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7.必以情: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古今异义1齐师我 古义:进攻 今义:讨伐)。2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 63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 。4衣食所(古义:养 今义:安稳)。5弗敢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6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7弗敢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8必以(古义:实情 今义:诚信)。9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10.必以(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11.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V 12.忠之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3.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14.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15.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故逐之) 。2.(民弗从)从:跟从(战则请从)跟随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 (何以战)(可以一战)。按照 (必以信)。把 (必以分人)5.请:请求 (曹刿请见)。允许 (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7.加:戴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8. 间:暗暗地,私自(又间(ji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当中 (颓(tui)然乎其间(jan)者)。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一会儿,顷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断, (虽与外人间隔)。时刻, (奉命于危难之间)。偶尔, (时时而间进)。文言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忠之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5.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6.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57.下视其辙,登轼(sh)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 战时: 战后: 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八)文学史常识曹 刿论战选自_,这是我国著名的_体史书,叙述的是_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_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_”。通假字有,通“又”。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 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6、皆以美于徐公(美丽)古今异义1.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2.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3. 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4. 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5. 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6.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7.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8. 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9.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第二天或未来)10.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一字多义a 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2.问之(代词,他)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9.臣之妻私臣(的)10.王之蔽甚矣(不翻译)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12.数月之后(不译)13.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b 朝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3.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4.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o)c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d 于1.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2.能谤讥于市朝(在)3.皆以美于徐公(比)e 美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以为美)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文章内容理解1、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8、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9、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10、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11、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用现代汉语回答)1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13、讽谏的结果如何?14、邹忌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15、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文章内容理解答案:四、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3、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4、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5、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6、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7、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8、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9、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10、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1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12、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13、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14、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15、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愚公移山练习检测:一、词语解释河曲智叟亡以应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惩山北之塞甚矣,汝之不惠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惧其不已也 无陇断焉 年且九十寒暑易节 杂然相许吾与汝毕力平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句子翻译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甚矣,汝之不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四、简答题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江(长江)阴_ _; 洛(洛河)阳 _; 衡(衡山)阳_; 华(华山)阴_; 4、文意理解:(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么不同?(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3)、说说本文中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5、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6.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7.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选第 题,我的解答: 8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9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1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答案一、“亡”通无,没有 ;灭亡;逃跑 苦于;同“慧”,聪明 草木 停止隔绝将要 改变、变换 答应 、赞同 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二、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怕挖不平吗?凭你的那点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挖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三、1. B 2. C 3. D 4. B 5. A 6.D(苦:愁)7.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项“向”/“比”)全品中8.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9、D考10.A网11D 12C 13C 14D四、1、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家基本公卫预防接种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全性能提升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新能源品牌忠诚度调研:技术创新与品牌战略分析
- 新能源商用车辆在公交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分析及市场需求报告
- 2025年济宁教育学院高技能人才引进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九年级英语期末调研考试卷分析
- 一年级语文字帖书写规范与练习指导
-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法律建议
- 小学生音乐教材教学设计方案
-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检测技术方案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社会公开招聘22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2025年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综合楼玻璃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6篇
- 2025年度集中供暖项目暖气设施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
- 护士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 2025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员A证模拟试题(及答案)
- 莲山教学课件下载
- GB/T 5463.3-2025非金属矿产品词汇第3部分:石膏
- 固废回收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