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ACE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基于dSPACE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基于dSPACE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基于dSPACE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基于dSPACE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5 卷第3 期 2 0 1 6 年6 月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S M A L LI N T E R N A LC O M B U S T l0 NE N G I N EA N DV E H I C L ET E C H N I Q U E V 0 1 4 5N o 3 J u n 2 0 1 6 基于d S P A C E 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 C N G 两用燃料发动 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刘一鸣 薛 1 一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涛1 合肥 曹姜2 2 3 0 0 0 92 一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发动机的空燃比对整机的动力性 经济性和排放性有很大影响 而空燃比本身具有非线性 多扰动的特点 空燃比的控制也存在延迟性 为精确快速稳定地控制汽油 C N G 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 比 利用M A T L A B S im u lin k 软件建立基于开关氧闭环控制的燃气E cu 自学习模型 算法平台为 d S P A C E 公司的M icm A u t o B o x 在改装的江淮4 G A l发动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该控 制模型可较好地满足发动机空燃比控制需求 关键词 两用燃料发动机自学习闭环控制 d S P A C E 中图分类号 T K 4 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0 9 5 8 2 3 4 2 0 1 6 0 3 0 0 4 6 0 6 A p p lica t io nR e s e a r cho nS e lf L e a mA lg o r it h mO f t h eG a s C N GB i F u e l E n g in eA ir F u e l R a t io C o n t r o lB a s e do nd S P A C L iuY iI I lin 9 1 x u eT a 0 1 ca oJ ia n 矿 1 一S ch 0 0 1o fM a ch in e r ya n dA u t o m o t iv eE n g in e e r in g H e f e i U n iv e r s it yo fT e ch n o lo g y H e f e i A n h u i 2 3 0 0 0 9 C h in a 2 一A n h u iJ ia n g h u a iA u t o m o b ileC o L t d A b s t r a ct T h ea ir f u e l r a t ioo fe n g in eh a sa 铲e a tim p a cto np o w e r e co n o m ya n de m is s io n s w h ilet h e e n g in eisn o n lin e a ra n dm u lt i d is t u r b a n ce t h e co n t r o lo fa irf u e lr a t ioa ls oh a sad e la y T oco n t r o la ir f u e l r a t ioo ft h eG a s C N GB i F u e le n g in ef a s t lva n dp r e cis e lv w eu s eM A T L A B S im u lin ks o f t w a r et oe s t a b lis h as e lf le a m a lg o r it h mo fg a sE C Ub a s e do nclo s e d lo o p co n t r 0 1 T h ep la t f o n no fa lg o r it h mist h e M icr o A u t o B o xd e s ig n e db yt h eco m p a n yo fd S P A C E I th a sa lr e a d yd o n et h et e s t e x p e r im e n t so nam o d i6 e d 4 G A1e n g in e T h er e s u lto fe x p e r im e n t ss h o w st h a t t h em o d e lca nm e e tt h er e q u ir e m e n t so fco n t m U in gt h e a i卜f u e lr a t ioo fe n g in ew e ll K e y w o r d s B i F u e le n g in e A ir