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_第1页
云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_第2页
云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_第3页
云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_第4页
云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霄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云霄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云霄县海洋与渔业局二一七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一节 前言1第二节 规划工作依据2第三节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划期限31、规划目标:32、重点任务33. 规划期限:3第四节 基本原则3第五节 规划范围4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4第六节 云霄县滩涂承载力分析4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4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6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10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15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21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22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22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28第三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29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31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32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321禁止养殖区322限制养殖区333养殖区33第十节禁止养殖区331. 云霄县海域禁止养殖区332. 云霄县淡水水域禁止养殖区34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351. 云霄县海域限制养殖区352. 云霄县淡水水域限制养殖区35第十二节养殖区361.各类型水产养殖规划36第四章 规划的保障措施 41第十三节 加强政府组织管理41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41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42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43第五章 附则43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43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43附件1. 云霄县水域滩涂规划登记表附图2. 云霄县海洋功能区划图附图3. 云霄县水域滩涂养殖现状图附图4. 云霄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图I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前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度,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渔业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管理的渔业水域规划,采取措施,增值渔业资源。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养殖管理条例规定: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海洋功能区划,组织渔业行政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当地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增养殖发展规划。为贯彻实施渔业法及一系列涉海法规条例,合理开发利用我县浅海滩涂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实现浅海滩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各产业协调有序的发展。 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达到:明确养殖浅海、滩涂功能区域范围;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 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控制养殖规模、密度,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主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 规划工作依据法律与国家有关政策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4年3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4年3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17年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5、 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4月)6、 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2016年4月)7、 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管理条例(2000年4月)8、 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年11月)9、 