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2008-03-10;修订日期:2008-04-03作者简介:杨芳庆(1982-,女,湖北襄樊人,襄樊学院外语系教师。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杨芳庆(襄樊学院外语系,湖北襄樊441053摘要: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来阐释英语听力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它的三个过程来探讨英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水平。关键词:听力理解;心理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音听辨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804-0059-04英语学习的四大语言技能中,听力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条件,没有语言信息的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听力理解能力对其它语言技能的习得和提高至关重要。Krashen 1在他的输入假设中强调,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听力理解是头等重要的。Anders on 2指出,正常人的交际过程中,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一个是使用语言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另一个是使用语言涉及到什么过程。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阐释听力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一、听力理解的相关研究1、听力理解的特点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听力理解技能和阅读技能紧密相连,因为两者都需要词汇和语法技能。听力和阅读作为理解技能有着相同的特点与相似的认知过程。作为理解方式,听力是通过声音来接收信息,而阅读则是通过单词来接收信息。听者与阅读者不一样,听者不能重新去检查或回顾漏掉的信息,他们必须依靠即时的理解,依靠储存信息的能力来进行后继的分析,听者不能有很多次机会通过重复和改正来处理输入的信息。这个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内容和话语的转化密度。2、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研究者已经探索出很多与听力理解相关的变量。根据Sa muels 3的研究,大脑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听力理解。“大脑内部的因素”包括智力、语言水平、背景知识和图式、话语转换器、意识、元认知策略以及动机。“大脑外部的因素”则包括类似于讨论话题、说话者对听众的意识、清晰度、以及其他语境因素。基于前面的研究,Rubin 4提出了影响二语听力的因素,它们分别是:听力内容特点、说话者特点、任务特点、听者特点以及过程特点。每个特点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变量。3、听力理解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听力理解是所有学习的基础。N ida 5通过大量的观察得出结论:听力是自然学习过程的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组合、重复话语是自然学习过程,是人们想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基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知识,研究者提出了相关的二语学习和教学方法。有些学者特别关注听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在一篇名为“延迟的口语练习”中,Post ovsky 6认为大量的口语练习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没有效果的,应该等到学生能够理解口语了后再练习。Krashen 7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强调了一个观点,听力理解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习得语言能力建立起来以后,讲话能力就能及时地独立地呈现出来。在过去60多年里,中国产生过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听力在前,口语在后。事实上,现在的2008年4月第29卷第4期襄樊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 Ap r .,2008Vo1129No 14杨芳庆: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师让学生先听目的语,然后再进行口语练习的方法被证明是可行的。在教育界,听力长时间被看作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语言技能,并且有研究证明,听力对学业成功的影响力大于阅读技能或者是学习能力对学业成功的影响力。4、听力理解的心理机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两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前者注重细节性,指输入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结束于高层次或较大图式的形成,是一系列由低级向高级,即由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后者突出整体结构的识别,强调长期记忆中存留的图式知识在理解中的作用,是一个预测、筛选、检验、证实输入信息的过程,也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自下而上”方式表现为:听者较注重语言信息,即单词、句子等具体信息的听辨或具体图式的运用,从这个观点看,理解过程的始发点是接受到的有关语料。听者循序渐进地在构成语料的声音、单词、短语和句子等各个层面,对听到的有关语料进行分析,直至把意思弄懂。二、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心理语言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活动心理过程的学科。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要确定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心理过程。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语言知识的习得和使用是一个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大脑便是信息处理中心,连接输出和输入两端8。从英语听力理解的角度看,听的过程是一个把知觉与语言相结合的复杂心理操作过程。听是一种输入性的言语活动,是一个积极的接受信息及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受到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因素和背景图式知识及心理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下面作者分别从言语听辨、信息处理和记忆特征三方面来说明外语听力的心理过程。1、连续性语音听辫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认为,言语的听辨不能单用声音分析来解释,听到了声波不等于听懂了话,声音无非是一种提示,供我们辨认事先就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某种声音与意思结合的形式。言语是连续性的,听话人不大可能把它切分成分离的声音单位,正是因为语言的连续性特点,在言语听辨中,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信息上,而不是声音上。在实际交际中,人们有所选择地收听对自己有用的声学信号,从容不迫地进行言语交际。在连续性言语听辨过程中,人们还必须借助和依靠各种语言制约对输入信息进行合成和分析,人们往往依靠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制约来判断某一语音的意义9。语言学家Marslen-W uks on&W elsh10认为,句子里的句法和语义制约有助于听辨单词,因为人们可以根据语境来判断,乃至预测单词出现的可能性。连续性语音听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声学信号或刺激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利用句法和语义等信息去辨认声学刺激的过程。由此看来,我们既要学会从宏观上来把握全篇信息,又要学会用上下文来帮助理解个别信息。2、信息处理和记忆的心理过程随着信息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听的理解过程被看作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即对信息进行积极筛选、编码、储存和再构建的过程。听者必须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对语音信号进行解码,然后把在解码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组成一个框架,最后围绕这个框架重建信息。美国心理学家Carr oll11提出了语言信息处理模型。由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先以未加分析形式保存在感觉(听觉、知觉等储存器中(信息停留在听觉储存器的时间大约为2-4秒而停留在视觉储存器的时间仅为1秒,如果被辨认的信息和当前的活动有关,那么它就被暂时放在工作记忆中;新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一些旧信息就被重组成更大的单位,另外一些则随即被遗忘了,还有一些进入到永久记忆中了。