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pdf_第1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pdf_第2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pdf_第3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pdf_第4页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中国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研究——以北京四合院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 : , 4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胡! 鱼垂虱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i l n 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龟圜园自 日期:理f 旦! 墨:f 0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姓 日期:丛! 竺:! ! l 生 电话: 邮编: 一 l , , 广 摘要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振兴和重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复苏,其中,传统民居 作为一种特色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旅游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凸显。 本文立足于丰富的资料文献,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北京四 合院入手,力图展现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传统民居在满足人们基本生 活需要,提供科研价值、教育价值及艺术价值之外,所具备的旅游价值。文章对 中国传统民居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并从可开发性、分布集中性、完整性、吸引力 四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民居旅游资源的资源属性。在具体的研究中以北京四合院 为例,在梳理四合院民居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开发情况的基础上,从四合院与 原住民、旅游者、政府三方面关系详细剖析四合院本身所具有的旅游价值,以期 在旅游开发中为中国传统民居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旅游价值 a b s t r a c t o u rc o u n t r yh a s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f it oc u l t u r ei n d u s t r i a lp r o m o t i o nw h i c hl e a d s t ot h er e c o v e r y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a sa d i s t i n c t i v ec u l t u r ei sb e c o m i n gm o r ea n dm o r ei m p o r t a n tt oi t st o u r i s mv a l u ea l o n g w i 廿1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g r a d u a l l y a l lt h es t u d yi sb a s e do nt h e a b u n d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l i t e r a t u r er e a d i n g ,a n df l e x i b l yu s i n go ft h ek n o w l e d g et h a tt h e w r i t e ra c q u i r e db e f o r e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n o to n l yh a sh i g hv a l u eo n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e d u c a t i o n ,a r t i s t i ca n dl i v i n gn e e d ,b u ta l s o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o nt o u r i s m t h i sa r t i c l et a k e sb e i j i n gc o u r t y a r df o rt h e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e x a m p l e 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a n dt r i e st os h o wi t si m p o r t a n tt o u r i s mv a l u e t h e a r t i c l em a k e sab r i e fa n a l y s i st o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 ,t h e ne x p o u n d st h e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a t t r i b u t e s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w h i c h a r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i n t e g r i t ya n da t t r a c t i o n i nt h e s p e c i f i cr e s e a r c h ,t h ea r t i c l et a k e sb e i j i n gc o u r t y a r df o re x a m p l e ,f i r s t ,t h ew r i t e rs u