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者按:2003年4月,浙江大学成立了文科发展领导小组,校党委张浚生书记任组长,胡建淼副校长、庞学铨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和文科学院负责人构成。为了全面反映我校文科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领导小组决定编印“浙江大学文科工作简报”。该简报由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文社科部)负责编辑,信息收集得到了学校各部门、各文科学院科研科、高教研究所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项目信息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揭晓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已于日前公布评审结果,我校共有17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浙江省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有36项,我校占了47%。获得资助的项目中,重点项目2项,分别为法学院李龙教授的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和环资学院吴次芳教授的我国发达地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对策研究。获得资助的学院中人文学院7项,管理学院3项,经济学院2项,法学院2项,外语学院1项,环资学院和医学院各1项。涵盖了语言学、哲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社会学、图书情报文献学等学科,总经费为128.5万元。2003年度省社科基金项目揭晓2003年度省社科规划课题日前评审完毕。经两轮专家评审,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我校共立项50项课题,其中重点课题20项;一般课题30项。获得资助的学院中人文学院19项,管理学院8项,经济学院7项,法学院9项, 教育学院5项,外语学院与环资学院各1项。加拿大CIDA项目与“卡特”再次合作7月2日-3日,加拿大CIDA项目“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主管Brian博士及助理一行两人访问“卡特”。副校长程家安、“卡特”主任黄祖辉,外事部负责人等会见了来宾。访问期间,Brian博士一行参观考察了紫金港校区。来宾与“卡特”负责人就“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的合作事宜进行了探讨,并就今年10月份由“卡特”等单位主办召开的“食品安全及其规制”国际学术研讨会项目达成了合作共识。该项目将资助部分加拿大学者和20多名中国西部学者参加本次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资助会议论文集在海外的出版。“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是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和中国有关部委签署的合作项目之一,在广泛征求中国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其它在华国际援助机构的意见基础上,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与中国政府共同设计了这个帮助中国小农户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项目。中加两国参与项目的部委于2003年1月签署了项目实施的谅解备忘录,项目于2003年4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加方提供的项目经费为1,970万加元,执行期为5年,中国政府将提供等量的项目配套资金。“卡特”将作为本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积极参与该项目。成果平台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揭晓教育部日前发文,对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行表彰,我校共有15项成果获此殊荣。其中陈桥驿的专著水经注校释和田正平的专著世纪之理想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荣获一等奖;张涌泉等四位老师的成果荣获二等奖。 “卡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受到新一届全国人大关注由原浙江省常务副省长、九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卡特”董事长许行贯同志任顾问,“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主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课题成果“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研报告”受到全国人大的关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编印的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2003年第三期刊登了报告全文,并呈送全国人大委员长等中央高层领导人及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产品竞争由国内市场转向日趋全球化的市场,我国农业进入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战略和现实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势在必行。去年以来,“卡特”研究人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发展、机制和现状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对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出了建议,形成了几十万字的总报告和专题(案例)报告。目前,浙江省已作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唯一的试点省份。 “卡特”提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标体系引起广泛反响怎样才算实现了全面小康?由“卡特”主持,浙江省农办、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科学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用23项指标匡定其基本范畴。这一研究成果在9月15日东阳举行的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上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广泛反响。原中农办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段应碧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一研究成果突出了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的思想。新华通讯社、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等新闻媒介对这一研究成果均作了及时报道。教育部近期将在高校社科研究动态对此成果做重点介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科学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是省委、省政府今年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一项重大课题。课题组在以往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五大子系统、23项指标,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延续性。按照这一指标体系,我省实现全面小康以后,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5%以上,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到80%以上。“卡特”系列专著之二出版目前,“卡特”研究人员2003年系列专著正由中国农业出版社陆续出版。