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pdf_第1页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pdf_第2页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pdf_第3页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pdf_第4页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6卷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 h e mi ca l Re s e a r ch a n d Ap p l ica t i o n Vo 1 2 6 N o 2 F e b 2 0 1 4 文章编号 1 0 0 4 1 6 5 6 2 0 1 4 0 2 0 2 5 5 0 6 咔唑或二苯胺 封端 的芴衍 生物 的合成 及 其光物理性能 何 星 r 赵 鑫 邵 晶 张正垠 尹 妮 1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2 1 5 0 0 9 2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苏州2 1 5 0 0 9 摘要 通过 U l l m a n n偶联 S u z u k i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种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类有机小分子 C P h F C P h F和 D A F 并通过核磁共振谱 H N MR和 C N MR对其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 C P h F和 C P h 2 F的C H 2 C 1 稀溶液的最 大吸收峰位于 3 4 5 n m 发射峰分别位于 3 9 3和 4 0 5 n m 属于蓝紫色荧光 化合物 D A F的 C H C 1 稀溶液的最大 吸收峰位于 3 6 4 n m 发射峰位于 4 2 8 n m 属于蓝色荧光 化合物 C P h F和 C P h F的玻璃化温度分别 为 9 7和 1 1 1 分解温度分别为 3 6 8和4 1 6 C 均具有 良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芴衍生物 合成 S u z u k i偶联反应 光物理性能 中图分类号 O 6 2 1 2 文献标志码 A S y n t h e s is a n d p h o t o p h y s ica l p r o p e r t ie s o f ca r b a z o l e o r d ip h e n y l a min e e n d ca pp e d fluo r e ne de r iv a t iv e s HE Xi ng ZHAO Xi n S HAO J in g Z HANG Z h e n g y in YI N Ni 1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i s t r y B i o l o g y a n d Ma t e r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ie n ce a n d T e ch n o l o g y S u z h o u 2 1 5 0 0 9 C h in a 2 J i a n g s u K e y L a b o r a t o ry o f E n v ir o n me n t a l F u n ct io n al Ma t e r i al s S u z h o u 2 1 5 0 0 9 C h in a Ab s t r a ct T h r e e fl u o r e n e d e ri v a t iv e s e n d ca p p e d b y c a r b a z o l e o r d i p h e n y l a mi n e we r e s y n t h e s i z e d t h r o u g h U l l ma n n co u p l in g a n d S u z u k i co u p l in g r e a ct io n s a n d t h e ir s t r u ct u r e s w e r e ch a r a ct e ri z e d b y H NMR a n d C NMR T h e n a x imu m a b s o r p t io n wa v e l e n g t h s a n d e mis s io n w a v e l e n gth s o f C P h F C P h 2 F a n d DAF i n d i l u t e C H2 C1 2 w e r e b 3 4 5 3 4 5 3 6 4 n m a n d A 3 9 