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ppt.ppt_第1页
针灸减肥.ppt.ppt_第2页
针灸减肥.ppt.ppt_第3页
针灸减肥.ppt.ppt_第4页
针灸减肥.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减肥,一、针灸减肥的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肥胖症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胜。肥胖发病的主要病因是肾、脾功能异常,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中医治疗肥胖多从益气健脾,化痰燥湿着手,又因脾病及肾,所以治疗肥胖多采用脾肾同治的方法。这也是选取经穴的一个原则。通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逆转脾胃功能的异常,从而产生化脂降浊之功效,达到减肥的目的。,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对糖代谢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对脂质代谢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对内分泌的影响,对消化功能的影响,针灸减肥的作用机理,对能量代谢的作用,1.针刺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观察针刺对sd大鼠食源性肥胖模型的摄食量、肥胖指标和各部脂肪量的作用,并通过脑立体定位和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实验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对照组的摄食量、肥胖指标及脂肪量显著高于正常组,针刺组摄食量、肥胖指标及脂肪量显著降低;对照组vmh自发放电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针刺组vmh自发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饱中枢的激活可能是针刺产生减肥效应的途径之一,且作用的时间效应远期为佳。,2.针刺对糖代谢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胰岛素(ins)具有抑制脂肪分解和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的作用。今年研究表明,有的肥胖患者常合并血糖升高,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为正常10倍,这是由于肥胖者对胰岛素产生了耐受现象。针灸治疗可以降低肥胖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调整患者糖代谢的异常状况。,3.针刺对脂质代谢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肥胖指标、空腹血糖(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中皮质醇(bcs)、唾液皮质醇(scs)和血中肾上腺素(a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针灸减肥获效的同时,dcs、scs、ad含量明显回升,而bs、tg、tc含量明显回降,其回升和回降与疗效有关,说明针灸可增加患者下丘脑2垂体2肾上腺皮质和交感2肾上腺髓质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体内脂肪动员与分解,氧化产热,消耗多余体脂,最终获得减肥效果。,4.针刺对内分泌的影响,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患者的观察治疗中发现,患者血中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唾液皮质醇(scs),甲状腺素(t4)、camp、基础代谢率(bmr)在针刺前均低于正常水平,表明患者除某些代谢异常外,还存在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方面的改变。针刺后患者na、ad、acth、scs、t4、camp、bmr回升,表明针刺可增强患者偏低的下丘脑2垂体2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动员与分解。,5.针刺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观察到肥胖患者针刺前增高的相关耳穴信息电参数针刺以后有所下降,其变化与疗效有关。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与脾胃消化系统相关的耳穴,说明了肥胖与脾胃关系最密切,刺激相关耳穴可调节患者脾胃消化系统功能,进而达到减肥的作用。其中的饥点、胃、脾、口、食管、贲门等耳穴具有显著性,应当作为首选。,6.针刺对能量代谢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肥胖者基础代谢率(bmr)低于正常水平。针灸治疗能够调整内分泌功能,使患者bmr明显升高,说明针灸有调整能量代谢的作用。,总之,针灸减肥基本理念,是以调整脾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为原则,针灸对患者体内的调整作用,是通过多种活性物质,多种代谢途径的综合作用,致使神经、内分泌和物质代谢趋于正常,从而达到减肥效果。,二、体针减肥法,体针减肥法就是应用针灸理论,选用相应穴位(耳穴除外)进行针刺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临床应用证明针灸是一种减肥的有效手段。