该部系列专著共八册,包括:黄祖辉、林坚、张冬平教授的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张忠根教授、应凤其的专著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杨万江教授的论农民增收;钱文荣副教授、马继国的中国城市化道路探索以海宁市为例;马述忠博士的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战略选择、政策设计与规则构建;杨翠迎副教授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章猛进、黄祖辉教授主编的WTO与浙江农业的政策调整研究;张忠根、林坚教授主编的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这是继2002年“卡特”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第一部(共四册)系列著作后,“卡特”研究人员完成的又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古籍研究所纪念文集雪泥鸿爪出版2003年4月18日是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为了展示古籍所二十年来的学术业绩,本所编选了一本纪念文集雪泥鸿爪,现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所收论文的作者都是本所的师生(包括已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中既有久享盛名的老前辈,也有成就卓越的中青年学者,这些论文有的已发表过,有的尚末正式发表、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该所二十年来走过的历史轨迹。该书由潘云鹤校长题写书名。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举行课题成果发布会“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课题成果发布会于6月25日下午2时在浙江大学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参加发布会的新闻单位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杭州日报、每日商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浙江省电视台钱江频道、浙江省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光明日报、东方早报(上海)、社会科学报也对该课题表示出兴趣与关注。人文社科部部长罗卫东教授主持发布会,胡建淼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课题组负责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小蒂教授作了成果要点的发布,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人文社科领域关于抗SARS的系列研究”课题是浙江大学文科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以后,根据当时形势而设立的2003年度“曙光”计划的应急重点项目,这一系列研究课题由12个子课题组成。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也可以说是系列研究总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子课题也是我校响应浙江省政府领导关于要求开展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而及时推出的成果。课题研究在SARS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影响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视角进行拓展,对“非典”冲击与经济振兴进行全面研究,因此课题最终成果的名称为“非典”冲击与经济重振。课题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1、 运用宏观经济模型从四个层次系统地考察及评估了“非典”对中国(浙江)经济的影响。2、 此次“非典”表明,公共卫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非典”具有极大的负外部性,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像“非典”这样大规模的疫病,只能由政府用“看得见之手”来解决。在未来的对公共卫生投入的制度安排中,要保持长期、稳定、合理的投入比例,加强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基础建设,改变目前主要依靠事后投入为主的疫病防治模式,主动构建有一定前瞻预防意义的公共卫生体制,着重研究如何提升供给“防疫”公共品的效率。3、 课题组通过定量分析揭示了“非典”对经济负面冲击的类型,即“非典”对经济的冲击属“需求抑制型”,受冲击最大的两个领域分别为旅游与外贸。4、 化解“非典”负面冲击所致交易障碍的另一个有效对策是拓宽电子商务的应用面,课题组考察了现有电子商务体系中存在的四个实际问题并为此提出了五项具体对策。5、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疫病,大多被证实与动物有关。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来看,任何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其作用均具有隐蔽性、迂回性、渐进性、积累后突然显现的特性,人类目前对其作用机理的了解还很肤浅。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是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间产生、繁衍和进化的,这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不断平衡的,正是这种关系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维系这一美好世界的基本纽带是相生相克的生态平衡,它是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进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理应高度珍视,其中之一就是生物链平衡。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食会造成野生动物的锐减,并因此而破坏生物链。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和科技空前发达,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十分脆弱,尤其是对上述“生态失衡疫病爆发”的内在运作机理了解得非常少。为此,课题组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建议:结合对非典的群防群治,大力开展生态平衡与环保的科普教育,让生态道德、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生态文明。2003年浙江大学学术“精品”丛书评审揭晓9月18日下午,浙江大学召开2003年学术“精品”丛书评审会。会议首先由社科部楼含松副部长汇报了“精品”丛书的执行情况。“浙大学术精品文丛”首批5种著作,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在浙江大学文科大会上举行了首发仪式。这是我校文科实施“强所、精品、名师”战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套书从策划到出版,得到了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广大文科教师以及校外评审专家的大力支持,在学术界业已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目前另外5种著作也即将出版,还有12种书稿完成了外审或正在联系外审中。会议讨论了通过了有关“精品”评审的补充规程,并对经校外专家评审后的6种书稿,以无记名投票形式进行投票,最后孙笑侠的程序的法理等6种书稿列入了“精品”丛书计划。会议最后对进一步做好“精品”丛书的出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仓桥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阙维民主持的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申报项目,已被评选为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标志着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实质性的重要进展。 被列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预备清单的共有九个国家(澳大利亚、中国、印尼、伊朗、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22个申报项目,中国被列入清单的10个项目中有5个当选,其中广东、香港和台北各一项,浙江除了绍兴市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这一项目以外,还和江苏共同拥有了一个项目,即“江南水乡六镇”(浙江三镇为南浔、乌镇和西塘,江苏三镇为周庄、同里和甪直)。