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除雾消白ppt课件.ppt_第1页
烟囱除雾消白ppt课件.ppt_第2页
烟囱除雾消白ppt课件.ppt_第3页
烟囱除雾消白ppt课件.ppt_第4页
烟囱除雾消白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0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烟囱石膏雨 有色烟羽治理新技术 除雾屏风 研究背景技术特点 技术原理试验结果与传统方式的性能及经济性比较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清华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2017 12 研究背景 1 火电厂湿法脱硫 煤改气后排放烟气中含大量水蒸气 导致大量淡水资源浪费 恶化城市景观 加剧雾霾形成2 烟囱除雾消白的意义除节水节能及景观方面的环境效益外 还在于因其收集的水中含粉尘颗粒 硫酸盐 硝酸盐等等 对提高系统的除尘和脱硫脱硝效率的提高3 无论是固体颗粒还是液体颗粒 在电磁流体场中存在相近的运动行为 除尘和除雾同属流体力学多相流问题 清华大学流体力学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 流体力学实验室在流动控制和气固分离 除尘 及气液分离 除雾 方面做了大量针对工业应用的研究工作 研究背景 4 课题组拥有我国第一项细微颗粒凝聚分离技术的发明专利及相关专利5项 承担相关国家项目7项 其它项目6项 发现了多相分离新原理 创造性地提出了 颗粒汇 理论 研究背景 1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 洁净煤配套采暖炉具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 2017YFC02114022 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远洋船舶压载水物理净化处理技术 2006BAC11B05子课题3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快速畸变湍流的模式理论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10932005子课题4 负责国防预研 基于MEMS的新型流动控制技术研究 513130601子课题5 共同主持国家环保部规范编制 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2039 2014 1453 1 360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流体场中可吸入颗粒物双极荷电凝聚机理研究 10472057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降低流动压差阻力及旋风分离器减阻杆减阻机理研究 10172055 研究背景 5 在烟囱除雾消白应用的第一项凝聚理论及技术方面 发表论文40余篇 代表性12篇 1 Anapproximateexpressionforthecoagulationcoefficientofbipolarlychargedparticlesinanalternatingelectricfield JournalofAerosolScience 39 9 793 800 Sep2008颗粒凝聚系数 气溶胶科学2 EHDturbulentflowandMonte Carlosimulationforparticlechargingandtracinginawire plat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JournalofElectrostatics 66 3 4 130 141 MAR2008颗粒荷电及其轨迹 静电学3 TheeffectofanexternalDCelectricfieldonbipolarchargedaerosolagglomeration JournalofElectrostatics 65 2 82 86 FEB2007外电场对气溶胶凝聚的影响 静电学4 Effectofanexternalelectricfieldonthechargedistributionofelectrostaticcoagulation JournalofAerosolScience 37 1370 1377 OCT2006静电凝聚电荷分布 气溶胶科学5 TrackingandParticle wallCollisioninaWire plat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JournalofElectrostatics 63 11 1057 1071 SEP2005颗粒轨迹和壁面效应 静电学6 AnanalyticalexpressionforthecoagulationcoefficientofbipolarlychargedparticlesbyanexternalelectricfieldwiththeeffectofCoulombforce JournalofAerosolScience 36 8 1050 1055 AUG2005凝聚系数的解析表达 气溶胶科学 研究背景 7 Asimplecriterionforparticle walladhesioninawire plat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JournalofAerosolScience 36 411 417 MAR2005颗粒壁面碰撞的简单判据 气溶胶科学8 Spectralanalysisofunevendatainabipolarchargingagglomerationsystem ChemicalEngineering Technology 28 1 72 77 