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未成年人辍学的社会动因分析以四川省五星村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卢 平指导教师 朱考金摘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五星村未成年辍学生的调查,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农村未成年人辍学的社会动因以及辍学的家庭决策。研究表明,农村未成年学生的辍学行为除了其个人原因外,还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辍学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行为,也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决策。在辍学的家庭决策中,子女是辍学的提出者,并且在辍学的决策过程中起着控制作用。家庭的辍学决策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的情况下做出的,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关键词:辍学;未成年人;农村;决策Analysis of the social Motive of underage Dropouts in the CountrysideTaking SiChuan Wuxing as a Cas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Lu PingTutor Zhu KaojinAbstract: Thin article analyze the social motive of underage dropouts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family decision of dropping out by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investia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fundation of the underage dropouts of wuxing in SiChuan province.This reseach suggests that the countryside dropouts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 factors of family, school, society in addition to personal reasons. Dropping out is not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behavior but the familys educational decision .In the family decision of dropping out, the children put forward the decision and play the controlling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cision.The decision of dropping out is based on thinking of all factors,and it is a rational action.Key words: drop out; the underage; countryside;decision 前 言(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我国现在每年的失学儿童超过 100 万。2004 年小学辍学率为 0.59%,初中阶段辍学率为 2.49%。134这些辍学学生绝大多数未成年,辍学后大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社会。目前国内对辍学问题的研究大多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为研究对象,但笔者研究的未成年辍学生还包括未成年的高中生或中专生。大量的中小学生辍学,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阻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不少学者认为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一些学者把辍学归因于学生个人的行为,而有些学者则归因于学校教育因素。笔者认为辍学这一行为不仅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也是一个家庭的决策行为。个人选择辍学不是盲目的,一般都要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协商。在做出这一决策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经过协商、劝说、妥协等方式来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造成辍学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辍学的决定是辍学生和家庭成员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笔者假设家庭做出辍学这一决策是理性的行为,而造成辍学的因素不只是经济原因,还有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研究农村未成年人辍学问题,分析影响未成年人辍学的因素,并对辍学这一家庭教育决策进行理论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也对 “普九”工作和农村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二)相关文献回顾我国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国内对于农村未成年人辍学问题的研究屡见不鲜。133这些研究既有对农村学生辍学特征的总结分析也有对辍学原因的探究,但是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分析的侧重点。对辍学特征的分析,很多学者是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来进行的。如东北师范大学袁桂林等人于2001年9月2003年10月间采取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对东南一县、东北两县、华北一县、西南两县的初中生辍学情况进行了逐乡镇调查。其研究表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和随年级递增的趋势,隐性辍学现象较为严重,总体上辍学率与性别的相关性不明显。