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血液学一般检验 第五节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第五节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内容概述一 出血时间测定二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三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四 血浆凝血酶时间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六 血浆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测定七 血浆D 二聚体测定八 出凝血检查的临床应用 概述 凝血机制 4 概述 凝血与纤溶的关系 2019 12 21 概述 出凝血障碍的因素 定义 出血时间 bleedingtime BT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 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 一 出血时间测定 一 TBT法 1 TBT templatebleedingtime 原理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受检者前臂皮肤上造成一个标准切口 记录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 即为出血时间 BT 2 主要器材血压计 出血时间测定器 秒表 3 简要操作加压 消毒皮肤 造成切口 计时 一 出血时间测定 二 质量保证 1 减少药物的影响检测前1周内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 以免影响结果 2 选择合适的测定器不同年龄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出血时间测定器 新生儿型 切口为0 5mm 2 5mm 儿童型 切口为1 0mm 3 5mm 成人型 切口为1 0mm 5 0mm 一 出血时间测定 二 质量保证 3 注意温度的影响应在25 左右的室内进行 以保证穿刺部位温度恒定 4 选择正确穿刺部位穿刺时应避开浅表静脉 疤痕 水肿和溃疡等处皮肤 5 避免接触和挤压伤口血液应自行流出 采用滤纸吸去流出的血液时 应避免与伤口接触 更不能挤压伤口 一 出血时间测定 三 方法学评价 一 出血时间测定 11 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四 参考区间TBT 6 9 2 1 分钟 五 临床意义1 BT延长主要涉及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一期止血缺陷 见于 血小板数量异常 如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功能缺陷 如血小板无力症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如血管性血友病 vWD 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和DIC 2 BT缩短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性疾病 一 出血时间测定 定义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 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 从加入组织因子开始到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测 PT是常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之一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原理 2019 12 21 一 手工法 1 原理采用Quick一步凝固法 37 条件下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凝血活酶 含组织因子 磷脂 和适量的钙离子 通过激活因子 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使乏血小板血浆凝固 从加钙离子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2 简要操作采血并分离血浆 加血浆与凝血活酶试剂 1 2 混匀并立即计时 倾斜试管 观察结果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二 质量保证 1 病人准备停用影响止凝血功能的药物至少1周 2 采血要求使用真空采血管 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采血 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超过1分钟 采血要顺利 加血液至抗凝管后 应立即轻轻地颠倒混匀5 8次 避免标本溶血和凝固 创伤性或留置导管的血标本 溶血或凝块形成的标本 输液时同侧采集的标本均不宜做PT等止凝血试验 3 标本运送及时送检 因为血液离体后 凝血因子逐渐消耗 随着标本存放时间延长 消耗加快 4 标本离心按规定离心力与离心时间要求 及时分离标本 获得乏血小板血浆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二 质量保证 5 组织凝血活酶 thromboplastin 的质量必须使用标有国际敏感指数 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 ISI 的PT试剂 6 ISI和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normalizationratio INR ISI值越接近1 0 表示灵敏度越高 ISI为组织凝血活酶参考品与每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 即在双对数的坐标纸上 纵坐标为用参考品测定的PT对数值 横坐标为用待标定的组织凝血活酶测定的相同标本PT对数值INR计算公式为 INR 病人PT值 正常人平均PT值 ISIWHO等国际权威机构要求 每次 每批 PT测定的正常对照值 必须用至少来自20名以上男女各半的正常人混合血浆所测定的结果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二 质量保证 7 测定试剂 标本温浴时间应控制在3 10分钟内 测定温度应控制在 37 1 准确判断血浆凝固终点 纤维蛋白形成 是PT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8 结果审核与复查结果审核应该结合标本质量和临床诊断等作出综合判断 才能发出正确的检验报告 重视异常结果的复查 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查 并加强与临床沟通 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三 报告方式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四 方法学评价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五 参考区间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PT 成人11 13秒 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INR 依ISI不同而异 PTR 成人0 85 1 15 PTA 70 130 六 临床意义1 PT延长 先天性凝血因子 缺乏症和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严重肝病 维生素K缺乏症 影响凝血因子 合成 原发纤溶亢进症 DIC等 血循环中存在抗凝物质 如口服抗凝剂等 2 PT缩短 先天性凝血因子 增多症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药物 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定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APTT 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 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和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血物质 是常用而且比较灵敏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检指标之一 三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原理 一 手工法 1 原理在37 条件下 于待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接触因子激活剂 如白陶土 和部分凝血活酶 代替血小板磷脂 在Ca2 参与下 通过激活因子 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2 简要操作采血并分离血浆 加血浆与APTT试剂 1 1 温育活化3分钟 加氯化钙混匀并立即计时 倾斜试管观察结果 三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二 质量保证 1 标本采血后应尽快测定 2 APTT试剂是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的混合物 3 激活时间血浆加入APTT试剂后被激活的时间要保证为3分钟 时间过短 APTT延长 4 其它与PT试验相同 如采血顺利 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等 三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三 方法学评价与PT试验相同 四 参考区间25 35秒 超过正常对照值10秒为异常 五 临床意义1 APTT延长 因子 水平降低的血友病甲 乙 因子 缺乏症 部分血管性血友病 严重的因子 缺乏 如严重肝脏疾病 维生素K缺乏症等 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 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等 血液循环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 如抗因子 或 抗体 狼疮样抗凝物等 2 