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学习总结12认证基础.doc_第1页
信息安全学习总结12认证基础.doc_第2页
信息安全学习总结12认证基础.doc_第3页
信息安全学习总结12认证基础.doc_第4页
信息安全学习总结12认证基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认证基础作者:山石1. 散列函数也称杂凑函数或杂凑算法。一个散列函数以一个变长的报文作为输入,并产生一个定长的散列码,有时也称报文摘要或该消息的杂凑值,作为输出。安全的散列函数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 输入长度是任意的2) 输出长度是固定的3) 对每一个给定的输入,计算输出即杂凑值是很容易的4) 给定杂凑函数的描述,找到两个不同的输入消息杂凑到同一个值是计算上不可行的。2. 硬件与软件加密特点硬件加密特点:1) 应用:商业或军事上的主流2) 速度:针对位的操作,不占用计算机的主处理器3) 安全性:可进行物理保护4) 易于安全: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电话、传真、数据线路;计算机环境下,使用硬件加密可对用户透明。软件加密特点:1) 缺点:速度慢、造价高、安全性差2) 优点:使用灵活、修改方便、可移植性好3) 注意:密钥管理手段必须可靠,密钥和明文应在加密后删除。3. 认证基础认证技术与密码技术应用对比:1) 密码技术机密性2) 认证技术完整性、防抵赖、防篡改基本认证技术1) 数字签名2) 消息认证3) 数字摘要(杂凑函数)4) 身份认证4. 消息认证消息认证(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用来保护通信双方免受第三方的攻击,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接收方能够验证收到的报文是真实的未被篡改的。(1)认证方案如下:l 发方将消息和认证密钥输入认证算法,得到消息的认证标签,一起发送消息和认证标签l 收方将同样的认证密钥和收到的消息输入认证算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与收到的认证标签相同,若相同,则认为消息未经篡改,否则认为消息被入侵者篡改。(2)对安全认证方案的要求:l 通信双方能有效(容易)地产生任意消息的认证标签l 通信双方能有效(容易)地验证一给定的数字串是否是一给定消息的认证标签l 入侵者不能有效(容易)地产生通信双方没发送消息的认证标签。5. 数字签名(1)概念消息认证用以保护双方之间的数据交换不被第三方侵犯;但它无法防止通信双方的相互攻击(欺骗、抵赖等)。假定A发送一个认证的信息给B,双方之间的争议可能有多种形式:l B伪造一个不同的消息,但声称是从A收到的。l A可以否认发过该消息,B无法证明A确实发了该消息。数字签名的基本功能,就是将消息与发起实体相关联,由签名算法和相应验证算法组成。l 数字签名过程:发送方用其私钥对报文进行加密l 验证签名过程:利用发送方公钥解密签名,再与发送方出示的明文或明文摘要进行比较。l 签名算法:RSA、E1Gamal、DSSl 签名方案:一次签名、群签名、盲签名等。(2)数字签名的性质:l 用户能有效(容易)地在他选择的文件上产生自己的签名。l 用户能有效(容易)地验证一给定的数字是否是另一特定用户在某特定文件上的签名。l 没人能在其他用户没签名的文件上有效(容易)地产生他们的签名。(3)数字签名算法的分类:无仲裁数字签名:l 仅涉及通信方,假定接受方知道发送方的公钥l 优点:无仲裁,不需要与第三方通信,比较方便。l 缺点:方案的有效性依赖于发送方私钥的安全性。如果私钥被窃取,他人就会冒充发送方进行签名。有仲裁数字签名:l 前提:通信双方充分信任起监督作用的仲裁机构l 每个从签名者X发往验证者Y的签名报文首先要送给仲裁者A,仲裁者A对该报文和它的签名进行验证以检验签名的有效性。然后对报文注明日期,附上已经经过仲裁证实属实的说明后发给Y。l 解决了签名者X可能否认发送过该报文的问题。(4)消息认证与数字签名的区别:l 前者能验证消息来源及完整性,防范第三者;l 后者在收发双方产生利害冲突时,解决纠纷。l 消息认证不要求通信双方以外的任何人能有效地验证认证标签的真实性。l 数字签名方案是消息认证的一种方式,但消息认证方案不必构成数字签名方案。6. 身份认证(1)身份认证概述定义:证实客户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认证依据:l 客户所知:密码、口令等l 客户所有:身份证、护照、信用卡、密钥盘等l 客户个人特征:指纹、虹膜、声音、笔记、DNA等。(2)身份认证的形式l 单向认证:当某个客户A需要服务器S的服务时,客户A必须被服务器认证,这就是单向认证。l 双向认证:是一种互相认证,其过程是在单向认证的基础上增加反方向的认证,即服务器身份被用户认证。l 第三方认证:第三方存储全部用户的口令,并且仅仅负责存储和验证口令。每个用户或服务器都向可靠的第三方发送ID和口令,用于认证。l 公钥识别:随着公钥密码体制的出现,利用密码技术进行用户认证得以实现。由于私钥、公钥的成对出现且不可互推,因此私钥的持有者证实了自己的身份。(3)身份认证技术/协议l 简单口令认证: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口令验证协议l 质询/响应认证:CHAP(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质询握手协议l 一次性口令认证:OTPl Kerberos认证: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认证系统l 基于公钥的身份认证:X.509的身份认证l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指纹扫描、语音识别、面部扫描(4)身份认证与消息认证的差别l 身份认证一般要求实时性,消息认证通常不提供实时性l 身份认证只证实实体的身份,消息认证除了要证实报文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外,还需要知道消息的含义。(5)身份认证基本模型l 一方是出示证件的人,称作示证者P(Prover),又称为申请者,他提出某种要求。l 另一方为验证者V(Verifier),检验申请者提出的证件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