,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05l寸。功用:清热利湿。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直刺0.51寸。功用:理气通便,促进代谢。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51寸。功用:理气和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向上斜刺0.50.8寸。功用:宣肺利水,通调肺腑。神门: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直刺0.30.4寸。功用:益心气,安神志,通经活络。,水分:腹前正中线,脐上1寸,直刺12寸。功用:利水消肿。天枢:脐旁2寸,直刺12寸。功用:调胃肠、理气血,消积化滞。带脉:第11肋断直下,与脐相平处,直刺12寸。功用:调理带脉,收缩腹肌。腹结:脐下1.3寸,旁开4寸,直刺12寸。功用:通腑化浊。石门:在脐下2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直刺0.51寸。孕妇注意。功用:温肾散寒,调经止带。气海: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功用:理气、益肾、固精。四满:脐下2寸,旁开0.5寸,直刺12寸。功用:利水除满。关元:腹前正中线,脐下3寸,直刺12寸。功用:益气固本,利水化湿。,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或用左掌放在病人右膝盖上,掌心对髌骨,拇指尖所到处,直刺13寸。功用:健脾化湿,活血调经。梁丘:仰卧,在膝髌上外缘上2寸凹陷处。直刺0.50.8寸。功用:理气止痛,通经活络。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与胫骨粗隆平齐,直刺13寸。功用:健脾化湿。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取之,直刺12寸。功用:滋肝益肾,健脾利水。地机:在膝下5寸,直刺0.50.8寸。功用:健脾胃,调经带。,足三里:膝下3寸,距髌骨前嵴外侧一横指。直刺0.51.5寸。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理气降逆,通经活络。上巨虚:在三里下3寸,与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中点取穴。直刺0.51.2寸。功用:调理肠胃,通经活络。(21)丰隆:外膝眼直下8寸,胫骨旁开1.5寸,直刺23寸。功用:健脾胃,化痰湿。(22)下巨虚:上巨虚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中。功用:调理肠胃,通经活络。(23)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直刺0.81寸。功用:益肾清热,健腰腿。,(29)肺俞:俯卧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旁开1.5寸取穴。斜刺0.50.8寸。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清虚热,和营血。(30)脾俞:俯卧位,于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取穴。斜刺0.50.8寸。功用:健脾,摄血,调营卫。(31)肾俞:于第二胸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取穴。斜刺0.81寸。功用:益肾气,强腰脊,壮元阳,利水湿,明耳目。,2、体针减肥取穴原则,(1)辨病组穴肥胖者有进食过量,一者为“胃强脾弱”,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强则进食过量;另一为“脾胃虚弱”,胃气虚亦不能腐熟,使水谷直接下传于小肠而多饮多食,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二者之根本在脾虚,脾虚不能为其化生精微,使多饮之水谷化为脂肪留于体内而生肥胖病,故肥胖病的根本在于脾虚。临床取穴当以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为主。肥人多痰湿,痰浊虽为脾不运化所致,但痰浊属阴,归属水类,亦为肾所主,所以治疗肥胖,在标祛水湿痰浊,在本扶肾固元,标本同调,为其治疗大法,提出“水穴”减肥的方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水穴分别源自于素问水热穴论“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和素问骨空论“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包括督脉经穴的长强、腰俞、命门、悬枢、脊中膀胱经穴的大肠俞、中膂俞、小肠俞、膀胱俞、白环俞、秩边、胞肓、志室、肓门、胃仓肾经穴的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大钟、照海、复溜、交信胃经穴气冲、归来、水道、大巨、外陵等穴位。,由于肥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脑”功能的紊乱,因而调节“脑”的功能,是治疗肥胖的关键。组穴有“颅脑”的头部穴位,如顶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腹脑”的腹部穴位,腹脑(肠神经系统)及脑肠肽、神经肽y等与饮食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肽的发现,为腹部取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腹部穴位不仅可以调节腹部肠神经系统,且通过神经递质的联系亦可调节颅脑的功能,从经络的走行看,多数经络或起源于腹部,或循行于腹部,且通过经别及络脉向内联系胸腹腔内的脏腑、颅中脑,向外联系表里经络。