2而对辍学原因的探析,尽管不同的研究者解释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大多数研究者都主要围绕个人因素、家庭经济因素、教育体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辍学原因的,一些学者又把这几个因素归类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334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邓志伟对农村中小学辍学的原因行了个案分析,并总结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带来的后果,认为导致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中西部地区、社区和沿海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发达地区农村蔓延;课程偏多,教材内容偏难等原因造成学生厌学或失去学习兴趣;农村许多地区教师学历不达标,教学缺乏吸引力。4刘朝晖对中小学生辍学原因的解释是:农村地区学生义务教育投入难以取得预期收益;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私人成本上升,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低;农村学生家长法律知识匮乏,教育相关部门执法不严。588-89桂建生分析了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现象及其严重性,认为当前农村辍学的非经济原因比例正在逐渐上升。67非经济原因主要是教育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因素。教育内部因素是指教育部门因素和教师因素;外部环境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人事制度和劳动力就业制度等。710国外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是对包括辍学在内的家庭教育决策研究。未成年子女是否接受教育,根本上说是由家庭做出的决策,也就是家庭教育决策。8128基于贝克尔和刘易斯(Becker & Lewis)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家庭行为提出的新家庭决定模型,一些经济学家推导出了家庭教育决策的微观经济模型。917基于此模型,许多经济学家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影响家庭教育决策行为的因素做了广泛的实证研究。10在这些研究中,影响家庭教育决策行为的变量主要包括:家庭背景变量,如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支出与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支出等;儿童性别;家庭所在地区特征;教育成本;学校质量等。11约翰奈特和李实利用上述家庭决策模型研究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决策,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家庭收入低有可能形成对教育需求的直接约束,但是,由于农村的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边际费用比较低,收入直接约束对农村普遍的低教育水平解释力并不强;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其子女的教育也倾向于提高;在性别差异上,虽然总趋势显示对女性的教育投资有增加的趋势,但女性的受教育机会仍然明显少于男性等;他们的研究还特别强调了教育供给上的地区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12一、研究方法(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对辍学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辍学的原因十分复杂,研究者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对辍学概念的解释及其研究结果也有很大差异。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流派认为学生在毕业以前离开学校便是辍学,往往将辍学归因于学生个人的行为。另一种流派则认为学生未完成学业是被学校“推出”,往往将辍学归因于学校教育因素。除此之外,有些研究者认为学生未完成学业离校是“疏离”或“隐退”等等。在我国,为防止概念上的歧义,从而准确地掌握中小学生辍学的情况,1983年原国家教委对辍学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即把所有未完成学制规定年限而中断学习,离开学校的适龄儿童或少年称为“辍学生”,把中小学发生的这种现象称为“辍学”现象。79笔者研究的未成年辍学生指未完成学制规定年限的未成年学生,既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生也包括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生。(二)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方法基于研究目的和内容的特点,本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进行资料的收集。笔者于2007年2月下旬3月初在四川省乐山市五星村进行了调查,共获取辍学案例10个,涉及访谈对象共13个,其中辍学生9个,辍学生父母4个。由于四川省多年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因此笔者调查的家庭皆是独生子女家庭,而这些辍学生都是在未成年时辍学的。笔者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辍学生和其父母分别设计访谈提纲,围绕访谈提纲向被调查者提问,并在交谈过程中适当加以引导。访谈资料的记录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现场录音的方式,访谈结束后由笔者整理成文字资料以便进行研究。资料的整理主要将访谈所得的10例辍学案例进行编码,如果被访者既有辍学生又有辍学生父母的仍然归为一个案例。以英文字母C代表案例,如C1代表案例一。如果一个案例有两个被访者辍学生及其父母,则用B1代表被访者1辍学生,B2代表被访者2辍学生家长。q代表对问题Q的回答,如q1代表对问题Q1的回答。资料分析主要是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分析结合,对辍学生的基本状况、家庭状况、辍学时间、辍学后从事职业做简单描述性分析,对影响辍学的因素和辍学的决策过程作解释性分析,试图从个性解释中推导出共性解释,并借用理性行动理论对辍学这一教育决策做出理论解释。二、农村未成年人辍学概况(一)被调查辍学生的基本情况在笔者调查的10个辍学案例中,男性辍学生共有9位,女性1位。被调查辍学者年龄在1723之间,他们辍学时都未满18岁,辍学年龄集中在13-17岁。其中初中阶段辍学的有3人,他们就读的都是剑峰乡初级中学。高中阶段辍学的4人就读的学校都是非重点的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其余3人是在中专技校阶段辍学的。在这些辍学生的家长中,只有一个辍学生的父亲是高中生,其余皆是初中或者小学文化。大多辍学生家庭经济来源务农和打工,收入并不高,有个别家庭比较贫困。被调查辍学者家庭绝大多数是农民家庭,只有一个辍学生的父母都是工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其余的辍学生家庭差别不大。