m s u p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o ns t a t u sa n d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b e ri n gc o u r t y a r d t h e nt h r o u g h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b e i ji n gc o u r t y a r di t s e l f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b e ri n gc o u r t y a r da n di n d i g e n o u sp e o p l e ,t o u r i s t s ,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w r i t e r t r i e st os h o wt h ei m p o r t a n tt o u r i s mv a l u e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 ,a n dh o p e s 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 so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 s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h o u s e ;b e i j i n gc o u r t y a r d ;t o u r i s mv a l u e i i h ,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目录i i i 引言。1号i吾 一、中国传统民居概述3 ( 一) 中国传统民居的界定3 1 中国传统民居的界定3 2 中国传统民居的特征4 ( 二) 中国传统民居与中国传统文化5 ( 三)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旅游资源应具有的属性6 1 良好的可开发性6 2 分布的相对集中性7 。3 保存的完整性7 4 具有独特的吸引力8 二、北京四合院旅游资源及其保护9 ( 一) 北京四合院民居概述,9 1 北京四合院界定9 2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变迁1 2 3 北京四合院的类型1 3 ( 二) 北京四合院旅游资源保护现状:1 4 三、北京四合院旅游开发现状1 9 ( 一) 四合院单体旅游1 9 ( 二) 以胡同为依托的四合院旅游2 0 ( 三) 复合结构四合院旅游2 2 四、北京四合院旅游价值分析2 4 ( 一) 北京四合院民居自身的旅游价值分析2 4 ( 二) 北京四合院旅游价值在旅游者方面的体现2 7 ( 三) 北京四合院旅游价值在原住民方面的体现2 9 1 北京四合院的原住民及其特点2 9 2 北京四合院旅游价值在原住民身上的体现3 l ( 四) 北京四合院旅游价值在政府方面的体现3 2 结语3 5 参考文献3 6 后记4 0 i i i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jl 嗣 学界对于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3 0 年代,中国建筑史学家龙非了 通过对窑洞的了解考察,写出了论文穴居杂考。4 0 年代,刘志平教授调查了 云南省古民宅,发表论文云南一颗印,这是我国第一篇研究老百姓民居的学 术论文。其后,刘致平教授经实地考察,写了四川住宅建筑学术论著稿( 后 于1 9 9 0 年才得以发表) 。于此同时,刘敦桢教授在1 9 4 0 1 9 4 1 年期间撰写了西 南古建筑调查概况学术论文,这是我国古建筑研究中首次把民居建筑作为一种 类型提出来。建国后,刘敦桢教授又写了中国住宅概论一书,该书改变了以 往中国古建筑研究只偏重宫殿、坛庙、陵寝等大型建筑的特点,把民居建筑提高 到一定地位。其后,对于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便开始进入了一个开拓性的时期。 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开展对全国古民 居的调查、统计、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民居展开细致的研究。另一方 面开始与国际接轨,2 0 世纪6 0 年代浙江民居调查在我国北京科学会堂举办 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为建筑界的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对外进行了介绍和宣读,这 是我国第一次把传统民居的优秀建筑艺术成就和经验推向世界。至现在,国内已 经举办了1 7 次中国民居学术会议,7 次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 青年) 学术会 议,还召开了两次中国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出版了大量的相关专辑或会议论 文集。2 0 0 8 年,陆元鼎教授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早期实践者和当代领路人 主编了中国民居建筑年鉴( 1 9 8 8 2 0 0 8 ) ,对中国传统民居二十年来的研究成 果,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此次会议结束后,陆元鼎还主编了中国民居建 筑丛书,共计1 8 册,但至今出版的只有陆琦的广东民居、罗德启的贵州 民居和黄浩的江西民居三册,其余尚未出版。 在中国传统民居越来受到学界重视的同时,旅游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繁荣 起来,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常住环境和旅游目的地 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也逐渐成为促成旅游者出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文化的差 异性大多数体现的是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文化特色。随着民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 国传统民居在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中国传统民 居作为一种有形的传统文化载体和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作用也日益显著。