3 4 0 5 4 2 8 n m r e s p e ct i v e l y C P h F and CP h 2 F h a d g o o d t h e r ma l s t a b i l i t y f o r t h e ir g l a s s t r a n s i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s w e r e 9 7 and 1 1 1 a n d d e co mp o s i t i o n t e mpe r a t u r e s w e r e 3 6 8 an d 41 6 r e s p e ct iv e l y Ke y wo r d s fl u o r e n e d e v a iiv e s s y n t h e s is S u z u k i co u p l i n g r e a ct i o n p h o t o p h y s ical p r o p e r t ie s 有机小分子拥有严格确定的结构从而可 以获 得特殊的功能 且相对于聚合物易于提纯 可 以通 过溶液处理或真空蒸镀形成功能层来构筑有机光 电器件 3 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光致变 色器件 和有机太阳能电池 J 有机小分子芴 由 于具有高的蓝色光致发光效率 载流子迁 移率和 空穴注入能力 9 j 已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发光 材料 H j 在芴的 9位引入烷基链 既可 以增强 其溶解性 又可以减少固态时分子间 叮 一 1 T 堆积 从 而防止激 基缔合 物的形成而引起荧光显著淬 灭 孓 j 而咔唑和三苯胺是典型的空穴传输材 料 因其独特的光学 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 收稿 日期 2 0 1 3 9 1 0 修 回 日期 2 0 1 3 1 0 3 0 联系人简介 赵鑫 1 9 6 4 一 男 教授 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研究 E m a i l z h a o x i n s z 1 2 6 co rn 2 5 6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第 2 6卷 性 也经常被用 作功能 主体或 取代基 引 本 文 设想在 9 9 二 己基芴和咔唑或二苯胺之 间引人结 构简单的苯 P h 或联苯 P h 结构单元 以期使 其发射蓝光荧光 并具有 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 性 据此 本研究通过 U l l m a n n偶联 S u z u k i偶 1 实验部分 5 Br 卧 联等反应合成 了三种 以 9 9 一 二 己基 芴为主体 以 咔唑 或 二 苯 胺 为外 围基 团 的 有 机 分 子 C P h F C P h F和 D A F 研究了它们的光谱 电化学和热稳 定性能 并得 到 了预 期 的实验结 果 合成路 线如 下 Br 研 3 X H 4 R 一 l 一 一 t R R f 筷 5 一R R 毡 r k ix R n h ex y l 1 1 仪器与试剂 熔点测定采 用上 海精 密科学 仪器 有 限公 司 S G W X 4型显微熔点仪 核磁使用瑞士 B r u k e r 公 司 A V A N C E l lI 型核磁共振仪 4 0 0 M H z C D C 1 为 溶剂 紫外吸收光谱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制造 有限公司 T U 一 1 9 0 1型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致 发光光谱采用美 国 P e r k i n E l m e r 公 司 L S 5 5荧光分 光光度计 电化学测定采用 苏州瑞斯特仪 器有 限 公司 R S T 3 1 0 0型电化学工作站 T G A采用北京恒 久科学仪器厂 H C T 2型微机差热天平 D S C采用 美国 P e r k i n E l m e r 公司 P y r is D ia mo n d D S C热分析 仪 动态氮气气氛 升温速率为 1 0 cC min 芴 咔唑 1 4 一 二溴苯 4 4 二溴联苯 联硼酸 频哪醇酯 1 1 一 双 二苯基膦基 二茂铁 二氯化 钯 P d d p p f C 1 四 三苯基膦 钯 P d P P h 等试剂购于安耐吉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化学 纯 1 2实验方法 1 2 1 9 一 4 溴苯基 咔唑 1 的合成在 l O O mL 三 口烧瓶中加人咔唑 5 0 2 g 3 0 mm o 1 1 4 二溴苯 9 4 4 g 4 0 m m o 1 C u I 0 5 7 g 3 m m o 1 1 8 一 冠 醚 l5 0 2 6 g I n l mo 1 无水 K 2 C O 3 8 2 9 g 6 0 m m o 1 N 2 保 护下 加入 D