辍学生在辍学后大多通过家人或亲友介绍找到工作,辍学早的有的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他们从事的职业有纺织工、焊工、厨师、机修工等,工资水平基本上在5001200元之间不等,但是被调查辍学生在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个案二的辍学生今年18岁,高一辍学后经父亲介绍做起了饲料推销。“工作还可以,做生意,卖多少赚多少。我现在的工作比较轻松。收入只能算中等水平,不高也不低。”(C2-B1-q5) 个案三的辍学生今年18岁,中专二年级辍学后进过纺织厂做过活后来又到河南打工做过焊工,不久前有辞掉这份工作回到了家乡,目前正处于待业期。“我对河南的工作很不满意,平常上班要上13个小时,有时8个小时。走得时候工资涨到500,如果工资高我都会干得长的。”(C3-B1-q5)个案八的辍学生今年20岁,初一辍学后经熟人介绍进入一个纺织厂(乡镇企业)做纺织工一直到现在。“说很满意那不可能,但还是比较满意。工资算中上水平吧,一个月一千多点。说不苦那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很苦很累。”(C8-B1-q5)(二)农村未成年人辍学的特征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辍学案例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这些辍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基本上都出生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农民家庭且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大多辍学生辍学前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辍学的最先提出者都是子女,并且大多征求过父母的意见,家庭的辍学决策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辍学生都表示希望多读书,其家长基本上也都比较支持子女读书;辍学生辍学后都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工作,其中以通过亲友熟人找到工作的居多;辍学生辍学后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技术含量、收入都不高且社会地位较低的体力劳动。 三、影响辍学的因素分析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认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一些学者把辍学归因于学生个人的行为,而有些学者则归因于学校教育因素。笔者认为造成辍学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行为并非是单纯的个人活动,它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个人之外的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3因此,辍学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仅有个人的原因,而且还受到个人以外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辍学原因的个人解释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很多研究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中小学生辍学率高于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由此推论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差或家庭经济困难。77但也有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助学事业的壮大,许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中小学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从而使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引起的辍学在逐渐减少,而非家庭经济的原因所致的辍学却有所上升。据湖南省的调查,因经济原因辍学的只占总辍学数的42.5%,而非经济原因引起的辍学则占总辍学数的57.5%。589在被调查辍学生对辍学原因的解释中,学习成绩差、厌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考试考差了,就没有读了。学不好也不想学了。”(C2-B1-q1)“ 反正就是不想读了,读不下去,成绩不好,是倒数的。”(C10-B1-q1)大多数被访辍学生辍学前都对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有厌学情绪,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居多。也有辍学生是因为其他原因而辍学,如成绩不差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C6-B1-q1),师生关系恶化(C5-B1-q1)或者认为学校学不到东西(C4-B1-q1)。蒋中一和冯赫通过对 195 家农户子女的失学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自身不想上学的比例占第一位,约48.5%。66(二)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所谓“社会化”是人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主体之一,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141.家庭背景和子女数目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被访辍学生的家长基本上是小学初中文化,其中有9人的父母皆是农民,只有1个辍学生父母都是工人。研究表明:家长从事何种职业本身与孩子的辍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家长长期所从事的职业对其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念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335。父亲职业是知识分子、干部和职员类别的,其子女有着比工人农民子女更多的升学、深造的机会,而家长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面貌、学习志向,家长文化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家长文化程度低的学生。15被调查辍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的指导能力以及家庭学习条件等都可能对子女的学习、理想等方面造成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子女的辍学行为。