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试行规范(农渔发)20025号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11、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1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3、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14、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水养殖水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和福建省内陆养殖水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闽海渔2011430号)15、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16、福建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第三节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划期限1、规划目标: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云霄县水域滩涂和生物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确保实现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进水域滩涂水产养殖业快速、稳定和健康地发展,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重点任务1)明确云霄县管辖区内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用于养殖的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范围。2)编制水域、滩涂及池塘养总体规划方案。3)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布局,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及养殖密度,实现养殖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 规划期限:规划以2016年为基年,规划期限为2017至2030年。第四节 基本原则1.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云霄县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2.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3.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调减过密近海网箱养殖,发展外海深水网箱养殖;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4.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原则:尊重养殖历史和养殖现状,考虑以渔为生的渔民对养殖水域的依赖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优先保障当地养殖渔民的基本权益。第五节 规划范围云霄县可养殖水域包括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可供养殖的水域、滩涂区及内陆可供养殖的区域。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 云霄县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1. 地理位置云霄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位于北纬2345-2414,东经 11707-11733之间,北与漳浦县接壤,东隔东山湾与东山县相望,南与诏安县毗邻,陆域境域四至除公路界牌外,东以梁山山脉的梁山、鸡笼石山与漳浦县为界;东南至八尺门海堤中心点与东山县为界;南以竹港村墓山、半径自然村剪刀岭尖和乌山山脉的乌山、西山源与诏安县为界;北以背虎山、白石岽山、笔架山、大帽山与平和县为界。东西最大距离3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38公里。有三个乡镇濒海,海岸线迂回婉转,曲折绵长,长78.5公里,漳江口至西向东贯穿其中,与东山湾入海口接壤,形成布袋形港湾,滩涂多。漳江口国家级红本对林自然保护区,面积2360公顷,构成了适宜海产动植物生长相息繁衍的良好海域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浅海滩涂增养殖区。全县拥有潮间带滩涂面积3000公顷,30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5722公顷,漳江口海区、列陈海区、八尺门海区构成云霄海区。云霄海区与漳浦县、东山县毗邻海区共同构成东山湾海区,统称东山湾,具有优势的资源和开发水产养殖的较大潜力。2. 地质地貌云霄县三面环山,全县最高峰乌山西山源海拔1117米,中部和东部沿海有冲积平原、台地,岛屿3个。云霄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低山占13%,丘陵占49%,平原占28%,淡水水面占10%,属丘陵、台地、低山结合地带。漳江干流(俗称北溪)发源平和县大峰山,从县北入境,全长66.2公里,境内流程58.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855.2平方公里。东、北、西部河流汇入漳江湾内海;东南部河流注入东山湾内海;西南部官洋溪流入诏安县境。西北部有库容1.77亿立方米的大型峰头水库。千米以上山峰7座,其中6座分别与漳浦、诏安、平和共界。西山源(乌山山脉主峰)为最高山峰,海拔1117米。3. 人口与面积云霄县政区总面积为1157.45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50.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由漳江湾、东山湾(部分)、八尺门水道等组成。云霄县下辖6镇:云陵镇、峛屿镇、东厦镇、火田镇、莆美镇、陈岱镇;3乡:马铺乡、下河乡、和平乡;1个开发区:云陵工业开发区;总人口约45万人,其中渔业户3972户个,渔业人口23754人,传统渔民23063人,渔业从业人员7816人。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1. 水文条件:水温:云霄县沿海水域海水水温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平均水温为15.72, 夏季平均水温23.92,水温变化范围在16.85 26.56,表层水温变幅比下层大。海流:东山湾的海流主要属往复型半日潮流,属非正规半日潮的浅海潮型海湾。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13年9月和2014年1月在东山湾进行水文动力环境调查资料,东山湾内因地而异,各地点涨、落潮流的流向,都以较小的幅度偏摆于该地点水道纵轴的方向,在垂直于水道纵轴的方向流速很小。潮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往复流特征,驻波性质明显,在高、低平潮附近时刻,流速最小,在半潮面附近时刻,流速达到最大。东山湾属于径、潮作用较为明显的区域,两者此消彼长,径流作用强时,潮流作用就相对减弱,反之,潮流作用增强时,径流作用就相对减弱,且夏季湾内径流作用较冬季强。湾内存在涨、落潮流路的平面分异现象。潮汐:东山湾古雷站海域属于不正规半日潮,刺仔尾和下寨站海域属于正规半日潮。潮汐形态数F=0.58,平均海面2.27m。多年平均高潮位3.46m,多年平均低潮位1.66m,历年最高潮位4.79m,历年最低潮位0.18m多年平均潮差2.30m,历年最大潮差4.14m(表2-1)。