M F 2 m L 加热到 1 7 0 搅拌反应 1 1 h 反应结束 冷却至室温 用 1 m o l L 盐酸淬灭 过滤 滤饼用氨水和水洗涤后干燥 以石油醚作为洗脱剂 进行柱层析分离 得到白色固体 4 4 5 g 产率 4 6 m P 1 4 3 1 4 6 H N MR 4 0 0 MH z C D C 1 3 6 H 曲 第 2期 何星 等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 2 5 7 7 2 7 7 3 1 m 2 H 7 3 5 7 4 7 m 6 H 7 7 1 7 7 4 m 2 H 8 1 3 d t J 7 7 0 9 H z 2 H 1 2 2 9 4 溴联苯基4 基 咔唑 2 的合成 在 l O O mL三 口烧瓶 中加入咔唑 1 6 7 g l O m mo 1 4 4 一 二 溴 联 苯 1 2 5 g 4 0 reto o 1 C u粉 0 6 4 g l O mm o 1 1 8 冠醚 l 5 0 4 g 1 5 mm o 无水 K 2 C O 3 2 7 6 g 2 0 re to o 1 和邻二 氯苯 4 5 mL 在 N 保护下 回流 4 4 h 反应结束 减压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热 丙酮淋洗以除去未反应 的 4 4 一 二 溴联 苯 干燥后 用二氯甲烷提取 得到白色固体 1 4 7 g 产率 3 7 m P 2 5 6 2 5 9 cI H N MR 4 0 0 MHz C D C 1 7 2 8 7 3 2 m 2 H 7 4 0 7 4 8 m 4 H 7 5 4 7 5 7 m 2 i i 7 6 1 7 6 6 m 4 H 7 7 6 7 8 0 m 2 I i 8 1 6 d 7 8 H z 2 H 1 2 3 2 7 二 溴芴 3 的合 成 将 芴 4 9 9 g 3 0 mm o 1 和 4 O ra L碳酸丙烯酯加到 l O O m L烧瓶 中 6 0 cC 搅 拌溶 解 加入 N B S 1 1 0 4 g 6 2 reto o 1 反应 3 h 反应结束 倒入水中 过滤 乙醇重结晶得 白 色晶体 8 5 5 g 产率 8 8 m P 1 6 4 1 6 5 o C H N MR 4 0 0 MH z C D C 1 3 6 3 8 7 s 2 H 7 4 9 7 5 1 m 2 x i 7 6 0 d 8 2 H z 2 I I 7 6 7 d J 0 8 Hz 2 r I 1 2 4 2 7 一 二溴 9 9 二己基芴 4 的合成将 3 1 9 4 g 6 reto o 1 溶于 3 O ra l D MS O中 加入 四丁基溴 化铵 0 0 1 6 g 0 0 5 m m o 1 和 2 m L 5 0 的 N a O H水溶 液 搅拌 1 h 后滴加 1 一 溴 己烷 2 3 1 g 1 4 mm o 1 室温 反应 4 h 反应结束 倒入水中 用二氯甲烷萃取三 次 合并有机相 无水 M g S O 干燥 以石油醚作为 洗脱剂进行柱层析分离 得到 白色 晶体 2 5 6 g 产 率 8 7 m P 6 2 6 4 H N MR 4 0 0 MH z C D C 1 6 0 5 5 0 6 2 m 4 H 0 7 8 t J 7 1 Hz 6 H 0 9 9 1 1 7 m 1 2 H 1 8 9 1 9 3 m 4 H 7 4 4 7 4 6 m 4 H 7 5 1 d d J 7 6 1 1 Hz 2 H 1 2 5 2 7 一 二 4 4 5 5 四甲基一 1 3 2 一 二氧硼 烷一 2 一 基 9 9 一 二 己基 芴 5 的合 成 将 4 0 9 8 g 2 re too 1 联硼酸频 哪醇酯 1 6 5 g 6 5 m mo 1 和 乙 酸钾 0 9 8 g l O m mo 1 加入到 2 O raL D MF中 氩气 保护下加催化剂 P d d p p f C 1 0 1 l g 0 1 5 re to o 1 6 o I 反应 1 2 h 反应结束 冷却 倒入水中 用乙醚 萃取三次 合并有机层 无水 M g S O 干燥 经柱层析 分离 石油醚 V 乙酸乙酯 1 0 1 得到 白色 固体 0 7 1 g 产率 6 1 m P 1 8 4 1 8 6 o C H N MR 4 o o MH z C D C I 3 6 O 5 1 0 5 8 m 4 H 0 7 4 t J 7 1 H z 6 H 0 9 5 1 1 2 m 1 2 H 1 3 9 s 2 4 H 1 9 8 2 0 2 m 4 H 7 7 1 7 7 4 m 4 H 7 8 0 d d 7 5 0 9 Hz 2 H 1 2 6 4 溴 苯 基 二苯 胺 6 的合 成 在 l O O m L烧 瓶 中加 入 三 苯 胺 2 4 5 g l O m m o 1 和 2 5 m L D MF 搅拌溶解 将 N B S 1 8 g l O m mo 1 溶 解于 2 5 mL D MF配成溶液 在 0 5 h内缓慢滴人烧 瓶 中 室温下反应 1 6 h 反应结束 倒入水 中 用 乙 醚萃取三次 依次用水 盐水洗 无水 N a s 0 干 燥 过滤蒸干 甲醇重结 晶 得到 白色粉 末 2 6 2 g 产率 8 2 m P 1 0 0 1 0 2 H N MR 4 0 0 MH z C D C