但是对 于中国传统民居在旅游方面的可利用性即中国传统民居的旅游价值研究则 比较少。旅游相关著作中提到中国传统民居也多是在进行旅游资源的介绍,并没 有进行深入的分析。2 0 0 7 年,中国海洋大学旅游学系系主任董玉明教授等编著 了建筑旅游学,据笔者了解,此书系国内专门研究建筑旅游的第一本著作。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书从文化、经济、社会三方面系统地对建筑旅游进行了分析,也对本文的写作 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仍然甚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界对 传统民居的旅游价值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认识。在前人已对中国传统民居进行 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下,笔者将选择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平民生活 风貌的北京老四合院为例,在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民居旅游价值进 行研究。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载体,遗留至今,既可以提供史料调查, 又可以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让国内外友人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它还可以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来服务于社会、国家。 而它实现经济价值的途径之一就是旅游开发,通过旅游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中国传统民居,同时,也可透过传统民居来理解和研究旅游。在个案选择上,笔 者选择的是北京的四合院,它是中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的代表,同时,作为首都 北京旧城风貌代表性建筑,它不仅是一种民态的外显形式,也为帝王将相的皇家 宫殿、私家园林的建筑提供了建筑依据,甚至可以作为北京的“城徽”来面向世 界各国人民,因此,把四合院作为个案笔者觉得也较有代表性。近几年来,北京 市政府在四合院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及建 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 1 9 9 4 年)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 0 0 5 ) 、北 京市人力客运三轮车胡同游特许经营若干规定( 2 0 0 7 年) 、北京旧城房屋修缮 与保护技术导则( 2 0 0 7 年) 等均为四合院保护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北京城 市总体规划( 1 9 9 1 年至2 0 1 0 年) 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 0 0 4 - 2 0 2 0 年) 、北 京旧城2 5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2 0 0 1 年)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 2 0 0 2 年) 、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2 0 0 3 年) 等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四合院 极大的关注。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还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胡同四合院专项规划研 究,并出版了胡同保护规划研究一书,这为笔者研究北京四合院提供了极大 的帮助。 笔者希望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及在 历史文化学院学到的历史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从北京四合院 本身、旅游者、传统民居的原住民及政府四方面分析北京四合院的有形和无形的 价值,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旅游价值进行详细的论述,以此来体现中国传统民居的 旅游价值,强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居在我国旅游业中的 重要地位。希望本文能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为复兴传统 文化,繁荣文化产业贡献微薄之力。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 一) 中国传统民居的界定 1 中国传统民居的界定 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 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首先,从民居的使用者来界定,民居首先是指非官方的。“民居一词,最 早来自周礼,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统指皇帝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 达官贵人们的府第园宅。即本文中所指传统民居不包含皇宫、宗教建筑、军j 事防御建筑,如北京故宫、长春伪皇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孔庙等。 其次,从民居的功能来界定。民居起初主要是供人类食、住的场所,主要满 足生存需要,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民居建筑技术越来越纯熟,建筑体 “ 量越来越大,样式越来越多。并且随着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繁 荣,中国传统的礼制、道德、教化等也逐渐深入到民居建筑中,渐渐地人们赋予 了居住场所更多的功能和内涵,民居逐渐表现出一种非生理需求的特性,成为一 个不仅仅是只有功能性的建筑实体,更是一种综合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 第三,从内涵上来界定。