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利益问题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本文从工业化和农民利益的有关理论入手分析传统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利益 的冲突在研究工业化发展和农民利益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农民利益 走农村三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方面使得维护农民利益采取 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的措施走农村三化发展的道路有据可依同时为我 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一些制度创新和发展途径 这篇论文首先对传统工业化发展对农民利益的损害进行分析分别从工农业 剪刀差财政体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 现状和问题论证了农民对工业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包括要素贡献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和资本贡献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 g d 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 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为依据建立模型预测了全面小康 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其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工业化的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现状的主要方面 分别从土地需求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农业生产资 料成本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农村劳动力 素质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农村子女入学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工业化成果的共享与 农民利益的关系和财税体制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 析基本上涵盖了农民利益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利 益关系的基本概貌 再次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 上分析了我国农村三化道路的意义并提出了我国农村三化道路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维护农民利益走农村 三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包括农 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的创新户籍制度的创新农村教育制度 的创新农村财税制度的创新农村金融保险制度的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的创新和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并提出了在实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依托农村工 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城乡共荣的新型工 业化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一步发 展相信农民利益会得到进一步的维护它不仅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工 业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更是 不无裨益的 关键词工业化农民利益农村三化制度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starts with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peasants interests, analyzes the conflict between conventional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and peasants interests. based on the studying of the pres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and the peasants interes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peasants interests. the ideas not only provide proofs with the measures of “industry supporting agriculture” and “city accelerating countryside”, but also provide proofs with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eanwhile provide som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 paths to the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damages to the peasants interests made by conventional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from several main aspects such as price scissors and fiscal system,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circumstances and problems of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construes the contributions offered by farmers to the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factors, products, market and capital. this paper forecasts and analyzes the gap of per capita annual incom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in comprehensive well-off term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ity between per capita gdp and tha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second, the author construes the main present situations between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and peasants interests from eight aspects, which including land demanded, the price of farm crops, the cost of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the rural labor-quality, the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the share of industrialized fruits and the fiscal and tax system and so on, the systematic demonstration and analysis cover the main factors of peasants interests and illustrate the ba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and peasants interests. in succession,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problem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aking the new-type industrialized roa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expounds the existing circumstances and problems of the rural i 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bove,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peasants interes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cluding eight aspects, such as rural land system, rur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system, household system, rural educational system, rural fiscal and tax system, rural finance and insurance system,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the author concerns that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ing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t should achieve urban-rural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and bring about urban-rural co-prosperous new-type industrialized road. following with the further attention paid by our government to peasants interests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ew-type industrialized roa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easants interests will get more maintenance, which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easants interes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advancing of our national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industrialization, peasants interests,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三农 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解决一切中国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过去是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现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政治稳 