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毕业论文 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pdf_第1页
液压毕业论文 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pdf_第2页
液压毕业论文 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pdf_第3页
液压毕业论文 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pdf_第4页
液压毕业论文 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题目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 学 生 姓 名史亮 系 部 名 称自动化系 专 业 班 级机电一体化二班 指 导 教 师卜丽华 起 止 时 间 教 务 处 制 毕业论文项目表毕业论文项目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迄今已进行周剩余周 学生姓名史亮系部自动化系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二班 指导教师姓名卜丽华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外聘是否 题目名称卧式组合钻孔专用机床液压系统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系 意 见 系主任签字:年月日 毕业答辩 成绩: 年月日 小组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年月日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 摘要 本文首先对液压系统进行工况分析,通过分析计算,绘制速度、负载循环图,初步选 定液压缸工作压力,并计算加紧液压缸和工作缸尺寸以及各阶段流经液压缸的流量; 其次根据液压系统供油方式、 调速方式、速度换接方式以及加紧回路的选择拟定液压 系统图,并且对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再次通过对流通各元件的的流量的计算,合理选 择液压系统元件; 最后通过对压力损失和系统升温的验算, 对液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达到要求。 关键词:工况分析;液压系统原理图;液压泵;液压阀;压力损失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Abstract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ssion statement title, the first condition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analysis, through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rendering speed, duty cycle graph, the initial selection of hydraulic cylinders working pressure, and calculated to intensify the work of hydraulic cylinders and cylinder size and flow of the various stages The hydraulic cylinder of the flow; second oil hydraulic system according to mode, speed mode, the speed-for-access approach and the choice of stepp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system circuit diagram and working status of the system; once again flow through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flow Calculation , a reasonable choice of hydraulic system components; last through the pressure loss and temperature of the checking system, hydraulic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meet the requiremen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Analysis; hydraulic system diagram; hydraulic pump; hydraulic valve; pressure loss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 摘要摘要 1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5 1.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发展概况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发展概况.5 1.1.1液压传动的定义液压传动的定义.5 1.1.2 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5 1.2 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6 1.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液压传动的优缺点.7 1.3.1 液压传动的优点液压传动的优点.7 1.3.2 液压传动的缺点液压传动的缺点.7 1.4 液压传动的研究现状液压传动的研究现状.7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8 1.5.