绍兴市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目前浙江省第一个成功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独立项目。 这次评选出来的9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连同2000年以来入选的其他项目一起,于今年9月15日在德国柏林集中展示。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全国排名第一 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周年,为了总结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推进教育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自年月起,组织进行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年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辽宁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江苏高教、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吉林)等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前十位的排名情况如下:排名学校论文篇数1浙 江 大 学2852清 华 大 学2413华中科技大学2384北京师范大学1395南 京 大 学1096北 京 大 学977厦 门 大 学968哈尔滨师范大学889南京师范大学7710华东师范大学75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由浙江省水利厅委托、由经济学院沈满洪教授为组长的我校课题组承担的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研究于7月12日通过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评审。评审专家认为,“该课题系开创性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该课题于2003年1月由浙江省水利厅委托我校课题组承担。课题组由我校经济学、水利学、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三位教授、两位讲师和浙江省水利厅政策法规处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三位同志组成。课题组集中精力,合作攻关,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近八万字的课题报告。课题组在内外业调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浙江水域的地理背景和历史变迁,廓清了浙江水域演变的基本脉络,确立了建立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的现实基础;根据水域特性、水域功能的分析和水域占用的严重后果的分析,明确水域保护的特殊重要性;在提出并界定了“基本水域率”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基本水域率的基本要素和确定基本水域率的基本原则;在对“水域占用”、“水域补偿”、“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的含义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对可行的水域占补平衡制度的三种方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决策机制、政绩考核、基础研究、法制建设、水域规划、统计制度、生态影响评价、舆论氛围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3年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揭晓经省高校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网上公示,我校共有22项成果获2003年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其中黄金贵老师的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等6项成果获一等奖,应奇老师概念图式与形而上学等10项成果获二等奖。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国内最早采用同行专家匿名审稿的学术期刊,退稿率90以上,可谓精益求精。从2001年8月开始,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对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开始每期的全面审查,经过一年半的考核,从2003年1月开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正式收录。浙大学报的文献题录和文摘信息将被收录并刊发于该文摘系统的社会学和语言学数据库。这意味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走向了世界,操作规范和审稿制度日益和国际接轨,使浙大学者与国际学者可以直接进行对话,为浙江大学步入世界一流大学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30余年历史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重要国际检索系统。该系统包括70多个数据库,覆盖了生命与环境科学、水科学与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至2002年底,该检索系统收录我国社科期刊仅10家(不含港台)。经济思想通史出版发行蒋自强、张旭昆、袁亚春、曹旭华、罗卫东等学者所著的经济思想通史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四卷,共230余万字。在10月30日经济学院为此书的出版和蒋自强教授从教五十年召开的座谈会上,这套专著被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誉之为是“标志着中国学者研究经济思想史取得最新进展与成就的集大成之作”。 经济思想通史是一部连贯阐述各个时代经济思想发展脉络及内在联系的经济思想史论。它既立足经济学前沿,叙述各种经济思想的渊源关系及其演化路径,又从史学视角,梳理这些演化进程背后的规律。全书的基本脉络遵循了西方经济学的演化路径,又在其大框架中融合了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生演变过程,三条主线彼此并行,各成系统,又彼此得到回顾和描述。专家认为,经济思想通史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在于作者借用经济学分析物质产品生产的方法来分析思想产品的生产,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本身。这不仅是经济思想史研究中较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思想产品的生产机制分析。 蒋自强教授早年曾跟随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从事经济学研究。早在60年代初,王亚南教授曾通过当时的华东局宣传部从高校抽调了三名青年教师协助他编写经济学说史教材,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不期而至,王亚南先生也于1969年离世,完成一部突破“苏联范式”的经济学思想通史的计划成了王亚南先生的遗愿,也成了此后数十年间蒋自强教授的学术目标。在座谈会上,蒋自强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心中的喜悦,并对给予了他支持、帮助的同行、同事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表示感谢,他说,为了写书,他磨破了三件毛衣的六只袖肘,没有妻子的支持,他不可能完成这项宏大的工程。 浙江大学副校长胡建淼、经济学院院长王洛林、中国人民大学吴易风教授和经济学院的师生代表出席座谈会。 学术交流2003年中美技术创新双边研讨会在杭州举行2003年8月15日17日,以“中国的技术创新及对世界的意义”为主题的2003年中美技术创新双边研讨会(Sino-US Workshop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在杭州百合花饭店成功召开。本次国际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RCID)承办。本次研讨会以“中国的技术创新及对世界的意义”为主题。主要议程是讨论、修改完善先期已经提交的围绕这一主题的6篇文章。