总的来说,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信息在感觉记录器(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短时记忆(起中央处理器的作用、长时记忆及其相互之间的加工过程。感觉记录器对言语信息进行选择性听辫,将听到的信息送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进行语义编码后送入长时记忆。语言信息处理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记忆。它包括工作记忆和永久记忆。Carr oll指出工作记忆除了具有第29卷第4期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传统意义上的短时记忆功能外,还兼有信息处理功能。但工作记忆空间有限,一个人一次只能记8个不相关的数字,或7个不相关的字母或6个不相关的单词。研究表明,利用语义分群(chunking,即把零星信息重组成更大单位的方式,能大大增加工作记忆的分量。概括起来讲,听者不是孤立记住输入的声音信号,而是将它们组成单词、词组和句子来记忆,并将输入信息转换成易于储存的集中的形式。当声音信号输入后,听者凭借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信号进行切分、组块。听者利用感知的和经过分割的信息,去激活长时记忆里储存的已知信息,使新旧信息相互作用而完成理解。由此看来,听辨理解和记忆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这是与听力教学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对信息进行分析重组,以达到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空间容纳最大量信息。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听话者不是消极被动接收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的过程;第二,听力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听话者对于同一个单词或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听的过程中,听话者需要根据语言材料提供线索以及社会经历和背景知识创造性地建构意义。三、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1、注重选材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选择适合学生听力水平的教材,完成不同的听力任务。教材太难、太容易或是内容乏味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选材应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代表性。教师应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有的时候要选择略高于学生水平的可理解性内容输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2、听力任务前的充分准备Carr oll指出,语言信息越是具有可预测性,人们越是能利用语义句法、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进行主动听辨,听辨效果越好。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听前“热身”,预测所要听的内容,比如提供与材料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给出话题(t op ic,让学生分角色扮演(r ole-p lay;提供与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是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来推测内容大意。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信息输入效率。3、根据工作记忆的特点进行训练前面已经提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保存信息的时间短暂。那么在不同的听力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进行第一遍听录音材料时,应只要求学生利用语义句法等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听大意,告诉学生不要因为某个音或单词没能听懂而放弃听下面的内容,这样会影响到整篇内容的理解。Mary Under wood12指出,一名成功的听者首先要具有的条件就是能容忍听力中的模糊和不完整。因此首先还是要求学生先把握住大意,然后再对听力材料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听辨,最后进行练习(选择、判断、短文填空等。4、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信息的输入过程中,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通过处理后加上旧信息,形成长时记忆。从这一过程来看,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其听力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提高学生语音、词汇等语言技能和广泛而系统的知识水平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注意通过听力训练给学生提供语言技能的练习和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听力学习策略,将学习策略培训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预测策略(根据已知词汇或不完整信息对结果进行预测、推断策略(根据已知的相关线索推断结论等策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文秋芳13认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她还指出“任何使用得当的学习策略都有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Mac I ntyre&Noles14认为“学习策略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对学习产生的影响,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除包含学习策略训练在内的综合技能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杨芳庆:听力理解的心理语言过程及其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听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能力。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来指导、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听力水平。参考文献:1KRAN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1Oxford:Pergamon,1981.2ANDERS ON J R.Cognitive p sychol ogy and its i m p licati onsM1Ne w York:Free man,1985.3S AMUELS S J.Fact ors influence listening:I nside and outside the headJ1Theory I nt o Practice,1984,23:183-18914RUB I N J.A revie w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 rehensi on research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199-22115N I D A E A.Learning by listening.I n R.W.B lair(Ed.,I nnovative app r oaches t o language teachingM.Mass:Newbury House Publish2ers,195716P OST OVSKY V A.On paradox in f 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74,59:18-2117KRASHEN S D.Princi p les and p 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M.Oxford:Pergamon,1982.8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0MARS LEN-WUKS ON W D,W ELSH A.Pr ocessing I nteracti ons and Lexical Access During Word Recogniti on in Continuous SpeechJ1Cognitive Psychol ogy,1978,10:29-63111DAV I D W CARROLL.Psychol ogy of LanguageM1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12MARY UNDERWOOD.Teaching L isteningM1Ne w York:Long man I nc,199011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4MAC I N TYRE PETER D,NOLES.U sing s ocial-p sychol ogical variables t o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