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作 者: 专 业: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诚信承诺书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 名: 日 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南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 要在现今社会, 企业内部“股东至上”的核心思想及其相应的单边治理措施其潜在缺陷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人力资本的作用却逐渐加强,地位逐步上升。因此,现代企业所采取的治理模式越来越偏离“股东权益至上”的思想,而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任何一个企业的规划发展都缺少不了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如管理人员、股东、普通职工、消费者、供货商等。本文在分析了企业相关利益者投入与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界定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基础上,梳理了长久以来西方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界定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协同战略上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企业应正视弱势群体的利益,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要实现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企业与外部价值链的协同、还要实现企业与社会、自然价值链的协同。这样,才有助于把企业建成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先进企业实现企业的协调稳定发展。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相关者,协同发展,协同治理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increasing inherent flaws of traditional shareholder first companies unilateral governance model and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with rising status of human capital, the modern corporate governance gets further away from shareholder first logic while paying more and more intention to the investment and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Any one of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r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such as shareholders, managers, employees, consumers, suppliers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takeholders input and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how to define stakeholders of a certain company, on the basic of which it also combs Western scholars exploring process of defining stakeholders since the 1960s and stresses that companies should address the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do a good job of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outstanding issues in stakeholders synergy strategy, so that companies can realize the goal of synergy within the enterprises internal value chain,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laborative value chain, social and natural value chain. In this way, the enterprise then can be constructed into an advanced one which is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e and socie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table developing stably and harmonically. Key words: Stakeholder, Definition of stakeholders, Synergetic development, Synergetic governanc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利益相关者基本理论概述11.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历程11.2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中心论21.3利益相关者投入与参与的重要性31.4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32.利益相关者治理框架下的企业协同发展52.1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52.2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关系52.3企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62.4成功企业案例引例73.企业实施协同发展战略的优势与主要障碍93.1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 93.2主要障碍94.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104.1利益相关者“分类治理”104.2企业发展能力整合104.3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14.4建立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文化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 1. 利益相关者基本理论概述在现今社会, 企业内部“股东至上”的核心思想及其相应的单边治理措施其潜在缺陷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人力资本的作用却逐渐加强,地位逐步上升。因此,现代企业所采取的治理模式越来越偏向于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重视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并保护其权益。1.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历程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初是在美国与英国等国家中一些长久以来推行企业外部调控治理的企业中发展起来的。首次明确提出企业应该服务于所有相关利益者的观点是在1929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其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先行者”潘罗斯也提出了“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的观点,从而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知识基础”1。之后1963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提出用“利益相关者”来定义那些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所有群体或个人。他们给出的定义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1。这使人们认识到企业的存在并不仅仅只是为股东利益服务,在其身边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其他利益群体,他们都值得被企业重视。随后,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后提出了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论点:“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1。这个定义不光是把能对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利益团体或个人视作利益相关者,同时也将会受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利益团体或个人视作利益相关者,这大大拓宽了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范畴。然而,在实践操作和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弗里曼的界定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此时,布莱尔为利益相关者作了新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向企业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并已处于投资风险中的与企业相关的群体或个人。