在三天时间里,中美双方学者围绕主题和有关论文展开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对各论文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次研讨会中方主席、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许庆瑞教授结合两篇关于全面创新管理的论文,特别是结合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全面创新管理(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简称TIM)的概念和框架、形成过程、系统架构等以及其他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并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有关学者对两篇文章的评论和提问。陈劲教授则侧重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全面创新管理的必然性、理论依据、框架等。面对全球化条件下如何管理创新与技术这一问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Paul Miesing 教授在大量文献综述基础上,以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为例,尝试提出了一个跨国界的转移最佳实践的概念模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博士高旭东通过海信和Dawning公司的案例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同跨国公司竞争中是发展制造能力还是创新能力的问题。美国惠普公司战略与技术咨询顾问Michael Menke博士结合惠普公司实施全面创新管理的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全面创新管理范式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许庆瑞教授等提出的全面创新管理框架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而且对发达国家企业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美国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杂志主编George F. Farris教授还介绍了国际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领域的期刊情况,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国际公认的顶级杂志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的栏目设置、题材、文章格式、投稿须知、审稿流程等,对与会人员很有帮助。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增进了中美创新管理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本次会议,使得一大批参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开阔了视野、接触到了本领域内的前沿知识,他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对自己将来研究大有裨益。会议期间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还与美方数位学者初步达成了一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意向。“卡特”一行三人参加第25届国际农业经济学者会议以“重塑农业对社会的贡献”为主题的第25届国际农业经济学者协会会议(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IAAE)于2003年8月16日至22日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75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735名农业经济学者和官员,其中包括来自我国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11名学者,参加了这每三年举办一届的盛会。浙江大学应邀出席这次会议的是“卡特”的黄祖辉教授、陆文聪教授和马述忠博士。三人在会议上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本届会议的150多篇大会论文和40多场专题报告会,反映了国际农业经济学界研究的前沿和方向,启动了具有前瞻性的新议程。第26届国际农业经济学者协会会议将于2006年8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举行,而第27届预计将在中国举行。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暨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大召开在现代化的今天,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岳飞精神还有什么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什么价值?如何历史地评价和看待历史人物?今天上午在浙江大学开幕的“纪念岳飞诞辰900周年暨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外宋学专家们一致认为:岳飞精神所体现的热爱和平、反抗侵略的崇高精神和为国家和个人的尊严宁死不屈的高尚人格不仅永不会过时,而且依然对世人具有强烈的感召和激励作用。岳飞诞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年月日。数百年来,岳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个永恒的记忆,也是宋史研究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前来参加会议的60余位专家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台北淡江大学和韩国檀国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日本静冈艺术文化大学等高校以及历史研究、学术月刊、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书局、杭州岳庙文保所等相关学术机构,在上午的开幕式之后,专家们专程赴岳庙向岳飞墓敬献了花篮。这次研讨会围绕“民族英雄岳飞与南宋初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宋学研究”两个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专家们的研究涉及“关于岳飞之死直接起因真相”、“宋高宗的禅位及其对南宋政治的影响”、“岳飞叙述、公共记忆与国族认同”、“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境内诸政权的互动”、“宋代思想的新诠释”等等宋史研究的诸多领域。会议由中国宋史研究会和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组办。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园林文化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今天上午的开幕仪式,仪式由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朱瑞熙教授主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尔芒德尔受聘浙大名誉教授9月10日下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芒德尔从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手中接过聘书,成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亚历山大芒德尔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在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相继在加拿大、美国的一些著名高校任教,并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和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担任顾问。芒德尔教授在欧元的创立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因而被誉为“欧元之父”。他提出的经济稳定政策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奠定了开放经济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基石,对国际宏观经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系统地描述了标准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改写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理论。