I 6 8 8 6 9 4 m 2 H 6 9 8 7 0 9 m 6 H 7 2 7 7 3 4 m 4 H 7 4 O 7 4 6 m 2 H 1 2 7 2 7 一 二 4 咔唑 9 基 苯基 9 9 一 二己基 芴 C P h F 的合 成 在 5 O ral三 口烧瓶 中加入 5 0 5 9 g 1 mm o 1 0 9 7 g 3 IT l m O 的甲苯 1 O m L 溶液和 2 M N a z C O 水 溶液 5 m L 氩气保护下加催 化剂 P d P P h 3 0 1 2 g 0 1 m mo 1 回流反应 2 7 h 反应结束 冷却 用二氯甲烷萃取 依次用水 盐水 洗 无水 M g S O 干燥 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做淋洗 剂进 行 柱层 析 分离 得 到 白色 固体 0 5 5 g 产率 6 7 m P 2 7 4 2 7 6 o C H N MR 4 0 0 MHz C D C 1 3 6 0 7 8 t J 6 9 H z I O H 1 1 1 1 1 8 IT I 1 2 H 2 1 1 2 1 5 m 4 H 7 3 0 7 3 4 m 4 H 7 4 3 7 4 7 m 4 H 7 5 2 d 8 2 Hz 4 H 7 6 9 7 7 3 m 8 H 7 8 8 d J 7 8 H z 2 H 7 9 1 7 9 5 m 4 H 8 1 8 d J 7 7 Hz 4 H C N MR 1 0 0 MH z C D C 3 1 5 1 9 1 1 4 0 9 0 1 4 0 6 9 1 4 0 3 5 1 3 9 2 4 1 36 7 5 1 28 5 3 1 2 7 3 5 1 26 1 6 1 2 5 98 1 2 3 4 6 1 21 4 6 1 20 3 6 1 2 0 3 0 1 2 0 O 0 1 0 9 8 5 55 4 6 40 5 6 31 5 2 2 9 7 6 23 9 0 22 6 0 1 4 O1 1 2 8 2 7 一 4 一 咔唑 9 一 基 4 联苯基4 基 一9 9 一 二己基芴 C P h F 的合成 以2代替 1 其余原 料的量 反 应及后 处理过程 与 C P h F一致 C P h F 为淡黄色固体 产率6 4 m P 3 0 0 o C H N M R 4 0 0 MH z C D C 1 3 0 7 6 0 8 0 m I O H 1 0 6 1 1 7 m 1 2 H 2 0 9 2 1 3 IT I 4 H 7 2 9 7 3 4 m 4 H 7 4 3 7 4 7 m 4 H 7 5 1 d 8 2 Hz 4 H 7 6 7 7 7 O m 8 H 7 8 0 7 8 5 m I O H 7 8 8 7 9 0 m 4 H 8 1 7 d J 6 9 H z 4 H C N MR 1 0 0 MH z C D C 1 6 1 5 1 8 3 1 4 0 8 7 1 4 0 2 8 2 5 8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第 2 6卷 1 3 9 7 7 1 3 9 4 3 1 3 9 2 6 1 3 9 O 0 1 3 7 2 7 1 3 6 9 4 1 28 49 1 2 8 3 5 1 2 7 7 0 1 2 7 50 1 2 7 3 9 1 2 5 9 9 1 2 3 4 7 1 2 1 4 0 1 2 0 3 5 1 2 0 0 2 1 0 9 8 6 5 5 3 9 40 5 3 31 5 0 2 9 7 5 23 8 8 2 2 6 0 1 4 0 2 1 2 9 2 7 二 4 二苯胺 基苯基 9 9 二 己基芴 D A F 的合成以6代替 1 其余原料的量 反应 及后处理过程与 C P h F一致 D A F为淡黄色固体 产率 6 6 m P 1 6 8 1 7 0 o C H N MR 4 0 0 MHz C D C 1 3 6 0 7 3 0 7 6 m 1 0 H 1 0 5 1 1 1 m 1 2 H 2 0 0 2 0 4 m 4 H 7 0 4 t J 7 3 H z 4 H 7 1 6 t 8 3 H z 1 2 H 7 2 8 t J 8 1 Hz 8 H 7 5 2 7 5 7 m 8 H 7 7 3 d J 7 8 Hz 2 H C N MR 1 0 0 M Hz C DC I 3 6 1 5 1 6 0 1 47 71 1 4 7 0 3 1 3 9 7 4 1 3 9 3 5 1 3 5 6 9 1 2 9 2 7 1 2 7 7 7 1 2 5 5 2 1 2 4 3 6 1 2 4 0 6 1 22 8 9 1 2 0 9 0 1 1 9 8 7 55 21 4 0 5 2 31 48 2 9 7 2 2 3 7 9 2 2 5 7 l 3 9 9 2 结果与讨论 2 1 光谱性质 如 图 1 所示 三种化合物 C P h F C P h F和 D A F 的紫外吸收光谱均有两个主要的吸收带 其中 C P h F 和 C P h 2 F均在 2 9 4 n m和 3 4 5 n m附近存在吸 收 而 D A F在 3 0 7 n m和 3 6 4 n m附近存在吸收 谱 图中较弱的吸收带归 因于终端 的咔唑或二苯胺结 构的局部电子 跃迁 较强 的吸 收带 则归因于整个 共轭体系的 耵 一 