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考阅读复习备考.ppt_第1页
谈谈高考阅读复习备考.ppt_第2页
谈谈高考阅读复习备考.ppt_第3页
谈谈高考阅读复习备考.ppt_第4页
谈谈高考阅读复习备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高考阅读复习备考 浙江高考语文阅读考情分析 一 从抽样测试卷分析09新动向 1 试卷结构明显变化 第一块为 语言文字运用 共7个小题 其中4题为选择题 3题为主观题 第二块为现代文阅读题 分两个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设9个小题 其中3个选择题 其余为主观题 第三块为古代诗文阅读 分四个部分 依次是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论语 阅读 古诗文默写 第四块为作文 与海南 宁夏新课标卷比较 浙江抽样卷也有自己特色 最本质的是不分设必考 选考板块 2008年海南 宁夏卷 第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论说类文本阅读 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二 古代诗歌阅读 三 名篇名句默写乙选考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 卷表达题五 语言文字运用六 写作 2008年江苏卷 第一到第七大题 满分16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二 文言文阅读 18分 三 古诗鉴赏 8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 8分 五 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文学类文本 20分 六 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甲 论述类文本16一19题 乙 实用类文本16一19题七 作文 70分 语文附加题 文科考生做 一 阅读材料 完成21 23题 10分 二 名著阅读题 15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浙江卷采用这样与众不同的结构是由我省新课程语文模块选择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语文考试内容决定的 我省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1 5模块选了苏教版教材 选修1a分别选了语文版 论语 选读 和人教版 语言文字应用 外国小说欣赏 模块 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征求意见稿 确定的语文考试内容是 必修模块 选修 而选修1b的内容又是在第一层考生18选6的自选模块中选考的 所以 没有必要在所有考生都考的语文试卷中特别设置选考题 2 阅读题赋分比08年略有增加 现代文阅读32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比08年卷各增2分 3 现代文阅读取材为两大类 实用类和文学类 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中也有相应的表述 新课标把现代文阅读文类分为论说类 实用类 文学类3类 浙江省似乎少考一类 其实也未必 因为实用类概念较宽泛 以往浙江卷中的科技文 社科文也可归入其中 社科文中有的文章论说的意味也很强 有的文章可以归入不同类 比如杂文 作为 文艺性的议论文 可归入论说类 也可归入文学类 所以 浙江这样处理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从老高考到新高考的平稳过渡 4 论语 阅读单独设题 考查重点指向思想内容的理解探究 5 阅读题中主观题比重略有上升 主要是现代文选择题减少一个 换成了主观题 6 设置探究题 在抽样卷中有三道题像探究题 其中16 老舍说 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理由是什么 不少于100字 6分 最为典型 23 此诗三联写景 一联抒情 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交融 衔接自然 也有人认为诗中情景不够协调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分 类似04卷的16题24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 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1分 2 你赞成谁的观点 为什么 3分 小结 年语文阅读备考新的关键词是 论语 题 主观题 探究题 二 从历年浙江卷阅读题窥探09新走向 历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走向 04年节选了 欧阳文忠全集 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 中的一段文字 破了全国高考以 二十四史 传记为主的惯例 行状 是记述死者世系 籍贯 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字 刘勰说 状者 貌也 体貌本原 取其事实 先贤表谥 并有行状 状之大者也 行状 本就属于 史传 一类 与全国卷的选文 文体上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这类文章课文中多见 05年选了唐代孙樵 书褒城驿壁 书 壁记 属于杂记类 与传统课文 狱中杂记 应该是同类 06年选明代方孝孺 蚊对 文体表面上同诸葛亮的 隆中对 其写法却与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类似 07年选苏轼的 王定国诗集叙 书序这种文体教材中也是常见的 08年选元代辛文房的 白居易传 又回归了史传文 09抽样卷选明代徐渭的 白母传 延续了08年的取材风格 历年浙江卷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走向 实用类04年免疫系统 生物学 05年神经回路 生物学 06年学科的发展 人类学 07年琵琶声音 美学 08年生物多样性 生物学 09抽样卷 提倡多元文化并存 防止文化辐合趋同 该文出自 新华文摘 2007年第13期罗康隆的文章 论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维护 严格地说应该属于论说类文本论文跟科普文章很大的不同是论文生产知识 科普传播知识 前者以论为主 后者以说为主 由此能不能说 浙江考纲中的实用文本包含全国考纲的实用和论说两类文本呢 而浙江的实用类跟其他新课程省份理解的专指新闻 传记 访谈等有所不同呢 文学类 04年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05年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06年 平面的生活 法 米 图尼埃 07年 泰山之思 蔡家园 08年 乌米 高尔基 09抽样卷选路也 路也 1969年12月生于济南 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现任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 著有诗集 风生来就没有家 等2部 中短篇小说集 我是你的芳邻 长篇小说 幸福是有的 亲爱的茑萝 等4部 的 杜普蕾和大提琴 出自 北方音乐 2007年05期 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四篇中国当代美文 一篇接近小说的外国散文 一篇接近散文的外国小说共同点是文章具有哲理性和诗意 小结 阅读文本的取材和设题既有惯性 又会有变化 训练文本的取材和设题都不能单一 二关于 论语 阅读 1 取材范围课本外还是课本内 如果是课内取材 是15课 还是10课 还是5课 三 阅读 论语 中的一段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桀溺 日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日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24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 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1分 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 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 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 不得与之言 3长沮 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2 你赞成谁的观点 为什么 3分 2 3分 赞成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人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 正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 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 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假如乱世之中 人人明哲保身 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 其乱更甚 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 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 不可为 的难题 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 问题永远存在 为之 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乱世之中 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 