他还与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共同倡导利用货币方法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他还是供给经济学的创始人。聘任仪式结束后,芒德尔为浙大师生作了题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专题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成思危副委员长到我校管理学院作学术报告9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应邀前来我校给管理学院研究生作虚拟经济探微的学术报告。会议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重鸣教授主持,潘云鹤校长出席了报告会并致欢迎词。学术报告会在玉泉校区邵科馆举行,管理学院全体研究生、副教授以上教师、民建学者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成思危教授在报告中从国外关于虚拟经济的三种范畴、国内研究虚拟经济的三个流派、虚拟经济的五个发展阶段、虚拟经济系统的五个特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报告结束后,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首届中国杭州“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举行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会主办,我校人文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协办,杭州市佛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杭州“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于九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在杭州新侨饭店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佛教寺院和佛学研究机构的僧人代表,还有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和相关媒体的三位日本学者。我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教授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董平、束景南、李明友、孔令宏、张家成等老师参与了会议的组织并在会上作专题报告。“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及其规制”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10月8日-11日由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农村经济系、日本筑波大学农业与森林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加拿大国际发展署 (CIDA)、浙江大学汤永谦学科建设发展基金协办的“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及其规制”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奥地利、英格兰、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120余人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与要求,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现代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与探索,食品安全问题与农产品贸易摩擦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研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校长Fraser博士亲自来杭祝贺,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教授代表潘云鹤校长出席开幕式并与Fraser校长进行了座谈。会议期间,浙江大学副校长程家安教授、胡建淼教授也接见了来宾,程家安副校长还代表学校就我校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主题报告。本次大会收到高质量的学术论文60余篇,有近40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会议的议题得到了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会议论文集将在海外出版社出版。孔祥东受聘浙大客座教授 为浙大学子演说“音乐人生”10月15日晚,当代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先生应邀来到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为浙大师生做了一次题为“音乐人生”的精彩演讲,并作了精彩的现场演奏。在演讲会开始前举行了聘请孔祥东先生为浙江大学客座教授的仪式。校党委书记张浚生教授向孔祥东先生颁发了聘任证书并赠送纪念品,副校长胡建淼教授为孔祥东先生佩戴浙江大学校徽。张浚生在致辞中指出,浙江大学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扎实的基础知识、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音乐陶冶品性,以音乐调节思维,以音乐丰富人生”,用艺术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在演讲会中,孔祥东教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坎坷的“音乐人生”从母亲的启蒙到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求学之路,再到屡夺大奖,蜚声世界乐坛,成为“中国文化大使”的人生经历。在演讲会的后半部分许多深受感动的聆听者踊跃提问,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演讲会在孔祥东教授两首美妙而又震撼人心的钢琴曲爱之梦和黄河协奏曲第一部分中圆满结束,全场师生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管理学院旅游研究所举办2003中国温泉养生论坛由浙江大学和武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和武义县文化旅游局承办的“2003中国温泉养生论坛”于2003年10月19-21日在浙江省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举行。“中国温泉养生论坛”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官学商互动平台,通过加强温泉养生理论与实践的理论研究与交流,指导我国温泉养生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温泉旅游区经营管理创新。研讨主题涉及温泉养生理论、温泉的治疗作用与机理、温泉地质特征与成因机理、温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温泉养生度假区开发建设模式、温泉养生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业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温泉养生度假旅游业发展展望等内容。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的论坛在国内尚属首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商学院、香港御温泉国际度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海南省保亭县七仙岭度假区管委会、江苏省南京汤山圣泉浴馆、广州海森度假温泉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海温泉大酒店、浙江省温州氡泉度假酒店、中国广厦集团投资公司、浙江新湖房产有限公司、浙江双林集团、浙江海盐南北湖度假村等单位60余位专家学者、温泉经营管理实业家、投资公司企业家、政府官员出席了会议。美国路易斯安纳大学终身教授Ye-sho Chen博士来我院访问讲学10月27日,研究数字神经系统、特许经营和数据仓库的专家、毕业于美国普波大学获运筹学博士学位的Ye-sho Chen教授来管理学院与管理工程系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天学术交流。27日上午在玉泉校区工商管理大楼410室,管理系部分教师以及部份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座谈。吴晓波教授介绍了浙大以及管理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情况,Ye-sho Chen教授介绍了有关全球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方面的研究,会上共同讨论了有关感兴趣的学术问题。