电子跃迁 相对于 D A F C P h F 和 C P h F的最大吸收峰有较大蓝移 1 9 n m 这说 明二苯胺封端相对于咔唑更有利于大共轭体系的 形成 如图2所示 化合物 C P h F和 C P h 2 F的 C H2 C 1 稀溶液的发射峰分别位于3 9 3和4 0 5 n m 属于蓝紫 色荧光 化合物D A F的发射峰位于4 2 8 n m 属于蓝 色荧光 相对 于 C P h F C P h F的最大发射波长增 大 这是由于增加苯环结构单元的确加大了体系 的共轭程度所至 化合物 C P h F C P h F和 D A F 在 稀溶液 中的 S t o k e s 位移值分别为 4 8 6 0和 6 4 n m 说明在吸收一发射过程中有较少的能量损失 在 三个化合物 中 C P h F具有 最大 的荧光 量子产率 可以达到 6 9 5 0 l 号 差 W a v e l e n g t h nm 图 1 各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 1 x l O m o l L 的吸收光谱 F ig 1 Ab s o r p t i o n s p e ct r a o f t h e co mp o u n d s i n d il u t e C H2 C I 2 图2 归一化的各化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 1 1 0 r n o l L 的荧光光谱 F ig 2 No r ma l iz e d f l u o r e s ce n ce e mis s io n s p e ct r a o f t h e co mp o u n d s in d il u t e CH2 C1 2 2 2 电化学性质 有机发光分子的电致发光是 由激发态 的分子 辐射衰减产生的 空穴和电子能否分别高效率地 注入到分子的最高 占据分子轨道 HO MO 和最低 未占据分子轨道 L U MO 决定激发态分子能否产 生 因此 测定材料的能级并测试 电极材料 发光 层分子和载流子传输材料的能带 匹配情况具有重 要意义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分子的轨道能 级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0 1 to o l L 四丁基高氯酸 铵为支持电解质 铂电极为工作电极 铂丝为对电 极 K C 1 饱和甘汞 电极 S C E 为参 比电极 扫描速 率为 5 0 m V s 图 3表明三种化合物 C P h F C P h F和 D A F均 在 1 3 5 V左右有一个 氧化 峰 应归 因于 三苯胺或 第 2期 何 星 等 咔唑或二苯胺封端的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 2 5 9 咔唑部分的多电子氧化过程 通过计算 化合 物 C P h F C P h F和 D A F的 H O MO 能级 分 别 为 5 5 7 5 4 0和 5 4 4 e V 见 表 1 均 与阳极 I T O的 能级相匹配 具有较好的空穴传输性能 这表明它 们均有望作为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发光材料用于 有机 电致发光器件 图 3 化合 物 D A F C P h F和 C P h 2 F的循环伏安 曲线 F ig 3 C V cu r v e s o f co mp o u n d s DAF C P h F a n d C P h 2 F 2 3 热稳定性 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 T G A 和差 示扫描量热法 D S C 进行检测 图4中T G A曲线 表明 各化合物的分解温度 T a 都在 3 6 8 q C以上 C P h F的分解温度可以达 到 4 1 6 o C 由图 5中 D S C曲线可知 化合物 C P h F C P h F的玻璃化转变 温度 分别为 9 7和 1 1 1 而 D A F的 仅为 6 6 说明相对于二苯胺 平面结构的咔唑结构单 元的引入更有利于提高分子热稳定 的 同时 从 而 获得更好的成膜性 对延长光电器件的使用寿命 极其有利 图4化合物 D A F C P h F和 C P h 2 F的 T G A曲线 F i g 4 TG A e u l v e s o f co mp o u n d s D AF C P h F a n d C P h 2 F 兮 E b 苦 图 5 化合物 D A F C P h F和 C P h 2 F的 D S C曲线 F ig 5 D S C cu r v e s o f co mp o u n d s DA F C P h F a n d C P h 2 F 表 1 各化合物的光谱学 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质 T a b l e 1 S p e ct r a l e l e ct r o ch e mica l a n d t h e r m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o