位于腹部的脾、胃、肾、肝、胆经及任脉的穴位,皆可结合辨证灵活选用;背部穴位,背部循行的经络主要有督脉与膀胱经。难经第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从解剖位置来看,督脉即指脊髓,其上与脑相连,膀胱经“上额、交巅”“入络脑”,可见督脉与膀胱经均与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膀胱经位于背部的循行线上,又是各个脏腑的重要俞穴所在,因而背部亦有许多关键的“键”,可供辨证灵活选用。,(2)辨证取穴,胃肠实热证取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天枢、关元、脾俞、曲池、公孙、丰隆、中脘、支沟、内庭、合谷、内关、大肠俞、小肠俞、胃俞、厉兑、至阳、下巨虚、小海、二间、列缺、下关、腕骨;脾虚湿阻证取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天枢、脾俞、曲池、公孙、丰隆、中脘、气海、肝俞、内庭、太白、膈俞、肺俞、腹结、髀关、阴陵泉、水分、足临泣、百会、太阳、水道;肝郁气滞证取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天枢、曲池、公孙、丰隆、支沟、肝俞、合谷、太冲、侠溪、行间、血海、期门、蠡沟、曲泉、膻中;心脾两虚证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脾俞、气海、内关、心俞、神门、隐白;脾肾阳虚证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上巨虚、天枢、脾俞、气海、太溪、肾俞、太白、命门;肝肾阴虚证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支沟、肝俞、太溪、肾俞、太冲、复溜、照海。针灸治疗肥胖症穴位选择应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如:食欲亢进者体穴加足三里、内庭;心悸气短者体穴加神门、内关;尿少者体穴加水分、阴陵泉;月经不调者体穴加地机、血海;自幼肥胖者体穴加肾俞、三阴交;产后肥胖者体穴加曲泉、石门。;伴高血压体穴加风池、合谷、太冲。伴高血脂症者体穴加足三里、太白、阳陵泉。伴冠心病者体穴加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3)体针减肥的特点,1.操作简便2.安全有效3.起效快4.适应症广5.成本低,穴位埋线减肥法,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埋线减肥最大的优点是使用一次性针具,避免交叉感染,无须麻醉和切口,简便易行,无任何副作用,羊肠线24h不间断地刺激穴位,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持久,不易反弹,弥补了针灸减肥时间短,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的缺点。,器材和穴位选择,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镊子、埋线针或经改制的12号腰椎穿刺针(将针芯前端磨平)、持针器、01号铬制羊肠线,0.5-1%盐酸普鲁卡因、剪刀、消毒纱布及敷料等。埋线针是坚韧特制的金属钩针,长约1215cm,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如用切开法需备尖头手术刀片、手术刀柄、三角缝针等。埋线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的穴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二、操作方法,(1)穿刺针埋线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倒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也可用9号注射针针头作套管,28号2寸长的毫针剪去针尖作针芯,将00号羊肠线1-1.5cm放入针头内埋入穴位,操作方法如上。,用特制的埋线针埋线时,局部皮肤消毒后,以0.5-1%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剪取羊肠线一段(一般约1cm长),套在埋线针尖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0度方向刺入,当针头缺口进入皮内后,左手即将血管钳松开,右手持续进针直至肠线头完全埋入皮下,再进针0.5cm,随后把针退出,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用纱布敷盖保护创口。,(2)三角针埋线法:在距离穴位两侧1-2cm处,用龙胆紫作进出针点的标记。皮肤消毒后,在标记处用0.5-1%的盐酸普鲁卡因作皮内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轻揉按局部,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纱布3-5天。每次可用1-3个穴位,一般20-30天埋线一次。,(3)切开埋线法:在选定的穴位上用0.5%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用刀尖刺开皮肤(0.5-1.0cm),先将血管钳探到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探找敏感点按摩数秒钟,休息1-2min。然后用0.5-1.0cm长的羊肠线4-5根埋于肌层内。羊肠线不能埋在脂肪层或过浅,以防止不易吸收或感染。切口处用丝线缝合,盖上消毒纱布,5-7天后拆去丝线。,三、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