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7 5 3 7 6 旅客流程处理自动化 某一机场的旅客流程和行李处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取决于航空公司操作范围和其 它的参数 如航站楼尺寸 经济评价等 自动化是指沿着旅客走向的许多位置设置计算机 打印机 文件打件和专门的机票 打印 登机牌 行李牌等 售票柜台 办票柜台 登机门位 中转柜台 咨询柜台 每个航空公司须将这些设备与其中央储备系统联结起来 航空公司使用 自动化办票柜台的需求只是每天中很少的几个小时 这样就需要额外 的办票柜台 为了避免提供过多的办票桌 于是构成了CUTE 公共使用航站楼设 备 的概念 CUTE并不排除已提供给航空公司的办票柜台 而是在航空公司航班 安排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共享一些柜台 租用柜台的价格非常昂贵 所以航空公司应 确保能充分利用 CUTE Co m m o n Us e Te r m i n d Eq 0p m e n t 公共使用航站楼设备 CUTE 是 一项 一般的航空公司设施工业项 目 与卖主的产 品 服务无关 它允许独立的用户进到主计算机中 CUTE承担所有航空公司的电 子数据处理功能 使用相同的词条得到相同的答复 就如同使用他们 自已的航站楼 设施一样 CUTE概念最基本的道理是确保航空公司在某一机场可以共享旅客航站楼处理设 施 包括在共同使用办票柜台和登机门位柜台区的基础上 确保航空公司使用他们 自己的主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 应用于离港控制 订票售票 出登机牌和行李牌等 在这些柜台就如同在他们 自己的办公室一样 如果费用合理 CUTE为航空公司和机场 当局提供了节约开支的可能 由于它提高了办票柜台和 登机门位的利用率 减少了增设柜台和登机口的需要 当航空公司想实现办票和离 港控制 自动化 而安装这些设施的费用太高或由于其它系统和设备的安装而受影 响 机场当局又不允许装的情况下 通过CUTE 航空公司仍可实现其 自动化的目 标 CUTE主要的好处有 航空公司通过CUTE工作站 进到 自己的应用系统中 CUTE航站楼的透 明性进入每一个航空公司的EDP系 统中 代理人可以使用他们进入的系统中的交易形式 最适度的使用机场设施 而无须为不同的航空公司提供专门的区域 通道安全 使用航空公司系统软件 从任何CUTE航站楼可进入各种系统中 46 无须对航空公司进行初步了解 分担运行费用 改进旅客服务 允许航空公司控制 自己的订票 办票 和离港控制功能 这样无须使用机场当局 提供的系统 代理机构可不与其主机系统保持一致 3 7 6 1 最 初设想 ACO与AOC为 了尽早确定工作范围 应研究下列问题 作为指导原则 用户现在是否有共享EDP设备的需求 将来是否有 如果有 在那一个区域 位置 门位 办票点 中转柜台 其它 一旦特点部位的 自动化要示明确 有关承运人所关心的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就可 以通过评估 从功能上和经济上妥善地得到解决 由于每项措施都具有高度技术特征 同时为确保承运人的长期计划不被当地航空公 司经理们知晓 这些评估工作必须由公司总部的数据处理系统 通讯 航站楼规则以 及运作部门的专家来完成 因此 ACC或AOC的成员必须根据已经确定的当地的 自动化要求 尽早向总 部的有关部门提出计划 同时 各 承运 人的总部应指示本部门的经理办理他们该去 做的事情 3 7 6 2 CUTE用户委员会 用户俱乐部 基于用户的经理要接受从 自己总部发来的指示 机场应成立CUTE用户委员会 委 员会由所有与局部 自动化系统问题有关的承运人组成 同时应包括这些承运人总部 的航站楼运作 设备运作 数据处理 通讯 财务的专家们 CUt E用户委员会应按下列方式进行工 作 如果机场当局在其业务范围内是业主或运作代理人 委员会应决定邀请机场当 局作为正式的或可供选择的委员会工作站的监督者 将工作站的工作意图正式通报给机场当局 准备工作计划 书面提出自动化系统短期的及长期的工作安排 考虑并认可CUTE系统潜在的签约人 管理人对本系统的全部要求 起草并发布项 目申请出 EP 审查借参考的文件 3 7 6 3 设备 机场CUTE工作站的设备种类取决于 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规定 设备的型号和生产 厂家因机场不同而有所差异 取决于使用者和选购人 设各的布局也因不同机场的 位置而不同 VDO CRT 登机牌和 或ATB 行李牌印制器 47 飞行牌印制器 一殷用途的印制器 说明 3 7 6 4 项 目的 申谙 申请一个项 目 应附有全系统的估价单 包括设备的价值 运行及管理的费用 剖析 如下 a 投入资金 一 航站楼设备 一 通讯设备 一 安装 电缆 不可子见费 税金 b 运行费用 丁 析旧费 一 财政支出 一 附属设备及线路租金 一 运行及维修费用 一 不可子见费 初始合同应5年有效 3 7 7 其它类型的自动化 3 了 彳 l ATB一自动售票及登机证 这一概念是在g O年代早期提出的 票据的 一半是机票而另一半是登机脾 在 输入的 订票信息 这个信息在旅客旅行全过程中均有效 ATB系统也对航空公司的统计自 动化有帮助 ATB2是 芽 已成 为与铁路j 轮波等联运公司综合使用的 票 据 许 蛆 Mc o s 及 担 烬 的 收 据 j 亦 可 使 用 同 样 的 ATB 含有ATB系统的电脑硬件可以放置在售票柜台 办票柜台及登机门位处 印票或 读码者可以同航空公司计算机系统及CUTE设施联网 