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8 1.5.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8 第二章第二章现代液压技术的应用现代液压技术的应用.9 2.1 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9 2.2 液压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液压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9 2.3 液压技术在日常设施领域中的应用液压技术在日常设施领域中的应用.10 第三章第三章钻床液压系统的设计钻床液压系统的设计.11 3.1 工况分析工况分析.11 3.1.1 负载分析负载分析.11 3.1.2 运动分析运动分析.12 3.2 主要参数的确定主要参数的确定.13 3.2.1 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初选.13 3.2.2 液压缸主要结构数据参数的确定液压缸主要结构数据参数的确定.13 3.2.3 液压缸的压力、流量和功率的计算液压缸的压力、流量和功率的计算.14 3.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14 3.3.1 调速方法及供油形式的确定调速方法及供油形式的确定.14 3.3.2 换向方式的确定换向方式的确定.15 3.3.3 工作进给油路的确定工作进给油路的确定.15 3.4 选择液压元件选择液压元件.16 3.4.1 选择液压泵选择液压泵.16 3.4.2 选择液压阀选择液压阀.17 3.4.3 选择辅助元件选择辅助元件.18 3.5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验算液压系统性能.19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 3.5.1 压力损失验算压力损失验算.19 3.5.2 油液升温验算油液升温验算.19 第四章第四章结论结论.19 致致谢谢.1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0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第一章绪论 1.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1.1.1液压传动的定义液压传动的定义 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原动部分、传动机构及控制部分、工作机部分(含辅助装置) 组成。 原动机包括电动机、 内燃机等。 工作机即完成该机器工作任务的直接工作部分, 如剪床的剪刀车床的刀架等。 由于原动机的功率和转速变化范围有限,为了适应工作 机的工作力和工作速度的变化范围以及性能要求, 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设置了传动 机构, 其作用是把原动机输出功率经过变换后传递给工作机。一切机械都有其相应的 传动机构,借助于它达到对动力的传递和控制的目的。 传动机构通常分为机械传动、 电气传动和流体传动机构。流体传动是以流体为工 作介质进行能量转换、传递和控制的传动。它包括液压传动、液力传动和气压传动。 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主要是利用液体和气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 而液力传动则主要 是利用液体的动能来传递能量 1.1.2 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它是一门新学科,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 传动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已有23百年的历史,只 是由于早期技术水平和生产需求的不足,液压传动技术没有得到普遍地应用。随着科 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液压传动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由于军事及建设需求的刺激,液压技术日趋成 熟。 我国的液压工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液压元件最初应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 6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已渗透到各个工业部门,在机床、工程机械、冶金、农业机械、 汽车、船舶、航空、石油以及军工等工业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当前液压技术正向 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低能耗、长寿命、高度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新元件的应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和优化、微机控制等工作, 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我国的液压件已从低压到高压形成系列,并生产出许多新型元件,如插装 式锥阀、电液比例阀、电液伺服阀、电业数字控制阀等。我国机械工业在认真消化、 推广国外引进的先进液压技术的同时,大力研制、开发国产液压件新产品,加强产品 质量可靠性和新技术应用的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对一些性 能差而且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液压件产品,采用逐步淘汰的措施。