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各家学说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各家学说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各家学说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各家学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古代医家学术思想 各论下篇 2 3 一 生平著作刘完素 字守真 号通玄处士 金代河间人 生活年代公元1120 1200年 4 著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 2卷约成书于1152年 5 素问玄机原病式 宣明论方 15卷1172年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卷1186年河间三书 伤寒直格方论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医鉴 保童秘要 河间三书 河间六书 6 二 学术思想 五运六气病机学说火热论杂病治验 7 一 五运六气病机学说1 以五运六气分类疾病五运病机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木 诸痛痒疮疡 皆属于心 火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土 诸气膹郁病痿 皆属于肺 金 诸寒收引 皆属于肾 水 8 六气病机诸呕吐酸 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 诸胀腹大 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 鼓之如鼓 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 水液混浊 皆属于热 诸热瞀瘛 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 皆属于火 诸噤鼓栗 如丧神守 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 疼酸惊骇 皆属于火 9 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诸病水液 澄澈清冷 皆属于寒 诸厥固泄 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 皆属于上 补充 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10 诸暴强直 支痛緛戾 里急筋缩 皆属于风 诸病喘呕吐酸 暴注下迫 转筋 小便混浊 腹胀大 鼓之如鼓 痈疽疡疹 瘤气结核 吐下霍乱 瞀郁肿胀 鼻塞鼽衄 血溢血泄 淋閟 身热 恶寒战栗 惊惑悲笑 谵妄 衄衊血汗 皆属于热 诸痉强直 积饮痞隔中满 霍乱吐下 体重 胕肿肉如泥 按之不起 皆属于湿 11 诸热瞀瘈 暴喑冒昧 躁扰狂越 骂詈惊骇 胕肿疼酸 聋 呕涌溢 食不下 目昧不明 暴注瞤瘈 暴病暴死 皆属于火 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 澄澈清冷 症瘕穨疝 坚痞腹满急痛 下利清白 食已不饥 吐利腥秽 屈伸不便 厥逆禁固 皆属于寒 12 2 发挥 亢害承制 论 素问 六微旨大论 亢则害 承乃制 制则生化 害则败乱 兼化 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合并出现 相兼为病 由风木旺 必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复生火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 两动相搏 则为之旋转 13 反兼化 又名胜己化 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 向着相反的方向 能战胜自己的方向转化 如春季 风木旺而多风 风大则反凉 是反兼金化 制其木也 大凉之下 天气反温 乃火化承于金也 夏火热极而体反出液 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 战栗 此由心火热甚 亢极而战 反兼水化制之 故寒栗也 然寒栗者 由火甚似 14 水 实非兼有寒气也 故以大承气汤下之 多有燥粪 下后热退 则战栗愈矣 湿气过甚而见诸痉强直 是 湿过极 则反兼风化制之 诸痉强直 积饮 痞隔中满 霍乱吐下 体重 胕肿肉如泥 按之不起 皆属于湿 诸痉强直 筋劲强直而不柔和也 15 风气过甚而见 强直 支痛緛戾 里急筋缩 是 燥金主于紧敛短缩劲切 风木为病 反见燥金之化 由亢则害 承乃制也 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 