这种标淮化的机票 还可在其它方面利用 特别是 由于它有磁条 可以考虑在机场环 境使用 自动订票及办票设备 迫琮 旅客在航站楼内的活动 在安全检查口和护照检查处控制流量和进行统计 在离港厅指示去登机门位的路径 在特设商业区收集统计资料 3 7 7 2 为管理而设置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EDIFACT 这项成果 最初是联合国发展起来的 如 今 已在 很多工业及团体间使用 它包括可 以 48 3 7 7 3 在电脑间将标准化的模式信息进行交换 这个系统允许代理人在某一航空公司的电脑终端上和另一个航空公司的电脑系统 公开地交换资料 这个代理人用平常的模式 通过电脑翻译成EDIFACT模式并发 送至另一电脑 后一电脑接收信息并返回 个EDFACT模式的僚息 航空公司 机场目前主要在办票工作上采用这种系统 可以让操作人员用自己的离 港系统为其它航空公司办理票务 而不必为其它航空公司在办票方面增添设各或培 训人员 可以展望 今后所有的办理登机手续及旅容量控钶的资料交换部可通过 EDIFACT系 统 来 进 行 航空工业的标准化 将受旅客及机场资料交换标淮OADIs 所引导 其它的一些用 于航空公司及机场之间的以及登机门位及统计系统间的信息交替系统也正在研究 自动趿务设施 航空公司发展 自动订票和办票设备 可以加快和改善对旅客的正常服务 自动服务 机可以放在靠近售票及办票柜台的出发大厅内 也可以放在其它的区域甚至放在停 车场或火车站 这些 自动服务设施还可以提供其它的服务内容 如预订计程车或旅 馆等内容 3 行李处 理 柯述 行李处理是旅客流程中重 的一环 行李系统是机荡高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行李处 理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地分拣大量的行李 卉且有高度的准确性 预浏今后几年将有 吏大的飞机向世 自动化莳荇李分拣东统将成为航站搂最童妾的系统 在航站楼流程设计中应尽早考虑行李系统 宥些肮站楼概念 模式 需妾高度自动化 和昂贵的行李系统 而有一些则仅薷要简单的传送带 当手计需安装自动化的分拣 系统时 最好尽早选择行李系统的供应商 使供应商能够早日 参与系统和设备的设 计过程 这样就可以谁免昂贵的重复设计及在建设期间延误工期 下亩是提高行李 处理系统效能的几个妾隶 行李的流程快速 简洁 处理环节越少越好 在建筑物内的行李处理设施应与站坪的布置和预期的交通流量 形式等因素相 适应 行李处理系统应采用最少的方向转换和楼层变换 并可为航站搂设计所接受 行李流程不应与旅客 货物 工作人员 机动车等流程相互冲突 应为转港行李提供措施 使其能转入离港行李分拣区 在站坪上的行李流程 不应受任何形式的拄钔和检查的阻碍 预留将全部行李 包括发展要求 进行安全检查的用地 考虑超大件行李所需设施 应考虑因系统故障而退回全部行李的处理方案 行李传送系统应尽可能迅速地将行李运行通过航站楼综合体 此系统应具备接收 传送 转运等功能 以上这些都应基于最简单的原理 必须完全可靠 能安全地将行 49 3 8 3 8 1 李从旅客手中运送到飞机上 反之亦然 对于一些大的旅客团体 如旅游团 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行李处理程序和设施 为方便旅客 在航站楼入 口附近和行李提取厅 内应放置行李小推车 并要考虑推车 的存放和流通所需的场地 机场当局 咨询公司和航空公司在评价已提出的系统项 目时 应考虑以下几点 对于是否需要人王还是 自动糸统应以航站楼的设计为依据 人力的需求 也就是最小量的人工处理 办票柜台接收行李的效率 此系统是否便于旅客及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使用 o 具有处理多种尺寸 形状及重量行李的能力 不会损坏行李及行李标签 合理的经济效益 具有处理 自行车 帆布包 冲浪艇等一些运动器械的能力 扩建的灵活性和可能性 与旅客的行动相一致的运行速度 行李安全检查的要求 满足高峰小时负荷量的能力 应留有足够的装卸场地 包括吊顶的高度是否满足装在机车上的集装箱装卸行 李的要求 自动化系统的作用仅是为了在高峰小时大容量作业期间可以减少劳力费用 改 善分拣准确性等 有足够设备能按时完成航线内及转港行李的分拣工作 有能力在 门位处接收包括残疾人轮椅及超额的机舱行李并将其运至站坪 选择合适的输送皮带表面材料 传送带坡度以18 为宜 最大不能超过22 注意旅客 公众及行李员的安全 有能力将行李直接传送到行李提取转盘上 能使用行李集装箱 根据当地环境需要 可以称量包括行李在内的集装箱重量 可对设备进行检查 维修 并将行李回收 容易取得设各的备份件 可以在当地获得对机械和控制系统进行的维修 运转时噪声低 否则将造成可观的费用支出 能维持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正常运行而不进行大修 不包括正常的磨损和破坏性 项 目 可通过关键的转折点和交换点 有足够的空间用以存放提前到达的离港行李和航班到达后还未被提取的到港 行李 对 由航空公司或海关托管的行李 有完备的安全检查安排 尽管每个独立的航空公司 基地 运输各 自航班飞机的行李 但航空公司共同享 用空间及设备也应该在各个概念设计中给予考虑 在许多情况下 分拣和装卸 区是分别管理的 但行李车则理所当然地公用 50 行李传送系统的规划应该向航空公司征求意见 航空公司可以自愿选择其处理系 统 尽管如此 合适地发展公用系统也是各航空公司应考虑的 通常 行李系统在环境许可范围内应当越简单越好 当设计简单的行李系统时 如果 可能 