27日下午在紫金港校区电化教室,Ye-sho Chen教授向管理系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了“ 统计学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的报告,会后许多学生与Ye-sho Chen教授进行了交流。杜维明教授受聘为浙大“光彪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国际著名汉学家杜维明,2003年12月被聘为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并于12月17日至31日在浙大作“现代儒家与创业精神”的系列讲座,受到我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杜维明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其学说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杜维明教授在浙大期间,还与经济学院、人文学院的学者举行了多次座谈和学术交流。基地信息张涌泉教授当选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 2003年5月,中国文字学会全体会员经过通信选举产生第二届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会及其常务理事会。2003年7月2627日,中国文字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市安徽大学召开。与会的常务理事有黄德宽(安徽大学)、王铁琨(教育部语信司)、张涌泉(浙江大学)、陈伟武(中山大学)、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单周尧(香港大学)、沈培(北京大学)、臧克和(华东师范大学)、张书岩(教育部语用所)、赵平安(北京师范大学)。会议选举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为第二届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王铁琨、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涌泉为副会长,王铁琨兼任学会秘书长,教育部语用所陈双新、安徽大学中文系徐在国为副秘书长。 “卡特”接受教育部全面评估根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规划,教育部对首批1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正式开始评估。9月19日,由教育部组织的7位专家对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卡特)进行了为期一整天的评估。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校文科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浚生教授出席了评估会并代表学校致辞;浙江大学副校长、校文科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建淼教授作了关于学校支持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就基地三年多来的建设与发展作了具体汇报。教育部评估组从“卡特”的教育部六个重大研究项目中随机抽取并听取了三个项目的研究进展汇报,林坚教授、金祥荣教授、卫龙宝教授分别对各自主持的项目作了汇报。此外,评估专家还对基地建设进行了现场提问和实地考察。在评估总结会上,专家们对“卡特”三年多来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卡特”在科研体制改革与创新;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绩尤其显著,并对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卡特”董事长许行贯先生,教育部社政司领导,浙江大学人文社科部领导,以及“卡特”校内外专兼职教授和研究人员30余人参加了本次评估活动。几天后,接教育部社政司传真,反馈了9月19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实地评估的最后决议:专家组经过无记名投票,通过“卡特”的评估等级为优秀。我校的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卡特”中心)日前被教育部正式评为优秀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12月4日,教育部(教社政200314号)文件正式公布了对1999年首批批准建立的1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结果,共有12个基地通过合格评估,其中4个基地被评估为优秀重点研究基地。今年9月,教育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始对首批建设的基地进行三年达标评估,经过书面材料的通讯评审和评审专家组实地考察,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卡特”中心按照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标准,经过三年的认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经无记名投票,确定“卡特”中心为优秀基地。 教育部在文件中还要求各通过达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和依托学校,在新的建设周期内,特别要通过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努力产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思想库”“人才库”和“资料库”的作用,努力使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在近年内尽快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并力争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汉语史研究中心召开工作会议9月26日下午,汉语史研究中心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加强我中心的工作,迎接明年教育部的评估。会上,张涌泉教授首先介绍了他作为教育部评估专家参与“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评估的情况,校人文社科部褚超孚副部长介绍了我校“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卡特)在教育部评估中荣获优秀的工作经验。王云路教授主要通报了汉语史学报第四辑的编辑出版情况,还介绍了她与祝鸿熹教授此次参加中国训诂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以及第七届理事会的改选事宜。我中心方一新教授、张涌泉教授为第六届理事,并再次成为新一届理事候选人。会议由方一新主任主持并作总结。机构建设2003年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强所”年度考核结束根据浙江大学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强所”建设计划的若干补充规定(浙大发社科200310号),我部自10月初起对人文社会科学10个B类“强所”进行了第二次年度考核,对各“强所”的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与管理工作等进行了量化评估,并检查了2001年、2002年立项的39个B类“强所”重大研究项目。从考核情况看,“强所”计划启动实施二年来已初见成效,列入“强所”的研究机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有:1从学术队伍建设来看,大部分“强所”以重大研究项目为纽带,带动与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一支老中轻教师结合的比较合理的学术队伍正在形成之中。2 从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来看,在“强所”立项的39个重大项目中,目前已有7个项目结题,涌现了部分优秀的成果,如社会思想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毛丹教授的马丁路德与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经评审列入了“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精品”出版计划。3 在重大学术影响方面,“强所”的应用研究成果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重大决策咨询,解决了一些重大的实际问题,有的研究成果被中央部委和省政府采纳。