亦十月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 燥之甚也 故诸风甚者 皆兼于燥 诸暴强直 支痛緛戾 里急筋缩 皆属于风 16 暴 卒也 强 劲有力而不柔和也 直 筋劲强也 支痛 坚固支持 筋挛不柔而痛也 緛戾 緛 缩也 戾 乖戾也 谓筋缩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 寒邪过甚 而见 坚痞腹满急痛 是 寒主拘缩 故急痛也 寒极则血脉凝冱反见土化制之 故坚痞而腹满也 17 素问玄机原病式 寒类 然病湿过极则为庢 反兼风化制之也 风病过极则反燥 筋脉劲急 反兼金化制之也 病燥过极则烦渴 反兼火化制之也 病热过极而反出五液 或为战栗恶寒 反兼水化制之也 木极似金 金极似火 火极似水 水极似土 土极似木 18 其为治者 但当泻其过甚之气 以为病本 不可反误治其兼化也 故 经 曰亢则害 承乃制 谓己亢过极 则反似胜己之化也 俗未知之 认似作是 以阳为阴 失其意也 19 一人 年三十余 病水肿 面光如胞 bao 腹大如箕 ji 脚肿如槌 chui 饮食减少 脉浮缓而濡 两尺尤弱 诊之曰 此得之酒色 宜补肾水 家人骇曰 水势如此 视者不曰通利 则曰渗泻 先生乃欲补之 水不 病案 20 益深耶 医者曰 经云水极似土 正此病也 水极者 本病也 似土者 虚象也 今用通利渗泻 则下多亡阴 肾水益耗是愈伤其本病 而增湿土之势矣 岂知亢则害 承乃制之旨乎 遂令空腹服地黄丸 再以四物汤加黄柏 木通 厚朴 陈皮 参 术煎服十余帖而愈 21 1 火热论的形成 社会条件和地理环境 补偏救弊 矫正 局方 辛燥流弊 内经 理论依据 根据运气推论 二 阐发火热病证 22 病机十九条属火5条 瞀瘈 口噤 瘈疭 鼓栗 胕肿 酸疼 冲逆 惊骇 狂 躁十种病 病机十九条属热4条 转戾 胀满 呕吐 吐酸 下迫 泄泻 水液混浊七种病 刘氏将火热病种扩大到50多种 2 火热为病的广泛性 23 属热的34种 诸病喘 呕 吐酸 暴注 下迫 转筋 小便混浊 腹胀大鼓之如鼓 痈 疽 疡 疹 瘤气 结核 吐下霍乱 瞀 郁 肿胀 鼻塞 鼽 衄 血溢 血泄 淋 閟 身热恶寒 战栗 惊 惑 悲 笑 谵 妄 衄衊血汗 皆属于热 24 属火的20种 诸热瞀瘈 暴喑冒昧 躁扰狂越 骂詈 惊骇 胕肿疼酸 气逆冲上 噤栗如丧神守 嚏 呕 疮 疡 喉痹 耳鸣耳聋 呕涌溢食不下 目昧不明 暴注 瞤瘈 暴病暴死 皆属于火 25 喘 火气甚为夏热 衰为冬寒 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 病热则气甚而息粗 又寒为水阴 主乎迟缓 热火为阳 主乎急数 故寒则息迟气微 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呕 胃膈热甚则为呕 火气炎上之象也 胕肿 热胜肉 而阳气郁滞故也 疼痠 酸疼也 由火实制金 不能平木 则木旺而为兼化 故言酸疼也 26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 为惊惑 恶寒战栗 谵妄 为悲妄衄衊 少阳所至为嚏呕 为疮疡 为喉痹 耳鸣 呕涌 为暴注瞤瘈 暴死 为火生 27 3 六气皆从火化 风寒燥湿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 皆能化热生火 转化为火热病 或与火热相兼为病 而火热也能转化成风寒燥湿 夫六气变乱而为病者 乃相兼而同为病 风热燥同 多兼化也 寒湿性同 多兼化也 性异而兼化者 有之 亦以鲜矣 28 风与火热的关系风能生火 风五行属木 木能生火 助火 火本不燔 遇风冽乃焰 热甚生风 风本生于热 以热为本 以风为标 凡言风者 热也 热则风动 风与火热在病变过程中多为兼化的关系 29 风火兼化证 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 由风木旺 必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复生火 风火皆属阳 多为兼化 阳主乎动 两动相搏 则为之旋转 治疗当用清凉之剂 素问 所谓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30 阳热暴甚而目暝昏眩 虚为热证明矣 岂可反言肾虚为冷 而以热药养水耶 况水少不能胜火 又服热药 宁无损欤 病本热而无寒 又得热药 则病热转甚 岂可见病已热 而反用热药 复言养水而胜心火者 可谓道在迩而求诸远 事在易而求诸难 深可戒哉 31 故俗以热药欲养肾水 胜退心火者 岂不误欤 俗以为元气虚损而病寒者 皆误也 慎不可妄以热药养其真气 则真气何由生也 故 西山记 曰 饵之金石 当有速亡之患 32 湿与火热的关系 火热生湿 火能生土 故火热可生土湿 湿为土气 火热能生土湿 故夏热则万物湿润 秋凉则湿物燥干也 湿病本不自生 因于火热怫郁 水液不能宣通 即停滞而生水湿也 33 诸水肿者 湿热之相兼也 湿热相搏则怫郁痞隔 小便不利而水肿也 积湿成热 湿郁化热 湿生热 热生湿 湿热多兼化 34 湿热兼化的水肿腹胀 治疗主张用 辛苦寒药为君 以利其大小便 辛散结 苦燥湿 寒除热 辛苦寒药 能除湿热怫郁痞隔故也 35 经曰风热火同阳也 寒燥湿同阴也 又燥湿小异也 然燥金虽属秋阴 而异于寒湿 