由于四川省实行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当地农村大多数家庭都只养育一个子女,笔者访问的所有辍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经济生活水平和教育抚养费用较为优裕,能充分享有双亲的爱护和关怀,其早期教育可更受家长的重视,因此不存在因为子女多而造成的教育资金短缺或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所以家庭的子女数目对子女辍学并没有造成影响。2.家庭经济状况辍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大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供子女上学虽然或多或少有负担但也并不是非常困难。“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父母都是务农的,供一个孩子还是问题不大。我读书也给他们造成了一点负担。”(C4-B1-q4)“家庭情况呢供她读书还不成问题。我们就是务农,再打点工,农业上一样做点。”(C8-B2-q4)家庭收入是进行家庭教育投资的基础,根据龚继红、钟涨宝2004年对农村家庭收入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并不直接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力度产生影响,只有当家庭经济状况达到相当水平后,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才明显提高。家庭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不大。916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再加上当地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多数家庭的经济情况都可基本满足其子女正常地接受教育从事学习的一般需求,从而使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教育的实际差异影响并不明显。被访者中只有两个辍学生家庭比较贫困,给子女交学杂费都存在较大困难。“我家里经济上很困难,主要是农业收入,我爸爸出去打点工,也没有其他收入。我读书应该还是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的。”(C6-B1-q4)笔者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辍学的影响在少数贫困家庭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家庭来说,经济状况对辍学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3.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学者对西部农村学生辍学的研究表明: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是父母不支持子女读书,尤其是女生。但是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不管家境如何,绝大多数辍学生的家长都对子女接受教育持支持的态度,希望子女多读书。“我当然希望他多读点书,我和他爸说过只要他读得下去,到时候没有钱,就算房子都卖了我们也要供他。”(C1-B2-q5)“肯定希望了,谁不希望子女多读书呢?要是能考上大学说啥都要想办法让她去读。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呢?”(C8-B2-q5)“父母肯定希望我读完,叫我多读书。他们想过办法让我去读但我读不进去,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了。”(C3-B2-q6)在中国,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读书受教育向来就是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随着家庭教育功能的社会化,学校成为主要的教育主体,学校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和职业、社会地位已经挂钩起来,人们追逐高学历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文化资本”,以便找份好工作,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关于“文化资本”,布迪厄是这样诠释的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并可以通过教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16284帕森斯在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The School as a Social System)一文中论述道,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性别、长幼的不同,每个人一出生就具有先赋地位(abcribed position),后来主要是教育促进了自致角色(achieved role)的分化。1714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跳农门”是农民及其子女坚持接受教育的最强的动力。父辈都是农民的家长,吃过没文化的苦,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能通过上学这条道路改变命运,走出农村,在城市谋取到一份较好的工作,脱掉“农民壳”。笔者认为,尽管大多数的农民家长在态度上都支持子女受教育,但是因为文化程度较低,平时空闲时间较少,再加上农村条件限制,可能在并没有对子女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没有对子女辍学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在受教育的性别差异上,被调查的家长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男的女的一样嘛!以前还有重男轻女的,现在都是一个,也没有什么区别。”(C7-B1-q8)“男女都一样的,现在这个社会。反正都是自己的子女,是女的就不是人啊?女的应该和男的一样读书。重男轻女那是以前过时的思想了,现在的大学生女的还是很多”。(C8-B2-q8)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该村的独生子女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还了解到,该村的辍学生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近几年考上大学的几人都是女生。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弱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维护,而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在客观也促进了性别平等。(三)学校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将儿童从家庭引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社会成员传授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学校的影响便取代家庭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学校质量是影响教育获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前一个阶段教育的质量会影响后一个阶段教育的质量以及期望收益。