表2-1 各海域潮位特征值海域东山湾诏安湾最高潮位 (m)4.791.77最低潮位 (m)-0.18- 1.19平均高潮 (m)3.461.36平均低潮 (m)1.66- 0.37平均海平面(m)2.630.51平均潮差 (m)2.301.74最大潮差 (m)4.142.94最小潮差 (m)0.93平均涨潮历时07时 05分平均落潮历时05时 45分05时 21分波浪:东山湾的常浪向ENE,频率22.1%。次常浪向E、SE,频率18.5%。强浪向ENE、S,最大波高2.4m。次强浪向ENE、NE,最大波高2.0m。平均波高0.4m,平均周期4.1min。风浪、涌浪频率比62/38。出现最多的是02级浪,频率达83.3%。静浪频率1.9%。2. 气候条件云霄县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较为明显,冬季多为东北风,夏季多为西南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干、湿季分明。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西南风。根据东山气象站(地理坐标为 11730E,2347N)1988年2008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成果,并参考该站 1988年以前的历史资料,本区域气象特征如下: 气温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38.2(2004年7月)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3.8(1957年2月)年平均气温 21.2月平均最高气温 27.8月平均最低气温 13.6最高气温30的年平均天数为83d,年最多天数为111d,出现在1971年,年最少的天数为62d,出现在1976年。累年平均气温年较差为14.3,年较差最大为18.5,出现在1968年,最小为13.0,出现在1966年。 降水量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5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尤以6月最多,占全年的 21%,11月和12月降水最少,各占全年的 2%左右。其主要特征:年平均降水量 1065.3mm年最大降水量 1583.7mm年最小降水量 674.2mm月最大降水量 458.2mm日最大降水量 229.5mm年平均降水日数 113d年最多降水日数 139d年最少降水日数 81d日降水量25mm平均日数 16.8d日降水量50mm平均日数 5.7d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686.0mm,相对湿度71%,年均蒸发量与平均降水量相差很小 。日照:年平均日照数为1492. 8小时,全年最多日照时数2574小时,全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777小时。风况:根据东山气象站 19882008年多年风速资料分析成果,本区域全年风向以NE向风为主,频率为34%,为常风向,其次为NNE向风频率为 13%,WNNW向和 EESE向风出现频率很小,均约占1%。风向季节变化明显,10月至翌年2月,盛行东北风,频率为34%40%;3月、4月盛行东北风和东北偏东风,频率分别为31%和25%;5月、6月盛行东北偏东风,频率分别为23%和20%;6月至8月,盛行西南偏南风,频率为12%20%。雾:本地区多年平均雾日为22d,年最多雾日为46d,最少的为10天。月平均雾日最多为7.8d,出现在4月;最少的为1d,出现在10月。月最多雾日为15d,出现在1970年5月。月连续雾日最长为7d,出现在1969年1月和4月。 3. 自然灾害:云霄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大风、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赤潮、海岸侵蚀、海岸风砂、港湾淤积等海洋灾害,地震灾害以及引发汛期地质滑坡、崩塌、地下水咸化与恶化等地质灾害。台风、风暴潮:云霄县是台风活动频繁的地带,一般出现在79月份。台风登陆前后的影响持续时间一般23d,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明显,其风力一般达911级,有时超过12级,瞬间最大风速达32.4m/s以上,日最大雨量可达103.5mm。据1884年至1990年共106年统计资料,台风正面袭击年均0.4次,侧面影响年均1.5次。台风来时常伴有风暴潮危害,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暴雨、寒潮:云霄历年平均暴雨次数为7.5次。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受寒潮影响,云霄0.7次,出现寒潮时,日平均气温下降715,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赤潮:随着经济的发展,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受破坏,加上部分海域高密度超负荷养殖,水域污染严重,导致赤潮的发生频繁。赤潮使海水养殖和海洋渔业资源蒙受损失,有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畜中毒。赤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东山湾和诏安湾是较易发生赤潮的的地点。2017年6月无毒赤潮一度影响了云霄贝类的销路,造成经济损失。地震灾害:云霄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并与台湾海峡地震带相临。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发震构造为东南沿海的NW向和NEE向的中弱活动断裂,云霄县位于上杭-云霄断裂带,是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56.75级的地震。这些地震带在未来百年内仍是67级的潜在震源区,对云霄县存在着较大的威胁。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以下数据引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3月(春季)东山湾的调查资料。监测单位在靠近东山湾海域分别布设水质调查站位20个站位,我们选取了其中的12个站位,站位布置情况具体见表2-2和图2-1。表2-2 海洋调查站位坐标一览表站号东经(E)北纬(N)水质沉积物11172923.85235433.2121173108.20235245.9231173323.32235245.9241173116.63235049.7451173338.36235049.7461173553.36235049.7471173101.98234909.2881173343.30234909.2891173558.77234909.28101173010.35234734.75111173302.35234734.75121173504.18234734.75图2-1 调查站位图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2014年秋季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介于0.841.73mg/m3之间,平均值为1.13mg/m3。其中1号站最高,为1.73mg/m3;底层叶绿素a介于0.781.56mg/m3之间,平均值为1.10mg/m3。其中,3号站最高,为1.56mg/m3;秋季评价海域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在4.3011.35mgC/(m2h)之间,平均值为7.53mgC/(m2h)。其中,12号站最高,为11.35mgC/(m2h);7号站最低,仅有4.30mgC/(m2h)。