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研讨.ppt_第1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研讨.ppt_第2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研讨.ppt_第3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研讨.ppt_第4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研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研讨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四个部分的内容 自然地理一方面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的复习是最难的 另一方面 自然地理内容自身具有较高的地理思维价值 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特点 正因为这样 近年高考试题中的较难试题主要是涉及这部分内容 且所占分数比例较高 12年山东卷尤为明显 必修共68分 占40多分 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主要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仪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 注记4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 深 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行星6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和最少地区及成因 主要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 7 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自转 公转的方向 周期 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8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 周期及意义 晨昏线的判断及应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及其运用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计算及其变化规律和运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和运用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及其相关知识 一 宇宙中的地球 考情分析1 结合经纬网 掌握方向判断 比例尺及距离的计算 区域定位等基础知识2 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载体 综合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3 从晨昏线判读 地方时与区时计算 北京时间与国际标准时间的换算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 楼房建设等方面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4 关注最新科学前沿信息 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山东高考试题中这部分内容考查较多的知识点有 1 地球运动及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每年必考 2 等高线及等深线知识的考查3 经纬网的定位等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 读图回答1 2题 2007年 山东卷 1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2 当太阳直射图中 所在纬线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b 雅典正值多雨季节c 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d 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07年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 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 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 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回答4 5题 5 根据提速动车组列车时刻表 乘坐表1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终点站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的是 注 长春 43 53 n 125 20 e 长沙 28 11 n 113 00 e 西安 34 15 n 108 55 e 广州 23 00 n 113 13 e a d21b d201c d584d d776 1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下列日期中 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 8月8日 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a 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 3月25日 b 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 5月8日 c 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 7月24日 d 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 8月24日 运用日期对称原则来解决 23026 n 23026 s 00 3 21 6 22 9 23 12 22 3 21 次年 5月8日 8月8日 08年 1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他山之石 06全国大纲卷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 读图 回答3 5题 3 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a b c d 4 地位于a 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副热带高压带d 副极地低压带 5 8月23日 的昼长约为a 24小时b 22小时c 20小时d 18小时 b d c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 4题 4 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 所在地的区时为a 8日13时b 8日23时c 9日13时d 9日23时 09年 1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由日出时间5时推断日落时间为19时 并且知道这一天昼长夜短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正午地物的影子不会是年内最长 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地物的影子越短 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 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 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中纬度地区一定比海口的白昼长 因为海口的地理纬度大约是北纬20 位于低纬度 10年 1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 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 4题 4 当地该日a 日落时间为17时b 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 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 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 船员在图1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 此时为世界时 中时区区时 4时 读图回答5 6题 5 下列四幅图中 与 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abcd 注 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表示 处位置 11年 1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答案 c 解析 从提干可知 处为45 e 当地日出时世界时 零时区 为4点可得地方时为7点昼长10小时 当地 马达加斯加 为冬半年 昼短夜长且太阳直射北半球故选c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 6题 解析 由题干可知 科学考察经历了两个月 出发时昼长为11小时 时间为2月21日 到3月21日 春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 昼长为12小时 即一个月昼长增加了一个小时 由此推断 4月21日的昼长为13小时 符合北半球昼大于夜的特点 6 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 返回到p地时 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 12年 2 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 学习建议 1 自然地理的复习主干是一些基本地理概念 地理特征 地理成因 地理过程 地理规律和地理联系等内容 而复习这些基础知识的第一步是把教材中相关的文字和图表有一个准确 透彻地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联系 形成知识结构 下表是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点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大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 把相应的课标点进行全面的梳理 达到全面 基础复习的目的 在这里 地理概念是学习的基础 也是做题时精准审题的前提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理成因 地理过程 地理规律和地理联系 地理影响 是复习备考的核心所在 要注意理解与应用 宇宙中的地球 课标点涉及到的主要基础知识一览表 2 运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学习这部分知识 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们一直在使用 3 我们可以让学生多画地图 