应尽可能保持当初在办票柜台将航空公司和航班分开的那种有利的方式 在 设计公用系统时也必须将这种输送及分拣系统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与其功能及投资 要求对应起来 当发生机械传送或动力故障时 需要有以人工来处理行李的替代手段 有时为特殊 尺寸的行李设置的一些旁通道 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冫 当行李在很短的距离内需要换楼层时 可以设置金属斜坡道 因为行李的尺寸 重量 及表面的材料和夕 卜 形是多种多样的 就要求坡道设计要认真细致 不建议用普通的 电梯 即使是在最普通的行李流程中也不宜用 电梯常用在超大型行李服务中 将超 大型行李从检查区送到装载区 纩 行李传送带的设讨应 t 下面凡点因紊g 行李传送带在护板间的最小宽度为0 9米 国际上倾向1米宽 护板至少高出 运输带0 z s 米 根据 当地情况 必妾 时 以上尺 寸可 以增加 仞如 当条形 码扫锚 被采用时 在扫描仪排列的位葺上 为了满足它的摆放耍求 充分的垂直间隙应 I该能被提供 在特定的机场中 被运载的行李 的量大重皇也应该考虑 典型的标 谁行李暴木重量为s Ok g 边上的谱板与皮带间应有安全设施 以避免荇李标签或其它突出物品 如带子 车轮等 被钩着 在传 送带转弯或弯曲段应设置坚强的护板 以保护行李上伸出的车轮并防止对 传送带的损坏 当传送芦在转弯处有两条皮带时1第 条 皮带 行李流向的向下方 应该比第一 条 行李流向的上方 要稍低 些 以避免行李被钩着 有突出轮的行李 角轮 必须用人力或机械方法将其放倒 这样可以避免行李在下坡 或传送带加速时造成人员负伤 行李损坏或是浯出自动化系统的轨道 3 8 2 离港行李 当行李从办票柜台发出后 一般是由传送系统送到行李处理区 经分拣后被装进集 装箱或行李车 送上飞机 扌 3 8 3 行李处理区的布置 离港行李处理所需的时间 依靠按顺序所做各项工作之间的密切配合 包括行李接 收 分拣 运输和将行李送上飞机所需的时间 离港行李经迂回路线送到分拣 装车 区 有一 要 求旅客在此期限 之 才能 有 李处理区的布置必须做到 行李集装箱和行李车在此区域内能够快捷地 不受干扰和限制地出人和行驶 并有分开设置的进出口通向站坪 f 咬 1沙 亏 1 有足够的装车场地 以满足高峰期所需的全部行李集装箱及行李车不停顿地装 货需求 各航空公司的处理步骤也可根据一些特殊需求 办某一架飞机单独设 集装箱场地 例如为特殊的目的地 优先为头等舱 公务舱的服务 及需转港地 点等 行李传送带的安装高度要便于行李的装卸 集装箱中间集结场地 提前到达行李的存放场地 集装箱过称场地 根据当地情况需求设置 有足够强度的进出场地及道路 并维持正常使用的平整表面 提供为分拣 电子监拄所需的照明 照度为400 s OOLx 提供逗风设施以排除机车的废气 如果使用电瓶机车 应在电瓶充电间特设通 风设施 这一区域的位置应该与航站楼综合体有所联系 但不能影响航站楼的运行 或是与 其它系统流程相互干扰 除了场地的要求外 还要考虑吊顶的高度应能满足使用上的净空要求 及上方的行 李传涔带町高度 丬 使集 装箱及机动设备串自由 容易地出 入离港行李房 放在车上 昂个亭穿为 缉米艹 暴 社 早 於 当集装箱开箱装行李时 所薷的最小高为 2 在3米 对于钢制折叠门式的集装箱就需要不小于3 2米的高 度 最 小宽庳为 2 u 3米 以上的尺寸均要求同样适用于行李车的使用要求 所有这 些尺寸需要与有关航空公司验证 离港行李装车区可以紧靠到达行李卸车区 这洋就可减少集装箱及行李车的转运距 离 并且使人工的交替使用成为可能 行李外珲区 应具 备按照航空公司的要求 选用各种不同类型集装箱的条件 这就要 求集装箱巾堆放场应结合集装箱的正常流程 最好布置在行李装卸区的附近 当然 最 绛俾 置的 谗坪还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J 在行李炒珲区还应考虑加设以下设诡 安全检查设备 在认为需要监视 的她方设 闭路电视CCTV丫 J 提供通信设备 如 电话 传真机 CRT 打印机 行李管理办公室 行李员休息室 航班信息显示 如有 自动系统 就须设电脑控匍室 分拣扫描仪及调解扫描仪 3 8 在 离港行李分拣系统 离港行李分拣系统的规划应要求系统上的每一个部分均具有在限定时间内能够处 理完高雌期从各个点接收的行李的能力 行李的流程及需处理的容量是由很多因素 构成的 如离港旅客和转港旅客的数量 旅客流程的速率及每位旅客的平均行李件 数等 行李流程及处理场地的需求均须机场当局 咨询公司 航空公司及行李处理 代理商们共同商定 离港行李分拣系统 不论是机械传动 还是人工处理都必须按照 52 侈 下列各个方面所制定的规章 综合提供分拣功能 航空公司要求 航班要求 目的地要求 服务等级要求 此系统应必须有将所有分拣后的行李运送到存储场的能力以便装上集装箱 或是装 上为设有集装箱的飞机所谁备的行李车上 此系统应能够适应航空公司在改进实际 的行李集装箱 车时不同过程中的需要 一个离港行李处理系统通常包括 将行李从行李接收点运到行李堆积 分拣区的传送带 见图3 18 19 存贮设备 以使行李在此分拣并装上集装箱或行李车 见3 在更复杂 先 进的系统中通常还有第 个组成部分 行李分拣设备 它可以从行李传送带上接收行李 用自动读码器识别行李牌 并 使其分流到确定的存贮设备上 见囱3 21 选择任何 种行李系统及其 各构成部分的安排的 取决于 航站楼构想 集中的 分散的 门位办票的 在单位时闸内装上集装箱 行李车的行李件数 将被分拣的行李数量 进入系统的行李接收点的数量 传送的距离及容许传送的时间 同时装载的集装箱 行李车的数量 当行李量大 接收点多时 就要考虑使用艹 自动化或全自动化并具备从多处直接接 