定的前提其中农民利益问题是一个核心的内容 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利益问题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均比较关 注农民的问题也做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 2 0 0 3 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家宝总理郑重承诺 5 年之内将全面取消农业税 1 这一方面对农民是一件重大的 福利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党和政府 对农民利益问题的关注 在我国传统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农民利益问题一向是忽视的现阶段我 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长期以来所积存的农民利益问题便成为了我国 工业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产品价格问题土地问题 等都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利益问题综上所述 农民利益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也是一个很值得全面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以工业化理论三农问题的有关研究为依据通过对传统工业化发展 与农民利益的冲突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 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从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农村工业 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 程中维护农民利益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1.2.2 研究意义 ( 一) 学术意义 首先本文的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的研究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或 缺的力量工业化要想取得发展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的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的产业化通过农村三化的发展反过来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国 内理论界对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缺少对农民利益的分析以及农民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2 利益的解决与工业化的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工业化的发 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其次本文将我国工业化发展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 来进行分析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研究面的拓宽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是现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 是一国工业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而且对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是国内学者一般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方面进行研究各自 强调其重要性本文对这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强调将它 们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从而共同促进我国工业化的 发展本文对三者的结合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最后本文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维护农民利益走农村三化道 路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农村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由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对农民利益的损害致使我国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 比较严重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我国农民的各方面利益 农民一直为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在原材料劳动力以及市场等方面作着贡 献而我国传统的工业化建设以工农业剪刀差财政体制等方式损害了农民的 利益使农民的很多既得利益通过不公平的方式转向了城市现阶段三农问 题越来越突出的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也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能 力不再通过剥夺农民的利益来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对今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制定是 有借鉴意义的 ( 二) 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国进行工业化发展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完成 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国民经 济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头戏缺少了农业 的发展工业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谈不上工业化的发展与实现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民问题 的解决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只有解决了农 村问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能平稳快速的发展农民利益问题是三农问 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全面考虑农民的利益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三农问题进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其次 研究工业化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有助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 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是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的其中消费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3 需求和投资需求是国内需求即内需出口需求是国外需求即外需一个国家 的国民经济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促进本国经济 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的疲软就是因为内需不足所造成的要想扩大内需 只有提高人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层人民的收入只有让那些想买东西的人消费 的起才能真正的扩大内需虽然广大农村居民处于我国收入层的底层但是却有 着巨大的购买潜力只有维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启动广大 的农村市场扩大内需进而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维护农民利益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保持社会稳定既是社会生活 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否走向兴盛的根本前提 在当代中国保持社会稳定更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占我国 大部分领土的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村的稳定与否都 是农民的行为作用的结果因此稳定农村就是要稳定农民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妥 善解决农民利益问题只有妥善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才能维护和保持农村稳定 从而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现状概述 关于本论文各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和农民利益问 题的研究其中关于第一个问题国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理论和实证分析都比 较翔实而国内关于工业化的理论研究多为继承国外的研究成果然后结合本国 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所以内容较少关于农民利益问题的研究由于本文旨在对 我国农民利益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国外主要是借鉴其理论国内则为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 1.3.1 工业化理论的研究现状 工业化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1 ) 工业化的基本涵义的理论其中有 西方发展经济学家 h 钱纳里对工业化的定义是以各种不同的要素供给组合去 满足类似的各种需求增长格局的一种途径 2 另一位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认 为 工业化过程即 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 3 德国经济史学家鲁道夫吕贝尔特在其工业化史中认为工业化就是以机器生 产取代手工操作作为起源的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 4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也从 一系列基本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角度对工业化的涵义做了阐述 5 ( 2 ) 工业化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英国的柯林克拉克和美国的西蒙库兹涅茨对于工 业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这一趋势和规律做出了重要发现克拉克在 1 9 4 0 年发表 