多运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问题用语言来解释很难 但用地图来分析会迎刃而解的 12 18 0 6 西 北 东 南 人 春分3 21 夏至6 22 秋分9 23 冬至12 22 远日点 近日点 近一远七近快远慢 须标注信息 公转方向 自转方向 二分二至 近远日点 特别注意 近远日点与二至点的位置关系 七月初 一月初 4 尽管这部分知识难度很大 但高考中的题目难度不是太大 学习这部分知识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要有信心学好这部分知识 其次讲解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不要讲难度太大的知识 只讲这部分的重点知识即可 再次 可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获取过程 案例1 1 假如地球不自转 不公转2 假如地球不自转 只公转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现象 昼夜是否交替 请两位同学模拟演示 一位同学代表地球 另一位同学代表太阳 其他同学观察 思考 重视学生的体验 感悟 新课标活动建议 运用教具 学具模拟演示地球自转 公转 解释昼夜更替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剖面图 太阳光照图 案例2 给学生展示 知识的生成过程 避免模糊认识 突破难点 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 搭建思维的阶梯 1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角度关系 2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 3 晨昏线是否一定过极点 案例3 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 分析 总结规律 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4 俯视图上晨昏线如何判读 如何进行地方时的计算 1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 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 阳光花园 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 全家入住后 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困惑 那天看房时 小院内阳光充足 怎么才过了几个月 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加强有用的地理的学习 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产生自豪感 案例5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23 26 23 26 5 搭建地理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 加深理解 奥苏贝尔 美国教育家 提倡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科和教材的基本结构 即那些最有 解释力量 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性观念 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和迁移 这与布鲁纳倡导的 课程 结构 说是一致的 6 重视地理规律的总结和运用 如 地方时 1 正午时 当地地方时为12点 2 在太阳直射点上 当地地方时为12点 3 在赤道上 当地地方时永远6点日出 18点日落 4 春 秋分日 全球各地永远6点日出 18点日落 5 在日历上的时间 是指 北京时间 即120 e地方时 6 利用日期的分界线求地方时 确定180 经线和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 然后根据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的已知条件 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 练习 根据日历反映的信息 回答1 3题 1 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 此时 地处3月20日地区范围是 3 此时 地处3月19日地区范围占全球的范围是 2012三月大 20 今日春分 13时20分 0 100 e 80 w向东至180 5 18 7 找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经过该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以此为基准 东加西减 即可 8 找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经过该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以此为基准 东加西减 即可 通过以上的原理 可推论出下列结论 9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 0 66 34 30 e 150 w 10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点 即为次日0点 0 66 34 30 e 150 w 12高考全国大纲卷 6月上旬某地约5时 地方时 日出 据此完成6 7题 6 该地可能位于a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 地中海沿岸c 北冰洋沿岸d 澳大利亚7 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 正东 正西b 东南 西南c 东北 西北d 东南 西北 解析 6 6月上旬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当地5时日出 说明该地昼长夜短 昼长为14小时 进而推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7 6月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且该地位于非极昼极夜区域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就未考过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他山之石 2 等高线及等深线等知识的考查 2 在制作地图时 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 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米等高线 09年 参考答案 2 如图所示 等高线位置基本正确 平滑完整 26 2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 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 有 东水西沙 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 工农业生产集中 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 为此国家规划实施 引松济辽 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 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分 国界 沙地 规划调水工程 40 n 120 e 渤 海 黄 海 东 辽 河 西 辽 辽 河 a b 等高线 河流 水库 图例 12年 下图为1969 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 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11年 1 西北想东南递减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 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 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2 水的热容量大 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如答出增加空气湿度 增强大气逆辐射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学习建议 1 对经纬网知识的考查多与区域图相结合 考查学生在空间定位 方向判断 距离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单独命题的较为少见 在复习时要掌握有关经纬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 2 等高线考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因此在复习时要掌握等高线的特点 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 运用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3 其他等值线也要关注 如 等温线的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说明弯曲地区的气温高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说明弯曲地区的气温低 学习这个规律 首先讲清楚该规律 其次让学生画出一 七月份全球海陆等温线的分布状况 总结出 一陆南 七陆北 的小规律 再次 通过巩固练习学会该规律的运用 如 读图 回答1 2题 1 若在甲处有一天然港湾 则该港湾的气候特点是a 全年高温多雨b 冬季多雨c 夏季多雨d 一月份寒冷干燥2 若甲港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 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a 东南b 东北c 西南d 西北 12年天津文综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5 6题 5 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下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 水产品养殖b 棉花种植c 林产品加工d 水力发电 51 n 132 e 40 120 120 比例尺 1 25000 图例 b 林地 村镇 铁路 公路 桥梁 沙洲 120 80 河 流 a 40 40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线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 再根据图中林地分布广泛 因此判断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他山之石 12年天津文综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5 6题 6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中 a 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 主要是由于沿线a 山体坡度大b 地表崎岖不平c 河水流速快d 泥沙淤积严重 51 n 132 e 40 120 120 比例尺 1 25000 图例 b 林地 村镇 铁路 公路 桥梁 沙洲 120 80 河 流 a 40 40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a