传统民居不仅限于它们的外形构架,还包括民居建 筑的内部建筑装饰、构造细节等。民居是一种历史性的沉淀和文化的代表,其外 形与内部建筑元素的总和才是完整的民居。从旅游资源研究的角度来分析,传统 民居内部的建筑元素往往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民居所代表的文化特色,它的每一 处细节都可能成为一种吸引点,成为旅游动机激发点。 第四,从时间划分上来界定,民居包括古代民居、近代民居、现代民居。本 文所指传统民居从时间上来讲针对的是古代和近代的民居。但我国现存传统民居 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规制,具有更悠久历史的民居则鲜有。对于明清之后 的一些明显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的、欧化的民居则不在本文所指范围内。 函葛朝辉,赵丹青:简述中国传统民居,科教文汇,2 0 0 8 年8 月( 中旬刊) ,第2 5 8 页。 国周呜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达,南方建筑,2 0 0 6 年第2 期,第1 1 6 页。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中国传统民居的特征 ( 1 ) 形式外观多样。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社 会文化致使传统民居获得了多维发展的条件,使其在内部构造、平面布局、建筑 材质及装饰细节等方面均呈现出多样性。同样是院落式的住宅外观,但气候不同, 房屋结构也不相同,南方湿热、多雨,北方干燥、寒冷,南方住宅需避免阳光直 射进而产生阴影,北方则需要尽量多的采纳阳光入室,形成了南方院落小而高的 天井及北方院落宽敞的合院。受地形所影响,传统民居建筑在形态上包含“地面 式、地下式、架空式、临水式 四大类型。如北京四合院、西北窑洞、吊脚楼、 乌镇传统民居等。平面布局上有规则的方形、长方形、圆形,如晋中四合院、福 建围楼;也有不规则的各种少数民族建筑。建筑取材上,西南林木发达,木材充 足,常见木构架民居且各式各样,西北游牧业为主,则常以毡房、帐篷为居。这 些多样性使得中国传统民居较之其他类型的古建筑,形式上更为活泼、内容上更 为丰富,形成了较为多变的人文旅游景观。 ( 2 ) 地域色彩浓重。民居建筑与官方建筑相比较往往能够最鲜明的反映出 其所在地域的一些风貌、习俗、传统文化,相对于民居外观而言,地域性文化在 民宅中的遗存和影响才是一所宅院魅力长久的根本。历史上山西商业曾长期辉 煌,尤以票号闻名全国,几乎垄断北方贸易,此处远离皇城,民居建筑上不仅彰 显富商巨贾的奢华,而且较少受等级制度的控制,堪比皇家府邸的气派。祁县乔 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大院等均为此类商贾民居,其中被誉为 “华夏民居第一宅 的王家大院,总面积达1 5 万平方米,共有院落5 4 幢,房屋 1 0 8 3 间。 ( 3 ) 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传统民居存在的意义首先是功能性的,是人 们生活起居、家庭联络的场所,除此之外它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一种追求。传 统民居不仅根据居住需要因地制宜地就地取材,或土、木,或砖、石,还发挥建 造者的艺术想象力,利用建筑材料的特性,对建筑空间进行灵活组合、分割、装 饰,尽量的追求民居建筑的美观性,如干栏式建筑傣族的竹楼,不仅适合当地地 形高低差变化大,雨热丰沛的地形气候特点,起到防潮湿、散热通风、避虫兽侵 袭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地的整体环境,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美。 ( 4 ) 浓厚的文化背景。多样的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民风、民情、民 俗和民族文化。一座传统民居从选址、择位、营建、细节装饰到使用,无处不传 达着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意识文化。在宅地选址和择位上,讲究风 水观,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住宅风水理论。等级制度上民居建筑也严格遵守国家 函陆元鼎主编:中国民居建筑( 上卷)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1 月第l 版,第1 0 l 页。 。易涛著:中国民居与传统文化,成都:四川i 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5 月第l 版,第9 9 页。 4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规定,“从建筑类型、开间、构架、斗拱使用,甚至用瓦、脊饰、门饰、色彩都 做了明确规定,不得超越”。此外,长幼尊卑的封建礼制思想在建筑中也处处可 以体现,如北京四合院的正房、厢房、倒座、耳房等的使用分配规定等。 ( 二) 中国传统民居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 和创造才能,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从一个侧面相当直观地表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可以说,中国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哟中国传统民居也正是具 备了如此诸多的文化特色,才成为了中国对外所独有的一种标志,一项可供开发 且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纷繁而丰厚,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本文将其在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宗法观。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血缘和亲情关系的国度,在 封建社会这种血缘和亲情关系往往被作为一种等级制度的基本细胞而存在,将 “君君、臣臣”浓缩为“父父、子子”的微型关系,而“家”无疑是这种关系的 维系纽带和表达场所,将“家”这一概念落实到住宅上,便产生了体现“尊卑之 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的等级严格且秩序井然的住宅空间布局, 并最终促成了民间建筑类型的型制化 。