81311.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五星村位于四川省西南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教育比较落后。据了解,该村没有小学和初中,几年前有一所规模很小设施简陋的村小,后来村小停办,合并入乡中心小学。该乡只有一所初级中学,没有高中。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近年来该乡中小学辍学率有所降低。该乡初级中学近三年来辍学率分别是1.26%、1.48%、0.89%。被调查辍学生中,有3人是在初中阶段辍学,初中时就读的是剑锋乡级中学。其余皆是初中毕业升学后才辍学的,高中阶段辍学的有4人,中专技校阶段辍学的有3人。据了解,该初中因为地方偏僻,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存在不足,教学质量也不佳。大多教师都是师范中专毕业,大学本科学历比例较小,并且有资历教师跳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升学率有所提高,毕业生大多数都能继续升学,但是每年能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据粗略统计,近几年该乡初中毕业生有40%能升入普高,50%就读职高技校之类,10%就业或者待业。该市的普通高中都在远离农村的市区,升入普高的学生也只有成绩优异者才能考上大学。据悉,该市最好的省重点高中近年来本科上线率是50%左右,重点上线率20%左右,其他高中上线率都低于此校。大多数普通高中都分了快慢班,学生如果进不了快班就等于升学无望。快班集中了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学生进取心较强,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因而学习气氛较好,升学率较高。而慢班的学生相对来说成绩较差,其中不思进取混毕业证的学生为数不少,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比较松懈。“他是在慢班,他一个星期没有去读书,他班主任都没过问一下,后来一直没有去读老师也没找过我们。”(C2-B2-q3)“我们学校分了快慢班的,我是在快班,师资力量还可以,快班的老师比较负责的。慢班的老师就不怎么负责了,反正慢班的学生都是为了拿个毕业证的,快班就不一样了。”(C6-B1-q3)笔者认为,该乡初中师资缺乏、教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低下是学生辍学的一个影响因素之一。而在该乡初中教学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能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成绩较好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错的学生(如果未上学校分数线,学生可以通过交选校费进入学校学习),但是如果学生进不了重点高中也进不了快班,升学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如果在学习气氛较差而老师责任心又不强的慢班,学生成绩不好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自知升学无望,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增加了辍学的可能性。而中专技校之类不需要中考分数,只要学生出钱就可以就读,因此学生来源复杂。由于一些技校教学管理不严,教师责任感不强,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很多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因素之一。“教学条件很差的,老师不负责,管的不严。住宿条件很差,床都是摇动的。上微机课什么都学不到。” (C3-B1-q3)2.学校收费对于学校收费问题,不同阶段的辍学生情况有所不同。初中阶段辍学生都认为学校收费不高,可以接受。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相对来说较高。教育的价格是教育的直接成本,一些研究发现了教育的价格效应的存在。如Mason(1995)研究结果认为,学校收费对学生入学的影响是显著负的,而且教育价格对贫困的家庭影响要大于对富裕家庭的影响。8144但是辍学生和其家长对学校收费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大多非义务阶段的辍学生认为学校收费不贵,而一些家长却认为收费较贵且存在不合理之处。“收费不贵,一年四五千,包吃包住,就和一般的技校一样。”(C4-B1-q3)“收费就是有点贵,也不合理。有些钱打了收据有些钱就没有收据。”(C1-B2-q3)“一年3080,包住宿,伙食费每个月还要出195,还有其他的杂费,一年加起来也要六七千,数目也不小。”(C7-B2-q3)笔者认为,这可能与父母是教育经费的直接承担者和两代人的消费观念差异有关。父母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而在农村,农产品价格低廉,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收入有限,相比之下每年几千的教育经费就比较昂贵了。笔者认为,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并不高,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能支付,因而学校收费对辍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非义务阶段,学校收费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较高,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农民要支付子女的学费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收费可能会对学生的辍学行为造成影响。(四)社会因素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大幅扩招,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形势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就业已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走向个人自主择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化是市场在教育领域、劳动人事制度方面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1年国内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约有34万人待业;2002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约37万没有能够在毕业后马上落实就业单位;2003年达到52万;2004年有69万人待业;2005年有79万人待业,可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而一些个体户或者生意人,没有多少文化同样能够“赚大钱”。