b路段上半段的西侧等高线密集 说明地势陡峻 坡度较大 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 他山之石 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主要考点1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2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特点3 地壳物质循环4 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5 褶皱 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其构造地貌6 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7 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8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9 热力环流及其成因10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11 等压线 面 图的判读1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13 气压带 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14 季风环流15 气候形成因子 影响气温 降水的因素 16 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 特点 分布及其判断17 锋与天气 低压 气旋 高压 反气旋 与天气18 锋面气旋的判读19 陆地水的补给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20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1 世界洋流的分布 成因及影响 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情分析1 综合分析几年来的高考命题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及地质构造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 对不同天气形势图的分析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卷中频繁出现的重要考点 这类试题 除了要求考生具备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外 还需要对天气系统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如要求考生描述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 另外 也要求考生对特殊天气系统和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加以重视 如贵州的冻雨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西南地区的夜雨等 3 以各种图表资料为背景材料 综合考查水循环的原理及应用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等内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岩石圈的相关知识考查 07 10 11 12年考查过这部分知识 07年 3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 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 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 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 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年山东文综 图3是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5 6题 5 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图中有落水洞 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 对各地貌形态 图例分别作了说明 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 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 产生洞穴 由于溶蚀由表及里 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 溶洞形成之后 含有碳酸钙的水从洞顶滴落 产生碳酸钙沉淀 形成石钟乳 石笋等 图中的序号按照形成先后顺序排列为 或 和 不能确定先后顺序 10年山东文综 图3是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5 6题 6 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 风蚀现象显著b 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 土层较薄 土壤贫瘠 d 地表水丰富 地下水贫乏 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 以水蚀作用为主 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 由于多溶洞 地下水丰富 地表水缺乏 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 水蚀作用强烈 水土流失严重 所以土层较薄 土壤贫瘠 11年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题 丁 答案 d 解析 从图可看出 处是沉积岩层 是外力作用的结构 处是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处侵入岩是内力作用的岩浆侵入活动造成的 4 图中i ii iii 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i iibiii ivci iiidii iv 3 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 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岩浆侵入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甲岩层首先形成 然后外力侵蚀 形成侵蚀面 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 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 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甲褶皱形成后 上升运动 外力侵蚀 下降运动 沉积 岩浆侵入 花岗岩形成 12年山东文综 学习建议一 掌握一些判读技巧1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要使岩石实现转化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能量来源 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 二是物质运动 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 三是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岩浆上升冷凝 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即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者是统一的 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综合体现 岩石圈物质循环体现了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时间上同时进行 空间上相互联系 在某时某地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 2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 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 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 1 看图例 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 地层有无缺失 各层是否含有化石 含什么化石 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 有无断层 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 有无侵入岩 是什么年代侵入的 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若地层呈水平状态 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 地壳稳定下沉 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 说明地层形成后 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 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若地层出现缺失 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 发生了地壳隆起 使当地地势抬高 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 地壳隆起后 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当时 当地气候变化 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是由下部岩层形成后 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 地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 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所致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9 10题 9 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b c d 10 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 褶曲隆起b 褶曲凹陷c 断裂下降d 断裂上升 解析 9 从图中地势的起伏状态可以判断地形类型 属于谷地的是 四处 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 即图中的虚线 其起伏状态可以看作同一岩层的形变状态 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因此 均为背斜 但 位于地下 不易受到外力侵蚀 因此不易形成谷地 虽然也位于地下 但因为该处出现断裂下降 表明该地曾位于地上 有可能被侵蚀成谷 因此d项正确 10 根据上题分析 图中 处同一岩层发生了上下错位 并且埋藏深度低于左侧 显然是发生了断裂 并且相对于左侧发生了沉降 12年江苏地理 他山之石 二 