APTT缩短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如DIC高凝期 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概述 凝血酶时间 thrombintime TT 是从加入凝血酶开始至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 转变为纤维蛋白 Fb 所需的时间 TT延长主要反映Fg浓度减少或功能异常以及血液中存在相关的抗凝物质 肝素 类肝素等 四 血浆凝血酶时间 XIII XIIIa 交联的纤维蛋白 TT原理 一 手工法 1 原理37 条件下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 标准化 凝血酶后 直接将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使乏血小板血浆凝固 其凝固时间即为TT 2 简要操作采血并分离血浆 加血浆与凝血酶试剂 1 1 混匀并立即计时 倾斜试管观察结果 四 血浆凝血酶时间 二 质量保证与PT试验相同 三 方法学评价与PT试验相同 四 参考区间16 18秒 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由于试剂中凝血酶浓度不同 其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因此 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四 血浆凝血酶时间 1 TT延长 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其中更多见于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 如肝素治疗 肿瘤和SLE等 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时 如DIC 由于FDP增多对凝血酶有抑制作用 可导致TT延长 2 TT缩短一般无临床意义 四 血浆凝血酶时间 五 临床意义 概述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 是由肝脏合成 是血浆浓度最高的凝血因子 Fg浓度或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凝血障碍 Fg是出血性疾病与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常用的筛检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Clauss法 PT衍生法等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XIII XIIIa 交联的纤维蛋白 Fg原理 一 Clauss法 1 原理在待检稀释的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酶 使血浆中的Fg转变成纤维蛋白 血浆凝固 其血浆凝固时间与Fg含量呈负相关 以Fg含量一定的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 测定其对应的凝固时间 制作标准曲线 通过标准曲线 可以得到待检血浆中Fg含量 2 简要操作采血并分离血浆 溶解Fg试剂及参比血浆 制备标准曲线 检测待检血浆 报告结果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二 质量保证 1 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Fg参比血浆必须与待检血浆平行测定 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当Clauss法测定结果超出其检测线性时 必须改变稀释度 并重新测定 才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 如Fg 5 00g L时 可将原来设定的稀释度1 10改变为1 20的稀释血浆进行检测 结果乘以2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二 质量保证 2 注意异常结果的复查 当标本中存在异常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 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时 Clauss法测定的Fg浓度可假性减低或测不出 此时 需用其他方法 如PT衍生法 复查 PT衍生法检测结果可疑时 如结果过高或过低 则采用Clauss法复查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三 方法学评价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四 参考区间成人 2 00 4 00g L 新生儿 1 25 3 00g L 五 临床意义1 Fg增高Fg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其增高往往是机体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感染 毒血症 肺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无菌性炎症 肾病综合征 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等 恶性肿瘤 外伤 烧伤 外科手术后 放射治疗后 其他 妊娠晚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2 Fg减低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 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 DIC晚期 纤溶亢进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纤维蛋白原 可溶性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多聚体 交联纤维蛋白均可被纤溶酶降解 生成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 血液中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 但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亢进与继发性纤溶亢进 FDP中X Y D和E等片段具有纤维蛋白原的抗原决定簇 用其免疫动物可获得抗FDP抗体 因此 通过免疫学方法可检测血浆FDP浓度 六 血浆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测定 概述 FDP测定方法有胶乳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与免疫比浊法 胶乳凝集试验是定性试验 免疫比浊法使用血凝仪进行定量测定 由于各厂家选用的抗FDP抗体可能存在质量的不同 导致其定量测定结果存在差异 因此 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 六 血浆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测定 一 测定方法 六 血浆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测定 二 方法学评价 2019 12 21 三 参考区间阴性 5mg L 四 临床意义FDP阳性或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性纤溶亢进 如DIC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恶性肿瘤 肝脏疾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溶栓治疗等 六 血浆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测定 概述 D 二聚体 D dimer D D 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 因为继发性纤溶中纤溶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纤维蛋白 生成特异性FDP即为D D 所以D D是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 现多用D D抗体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D D浓度 七 血浆D 二聚体测定 二 方法学评价与FDP测定相同 三 参考区间阴性 250 g L 七 血浆D 二聚体测定 2019 12 21 四 临床意义 D D是DIC实验诊断中特异性较强的指标 并在排除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价值 DIC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脑梗死 心肌梗死 严重肝脏疾病 慢性肾炎 急性白血病等D D增高 D D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主要筛检指标之一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资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行政管理的制度环境
-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 双胎护理常规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与惠东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联考(三模)物理试卷
- 故事:小猫钓鱼
- 微生物菌种保藏
- 2025年管理会计试题
- 瞳孔护理教学规范与操作要点
- 固镇发展新质生产力
- 外科学教学课件:肠梗阻阑尾炎
- 大学生就业指导之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 砂检验报告(机制砂)国标 亚甲蓝值<1.4或合格
- YY/T 0068.2-2008医用内窥镜硬性内窥镜第2部分: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
- 理正软件抗滑桩常见问题课件
- 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 军人申请病退评残医学鉴定申请表-附表1
- 六年级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 火电厂工作原理课件
- 畜禽防疫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