由此可见,随着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 液压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在各种机械设备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2 液压传动的系统组成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工作的。 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由以下 几部分组成: 动力元件:是将原动机所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压力能的元件。其作用是 向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最常见的形式为各种液压泵。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心脏。 执行元件: 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以驱动工作机构的元件。这类元 件包括各类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控制元件:是用来控制或调节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量或方向,以保证执 行装置完成预期工作的元件。这类元件主要包括各种液压阀,如溢流阀、节流阀以及 换向阀等。 辅助元件:将前面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起储油、过滤、测量和 密封等作用。例如管路和接头、油箱、过滤器、蓄能器、密封件和控制仪表等,是液 压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 1.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3.1 液压传动的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因此惯性力较小,当突然过载或停车时,不会发生大的冲击; (2)能在给定范围内平稳的自动调节牵引速度,并可实现无极调速; (3)换向容易,在不改变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较方便地实现工作机构旋转 和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 (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用油管连接,在空间布置上彼此不受严格限制; (5)由于采用油液为工作介质,元件相对运动表面间能自行润滑,磨损小,使用寿 命长; (6)操纵控制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7)容易实现过载保护。 1.3.2 液压传动的缺点 (1)使用液压传动对维护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终保持清洁; (2)对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液压元件维修较复杂,且需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4)用油做工作介质,在工作面存在火灾隐患; (5)传动效率低。 1.4 液压传动的研究现状 20 世纪是液压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从 20 世纪初的矿物油作为动力传递介质概 念的引入,到柱塞泵、三大类阀的发明,到四、五十年代电液伺服阀的发明和电液伺 服控制理论的确立,再到 1970 年代插装阀及比例阀的发明,这些都是液压技术领域 极具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液压技术在机械结构及流体原理 方面已很少再有创新。但液压技术却从与之相关的技术中得益良多。正如 1998 年德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国国际流体技术年会(IFK)上引用的数据表明:近 20 年来,液压技术的发展来源于自 身的科研成果仅约 20, 来源于其他领域的发明占 50, 移植其他技术成果占 30。 液压技术正是在汲取与其相关技术并与替代性技术的竞争中得以发展的。可以 说, 电气传动与机械传动不单纯是与液压技术相竞争的技术,其互相的融合也正是技 术发展、完善的一种方向。就目前而言,液压技术主要在以下领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需要大功率传递、要求功率重量比大的场合;需要高动态响应的场合。下面从 液压元件、系统集成与控制、密封技术等方面分别阐述液压技术的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卧式组合钻床在工业各领域, 如机械、 电子、 钢铁、 运输车辆及制造、橡胶、纺织、化工、食品、包装、印刷和烟草领域等的影响,正确 认识和了解卧式组合钻床的性能,合理的选择卧式组合钻床进行使用。 随着生产加工的不断需求,液压钻床的适用范围也在逐步拓宽。下文就将以 一个典型液压钻床来具体研究它的液压系统 1.5.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现代的钻床中液压系统已经被普遍所应用, 然而液压系统也在占有不可或缺的 作用, 因此在本论文中主要研究液压系统在钻床中的应用。 主要对液压系统进行设计, 其中包括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等参数的设计以及负载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确定 主要参数、拟定液压原理图。计算和选择相关元件、并进行元件的性能验算。绘制液 压缸总装配图,并编写技术文件。