如,胡建淼教授的中外行政强制制度的现状及中国行政强制制度的改革被国务院法制办采纳;王重鸣教授的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能力结构研究被中组部采纳;史晋川教授、金祥荣教授等的温州模式研究被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要报采纳;另外,“强所”成员多次作为国家级新闻媒体及省级新闻媒体的重要嘉宾,受过专访和举办专题讲座,提高了学校在国内的学术知名度。4 在学术交流与活动方面,“强所”积极开展所内外的学术交流,每个“强所”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研究所和学校的学术影响。通过中期考核,发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共性的问题主要有:1 “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强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网页,有的即使有网页,但更新还不够及时。2 “强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所务会议制度和学术委员会制度。3 要进一步加强成果的宣传。“强所”重大研究项目的成果在出版和发表时,必须以所在“强所”为第一署名单位,并在封面或扉页等显著位置上标注“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强所建设计划资助”字样。同样,“强所”成员在国家级及省级新闻媒体作专访、专题讲座或作为重要嘉宾时都要以“强所”的身份出现,以扩大“强所”在国内外的影响。各“强所”最终考核结果详见附件。另外,我部将专门另行发给各个“强所”考核评估反馈表,给每个“强所”有一个更详细的反馈意见。希望各“强所”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建立起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迎接明年的三年达标评估。附件: 2003年B类“强所”年度考核结果排名表“强所”名称学术队伍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与管理工作总分附加分排名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13.6701598.6101.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所13.668.81496.4202.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12.865.31593.1503.应用经济研究中心12.860.81588.6504.经济研究所11.559.41383.9505.社会思想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14.755.41282.1266.人力资源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13.3521580.3157.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心11.447.6147308.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14.442.31268.709.中国古代史研究所14.832.81360.6010.学院经纬潘云鹤校长到教育学院调研5月27日上午,潘云鹤校长率领学校发展规划部、人事部、人文社科部、教务部、研究生院和校办领导等一行8人到教育学院进行调研。田正平院长向潘校长汇报了学院组建以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还就如何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加快人才引进、扩大对外交流、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及改善内部发展环境等作了初步打算。潘校长对我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调研会结束后,潘校长及有关部门领导还参观了大学生体能测量与评估训导基地。学院、系、部、所的领导和部分学科带头人参加了调研会。(教育学院)汪丁丁教授作从经济学角度看二十年来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报告6月6日下午,教育学院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所在田家炳书院506多媒体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作了题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二十年来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的报告。汪教授从经济学的视野对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宏观观照,认为仅仅致力于计量分析的教育经济学发展路向太过偏狭,教育经济学要研究的应当是以最小成本实现每个教育过程参与方符合目的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问题。汪教授认为,应当将符号交往理论引入教育文本之中,教育应是一种以文本为基础或以其它媒介为基础的符号交往过程。谈到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汪教授认为应遵循三条原则,即竞争性原则、可计量性原则、透明性原则。汪教授还同研究所老师就教育的涵义、教育经济学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报告会由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田正平教授主持,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教育系教师和部份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教育学院)我校聘任首位洋院长8月28日,我校聘任国际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施泰恩米勒教授为外国语学院院长的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举行。校长潘云鹤在会上致辞并向施泰恩米勒颁发了聘书,党委书记张浚生为施泰恩米勒佩带上校徽。施泰恩米勒现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副院长,语言和交际学研究所所长,是一位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论方面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潘云鹤在致辞中表示,聘任施泰恩米勒院长,开了外籍学者专家担任浙江大学学院院长的先河,不仅是外国语学院的一件大事,而且对浙江大学的办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施泰恩米勒在答辞中就今后外国语学院的学术研究、科研工作、教学改革和国际交流发表了重要的意见。副校长倪明江主持了聘任仪式,副校长冯培恩和校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部分教师和学生出席仪式。 8月29日,校长潘云鹤、副校长倪明江,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外国语学院进行调研。施泰恩米勒教授在近一阶段来校工作期间,召集学院的领导班子和教授们就外国语学院的发展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在学院办学目标调整、学科范围拓阔、教学模式转换、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副院长范捷平代表学院向校领导作了具体汇报。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思路方案得到了与会领导们的基本肯定。最后,施泰恩米勒院长讲了话,代表外国语学院对学校领导和各位部门领导对学院发展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外语学院)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9月20日,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培训中心在浙大举行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副校长曾庆忠、杨国荣、吕新荣,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出席了庆典。新一届200余名新生来到浙大,以企业家的身份重返大学校园,开始他们新一轮的求学生涯。浙大校长潘云鹤在庆典会上说,浙大理大合作建立的培训中心的不仅是两校合作的桥梁,更是两校为服务社会大众,促进国家与社会发展构筑的有益平台。1998年,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培训中心成立之初,首届只招收了一个专业29位学员,2000年,首届毕业生中有6人获得了硕士学位。5年后,中心有了5个面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