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1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 即历史地理环境 或者叫历史上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地形 地貌及气候等 疆域 政区 民族和人口等 2 历代行政设置 3 一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历代疆域图 中国民族分布图 中国人口分布图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 气候 地形 地貌 疆域 政区 民族 人口等方面的特征 4 1 气候特征 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从南到北 既有热带 又有寒温带 国土的大部分处于温带地区 二是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多刮北风 夏季多刮南风 降雨量多集中在7 8 9三个月 三是大陆气候强 冬冷夏热 气温年差较大 5 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 节气文化是适应农业需要而很早就发展起来的 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 中医学把外感病邪分为 风寒湿热燥火 俗称 六淫 大部分与气候有关 三是诗词与气候 6 2 地形 地貌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的风格主要有一是雄伟 如泰山 喜马拉雅山 二是险峻 如华山 三是幽深 如四川青城山 四是奇特 如黄山 峰奇 石奇 松奇 云奇 五是秀丽 如四川峨眉山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高低相差很大 自西向东构成 三大阶梯 7 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游览 文学 和绘画等方面 孔子说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特别是魏晋以后 文人墨客盛行游山玩水 在文学界形成了山水诗派 在绘画界有山水画派 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散文 诗歌 和绘画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 也就是说 中国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 既哺育了古代文人 也造就了极富特色的中国山水文化 8 3 疆域特征 疆域 各朝代的疆界变化 有哪几个朝代的疆域比现在的大呢 西汉 唐 元 清 疆域的广大 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9 4 政区特征 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 是人为划分的 我们了解政区划分 主要是探讨了解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机构组织及权利分配 1 商周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制度最早产生于奴隶制时代 2 西汉初年 采用 郡国并行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地方基本保持州 郡 县三级 10 4 隋唐 恢复郡县两级制 5 宋朝 加强中央集权 8 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省 府 县三级 9 近代 辛亥革命前后废除了府一级 州 所都改为县 又重划了道区 所以成了省 道 县三级制 10 现代 1949年建国后地方行政机构分省 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 地 包括自治州 盟 县 包括自治县 旗 自治旗 6 元朝 由于疆域辽阔 确立了行省制度 7 明 明洪武九年废除行中书省 11 4 民族特征 首先要明确 中华民族 这个概念 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中华民族现有56个民族 其次要明确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是靠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再次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中华各民族互相接近和融合 共同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12 4 人口特征 历史上 中国人口有三大特点 第一是人口众多 第二个特点是人口迁移频繁 第二是分布不均衡 13 二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细分为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14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发展农业 从古至今 在中华大地上都是依靠优越的农业环境养活了大量的人口 供养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口 正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国文化才得以形成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 无论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 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 它们形成于农业区 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15 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 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其次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 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6 其次 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首先 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闭的 第三 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 是中国人的优越感和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 所以 改革开放的最大阻力应该是这种思想观念 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大陆地形 17 第二节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 经济基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 如何影响文化发展 这个问题弄清楚了 本节的要点也就有了 18 自然经济就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式的经济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它是由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的 一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耕文明是指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而逐步形成的人类文明 1 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19 中国的农耕文明同时发祥于黄河 长江流域 由于黄河流域更适合于农耕 故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得到发展 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 经济和人文中心 20 2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在中国历史上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长期的对垒 也有相互的融合 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常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 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在对垒的同时 两种民族也在实行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21 3 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 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包括手工业 水利 采矿 冶铁 纺织 造船 建筑 贸易等 22 4 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内敛即收拢 而非开放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 它决定了中国的海洋贸易不可能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 而是一种内敛型经济 海洋贸易仅仅是农耕经济一种补充形式而已 23 1 殷商西周时期 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二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24 2 东周之后 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3 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第一 西汉的文景之治 第二 唐贞观之治 第三 唐开元之治 第四 清康乾盛世 25 中国的商品经济呈现波浪式前进的态势 较之于西欧 具有发达较早的特点 它既是补充农耕经济不足的需要 也是满足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由于它对农耕经济的依附性 决定了它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 26 在农业方面 经过上下五千年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为世界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4 中国古代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手工业方面 中国古代的瓷器 漆器 青铜器长期风靡于世界市场 造船业和冶炼业曾在历史上取得世人注目的成就 在货币经济方面 中国也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7 三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近几年许多学者一直在考察一系列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倍受挫折 为什么当时中国没有跟随同时代的西方文明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之一 是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原因之二 稳定与战乱 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原因之三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 28 四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