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9 第二章现代液压技术的应用 2.1 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液压式可变高频冲击锤在海洋和地质勘探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一般振动冲击锤的激振频率为 1020 Hz,而日本新近推出的液压式可变高频冲击锤 激振频率可达 60Hz并可在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改变激振频率和振幅,同时可实现 优化振动及工况要求。目前国内研制的液压振动设备的激振频率可在 10100 Hz 范围内 随意调整。并能和相应的设备组合使用,既可进行水下作业又可用于矿山作业。 液压式可变高频冲击锤的工作原理:来自专用液压泵站的高压油通过三级伺服阀与激 振液压缸相结合,其激振频率和振幅由控制台控制。控制台以电气信号的形式设定。可根 据实际工况进行调节。激振液压缸为开环控制,不设位移传感器,在此状态下若柱塞触 到限制挡块就不能高效率作业。为使激振液压缸经常处于激振器中心附近保持振动。在结 构上将其与定位液压缸设计成整体式。定位液压缸上装有称为定位阀的方向控制阀,液压 缸的位移不采用机械式伺服阀。当液压缸发生位移时。定位阀将缸上的运动部件利用油的 吸排压力将其反馈供给定位液压缸,以实现控制。但如果定位阀的灵敏度高,激振缸和定 位缸经常会产生相反的力这样就会导致能量利用率的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对 定位阀设置一定的重叠量,定位液压缸与集流腔连通,将定位系统的增益调整在低水平。 液压式振动冲击锤的结构特征是:采用一般的伺服阀得到高频振动冲击,达到其开采 矿石的目的,它主要取决于该装置控制系统和液压、机械部分所构成的要素。 控制上的因素,一方面液压式可变高频冲击锤的输出能量大,最大输出可超过 3 t,要使 此等级的液压缸以主频 60 Hz 运动。伺服阀的流量必须在 400 Lmin 以上。因此选用满 足此流量的 626F 高速型伺服阀,构成一般的定位系统。 2.2 液压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各种新式武器 和技术兵器大量投放战场,使得战争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空前提高,战争对液压技术的依赖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0 性进一步增强。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制约着中国军队工程装备的水平和工程保障的能 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中国军队军用工程机械与国外国军队队军用工程机械之比较,虽然中国军队近些年 来根据军事斗争的需要,加大了军用工程机械的开发和研制力度,生产出了一批新型的高 性能的军用工程机械装备,并且有些装备已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 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野战工程机械方面,对多用装 甲战斗工程车的开发和研制力度不够。外国军队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多用装甲 战斗工程车的研究,到 20 世纪末,主要军事强国都已经形成了系列化装备,能够完成各 种条件下的工程保联任务并且将防护能力、综合作业能力、突击能力和伴随保障能力融于 一身。相比之下目前中国军队多用装甲战斗工程车的研究才刚刚走步,还有十分漫长的路 要走。二是对保障机械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美军、俄军、法军和英军研究的相对好一 些,并有一些保障机械装备了部队,而中国军队开展的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战时快速抢 修和维护机械的配套设备还是一片空白。三是军用工程机械的机动和伴随保障能力还需进 一步提高。现代战争部队的机动速度越来越快,机动战已经成为主要作战模式,在这种条 件下,军用工程机械为了完成伴随工程保联任务必须具有较快的机动速度,才能保证工程 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中国军队现有装配的工程机械与外国军队军用工程机械相比,机动速 度普遍较慢,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四是工程机械的稳定性较差。中国军队有相当 多的工程机械都是由国外引进的工程机械或民用工程机械改装而成,与外国军队军用工程 机械相比稳定性相对较差,比如无故障间隔时间短、部分零部件容易损坏、工作性能不稳 定等。这些不足在平时还可以克服,但在战时将会突现出来,严重影响中国军队工程保障 任务的按时完成,甚至可能贻误战机,造成整个战斗的失利。 由此可见现代液压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军事机械的水平 2.3 液压技术在日常设施领域中的应用 液压电梯具有承载重量大和运行平稳的优点,由于梯式液压电梯采用 r 层叠式导轨的 运动形式,滑轮式液压电梯采用了组合式滑轮组的运动形式,所以均可克服传统液压电梯 提升行程短、速度慢的缺点;此外,梯式液压电梯的液压缸安装在一个特殊结构运动导轨 中, 滑轮式液压电梯的液压缸安装在滑轮组中, 均非传统液压电梯液压缸的坑道安装方式, 从而降低了安装成本,提高了电梯强度和可维修性。 由于梯式液压电梯采用链条式啮合传动,在电梯结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滑轮式液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1 压电梯有更大的承载力,但其结构略显复杂,且链轮运动导轨为非标准设计,需要专门加 工制造,成本较高,影响批量生产。滑轮式液压电梯结构设计相对简单,受力部位集中。 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标准件,可以成批生产,经济性好;但在电梯结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承载力不如梯式液压电梯。 