咚行李的行李分拣系统 尽管这种谖备比起那种简单设备需要更多的上次性资金投 入 但是当考虑到操作费用及失诀损失后 谇些吏成熟的系统也许相对于实际的使 用寿命来说是值得的 对于中等的行李流量来说 处座从各点运来的各种行李 究竞使用自动化分拣 还是 用有分拣转盘的人工处理就较难选择 决定采用那一种形式应该根据谁能吏好地满 足以下的要求 考虑分拣系统的布置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能够从最大量的行李接收点 用 单一 的分拣设备 将行李简单地汇集到系统中 来 在集装箱 行李车数量有限度的情况下 能够将最大量的行李装箱 具有接收和分拣离港行李的最大的能为 当行李量及集装箱装车的需求较少时 建议采用直线的贮存系统 如图3 18 19所 示 在此情况下 尽管没有大量及中量系统那样具有灵活性 但如果应用得当也能够 满足要求 无论选择那种系统 都应有措施将早到的行李从贮存设备上取下 并存起来 而后装 集装箱或行李车 同时要有处理大件行李和在最后时刻交运的行李的措施 虽然各 机场都应具备处理大件行李和在最后时刻交运行李的能力 但 并不一 定要求用机械 设备来完成 因为各机场的倌况是不同的 53 行李分拣系统还应能够接收并贮存转港行李 否则 就应有独立的设施来完成这个 要求 图3 18 单层水平传送带系统举例 j 离港行李系统 行李办票区 集装箱 及行李车 旁屈路 尺寸以米计冫 伊 圊3T19 单独进料式离港行李 系统举例 尺寸以米计 o 2 6 10m 注意 将集装箱停放位置设置在传送带的左侧较可取 这样可以使货物直按从传送带上载人 集装箱 内 集装箱 的尺寸各地区不一致 由当地的航空公司核定 提前 到达行 李 存放 大 坡 度18 32 堆积滚轴 履带停止装置 可变 蚺砗 椰 集装箱及 行李车 分拣 区 5 3 J 55 图3 20 离港 行李 系统举例 重合式进 料分拣装置 分拣 区 分拣 区 5 3 最 大 坡 度 18 32 丿 最 大 坡 度 18 32 冫 集装箱 及行李车 工作区 循环式分拣 装置 分拣 区 尺寸以米计 注意 i 里 的传送带 装置必 须是 倾斜式的 否则就应设置转换进料 系统 将集 装箱停放 位置 设擞 在f t c 送带的右 侧较 可取 i 苤 样可 以使货物直按 传i 苤带装人集装箱 集装箱 的尺 寸要裉据地 点的 不同 而 改变 由当地 的航空公 司 核定 56 分拣 区 和分拣装置 图3 21 行李 自动分拣系统举例 行李房 行 李提取区 办票柜 台区 行李提取区 办票柜台区 分 拣 墩 o 510 2s 57 图3 22 自动式传送带分拣设备示意 传送带分拣布置方式示意 方式l 办票柜台 方 式 2 办票柜台 方 式3 办票柜 台 方式4 办票柜 台办票柜 台 传送带分拣车 包 装 区 包装区 转 向器 出口 58 3 8 5 3 8 5 l 行李处理过程应许可接收最后时刻在门位处乘客提交的行李 任何机械的行李处理系统中 还必须附设一个旁通系统 以备在主系统出故障时来 调节行李的运送和贮存 自动化行李分拣系统 倾 斜 托 板 式 分 拣 系 统 Tm Tr a y s o r t 疝 o n Sy s t e m 倾斜托板系统是将输送行李的托板连结成一个循环的链 在运行到要分拣行李的适 当地点时 托板倾斜就将行李滑下 这些输送车的支承轮架在引导轨上 能够向内侧 或外侧转 倾斜托板的布置可根据制造商的设计变化其倾斜度 如果行李不能从托 板滑下来 就应调整托板的角度或倾斜方向 无论那种驱动系统都应包括线式马达 链条和制动器 如今的驱动技术已可使倾斜托板分拣系统在尺寸上不受限制 托板 的尺寸是根据运输最大尺寸及重量的标准行李来确定的 有些系统在一定条件下 允许一件超大行李占用两块托板同时工作来进行运输和分 拣 倾斜托板系统一般以大约90 100米 分钟的速度运行 根据托板的尺寸 大约一个 点位上通过的托板数为80 100个 分钟 这种系统的一般可以通过传送带在托板 的随便一侧装行李 在有些情况下也有从上部来进行 从侧面装行李的传送带应该 与分拣系统托板流动方向成30 夹角 如从上部装行李时 就要保证通过进 口的托 板都应是空的 上部进行李传送带可用常规的形式 装行李传送带的速度一般为每 分钟装30 42仵行李 系统控制技术应配置存储 可以随时确定每一个托板是否载 货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围挠转盘设多个行李进 口 为倾斜托板分拣所用的识别行李条可以在行李装载前或装载后进行 对行李标签的 激光扫描或人工编排可以在为倾斜托板传送行李的传送带上进行 对于识别已在托 板上的的行李 就要用放于上方的及放在侧面的能进行18 角的激光扫描仪来完 成 托板卸货可以向任何一侧进行 此时托板的倾斜角应大于 30 以确保行李可以 从板上滑下 最大的托板卸货率等同于托板的通过率80 100个 分钟 一般的卸 料板是光滑的金属面 将行李滑入箱子或传送带 如果倾斜托板是为一个传送带上 料 那就要控制托板的卸货速度不要超过传送带运行的能力 在运行中 系统控制要了解每一个托板装载的或空置的状态以及每一件在托板上行 李的分拣 目的地 这样就可以使托板的装货与卸货同时进行 并且可以以运动的状 态存贮行李 倾斜托板装置每一块板平均宽0 8 1米 不包括狭窄的人行通道 托板上空1米 的行李净空为1 6 1 7米 每个托板标准额定装载量一般为50公斤 亦可因供货 商 的不同而异 中心线最小的转变半径一般为4米 传送带分拣系统 Be l t Co n v e y o r s o r t a t o n s y s t e m 这 种系统采用各种转轨 推式 拉式 翻转式 转向式等 装置中的一种来完成传送带 运 输系统的自动化分拣 这种系统在平面布置上具有的灵活性 经常用于集中式离 