总结一部分规律并加以运用如 在分析河流侧蚀作用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 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2 如果是弯曲的河道 应该主要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 11年山东文综 下列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甲处平整土地 提高土地质量 乙处修建护坡堤 防止岸坡侵蚀 丙处修建梯田 增加耕地面积 丁处修建挡土坝 拦截泥沙及淤泥a b c d 提升篇 2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 河漫滩或河床 超出一般洪水位 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3 题 1 下列属于河流阶地的是 a b c d 2 甲 乙 丙为河流沉积层 其沉积物最可能是 a 鹅卵石中粗砂粉细砂b 鹅卵石粉细砂中粗砂c 粉细砂鹅卵石中粗砂d 粉细砂中粗砂鹅卵石 解析 第 1 题 从材料 超出一般洪水位 即可判断只有 符合条件 其他三处均未超过多年平均洪水位 第 2 题 河流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 颗粒大的先沉积 2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 河漫滩或河床 超出一般洪水位 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3 题 3 以下推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b 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c 该处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d 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 处早 解析 第 3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所在地坡度较陡 应是侵蚀岸 即河流的凹岸 该处河流剖面为槽形 应位于河流下游 以堆积作用为主 处的沉积物靠上 其形成年代应比 处晚 三 构建知识结构和体系 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四 变革教法 提高学生素质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 能力培养是核心 3 学生真正参与是要义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 空间 让他们的眼 耳 口 手 脑真正动起来 学习了外力作用之后 可让学生思考 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冲积扇地貌主要分布在何处 沿着风向或流向沉积物如何依次沉积 流水或风力沉积与冰川沉积有何不同 在某大河干涸的河口处打井 从上到下沉积物如何变化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有何不同 v形谷和u形谷各是怎样形成的 峡湾是如何形成的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各自的主要外力作用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地貌吗 若有 请举例说明 若无 请举例说明 大气圈相关知识的考查 07 08 09 10 11 12年均考过 每年必考 07年 26题 气候类型的判断并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3 4题 3 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a 30 n 40 n西海岸b 30 n 40 n东海岸c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 五大湖区4 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 具有的优势是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气温年较差大 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劳动力成本较低a b c d 08年 26题第 1 小题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 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 气温 湿度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08年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3 4题 3 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a 气流上升速度快b 形成锋面雨c 凝结核多d 气温较低 09年 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有利于对流的发生 若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则出现了逆温现象 不利于大气的对流 大气较稳定 读图可知 5时 20时出现逆温 大气稳定 12时 15时逆温消失 选a项正确 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逆温从下而上逐渐消失也说明这一问题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各气温曲线之间的气温差判断 下部明显大于上部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 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 4题 3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 5时 20时大气较稳定b 12时 15时出现逆温现象c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0年 26 25分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 表回答问题 表1 1 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8分 1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受暖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 日照较少 10年 26 25分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 表回答问题 2 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 气温较常年偏低 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 要求绘出锋面和冷 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2分 10年 26 25分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 r地 旧金山 盐湖城 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1 与旧金山相比 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 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1 冬季气温略低 夏季气温较高 气温年较差较大 海陆位置 地形 谷地 11年 26 25分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 r地 旧金山 盐湖城 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2 根据内华达山脉 中部 地形剖面图 分别比较b处与a 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b处大于a处 理由 b处海拔较高 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 理由 b处位于迎风坡 c处位于背风坡 11年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 6题 4 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 b c d 解析 从经纬度位置以及陆地轮廓可以看出题中呈现了北美洲地区及相关海域 由气流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汇聚 可以判断气压中心为低压 符合 4月21日 这一时间标志 根据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形成 可知该地形成了锋面气旋 地位于暖锋的前方 所以会出现连续性降水 而 都不具备这个特点 12年 学习建议一 突出基本原理 规律的实际运用 是高质量掌握双基的标准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 即复习中不仅能把本章中学到的基本原理 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 以此来解释一些相关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从多角度 多层面 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以 热力环流 的复习为例来说明这一复习思路和方法 热力环流的复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 教师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 第二步 师生一起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见下图 并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 e低f高g低 高低高 a 冷却 b 受热 c 冷却 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当b地受热时 空气膨胀上升 到上空聚集起来 使上空形成高压 当a c两地冷却时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低压 于是 在上空 空气便从气压高的f地流向e g两地 在近地面 b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 形成低压 a c两地因有空气流入 形成高压 于是 近地面的空气又从a c两地流回b地 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可见 热力环流首先是因为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垂直运动 其次是因为同一水平面有气压差而引起的水平运动 2 正确理解图中 高 与 低 的含义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图中 高 低 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比较 即在同一海拔高度上 高空f地的气压高于e g两地的气压 近地面a c两地的气压高于b地的气压 3 将热力环流中的大气运动与天气现象联系起来 即热力环流中的水平运动 与天气中的风有关 垂直运动与云雨有关 4 正确理解因受热不均而引起的等压面的凸向变化 等压面的凸向变化规律 凸高 压 为低 压 凸低 压 为高 压 