第三章钻床液压系统的设计 3.1 工况分析 3.1.1 负载分析 液压缸在工作过程各阶段的负载计算液压缸在工作过程各阶段的负载计算 1) 启动加速度阶段 )( 1 )( g G gfFFF s m af 2)快进或快退阶段 N Gf F F m d m f 5000 9 . 0 450001 . 0 3) 工进阶段 N GfF FF F m dw m fw 39389 9 . 0 450001 . 035000 将液压缸在各阶段的速度和负载值列于表 9.6 中 液压缸的负载循环图见图 9.3 表 9.6 液压缸在各阶段的速度和负载值 工作阶段速度 v/(m/s)负载 NF 工作阶 段 速度 v/(m/s)负载 NF 启动加速23605工进最最小小 0 0、 003003, 最最大大 0.0020.00239389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快进、快 退 0.1330.1335000 工进最最小小 0 0、 003003, 最最大大 0.0020.00239389 . . l /m m 图 9.3 液压缸负载循环图 3.1.2 运动分析 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绘制速度循环图,如图 9.4 所示 图 3.1 液压缸速度循环图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3 3.2 主要参数的确定 3.2.1 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初选 由负载值大小查表,参考同类型机床,取液压缸工作压力为 3Mpa 负载和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表 3 负载 F/KN1010202030305050 工作压力 P/MPa 0.81.21.52.53.04.04.05.05.0 3.2.2 液压缸主要结构数据参数的确定 1)液压缸内径 由表 1 看出最大负载为工进阶段的负载 F=39389N,则 1293. 0 10314. 3 3938944 6 p F D 查设计手册,按液压缸内经系列表将以上计算值圆整为表=标准直径,取 D=130 2)活塞杆直径 为了实现快进速度与快退速度相等,采用差动连接,则 d=0.7D,所以 d=0.7x130mm=91mm 同样圆整成标准系列活塞杆直径,取 d=91mm 3)液压缸实际有效作用面积 有 D=10mm,d=70mm 算出液压缸无杆腔有效作用面积为 A1=78.5c ,有杆腔有效作用面积 为 A2=40.1cm 4)按最低速度验算液压缸有效面积 工进若采用调速阀调速,查产品样本,调速阀最小稳定流量 q0.05L/min,因最低工进速度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20mm,则 12 22 3 min min 25 1 . 02 1005. 0 AAcmcm v qv 故能满足最低速稳定性要求。 3.2.3 液压缸的压力、流量和功率的计算 根据表 9.4 所示, 本系统的背压估计值可在 0.50.8MPa 范围内选取, 故暂定: 工进时, Pb=0.8 MPa,快速运动时,Pb=0.8 MPa。液压缸在工作循环各阶段的工作压力 p1 即可按公式计算得出,因快 进、快退速度快退速度 V1=0.133V1=0.133 m/s,最大工进速度 V2=0.002 m/s,则液压缸各阶段的输入流量可计算得出, 计算液压缸输入功率可计算得出。 将计算得出的压力、流量和功率值列于表 9.7 中 工作阶段 工作压力 /MPap1 输入流量 -1 q/L.min 输入功率 P/KW 快速前进7.23.50.36 工作进给14.40.0180.05 快速退回7.23.50.5 3.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3.3.1 调速方法及供油形式的确定 中小型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中,进给速度的控制一般采用节流阀或调速阀。根据组 合机床工作时对低速性能和速度负载特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决定采用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 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容积节流调速回路采用压力补偿型变量泵供油,用流量控制阀调 节进入或流出液压缸的流量来调节其运动速度,并使变量泵的输油量自动地与液压缸所需 流量相适应。这种调速回路没有溢流损失、效率较高、发热小和速度刚性好的特点,并且 调速阀装在回油路上,具有承受负切削力的能力。 考虑到该机床在工作进给时负载较大,速度较低。而在快进、快退时负载较小,速 度较高。从节省能量、减少发热考虑,泵源系统宜选用双泵供油或变量泵供油。现采用带 压力反馈的限压式变量叶片泵,采用这种限压式叶片泵时,系统的最高压力由泵调节,其 值为泵处于无流量输出时的压力值。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5 3.3.2 换向方式的确定 本系统对换向平稳的要求不很高本系统对换向平稳的要求不很高,所以选择价格较低的电磁换向阀控制的换向回路所以选择价格较低的电磁换向阀控制的换向回路。为为 了便于差动连接了便于差动连接,选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选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为了调整方便和便于增设液压夹紧支路为了调整方便和便于增设液压夹紧支路,故故 选用选用 Y Y 型中位机能换向阀型中位机能换向阀。为了控制轴向加工尺寸为了控制轴向加工尺寸,提高换向位置精度提高换向位置精度,采用死挡块加压采用死挡块加压 力继电的行程终点换向控制(见表力继电的行程终点换向控制(见表 9.89.8)。 。 表表 9.89.8 电磁铁及行程阀的动作顺序表电磁铁及行程阀的动作顺序表 动作顺序 电磁铁行程阀 1YA 2YA 快进+ - 工进+ - + 快退-+ - 停止- 3.3.3 工作进给油路的确定 由于采用双泵供油回路由于采用双泵供油回路,故用外空置顺序法实现低压大流量泵卸荷故用外空置顺序法实现低压大流量泵卸荷,用溢流阀调整高用溢流阀调整高 压小流量泵的供油压力压小流量泵的供油压力。