f u e lr a t io C lo s e d lo o pco n t r o l d S P A C E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开 发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动力源的发动机逐渐成为研 究的热点 其中汽油 C N G 两用燃料发动机改装难 度和成本都较低 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通过将d S P A C E 系统与M A T L A B s im u lin k 软件相结合 开发了针对汽油 C N G 两用燃料发动机 燃气时的 闭环修正 自学习 相结合的空燃比控制 系统 并以d s P A C E 公司的M icr o A u t o B o x 作为算法 平台 在改装后的4 G A l发动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验 d S P A cE 实时仿真系统是由德国d s P A C E 公司 开发的一套基于M A T L A B S im u lin k 的控制系统开发 及测试工作平台 能够与M A T L A B s im u lin k 实现完 全无缝连接 该系统拥有一套具有高速计算能力的 硬件单元 包括处理器 I 0 等 再通过快速控制原型 R C P 功能就可以快速 方便地进行控制算法的开发 和测试 最后通过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可将算法转化 作者简介 刘一鸣 1 9 5 7 一 男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设计及电控技术 第3 期刘一鸣等 基于d s P A cE 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 C N G 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4 7 成产品代码 从而大大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 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结构简图如图1 所示 启动时 原车 E C u 控制发动机的喷油点火 当水温和转速满足切 换条件时 d S P A C E 通过控制切换继电器切断原车喷 油信号 并根据原车的喷油信号和转速控制喷气时刻 和喷气脉宽 发动机进入燃气状态 本试验采用经过 改装的江淮4 G A l发动机 原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如 表1 所示 通过监控系统和测功机对发动机转速 扭 矩等参数进行监控 在自行设计的C o n t m ld e s k 后台中 可进行油气切换 停缸检查 手动加减喷气脉宽等 发动机在燃气状态下 通过在C o n t r o lD e s k 后台中手 动加减喷气脉宽验证空燃比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 C o n t m lD e s k 矬 执行 信号 传感器 信号 测功机 江淮4 G A l 两用燃料 发动机 图1 两用燃料发动机试验装置示意图 表14 G A l型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 发动机型号 H F C 4 G A l一C 排量 m L 23 5 l 额定功率 k W 1 1 0 额定功率转速 r 1 1 1 in 1 55 0 0 最大扭矩 N m 2 1 0 最大扭矩转速 r m in 28 0 0 45 0 0 2 空燃比控制 由于空燃比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而且 为满足排放的要求 需要将空燃比控制在理论空燃 比附近 这样三元催化剂对尾气中排放物的处理效 率才能达到最高 2 本文采用开环前馈加闭环反馈控 制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发动机的空燃比 借助闭环 的反馈调节 还设计了自学习模块来改善开环控制 此外 氧仿真模块的开发可使发动机在高速 大负荷 时实现稀燃 与自学习模块相结合时可进行喷气 M A P 的辅助标定 由于两用燃料发动机的进气量只能由原车控 制 因此在燃气状态下 燃气E C u 只能通过调节喷气 脉宽来控制空燃比 而天然气是气态 相对于液态汽 油 相同摩尔体积所含的热量较小 因此为保证发动 机的动力性 与一定量的空气混合时 需要更长的喷射 时间 喷气脉宽P W G a s 组成如图2 所示 由基本喷 油脉宽和喷气补偿脉宽P w A d 组成 喷气补偿脉宽 包括查M A P 表得到的基本喷气脉宽B a s e F 闭环修 正量 自学习修正以及温度 压力修正等 控制模型 如图3 所示 控制模块中计算的是喷气补偿脉宽 图2 喷气脉宽P L G a s 组成 氧信号 气脉宽 d S P A C E R T I 兰翌卜 J 幽卧鬣淤喷气 剖3 喷7 i脉苋控制模型 2 1 空燃比开环控制 当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突变时 通过空燃比开 环控制 燃气E C u 可以快速响应 开环控制时空燃 比只依赖于M A P 表 但只通过标定就让喷气M A P 表保证混合气在所有工况处于理论空燃比附近十分 困难 因此还需结合空燃比闭环控制 2 2 空燃比咖闭环控制 P I D 控制由于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对模型的依 赖程度小 且有较强的鲁棒性 被广泛应用于控制过 程中 3 P