在近地面 b地的气压低于a c两地的气压 b地的等压面下凸 向气压高的一侧 近地面 凸出 即凸高为低 a c两地的气压高于b地 两地的等压面上凸 向气压低的一侧 高空 凸出 即凸低为高 高空等压面的凸向变化情况以此类推 第三步 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 并根据绘图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 如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并进一步分析热力环流对城市工业 有空气污染的工业 布局的影响 绘制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并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的原因等 二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能够准确画出某点的风向和本部分知识的示意图 如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锋面 气旋与反气旋 锋面气旋 东亚和南亚冬 夏季风形成的示意图等 如锋面气旋的画图步骤 教师指导 1 画出该图并判断高纬 低纬 据南 北半球 2 判断槽线附近锋面类型 画出所在半球气旋旋转的时针方向 根据冷暖气流势力的强弱 若冷气团战胜暖气团形成冷锋 若暖气团战胜冷气团形成暖锋 3 锋面降水位置的确定 按照气旋的旋转方向确定锋面运动方向 按照锋面运动方向确定锋前和锋后 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然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总结规律 练习 d 甲 乙 北半球 判断 连线 甲冷锋乙暖锋 甲 冷锋 乙 暖锋 d 甲 乙 a 箭头表示a处风向 判断甲乙冷暖锋 b处将要经历过境 b 规律 无论北半球 南半球 气旋西侧形成的均为冷锋 东侧形成的均为暖锋 冷锋 三 重视图像教学用好教材和习题中的图像 发挥图像的以图激趣 以图增知 以图启智 以图感美 以图育德等综合功能 1 读地图类图像要注重空间性 2 读统计图表类图像要注重定量性与规律性 3 读照片和景观图要注重地理事物突出特征 4 读示意图要注重概念 原理与规律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图像中的信息 除了方法不同 还要注意问题设置以便充分提取图像信息 图像的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这样学生的读图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读图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12年江苏地理 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 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 6题 5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 高压脊控制b 锋面活动c 反气旋过境d 热带气旋影响6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 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 江汉平原b 四川盆地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 解析 5 从图中信息可知 雨区恰好位于南北气流的交汇处 图中显示的是南方的暖湿气流受到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抬升形成的降水 属于锋面雨 6 图中的暴雨和大雨雨区主要位于珠江流域 因此会造成珠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他山之石 1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解析 根据图中的比例尺 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的西侧 通过绘制风向的方法 先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 然后右偏 即可判断此时吹东南风 12年全国文综大纲卷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1 2题 他山之石 2 30 48小时之间 甲地可能经历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 连绵阴雨天气c 强对流降雨天气d 沙尘暴天气 12年全国文综大纲卷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1 2题 解析 30 48小时之间 甲地刚好位于图中的低压槽 故应该有降水过程 选项a错误 又因为该地是长江流域 不可能有沙尘暴天气 选项d错误 该处为冷锋过境 会出现大风 阴雨 降温天气现象 不可能出现暖锋 静止锋引起的 连绵的阴雨天气 选项b错误 受低气压控制 又是 夏初 所以可能形成 强对流降雨天气 选项c符合题意 他山之石 四 正确处理这部分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 系统地理的复习不能脱离区域地理 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 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 丢开区域地理 系统地理只能是 空中楼阁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来看 对系统地理中基本原理 规律的考查一般是建立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上的 因此 只有将系统地理的复习与区域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以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来说明这一复习思路和方法 又如在复习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时 如描述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等 一方面要掌握这些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同时还要总结出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否则就没有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复习要求 即高三地理的复习必须以 高三学生的能力来复习初中和高中学过的内容 水圈的相关知识考查 07 08 11 12年考查过这部分知识 6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 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 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 其最弱的环节是a 降水b 下渗c 蒸发d 地表径流 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 读图回答5 6题 08年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 船员在图1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 此时为世界时 中时区区时 4时 读图回答5 6题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处该船逆水航行b 处风平浪静c 地河流正值丰水期d 地森林密布 11年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可知此时船只此时驶向大西洋所以在 处顺马达加斯加暖流 处西风带风大浪急 处地中海气候且正值冬季所以是雨季河流为丰水期 26 25分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 r地 旧金山 盐湖城 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3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 冰川消退 湖水补给减少 蒸发旺盛 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大盐湖为内流湖 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11年 26 2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 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 有 东水西沙 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 工农业生产集中 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 为此国家规划实施 引松济辽 调水工程 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3 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 6分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过度开采地下水 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解析 如果枯水期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水 只能说明河流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 成因一是形成 地上河 原因是泥沙淤积 二是过度开采地下水 使地下水水位下降 12年 学习建议一 充分利用示意图 统计图等进行复习 突显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在于 有形的图形既是地理学科的工具 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 还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 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 自然地理中的示意图 原理图及其变式图 分布图 放大图 统计图等在地理试卷中占有相当的篇幅 相关试题也成为地理试题中最具 甄别 和 选拔 功能的试题之一 因此 自然地理的复习也应该而且必须利用地图进行复习 既用地图来理解相关的原理和分布 同时又用地图来巩固 落实 应用相关的原理和规律 突现地理学科特色 提高地理复习的效率 如洋流的分布示意图 水循环示意图 河流流量示意图和统计图等等 洋流一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比较重视对地理分布规律的记忆 而忽视了对规律的总结过程和对规律形成原因的探究 案例 目的 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指导学生读世界洋流分布图 学生思考 大洋环流有哪几个环流圈 其中心和流向是什么 以及洋流的寒暖性质等 2 能不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绘制三大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3 展示 纠偏 了解学生绘图技能情况 规范绘图技能 4 为什么三个大洋的洋流分布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呢 