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家长和子女表现出的看法有所不同。由于当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时间都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又寥寥无几,因此很多农民家长对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不太了解,但大多对此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有个别家长甚至还以为大学毕业生还像过去一样包分配工作。“我们也不太清楚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但是大学生出来肯定好找工作啊!肯定比他现在的工作好啊!人家大学生出来肯定和高中生不一样,学了文化、技术各方面都不一样,出来随便做什么也不一样。” (C6-B2-q7)而被访辍学生相对于父母来说,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较深刻些。“现在大学生普遍得很,随便哪里都可以找几个出来,多得很,大学生不好找工作。因为他们其一要求高,其二,人家那些用人单位想的是那么多大学生,这个不干总有人要干。”(C3-B1-q7)“我觉得大学生找工作要看情况。大学生如果要找好的工作,还是不好找。我觉得大学生还不如我们好找工作。因为大学生要求比较高,我们的要求就不高,只要能过得去就行了。” (C4-B1-q5)由此可以看出,一些辍学生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辍学生父母还不太了解或者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盲目乐观。在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已经倍受社会关注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免受到消极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在社会上蔓延。而在广大农村,人们对就业形势又是如何认识的呢?读书的重要性和文凭在就业中的作用是否已经下降了呢?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不管是否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不论是辍学生还是辍学生父母,都承认读书有用,肯定受教育的价值。“读书学了文化当然有用啊。像我们没有文化,什么都不知道。人家拿张报纸给你看,新闻都看不懂。这个社会必须要有文化,就算种庄稼拿瓶农药给你你没有文化也不知道怎么弄。”(C8-B2-q7)“读书用处还是有的,见识要宽点,找工作要好找些,社交方面也要广些。”(C2-B1-q7) 兰德尔柯林斯认为,“教育文凭自身具有阶层屏蔽的作用:人们所受的教育(以学校证书来体现)被用来垄断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报酬优厚的职位,即存在一种文凭社会(credential society)或文凭主义(credentialism)”。1733塞罗把教育当作雇主选择工人的一种识别“信号”,劳动者对教育的投资是为了获得被识别出来的“文凭”标志,从而导致一种所谓的文凭社会。1739而对于学历在就业中的作用,辍学生及其家长们又是如何认识的呢?“我觉得文凭还是重要,我也希望拿个大学文凭好找工作,没那么辛苦。读书主要是以后去找工作的时候容易点。还有就是拿个文凭,在农村里至少是个大学生(比较体面)。”(C3-B1-q7) “我想的话,在同样的工资条件下,如果拿了大学文凭去干的工作肯定比现在轻松。至少是闲着拿那么多的工资,而现在你还要去出劳力,流汗水才能拿到那么多钱。”(C6-B1-q5)“有了文凭肯定工作要好找得多。现在哪个地方都要文凭,没有文凭找工作难。” (C8-B1-q5)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有了较高的学历,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目前,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学历仍然是求职的一个重要筹码。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上,文凭无非是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学历与薪金、职位挂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尽管随着大学教育的扩展,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日益增多,将导致他们接受更低级的职业分配机会,但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可能得到中学毕业生所从事的最好工作,以此类推,中学毕业生更可能接受小学毕业生的最好工作。但是得到被调查者普遍肯定的是大学文凭这样的较高学历。尽管大多数被调查者肯定学历在求职中的重要性,但一些辍学生认为读书并不是每个人必经的成才之路。“我觉得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各方面都可以有出路的。我在外面认识的有些人,开得都是几十万的越野车,人家就只是小学生。学历也需要,但是人家还是发达了,人家是先出去闯了再去学的。”(C3-B1-q7)“对那些成绩很差的人来说,读书不一定就是唯一的一出路。有些人虽然读书不行但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不行,我觉得社会知识同样是一种知识,社会哲学是人走一辈子都要学的。” (C6-B1-q7) 正因为他们知道大学文凭在求职中的重要性,所以很多辍学生都希望能拿到大学文凭。但是如果成绩不好或者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读大学的可能性就很小。既然通过读书这条道路来获得高学历已经没有可能性,而又可能有其他的出路,他们便有可能放弃读书这条道路。 四、辍学的家庭决策分析 辍学作为一个教育决策,往往是由以家庭为单位做出而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尽管辍学决策的最先提出者往往都是辍学生,但绝大多数辍学生在决定辍学时都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并且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历一个意见达成的过程。在笔者调查的辍学案例中,大多数的辍学生萌生辍学的念头后都告诉了父母,而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同意辍学,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劝说子女继续读书,但是后来都接受了子女辍学,或者妥协或者默认。“当时他跟我们说不读书了我们心里都有点不舒服,就劝他让他继续读。当时我们是不同意的,他说要他读也可以,反正他读不下去也是浪费钱。后来一两个月才做出决定的。我们商量过后他实在不想读就只有依他了。” (C1-B2-q2)“跟父母说过,父母也劝过我,但是我不想读还是不想读,读不进去有什么办法?他们说去读吧,去学门技术在手头,现在这社会不学门技术怎么活得下去?