港 行李分拣区与装箱区 见图3 21 59 亻丿冖 3 8 5 2 3 8 5 3 3 8 5 4 在此系统中 行李可以从航站楼众多的地点接收 如 车道边 办票柜台 转港处等 并入一个或多个主要的中心分拣区域的传送带 行李在传送带上经过激光扫描 或 人工编排站识别分拣的位置 并由系统控制者指示并引导行李进入有关转送带走向 指定的分拣拣位置 在到达指定的位置后 从控制室发来的信号会起动转轨装置将 行李转入汇集装置 行李箱 或另一个传送带 行李分拣系统传送带的宽度1米 是根据以下行李的尺寸考虑的 l 米 长 0 6米宽 o 76米高 重50公斤 分拣转轨装置可以沿传送带的任意一恻安装 它是按每分钟 分拣80件行李考虑的 一些特别的转轨装置可以分拣如高尔夫球杆等大件行李 但 分拣的速度要低 在驱动位置的传送箱外包尺寸高度一般高1 2米 宽1 1米 不包 括维修人行道 转 运 带 分 拣 系 统 Be h Ca r r y e r Sy s t e m 转运带分拣系统是由一串联在一起的小车组成 这些小车受一组转动着的环形平头 钉的摩擦力所驱动 转动的速度为120米 分钟 每个小车有一个长1 6米 宽 1 座 米的底盘 底盘装在轨道上 并与在轨道 90 的方向上安装传运带 每辆小车上还装 有马达和一只发电机 马达驱动皮带 用四个轮子其中之一带动发电机发 电以供马 达 并设有控制单元用于起动或停止马达 全部小车上的发电机是由导线互相联系 的 这样任何一小车电力不足时 就可以互相 支持 以提供马达足够的能源 当小车到达行李装入点时 控制器起动马达驱动转运带 也同步驱动馈入皮带 接收 行李时不需要停止小车或减慢其速度 当办票柜台将一件行李装到小车上时 行李 目的地编码就送至计算机跟踪系统 一直传至该小车的控制单元 装载着行李的小 车经过特定的分拣口时 小车上的皮带与卸货皮带就同时工作 卸下行李 如果小车 上的发动机或信息存贮器发生故障时 小车上的控制单元就会接收到这工情况 并 且立即中止接收行李 当某个小车不工作时 整个系统仍能不受影响地正常 工作 这种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在于装 卸行李时没有机械的推 拉等作用于行李 这样就消 除了对行李损坏的可能性 这种系统处理行李的最大尺寸为1米长 0 4米宽 0 7米高 小车加轨道高出地面 o 6米 容许转弯半径4米 倾斜度18 一个单轨能用于单件或多件行李 一件行李 车可以承载55公斤以内的行李 多件的行李车也可以用于搬运超大件行李 一条单 轨道一小时之内可以完成3 600件到10 000件 以上的行李分拣 这主要取决于 单 件与多件小车的组合情况 目的地编码车系统 DCV 当机场及航站楼有较大的发展 使得各种设备很分散时 就需要发展一种能很快地 将众多分散的行李接收点上接收的行李送到同样众多位于不同区域的分拣及装车 的区域 就如名称所暗示的 目的地编码车 DCV 系统就是为此 目的设计 将 一件 或多种行李从行李接收点接收并装入此种车辆后 可以快速地将行李送到离接收点 很远的卸货点 通常在装货点进行现场摇控 这种分拣是靠分拣和传送系统提供的 目的地确认信息来编排的 一个DCV系统常由一些联接到达 目的地之间的传送带 以及高度 自动化的小车所组成 见图3 23 60 图3 23 DCV行李系统举例 扩 图3 23 DCv 行李 系统举例 62 J V系统将对系统设计者很有吸引力 特别是在考虑那些运输距离长 联系时间 短 并且项目繁杂的情况之下 由于每一个小车是独立控匍的 所以它比传送带在运 行速度上要快的多 在很分散的一些功能区之间 机场的卫星式航站楼综合体之 间 运行速度可达540 600米 分钟 如采用精确的速度控制器 可以将DCV的速 度变得更为理想 当运行速度大为减小时 减慢速度 对于满载的小车 倾斜l O 就 可进行半径为5米的转弯 对空载的小车 贝刂 倾斜可达30 一条轨道可在一分钟之 内处理 0件行李 标准的 V系统中 每一个小车的尺寸按只装载一件行李设计 DVC车组在轨道 上容许高速运行 通常 轨道系统包含有推动和制动车组的机械设备 动力系统可以 是机械的 如传送带马达 转动轮驱动器 或是电动的 通用的交流式 直流式发动 机 或线式驱动器 也可以两者同时使用 同样 制动器可以是机械的 摩擦煞车 或 者是 电动式 永磁体 DC电磁式等 两种动力及制动装置均可以控制DCV的内外 倾斜及直线运动 每一个小车应包括机械的转轨装置使小车从一条轨道转到另一条 或是将DCV从 支路上并入主干线中 另外 V还应具备在中途装 转港行李 并在指定的 目的 地卸下行李的能力 当一件行李从小车的侧面或上方 自动地插入了DCV 系统控制者应先从分拣运输 系统中查清该小车的号码和行李的号码及其 目的地 然后 就只须跟琮DCV全系 统 在每一个确定点检查它的标志 并逼过DCV最短的路径 直达其终点 目的地 在希望到达的地方 DCV将它的运载物卸入取物传送带 因为每一个DCV装置事实上像一个独立的集装箱 因而DCV可以起到运输邮件 货物 空运飞机另备件等作用 可以应用于一些移动的项 目 如机场的货物 邮件中 心 维修仓库 以及在停车场 机场旅馆等远距离地点办理票务及提取行李等设施 有些DCV系统可以运送4件行李到相同的或四个不同的目的地 这种车辆长 2 8 米 宽2 5米 上面安装4个传送带 两个在前两个在后 可以同时或分开驱动 在不 同的方向 不同的时间装 卸行李 对一些大件行李 如滑雪板或高尔夫球杆 两个皮 带或是前面的或是后部的可以同步运行 所有四个皮带可用于搬运一个非常大的物体 与此相反 四件已装载的行李也可以 通过在办票桓台输入引导系统的目的地信息 使它们在四个不同的分拣点来卸下行 李 一辆小车在装卸行李时不需要停下来 小车的传送带速度可以控制 使其与进 料或卸料皮带的速度同步 以便装 卸 