最为典型酌当属院落式民居中的北京四 合院,此类民居,以垂花门定内外,以正房、厢房排尊卑长幼,以院落进深别男 女,宅向空间关系上也沿循尊卑分明的传统观念。 中国传统民居的风水观。早在儒家、道家思想产生之前,我国便已经存在了 诸如阴阳、五行、八卦的思想,它们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相互吸纳,在我国 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这些思想反映在居住建筑上便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住宅风水 学,这“是我国古代的建筑( 地理) 环境学,它是我国古代先民为建城镇、村落、 住宅、寺院、墓地等,寻找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和选址布局理论 。福建 土楼中有一种楼为“八卦楼 ,振成楼为其代表,它不仅在择址上背面靠山,朝 向开阔,内部构造上按照易经的“八卦图”排布内外部的构造和布局,“依 八卦分为八部分,每卦六间,每层共4 8 间,楼体每卦设一楼梯,作为一个独立 的单元,卦与卦之间是封火墙,并以拱门相通 它的这种设计尽显中国传 统风水观念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为土楼这种抵御性的民居建筑起到加强 函陆元鼎主编:中国民居建筑( 上卷)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1 月第1 版,第5 7 页。 国陆冗鼎主编:中国民居建筑( 上卷)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1 月第1 版,第“页。 型制化:为陆元鼎教授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的观点。 。马炳坚编著:北京列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1 版,第2 8 页。 单德启,等著:中国民居,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 0 0 3 年1 2 月第l 版,第1 1 9 页。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安全的作用。 中国传统民居的吉文化。人类自产生起便对自然界存有敬畏感,本能地对天 灾人祸存在趋吉避祸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一旦生成便渗透于社会生活中,并将 求吉求福的民族心理物化在传统民居的诸多方面。虽然各个地区、民族对于吉祥 的具体追求和表象不太相似,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民居整体布局喜方圆“和 合 ,寓意和睦、团圆;大门喜东南向开,迎合“紫气东来”的吉祥说法;不论 是南方纳西民居常见的三坊一照壁的型式还是北方合院中的影壁,不仅在实际功 能上起到阻隔视线,保护居者隐私的作用,而且还寄予着主人驱鬼避祸的寓意。 此外,传统民居的各种细节建筑元素题材多选择鱼、莲花、牡丹、龙凤等图案以 及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表达人们对于吉庆的向往,对于祥和圆满生活的企盼。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民居还有着强烈的自然观,在建造风格上追求“天人合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的小气候, 来营造屋宅里人们的舒适生活。 ( 三)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旅游资源应具有的属性 1 良好的可开发性 可进入程度是传统民居旅游资源可开发性的首要因素。旅游六大要素中的 “行 ,即交通,是开发旅游资源及开展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设施, “旅宜快、游宜缓”是游客对待交通问题形象的心理描述,这表明旅游景点的进 入性不仅要顺畅且要安全、快速、舒适,但我国保存完整且原真性比较良好的传 统民居多在偏远地区,进入性差。就现今旅游发展良好的传统民居集中区,如乌 镇,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 2 0 公路、3 1 8 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据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 7 公里、4 5 公里、6 0 公里,居杭州、苏州均为8 0 公里,距上海1 4 0 公里。乌镇因为靠近 国际大城市和客源市场,且交通便利近年来获得了旅游业的大发展。而对于其它 区位条件不够良好的传统民居,尽管已经具备旅游开发的资源特性,但因为存在 交通问题及其他诸如食宿等短期内不可解决的问题,也只能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 存在,等待发展机会。另外一个衡量传统民居可开发性的因素是经济效益。国家 旅游局2 0 0 3 年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对旅游资源进行如下表述:“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企业首先是 百度百科乌镇水乡古镇旅游区。h t t p :b a i k e b a l d u c o m v i e w 2 8 6 7 7 6 8 h t m 。 旅游规划通则g e n e r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t o u r i s mp l a n n i n g ) ) ( g b t 1 8 9 7 1 2 0 0 3 ) ,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旅游局网站” ,2 0 1 0 年1 2 月1 3 日。 6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经济实体,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商业性的,是要获得经济效益,如果没有经济 效益的支撑,便难以产生开发活动。简言之,如果传统民居开发的投入产出不成 正比,无法为开发者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没有市场影响价值,那么就只能是潜 在的未开发资源。除此之外,传统民居资源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对于旅游开发的态 度、投资量、重视程度和积极性等也是影响传统民居可开发性的重要外在因素, 会对传统民居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利条件或造成非有利的限制条件。 