mp o u n d s 紫外吸收谱的截止波长 C H 2 C 1 2 稀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 C H 2 C 1 2 稀溶液的最大发射波长 起始氧化电位 能隙 E g 1 2 4 0 A 最高占有分子轨道能级E H 0 M 0 E 4 6 4 e V 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 E IJ U M 0 E g E H 0 M 0 玻璃化转变温度 和质量分解 5 对应的 温度 i荧光量子产率 以罗丹明B作为标准物 3 结论 通过 U l l m a n n 偶联 S u z u k i偶联等反应合成了 三种咔唑或二苯胺封端 的芴类有机 小分子 化合 物 C P h F和 C P h F 稀溶液的发射蓝紫色荧光 而化 合物 D A F的发射蓝色荧光 各化合物的 H O M O能 级均与阳极 I T O的功函数相匹配 具有良好的空 穴传输性 各化合物均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 3 6 8 C C P h F和 C P h F均具 有较 高 的玻 璃化 温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第 2 6卷 度 但D A F的玻璃化温度相对较低 因此 本文设 性能的蓝光材料 有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计合成的 C P h F和 C P h F是潜在的具有空穴传输 参考文献 f 1 S h ir o t a Y P h o t o a n d e l e ct r o a ct i v e a m o r p h o u s mo l e cu l a r ma t e r ia l s mo l e cu l a r d e s ig n s y n t h e s e s r e a ct io n s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a p p l i ca t io n s J J Ma t e r C h e m 2 0 0 5 1 5 7 5 9 3 2 D u a n L H o u L L e e T W e t a1 S o l u t i o n p r o ce s s a b l e s m a l l mo l e cu l e s f o r o r g a n ic l ig h t e m it t in g d io d e s J J Ma t e r C h e m 2 0 1 0 2 0 6 3 9 2 6 4 0 7 3 F is h e r A L L in t o n K E K a mt e k a r K T e t a 1 E ffi ci e n t d e e p b l u e e l e ct rol u min e s ce n ce f r o m a n a mb ip o l a r e mit t e r i n a s i n g l e a ct iv e l a y e r d e v ice J C h e m Ma t e r 2 0 1 1 2 3 7 1 6 4 0 1 642 4 X ia o L X C h e n Z J Q u B e t a1 R e ce n t p r o g r e s s e s o n m a t e r ials f o r e l e ct r o p h o s p h o r e s ce n t o r g a n ic l ig h t e mit t in g d e v i ce s J A d v Ma t e r 2 0 1 1 2 3 8 9 2 6 9 5 2 5 Y o o k K S L e e J Y O r g a n ic m a t e r ia l s f o r d e e p b l u e p h o s p h o r e s ce n t o r g a n ic l ig h t e m i t t in g d io d e s J A d v Ma t e r 2 0 1 Z 2 4 3 1 6 9 3 1 9 0 6 S h a l l cr o s s R C Z a ch a r i a s P K S h n e n A e t a1 P h o t o ch r o mic ma t e r ia l s p h o t o ch r o mic t r a n s d u ct io n l a y e r s in o r g a n ic m e m o r y e l e m e n t s J A d v M a t e r 2 0 1 3 2 5 3 4 6 9 4 7 6 7 O o y a m a Y Hari m a Y Mo l e cu l a r d e s i g n s a n d s y n t h e s e s o f o r g a n ic d y e s for d y e s e n s it iz e d s o l a r ce l l s J E u r J O r g Ch e m 2 