后来我还是不想去读他们也没什么好反对的了。” (C4-B1-q2)家长对子女来说是一种公认的权威,家长可以拥有控制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行动的权利。从上文的分析可得知,辍学生的家长基本上都希望子女多读书并且支持子女受教育,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利用家长的权威来阻止子女辍学而是同意了子女辍学。笔者认为,家长的行为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对于理性行动的讨论,可以借鉴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理性行动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他不仅用于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而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16295理性行动理论是以“理性”(rationality)这一概念为基础解释广义上具有目的性的行动,这一假设是指“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行动者是依据这一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实务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当然,这里的“理性”与“效益”并不局限于狭窄的经济含义,“理性人”假设也不同与“经济人”假设。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或计算)对其目的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18科尔曼认为,社会科学应当以解释社会系统行为为重点。这种社会系统的规模小至由两人组成,大至整个社会,甚至可以指世界系统。19在科尔曼看来,任何行动系统都是某种社会交换系统,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是通过人们的交往和交换行动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对人们的行动有制约作用。20科尔曼认为,任何行动系统都包含四个主要概念:个人利益,控制分布,资源价值,行动者的实力。“个人利益”指个人需求及其满足程度,“控制分布”指每个行动者所控制的资源和权利及其分布。“资源价值”取决于有实力的行动者在相应资源中具有的利益。“行动者的实力”存在于他控制的有价值的资源之中。21行动者对对方控制资源的需求越高,则对方控制的资源就越有价值。而行动者控制的资源越有价值,他的实力就越强。反之,需求较少的一方就具有较强的实力。笔者把家庭中家长和子女的辍学决策行为看成一个行动系统,行动者是家长和子女。在这个行动系统中,子女控制的资源是家长对子女的感情(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和重视),而家长控制的是子女的学习费用和对其学习的支持。如果子女越需要学习费用和学习上的支持,家长控制的资源价值就越高,因而家长的实力就越强。而子女如果选择辍学,其对学习费用和学习上的支持的需求就降低了,家长控制的资源价值也就降低了,而子女便拥有了较强的实力。拥有较强实力的一方在整个事件中起主要控制作用,并能使事件的结果按自己意愿发展。子女在整个辍学决策中起着控制作用,因而事件的结果是家长接受了子女辍学。子女提出辍学,家长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坚持反对子女辍学并通过各种方式致使子女继续学习,另一种选择就是同意子女辍学。但是家长经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子女的学习成绩、将来就业、家庭条件等),还是接受了子女辍学的决定。如果子女学习成绩较差,升学可能性很小而家庭经济条件又不算富裕的情况下,辍学无疑是获益最大的选择。一方面,辍学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家长尊重了子女的选择,也没有伤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我爸爸尊重我的意见,他知道逼我去读,我那个成绩拿回来也对不起他们。所以说没必要,还不如早点投入社会。” (C9-B1-q8)“她不读书我肯定不满意,当时她决定了不去,她实在不去我也没办法,我不可能强迫她去学校。”(C8-B2-q9)在这种情况下,辍学是家庭理性的选择。五、小结本文通过对五星村辍学生及其家长的半结构式访谈,分析了农村未成年人辍学的主要原因及造成辍学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用理性行动理论对农村家庭的辍学决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农村未成年辍学受到来自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而辍学的决策是辍学生家庭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选择。但是农村学生辍学不利于农村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解决农村学生的辍学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做出努力。致谢衷心感谢社会学系姚兆余主任、朱考金老师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的悉心指导!感谢社会学系全体教师四年来的辛勤培育!另外,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还得到了剑锋乡初级中学老师的积极配合和帮助,在此也诚表谢意!参考文献:1 张梅,何赣湘农村教育问题与思考J农业教育,2005(4)2 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2):88-92.3 符明弘,傅金芝影响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家庭因素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5).4 邓志伟,蒋中一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原因、后果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4):66-705 刘朝晖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剖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6 桂建生对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4(2).7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2).8 孙志军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龚继红,钟涨宝农村家庭收入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9).10 Becker,JereR.and Elizabeth M.KingHousehold Schooling behavior and