DCV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辅助系统是对空车的管理系统 对空车的控匍必须与 整个系统相结合 确保在需要的时间与地点有充足空车提供 满足本系统在运送行 李时对载体的需求 当设计DCV系统时 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行李装载需求 行李数量及尺寸 航班构成 分娄 运行的距离以及单程所需的最大时间 空车的调度及如何分类以适合行李的需求 DCV在 转运及装 卸站的正确路线要求 各种DCVs 装 卸的方式一人力的 抑自动装货 大件行李的处理 63 C 提前到达行李的处理 不能用传送带运送的物品的处理 如 活的动物 3 8 6 行李分拣中特许牌掇念的使用 行李特许牌概念的原理很简单 在办票过程中 每件行李均标注了单独的号码 就象 汽车的执照牌号码一样 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判别行李的身份并且指出它的运输线 路 在行李牌上加编码条以后 许可牌号码就可以被激光扫描设备 阅读 经 电脑分析 解码后的信息 就可以确定正确的分拣位置 而后行李就会被行李处理系统送到该 地 此信息还可用在分拣转港行李及追琮失误的行李 为了使航空公司取得一致 IATA及ATA已在这些领域中建立了一些规定和标准 在IATA的R740文件上就有一部分是行李牌的编码条标准 R740文件要求在94年6月1日后的航线上的行李牌要带有一个独特的 许可牌 牌上有行李的号码和编码条 R740文件还要求同一航线的转港行李和中途站之间 的行李使用相似的程序 3 8 6 1 系统构成 编码条系统的基本内容就是编码条 自身 就是供打印的行李牌或标签 打印者印制 行李标签 译解编码 则要通过扫描器 编码条系统可以从处部途径接收信息 例 如 IATA 许可脾 的条例 并且通常将译解后的资料送到行李分拣系统 或是资料联 络系统 或是两者均送 3 8 6 2 编 玛 条 航空行李处理的标准方式是在标签牌内插入一张2 05 5 12 5 白纸 以便于印 制 读取并译解编码 插入的纸张必须紧密 坚韧 就能保证扫描射线在不同的距离 角度和位置的范围内易于读取并译解 分拣编码条可以垂直于行李牌 平行于行李牌的长轴 印制 也可以平行 或是对角 线印制 两个方向 现行的R7众0文件认为平行与垂直的组合结构 对角线 较好 对角线印制编码条的行李牌可以迅速地被所有的编码扫描设备读取 而仅在一个方 向印制编码条的行李 通常 只能被全方位扫描设备读取或是仅用于人工巡视 3 8 6 3 行李 牌 当IATA的 许可牌 标签按 自动化方式印制时 行李牌通常由纸或塑料制成 标准 尺寸为宽50 8毫米 包括一个衬垫 背面为不干胶 表面为热敏感材料 当行李牌印制好后 就将它穿过行李的把手 并揭下一层 通常为背面认领牌 并将 行李牌的两侧粘在一起 3 8 6 印 制行 李牌 自动化系统允许按航班或按需求随时在出发位置打印行李牌 行李牌受控于航空公 司 行李处理代理 或是机场当局的离港控制系统 DCs 这些机构就可以根据需要 64 饣 提供安全 可靠的行李牌 作为办票程序的一部分 代理商通知DCs 确认在这个过 程中需要多少行李牌 这时DCs 就会指令代理商的行李牌印制者按数量来印制及 发出行李牌 这一印制控制指令包括各种输入行李牌的信息 如地点 旅客姓名等 及行李牌号码 如果DCs 暂时不能发出指令 就会生产出 错误 的行李牌 3 8 6 5 编码条扫描器 编码条扫描器有手持式及固定式 如 行李经传送带通过扫描射线 二种 手持式扫 描器 要 用在分拣系统内的规定位置 对第一次扫描失败的 及转港行李被扫描器 漏检的 或是编码不能阅读的行李进行分拣处理 手持扫描器也被有些航空公司用 来获取行李资料以协调旅客与行李的矛盾 这时 扫描器可能是与一个航站楼内由 运营者控制的无线电终端相连 直接将资料传入电脑主机 固定式激光条码扫描器通常架设在通过行李的两侧和上方来观察行李牌 在读取按 对角线打印的编码条的系统内 就可以使用简单的 低成本的线式 直线的 的扫描 器 他们如此命名是因为它的扫描是投射出单一的 红色的光线穿过传送带 由于 这种模式窄小 线式扫描器可以安装在传送带的间隙 通过间隙向上扫描 这样就能 对面朝下的行李牌或压在行李下的行李牌进行读取 如果行李牌上打印的编码条是工个方向的 那就需要使用全方位的扫拈器 全方位 扫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光仪组成 个综合 扫 描模式以形成在一个地方对 行李牌进行36 茳围内的读码 茵为这种模式尺寸大 因而不能装在传送带下向上 观察 全方位扫描器比线式的要复杂 昂贵 但有时并不比线式的更有效 行李自动化分拣设施的未来发展将包括将RF 无线电频率 行李脾用于IATA许 可牌概念中 这种RF行李牌可使行李在运举的全过桎中更容易被追琮并具有行李 检查和追琮的额外好处 如今所以设有发展 RF行李脾是因为造价太高 但今后几 年有望得到降低 使宋F薜值得在行李处理中应用 3 8 7 转港及过境行李 转港行李是指从一架到达的飞杌上将行李转送到一架将要出发的飞机上 这架飞机 可以是同一 肺 空公 司的 Ln e 也 可能是其它航 空公 司的 In t e l i n e 这 就要求 在系统和程序的便用上要很仔细以达到最佳的速度和可靠性 还有 向旅客公布的 联航时间必须结合行李中转的平均时间 这 点每个机场都不同 有些机场转港行 牢必须在海关办理手续 这样 就要有措施让旅客在海关附近重新检查他们的行李 当过境行李也要在海关办理手续时 航空公司应有措施将行李放回飞机 同 航空公司的转港行李由航空公司运到行李处理区进行分拣并运上相应的飞机 在某些情况下 行李可直按运上妾出发的飞机 