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阐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4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结论克拉克通过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水 平的国家的横断面比较再次印证了其结论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 研究发现了工业化进程中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规律也证明了工业化有利于经济 增长 4 ( 3 )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的理论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中新古典的传统 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 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是相对不重要的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从要素 供给方面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和斯旺提出的新古典 经济理论和琼罗宾逊夫人等提出的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 6 ( 4 ) 工业化的阶段及 结构演变的理论对这一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研究的学者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 他把全部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它产业霍夫曼比例消 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随着霍夫曼比例的变化工业化进 程被分成四个阶段钱纳里按人均收入将工业化分为三个阶段此外克拉克根 据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变化将工业化划分成五个阶段库兹涅茨按照农 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划分将工业化划分为八个阶段张培刚依据发动者 是政府还是个人将工业化分为三类 6 ( 5 )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选择理论钱 纳里区分了战后有代表性的四种发展战略一是外向型初级产品生产导向的国家 例如马来西亚二是内向型国家例如土耳其三是中间型国家例如哥伦比亚 四是外向型的工业生产导向的国家和地区例如韩国 6 上述四种战略是处于准工 业化阶段的国家在总体发展方面的战略钱纳里认为在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 的国家对中间产品和资本物品的进口需求会增加此外国内还对新型工业化 道路进行了研究 1.3.2 农民利益问题的研究现状 ( 一) 三农问题的研究 三农问题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对此研究深 入而广泛一般为三个方面的研究( 1 ) 高度重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 题( 2 )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张厚安徐勇将其归结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 识的动摇片面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贡献而忽视对其保护和支持及对改革后 的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估计不足 7 邓大才认为是我国选择了长 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失去自我发展自我 积累的能力 8 陆学艺认为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 9 此外 不同的学者还有其他的一些看法( 3 )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途径综合起来 有农民利益保护论城乡统筹发展论结构调整论就业优先论农村基础设施 投资论市场化带动论和城市化推进论几种观点 ( 二) 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5 主要包括( 1 )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国内学者分别将机械化科技化和社会化 引入其中( 2 ) 农业现代化的标准目前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业基 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产业化 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宏观调控信息化人的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农 民生活消费现代化等几个方面( 3 )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动态性区域性 世界性和时代性整体性等 1 0 ( 三) 农业产业化问题的研究 主要包括( 1 )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主要从企业化和一体化的角度进行阐述 ( 2 )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主要从带动因素和组织模式等几方面进行分类( 3 )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主要从政府 企业 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1 ( 四)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 主要包括 ( 1 ) 流动的基本特点及趋势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种趋势 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众多发展速度快流动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性外出 成为主要形式流动者的素质较高流动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流动的理性程 度越来越高( 2 ) 流向及流动方式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农业剩余劳动力 的主要流向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的行业主要为工业建筑业商业 餐饮业和服务业流动的方式主要依靠自组织网络( 3 ) 流动的制约因素这主要 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层性的存在能力的竞争生存的现状等因素( 4 ) 流动影 响主要分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5 )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 路与对策有的学者赞成以小城镇作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但也有学 者提倡农民直接进入大中城市也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完全是一种 市场行为 1 2 ( 五) 农村城镇化理论的研究 主要包括( 1 ) 城镇化的内涵分别从城镇的自身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方面进行 阐述( 2 ) 关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问题主要认为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 革和市场机制等( 3 ) 城镇化的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分为增加小城镇的数量和 增大大城市的辐射能力或两者相互结合三个方面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 农民问题的解决 1 3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为工 业化所作的贡献以及传统工业化对农民利益的损害的分析和建立模型预测我国全 面小康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在研究工业化发展和农民利益维护的关系现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6 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农民利益走农村三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求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以促进我国工业 化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一)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是 经济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 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本论文中关于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的发展 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现状的研究就采用这种研究方法规范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经 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者研究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关于维护农民 利益走农村三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等采用的是规范分析 方法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有机结合 ( 二) 归纳分析的方法归纳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客观事实把这些事实加以 分类然后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本论文在研究我国工业化 的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维护农民利益 走农村三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就使用了这种办法 ( 三) 文献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是本文采用的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在 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该题目相关文献资料的大量的检索研究从而把握住该领域 的研究前沿文献的检索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思路国内文献检索和国外文献检索 本文文献的检索主要集中在国内文献因为本文的目的是旨在解决我国的具体问 题国内学者对这方面所作的研究比较详尽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 经验的借鉴上本文在综合把握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 此问题的研究 ( 四)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按 