2 分布的相对集中性 我国传统民居作为一种百姓居住的场所,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而将 其视为一种旅游资源的话,则需要此类旅游资源具有相对的集中性。一方面相对 集中是开发成本的要求,也是旅游企业最关注的因素。传统民居因其特殊性,在 所有权上不似大型宗教建筑、宫殿等公共建筑,它们很大一部分都是私人所有, 旅游开发和营销者在对传统民居进行综合开发营销时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 显然开发比较分散的单体民居旅游资源,在协调各利益主体时会更加繁琐,结果 会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就现今旅行社的产品开发营销的策略倾向而言,一 项旅游线路的设计比较倾向于对旅游产品构成要素旅游资源,进行内部及外 部的多维组合开发。旅游资源内部组合开发是对同一类型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如 对同一传统民居单体类型的组合,如密布四合院传统民居的北京南锣鼓巷旅游景 点,这样的内部组合方式更能保持旅游资源本身所存在的“吸引力的定向性”; 外部组合则是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整合,组合之后的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例如黄山市的旅游多将自然风光类型的黄山市风景区与人文类型的西递、 宏村传统民居聚落景点进行组合开发,从而拓宽单项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由此 可见,相对集中的历史街区类型的民居群或规模较大的民居复合体较之单体传统 民居,在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方面是较占优势的旅游资源。 3 保存的完整性 这里讲传统民居的完整性不仅指整体构造外形的完整和内部细节的良好保 存,还包括文化内涵的完整性。民居作为一种有形的旅游资源,向旅游者展示的 是一种建筑形式,是历史和文化延续至今的一种物化的实体,其外形保存的完整 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的吸引力大小和开发价值。中国传统民居是一种人文类 的旅游资源,民居固有的外在形式是物质性的,民居所体现的历史性事象,诸如 某一历史阶段人们的生活、生产、社会交往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动态等等。因而, 函吴铀生主编:旅游市场营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1 0 月第l 版,第3 8 页。吸引力的定向 性: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定向性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吸引方向,只 能满足或吸引某部分旅游需求,而不可能对所有旅游者具有同样大小的吸引力。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民居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日常风俗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等无形的非物质存在,才 是传统民居的灵魂所在。这类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民居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旅 游资源,且文化的恒久性更使得传统民居旅游资源能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民 居旅游资源在形式和内涵上越完整,那么就越能吸引旅游者,从而保证旅游者的 游览次数和停留时间。 4 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 : 旅游资源在国外被称作旅游吸引物( t o u r i s ta t t r a c t i o n ) ,是指旅游地吸引旅 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国内学者也对旅游资源定义了多种概念,但不管是哪 种定义,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有一点是统一认同的,即旅游资源都是有吸引力的。 要将中国传统民居视为一种旅游资源的话,就要求传统民居对于某一旅游群体 ( 而非每一个个体) 具有吸引力,这是旅游资源的核心,只有具备了吸引力,传 统民居才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心理刺激,进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进一步促成 旅游行为的产生。中国传统民居蕴含建筑学、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民俗学、文 学等多方面知识,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是,民居本身不 会主动向外界展示,我们需要结合古民居研究学者及旅游专业学者的学术研究, 加深对传统民居的文化挖掘,将民居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内在文化韵味开发 出来,并呈现在民众的视野内,这样才能“琢石为玉 ,突显传统民居形象,将 更多的传统民居转化为显性旅游资源。 回甘枝茂,马耀峰主编: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9 月第1 版,第2 页。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北京四合院旅游资源及其保护 ( 一) 北京四合院民居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住宅中的民居样式以合院式占较大的比重,由北至南无论是东 北的大合院、北京四合院、晋中民居狭窄型的庭院式民居,还是徽州的“四水归 堂式”庭院、江南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虽然在庭院的大 小形式、房屋形体、建筑装饰、色彩运用及房屋使用等方面有所变化,但基本上 都是一种封闭的合院式住宅,而在这些合院式的住宅中,北京四合院以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鲜明表达,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空间排布,规则的平面布局,而成为 合院式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 1 北京四合院界定 北京城内严格的南北向、东西向街道、胡同将北京城划分出诸多方正整齐的 宅地空间,这种棋盘式街道网络格局促成了北京四合院的外形古朴典雅,庄重大 方的平面布局。