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洁身自好 修身养性 保存实力 以待治世 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精神虽然可嘉 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只要观点明确 言之有据 且理由至少两点 即可给满分 小结 了解 论语 课文内容对孔子学说和其为人有自己的认识 并能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识和阐发 应渗透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三关于探究题 一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探究考试说明 征求意见稿 的表述1 作品结构的分析 作品主题的概括2 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3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体会 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4 作品形象的欣赏 作品内涵的赏析 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6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的发掘7 对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讨8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典型探究题例析 例一 07海南卷14 对第三段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 去取五两银子 陪着笑脸 告道 这句话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 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一句小说内容 探究 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 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 参考答案 两种身份 教头身份 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 谨慎小心 沉着冷静 隐忍顺从 顾及颜面 试题解析 小说第三段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 去取五两银子 陪着笑脸告道 这句话写得很是巧妙 很有意味 无怪金圣叹有 奇文 的评点 并指出 亦实是林冲身份 此处的 身份 或许是指其实在的身份 实际上更是指其特有的性格乃至独特的心理状态 我们知道 一个人的身份性格往往决定了他的言行举止 优秀作家都善于以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反映人物的身份性格 金圣叹从这一描写林冲动作表情的句子中感受到了这一点 并评点了出来 在阅读中 每个人往往都各有自己的关注点 各有自己的感悟 当然 对于一些精彩的地方 不同的读者往往又都能产生共鸣 金圣叹 亦实是林冲身份 的评点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同时 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 性格和心理 各人又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为个性化的阅读提供了空间 也为 探究能力的考查提供了空间 有了共同的认识还有不一样的理解 这是本探究题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 在小说的节选部分 可以见出林冲的两种身份 一种是配军 一种是教头 其中表现出的林冲的性格和心理就更多了 林冲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 恰恰是林冲极为复杂的身份和性格心理使然 但由于是第一次考查探究能力 命题人只要求考生探究其一种身份即可 评分标准也作出相应规定 不要求面面俱到 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论述 探究 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如果只是探究林冲某一种身份 本题将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答案 如 林冲曾是禁军教头 自然不在乎一个小小的差拨 所以 虽听 一般罪人 介绍牢营内情 并不急于作出回应 而是让差拨发作过了 看其表演完后 方才取出银两 陪着笑脸送上 足见其沉着冷静的个性 如 作为配军的林冲 投入牢营后不得不遵守牢营的规矩 加上其行事一贯谨慎小心 生性有些软弱怕事 遇事总想患事宁人 所以 冷静对待差撞的辱骂 等其发作过了 再陪笑献上银两 正是林冲谨慎小心性格的必然反映 如 林冲曾是禁军教头 虽人牢营 还有一帮上流社会的朋友关照 林冲对日后的前程还是抱有幻想 对高太尉等人的陷害没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 他遇事还是能忍则忍 面对差拨的淫威 他始终抱着隐忍顺从的态度 此处的描写恰是这种心理的写照 如 林冲神是禁军教头 在意官场的等级 现为配军身份 也很在意自己的颜面 所以在 一般罪人 面前 他任由差拨辱骂 等到众人散了 差拨也发作过了 才取出银两 陪着笑脸献上 这正见出其顾及颜面的心理 启示 探究题具有开放性 综合性 至于答题是否可以只就某一点谈看法 从题目本身看不出来 例二 2008年高考广东卷 河的第三条岸 第18题 有人说 河的第三条岸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它象征着 父亲 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如果这样 那么 我 对 父亲 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 请联系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提示 如果说 河的第三条岸 是 父亲 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我 对 父亲 的这种追求既支持 但又害怕 不理解 观点 首先是支持 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 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偷 食物 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 说 无论何时 我会踏上你的船 顶上你的位置 其次是不甚理解 少年的不理解 只为了追求而去 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 我浑身战栗 害怕极了 甚至 发疯似的逃掉 把父亲看作是 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结合作品解说自己的理由 启示 联系文章是探究的基础条件 答案一般要包含自己的观点和结合作品说明自己的理由两大部分 例三 2008年高考海南 宁夏卷第14题 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 二十年以后 赴约的故事 在 情与法 的冲突中 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 有人说他罪有应得 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 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答案提示 1鲍勃值得同情 因为他重情守信 2鲍勃罪有应得 因为他是通缉犯 3吉米忠于职守 因为他不徇私情 4吉米背叛了友谊 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启示 对考生来说 不了解一道题在哪个能力层级上考还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是看不清题目的要求 比如本题对两个人的看法是有联系的 回答是必须顾及两人的联系 因此必须着力指导学生审清题目 而不必在考试术语上纠缠不清 例四 2006年高考重庆卷 说村落 第19题 文章中说 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 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 是什么也谈不上的 或幸或悲 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6分 答案提示 第一问 作者的情感态度 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 对 村落以外的人 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第二问要答出深度 不能仅仅在 同情 遗憾 迷惑 无奈 等观点上打转 有必要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这是探究题的指向 启示 即使是开放性很大的题目 也要先弄明白文章的意思 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五 2008年高考江苏卷 侯银匠 第15题 小说题为 侯银匠 但写侯菊的文字多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 答案提示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 侯家父女相依为命 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 勤劳等品质 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 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 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 