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均 g d p 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为依据建立模型进行量化分析预测实现全面小康时期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就使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理论研究部分采用 的就是定性分析的方法本文绝大部分内容的分析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 的就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1.5 相关概念的涵义与界定 工业化和农民利益是本文研究的两个核心概念进行该课题的研究首先要明 确工业化和农民利益两个概念的涵义确定农民利益的范围 工业化是工业( 特别是制造业) 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1 4 现阶段 我国的工业化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今后要努力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7 路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程度在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工业化发展水平从东 部中部到西部呈现梯形发展的态势但总体上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 展的中期阶段 农民利益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农民从现有社会资源分配中所能得到的与其 所处的社会阶层中的地位相适应的份额与好处根据农民利益的客观内容可以 划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大类其中经济利益是农民最基本 最重要的利益是其他两个利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农 民利益就是指农民的经济利益即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农民利益的问题 将农民利益放在工业化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来研究对农民 利益的维护问题 我国农民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从本原意义上说 农民完全是个职业概念 在发达国家农民指的就是经营农场或农业的人在我国辞海中农民条目 的释义也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 元户籍制度的原因农民主要不再表现为一种职业概念而主要作为了一种身份 概念所以农民的概念同样也是需要界定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对农村居民和城 镇居民主要是以常住的居住地为标准结合经济因素而划分的鉴于本文需要借助 大量的统计资料而且中国统计年鉴上对农民的界定也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 情况的所以本文中所指的农民概念主要是指农村的常住户其核心和主体是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1 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8 2 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2.1 中国走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发展不可逾越的过程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阶段 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变的必由之路基本实现工业化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 3 亿人口中有8 亿是农民 1 5 要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就必须要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由于工业在经济发展中有促进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 产品具有较强联系效应有利于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加速经济增长等作用 所以工业化进程势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农业生 产率的提高产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等因素也使得产业结构必然朝工业化的 方向发展可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导致了工业化历史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实 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是1 8 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奋 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工业化能极大地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社会创造 财富的能力所以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2 传统的工业化发展主要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主 2.2.1 传统的工业化发展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 一) 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方式大量汲取农业剩余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通常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长期交换中工业品价 格高于其价值农业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由这种不等价交换所形成的剪刀状价格 差距传统的工业化时期我国长期采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转移 农业利润汲取农业剩余以满足优先发展的重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有关研究 表明1 9 5 3 1 9 7 8年间我国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的幅度由 1 9 5 3年的 1 8 . 5 提高到 1 9 7 8年的 3 5 . 5平均每年提高 0 . 6 8个百分点而工业品高出其价值的 程度平均为 2 6 左右最高的 1 9 5 8 年达到 4 5 . 9正是通过这种剪刀差农 民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 3 3 7 6亿元的资金平均每年为 1 3 5亿元 1 6 ( 见表 2 . 1 ) 这 笔资金是 1 9 5 3 1 9 7 8年间全民所有制各行业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总数 3 6 8 0亿 元的 9 2按 2 5年平均 7 2 . 5 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推算全民所有制各行业 基本建设投资的 6 6 . 7 来自于农业剩余是由农民提供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9 表 2.1 剪刀差方式从农业中汲取的资金数量 table 2.1 capital drawn from agriculture by price scissors 单位或亿元 年份 农产品价 格低于其 价值的幅 度 工业品价 格高于其 价值的幅 度 剪刀差 绝对量 年份 农产品价 格低于其 价值的幅 度 工业品价 格高于其 价值的幅 度 剪刀差 绝对量 1953 18.5 27.7 36.21 1966 33.5 33.6 149.44 1954 19.2 27.0 43.40 1967 28.2 30.9 125.45 1955 17.9 25.0 41.82 1968 24.2 26.9 106.20 1956 21.5 27.2 51.32 1969 30.3 28.0 127.18 1957 19.7 19.1 49.32 1970 35.5 30.7 163.02 1958 26.5 45.9 91.96 1971 36.5 29.0 178.68 1959 35.5 18.9 114.41 1972 36.8 27.7 185.91 1960 45.9 25.8 127.23 1973 35.7 26.3 205.52 1961 27.3 22.3 71.59 1974 33.9 24.5 199.15 1962 27.1 27.9 73.92 1975 35.6 23.7 223.82 1963 29.2 32.1 88.81 1976 33.5 20.6 207.17 1964 31.5 37.4 110.61 1977 35.7 19.9 228.15 1965 31.5 32.0 122.31 1978 35.5 19.0 253.86 ( 资料来源李微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 ( 二) 通过财政体制对农民利益所作的损害 一般来说国家的财政体制应该公平的面对国民然而在我国尽管农民是 国民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却在占人口少数的城市虽然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上要求国家应重点支持一些重点产业的发展绝对的公 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国在传统工业化时期却长期大量地通过这种方式汲取农 业剩余据统计1 9 5 3 1 9 7 8 年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包括支援农业生产 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基建支出流动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等) 从 1 9 5 3 年的 1 3 . 0 7 亿元增加到 1 9 7 8 年的 1 5 0 . 6 6 亿元增加了 1 0 . 5 倍累计投资为 1 5 6 0 . 9 5 亿元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一直很低最低为 1 9 5 3 年的 5 . 9 6最 高也仅为 1 9 6 4 年的 1 7 . 0 1而农业税收基本保持不变由 1 9 5 3 年的 2 7 . 5 1 亿元 增长到 1 9 7 8年的 2 8 . 4 0亿元 1 7 ( 见表 2 . 