I D 控制是一种线性控制 其根据目标值与 实际值的偏差 e 玎o r t r in t 一v o u t t 算出修正 量 增量式P I D 控制规律数学表达式为 后 p e r r o r 后 一e r r o r 七一1 矗ie r r o r 后 后d e r r o r 后 一 2 e r r o r 南一1 e 玎o r 一2 1 1 禚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第4 5 卷 e o r j e r r o r 后一1 e r r o r 后一2 分另0 是庇 J 一1 lj 一2 时刻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值 矗 为比例系数 i 为积分系数 后 为微分系数 最终 七时刻控制器输出 的结果为 七 i 一1 u 五 本文针对原车开关氧传感器信号设计了增量式 闭环P I D 控制 闭环控制程序模块如图4 所示 喷气开环控制模块 耀 O 一 P l 驯 发动机 实际氧传感器电压 图4 空燃比J 碉环控制模型 为保证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动力性 空燃比闭环 修正的启动条件包括 发动机在燃气状态下正常运 行 氧传感器工作正常 发动机转速小于35 0 0r m in 上述条件都满足时 开始闭环修正 P I D 控制器根据 当前的开关氧传感器实际电压E G O V 与理论空燃 比时的电压差值e 计算出喷气修正量 从下个工作 循环开始 闭环修正量开始作用于喷气脉宽 2 3 自学习控制 2 3 1 自学习的意义 考虑到各地区天然气的组分差异较大 各个发 动机的制造误差 老化磨损以及在不同海拔和气候 地区使用等问题对发动机空燃比的影响 4 试验标定 的M A P 并不能满足每台发动机运行时实际空燃比 和理论空燃比都保持一致 而且为保证发动机运行 稳定 必须对P I D 闭环修正限幅 当闭环修正达到限 幅但混合气还是偏浓或偏稀时 只能通过自学习来 调节喷气量使实际空燃比接近理论空燃比 自学习模块另一个主要作用是辅助标定燃气 E C U 的喷气M A P 由于在标定燃气E C U 的喷气 M A P 过程中 原车E C U 会根据当前发动机工况变化 对喷油脉宽进行调节和闭环修正 使得喷油脉宽不 稳定 而且两用燃料E C U 一般针对的是天然气改装 车 车型较多 针对每种特定型号发动机都标定好喷 气M A P 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粗略 地标定好一个喷气M A P 保证发动机可以正常工作 在发动机实际运行过程中 燃气E C u 再根据自学习 模块来优化喷气M A P 2 3 2 自学习修正 自学习实质是通过闭环控制的结果来改善开环 控制 从而减少闭环修正的时间 自学习修正的公式为 P W A d B a s e F S U l2 8 嘲 B a s e F 是根据转速和喷油脉宽查喷气M A P 表得 到的基本喷气脉宽 S L 是根据当前工况查自学习表 得到的对应自学习值 自学习表如图5 所示 横坐标 是转速 纵坐标是喷油脉宽 表中的初始值都为1 2 8 即不修正 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 如果S L 1 2 8 说明该自学习值所对应工况的喷气修正量偏小 需 要增加喷气脉宽 如果S L 1 2 8 说明该自学习值所 对应工况的喷气修正量偏大 需要减小喷气脉宽 程 序中将自学习值S L 限幅在 3 0 的变化范围内 即 9 0 S L 1 6 6 鲁 蟊 鸶 曩 螫 发动机转速 r I I lin 4 6 0 0 8 0 010 0 0l5 0 020 0 025 0 03o o O35 0 040 0 045 0 0 2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 2 5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1 2 8 3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1 2 8 3 5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 4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 1 2 8 4 51 2 8 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 5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1 2 8 7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1 2 8 9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 1 1 1 2 81 2 81 2 8 1 2 8 1 2 8 1 2 8 1 2 81 2 8 1 2 81 2 8 1 31 2 8 1 2 8 1 2 8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51 2 8 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 1 71 2 8 1 2 81 2 81 2 8 1 2 81 2 81 2 81 2 81 2 8 1 2 8 图5自学习表 由于自学习实质反映的是发动机固有属性 老 化 磨损 一致性等 的变化 其不随发动机工况的改 变而变化 所以只要满足以上条件 自学习修正在发 动机所有工况中都参与喷气计算嘲 2 3 3自学习控制算法 自学习程序模块如图6 所示 F S e n L e 唧程 序中包含两个部分 一个是根据当前工况的转速和 