DecentealizationM.London: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1:6711 Bray,MarkReturns to Education in ChinaMLond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0:8912 郑蕾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7):12-14.13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6.14 邓志伟,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7.15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6.16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7 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 James S.Coleman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M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90:34.19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2.20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80.21 James S.Coleman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Collective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66.附录A访谈提纲(一)访谈对象:辍学生Q1:您当时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Q2:您辍学是怎么提出来的?后来是如何决定的?Q3:您辍学前学习成绩如何?学校各种条件如何?Q4:您辍学前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您读书是否对家庭造成负担?Q5: 您对你现在的工作满意吗?您觉得你如果不辍学现在的工作是否会更好?Q6:您希望多读书吗?您父母希望您多读书吗?Q7:您觉得读书有用吗?您觉得以您现在的自身条件找工作容易吗?Q8:您选择辍学对您自身和家庭有什么影响?Q9: 您觉得您当初选择辍学是否考虑周到?您是否后悔辍学?(二)访谈对象:辍学生父母Q1:您的子女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Q2:您的子女辍学是怎样提出的?后来是怎样决定的?Q3:您的子女辍学前学习成绩如何?学校各种条件如何?Q4:您希望您的子女多读书吗?您觉得读书有用吗?Q5: 您希望您的子女从事什么职业?您觉得您的子女去找工作容易吗?Q6:您希望您的子女达到什么学历?Q7:您觉得女孩是否应该和男孩一样接受教育?Q8: 您觉得您的子女辍学对他自己和家庭有什么影响?附录B主要访谈记录C1:被访者1(B1):辍学生 性别男 年龄19 辍学年龄16职业 厨师 学历 初中 辍学时间 高一结束 读书太困难了,学不起走。我不想读书是自己提出来的,然后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先一段时间,我父母给我建议读书的好处,将来不读书的坏处,后来我自己还是决定不读了。我爸爸没有什么意见,他不管。我妈给我建议读书的好处和不读书的坏处。父母对我的决定也没有不满。如果父母不同意,我不会放弃读书的。被访者2(B2):辍学生母亲 39 初中 他就是读不起走,还有就是他看到他爸爸踩三轮车很辛苦,挣来的钱他拿去混光阴浪费了,从内心上来说他觉得对不起我们。前几年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供他读书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一直都说再困难我们都要供他读。他不读书我们要轻松点,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他多读书,再困难我们也要供他读的。最先是他提出来的,说读不得书,当然我们是想让他继续读。他说看到他爸爸踩三轮车很辛苦,他又读不起走相当于把钱拿去浪费了。我们商量过后他还是决定不读了。C2:被访者(B1): 辍学生性别男 年龄18 辍学年龄16 职业 推销饲料 学历 初中 辍学时间 高一上学期结束考试考差了,就没有读了。学不好也不想学了。我直接跟父母说我不读就没有去读。父母没有怎么劝我,有几个亲戚劝我。刚开始一两天他们反对的,但是我成绩太差了,后来他们也没有反对了。家庭情况供的起走,不算困难。父母在外地办机砖厂,家庭条件还可以。C3:被访者(B1):辍学生性别男 年龄18 辍学时间16 职业 焊工 学历 初中 辍学时间 中专二年级上学期读不进去,读着困难,成绩也很差。刚开始我读了半年我就不想读了,出去玩就没有回来,就想办法强求我去读,爸爸妈妈舅舅把我拉到学校去交给教官,不让我走。后来我又好好的读了,我比较害怕我舅舅,我舅舅在那里我又敢怎样呢后来读到5月份我还是没有读,懒的读,还是读不下去。后来我说我要出去找活干他们也没有拉我。我先到麻纺厂工作,找不到钱,后来出去找工作。刚从河南打工回来,开年后打算在乐山找活。我觉得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各方面都可以有出路的。我在外面认识的有些人,开得都是几十万的越野车,人家就只是小学生。学历是要要,但是人家还是发达了,人家是先闯了闯后再去学的。我现在这个学历找工作不容易,找那些不满意的活倒好找。大学生普遍的很,随便哪里都可以找几个出来,多的很,大学生不好找,他们因为一要求高,二人家那些用人的想的是那么多大学生,这个不干总有人要干。C4:被访者:辍学生B1性别男 年龄18 辍学年龄16职业 打工 学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电焊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合同规范
- 2025年度理财代客服务亏损赔偿合同
- 海南省琼海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企事业单位食堂食材供应合同范本
- 2025版供应链金融数据保密及风险评估服务协议合同
- 2025年度稻谷种植技术交流与推广合同
- 2025版共有产权住房买卖合同下载
- 2025年拆迁项目风险评估与居间代理服务协议
- 贵州省黄平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商场展位装修及设备采购合同
- GB/T 6728-2017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 GB/T 35147-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机械动力传输挠性联轴器一般用途
- GB/T 32911-2016软件测试成本度量规范
- GB/T 10125-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 T-JSYLA 00007-2022 江苏省智慧公园建设指南
- 员工宿舍的整改方案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数控加工中心培训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自动控制原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