四合院也就是四面围合而成的院子,最简单的四合院由坐北的正 房、东西对称的厢房、南面的倒座房组成,大门设在东南角。北京四合院一般 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向心,方方 正正,房屋对外一般不开窗,讲究以南北向的纵轴为主,以东西向的横轴为辅, 对称地设置建筑。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模大小不一,但就住宅建筑的基本构成单元来讲,基本 上是一致的。一进院落( 如图2 1 所示) 包含正房、厢房、倒座房、耳房、大门 等。正房为四合院的最主要的建筑,一般情况是面南,为一家之中地位最尊者起 居生活、会客之所,正房在四合院中开间、进深、高度都是首位的。正房的左右 两边往往有耳房,耳房的面积较小,进深也浅,因而高度也较正房矮一些,或用 作正房的寝室或用来放置东西。厢房位于正房的左右前方,成对称布局,朝向上 一般为东厢房、西厢房,我国自古以左为上,东厢房便成为院中仅次于正房的屋 宅,为晚辈住的地方。厢房在建造时其开间、进深、高度尺寸均要小于正房,以 突出正房的中心地位。成规模的四合院有时会在厢房的南侧也加盖耳房,厢耳房 的尺寸不仅要比厢房低,而且还要小于正房的耳房。倒座房一般在四合院的南边, 西王其钧,谢燕著:民居建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第1 版,第1 1 、1 4 页。 o 单德启,等著:中国民居,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 0 0 3 年1 2 月第l 版,第8 5 页。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坐南朝北,是四合院中朝向最不好的房间,东面留出一间辟为大门,西面一般为 厕所。倒座房多用作佣人、客人、看门人的住所。大门是倒座房的一部分,但是 建筑体量上要大于倒座房,这与我国人民的传统心理有密切联系,在我国大门一 直都是居者的门面,它不仅是出入家宅的通道,同时也是主人社会地位、经济地 位的一种表现,因此大门的营造装饰比较讲究。 图2 1 :一进四合院w 当四合院的规模再大一些,便产生二进院落,此时则需要设置垂花门,更讲 究一些的还会有抄手游廊( 如图2 2 所示) 。垂花门是第一进院落和第二进院落 的分界点,位于整个院落的南北中轴线上,垂花门向左右延伸出来的墙体与东西 厢房的南墙相连接,将院落分为内外两重。抄手游廊一方面可以沟通内院各房, 连接内外院,还可遮风挡雨,另一方面又兼具美观的艺术效果,这在平常百姓人 家已不是常见的建筑元素了。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1 5 页,图2 7 1 。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2 :带抄手游廊的二进院落 在三进院落及三进以上四合院落中往往还会有后罩房( 如图2 3 所示) ,后 罩房一般位于多重院落四合院的最后一进院落中,通过东厢房与正房( 东耳房) 和围墙之间的通道与前一个院落相通。一般为未出阁的女子或家中女佣居住,有 时也用来堆放家中杂物。 图2 - 3 :标准三进院落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1 版,第1 5 页,图2 - 8 1 。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1 7 页,图2 - 9 1 。 l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变迁 现今北京市内留存的四合院多是明、清、民国时期承元代的建筑样式,但是 回溯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远早于元朝。经考古发现,陕西扶风凤雏山的一座西周 时代的住宅遗址,“平面呈矩形,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门道、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室之间有廊相通,院两侧为前后相连的厢房,中间形成两组院落,是一 座相当工整的四合院,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座四合院。就发现的文物 和出土的各种明器来看,西周之后的各朝代类似现代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均有发 现,宋画文姬归汉图中就有较明显的大型四合院形式住宅出现。因此,追溯 我国传统住宅的四合院形式可发现它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元代四合院的建制虽不是我国四合院的最早形式,但是显然对北京四合院的 繁荣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元大都的建设是经过周密规划的,街巷的配列, 胡同的间距、走向直接影响了住宅基地的进深、面积和朝向。且北京作为历史 悠久的古城和中国著名的古都城,可以说从城市布局构建及住宅规制、建筑技术 水平来讲都位居全国前列。它作为一个繁华的都城,各朝代的皇室亲族、官宦巨 贾数量都是相当可观的,“公元1 2 7 6 年,在金中都原址东北部建大都城,元世祖 忽必烈昭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 有钱人) 及居职( 在朝廷做官) 者先, 乃定制八亩为一分听民作室” 。“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分别从浙江、 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回。这些人也具有完善住宅和提高住宅环境的经 济能力,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为北京四合院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现在留存下来的明代北京四合院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在当时,对于各类人士 的居住建筑,明政府有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 檐、重棋及绘藻井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这 些规定必然对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外观产生影响。