故反同其风热也 燥与火热多同化 常与风火相兼 燥极化火 金主于秋而属阴 其气凉 凉极天气清明 而万物反燥 故燥若火 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 燥与火热的关系 36 故病水液衰也 燥金之化极甚 则烦热气郁痿弱 夫燥渴之为病也 多兼于热 火热化燥 风能胜湿 热能耗液 故火热胜 金衰而风生 则风能胜湿 热能耗液而反燥 阳实阴虚 则风热胜于水湿而为燥也 37 大肠受热 化成燥涩 俗云皴揭为风者 由风能胜湿而为燥也 血燥生风 风热耗损水液 气行壅滞 不得滑泽通利 则皮肤燥裂 肢体麻木不仁 燥证也有非火化者 如寒凉收敛 气血不通 中寒吐泄 脱津亡液等 但燥与火热兼化者多 38 治疗 宜开通道路 养阴退阳 凉药调之 慎毋服乌附之药 退风散热 活血养液 润燥通气之凉药调之 若阳实阴虚 风热胜其水湿而成燥者 可以退风散热 养液润燥 而救其已衰之阴湿 若反以温补 欲令脏腑而无壅塞 不亦妄谬之甚耶 39 叶天士 当以辛凉干润之方 气燥自平而愈 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 吴鞠通制桑杏汤 清宣凉润 以治温燥 所谓寒月甚而暑月衰者 由寒能收敛 腠理闭密 无汗而燥 故病甚也 热则皮肤纵缓腠理疏通而汗润 故病衰也 40 外感寒邪 郁闭腠理 郁久化热 热气过甚 出现恶寒战栗 是火极反兼水化制之 真热假寒 如火热甚而水化制之 反为战栗者 大抵热甚 而非有寒气之类也 故渴为热在里 而寒战反渴引饮也 寒与火热的关系 41 六气皆能化火 应理解为 六气皆有化火的可能 化与不化 要看条件 未强调内因即体质的作用 叶天士 凡六气伤人 因人而化 张石顽 六气虽属外因 而火气郁发 未有不因诸内者 评论 42 章虚谷 六气之邪 有阴阳不同 其伤人也 又随人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 忽视了治未病的作用 43 五脏之志者 怒 喜 悲 思 恐也 若五志过度则劳 劳则伤本脏 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恐则喜惊者 恐则伤肾而水衰 心火自甚 故喜惊也 躁扰 躁动烦热 扰乱而不宁 火之体也 狂越 心火旺则肾水衰 乃失志而狂越 4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44 谵语多言 心火热则多言 郁 结滞壅滞 而气不通畅 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塞而郁结也 注重心肾关系 心属火 肾属水 水静火动 静则平 动则乱 诸所动乱劳伤 以为阳火之化 一水不能制五志之火 故心火易旺 肾水易衰 治疗 养肾水 泻心火 45 5 六经传受皆为热证 素问 热论 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 人之伤于寒者 则为病热 认为仲景伤寒六经病证皆为热病 只有表里之分 而无寒热之别 宣明论方 热论 寒藏于肌肤 阳气不行散而内为怫结 故伤寒者反为病热 强调伤寒六经表里分证 伤寒只能从热治 46 表证 创辛凉解表法和表里双解法 余自制双解 通圣辛凉之剂 不遵仲景法桂枝 麻黄发表之药 非余自炫 理在其中矣 故此一时彼一时 奈五运六气有所更 世态居民有所变 天以常火 人以常动 动则属阳 静则属阴 内外皆扰 故不可峻用辛温大热之剂 纵获一效 其祸数作 岂晓辛凉之剂 以葱白盐豉大能 6 火热病的治法 47 开发郁结 不惟中病 令汗而愈 免至辛热之药 攻表不中 其病转甚 发惊狂 衄血 斑出 皆属热药所致 故善用药者 须知寒凉之味 世以甘草 滑石 葱 豉寒药发散甚妙 是以甘草甘能缓急 湿能润燥 滑石淡能利窍 滑能通利 葱辛甘微寒 豉咸寒润燥 皆散结 缓急 润燥 除热之物 因 48 热服之 因热而玄府郁结宣通 而怫热无由再作 病势虽甚而不得顿愈者 亦获小效而无加害尔 此方散结 无问上下中外 但有益而无损矣 散结之方 何必辛热而已耶 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 或以寒药佐之为良 免致药不中病 而风热转甚也 犹 伤寒论 热药发表不中效 则热转甚也 故夏热用麻黄 桂枝汤类热药发表 须加 49 寒药 不然则热甚发黄或斑出矣 故发表诸方 佐以黄芩 石膏 知母 柴胡 地黄 芍药 栀子 茵陈 葱白 豆豉之类寒药消息用之 伤寒无汗 表病里和 则麻黄汤汗之 或天水散之类亦佳 表不解 半入于里 半尚在表者 小柴胡汤和解之 或天水 凉膈散甚良 表里热势俱甚者 大柴胡汤微下之 更甚者大承气汤下之 50 表热多 里热少者 天水一 凉膈半和解之 里热多 表热少者 未可下之 凉膈一 天水半调之 势更甚者 小承气汤下之 发汗不解 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 通宜凉膈散调之 以退其热 半入于里 下证未全 下后燥热怫郁于内 凉膈散调之 伤风自汗 表病里和者 桂枝汤解肌 半在表 半在里 白虎汤和解之 51 重用下法 连用4 5次 一日下利一 二十行 创三一承气汤 峻药缓投 表证已解 而里热郁结 汗出而热不退者 以大承气汤或三一承气汤下其里热 