喷油脉宽查自学习表得到对应的自学习值S L 然后 除以1 2 8 得到自学习修正系数L 另一个是判断当 前工况是否满足进入自学习的条件 如果满足 则进 行自学习 并且在自学习之后更新自学习表中的值 启动工况时 为使发动机快速暖机 混合气须较 浓 急加速工况时 为保证发动机的加速性能 采取 加浓混合气的方式 高速大负荷时 为保证发动机的 动力性 混合气也偏浓 急减速工况时 考虑到经济 性 发动机一般采用低于理论空燃比的稀混合气 所 以以上工况都不会进入自学习 司 此外 为保证自学 习的可靠性 还需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第3 期刘一鸣等 基于d S P A C E 的自学习算法在汽油 cN G 两用燃料发动机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4 9 I 卜 1 l 一 l r 1 6 一 l一 一 7 I 7 l 1 r l 卜 L 1 自学习冀髓判断 二卜 图6自学习模块模型 1 发动机工作正常 并且相关传感器如水温 进 气压力传感器等未发生故障 2 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大于自学习启动设定温度 3 打开自学习使能le 锄一e n a b le 该项在C o n t r o ld e s k 后台中控制 4 发动机工况稳定 即发动机的转速 喷嘴压 力 喷油脉宽都在限定的范围内波动 5 发动机空燃比处于闭环控制状态 并且P I D 控制达到修正限幅 但混合气还是持续偏浓或偏稀 上述条件都满足 则进入自学习程序 程序框图 如图7 所示 工况延迟计数器 是为了保证自学习 期间发动机工况稳定 后台设置为2s 即当发动机 稳定2s 后再进人下一程序判断 自学习延迟计数器 纪是为了保证自学习的可靠性 后台设置为1 s 即在 工况稳定的前提条件下 发动机已经达到闭环修正 限幅时间超过1s 当计数器 和纪同时满足条件时 如果混合气 偏浓 则该工况对应的自学习值减一个自学习步长 如果混合气偏稀 则该工况对应的自学习值加一个 自学习步长 程序中将自学习前3s 内出现最多的工 罔7 自学习程J 子框图 况点作为当前自学习点 自学习结束后 对当前工况的自学习值进行限 幅后再更新自学习表中对应的自学习值 2 3 4 氧仿真功能 燃气状态下混合气偏稀或偏浓时 原车E C U 也 会根据氧传感器信号对喷油脉宽作出相应的调整 严重偏离理论空燃比时 甚至会改变喷油M A P 从而 影响到发动机燃油时的性能 因此 在燃气E C U 模型中添加了氧仿真功能模 块 燃气状态下开启氧仿真功能时 通过信号处理电 路中的切换继电器截断进入原车E C u 的氧传感器 信号 接人程序中模拟产生的理论空燃比时氧传感 器电压信号 这样原车E C u 对喷油脉宽不进行调 整 只有燃气E C U 根据氧传感器信号对喷气脉宽进 行调整 正常行驶时关闭氧仿真功能 可以利用原车 E C u 和燃气E C u 实现双闭环控制 这样可以更快地 调节空燃比 标定喷气M A P 时需打开氧仿真功能 另外 城市改装车辆在高速大负荷工况下 利用氧仿 真功能可以实现稀燃以提高燃油经济性 5 0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第4 5 卷 3 实验验证 将设计好的空燃比控制程序下载到M icm A u t o B o x 中后 co n t r o lD e s k 后台软件通过与M icr 0 A u t o B o x 实时通讯来观测和修改发动机各项参数 为单独 验证燃气E C u 空燃比程序模块的控制效果 并避免原 车E C u 由于混合气偏稀或偏浓对喷油M A P 产生影响 以下试验中通过C o n t r o lD e s k 后台打开氧仿真功能 并关闭所有工况修正 图8 为C o n t r o lD e s k 后台界面 图8C o n t r o lD e s k 后台界面 3 1 混合气偏浓时自学习试验 试验开始前发动机先暖机 当转速和水温达到 切换条件时进入燃气状态 将发动机稳定在转速为 15 0 0r m in 喷油脉宽为4m s 工况点附件 保持油门 位置不变 通过标定使发动机混合气在理论空燃比 附近 即氧传感器电压在0 1V 之内均匀跳变 在 C o n t m lD e s k 后台中启动闭环修正使能和自学习使 能 手动增加喷气脉宽3m s 试验结果分别如图9 图1 0 和图1 1 所示 从图 9 图1 0 中可以看出 前9s 内由于标定使混合气处 于理论空燃比附近 氧传感器电压均匀跳变 手动增 加喷气脉宽后 氧传感器电压在1V 左右波动 喷气 脉宽和自学习值开始减小 5s 后喷气脉宽恢复正 常 氧传感器电压在0 1V 之间均匀跳变 说明混 合气又恢复到理论空燃比附近 期间由于氧仿真的 功能 喷油脉宽几乎未发生变化 时间 s 图9 混合气偏浓时喷气量 喷油量 氧信号的变化 时间 s 图1 0 混合气偏浓时自学习值 喷气修正量的变化 发动机转速 r 1 1 1 in 1 兽 憾 鸶 景 螫 lO o o 15 0 020 0 0 3 6 1 2 61 2 31 2 8 41 2 31 1 31 2 3 4 51 2 61 2 31 2 6 图1 1 混合气偏浓时自学习后的自学习表 3 2 混合气偏稀时自学习试验 将发动机稳定在转速为20 0 0r m in 喷油脉宽 为7m s 工况点附近 保持油门位置不变 通过标定 使发动机混合气在理论空燃比附近 手动减少喷气 脉宽3m s 试验结果分别如图1 2 图1 3 和图1 4 所示 从图 1 2 图1 3 可以看出 前5s 内通过标定使混合气处于 理论空燃比附近 氧传感器电压在0 1V 之间均匀 跳变 手动减少喷气脉宽后 氧传感器电压在0V 左 右波动 喷气脉宽和自学习值开始增大 经过6s 后 时间 s 图1 2 混合气偏稀时喷气量 喷油量 氧信号的变化 之 心 坦 熊 镩 迎 坼 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