清朝的北京城较之明代北 京城的城市建设和规模无太大出入,基本上因袭明代北京的建筑风格,旗民、汉 民内外城分布,使得外城的四合院也有了发展。清代对北京城风貌非常重视,“雍 正十二年议准,京师重地,房舍屋庐,自应联络整齐,方足观瞻而资防范。嗣后, 旗民等房屋完整坚固,不得无端拆卖,倘有势在所需、万不得已,只准拆卖院内 奇零之房。其临街屋,一概不许拆卖。 清代这一政策对于现今四合院的保存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推移,北京四合院己多经改造,建筑等级在外 观上的表现已经不太严格。文革期间,四合院经历了一次劫难,之后随着中国传 函马炳坚编著:北京阳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1 版,第2 页。 陆元鼎主编:中国民居建筑( 中卷)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1 月第1 版,第2 2 4 页。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2 、4 页。 囝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4 页。 o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h5 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6 页。 陆元鼎主编:中国民居建筑( 中卷)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1 月第1 版,第2 2 5 页。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统文化的复苏和繁荣,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工作几经波折翻开了新的篇章。政府开 始重视北京四合院,人们开始保护并合理的改造它,并逐渐将北京四合院推向新 的发展阶段。 3 北京四合院的类型 从规模大小和房屋建筑体量及宅基布局三个角度考虑,可以将北京四合院分 为三大类型:纵向发展型、横向发展型、不规则型。 纵向发展的各类型四合院区别在于院落进深的变化,纵向扩展的院落数量是 和四合院的规模成正比的,主要包括一进院落四合院、二进院落四合院、三进院 落四合院、四进及四进以上院落的四合院。一迸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构成单 元,其中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即三合院,它与普通一进四合院相比较缺少了南房, 大门也不占任何开间、进深,多数是随墙门。二进及二进四合院落已经是成规模 的四合院,三进以上的院落属中大型的四合院,主院中多数设有抄手游廊,但这 种游廊也会在院落宽度较大的二进院落中出现。 横向发展型四合院主要是指四合院的院落布局呈并列式的排布,各院落之间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又相互沟通。此类型的四合院包括一主一次并列式、两 组或多组并列式、带花园的并列式四合院。一主一次并列式四合院是在“一座独 立院落的东侧或西侧再加一排房子和一个院子 。两组或多组并列式四合院, “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或相近的院子并列在一起形成的 。带花园的并列式四合院 是指在纵向发展的四合院落并排方向建设花园,此类住宅多是王公贵族的府邸, 规模很大。 第三种类型是指那些布局不够规整的四合院。造成不规整的原因主要在于四 合院宅基地所处位置、房屋朝向等。规则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主房坐南朝北,大 门南向或东南向。但是集中在胡同之间的四合院有的是在街道、路面的南侧、东 侧或西侧,因而,如果四合院的正房如果朝向南,那么大门的位置就需要做一些 调整。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添加一个狭长的通道来连接大门和四合院主体( 如图 2 4 所示) 此三种类型代表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类型,虽然四合院的建筑规制是统一的, 但是在具体的建造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建造者的聪明才智,因此,本文虽然只 将其类型划分为三种,但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四合院样式却是灵活而丰富的。 此分类法是笔者根据据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中对四合院的阐述总结得到。 圆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1 版,第2 1 页。 每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l 版,第2 2 页。 1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需狭长通道调整大门朝向的四合院 ( 二) 北京四合院旅游资源保护现状 “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城的基本型制、基本细胞,是古都风貌的基本标 志 圆,它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写下了历代百姓生活的故事。但是对于四合 院的重视却是近二十年来才刚刚起步的,文革期间是北京四合院损毁最为严重的 时期,“文革之后,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四合院保护方针,但紧跟而来 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与四合院保护又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直到八十年代,包括 大量四合院在内的胡同旧城传统风貌保护才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已确定的2 5 片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逐个划定范围,具体确定其保护和整治 目标,保护区内新建筑的形式和色彩,要与该区原有风貌协调一致,与之不协调 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加以改造。该规划中还提到会“继续在旧城区和广大郊 区增划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