经过讨论得出定向风的吹拂 大陆形状和地转偏向力是影响世界洋流分布的三个主要原因 5 有没有特例呢 引导学生再来分析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练习 12年全国课标卷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 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 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 b 读图1 完成4 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地b 地c 地d 地 解析 根据图b可知 暴雨过后甲 乙两个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 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个水文站的上游 根据图a判断 地符合题意 他山之石 练习 12年全国课标卷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 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 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 b 读图1 完成4 5题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 主要是因为甲 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 根据图a可知 甲 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水库 在洪水期可以蓄洪 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 他山之石 40 12年海南文综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川覆盖 甲 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 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 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 往 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1 2题 1 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 附近b 附近c 附近d 附近 解析 冰山分布在高山及高纬度地区 从图中看出 纬度较低 可以排除 虽然位于北极圈以内 但由于地处欧洲西部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增温增湿 因此出现冰山的可能性比较小 位于北美洲中纬度海区 受东格陵兰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影响 降温减湿 因此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 他山之石 12年海南文综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川覆盖 甲 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 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 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 往 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1 2题 2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 返时间不同主要受海浪的影响b 暖流的影响c 海风的影响d 寒流的影响 解析 沿甲乙之间航线受北大西洋暖流 自西向东 的影响 向东航行顺流而行 因此从甲 乙的时间短于从乙 甲的时间 他山之石 二 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流量大小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分析要素 影响因素 水速 思考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26 2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 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 有 东水西沙 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 工农业生产集中 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 为此国家规划实施 引松济辽 调水工程 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2 分别说明辽河流域 东水 和 西沙 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东水 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 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 流经沙地 植被覆盖率较低 降水集中 多暴雨 解析 东水西沙 体现了河流流量及含沙量的差异 影响因素中的自然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和强度 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情况等 12年 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 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回答9 11题 气温降水量 mm 9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恒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亚马孙河流域 40 30 20 10 0 1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该地一年中的最低气温在0 15 且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径流量与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 汛期出现在降水丰富的夏季 表明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因此项正确 恒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尼罗河主要流经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亚马孙河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 都不符合图中信息 他山之石 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 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回答9 11题 气温降水量 mm 40 30 20 10 0 1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10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雨水补给c 地下水补给d 湖泊水补给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 该河流的径流量与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 表明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 因此b项正确 季节性积雪融水多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春季有一个汛期 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春汛 夏汛是雨水补给为主 因此a项错误 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的季节变化较小 因此c项和d项是错误的 他山之石 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 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 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回答9 11题 气温降水量 mm 40 30 20 10 0 1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11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a 1月b 2月c 11月d 12月 解析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 因此该河流的枯水期出现在降水最少的冬季 1月 他山之石 三 建立本章知识的联系网本章内容是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是自然地理的核心内容 在复习时要对大气环流 天气与气候 地形 洋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方面融会贯通 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起来 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主要考点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地方性分异规律 及其运用 考情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 往往以实际案例或区域图为背景材料来展示 该部分知识在07 08 09 10 11 12年的山东卷出现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 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下图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3 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10分 3 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坡地开垦 围湖造田 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 湖泊淤积 湖面缩小 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蓄功能有所减弱 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07年 整体性 26 08年 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加强区域联系 协调人地关系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 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 有关专家提出了 治湖必须治江 治江必须治山 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