0 0 9 1 8 2 9 0 3 2 9 3 4 8 Wu F I R e d d y D S S h u C F e t a1 N o v e l o x a d ia z o l e co n t a in in g p o l y fl u o r e n e w it h e ffi c ie n t b l u e e l e ct r o l u min e s ce n t m a t e r i a l s J C h e m Ma t e r 2 0 0 3 1 5 1 2 6 9 2 7 4 9 R a t h n a y a k e H P C ir p a n A D e l e n Z e t a 1 E f f e ct s o f v a r y in g co n j u g a t io n l e n g t h a n d p e rip h e ry a l k y I s u b s t i t u t io n u p o n O L E D e ffi ca cy o f 2 7 d ico n j u g a t e d 9 9 d ial k y l fl u o r e n e s J A d v F u n ct Ma t e r 2 0 0 7 1 7 1 1 5 1 2 2 1 0 H u a n g H F t i Q Z h u a n g S e t a 1 N o v e l d e e p b l u e O L E D e m it t e r s w i t h 1 3 5 t r i a n t h r a ce n 一 1 0 一 y 1 b e n z e n e ce n t e r e d s t a r b u rs t o l ig o fl u o r e n e s J J P h y s C h e m G 2 0 1 1 1 1 5 1 1 4 8 7 2 4 8 7 8 1 1 H e Q Y L a i W Y Ma Z e t a1 N o v e l b l u e l i g h t e m it t i n g h y p e r b r a n ch e d p o l y f l u o r e n e s i n co r p o r a t i n g ca r b a z o l e l in k e d s t r u ct u r e J E u r P o l y m J 2 0 0 8 4 4 3 1 6 9 3 1 7 6 1 2 K u l k a r n i A P K o n g X J e n e k h e S A P o l y fl u o r e n e t e rpo l y me r s co n t a in in g p h e n o t h ia z in e a n d fl u o r e n o n e e ff e ct s o f d o n o r a n d a cce p t o r mo ie t ie s o n in t r a ch a in e n e r g y a n d ch a r g e t r a n s f e r p r o ce s s e s in t h e p h o t o l u min e s ce n ce a n d e l e e t r o l u min e s e e n ce o f mu l t ich r o mo p h o r e e o p o l y me r s J Ma cr o m o l e cu l e s 2 0 0 6 3 9 8 6 9 9 8 7 1 1 1 3 G r i ms d a l e A C C h a n K L Ma r t i n R E e t a 1 S y n t h e s i s o f l i g h t e m it t in g co n j u g a t e d p o l y me rs f o r a p p l i ca t i o n s in e l e ct r o l u m i n e s e e n t d e v i ce s J C h e m R e v 2 0 0 9 1 0 9 3 8 9 7 1 0 9 1 1 4 魏荣宝 刘洋 郭金晶 等 含芴 蒽螺环结构电致发光 材料的研究进展 J 有机化学 2 0 0 8 2 8 3 3 9 0 39 7 1 5 J e n e k h e S A O s a h e n i J A E x cim e r s a n d e x cip l e x e s o f co n j u g a t e d p o l y m e r s J S ci e n ce 1 9 9 4 2 6 5 7 6 5 7 6 8 1 6 Wi ir t h n e r F T h a l a ck e r C D ie l e S e t a1 F l u o r e s ce n t J t y p e a g g r e g a t e s a n d t h e r mo t r o p ic co l u mn a r me s o p h a s e s o f p e r y l e n e b is im i d e d y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