秋季评价海域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在4.3011.35mgC/(m2h)之间,平均值为7.53mgC/(m2h)。其中,12号站最高,为11.35mgC/(m2h);7号站最低,仅有4.30mgC/(m2h)。2015年春季调查海域表层和底层叶绿素a变化范围均介于0.672.29mg/m3之间,平均值均为0.99mg/m3。其中,13号站最高,为2.29mg/m3;8号站最低,仅有0.67mg/m3。底层叶绿素a变化范围均介于0.672.29mg/m3之间,平均值均为0.99mg/m3。其中,13号站最高,为2.29mg/m3;8和12号站最低,仅有0.67mg/m3。2015年春季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在3.6015.18mgC/(m2h)之间,平均值为6.74mgC/(m2h)。其中13号站最高,高达15.18mgC/(m2h);3号站最低,仅有3.60mgC/(m2h)。浮游植物:2014年秋季调查海域共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3门28属59种(类),秋季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具槽帕拉藻和小海链藻。浮游植物密度总量较低,平均为12.63103cells/L,其中,表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12.33103cells/L,底层密度平均值为12.93103cells/L。秋季调查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度变动范围为2.286.03,平均值为4.27;底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度变动范围为2.896.74,平均值为4.70。均匀度表、底层平均值皆为0.81,表层浮游植物的均匀度变动范围为0.700.92,底层丰富度变动范围为0.700.93。表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动范围为2.093.57,平均值为2.82;底层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动范围为2.093.27,平均值为2.86。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少,种类组成匮乏,种间个体数量分配并不均匀,群落结构不稳定。2015年春季调查海域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5门39属79种(类),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和具槽帕拉藻。浮游植物密度总量较低,平均为48.44103cells/L,其中,表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51.07103cells/L,底层密度平均值为44.93103 cells/L。春季调查海域表、底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度(d)较高,底层高于表层,其中,表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度平均值为3.13,底层丰富度平均值为4.90。浮游植物表、底层均匀度(J)平均值分别为0.38、0.60。调查海域表、底层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1.29、2.39。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少,种类组成匮乏,种间个体数量分配并不均匀,群落结构不稳定。浮游动物:2014年秋季本次监测共鉴定出浮游动物及其它浮游幼虫26种,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在37.0198.8mg/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81.0mg/m3;总个体密度在2.020.0 ind./m3之间,平均值为8.0ind./m3。优势种有5种,主要包括肥胖箭虫、太平洋纺锤水蚤等。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变动范围为0.923.29,平均值为1.96;均匀度J变动范围为0.841.0,平均值为0.94。调查期间测区内各局部水域出现的物种数的多寡,是导致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区间波动的主要因素。2015年春季本次监测共鉴定出浮游动物及其它浮游幼虫32种,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在98.2318.0mg/m3之间,平均值为188.7mg/m3;总个体密度在5.249.7ind./m3,平均为27.9ind./m3。优势种有7种,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百陶箭虫、中华哲水蚤等。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58;均匀度J平均值为0.89。底栖生物:2014年秋季秋季调查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共出现8门84科149种,其中环节动、软体动物为优势种。各监测站底栖生物生物量波动在4.30464.50g/m2,平均生物量为89.58g/m2。各站的密度范围为1151295ind/m2,平均值为507ind/m2。大型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度在1.993.49之间,平均值为2.90;均匀度指数J在0.580.96之间,平均值为0.86;丰度指数d在1.696.70之间,平均值为6.70;优势度指数D在0.040.30之间,平均值为0.10。2015年春季调查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共出现8门81科134种,其中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种。各监测站位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波动在0.39360.77g/m2,平均生物量为43.94g/m2。各站的密度范围为281388ind/m2,平均值为418ind/m2。大型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度在1.223.60之间,平均值为2.53;均匀度指数J在0.380.97之间,平均值为0.82;丰度指数d介于0.907.35之间,平均值为4.12;优势度指数D介于0.040.54之间,平均值为0.15。潮间带生物:本次调查共选取了4个潮间带断面2014年秋季秋季调查的4条潮间带断面,采获的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有8门60科94种种,其中环节动物42种、软体动物24种、节肢动物有18种、藻类2种和其他动物3种。GD1断面生物种数33种,GD22断面生物种数45种,GD3断面物种数39种,GD4断面物种数33种。调查的4条潮间带断面,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96.70g/m2,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273个/m2。