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4题,每小题2.5分,共85分)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4、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5、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6.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7.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 D.地方分权8、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9.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10、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主张分封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12、长城、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秦长城和隋运河的修建过程在政治上突出体现 ( )A.专制主义的消极性 B.中央集权的积极性C.官僚制度的消极性 D.皇权专制的积极性1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4、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1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16.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为解决汉高祖推行的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A.设置中外朝 B.杯酒释兵权C.诛杀异姓王 D.实行推恩令17、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1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9、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21、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B.门下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2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来强化皇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唐朝的中书令C.明朝的户部尚书 D.宋朝的三司使2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2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完善科举程序 创立行省制度强化文化政治 世俗文学兴起A. B. C. D.2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26.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27、“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8.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A.实现了社会公平 B.增加了官员数量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统治基础29.“宰相制度既然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够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六部地位 C.限制中书权力 D.给予内阁实权30.“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明成祖时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院 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内阁31.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 B.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C.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32.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33.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3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二、非选择题(15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立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3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高一历史答案选择题(每题2.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红酒定制知识培训课程表课件
- 红色基因代代传课件
- 企业年度法律顾问服务合同协议
-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课件
-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课件
- 红楼梦第九回课件
- 健康咨询与管理协议
- 诗经中齐风鸡鸣课件
- 诗经中的植物课件
- 人美版《书法练习与指导》四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NY-T 4251-2022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代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191226
- YS/T 690-2009天花吊顶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