因为其本身所持有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利益相关者可以参与公司治理,其也可根据自身所持资产的多少及种类来要求企业对其权益进行保护,以降低可能承担的风险。结合以上研究可看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首先是利益相关者其存在是否会对企业的生存有影响;其次是利益相关者是否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或是否受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最后,从利益相关者所持专有资产的角度考虑,其所持资产为其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可靠的衡量依据。1.2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中心论相关利益者理论否定“公司应由本公司持股的个人或组织所有”的传统核心概念。企业的架构机制也不应该是股东主导下的“民主” ,其更应该设想到所有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为所有相关利益者服务。公司本身作为一个受产品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其股东实质上是受股票、产品及经理人市场共同保护的,并不仅仅只依赖于其在公司的表决权。公司股东只拥有有限责任,通常情况下,其一部分风险已经转移给了债权人或其他人,不仅如此,股东还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来化解或降低风险,毕竟他们持有的股票只是其总投资的一部分。相对于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公司普通职工等给公司提供特殊资源且同处于风险状况的个体来说,他们的利益更应该受到公司的保护,因为除了股东之外,他们也是公司的所有者。然而直至目前,股东中心论在企业管理中仍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利益相关者理论还并不能完全将其推翻。其中固然有一些政治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利益相关者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值得庆幸的是, 主张利益相关者的学者也已认识到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欠缺, 并已落实到实证上的探索和研究。1.3利益相关者投入与参与的重要性现今经济学者们已广泛认识到,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生存都和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息息相关,企业应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共有的企业,股东仅仅只是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在管治公司的时候,企业应该同时重视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股东、普通职工、债权人等各个群体的利益,而不应仅仅只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出发对待治理问题。对企业而言,所有相关利益者都为其发展经营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同时也为其生产经营承担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他们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企业不能仅仅只为股东服务,更应该为其他利益相关群体服务,保护其权益。1.4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主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企业应该为其所有的相关利益群体服务,而不仅仅只为股东服务。但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并不代表一视同仁,无差异对待,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界定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并为其分级,以下提出两种常用的界定方法即:多维细分法、米切尔评分法。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多维细分法根据相关群体是否和企业保有买卖性合同关系划分,可将利益相关者区分为契约型和公众型。一般股东、职工、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等属于契约型利益相关者,而像消费者、政府部门、监督者、社会媒体、企业所处社区等则属于公众型利益相关者。根据相关群体关联企业利害关系的程度划分,可将利益相关者区分为首要型和次要型。其中股东、投资者、职工、管理者、顾客、供应商等属于首要型利益相关者,而像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社交媒体等则属于次要型利益相关者。另外,也可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规划经营活动中所担风险类别划分,一般可分为志愿型以及非志愿型利益相关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米切尔评分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米切尔明确清晰地提出了其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确定,即谁可以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二则是利益相关者的特质,即管理阶层会关注特定群体的依据。因此,可以根据如下三个属性对潜在的相关利益者进行划分,并依据分值比重高低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某一特定对象是否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而判断其隶属哪一类利益相关者。这三项属性包括:(1)合法性,即某一特定对象是否拥有被法律所赋予的或是特定对于某个企业的索取权;(2)权力性,即某特定对象其所拥有权力、地位或其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对企业的决策有影响;(3)紧急性,即企业管理层是否会立即关注某特定对象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米切尔给出的界定模型并非是静态的,它是动态可变的。即当任一特定对象在得到或失去某个属性时,他就会完成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转移。如某一利益相关者,其同时具有对企业的权力性以及合法性,则可将之称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若其即时性要求现可以引起企业的立即关注,即说明其现已具备紧急性这一属性,则可转化为三种属性兼具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反之亦然。由此可以得出,在米切尔模型下,一个群体或个人拥有某一项属性并不能成为企业关注他们的唯一原因,也不是企业确定其为某一特定相关利益群体或个人的唯一属性,企业应同时考虑到这一群体或个人隐藏的属性或未来可发展的属性。另外,利益相关者所具有的属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政治权利的转换,所处联盟的瓦解或新联盟的建立、社会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使某一特定利益相关者从某一旧形态转变为另一种新的形态。2. 利益相关者治理框架下的企业协同发展2.1协同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协同(synergy)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协调合作,达到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的一种系统结构状态,它既反映了系统发展的协调合作过程,又反映了系统通过这一过程所达到的结构状态优化的结果8。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区域经济的同步协调,这也是经济成长的客观规律。构成区域性经济系统的主要元素有人口、资本、环境、科技等。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要求各经济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调节控制各经济要素的独立运动,更要调控各经济要素的关联运动,使得各经济要素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引导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扬长避短,以旧换新,将旧结构状态发展为更有效的新结构状态。从而在各经济要素都合乎规则发展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内外部的共赢,区域经济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2.2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所谓协同发展即协调同步发展。