调查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物种丰度指数介于4.95713.98之间,平均值为8.261;均匀度介于之间0.28870.8661,平均值为0.5827;多样性指数介于之间1.4564.578,平均值为3.190;优势度指数分布范围0.05450.6718,平均值为0.2902。2015年春季调查的4条潮间带断面,采获的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有10门68科108种,其中有环节动物54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有19种、棘皮动物1种、藻类3种和其他动物8种。GD1断面生物种数44种,GD2断面生物种数57种,GD3断面物种数61种,GD4断面物种数44种。调查的4条潮间带断面,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61.86g/m2,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00个/m2。调查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物种丰度值介于5.8199.911之间,平均值为为8.1162;均匀度指数介于0.17340.8471,平均值为为0.5718;多样性指数介于0.9414.852,平均值为3;优势度指数分布范围0.04960.8036,平均值为0.3453。游泳动物:2014年秋季秋季捕获游泳动物经鉴定共有150种,其中鱼类有114种,虾类和蟹类分别为12种和17种。秋季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中,重量最多的是卵鳎,为2.21kg/网;总尾数最多的是卵鳎,为559ind/网。秋季调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3.3578.626,平均为5.8566。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34130.8935,平均为0.7007。种类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933386,平均为2.6196,本次调查水域的各站位的渔获物种类多样性指数都在14之间,所占比例达100。多样性指数表明调查海域的种类数量多,生物量也还可以,显示出有一定生物量,环境条件较适合生物生存和繁殖。2015年春季春季捕获游泳动物经鉴定共有135种,其中鱼类有98种,虾类和蟹类分别为12种和16种。春季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中,重量最多的是叫姑鱼,为8.678kg/网;总尾数最多的是姑鱼,为402ind/网。春季调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丰富度在2.2664.72之间,平均为3.7922。均匀度指数在0.59090.8135之间,平均值为0.7023。种类多样性指数在1.992.944之间,平均值为2.4275,调查水域的各站位的渔获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在13之间,所占比例达100。渔业资源:2014年秋季调查共记录浮性鱼卵和仔稚鱼8种(含未定种),数量上出现少量的鲾、黄鳍鲷、鱼衔和鲷属外,其它大部分为发育较差侍定种类。秋季鱼卵和仔稚鱼均值较低数量分别为16.3ind/100m3和0.4ind/100m3。分布上,秋季鱼卵(047.6ind/100m3)以调查区南部水域较为密集;秋季,仔稚鱼(01.2ind/100m3)仅测区东北部水域数量较高;由此可以看出,调查区有一些鱼类在此栖居和繁殖,但数量和种类数均较低。2015年春季调查共记录浮性鱼卵和仔稚鱼10种(含未定种),以鲷科和鲱科种类较多。春季鱼卵和仔稚鱼均值数量较高各为144.3ind/100m3和4.7ind/100m3。分布上春季鱼卵(6.9-476.2ind/100m3)高数量密集区位于测区中南部水域;春季仔稚鱼(011.3ind/100m3)以测区西南部和西北部最为密集。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1. 水域环境监测以下数据引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3月(春季)东山湾的调查资料。东山湾2014年秋季调查结果:pH:大潮期pH调查范围在8.008.13之间,平均为8.07;小潮期pH调查范围在7.968.13,平均为8.06。各站位各潮期,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温:大潮期水温调查范围在21.723.1之间,平均为22.6;小潮期水温调查范围在21.322.1之间,平均为21.6。盐度:大潮期盐度调查范围在29.9231.97之间,平均为30.61;小潮期盐度调查范围在26.9030.69之间,平均为30.15。悬浮物:大潮期悬浮物调查范围在12.557.5mg/L之间,平均为27.6mg/L;小潮期悬浮物调查范围在8.035.2mg/L之间,平均为20.4mg/L。化学需氧量:大潮期化学需氧量调查范围在0.240.72mg/L之间,平均为0.47mg/L;小潮期化学需氧量调查范围在0.511.25mg/L之间,平均为0.70mg/L,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大潮期溶解氧含量调查范围在7.109.09mg/L之间,平均为7.39mg/L;小潮期溶解氧含量调查范围在6.387.56mg/L之间,平均为7.22mg/L,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大潮期无机氮含量调查范围在0.1950.393mg/L之间,平均为0.278mg/L。本潮期除漳江口至湖丘一带海域(1、2号站海域)、沙西西南部海域(3号站海域)以及东山岛东北部海域(14、15号站位)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海域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小潮期无机氮含量调查范围在0.0360.643mg/L,平均为0.349mg/L。小潮期东山湾云霄县所辖海域,无机氮含量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大潮期活性磷酸盐含量调查范围在0.0260.058mg/L之间,平均为0.036mg/L。本潮期除列屿刺仔尾角海域(7号站位海域)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云霄县所辖海域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小潮期活性磷酸盐含量调查范围在0.0300.079mg/L,平均为0.043mg/L。本潮期东山湾云霄县所辖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均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汞:大潮期汞含量调查范围在0.0110.025g/L之间,平均为0.015g/L;小潮期汞含量调查范围在0.0110.017g/L之间,平均为均0.014g/L。