大黄半两锦文芒硝半两厚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一两 宣明论方 卷六 伤寒方 2 里证 52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各半两 甘草一两 医学启源 卷之中 六气方治 三一承气汤 大黄二钱 芒硝 厚朴各一钱半 枳实一钱 甘草二钱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卷下 方 三一承气汤 治伤寒杂病 内外所伤 日数远近 腹满咽干 烦渴谵妄 心下按之硬痛 小便赤涩 大便结滞 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 热甚喘咳 闷乱惊悸 狂颠 53 目疼 口疮舌肿 喉痹痈疡 阳明胃热发斑 脉沉可下者 小儿热极生风 惊搐烦喘 昏塞 并斑疹黑陷 小便不通 腹满欲死 或斑疹后 热不退 久不作痂 或作斑纹疮癣 久不已者 怫热内成疹癖 坚积黄瘦 痛疾久新 卒暴心痛 风痰酒膈 肠垢积滞 久壅风热 暴伤酒食 烦 54 心闷乱 脉数沉实 或肾水阴虚 阳热独甚而僵仆卒中 一切暴喑不语 畜热内甚 阳厥极深 脉反沉细欲绝 或表之冲和 正气邪热并之于里 则里热亢极 阳极似阴 反为寒战 脉微而绝 或风热燥甚 客于下焦 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 或产妇死胎不下 及两感表里热甚 须可下者 55 清热解毒法 黄连解毒汤或 承气汤 大下之后 热势尚盛 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的 可用黄连解毒汤清其余热 养阴退阳法 若下后热虽未尽 而热不盛的 则宜用小剂黄连解毒汤 或凉膈散调之 56 突破仲景辛温发汗法 创辛凉解表法 甘寒解表法 表里双解法 对里实热证 重用下法 配合清热解毒法 养阴退阳法 强调宣通气机 开通郁结 辛苦寒配伍 宣清通并用 发挥了 内经 火郁发之 的思想 治火热病小结 57 此事难知 刘氏用药务在推陈致新 不使少有怫郁 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 医而不知也 是无术也 58 开创了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 清 汪廷珍 自叔和以下 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 惟金元刘河间守真氏者 独知热病 超出诸家 所著六书 分三焦论治 而不墨守六经 庶几幽室一灯 中流一柱 张从正 千古之下 得仲景之旨者 刘河间一人而已 火热论对后世的影响 59 宣明论 序 自秦越人 张仲景之后千有余年 而先生出 上承正派之学 下启丹溪之传 通于南北 以永仁术 不其伟欤 2 对攻邪派 丹溪派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为温病学派形成辛凉解表 养阴清热诸治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4 对其他医家也有重要的影响 张景岳 动辄言火 莫可解救 多伐人生气 败人元阳 杀人于冥冥之中 而莫之觉也 诚可悲矣 60 贡献与影响丰富发展了中医病机学理论 创辛凉解表法 表里双解法 所创方剂具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开启了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 温病学派先河 61 1 泻火降逆治吐衄 衄者 阳热怫郁 干于足阳明而上 热甚而血妄行为鼻衄也 血溢者上出也 心养于血 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 或谓呕吐紫凝血为寒者误也 此非冷凝 由热甚销铄以为稠浊 而热甚则水化制之 故赤兼黑为紫也 三 杂病治疗经验 62 诸见血证无寒 衄血 下血 吐血 尿血皆属于热 但血家证 皆宜服生地黄散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 天门冬 黄芪 芍药 甘草 黄芩各等分 同剉细 每服一两 30克 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去渣温服 如脉微身凉恶风 每服一两 加肉桂 1 5克 吐血者多有此证 63 血证辨证要点一 血证无寒 皆属于热 二 出血分上下上窍出血 心火 胃火 清火降逆大金花丸 大栀子 黄柏 黄芩 大黄各等分 治实热暴病咳衄 凉膈散 当归 芍药 生地 治内外俱热之吐衄 生地黄散治虚热久病诸血证 清虚热 泻实热 清虚热 64 上消者 上焦受病 又谓之膈消病也 多饮水而少食 大便如常 或小便清利 知其燥在上焦也 治宜流湿润燥 中消者 胃也 渴而饮食多 小便黄 经 曰热则消谷 知热在中 法云 宜下之 至不欲饮食则愈 肾消者 病在下焦 初发为膏淋 下如膏油之状 至病成而面色黧黑 形瘦而耳焦 小使浊而有脂 治法宜养血以肃清 分其清浊而自愈也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