重点突出 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 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 正面描写侯菊 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 作者实写侯菊 暗写侯银匠 更有情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 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 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 人性美 意味深长 启示 探究的对象大致两类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例六 浙江抽样卷16 老舍说 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理由是什么 不少于100字 6分 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是值得的 杜普蕾爱大提琴 死在了拉琴上 死得其所 死得有价值 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不值得 杜普蕾爱大提琴 可以既拉好琴 又保持身心健康 启示 可以拓展的题 首先得弄清文本和作者的意思 再有所拓展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表述1 文中的信息的筛选和整合2 语言特色的分析 文章结构的把握 中心意思的概括3 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4 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5 对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6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7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深层意蕴的发掘8 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讨9 对文本中的疑难问题的探究 典型探究题例析 例一 18 叶圣陶晚年曾用 得失塞翁马 襟怀孺子牛 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 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 孺子牛 襟怀 请简要论述 8分 参考答案 三个方面 对子女循循善诱 呵护备至 对作者 读者精心扶植 热情宽容 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 关心爱护 试题解析 得失塞翁马 襟怀孺子牛 是叶圣陶于1980年元旦为上海 解放日报 题写的 这一年叶圣陶86岁 所以既是自勉 也可以看做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和人生追求 因为文中反映的是1940 1945年间叶圣陶40多岁时的事迹 所以题干中要求考生探究文中哪一方面 已经 体现了叶圣陶的 孺子牛 情怀 孺子牛 是用春秋时齐景公的典故 据 左传 哀公六年 记载 齐景公曾与儿子嬉戏 叼着绳子当牛 让儿子牵着走 后来人们用 孺子牛 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鲁迅的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信每个考生都很熟悉 回答此题 既可以从他对待子女 也可以从他对待作者读者 精心扶植 热情宽容 以及对待年轻编辑 辅导提携 关心爱护 的角度来论述 需要指出的是 选择 角度 可以结合 孺子牛 这一典故的出处 对待子女 循循善诱 呵护备至 选择 角度 既可以就他对待作者 读者 精心扶植 热情宽容 对待年轻编辑 辅导提携 关心爱护 来论述 也可以结合他对待工作 对待事业的态度来进行论述 例二 2008年高考山东卷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第22题 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认识 梁漱溟的 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6分 答案提示 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 1 从文体来说 要评传结合 2 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 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4 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本题看起来很开放 其实是封闭的 小结 探究题具有开放性 但具体题目开放的程度有不同 探究题具有综合性 需要各方面的素养 但根本性的是语文素养 做题时要打开思路 全面考虑 探究题具有拓展性 但拓展要以文本为根据地 探究题答题具有论证性 要说清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理由一般要分点说 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 探究题的内容涉及文本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 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作者的意图 答题时 不妨先完成分析 鉴赏 评价的题目 再做探究题 四备考注意点 既要抓住新的增长点 又要突破长期存在的阅读瓶颈 看不懂 对选文的内容和形式感到陌生 把握不了全文的思路 主旨和艺术特色 不去看 不看文章就做题 做不好 对题型感到陌生 找不到解题思路 看不出设题的陷阱 不明白题干的意思 对术语的含义有些把握不定 答题技巧不熟练 不了解阅卷评分的情况 做题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等等 1 细心阅读 书院教育 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 书院 一词 最早出现于唐代 不过 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 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 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 是到宋代才出现的 当时 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 文化教育亟待振兴 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 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 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宋代书院教育 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 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 不仅如此 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 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 增长才识 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 不过 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 也正因为如此 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 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指导先阅读再做题 要求学生纸上留下阅读的痕迹 指导审清题干 按题目要求甄别答案 2 语言比对 如08辽宁卷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 向山长请教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原文 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 向山长请教以外 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 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 08辽宁卷5 下列有关 宋代书院教育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 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l原文 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 增长才识 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 不过 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 也正因为如此 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 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指导学生对原文和选项的作精细的语言比对 区分 看似不同 其实相同 看似相同 其实不同 看似相同 其实相同 看似不同 其实不同 3 言必有据 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 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杜普蕾演奏的大提琴曲 当时并不知道演奏者是谁 他说 像这样演奏 肯定活不长久 分不清那声音是从大提琴这种乐器里发出来的 还是从杜普蕾的身体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