JAN2005双极凝聚数据的频谱分析 化学工程和技术9 Applicationsofupwindanddownwindschemesforcalculatingelectricalconditionsinawire plat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JournalofComputationalPhysics 193 2 697 707 JAN202004上风和下风格式计算电场条件 计算物理学10 Ananalysisofawire plate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JournalofAerosolScience 33 11 1595 1600 NOV2002线板静电除尘器分析 气溶胶科学11 IntegralAnalysisofaMagneticFieldforanArbitraryGeometryCoilWithRectangularCrossSection IEEEtransactionsonmagnetics 38 6 3589 3593 NOV2002磁场积分分析 IEEE磁学12 CollisionandCoalescenceofAluminaParticlesintheVerticalBendingContinuousCaster ISIJInternational 42 7 717 725 2002氧化铝颗粒的碰撞和凝聚 国际ISIJ 研究背景 6 在烟囱除雾消白应用的第二项 颗粒汇 分离理论及技术方面 已发表权威论文3篇 利用扩散和相对运动原理除霾的初步试验研究 环境工程 2015 33 12 75 83亚微米颗粒在汇作用下运动机理的实验研究 力学学报 2017 49 2 289 298 研究背景 ResearchintoHazeRemovalMethodBasedonDiffusionandRelativeMotion AerosolandAirQualityResearch 16 7 1757 1763 2016基于扩散和相对运动清除雾霾的方法研究 气溶胶和空气质量研究主要获奖情况201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2007 NT系列复合机理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3052006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2005 旋风分离器减阻技术与工业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4环 3 002 012003 NT系列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2003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2003 B 0111995 高效旋风除尘器及其理论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6 3 002 05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流动显示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奖励基金评议专家等等 研究背景 7 为防止烟气离开烟囱因温度降低出现白雾 传统做法大致有三类 a 直接加热 使烟气温度远远高于其含湿量对应的露点温度b 直接或间接GGH换热c 混入大量干热空气 技术特点 在烟囱出口上方 安装外观酷似铁笼子的除雾屏风 巧妙充分地利用大气的自然冷却能力 外形及结构根据现场情况 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验确定含水汽的烟气透过除雾屏风时 气态成分顺利通过 液态成分被阻留 水汽在丝网上凝结成水滴流下 降低了系统耗水量不必安装湿式电除尘器 因为湿电捕集粉尘颗粒和液滴的功能在除雾屏风上都能体现 降低了系统阻力 降低了风机功率捕集的凝水中含粉尘颗粒 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 提高了系统的除尘和脱硫脱硝效率 凝水纳入脱硫系统统一处理高开孔率 大缓冲空间 除雾屏风处在烟囱口外静压已是大气压的位置 因此不增加系统阻力 运行稳定可靠 无需专人看管 技术特点 可有多种外观形式 技术原理 1 细微颗粒 包括PM2 5固体颗粒和水雾的液体颗粒 在电磁流体场中具有非常相近的运动行为 存在浓度梯度可使其无规则布朗运动变成定向迁移的特性 因而无需风机管道等 便能净化远离净化装置的空间 使净化装置成为 颗粒汇 技术原理 2 利用静电凝聚及吸附原理 可使穿越除雾屏风的雾滴荷电凝聚而被直接捕集3 因除雾屏风的 颗粒汇 效应 即使透过除雾屏风的部分雾滴或透过除雾屏风才因进一步冷却由气态变成液态水分子 进而凝聚成的雾滴 也能被再次反向吸附回到除雾屏风的丝网上 试验结果 颗粒布朗运动的速度矢量及通 断电情况下的颗粒速度和浓度的测量结果如下图利用半个除霾纱窗模型水平放置时净化烟雾的视觉效果 模拟除雾屏风水平部分的工作情况将该净化装置放置在一个约12平方米房间 房间内燃烧消防演练用烟饼产生高浓度烟雾 从开启装置后测量PM2 5浓度变化情况 每分钟采集两个数据点 试验结果 4 将2之数据中取出浓度约从500 g m3开始的部分 绘制PM2 5浓度变化曲线图如下 每分钟采集两个数据点 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单面还是双面工作 一般情况下 该装置都能在30 40分钟内把室内空气质量由重度污染变成优良 试验结果 5 为判断除雾屏风周圈垂直部分的工作情况 特设计以加湿器水汽为净化对象的实验模型 水汽连续排放时 装置通 断电时的情况 与传统方式的性能及经济性比较 基于大量理论研究 实验测试 模拟工况焓湿图计算 以及除雾屏风结构特点 其冷表面对除雾 节水等综合分析 除雾屏风清除水雾的效率约为95 可保证视觉上看不到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