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也会存在不同的相关利益群体,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会对企业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其内外部的协调发展,重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这样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例如煤矿企业,很显然,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于煤矿的开采以及煤质的优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煤企应发挥协同理论的指导作用,将协同充分应用于企业自身的和谐稳步发展中,并将企业的实践生产经营情况和客观环境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具体的资源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企业应尽可能高效地整合和利用其内外部的各项资源,这样才能达到减低成本、提升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另外,企业也应全面发展自身的综合实力,不仅要做到企业内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协同,也应打造企业跟社会、自然价值链的协同从而保证企业自身与外部价值链的协同,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和谐稳步发展,并将企业建设成与既与自然环境又和人类社会和谐融洽的生态企业。同时,这也可以为解决长期困扰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指导思路。2.3企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企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突出表现在关于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协同治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协同理论中先进的思想及其广泛的实践可能,现已被普遍应用于管理学领域。哈佛大学教授莫斯.坎特指出:多元化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获取协同效应4。其就像纽带一样不仅将企业集团的多元业务联结起来,还起到了拓展企业现有业务及其发展空间的作用。因此,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要想长期发展共存,就必须重视协同治理。首先,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应重视财务方面的协同治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股权联结。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利益关连,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母公司是其战略管理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也是其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中心,其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而综合实力强大的子公司很容易与母公司在权益上发生正面冲突,威胁到母公司的地位,进而导致股权结构失衡。因此,要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找到一个利益均衡点,使其在竞争环境中形成利益一致性,并获得双赢。从财务方面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母子公司连结成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即母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之间项目参股,同时附属公司相互之间参股,形成相互信任监督的体制,站在长远角度发展。其次,企业集团应重视整个企业组织的协同治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人员联结。任何一个企业集团,无论他组织结构是疏松型的还是缜密型的,亦或是虚构联结的,其都是基于某一特定目的或业务而存在的。因此,要完善其管理系统,必须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从人员联结角度,可以考虑让母公司的主干人员兼任子公司领导,或母公司给子公司指派管理人员,或子公司之间相互指派管理人员,这样不仅能实现构建相互渗透的管理机制,还能实现信息的有效畅通,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最后,企业集团应重视组织文化的协同治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精神联结。在现今,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呈现了一个企业的形象风貌,也决定了是什么样的人才会为企业服务,会忠于企业。企业集团事实上是一个利益相关群体相互合作信任并创造利益所产生的联盟,因此,并不能只靠资本为纽带联结,更应该重视文化观念的渗透。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照顾到各个成员的价值观念、工作状态及奋斗目标等,并定期总结创新,形成大家都高度认同的精神文化,这样大家才会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更大的利益。2.4成功企业案例引例以长江三峡为例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亦称中国三峡总公司,是在1993年9月获国务院批准而成立的,其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国有独资企业,截至2012年12月底,公司的合并资产总金额已达3749亿元,其中公司净资产为2250亿元。中国三峡总公司是以大型水电开发和运营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在“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过程中,中国三峡总公司积极倡导“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并在建设和运行三峡工程以及开发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的过程中贯彻和发展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15。三峡总公司积极推行和倡导其水电开发理念及综合开发目标,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15。因此三峡总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不仅仅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环境也不仅仅是传统的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环境。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水电工程的实施操作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也离不开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如投资商、各级政府、社会公众、移民、自然环境等(表2.4)。表2.4 三峡总公司利益相关者构成表三 峡 总 公 司 利 益 相 关 者主要社会相关利益者管理人员、雇员、供应商、相关投资金融机构、工程施工团队、各部政府、移民、居民等次要社会相关利益者普通民众、经济学者、评论家、国际组织等主要非社会相关利益者自然生态环境次要非社会相关利益者鱼类及其他非人类物种三峡要达成其水电开发理念以及综合开发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首先就要肩负起开发沿江水能资源的历史使命15。三峡要使国家能源的安全得到保证,合理有效的开发长江的水电资源;必须负责承担了巨大风险的三峡移民的安置、迁移工作,他们因为工程建设的需要离开了家乡,应该要得到补偿,应提供他们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继续发展的机会;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既要合理的保护自然资源,也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保证工程质量,应当使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金融机构获得合理的利润;为使产品价格合理,必须不断努力,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开发成本,使用户得到廉价的电力;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使他们感到他们有自尊,有安全感;付给他们的薪酬必须是公平合理的,提供的工作条件也应是舒适安全的,确保他们享有培训、发展和提升的平等机会;应对所居住工作的社区和人民以及当地政府负责;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公司发展永远充满活力;要对股东负责,经营要有合理的盈利;同时也应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努力,改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3. 企业实施协同发展战略的优势与主要障碍3.1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 在任何领域中都普遍存在着协同这一现象,其也是一切系统演变发展的必经过程。不同事物的发展及其相关关系往往是以无序或有序的状态呈现于自然界或人类社会这一复杂的系统中。无序是混沌的体现,而有序则反映协同。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协同,形成合力,从而使之形成某一特定的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结构,并使其得以由浑沌无序的状态演变成宏观有纪的状态,这样即产生协同效应,于是整个系统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功能,这种新的功能往往是超越系统原先各要素自身功能之和的。相比于系统发展运动的变化过程、状态和结果,协同发展在突出强调这些过程、状态和结果所产生的内在根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这些内在根据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并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可以使这些过程、状态和结果尽可能早地发生。不仅如此,协同发展还强调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在系统发展运动的变化过程中竞争与合作重要性和对旧系统结构的扬弃以及对新系统结构的期待。