站坪交接 不同航空公司的转港行李是运送到一个指定的区域由转港行李处理代座商或接运 的飞机接收 经过分拣再送上飞机 这个场地通常是设在航公司的出发行李处理区 或是经各航空认可的一个中心区域 这一场地必须是不受气候影响 并且保证行李 不会丢失或损坏 无论选择那种方式 都应确保查后行李的女全性 并且行李处理区应安排足够场地 来进行中转行李的安全检查 65 3 8 8 到港行李 到港行李是在飞机和行李认领间运行的 到达行李需要两个功能区 它们是 行李卸货场是将行李从集装箱或行李车上卸下并放入到达行李认领点的传送 带上 旅客认领行李的认领场地 航空公司和机场当局应共同提高旅客及行李程序的效率 简化海关手续也可以使流 程更有效 率 3 8 9 行李卸车场 行李卸车场包括将行李从集装箱或行李车上卸下 并放入认领的场地 它包括一条 从集装箱停车场引出来的支路 调动车辆的场地 以及进出卸车点的出入 口 当设计行李卸车区时应考虑到下面几点 从站坪进入行李转送点的入 口要无障碍并与出口分开 如果有可能 考虑车流应是单行的 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 容许车辆在装货前和卸货后的活动 要留有余地 以适应今后发展时排队现象 在进入卸货场地前应设置路标 场地尺寸的大小应能满足接收行李拖车 牵引车 及四个以上集装箱形成的车 组 在设计时应考虑行李从飞机到行李认领场的运送过程是最直接 最短的 应考虑卸货场不受天气的影响 及避免飞机尾气吹袭 卸货区最大的净跨度应能满足交通的需求 最小的集装箱操作尺寸与出发行李处理区的一样 应有能快速 容易地到达集装箱存放及操作场的入 口 为紧急卸车和将转港行李运到出发场地而附加一些设施至关重要 房屋系统与停靠车辆要结合考虑 卸车场及进 出的地面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度以保证正常使用 图3 2在到3 28是一些结合上述建议而设计的例子 行李卸车场 如果是为宽体飞机服务的 建议考虑认领行李传送带能同时停放四个 集装箱 如果不能保证停放四个集装箱 就要考虑提供第三条逼道 使集装箱能够在 就近的认领行李传送带卸车以及在卸车后临时存放空的集块箱 如果认领设备是服 务于中型飞机时 就只需考虑同时停两个集装箱的位置来卸车 b 在空侧 对于直接上料的行李认领设备 最小的间距要有2米占 尽管在行李卸车场通 常只考虑车流单向运动 但当只有两到三套设备时 双向车流也许是合适的 在这种 情况下 设备的距间需要5米 如果多于三套设备 必须采用单行车流 行李传送带必须有一套合适的工作高度以利于行李员卸车 当传送带顶的高度 与集装箱底 高出路面0 51米 的高度不同时 就需要一个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最多 高出工作区道路地坪0 13M 以 避免集装箱车轮损坏 在停靠的集装箱 车与对应 的提取转盘间必须留有足够的保护距离 0 75 0 9米 这一保护空间可以是用 66 高于路面的工作台或是设一个栏杆将工作区与集装箱停靠场道路分隔开来 有些机场 搬运者为了加快为旅客运送行李愿意用多个认领设备来为一架飞机传送 行李 这种情况必须避免 因为旅客耍在多个行李认领设备上去找寻自己的行李 就 有可能导致混乱和不便 作为一种临时案廿 苎种零纺对于处 理大容 量飞机的行李 是较合适的 在这种机场 行李传送系统的设计应使行李集装箱卸车区有双重的卸 车能力 用于这种 目的的系统 由于各地的习惯可能有所不同 要仔细考虑确保这种 双重卸车的程序不会影响到最基本认领设各的行李流程 或降低接收行李的能力 3 8 10 行李提取区 行李认领区 行李提取厅是旅客在行李传送带 展示处 确认并提取的场所 对国内航线 迎客者 通常可以进入此区域 但对国际航线 迎客者停 留在政府控制场 海关 出 口附近 旅客必须与他们的行李从此区域通过 四种主要行李传送设备如下 线式柜台 见图3 24 线式传送带 见图3 25 直接上料的循环轨道 见图3 26和3 27 间接上料的大型椭园形循环设备 见图 3 28 循环式的认领设各 旅客可以不用移动 他们的行李可传送到他们身边 线式设各 将行李堆积在一个地方 就需耍旅客在提取行李时沿着设各走动因而易造成混乱 并增加了提取行李的时间 并且还要增加旅客穿行时的占用场地 对于那些拥有或 将要拥有大量旅客到港的机场是不提倡用线式设备的 通常建议使用循环行李系 统 很好地使用直接上料的转盘就可以满足要求 认领设各形式的选择是依据一些不同的要求来定的 这些要求如下 行李的流量 航站楼布置 旅客流程 直接或间接进料 上货 依据交通容量的预测 在国际机场 一个60 70米的认领设备可以满足宽体飞机 而30 40米长可以满足窄体飞机 两个相邻认领设备之间为满足旅客认领行李及 交通需求而要留有最少9M的净距 应注意对那些宽体飞机很少到达的机场 并且 已经安装了直接上料的循环认领设备 就可 以将临近的两个小型的设备组合成一 个中等尺寸的设备 通过转辙器来为大型宽体飞机的货物服务 这种转辙器在认领 设备的空侧和陆侧均需要考虑并且应易于被雇员操作 67 剖 面 平 面 图s 线式行李提取设施示 意崮 i 恿j 直 卸货道 旅 客提 取 区 旅 客通 道 可变 尺寸以米计 二 0 F f 爿 可变 68 JJ 铒 剖 面 平 面 o 2 4 6 10m 图3 25 简单传送带行李提取装置举例 二 二 蛋 屡 吾 蚕 置 冱 薯 二 二 二 堆积滚轴 传送 带止动装置 旁道通 卸货道 尺 寸 以 米计 69 图3 26 为宽体飞机服务的三个大型直接上料式的 行李提取设畲举例 提取设备 泵 效长度 旅客通道 s s c 空侧 通 道卸货 道 3 0 蠡 簟 箱 剖面 尺寸以米计 大件行季通道 J 大 件行李通道 I I I s n 