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二轮复习研讨 一 合理规划专题 提高知识的融合度 1 地图与读图2 地球运动3 气象与气候4 地质与地貌5 河流与洋流 6 人口与聚落7 产业活动与区位分析8 整体性差异性与区域发展问题9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10 选修与3s技术 二 构建骨干知识网络 寻找知识 结点 1 抓住主干知识 避免面面俱到 1 老师构建呈现给学生 宏观把握与微观记忆 2 学生自我构建 如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风的受力情况 海水盐度 潜水和承压水等 3 淡化新课标和考纲中不作要求的内容 不必面面俱到 2 寻找知识的 结点 深化知识联系 地球公转与大气环流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系统气温年较差与昼夜长短规律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地形 气候与水文 风 温 压的关系大气环流与城市规划人口迁移 城市化 产业转移环境污染 资源问题 生态破坏水系与地形 地质 图示水系与地形地质的关系 三 给予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1 注重图文转化 以简图归纳原理规律 注 可适当配以简明文字 2 适时归纳总结思考问题的角度 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航运条件的因素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流域开发方向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角度对比 3 指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思维拓展 1 学会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如 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 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 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规律 迁移到冬季同样南北温差大 风浪大 可以由水平温的影响迁移到垂直温差的影响 等等 诺曼底登陆时间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 盟军根据大量气象气候资料发现冬季这里的风浪很大 甲地比乙地对流强烈 2 学会生活常识的迁移 如 物体影子与太阳方位太阳高度的关系 城市功能区与停车率 上下班时间与车流量的关系 车流量与车速的关系等 4 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指导 1 区域定位方法1 经纬网2 辅助信息 地理事物形状 轮廓 相对位置定位 图例注记定位 地形剖面定位3 地理规律定位4 地理景观定位 2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 一方面明确一个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另一方面 理清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因果关系 3 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比 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相似性或差异明显的地区 地形 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四 给予解题答题指导 提高得分率 1 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 比如 图像视角转换法 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我们不太常见 不妨适当转换视角 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 较熟悉的图形 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 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例题 左图示范围全是夜半球 此时青岛各学校统考的时钟显示的时刻为 a 1时20分b 10时40分c 13时20分d 22时40分 解析 可将该抽象的左图图形转换成熟悉的右图 图中80 w地方时为12时 推导出110 e地方时为0 00 青岛采用北京时间 120 e的地方时 故选a 2 审题指导 三审 三找 1 地理概念如 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 简要分析甲国西部和中东部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正确答案 西部地形平坦 多为平原 以耕地为主 中东部多丘陵山地 以林地 草地为主 易错答案 西部地形平坦 多为平原 以种植业为主 中东部多丘陵山地 以林业 牧业为主 2 领会语句中的连贯词 如 根据 分析 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 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答案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 东北 凹出 2分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2分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 的时间较长 2分 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 的时间较短 2分 因此 中部地势较低 为平原 2分 东西部地势较高 为山地 2分 3 增强 现场学习 意识 捕捉有用信息 比较甲 乙两地夏季降水量的主要差异 并分析原因 答案 差异 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2分 原因 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 2分 地处山地迎风地带 2分 降水多 乙地地形平坦 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 2分 并受离岸寒流影响 2分 降水较少 4 答题模板的建立 1 原因类设问a 设问形式 试分析 地理现象的 自然或社会 原因 分析 地理事物的成因 等 b 答题模板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地势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矿产 洋流 海陆轮廓 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 人口 工农业 城市 交通 工程建设 市场 政策 科技 军事 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2 意义类设问a 设问形式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 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 设问形式一般有 说明 在 方面的意义 运用 知识 原理 分析 对 的意义 等 b 答题模板所谓地理意义 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 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 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 因此 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时 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 地形 气候 水文 生物 岩石 土壤 城市 交通 产业等 来组织答案 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 没有则舍弃 3 特征描述类 4 评价类设问 5 措施类设问 6 比较类设问 五 研究高考试题 加强限时训练 1 把握高考试题特点 指导选题用题 如 综合题由 横向综合型 向 纵向探究型 转化 2 精选试题 限时模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