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系统处于社会经济大系统中,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大系统的优势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在这样一个大系统中,光靠企业自身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时刻警醒自己,抓住身边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自己,这样才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于人后。很多时候,一次次的细微成就或经验总结,并不一定仅仅是同行或竞争对手给予的,更有可能是一些不相关的行业,因此,企业应看到良性合作竞争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3.2主要障碍许多企业虽然能认识到产业集群带给他们的发展优势,但却并不能好好把握,抓住并充分利用集群效应带来的成长机遇。出现这样的现象除却企业自身竞争实力不够外,还存在以下几种障碍:无条件平等。绝对的公平尚且带来生产效率的低下,更何况对于拥有不对等权益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一视同仁的对待反而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利益,相反的,那些自认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利益相关者还会对企业保持一种消极观望的态度;资源整合。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对所持资源的整合能力的欠缺,要能做到及时洞悉产业集群内蕴藏的商机,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采取最适合行动方案是很困难的;成本损耗。由于信息的滞后,企业自身能力不够等因素,企业并不能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优势,因此很容易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损耗,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文化。大多数企业过于重视资金资源等可视资产带来的效能,而忽视了企业文化这种软实力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不仅仅能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自主创新,它更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只有积极正面的企业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的追随,并获得他们的认可。4.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发展4.1利益相关者“分类治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讲,企业既是为股东提供服务,也是为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而常规的认知是对众多利益相关者不需要一视同仁,“分级治理”才是企业能够保证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对调查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经营效果比较好的企业一般是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并共同治理的,只有股东治理的企业往往难以取得比较好的绩效。而在这么多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企业的方案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的有职工和政府参与型、职工参与型和债权人参与型三类。一般来说,第一大股东和行业的差异与企业绩效是呈正相关的关系,相对的,企业经营效果受区域性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较小。4.2企业发展能力整合资源本身没有竞争优势,惟有将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凭借组织协调的高效性,充分发挥有限资源和能力的作用,形成大大超过资源和能力本身作用的强大竞争优势。整合核心竞争力是指按照指定标准和实际的需求将单个的资源和能力整合为集体的核心竞争力;或将零星的资源和能力耦合为同一的核心竞争力;或将片面的资源和能力结合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或将淘汰的资源和能力整合为新的核心竞争力;或将内外部的资源和能力整合为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等。整合竞争力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种效果不一的资源。4.3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或是其他企业无法进行复制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实施技术创新,主要有企业开发新产品并得到大众认可,还有商业应用上的技术创新。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发展史就是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技术创新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生存并发展,必须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要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进步,企业才能获得成功。一个企业只有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证其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也才会得到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追随。4.4建立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是每个企业所特有的,并为企业所遵循的价值理念。企业应能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致力于形成保证利益相关群体权益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做诚实守法、谦逊合作和回馈社会的模范企业;发展企业与顾客、股东和利益相关群体的互利共赢关系,在创造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学习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扬敬业、协作和创新精神,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尊重和关怀,形成团结和睦、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以积极开放、宽大包容的心态从社会的积极发展中吸收营养,不断自我成长,发展壮大。参考文献1 贾生华, 陈宏辉.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 24(5): 13-18.2 沈艺峰, 林志扬. 相关利益者理论评析J. 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1, (8): 19-24.3 聂锐, 王迪, 吕涛. 高校行政组织管理模式创新与路径选择J. 江苏高教, 2010, (3): 46-48.4 张宝强, 罗翠华. 基于博弈视角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协同治理研究J. 财会通讯, 2013, (1): 68-69.5 沈艺峰, 沈洪涛. 相关利益者理论研究传统之探讨J. 中国经济周刊, 2003, (3): 23-31.6 罗勇, 曹丽莉.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模拟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小型企业股份合作协议示范文本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1.1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2)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
- 小学升初中英语模拟试题及听力材料
-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 Unit 3 weather A Spell (Weather and activitie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与案例
- 班组长技能竞赛试题与评分标准
- 多学科联合治疗-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中国工业无人机整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00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一章
- GB/T 9728-2007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 GB/T 2992.1-2011耐火砖形状尺寸第1部分:通用砖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中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 教学课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
- 实习证明模板(两种格式)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职能部门督导检查记录表
- 滨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改建工程环评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