行李车 70 图3 27 为窄体飞机服务的二个 中型直接上料的 行 李 提 取 设 备 举 例 提取设备的有效长度 40米 旅客通道 J五道 卸货道 工作区 丿 最大O a s 本 誊 僵 李 a 川 蜱 平 面 尺 寸以米计 丶彳 71 行李卸货层 平面 行李提取区 平面 高出地面 行 李提取 2套装置 剖 面 024s 1o m 图 3 28 为宽体飞 机服务 的 I I 行李 运 输 车 t 旅客提取 提取装置 有效提取长度 62m 旅客提取 最 大 o 5 尺寸以米计 矽 勹 为保证旅客易于到达联结 自己航班的指定的认领设备 必须增设显眼的信息显示 这种信息系统也必须在空侧的卸货场显示以指示行李卸车工哪个设备是指定航班 使用的 设备的高度和运行速度应该考虑旅客易于从这里提取行李 最大尺寸 倾斜面高 o 45M 水平面高0 35米 运行速度均为每分钟36米 最终的确定当然是根据行 李在设备上的位置 状态 如某可能 最好的位置是行李直立在设备上 并且长边 面向传送的方向 这样可保证最大的空间利用 直接将行李放到循环设备上 如图3 26和 3 27可以保证放在传送带上的行李位 置正确 并且航空公司喜欢采用这种形式的认领设备 对于大件行李 可沿着分隔 卸车场与认领区的隔墙设置大门 这样就可以将行李直接搬入认领大厅 门的宽度 应该满足当动力故障或是所有认领设各发生故障时行李车可以直接进入认领场 区 在设计间接上料系统时 见图3 28 毋需过多考虑行李的不合适的形状和尺寸 对这些行李可设一条分支系统 不需要机械的 这种行李的数量各地点均不同 应 当去了解可能到达的数量 应该附设一条人工系统或可供替代的机械系统 以备在局部或全部主系统发生故 障时使用 在行李认领区域必须放置供旅客使用的行李手推车 还必须要考虑将空的手推车 丛兮六 区域 类回的线路 必须设无人认领行李的固定 运营期间 航空公司雇员随时可以进入 需要在行李认领区内为那些必须为旅客办理失踪行李 申报手续的航空公司或行李 处理代理商的办公室及柜台 实际的需要 各机场都不同 应该从各航空公司调研 后确定 保 安 3 9 1 挠述 所 有新建 扩建及改造机场都必须根据ICAO附件17来考虑安全需求 要做到这 些 还需要弄清楚那些可以被机场设计者使用的政府安全标准 这样就可以保持完 整 的当地保安体制 当然也要为机场及运营者根据不同的环境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倮 安需求必须是现实的 经济的 并且要在飞行保安 安全 使用需求和旅客设施各 方 面取得平衡 航 空公司和机场当局应当关注这方面的最新动态以保证在所有航站楼及站坪建设 及 发展过程中保安措施与其它所有设各间的关系 包括费用问题也应有所考虑 就 此 而言 在技术上 流程及设备采用都应注意到当地情况的不同和将来发展的变化 3 9 2 场 址评价和设施的布置 3 9 2 l 场 址 评 价 以 下各点与安全的关系 在开始 就需听取安全专家的建议 是非常重要的 73 3 9 场址位置一市区或是郊区 场址的大小及地形 用地附近的设施如旅馆 铁路线及火车 汽车站 3 9 2 2 道路 布置 机场航站楼附近的道路通常均为单行线 各条道路服务于不同对象 最接近航站楼 一侧的线路只限公交车辆使用如公共汽车及出租车 私家车的出入仅限于乘客的 上 下车 而不允许私家车停泊 货车应控制在指定地点 最好不要驶入此区域 在 确定道路布置时 应该考虑到在突然发生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比如 利用指路灯 隔 离带 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 等设施能及时疏导车流或使车辆远离航站楼 3 9 2 3 停车 场 停车场的位置是根据机场位置及运营需要而安排的 然而 总的原则是不要在航站 楼30米以内安排 多层停车库和其它建筑的设置不能影响安全 例如 进入禁区 RZ 的防火通道上 不准 并且不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装饰材料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收寄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考试
- 试生产情况总结报告
- 攀爬围墙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 危重病学组应知应会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医疗三严三基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幼儿园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芽孢杆菌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
- 小学语文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解读及教学建议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大全2025
- 工厂合伙退股协议书模板
- 资料装订合同协议
- 沪港通测评试题及答案
- 二元应对护理模式
- 闲置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 口腔科院感知识课件
-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