对白色 热带 近平滑念珠菌最好 对隐球菌很好 对光滑念珠菌剂量依赖 对克柔耐药 对曲菌无效 仍保持对大多数念珠菌敏感性高对白念无耐药发展趋势 甚至有一定程度降低口服 静脉用药 效价相同 继贯治疗方便仍然为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的一线用药 20多年应用对氟康唑的特点 IDSA2009年指南 念珠菌血症推荐治疗 棘白菌素成人治疗剂量 阿尼芬净200mg 100mgQd 卡泊芬净70mg 50mgQd 米卡芬净100mgQd IDSA2009年指南 疑似念珠菌病的经验性治疗 棘白菌素成人治疗剂量 阿尼芬净200mg 100mgQd 卡泊芬净70mg 50mgQd 米卡芬净100mgQd IDSA2009年指南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念珠菌的推荐治疗 棘白菌素成人治疗剂量 阿尼芬净200mg 100mgQd 卡泊芬净70mg 50mgQd 米卡芬净100mgQd 小结 氟康唑在2009年IDSA指南中的地位 非粒缺念珠菌血症非粒缺念珠菌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病情稳定者泌尿系统 骨关节念珠菌感染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治疗稳定后的序贯用药 首选氟康唑 热病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1 2012 41版 热病 念珠菌病血流感染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说明1 氟康唑推荐治疗轻中度 血流动力学稳定 近期无唑类暴露史患者已证实克柔念珠菌感染不推荐用氟康唑治疗 而应使用棘白菌素 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治疗 棘白菌素对光滑念珠菌的体外活性比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好 近平滑念珠菌感染推荐用氟康唑 因为近平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性下降 热病 念珠菌病血流感染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说明2 白色念珠菌或其他唑类敏感的菌株感染的患者 病情稳定后将棘白菌素换成氟康唑棘白菌素推荐治疗近期唑类暴露史 中重度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光滑念珠菌一定要用棘白菌素治疗 除非证实对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敏感 在非白念菌株高流行的中心 棘白菌素可以作为首选的经验性治疗伏立康唑较氟康唑无明显优势 药物相互作用多 除非口服降阶梯治疗克柔念珠菌或伏立康唑敏感的光滑念珠菌以外 热病 念珠菌病血流感染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说明3 推荐疗程是末次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