两个潮期海水中总汞的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铜:大潮期铜含量调查范围在0.2790.562g/L之间,平均为0.371g/L;小潮期铜含量调查范围在0.1530.368g/L之间,平均为0.259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铜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铅:大潮期铅含量调查范围在未检出0.314g/L之间,平均为0.088g/L;小潮期间铅含量调查范围在0.0060.231g/L之间,平均为0.089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铅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锌:大潮期锌含量调查范围在0.120.50g/L之间,平均为0.0.19g/L;小潮期锌含量调查范围在0.200.67g/L之间,平均为0.32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锌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总铬:大潮期总铬含量调查范围在未检出0.163g/L之间,平均为0.036g/L;小潮期总铬含量调查范围在0.0060.049g/L之间,平均为0.018g/L。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镉:大潮期镉含量调查范围在0.0110.024g/L之间,平均为0.017g/L;小潮期镉含量调查范围在0.0210.044g/L之间,平均为0.032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镉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砷:大潮期砷含量调查范围在1.52.7g/L之间,平均为1.9g/L;小潮期砷含量调查范围在1.52.3g/L之间,平均为1.9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砷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东山湾2015年春季海水调查结果pH:大潮期pH在8.028.18之间,平均为8.09;小潮期pH在8.008.15,平均为8.08。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温:大潮期水温调查范围在16.920.4之间,平均为18.3;小潮期水温调查范围在16.318.6之间,平均为16.8。盐度:大潮期盐度调查范围在30.4033.23之间,平均为32.22;小潮期盐度调查范围在30.4033.29之间,平均为32.30。悬浮物:大潮期悬浮物含量范围在10.738.2mg/L之间,平均为20.5 mg/L;小潮期悬浮物含量范围在5.717.2mg/L之间,平均为11.9mg/L。溶解氧:大潮期溶解氧含量范围在7.978.47mg/L之间,平均为8.27mg/L;小潮期溶解氧含量范围在8.008.63mg/L之间,平均为8.29mg/L。两个潮期溶解氧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大潮期化学需氧量含量范围在0.230.92mg/L之间,平均为0.47mg/L;小潮期化学需氧量含量范围在0.391.20mg/L之间,平均为0.65mg/L。两个潮期化学需氧量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大潮期各站位无机氮含量在0.0680.438mg/L之间,平均为0.175mg/L,除漳江口一带海域(1、2号站)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调查水域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为10%;小潮期无机氮含量在0.1220.469mg/L,除漳江口部分海域(1、2号站)和八尺门口外海域(13号站)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水域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大潮期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060.032mg/L之间,平均为0.016mg/L,除漳江口湖丘一带海域(2号站)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海域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率为5%;小潮期活性磷酸盐含量在0.0110.049mg/L,平均为0.024mg/L;小潮期海水活性磷酸盐的分布趋势与无机氮相似,即除漳江口部分海域(1、2号站)和八尺门口外海域(13号站)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水域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汞:大潮期汞含量调查范围在0.0180.029g /L之间,平均为0.024g/L;小潮期汞含量调查范围在0.0140.044g/L之间,平均为均0.022g/L。两个潮期海水中总汞的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铜:大潮期铜含量调查范围在0.1402.01g/L之间,平均为0.392g/L;小潮期铜含量调查范围在0.1130.491g/L之间,平均为0.287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铜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铅:大潮期铅含量调查范围在0.0430.774g/L之间,平均为0.291g/L;小潮期间铅含量调查范围在0.0340.336g/L之间,平均为0.126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铅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锌:大潮期锌含量调查范围在0.062.57g/L之间,平均为0.52g/L;小潮期锌含量调查范围在0.150.64g/L之间,平均为0.28g/L。两个潮期海水中的锌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总铬:大潮期总铬含量调查范围在0.0270.14g/L之间,平均为0.081g/L;小潮期总铬含量调查范围在0.0550.122g/L之间,平均为0.081g/L。两个潮期海水中总铬的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镉:大潮期镉含量调查范围在0.0120.031g/L之间,平均为0.021g/L;小潮期镉含量调查范围在0.0150.033g/L之间,平均为0.022g/L。两个潮期海水中镉的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砷:大潮期砷含量调查范围在1.22.0g/L之间,平均为1.6g/L;小潮期砷含量调查范围在1.03.6g/L之间,平均为1.5g/L。两个潮期海水中砷的含量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综上所述,调查海域各测站海水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铜、铅、锌、镉、汞、砷、铬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云霄县海域的测站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指标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调查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这可能与城镇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的直接排入近岸海域有关。2. 