2 ) 财政体制的城乡分化导致了我国农村 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10 表 2.2 19531978 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和税收中农业各税的情况表 table 2.2 budgetary expenditure for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and related tax of the taxes revenue in the year of 1953-1978 单位亿元 年份 财政用于农 业的支出 占财政支出 总计的% 农业各 税 年份 财政用于农 业的支出 占财政支 出总计的 % 农业各税 1953 13.07 5.96 27.51 1966 54.14 10.07 29.55 1954 15.79 6.47 33.13 1967 45.64 10.38 28.95 1955 17.01 6.47 30.72 1968 33.24 9.29 30.02 1956 29.14 9.76 29.65 1969 48.03 9.13 29.56 1957 24.57 8.30 29.67 1970 49.40 7.61 31.98 1958 43.28 10.81 32.59 1971 60.75 8.30 30.86 1959 58.24 10.72 33.01 1972 65.13 8.50 28.37 1960 90.52 14.06 28.04 1973 85.17 10.53 30.52 1961 54.79 15.39 21.66 1974 91.21 11.54 30.06 1962 36.82 12.49 22.83 1975 98.76 12.06 29.45 1963 54.98 16.56 24.00 1976 110.49 13.71 29.14 1964 66.98 17.01 25.89 1977 108.12 12.82 29.33 1965 55.02 11.96 25.78 1978 150.66 13.43 28.40 (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 2 0 0 3其中农业各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 产税和契税) 由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是构成农业固定资产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资金来源它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着主体和骨 干的作用所以我们着重分析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中的基本建设支出的 情况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 0 0 4 显示我国工业化建设初期的 2 7 年间农业 基本建设投资在国家基建投资中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 7 . 1 增长到五五时 期的 1 0 . 5只在 1 9 6 3 1 9 6 5年经济调整时期为 1 7 . 6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是 不断上升的五五时期比一五时期上升了 3 . 4 个百分点但同工业主要是 重工业相比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则严重不足在农轻重基本建设投资构 成中农业的投资比重除三年经济调整时期为 2 6 . 2 外其余几个五年计划时期 都在 1 5 左右而同期城市重工业的投资比重都在 7 2 以上其中二五三 五四五时期的比重都超过了 7 5 1 7 ( 见表 2 . 3 )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11 表 2.3 我国前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投资中农轻重投资比例表 table 2.3 expenditure for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light industry and heavy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the former five-year plan 各部门基建投资额(亿元) 各部门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时期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一五时期 41.8 37.5 212.7 14.3 12.8 72.9 二五时期 135.7 76.6 651.7 15.7 8.9 75.4 19631965 年 74.5 16.5 193.7 26.2 5.8 68.0 三五时期 104.3 42.6 498.9 16.1 6.6 77.4 四五时期 173.1 103.0 874.9 15.0 9.0 76.0 五五时期 246.1 156.3 1075.5 16.0 10.6 72.8 ( 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 0 0 4中国金融年鉴 1 9 8 7 整理而成) 此外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支出上的城乡分布失衡社会保障体制的城乡分化等限 制了农民对工业化成果的共享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2.2 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与之相适应我国农民利益也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与保护但由于各 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民利益至今仍遭受着各种侵害 ( 一) 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但是增长较慢城乡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 0 0 3年我国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为 2 6 2 2 . 2元是 1 9 9 0年的 3 . 8倍 1 8 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稳 中趋降占全年纯收入的 5 8 . 8比 1 9 9 0年下降了 1 6 . 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 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年纯收入的 3 5 . 0比 1 9 9 0年上涨了 1 4 . 8 个百分点农产品商品率提高现金收入增长较快2 0 0 3 年农民人均现金纯 收入由 1 9 9 0年的 4 3 9 . 7 2元增长到 2 0 0 3年的 2 1 3 4 . 9元增长了 3 . 9倍收入的 不断增长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1 9 9 0 年至 2 0 0 3 年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5 8 4 . 6 3 元提高到 1 9 4 3 . 3 元 1 8 增长了 2 . 3 倍 农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恩格尔系数由 1 9 9 0 年的 0 . 5 8 8 0下降到 2 0 0 3年的 0 . 4 5 5 9 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提高 医疗保健支出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提高了 2 . 7 1 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提 高了 6 . 9 2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支出提高了 6 . 7 6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支出提高较 快 人均支出由 1 9 9 0 年的 6 3 9 . 1 元提高到 2 0 0 3 年的 2 5 3 7 . 4 元 1 9 提高了 3 . 0 倍 9 0年代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每年都在名义上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扣除 物价因素影响每年的增长率只徘徊在 4 左右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的 1 9 9 4年名义增长率为 3 2 . 5但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率只有 5 . 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12 1 9 受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影响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经历了一个 由缩小到再度扩大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农村经济的改革开始的从而使 农民首先获益 使我国历史上居高不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迅速缩小 到 1 9 8 5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缩小到 1 . 8 5 1 但此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的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呈逐步扩大趋势到 1 9 9 3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 扩大到 2 . 8 0 1 2 0 0 3年继续扩大到 3 . 2 3 l 1 8 要指出的是上述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系指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 差距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 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 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但城镇居民消费了而又未进入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品和服务诸如住房公费医疗 低价或无偿提供的消费品及单位内部发放的各种实物等在全部收入中基本上没 有得到反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 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集体任务后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 括实物收入可见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 个指标的口径范围不完全一致用它们之比来计算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大大 低估了实际收入差距 ( 二) 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且转 移难度增大农民就业仍很不充分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真正 取得突破的在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民间借贷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同人民币协议中文
- 2025简易劳动合同书 学校教师聘用合同
- 红酒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供应商合同模板
- 客户关系维护策略文档长期跟进回访指导模板
- 诗经黍离课件
- 红楼梦课件诗词
-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补偿合同
- 诗经击鼓课件
- JJG 291-2018溶解氧测定仪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 2024昆仑燃气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某年05
- 网络安全运维课程教学大纲
- 水稳配合自动计算程序
- 小学标准作文稿纸模板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评估与预防(团体标准)解读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设计构成全套教学课件
- 事件报告调查表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