为了观察调整压力为了观察调整压力,在液压泵的出口处在液压泵的出口处、背压阀和液压缸无杆腔背压阀和液压缸无杆腔 进油口处设测压点。进油口处设测压点。 将上述所选定的液压回路进行归并将上述所选定的液压回路进行归并,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修改调整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修改调整,最后画出液压系统原最后画出液压系统原 理图如图理图如图 9.59.5 所示所示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6 图图 9.59.5 整理后的液压系统图 1双联叶片泵2三位五通电液阀3行程阀 4调速阀 5、6、10、13单向阀7顺序阀 8背压阀9溢流阀11过滤器 12压力表13压力继电器 3.4 选择液压元件 3.4.1 选择液压泵 1 1)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由表由表 9.79.7 知工进阶段液压缸工作压力最大知工进阶段液压缸工作压力最大, ,若取进油总压力损失若取进油总压力损失MPap5 . 01 则液压泵最高工作压力可计算:则液压泵最高工作压力可计算: MPaPP p p 15)5 . 04 .14( 1 1 泵的额定压力可取(泵的额定压力可取(14.4+14.414.4+14.40.25)=18=18MPa 2 2)确定泵的最大供油流量)确定泵的最大供油流量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7 根据表根据表 9.79.7 中的流量中的流量, ,可求处快速以及工进阶段泵的供油量可求处快速以及工进阶段泵的供油量. . 快进快进、快退时泵的流量为:快退时泵的流量为: min 85. 3 min 5 . 31 . 1 1 LL kqqvp 工进泵的流量为:工进泵的流量为: min 02. 0 min 018. 01 . 1 1 LL kqqvp 考虑到节流调速系统中溢流阀的性能特点考虑到节流调速系统中溢流阀的性能特点,尚须加上溢流阀稳定工作的最小溢流量尚须加上溢流阀稳定工作的最小溢流量,一一 般取为般取为 3 3 L/min,则小流量泵的流量最少应为则小流量泵的流量最少应为: min 04. 4 min )304. 1 ( LL qvp 查产品样本,选用小泵排量为查产品样本,选用小泵排量为 r ml V6的的 YBIYBI 型双联叶片泵,型双联叶片泵,额定转速额定转速 n=960n=960r/minr/min, 则小泵的额定流量为:则小泵的额定流量为: min 18. 5 min 9 . 0960106 3 LL Vq v nvnl 因此,大流量泵额流量为:因此,大流量泵额流量为: min 02.30 min )18. 52 .35( 2 LL qvp 查产品样本,选用大泵排量为查产品样本,选用大泵排量为 V=16mlV=16mlr r 的的 YBIYBI 型双联叶片泵,型双联叶片泵,额定转速额定转速 n=960n=960r/minr/min, 则大泵的额定流量为:则大泵的额定流量为: min 92.25 min 9 . 09601030 3 2 LL Vnq vvn Q Qvn2vn2 接近于接近于 qvn2qvn2 基本可以满足要求,故本系列选用一台基本可以满足要求,故本系列选用一台 YBIYBI1 12 26 6 型双联叶片泵 3 3)电动机功率)电动机功率 由表由表 9.79.7 知可见知可见, ,快退阶段功率最大快退阶段功率最大, ,故按快退阶段估算电动机功率故按快退阶段估算电动机功率. . 电动机功率为电动机功率为 查电动机产品样本查电动机产品样本. .选用选用 Y90LY90L6 6 型异步电动机型异步电动机, , P=1.1Kw, n=n=910r/min。 3.4.2 选择液压阀 根据所拟定的液压系统原理图根据所拟定的液压系统原理图,计算分析通过各液压阀油液的最高压力和最大流量计算分析通过各液压阀油液的最高压力和最大流量,选选 择各液压阀的型号规格,列于表择各液压阀的型号规格,列于表 9.99.9 由表分析选择由表分析选择 YF3-10BYF3-10B 型液压阀型液压阀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8 表表 9.99.9 液压元件的型号规格液压元件的型号规格 序号元件名称 通过流量 v q(/L.min -1) 型号规格 1双联叶片泵40YB12713 2三位五通电磁阀8035EF3YE10B 3溢流阀4.18YF310B 4压力继电器DP163B 5单向阀27AFEa10B 6单向阀13AFEa10B 7外控顺序阀14.30XF310B 8背压阀0.48YF310B 9单向形成调速阀39,38,1AXQF363B 10单向阀10AF3Ea10B 11滤油器40XUJ4080 12压力计开关KF3E3B 13压力计Y100T 3.4.3 选择辅助元件 油箱的主要用途是贮存油液油箱的主要用途是贮存油液,同时也起到散热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散热的作用,参考相关文献及设计资料参考相关文献及设计资料,油箱油箱 的设计可先根据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按照经验计算方法计算油箱的体积的设计可先根据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按照经验计算方法计算油箱的体积,然后再根据散热要然后再根据散热要 求对油箱的容积进行校核求对油箱的容积进行校核. .油管内径一般可参考所接元件接口尺寸确定油管内径一般可参考所接元件接口尺寸确定, ,也可按管露允许也可按管露允许 流速进行计算流速进行计算, ,本系统选本系统选 18181.51.5 无缝钢管无缝钢管. . 邮箱容量为邮箱容量为: : LLmqV vp 28020040)75( 其他辅助元件型号的规格列于表其他辅助元件型号的规格列于表 9.99.9 中中. .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9 3.5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3.5.1 压力损失验算 由于具体的管路布置尚未确定,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