海洋沉积物环境调查与评价东山湾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引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4年11月(秋季)的调查资料。沉积物调查站位共布设9个,即漳江口水域(1号站)、沙西南部水域(3号站)、大霜岛以西海域(4号站)、杜浔盐场南部水域(6号站)、东山湾中部水域(8号站)、古雷以西海域(9号站)、列屿东南部海域(10号站)、古雷半湖以西海域(12号站)、八尺门口外海域(13号站)。表2-3 评价海域沉积物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一览表序号项目分析方法依据标准检出限1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美国国家环保局方法USEPA-6020A:20072.010-62铅3.010-63镉0.0510-64锌610-65总汞原子荧光法GB 17378.5-20070.00210-66砷0.0610-67有机碳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GB 17378.5-20078硫化物碘量法GB 17378.5-20070.310-69石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7378.5-20071.010-6铜: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含量在0.4110-614.210-6之间,平均为8.66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铅: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铅含量在8.8910-644.610-6之间,平均为32.3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锌: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锌含量在6.7010-680.210-6之间,平均为57.5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镉: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镉含量0.08210-60.19110-6之间,平均为0.134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总汞: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在0.0310-60.1910-6之间,平均为0.11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砷: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砷含量在2.610-65.510-6之间,平均为4.1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有机碳: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在0.041.44%之间,平均为0.6810-6,所有沉积物样品有机碳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第一类标准。硫化物: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在未检出44310-6之间,平均为15110-6,除八尺门口外水域(13号站)硫化物含量超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余水域均可以符合第一类标准。石油类: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类的含量在8.210-63610-6之间,平均为20.510-6,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综上所述,除八尺门口外水域硫化物含量超GB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余站位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总体上看,东山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1.东山湾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根据2014 年秋季月及2015年春季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对东山湾的水质环境调查结果资料。海域各测站海水中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铜、铅、锌、镉、汞、砷、铬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00%测站海水中无机氮、55.0%测站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调查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这可能与城镇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的直接排入近岸海域有关。东山湾所调查站位,除八尺门口外水域硫化物含量超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余站位有机碳、硫化物、油类、铅、锌、镉、汞、砷含量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总体上看,东山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县海岸长78.5公里,海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漳江口海区、列陈海区、八尺门海区构成云霄海区。大小岛屿12个,较大的海湾有漳江湾、东山湾。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云霄县可开展海水养殖的海域有6926 hm2:包括东山湾农渔业区及列屿农渔业区的部分区域,面积约1867 hm2,东山湾保留区属云霄县政的水域滩涂面积约4706 hm2,八尺门特殊利用区属云霄县政的水域滩涂面积约307 hm2,尾涡屿特殊利用区属云霄县政的水域面积约46 hm2。据云霄县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较高,及海洋沉积物质量情况,在总体养殖面积不超出云霄县浅海面积50%的情况下,本次规划海上养殖区将主要以贝类底播养殖及藻类养殖为主,不再规划传统鱼类网箱养殖。2.滩涂及陆地承载力评价东山湾三面为山丘环抱,呈不规则的梨形伸入陆地,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湾顶有漳江入海。湾口朝南,口门狭窄,宽仅5公里,其间还有塔屿等大小岛屿屏障,是个半封闭型的海湾。湾口的塔屿岛如中流砥柱,因而湾内风浪不大,湾底质为泥、泥沙或沙,水无污染,温度、酸度、碱度适宜。有云霄漳江淡水注入。水质优良,为多种鱼、虾、贝、藻类增的极好场所。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2360公顷,构成了适宜海产动植物生长相息繁衍的良好海域生态环境,全县拥有潮间带滩涂面积3000公顷,提供了良好的浅海滩涂增养殖区。近几年云霄县潮间带及海水池塘养殖发展速度较快,对漳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